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enme說呢
-
2 # 愛美色的肥貓
1993年,趙本山開人生中第一家公司,經營範圍寫著藝術開發,但主營業務是倒煤。
他的車隊奔波於鐵嶺法庫和本溪鋼廠之間,鄉路崎嶇,煤車夜行,車輪捲起的煙塵,呼嘯著野性的力量。
很快,公司生意拓展到木材、鋼材和飲料果茶。趙本山自嘲他像公關小姐,四處找關係,不掙就算賠。
那些年,東北生意好做,共和國長子從容體面。
瀋陽建了中國第一條步行街,每逢週末便人山人海。有工廠修了20層高家屬樓,工人臨窗遠望,大半個城市都俯首腳下。
大時代浪潮洶湧,趙本山逐浪弄潮,1994年東三省春晚,他和範偉演《兒子大了》,核心臺詞翻來覆就一句:改革春風吹滿地。
小品中,範偉名叫劉百萬,趙本山演他爹,名叫劉老根。
跨過千禧年,風雪鎖城,生意漸漸難做。趙本山和幾個朋友到吉林散心,高秀敏力邀他們看二人轉演出。
已遠離二人轉十年的趙本山,那一夜樂到躺椅子上起不來,光打賞小費就給了十幾萬。
離開劇場,趙本山徹夜未眠,他敏銳發現商機,二人轉成為人生主營方向。
高秀敏光接觀眾電話,話費花了幾千;演員李靜將角色名大辣椒,印上了名片。
範偉受訪時認真地說,《劉老根》起到了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因為那個時間都在看劇。
有計程車司機特意在車裡安了微型電視,就為不錯過《劉老根》。車外風雪變冷,小電視中還有溫暖的夢。
拍《劉老根2》時,趙本山將龍泉山莊設在鐵嶺清河區,清河區興高采烈地豎起巨幅背景畫“劉老根在清河,地球人都知道。”
當地為此投資300萬,建了一座真正的旅遊山莊,電視劇播出後,山莊名聲大噪,被譽為“東北第一莊”。
全國旅行社蜂擁來談合作,2003年春節,山莊僅門票照相兩項,日收入便達8000元。
從山莊行車10公里,便是剛通車數年的沈哈高速。車輛奔跑在年輕的高速公路上,尚有流淌的活力。
路那頭的哈爾濱亞布力,《劉老根》播出前一年誕生了亞布力論壇。
那幾年,企業家們同樣是忠實觀眾。柳傳志還特意在論壇上,以劉老根為例講企業管理。
風雪漸重,但人們喜歡劉老根開頭的歌“老鷹剩下一口氣,它也要鑽它一把天”。
再後來啊,一年又一年,趙本山成了春晚的符號,一年又一年,趙本山離開了春晚,人不在江湖,江湖卻還有他的傳說。
所以說趙本山是煤產業發家,文化產業致富的。
-
3 # 情桑
透過煤炭買賣,趙本山完成了資金的原始積累和經商的經驗積累。隨後他毅然把做煤炭生意掙的錢又投到文化公司。
1997年的一天,趙本山和幾個老闆去二人轉劇常演出,幾個老闆都非常喜歡。趙本山一下子意識到,東北地區有數不清的二人轉藝人,如果把這塊資源開發出來,讓他們走向全國,肯定掙錢。於是趙本山又把二人轉納入了自己的產業。這個二人轉出身的笑星,利用每次上春晚演小品的機會,為二人轉大打廣告。二人轉在全國出名了,於是有了"劉老根大舞臺 ",有了2月20日的跨過黃河、打過長江的"東北二人轉全國巡迴演出"的大策劃。
-
4 # 紅塵娛樂666
是的,趙本山的前半生,也就是大半輩子,他把自己的大半輩子都放到了表演上,從還年輕的他一隻到已經老了的他,帶給了觀眾多少的歡聲笑語,他表演的一系列角色,都能讓老一輩的新一輩的人非常喜歡,趙本山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舞臺,給了演藝、小品和觀眾,小編現在還不到三十歲,但是小編是真的喜歡趙本山演的小品和影視劇,而且從一系列網站中知道了趙本山的一系列故事,從而發現了他為什麼能把影視劇表演的那麼真實,為什麼他能那麼努力,希望趙本山的晚年能夠非常的幸福、開心、平臺、健康,趙本山是我永遠的偶像!
-
5 # 呱呱講娛樂
其實趙本山並不是靠文化產業發的家,他發家是賣煤和運輸開始 的。早在1993年,趙本山就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雖然打著藝術名號,但是盈利卻是靠煤炭和運輸,可以想象,在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再加上當時有利的社會環境和趙本山的名氣,做煤炭生意為他積累了原始財富。究竟賺了多少錢,趙本山本人一直是諱莫如深。不過,煤炭生意賺的錢卻為他的文化產業積累了原始的資金。
再到後來投資電視劇;創辦傳媒集團;投資教育產業;曾經連續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不得不說趙本山除了小品演得好之外,還是個精明的商人。
-
6 # 巴圖哦嗚
1993年,趙本山開人生中第一家公司,經營範圍寫著藝術開發,但主營業務是倒煤。
他的車隊奔波於鐵嶺法庫和本溪鋼廠之間,鄉路崎嶇,煤車夜行,車輪捲起的煙塵,呼嘯著野性的力量。
很快,公司生意拓展到木材、鋼材和飲料果茶。趙本山自嘲他像公關小姐,四處找關係,不掙就算賠。
那些年,東北生意好做,共和國長子從容體面。
瀋陽建了中國第一條步行街,每逢週末便人山人海。有工廠修了20層高家屬樓,工人臨窗遠望,大半個城市都俯首腳下。
大時代浪潮洶湧,趙本山逐浪弄潮,1994年東三省春晚,他和範偉演《兒子大了》,核心臺詞翻來覆就一句:改革春風吹滿地。
小品中,範偉名叫劉百萬,趙本山演他爹,名叫劉老根。
跨過千禧年,風雪鎖城,生意漸漸難做。趙本山和幾個朋友到吉林散心,高秀敏力邀他們看二人轉演出。
已遠離二人轉十年的趙本山,那一夜樂到躺椅子上起不來,光打賞小費就給了十幾萬。
離開劇場,趙本山徹夜未眠,他敏銳發現商機,二人轉成為人生主營方向。
高秀敏光接觀眾電話,話費花了幾千;演員李靜將角色名大辣椒,印上了名片。
範偉受訪時認真地說,《劉老根》起到了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因為那個時間都在看劇。
有計程車司機特意在車裡安了微型電視,就為不錯過《劉老根》。車外風雪變冷,小電視中還有溫暖的夢。
拍《劉老根2》時,趙本山將龍泉山莊設在鐵嶺清河區,清河區興高采烈地豎起巨幅背景畫“劉老根在清河,地球人都知道。”
當地為此投資300萬,建了一座真正的旅遊山莊,電視劇播出後,山莊名聲大噪,被譽為“東北第一莊”。
全國旅行社蜂擁來談合作,2003年春節,山莊僅門票照相兩項,日收入便達8000元。
從山莊行車10公里,便是剛通車數年的沈哈高速。車輛奔跑在年輕的高速公路上,尚有流淌的活力。
路那頭的哈爾濱亞布力,《劉老根》播出前一年誕生了亞布力論壇。
那幾年,企業家們同樣是忠實觀眾。柳傳志還特意在論壇上,以劉老根為例講企業管理。
風雪漸重,但人們喜歡劉老根開頭的歌“老鷹剩下一口氣,它也要鑽它一把天”。
再後來啊,一年又一年,趙本山成了春晚的符號,一年又一年,趙本山離開了春晚,人不在江湖,江湖卻還有他的傳說。
所以說趙本山是煤產業發家,文化產業致富的。
-
7 # 奔跑的小短腿
趙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喜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小品演員、東北二人轉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1]、本山傳媒集團董事長。[2][3]2016年1月25日在遼寧省曲藝家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上,趙本山被推選成為第八屆曲藝家協會主席團副主席。[4]
1982年,趙本山主演拉場戲《摔三絃》,一舉成名。1990年首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其中十五次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等獎。1999年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獲得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趙本山獲最佳男演員獎。2003年,趙本山首倡“綠色二人轉”,並創立了以演出“綠色二人轉”為主的“劉老根大舞臺”。
2016年主演賀歲片《過年好》。2017年主演農村愛情輕喜劇《鄉村愛情10》。[8]2019年,執導並主演農村喜劇《劉老根3》[9]。
-
8 # 袁清博
是的!趙本山從小品王走出東北,走向全國!這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閃耀出文化產品的光芒。十年春晚把趙本山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打造成文化領域中的一支獨特產業,開發開創岀本山特色品牌。為中國文化產業繁榮貢獻岀本山力量!
-
9 # 路飛不帶帽
說趙本山是富豪,是因為他坐擁億萬家資,更重要的是他創作了數以百計的喜劇小品和影視劇,為社會創造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從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趙本山從央視春晚走向了全國,成為全國觀眾喜愛的喜劇表演藝術家。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美名遠揚,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等獎,獲得了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桌別林、中國笑星等系列美譽。去年9月30日凌晨,趙本山因腦出血被緊急送醫,許多觀眾不遠千里飛抵上海,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看望他,足以說明趙本山在人們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劉老根會館 (資料圖)
從“小品王”到鄉土文化產業
從一位貧窮農民家庭的孤兒成為雄霸春晚的小品王,如今已是年收入過億的文化企業家,趙本山打拼了三十餘年。一路風雨一路淚,一路辛酸一路歌,箇中滋味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得到。這其中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坐擁鉅額財富的趙本山,他的發家之路並不是靠一般人所熟知的走穴、演出等手段鋪就的,而是靠自己摸索出一套文藝生意經,走得是以東北方言為基礎的鄉土文化產業之路。
趙本山和張柏芝 (資料圖)
走進央視春晚是趙本山成功的關鍵一環。春晚讓趙本山與電視結緣,而春晚每年驚人的收視人群使得趙本山有了最為強大和固定的觀眾基礎,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人們認可他,喜歡他,不僅僅是停留在小品的層面上,他更是老百姓追求快樂的“草根文化”的代言人。久而久之,他在廣大受眾中,形成了一種無法排解的“角色期待”消費效應。一提到趙本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春晚小品王。過去的近20年來,每年的春晚幾乎都會出現趙本山的身影,到後來用趙本山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是央視春晚吃慣了的那道菜,沒有吃夠的時候照樣往上端。”正是因為這種消費效應和大眾期待,使得趙本山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轉變。
張柏芝和趙本山 (資料圖)
趙本山的“伯樂”是姜昆
趙本山進央視春晚,姜昆起到了關鍵作用。1986年趙本山的正式身份還是鐵嶺劇團的一名演員,演二人轉《大觀燈》技藝超群,連演200多場,轟動一時,竟有百名盲人砸場子,說要把趙本山眼珠子挖出來。有一次,姜昆帶領中央說唱團到鐵嶺演出,聽當地人說還不如鐵嶺劇團演得好,就來看趙本山演出,二十多位北京藝人笑得全趴在地上。姜昆向他要了一盤帶子,說要帶回中央電視臺推薦上春節晚會,趙本山說他當時激動得連耳朵都在顫抖。
趙本山小品 (資料圖)
可是,沒想到的是竟然四次遭到拒絕。第一次鄒友開等三人在鐵嶺的招待所見了他,要他在房間裡演一個節目,他說給你們三張票到體育館看吧,那裡效果好,當然三人拿了票也沒看演出,扭頭就回了。後來,鄒還是把他召到了北京,但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劇團讓他帶著十瓶茅臺酒送禮,的確不知道往哪兒送,害怕被拒絕,就在梅地亞賓館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被通知回家。回來對團長說,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還是不喜歡我們的節目。更大的笑話是,1988年春晚已經定下讓他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而且節目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趙本山上春節晚會了,結果節目卻沒有播,失望中的趙本山卻一直等到電視裡打出“再見”。1999年的國慶晚會,趙本山第一次在央視亮相,緊接著就是1990年春節,趙本山的《相親》走進央視春晚,沒想到一夜躥紅,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劉老根大舞臺 (資料圖)
趙本山並沒有滿足於在央視的走紅,而是依靠央視的宣傳效應,選擇了藝術產業化的路子。早在上世紀90年代,趙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瀋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主要業務是文藝演出、廣告和影視製作。受當時時代背景和市場的限制,不得不靠經營煤炭來解決公司資本積累問題,不過,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藝術產業的開發和追求,賣煤並不是趙本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因此他見好就收,很快便將主要精力和資本投入到了文化產業的開發上。
張藝謀和趙本山等合影 (資料圖)
挖掘自身品牌價值 投資開發影視劇
趙本山開發文化產業的思路可謂獨闢蹊徑。當許多人藉助春晚效應四處走穴的時候,趙本山卻在默默地開闢自身的品牌價值,依託央視春晚為他營造的得天獨厚的大環境,開發和打造自己獨特的產業模式,果斷地觸電熒屏,投資開發影視劇。他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劉老根》於2002年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又先後自編自導了《馬大帥》、《鄉村愛情》、《東北大先生》等多部電視系列劇,並結合影視劇的製作,迅速在遼寧、吉林、天津、北京等地建造了劉老根大舞臺,此舉不僅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價值,更是打造了一個連鎖式的大平臺,將以二人轉為主體的東北本土文化和特色方言傳播開來,將二人轉推出了東北、推向了全國。趙本山還十分注意品牌價值的保護,廣為人知的“劉老根”品牌已經被趙本山在國家工商總局申請為註冊商標,此舉不僅有效保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也為品牌價值的累積找到了載體。幾部影視作品為趙本山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潤,為自己的公司贏得了充足的資本積累,也使他本人積累了如何發展文化產業的實戰經驗。精明的趙本山就此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一條文化產業鏈漸漸成形。
-
10 # 廣州老李
趙本山,小學文化,卻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是演員,卻辦起了全國設施最好的影視基地;自稱是農民的藝術家,卻是多年央視春晚的座上賓,蟬聯十年的“小品王”;說自己就是一個農民,卻連續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君不知,星光燦爛背後的趙本山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有人用簡短的一句話來形容趙本山的生意經:靠賣煤和運輸,掘來第一桶金;依託央視春晚,不靠名氣走穴;政府有請必到,人脈關係暢通;只投資電視劇,不動電影乳酪;投資教育產業,建立傳媒集團……“小品王”在商場上也是百戰百勝,讓我們一起走近趙本山,看看這位中國的卓別林是如何在商場上創造輝煌的。
財富積累:賣煤掘出第一桶金
趙本山是靠演二人轉入行,後演小品成名,但發家卻是賣煤和運輸開始 的。早在1993年,趙本山就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雖然打著藝術名號,但是盈利卻是靠煤炭和運輸,可以想象,在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再加上當時有利 的社會環境和趙本山的名氣,做煤炭生意為他積累了原始財富。究竟賺了多少錢,趙本山本人一直是諱莫如深。不過,煤炭生意賺的錢卻為他的文化產業積累了原始 的資金。
名震江湖:依託春晚家喻戶曉
和現在娛樂圈一夜成名的年輕明星相比,趙本山的藝術人生則曲折很 多。6歲時成為孤兒的趙本山跟村裡的盲人二叔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絃功底尤為突出。1982年, 因在《摔三絃》中扮演盲人張志,一舉成名,紅遍東三省。1987年,姜昆慧眼識珠,推薦趙本山參演央視春晚,但曾4次被拒,好事多磨,1990年趙本山終 於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
人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苦難的經歷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也許正是這些磨練,才能讓我們每年在春晚的舞臺上一睹他不凡的風采。
演員走穴在娛樂圈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一是來錢快,二是可以提 高知名度。作為國內一線的演員,趙本山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出場費就已達到了10萬元,但他卻幾乎沒有走過穴,為什麼呢?”走穴是殺雞取卵。趙本山這樣評 價走穴;穴走得多了,各方面關注你的人就多,有時候還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慣的事情,長此下來演員也容易皮了。也許就是憑著好的人品和較高的影響力及口碑,趙 本山才能屹立於春晚的舞臺。雖然不靠春晚帶給他的名氣走穴,但並不代表趙本山不會利用央視帶給他的商機。
商業帝國:“小品王”的“戰地日記”
在歷屆的春晚上,趙本山成功地把鐵嶺推向了全國,現在有人說趙本山儼然已成了瀋陽的名片,的確,對於政府組織的活動,只要當地政府說話,趙本山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協助完成。 在國內,同一個城市沒有一個人能像趙本山這樣有無數個大使的稱號:瀋陽世園會形象大使、瀋陽世遺會形象大使、瀋陽市稅務大使、瀋陽市旅遊形象大使……
雖然這些頭銜都是虛的,但業內人士說這是趙本山的一種營銷手段,也 是他的聰明之處。“明星稅收是最敏感的話題,但本山身先士卒,決不讓自己成為第二個劉曉慶;出任世園會大使,則換到了世園會中一處位置很好的舞臺使用權; 瀋陽旅遊大使的稱號更使趙本山獲益匪淺,每天晚上停在中街劉老根大舞臺前的很多旅遊大巴已說明了問題。如果不是旅遊局的大力支援,旅行社怎麼會安排外地遊 客成群結隊地來看二人轉?”看來也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趙本山和政府的良好關係,令他生意場上的事情迎刃而解。
趙本山雖出身地道的農民,但經過多年的打拼,見過大世面後,也整了 不少的“洋”事。從最早的瀋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到遼寧省民間藝術團,再到現今的本山傳媒集團,“本山帝國”終於有了雛形。說起自己的生意經,趙本山用一 句話來形容自己:“過去別人經營我,現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過去我是泰森,現在我是唐金。”來看看已經成為“唐金”的趙本山是如何經 營別人和自己的吧。
風生水起:二人轉
剛剛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嶺二人轉的傳承人代表的趙本山,對 二人轉的發揚光大確實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可以說它帶動了二人轉的發展。單從“劉老根大舞臺”來說,有人算過這麼一筆賬:其一天的收入大約10萬,這一 年算下來就給趙本山帶來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扣去各類成本,他在劉老根大舞臺的純利應該至少過千萬。靠旅遊發展二人轉,是趙本山的商業戰中的重要一 役,在天津、長春、哈爾濱等連鎖開場使趙本山成了中國二人轉市場的領軍人物,而二人轉也帶給趙本山每年不下3000萬的淨利潤。
借勢上位:拍電視
業內人士評價趙本山“是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很瞭解生意場上的揚長避 短守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趙本山只投資電視劇不投電影,雖然和中國的巨頭導演關係都很要好,但他也沒有想過投資電影,前幾部電影也只是以演員拿片 酬的方式合作。較於在電影投資上的謹慎,趙本山在電視劇領域則大刀闊斧。
近幾年,趙本山投資執導並主演的《劉老根》系列兩部、《馬大帥》系 列三部等電視劇,不光叫好而且叫座,在拍這些電視劇時一向會算計的本山大叔將成本降到最低,不但拍攝場地選在鐵嶺,花了很少的錢,就連在演員的選用上大多 也是起用自己的徒弟和親戚,少花了很多錢,這樣利潤才會最大化。據統計,這幾部電視劇回收的資金保守估計應該不下5000萬。
錦上添花:辦教育
僅有小學文化的趙本山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這應該算是當年的一大轟動事件。
據說,當年趙本山要辦藝術學院,很多大學都想與他合作,但是趙本山卻簽了遼寧大學。問及原因,有人說是因為遼寧大學給出了“提供宿舍、提供部分師資及其他辦學硬體”等誘人條件,才最終讓會算計的趙本山動心,因為僅在這幾項上,他就省下上千萬元的資金。
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的成立也為趙本山日後建立影視基地創造了先決條件。在位於瀋陽南郊**
區的一塊將近300畝的地上,趙本山一下就耗資8000萬元,建成了本山影視基地,這個影視基地同時也成為了本山藝術學院的表演教學基地。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塊地目前市值將近7個億!
據很多教育界人士評價,趙本山的名人辦校戰略運營至今還是很成功的範例,不但培養了不少從事影視表演的人才,同時也為他增加了一個經濟增長專案。
-
11 # 飛愛元
趙本山,小學文化,卻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是演員,卻辦起了全國設施最好的影視基地;自稱是農民的藝術家,卻是多年央視春晚的座上賓,蟬聯十年的“小品王”;說自己就是一個農民,卻連續多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君不知,星光燦爛背後的趙本山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有人用簡短的一句話來形容趙本山的生意經:靠賣煤和運輸,掘來第一桶金;依託央視春晚,不靠名氣走穴;政府有請必到,人脈關係暢通;只投資電視劇,不動電影乳酪;投資教育產業,建立傳媒集團……“小品王”在商場上也是百戰百勝,讓我們一起走近趙本山,看看這位中國的卓別林是如何在商場上創造輝煌的。
財富積累:賣煤掘出第一桶金
趙本山是靠演二人轉入行,後演小品成名,但發家卻是賣煤和運輸開始 的。早在1993年,趙本山就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雖然打著藝術名號,但是盈利卻是靠煤炭和運輸,可以想象,在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再加上當時有利 的社會環境和趙本山的名氣,做煤炭生意為他積累了原始財富。究竟賺了多少錢,趙本山本人一直是諱莫如深。不過,煤炭生意賺的錢卻為他的文化產業積累了原始 的資金。
名震江湖:依託春晚家喻戶曉
和現在娛樂圈一夜成名的年輕明星相比,趙本山的藝術人生則曲折很 多。6歲時成為孤兒的趙本山跟村裡的盲人二叔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絃功底尤為突出。1982年, 因在《摔三絃》中扮演盲人張志,一舉成名,紅遍東三省。1987年,姜昆慧眼識珠,推薦趙本山參演央視春晚,但曾4次被拒,好事多磨,1990年趙本山終 於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
人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苦難的經歷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也許正是這些磨練,才能讓我們每年在春晚的舞臺上一睹他不凡的風采。
演員走穴在娛樂圈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一是來錢快,二是可以提 高知名度。作為國內一線的演員,趙本山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出場費就已達到了10萬元,但他卻幾乎沒有走過穴,為什麼呢?”走穴是殺雞取卵。趙本山這樣評 價走穴;穴走得多了,各方面關注你的人就多,有時候還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慣的事情,長此下來演員也容易皮了。也許就是憑著好的人品和較高的影響力及口碑,趙 本山才能屹立於春晚的舞臺。雖然不靠春晚帶給他的名氣走穴,但並不代表趙本山不會利用央視帶給他的商機。
商業帝國:“小品王”的“戰地日記”
在歷屆的春晚上,趙本山成功地把鐵嶺推向了全國,現在有人說趙本山儼然已成了瀋陽的名片,的確,對於政府組織的活動,只要當地政府說話,趙本山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協助完成。 在國內,同一個城市沒有一個人能像趙本山這樣有無數個大使的稱號:瀋陽世園會形象大使、瀋陽世遺會形象大使、瀋陽市稅務大使、瀋陽市旅遊形象大使……
雖然這些頭銜都是虛的,但業內人士說這是趙本山的一種營銷手段,也 是他的聰明之處。“明星稅收是最敏感的話題,但本山身先士卒,決不讓自己成為第二個劉曉慶;出任世園會大使,則換到了世園會中一處位置很好的舞臺使用權; 瀋陽旅遊大使的稱號更使趙本山獲益匪淺,每天晚上停在中街劉老根大舞臺前的很多旅遊大巴已說明了問題。如果不是旅遊局的大力支援,旅行社怎麼會安排外地遊 客成群結隊地來看二人轉?”看來也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趙本山和政府的良好關係,令他生意場上的事情迎刃而解。
趙本山雖出身地道的農民,但經過多年的打拼,見過大世面後,也整了 不少的“洋”事。從最早的瀋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到遼寧省民間藝術團,再到現今的本山傳媒集團,“本山帝國”終於有了雛形。說起自己的生意經,趙本山用一 句話來形容自己:“過去別人經營我,現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過去我是泰森,現在我是唐金。”來看看已經成為“唐金”的趙本山是如何經 營別人和自己的吧。
風生水起:二人轉
剛剛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嶺二人轉的傳承人代表的趙本山,對 二人轉的發揚光大確實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可以說它帶動了二人轉的發展。單從“劉老根大舞臺”來說,有人算過這麼一筆賬:其一天的收入大約10萬,這一 年算下來就給趙本山帶來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扣去各類成本,他在劉老根大舞臺的純利應該至少過千萬。靠旅遊發展二人轉,是趙本山的商業戰中的重要一 役,在天津、長春、哈爾濱等連鎖開場使趙本山成了中國二人轉市場的領軍人物,而二人轉也帶給趙本山每年不下3000萬的淨利潤。
借勢上位:拍電視 業內人士評價趙本山“是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很瞭解生意場上的揚長避 短守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趙本山只投資電視劇不投電影,雖然和中國的巨頭導演關係都很要好,但他也沒有想過投資電影,前幾部電影也只是以演員拿片 酬的方式合作。較於在電影投資上的謹慎,趙本山在電視劇領域則大刀闊斧。
近幾年,趙本山投資執導並主演的《劉老根》系列兩部、《馬大帥》系 列三部等電視劇,不光叫好而且叫座,在拍這些電視劇時一向會算計的本山大叔將成本降到最低,不但拍攝場地選在鐵嶺,花了很少的錢,就連在演員的選用上大多 也是起用自己的徒弟和親戚,少花了很多錢,這樣利潤才會最大化。據統計,這幾部電視劇回收的資金保守估計應該不下5000萬。 錦上添花:辦教育
僅有小學文化的趙本山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這應該算是當年的一大轟動事件。
據說,當年趙本山要辦藝術學院,很多大學都想與他合作,但是趙本山卻簽了遼寧大學。問及原因,有人說是因為遼寧大學給出了“提供宿舍、提供部分師資及其他辦學硬體”等誘人條件,才最終讓會算計的趙本山動心,因為僅在這幾項上,他就省下上千萬元的資金。
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的成立也為趙本山日後建立影視基地創造了先決條件。在位於瀋陽南郊……
區的一塊將近300畝的地上,趙本山一下就耗資8000萬元,建成了本山影視基地,這個影視基地同時也成為了本山藝術學院的表演教學基地。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塊地目前市值將近7個億!
據很多教育界人士評價,趙本山的名人辦校戰略運營至今還是很成功的範例,不但培養了不少從事影視表演的人才,同時也為他增加了一個經濟增長專案。
-
12 # 857娛樂萌主
說起本山老師,大家應該一下就會想起本山老師出演的小品吧,對於趙本山是靠文化產業發家的嗎?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樓主也是認為趙本山是靠出演小品慢慢積累的財富,其實並不然,早期趙本山是靠在東北地區做煤礦生意起的家,當時趙本山在當地唱二人轉也是小有名氣,所以煤礦生意做的也是非常好,後來被姜昆慧眼識珠推薦上了春晚而被大眾熟知。
2003年趙本山創立本山傳媒,2004年,本山傳媒與遼寧大學共同創辦了“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同年列入國家計劃招生。本山傳媒先後製作了《劉老根》、《鄉村名流》、《馬大帥》、《櫻桃》、《鄉村愛情》等電視劇。其中《鄉村愛情》在2007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電視劇獎,已成為本山傳媒的品牌電視劇,相信這部電視現在還有不少人追吧。
回覆列表
早期的時候我們看到趙本山大叔經常參加各種春晚。深受廣大聽眾朋友的喜歡。後來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他退出了春晚。然後趙本山大叔開始拍攝鄉村愛情繫列鄉村電視劇。
爆火之後成立了自己的團隊,然後收了徒弟小瀋陽。然後小瀋陽爆火。又收了好多個徒弟。趙本山大叔有許多自己的產業,有飯店,有自己的電影拍攝團隊,有自己的徒弟。然後慢慢的就是靠這個文化產業發的家。我舉一個例子。新聞之前有報導過趙本山原本只是一個農民,他屬於草根明星。後來的時候因為春晚的每年加入,然後表演的非常的好看,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歡。慢慢兒自己成了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