職場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畢業於名牌大學、有能力、經驗豐富,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專長,但由此也養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陋習,覺得自己有才能、資格老,擺點架子是理所當然的,處處都要求尊重,到哪裡都想搞點“特殊”。否則,就覺得丟了天大的臉面,受了天大的委屈,好像全世界都虧待了自己。
中華英才網創始人張傑賢曾經談到這樣一件事。
他們單位有一條準則:工作中人人平等!他不僅要求每個工作人員遵守這一標準,在選拔新人的時候也同樣遵守這個準則。
一次,來公司應聘的數名人才中,有一位是“海歸”,學歷非常高,曾經擔任副總裁的職位。能夠引進這樣的人才到中華英才網,作為老總的他非常高興,可是,這名“海歸”的表現實在令他不滿意。
剛到公司,“海歸”就提出要給自己配備一間符合自己身份的辦公室。因為公司一向提倡平等相待員工,不會因為級別高低有特殊的辦公室。“海歸”的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
這樣的現象絕不是孤立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我們常常說,最好的執行者,本事可以大,但架子一定不能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卻偏偏是顛倒過來的:還沒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卻先讓別人感受到了你的架子。
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執行,就算是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會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推脫著不去做。
擺架子,說到底是怕“掉價”、怕“丟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但沒有架子就一定會“掉價”嗎?還真未必。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曾經談到過自己的老師——被冠以“學術泰斗”等稱號的季羨林先生的一件事。
一次,他負責把一份推薦信送到北大中文系蔣紹愚教授那裡。這封推薦信是將要評職稱的朱慶之先生請季羨林先生和蔣先生寫的。
季先生先寫好後,派他把推薦信給蔣先生送去。蔣先生開啟信件後,臉上露出了驚愕的表情,說:“這讓我怎麼寫啊?”
他一看,原來季先生把7a64e59b9ee7ad9431333366306564專家意見的位子空了下來,自己的意見寫在了底下一格中。這樣,蔣先生只能把自己的意見寫在上面了。
以季羨林先生的身份,將自己的意見寫在“專家意見”欄裡是理所當然的,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的謙遜,不僅沒有讓他“掉價”,反而越發讓人尊敬。
事實上,那些真正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沒有架子、平易近人的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在他工作27年中,從來沒有引起非議,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能夠平易近人,從來不讓自己“高高在上”。
在有關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傳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
潘基文在擔任外交官的時候,沒有一次在辦公室睡過午覺。很多人一定很驚訝:堂堂一個外交官,難道還沒有睡午覺的小小權利嗎?
當然,不是沒有權利,而是潘基文想和職員們一樣遵守規定。他曾經說過,自己看不慣職員等待老總簽字、老總卻在睡覺的場面。
所以,在要求職員白天不許睡覺的同時,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即使很累的情況下,他也從來不打破這個規矩。
論成就,季羨林和潘基文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但在他們身上卻一點都看不到架子,我們前面說的那位“海歸”的架子都要比他們大得多。
或許有人說,架子大和執行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而且還十分密切。
可以想想,一個架子大的人,“小事”肯定是不願意做的,他們會覺得“掉價”,從內心裡抗拒:像我這麼有能力的人,怎麼能去做這些事情!但工作中哪有那麼多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
即使真有什麼“大事”交給架子大的人去做,也要先做好他的心理疏導工作,要哄他、鼓勵他、肯定他,充分滿足他的滿足感,讓他覺得這件事非他不行。
換了是你,會不會覺得用這樣的人很累,願不願意把事情交給這樣的人?想必也不會吧!
永遠要記住,一個好的執行者,光有能力還不夠,還必須有執行者的心態和姿態才行:工作的標準高,但為人的姿態低,只有這樣,別人在肯定你工作的同時,也更加喜歡和接納你。
職場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畢業於名牌大學、有能力、經驗豐富,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專長,但由此也養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陋習,覺得自己有才能、資格老,擺點架子是理所當然的,處處都要求尊重,到哪裡都想搞點“特殊”。否則,就覺得丟了天大的臉面,受了天大的委屈,好像全世界都虧待了自己。
中華英才網創始人張傑賢曾經談到這樣一件事。
他們單位有一條準則:工作中人人平等!他不僅要求每個工作人員遵守這一標準,在選拔新人的時候也同樣遵守這個準則。
一次,來公司應聘的數名人才中,有一位是“海歸”,學歷非常高,曾經擔任副總裁的職位。能夠引進這樣的人才到中華英才網,作為老總的他非常高興,可是,這名“海歸”的表現實在令他不滿意。
剛到公司,“海歸”就提出要給自己配備一間符合自己身份的辦公室。因為公司一向提倡平等相待員工,不會因為級別高低有特殊的辦公室。“海歸”的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
這樣的現象絕不是孤立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我們常常說,最好的執行者,本事可以大,但架子一定不能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卻偏偏是顛倒過來的:還沒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卻先讓別人感受到了你的架子。
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執行,就算是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會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推脫著不去做。
擺架子,說到底是怕“掉價”、怕“丟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但沒有架子就一定會“掉價”嗎?還真未必。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曾經談到過自己的老師——被冠以“學術泰斗”等稱號的季羨林先生的一件事。
一次,他負責把一份推薦信送到北大中文系蔣紹愚教授那裡。這封推薦信是將要評職稱的朱慶之先生請季羨林先生和蔣先生寫的。
季先生先寫好後,派他把推薦信給蔣先生送去。蔣先生開啟信件後,臉上露出了驚愕的表情,說:“這讓我怎麼寫啊?”
他一看,原來季先生把7a64e59b9ee7ad9431333366306564專家意見的位子空了下來,自己的意見寫在了底下一格中。這樣,蔣先生只能把自己的意見寫在上面了。
以季羨林先生的身份,將自己的意見寫在“專家意見”欄裡是理所當然的,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的謙遜,不僅沒有讓他“掉價”,反而越發讓人尊敬。
事實上,那些真正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沒有架子、平易近人的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在他工作27年中,從來沒有引起非議,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能夠平易近人,從來不讓自己“高高在上”。
在有關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傳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
潘基文在擔任外交官的時候,沒有一次在辦公室睡過午覺。很多人一定很驚訝:堂堂一個外交官,難道還沒有睡午覺的小小權利嗎?
當然,不是沒有權利,而是潘基文想和職員們一樣遵守規定。他曾經說過,自己看不慣職員等待老總簽字、老總卻在睡覺的場面。
所以,在要求職員白天不許睡覺的同時,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即使很累的情況下,他也從來不打破這個規矩。
論成就,季羨林和潘基文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但在他們身上卻一點都看不到架子,我們前面說的那位“海歸”的架子都要比他們大得多。
或許有人說,架子大和執行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而且還十分密切。
可以想想,一個架子大的人,“小事”肯定是不願意做的,他們會覺得“掉價”,從內心裡抗拒:像我這麼有能力的人,怎麼能去做這些事情!但工作中哪有那麼多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
即使真有什麼“大事”交給架子大的人去做,也要先做好他的心理疏導工作,要哄他、鼓勵他、肯定他,充分滿足他的滿足感,讓他覺得這件事非他不行。
換了是你,會不會覺得用這樣的人很累,願不願意把事情交給這樣的人?想必也不會吧!
永遠要記住,一個好的執行者,光有能力還不夠,還必須有執行者的心態和姿態才行:工作的標準高,但為人的姿態低,只有這樣,別人在肯定你工作的同時,也更加喜歡和接納你。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開創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