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知

    聽說是外星飛船發射一股光流,持續了很久才壓制住。人類已經沒轍了。

    人類不管怎麼作死,只要不玩核武器,一般外星飛船是不會干預的。

  • 2 # 大朋友小朋友

    這個我真的不瞭解,不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你以為很小麼,可以三下五除二給滅了,更何況當年的飛機滅火功能不及當下,還有核輻射影響飛機的各種儀表盤……

    只能希望人類在利用核能的時候時刻將普羅大眾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 3 # 慕什塔戈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有紀念意義,因為三天之前的4月26日,正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發生34週年紀念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不是一場普通的火災事故,如果想直接滅火,使用任何機器裝置都無濟於事。事實上,當時爆炸發生僅6分鐘後,大批消防隊員就趕到了事故現場,消防水炮噴出的水和泡沫乾粉滅火劑剛一飛到核反應堆上空,就被核燃料形成的熱輻射瞬間蒸發掉。

    △ 直升機投放防輻射物質

    說到底,這就是一場核洩漏,根本不是火災,用滅火的辦法,完全行不通。前蘇聯當時採取的處理方法是:首先,派出直升機部隊飛臨核反應堆上空,向下投放大量的鉛和硼,直至將核反應堆完全封堵,避免核物質繼續外洩;其次,動員當年參與核電站建設且熟悉內部設施的建築工人,從地下挖掘通道進入控制室,關閉反應堆總閥門。第三,建造被人稱作“石棺”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徹底蓋住發生洩漏的四號反應堆,據說可在100年內將核物質的輻射值控制在正常值範圍內。

    △ 四號核反應堆事故現場照片

    最終,這起事故雖然經過12天的奮力搶救搶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即便如此,四號反應堆表面溫度仍高達300℃,核電站附近地區的輻射值仍高達每小時15毫倫琴,遠超正常允許值的0.01毫倫琴。可見,事故發生時的危害極其嚴重,如採用機器裝置實施滅火,熾熱的高溫將致使任何機器裝置都無法靠近現場。而且,劇烈的核輻射也將導致參與滅火的人員遭受嚴重傷害。

    △ 用於封堵事故反應堆的“石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核先生科普

    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在核電從業者心中,還是一個敲響警鐘的日子,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前蘇聯烏克蘭境內普里皮亞季市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嚴重的核事故。

    此前也出了好幾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紀錄片,包括去年HBO播出的《切爾諾貝利》,都與事實有一定的差異,尤其是紀錄片中火光沖天的場景,其實是錯誤的。

    各位讀者可能受到了影視劇或者新聞宣傳的引導,有了這樣的刻板印象,就是各種工廠爆炸一定要有沖天的火光。

    但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時並不會有沖天的火光。

    由於設計上的缺陷和工程師違規操作,導致反應堆在低功率時暴增,出現了中子短週期事件。

    此時,控制反應堆反應性的控制棒已經被違規抽出了反應堆,反應堆壓力容器內部溫度、壓力不可控增加,直至發生爆炸並由於高溫引發火災。

    所以,讀到這裡應該瞭解到,切爾諾貝利爆炸並不是核爆炸,也不是化工廠爆炸,而是相當於家裡煮肉的高壓鍋發生了爆炸。

    高壓蒸氣將反應堆頂上2000噸重的廠房頂掀翻後,內部的核燃料也被拋了出來,核電站正常執行時,燃料芯塊表面的溫度大約是400攝氏度,沒有冷卻劑有效迴圈冷卻後,燃料中的核反應依然在繼續,溫度一直達到2840攝氏度以上,這時核燃料開始融化。

    所以消防員趕到現場的時候,沒有沖天火光,看到應該是大量的水蒸氣,因為核電站一回路溫度本來高達300攝氏度,一旦發生洩漏(LOCA)事故,水在大氣壓下就自動變為了水蒸氣。

    事故後這些水蒸氣接觸放射性的核燃料,也具有了放射性。

    圖釋:現在反應堆堆芯,反應堆廠房即結石,也有了非能動的冷卻系統。

    當時消防隊員去了後不是主要參與滅火,而是撲滅高溫水蒸氣以及將丟擲來的核燃料用鐵鍬鏟著仍回反應堆廠房,當時沒有發達的機器人,就是人工作業,每人跑進去工作八九秒,輪流作業,透過控制時間來控制受輻射的劑量。

    其實機器也怕輻射,機器人內部的很多電子元器件都無法在大劑量環境中工作,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就有多個機器人被輻射癱瘓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30斤玉米才能換一斤豬肉,你知道10年前啥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