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甲申十七年
兩漢魏晉時期的世家,是一個龐然大物。世家子弟獲取了政治上的話語權,自家又有私兵,實際上是一個小朝廷。
三國的三個國家,吳國是私兵制。什麼叫私兵,就是說士兵不是國家統一調配的,而是歸將領所有。所以吳國時對外戰爭很難取得勝果,因為打仗就要消耗自己的兵,而將領們一聽到打山越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是因為打山越可以獲得兵力。
上面說了半天就是想說明,孫權時期的吳國是對世家大族妥協了。為什麼赤壁之戰時那麼多人想投降,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而孫策,對世家採用的是高壓政策,尤其他他平定揚州時,朝廷封的揚州牧劉繇,一路逃到了豫章,被盜版軟體擠出了市場,而丹陽郡、吳郡、會稽郡等地的世家則沒有那麼幸運了,不是投降就是滅族。
後世大名鼎鼎的陸遜的陸族,就是吳郡的望族,其族長陸康,在廬江抵抗當時還在袁術軍下的孫策,不敵後病死。
而許貢是吳郡的都尉,太守是盛憲,都是吳郡、會稽郡的頂級望族,和孫策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孫策攻佔吳郡,殺了盛憲和許貢,這才有了許貢的門客報仇的事。
如果孫策沒死於許貢門客,也有張貢王貢的門客報仇,孫策獨立對抗整個揚州計程車族,沒有好下場的。
而孫權即位後立即更改孫策的政策,提拔士族,拉攏望族,比如陸遜就由對孫家的敵對態度最終變成了江東四英傑之一的大都督。
-
3 # 知了瞭望
孫策稱霸江東,最後卻被無名刺客刺傷,只能說世事難料。
張獻忠橫行明末十數年,但清軍的幾支弓箭就射死了他。李自成敗了無數次,每次都能成功逃脫,卻在九宮山被一些鄉勇所殺。努爾哈赤佔取遼東,卻被一枚紅衣大炮的炮彈擊中,最終因傷而死。
這些事情,從古到今都有很多,經歷了大災大難,最後卻在陰溝裡翻船。古人所說的時也命也,說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有時候,我們感覺一個人很強,什麼都阻擋不了他。但最後發現,他竟然那麼輕易就死了。就像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看關羽溫酒斬華雄,殺顏良,屠文丑,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以為二爺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但沒想到,接著是敗走麥城,被一個小小的潘璋擒殺。當時為此傷心了好久,並因此好一段時間沒有繼續看三國演義。
等到長大了,心情也便釋然了,明白再強的人也有人力窮盡的時候。世事難料,人定勝天有時候只是一種無力吶喊。
人不能認命,但前路難測。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每一天,活好每一天,不會因沒有珍惜而空餘後悔。
-
4 # 子曰歷史
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
其實關於孫策的死,當時的曹魏便早有預言,在《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孫策轉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觽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來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觽,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自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但是曹操正與袁紹的大軍相持與官渡,而此時的孫策利用其父得到的傳國玉璽換得在袁術處的獨立,回到江東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盡得江東千里之地,這件事情更引發曹操陣營內的恐懼,擔心其突然偷襲許昌。
但郭嘉的一番言論讓曹營諸將大為穩定,因為在郭嘉的判斷中,孫策已然是必死之人,而且給了必死之由,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孫策就被許貢安排的殺手刺殺身亡。
那麼孫策為什麼會在郭嘉的語言後,果如其所言被人刺殺而死呢?在這裡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外部原因,一個內部原因。
來自曹操勢力的暗殺我們先講一講外部原因,為何郭嘉在孫策崛起之際就能斷定孫策的被刺殺的結局呢?因為很可能刺殺孫策的很可能不是什麼許貢的門客,而是郭嘉自己安排得殺手。
在三國演義當中,郭嘉是一位善於謀略,屢出奇計的絕世謀臣,但是歷史上的郭嘉的定位可能不是純正的謀士,而是一個情報頭子,也就類似於軍統戴笠這樣的角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
首先,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攜七十萬大軍來襲之時,曹營諸將皆驚恐萬分,甚至存在一批人早已暗通袁紹,也就這個時候郭嘉站出來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十勝十敗論的內容都是根據雙方政治、軍事各方面形式對比而出,其言論有理有據,一時間令曹操一方信心大增。
而郭嘉是如何得到如此詳細的資料呢?在我們今天會有一個大資料的說法,但是在那個資訊十分封閉的年代,大資料無疑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而郭嘉卻能夠短時間將雙方各方面實力的比對拿到檯面上來,很可能在其手中掌握有一隻專門探取情報的隊伍。而郭嘉正是在那些繁雜的情報中經過長時間的對比得出曹操的必勝。
另外一個證明便是赤壁之戰的失利,在赤壁之戰失利後,曹操說出一句“若有奉孝在此,我何以如此慘敗”,一時間引得曹營的謀士羞愧難耐,但要知道這個時候曹操身邊攜帶的是以程昱、荀攸、賈詡為首的智囊團。難道這些謀士還抵不上一個郭嘉的智慧嗎? 其實不然,而是沒有了曹操的情報網因為郭嘉的早亡,而逐漸萎靡,並且在赤壁之戰中並沒有起到作為。
回到孫策之死,彼時的孫策盡佔江東之地,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與袁紹相持的曹操大後方許都,面對如此危局,郭嘉絕對有理由動用殺手去暗殺孫策,也就造成了郭嘉預言沒多久,孫策就遭遇刺殺。
江東本土力量的阻擊說完外因,咱們再來說說內因,孫策在佔領江東之地時,對江東之地的世家豪族採取血腥的高壓政策,如陸遜所在的陸氏家族即被孫策所滅。在孫策入主江東之地之前,即有以顧、張、朱、陸四大家族為首的江東本土勢力,孫策作為新入主的勢力,想要在短時間內得到他們的承認最快的方法便是武力鎮壓。
但這也很大程度上得罪的江東本地勢力,這一點從於吉屢次針對孫策便可看出,就是想推翻孫策在江東的影響力,這也極可能是江東士族對孫策的試探,但是仍然被孫策以武力解決,江東士族因此看出了孫策的決心。
從而安排殺手前往刺殺孫策,這也是為什麼刺客能夠在孫策守衛力量最薄弱的時候出現 。因為在這群本土勢力當中,孫策的一切行動都在他們的監視之下,而孫策獨自外出的行為無疑給了他們最大的機會,併成功暗殺孫策
孫策在臨死前也交代孫權需要依靠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士族,很可能就是在最後關頭認識到了對待江東士族不能再以以往武力鎮壓的態度,否則孫家很難在江東立足。因此在孫權繼位後,孫家才開始改變對江東士族的態度,也開始從對立轉變到合作,開始穩固孫家江東領頭羊的地位,當然這種地位在赤壁之戰之前仍然還不是十分穩固,因為在那時,仍有不少江東士族期待投降曹操。
以上便是個人對於孫策被刺殺的一些小觀點。
-
5 # 臨石觀海
孫策是當時三國時期一位雄主,憑藉出色的軍事能力和人格魅力橫行江東,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新興勢力。但孫策也有致命的弱點就是輕而無備,通俗點就是比較浪,而郭嘉就曾預言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具備過人的人格魅力和軍事能力,縱橫江東孫策在其父孫堅戰死後繼承父業跟隨袁術,之後發現袁術多次糊弄自己便申請帶兵往江東發展,之後破劉勳,敗黃祖,縱橫江東,打下了一片天地。
那麼年輕的孫策為何能橫行江東呢,這跟他過人的人格魅力與軍事才能有關,孫策長的一表人才,性格詼諧豁達,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吸收了一大批能人志士,而其軍事能力同樣不能小覷,英勇無匹,身先士卒,終於在多次鏖戰後,奪取了江東之地。曹操評語“猘兒,謂難與爭鋒。”
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三國志》
孫策的缺點就是輕而無備,最終死於非命但人無完人,孫策也有自己的毛病,那就是浪,在得知許貢勾結曹操圖謀自己的訊息後,殺了許貢,明知許貢手下有諸多門客要報仇雪恨也沒有放在心上。
在一次打獵時,孫策單槍匹馬衝在前面,中了許氏三門客的埋伏,被射中面頰,重傷而歸,不久便傷重身亡,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將星就此隕落。
因射一人,應鉉而倒。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後騎尋至,皆刺殺之。—《江表傳》
總結:綜上所述,孫策在自己的人格魅力與軍事能力下取得輝煌的成績,但也由於自己過於輕率大意,中了許貢門客的埋伏,最終傷重不治,著實可惜。 -
6 # 方圓論壇
孫策這個吳侯,與其說是朝廷冊封,還不如說是曹操冊封的。曹操之所以會許孫策吳侯之位,也是存在想要拉攏孫策的心思。孫氏一族真正被東漢朝政冊封的乃是吳程侯這一爵位。這還是孫策的父親孫堅因為討伐黃巾立功得來的。孫堅死後,孫策承襲了吳程侯爵位,直到建安三年時期,孫策在江東混的風生水起之時,孫策覺得烏程侯這個爵位已經不夠滿足了,所以就像當時被曹操傀儡的漢獻帝要求晉升。當時曹操四處強敵環繞,一方面想拉攏孫策,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孫策討伐僭越的袁術,所以就讓朝廷分封其為吳侯。但孫策僅受封吳侯三年後就遇刺身亡了。
關於孫策的遇刺身亡也讓很多人費解。要知道當時的孫策可是一方諸侯,就那麼輕易的被幾個刺客給順利行刺成功了?許貢雖然曾為吳郡太守,但數次被孫策所擊敗,不僅吳郡易主他人,就連許貢的勢力也被孫策連桿拔起。許貢本人更是因為不服氣孫策,想要引曹操來攻打孫策,結果被孫策發現後給殺死了。歷史上記載,孫策殺死許貢後,許貢門客伺機報復所以就行刺了孫策。
雖然史料是這麼記載的,但其中疑點很多。首先,許貢的門客是如何混到孫策身邊的。孫策身為江東之主,其身邊護衛自然是少不了的。許貢門客是如何避開重重護衛到了孫策面前並且刺殺了孫策。而且他們又是如何知道孫策的行走線路的。幾個喪家之犬門客沒有那麼大能耐吧。如果許貢的門客這麼本事的話,那麼許貢活著的時候為啥不刺殺孫策呢?要知道許貢就是想要東吳混亂,他好從中獲利。他的門客如果真那麼有本事,他為什麼不刺殺孫策呢?這都是疑點。
如果以陰謀論的角度來看,誰是孫策身亡的最大受益者呢?有兩人,其一曹操,其二孫權。孫策被刺身亡之時,正是曹操和袁紹要官渡大戰之時。本身孫策就策劃一旦曹操和袁紹開戰,孫策就偷襲許都然後迎漢獻帝迴歸東吳。曹操也顯然知道自己後背有孫策這個大敵,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來講,他不會不安排妥當再向袁紹決戰。為什麼在賈詡提醒曹操時,曹操說不需要在意孫策呢?我們大膽設想,所謂的許貢門客會不會是曹操的死士呢?要知道孫策一死,曹操可是直接受益者。
另一個受益者就是孫權了。要知道孫策一死唯一可以接手江東大權的人就只有孫策的弟弟孫權了。雖然孫策有個兒子孫紹。但孫紹明顯是個遺腹子。孫策死的時候按理說孫紹還沒有出生。即使出生了也不過是個嬰兒。一個嬰兒如何繼承江東大業。所以孫策如果死了的話,第一也是直接受益者就是孫權。而刺客可以無聲無息不驚動護衛的情況下來到孫策身邊。沒有內鬼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當然了,以上路節點都是大膽的猜想。但不管怎麼說,歷史上孫策之死疑點太多了
-
7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放在孫策身上感覺再合適不過了,本來孫策在短短7、8年時間裡打下了江東的基業,卻在26歲的年紀出門打獵被刺客行刺重傷,最後疼痛身亡。
先來說下孫策為何被許貢的門客刺傷許貢是何人?許貢是吳郡的太守,據《江表傳》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和曹操,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殺死。許貢死後,其兒子與門客潛藏在江邊,尋機為他報仇。
公元200年四月的某一天,孫策外出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侍從被遠遠的甩在後面。而許貢的兒子和門客早就埋伏在林中,假扮是韓當計程車卒在此打獵,被孫策識破。孫策在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重傷過程中射死一人,剩餘兩個刺客被趕來的侍從殺死。
孫策性格豪爽不愛拘束愛單獨行動孫策為人豪爽,善於談笑,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力於他。
在《三國志虞翻傳》有記載,孫策愛好馳馬狩獵,虞翻勸諫說:“您輕易地便裝出行。隨從官員來不及整理行裝,官兵們常為此苦惱。作為治人的人不莊重則不能樹立威信,所以白龍化變為魚,就招來豫且射其目,白蛇自我放任,就受到劉邦殺其身。希望您稍加註意。”孫策說:“您說得對。然而我不時思考事情,端坐在家頗為煩悶,思不得良計,故此才出外行獵。
孫策表面上贊同虞翻的說法,但依然我行我素,出行不加戒備,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最終還是發生了刺殺事件。
說到這裡還有發生在蜀國的一件案件,大將軍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費禕本是國家重臣,然而在張嶷勸說要小心戒備的時候依然沒有防範,結果在宴會上被郭循刺殺。
孫策打下了江東的基業,奠定了日後江東鼎盛的局面從孫堅被黃祖射殺,到孫策平定江東,只用了短短6、7年的時間。鼎盛的江東到底有多強大呢?
地盤上孫策佔有大部分揚州,會稽郡、丹陽郡、吳郡、桂陽郡、零陵郡、豫章郡、廬陵郡等。
大批的文臣武將:有周瑜、張昭、虞翻、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士,另外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
而後不久曹操上表封孫策為討逆將軍,是為吳侯。
總結:陳壽在《三國志》裡是這樣評價孫堅、孫策的:“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這也很好理解就是性格上輕佻急躁,給別人以可趁之機。作為一方的諸侯,這種性格上的缺陷直接會導致不好的結局。我們透過郭嘉的評語可以看出“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郭嘉遠在北方的曹營,沒有與孫策見過面,但郭嘉能從孫策的行事風格上能預言出孫策以後必死於刺客之手,我們驚歎於郭嘉的預言之準的同時,也為英雄豪傑孫策這種行為感到惋惜。如果孫策性格上再穩重謹慎些,東吳在孫策的領導下必有另一番壯麗景象。
-
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孫策年輕氣盛,安保意識不夠強。
孫策的死和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性格是主要原因,畢竟在漢末三國的年代,能夠割據一方的諸侯,哪一個都有成百上千的仇家,但他們都沒有像孫策一樣被刺殺幹掉。
孫策的性格跟父親孫堅很像,都是性烈如火,說幹就幹。孫堅17歲的時候去錢塘,路上碰到一夥盜賊,孫堅提起刀就衝上去,把盜賊砍得七零八落,當場砍死一個。
這種性格貫穿了孫堅的一生,從17歲到38歲,命可以丟,火氣不能丟,年輕的孫策深受孫堅影響,一樣的奮勇爭先,一樣的悍不畏死,也一樣的輕而無備。
孫策的勇猛讓曹操深為忌憚,在孫策兼併江東後,即將與袁紹展開決戰的曹操更是擔憂起了後方的安全。
《三國志·孫策傳·裴松之注》:吳歷曰: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
這時候,郭嘉站出來安曹操的心,認為孫策不過一人之敵,不足為懼。
《三國志·郭嘉傳》: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事情果然如郭嘉所料,孫策最終在出獵途中死於刺客之手。
其實郭嘉做出這個判斷並不驚奇,早在孫策集團內部,也有人勸過孫策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問題,那就是虞翻。
《三國志·虞翻傳》:策好馳騁遊獵,翻諫曰:“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時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諶草創之計,是以行耳。”
孫策對虞翻的勸諫態度很明確,你說的都對,我也懂,可我就是改不了啊,整天待著我閒得慌啊,必須出來轉兩圈。
問題是,虞翻並不在意孫策出獵,他在意的是孫策出獵的時候基本不做安保措施,往往是一騎絕塵,把一眾護衛甩在身後。
孫策遇刺時,身邊就一個護衛都沒有,即便孫策再怎麼勇猛,也是雙拳難敵四手,最終中箭,傷重辭世。
總的來說,還是孫策性格太浮躁輕敵,自以為天下無敵,不願在護衛的環繞中出獵,換做曹操這種老手,把自己的命看得比金子還貴,漢獻帝策劃那麼多次刺殺,一次也沒成功。
-
9 # 讀史漫錄
孫策屠殺江東士族,遭到江東士族忌恨是他最終遇刺身亡的主要原因。
當年孫策攻打廬江,先殺了吳郡陸氏的領袖陸康,得罪了一大批人。後來孫策又打著袁術的旗號攻取江東,江東士族自然百般抵制,對他態度十分不友好。而孫策內心也如明鏡一般,他的部下要麼是北方人,要麼是跟隨父親孫堅的老部下,幾乎沒有江東本地人,如果想要在江東站穩腳跟,必須採用鐵血手段:殺人。
所以,孫策剛一到江東就對會稽周氏痛下狠手,殺了一批不聽自己號令計程車族。緊接著又殺了吳郡王氏的全家老小,屠了東冶城,血洗烏程鄒氏和錢氏這兩個大家族,但凡有不聽自己命令的本地人,孫策格殺勿論。
很多江東人畏懼孫策,屈服於孫策的淫威。偏偏吳郡太守許貢做了個出頭鳥,他在孫策攻打江東六郡時,不僅沒有率眾歸降,反而組織人馬抵抗,被孫策擊敗後,許貢還暗地裡通曹,想要殺掉孫策。“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許貢此舉徹底激怒了孫策,他將許貢綁縛來見,質問他為何上表害自己,許貢此時為了保命只能說沒有上表,但證據確鑿,孫策為了不留後患就將他絞殺了。許貢死後,他的門客一直伺機報仇,最終在建安五年(200年)趁孫策獨自爬山之際,將孫策刺傷,最終不治而亡。
-
10 # 羅賓說歷史
孫策在外狩獵被許貢的門客所傷,最後因傷不治而死,可以說這是影響東吳的重大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歷史走向。那麼號稱小霸王的孫策為什麼會被許貢的門客所傷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孫策年少在壽春時,就喜歡結交名士,為人豪爽,周瑜就是在這個時候,因為和孫策志趣相投,一見如故,所以成為了至交好友。
孫堅在攻打荊州劉表時,不幸被劉表部將黃祖所殺,孫策安葬了孫堅後不得已暫時投靠了袁術,等穩定下來後,孫策就用孫堅留下來的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借到兵後孫策馬上開始收復江東的計劃。一路上孫策勢如破竹,江東的勢力或敗或降。
唯獨有個叫許貢的不太一樣,當時他是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擊敗後,一路逃跑投奔嚴白虎,不久嚴白虎也被擊敗,許貢繼續逃命,但是孫策此時卻決定放他一馬。但是許貢並沒有因為孫策放過他而感激,反而向朝廷上表,說孫策勢力坐大,應該下旨把孫策召到京師,看管起來。這個表被孫策截獲了,孫策一看此人不能再留,就處死了許貢。
許貢此人養了不少門客,其中有3個門客覺得許貢待自己還不錯,就想為許貢報仇。終於在一次孫策打獵的時候逮到了機會。因為孫策對自己的武藝和勇猛非常自信,加上定鼎江東的功業,所以孫策就自己輕裝出來打獵了,正好就碰上了這3個全副武裝的門客,孫策被偷施冷箭射中面頰,被趕到的侍衛救下,那3個門客也被殺死了。
孫策最終還是因為傷重不治而死,他的死一方面是因為敵人的偷襲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自己太自信,認為沒人敢對自己發動攻擊,沒有進行必要的防備所致。孫策的死意味著東吳戰略的重大調整,由主動進攻開始變成孫權的防禦優先。同時當時孫策已經準備趁曹操和袁紹大戰的時機,偷襲許都迎回獻帝了,孫策死了這個計劃就夭折了,這是一個有可能改變當時歷史走向的一個重大計劃,感覺還是有點可惜的。
-
11 # 2許雲輝
小霸王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遺業,屈事袁術。袁術僭越稱帝后,孫策與之決裂,後被朝廷封為討逆將軍並封吳侯,最終統一江東。
許貢時任吳郡太守,曾上表朝廷提防“驍雄,與項籍相似”的孫策割據江東成為禍患。這封信落到孫策手中,孫策請許貢相見,責備他不該挑撥離間。許貢拒不承認,孫策一怒之下“即令武士絞殺之。”
許貢的三個門客發誓為主人報仇,潛伏在民間尋找暗殺機會。孫策“性好獵”,常率隨從打獵。一日,孫策因“所乘馬精駿”,將隨從遠遠甩開,單人獨騎闖進三個刺客精心策劃的埋伏地。孫策射死一人,“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孫策被射中面頰,後傷重而忘。兩名刺客亦被孫策隨處殺死。
故,孔策之死,一因先殺許貢招致暗殺,二因馬快甩開了隨從,三因大意而中招。
-
12 # 調侃歷史
公元200年,孫策在討伐廣陵陳登失敗後,駐兵丹徒,在狩獵時被刺客射中面部,不治身亡,年僅26歲。
裴松之在註釋《三國志》時專門提到過此兇手是許貢的門客。按照正常記載,許貢是吳郡太守,對漢朝忠心耿耿,他看到孫策戰無不勝之後,認為他是小項羽,就上書朝廷,建議召孫策入京,以絕後患。
許貢這樣說就是指明瞭孫策是亂臣賊子,得知了此事的孫策非常憤怒,在邀許貢見面的會場上趁機將其誅殺。
此後許貢的門客不甘心,於是就想為主子報仇,潛伏在民間,以刺殺孫策,這是江東集團最終給出的答案。
過程是孫策騎著一匹上等好馬,將隨從都甩在了後面,然後前方突然出現三個士兵,孫策問他們是誰,三人說是韓當得部下,孫策說韓當士兵我基本都見過,沒見過你們三人。於是,孫策搭弓就射,射死了一人,其餘二人慌忙射箭,射中了孫策面頰,然後不治身亡。
不過,有很多學者認為孫策之死太過蹊蹺。有人說是孫權殺死了孫策,理由是孫策的狩獵地點和時間為什麼會被許貢的門客知道?為什麼隊伍計程車兵都在後面,留孫策獨自一個人呢?如果孫策繼續活著,那麼他的兒子會慢慢長大,然後接替江東,到時候孫權就沒機會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孫策之死跟曹操有關係,因為孫策當時就想趁著曹操與袁紹決戰時北上迎回皇帝,曹操擔心後方被孫策偷襲,但一旦孫策死了,無論誰接手,一定是先穩住局勢,而不是繼續孫策偷襲許才得計劃。而且,郭嘉早就預言過,孫策輕率獨行的風格必然會導致被刺客暗算。
相比之下,南方士族殺害孫策得說法更有依據。孫策在當時面臨著既要依靠北方遷移世族的支援站穩江東,還要靠爭取南方士族的接納以獲得穩定和發展的難題。
而孫策強勢的性格就成為了孫吳和南方士族融合最大的障礙。自從孫策東渡後對本地士族的大開殺戒以來,江東政權與南方士族就有了無法卸下的原罪。江東士族為了利益殺死孫策得可能也不是沒有。
-
13 # 華髮已生一村夫“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蜛,決策似鷹揚。威鎮三家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
上面這首詩,是《三國演義》中為讚揚孫策而寫。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其父孫堅,其弟就是吳大帝孫權。孫堅因與劉表交戰被劉表部將黃祖派人射殺,時年孫策十七歲,帶領孫堅原有部屬暫時依附於袁術。但時常憂心於人後,意欲繼其父之志與當世豪傑爭雄於天下。後其舅父吳景受到揚州刺史劉繇的逼迫,孫策以其父孫堅所留的傳國玉璽作為質當向袁術借兵,假稱去救其舅父。袁術聽聞有傳國玉璽極欲得之,便答應借給孫策三千兵和五百匹馬,並上表舉孫策為折衝校尉、殄寇將軍。
借得兵馬後孫策帶領程普、黃蓋、韓當即刻發兵,在半路上有其幼年即結交的周瑜來輔
佐,並向孫策推薦和名士張昭和張紘,後有陸續有賢士武將來投,自此孫策勢力逐漸壯大。
劉繇聞孫策領兵來到,派部將張英領人馬於牛渚禦敵,兩軍對陣,張英因營中被人放火而敗退,孫策乘勢追擊使得張英大敗。原來放火之人是來投奔孫策的蔣欽和周泰,此二人本水寇劫掠於揚子江中,聽聞孫策招賢納士特來投奔。後孫策與劉繇部將太史慈大戰並將其收降。孫策勇武時人稱其“小霸王”,與霸王項羽相類。
當時有個叫嚴白虎的佔據吳郡自稱東吳德王,孫策領兵征討,嚴白虎敗之,會稽太守王郎,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位前來相助嚴白虎,也被孫策大敗而逃走,嚴白虎被殺,自此江東之地大部歸於孫策。
孫策自此聲威大振,乃遣使上表於許都以求朝廷封其為大司馬,曹操不許,孫策深恨曹操於是有了襲取許都的想法,當時的吳郡太守許貢就暗地裡派人給曹操送去書信,讓曹操召孫策在京師為官,不可讓他在外鎮,以絕後患。但這封書信被孫策手下截獲,孫策見到書信後大怒,假意召許貢來議事將許貢殺死。
許貢手下盡皆逃散,但其中有門客三人極為忠心決意要為許貢報仇。有一天孫策在丹徒的西山上打獵,追趕一鹿進入一樹林,林中有三個拿著槍揹著弓的人,孫策問其為何人,三人說是韓當手下的兵士,孫策將欲走,一人挺槍就刺,孫策未帶兵刃只得以弓相迎,另一人用箭射傷孫策面門,孫策拔下面門之箭搭弓回射那人應弦而倒,其餘二人挺槍亂刺,孫策數處受傷。多虧程普領兵來到將其三人亂刃砍死救下孫策。急請神醫華佗,但華佗到中原去了,只有其徒弟在,給孫策治療後說“此箭上有毒,己入骨,須將養百日方能痊癒,但不可動氣。”但孫策性子急躁,並不能靜心養傷,到二十多天時張紘從許都帶書信而回,孫策召問之,使者說“曹操極服主公,手下亦皆敬服,唯有郭嘉不服。”郭嘉說主公“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不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孫策聽後大怒,欲發兵許都,被張昭勸下。後因他事箭瘡崩發,臨終將江東付於孫權,令張昭周瑜輔之。孫策終年二十六歲。
少年英雄,英年早逝,實為可嘆。但也與其性格有很大關係,勇武剛烈,遇事急躁,欲速實遲。 -
14 # 詩竹意夢
給你們一人五塊錢,讓我來回答!嘿嘿
孫策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生前最大的功勞就是開闢江東,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在孫策創業初期東征西討時,許貢正是吳郡的太守,但是孫策看中了他的領地,一個想吃霸王餐,一個是給錢也不賣,更別談霸王硬上弓了!因此兩人從此就結下了樑子!
公元195年,孫策準備到袁術那打辭職報告,拉著隊伍自己單獨幹,於是就打著幫袁術平定揚州為藉口到處攻城掠地,不斷充實自己的實力,期間就強行將吳郡與丹陽收入自己勢力版圖,時任吳郡太守許貢也被孫策攆到了烏程,被迫背井離鄉。
昨天還是牛奶加雞蛋今天突然換成了鹹菜窩窩頭的許貢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他不斷在尋找著重新奪回自己家園的機會,不斷在背後搞些小動作來算計孫策,包括在村東頭跟大媽們訴苦孫策種種惡行以達到敗壞孫策名義的目的,等等等等,其中也包括向曹操上表,指出如果放任不管讓孫策繼續做大,日後很有可能會威脅漢朝的統治地位!但是這份表在途中被孫策截獲,看到內容以後怒不可揭的孫策找到了許貢對質,許貢呢也毫不猶豫的一口否決,許貢的態度徹底激怒了孫策,於是命令手下士兵將許貢絞殺!
許貢死後,許貢的兒子便隱藏起來尋找為父報仇的機會,公元200年,這個機會終於來到了,孫策在一次外出狩獵時脫離了隨身侍從,自己孤身一人,在樹林間被埋伏已久的刺客們抓住機會刺傷,雖然最後侍從們趕到救下了孫策,但最終因傷勢過重,不久便一命嗚呼!
有的歷史學者說,孫策的死第一嫌疑人是郭嘉!喜歡看三國的人都聽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從側面可以看出,郭嘉的足智多謀。就連諸葛亮都要忌憚三分,而恰恰在郭嘉死的這一年,諸葛亮隨同劉備出山!當然這種說法並沒有歷史依據,可能只是巧合而已,但是作為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素有“鬼才”之稱的郭嘉,確實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謀從未失算,因此深得曹操的信任和看中,二人經常行同車,坐同席!
當時曹操跟袁紹對峙時。郭嘉就向曹操預測出江東孫策必將死於刺客之手!這就有點玄乎其神了,假如預測出孫策什麼時間死倒還說的過去,但是被誰殺都能算出來,這就過份了吧,據《三國志》記載,郭嘉曾向曹操說過: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那麼,問題來了,郭嘉又不是神仙,憑什麼能預測出孫策會死於刺殺呢?那麼就說明孫策被刺並非巧合,而是有人策劃的,而這個策劃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郭嘉。在此做一個大膽的猜測,許貢的死士之所以要等上三年才去刺殺孫策,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打算給許貢報仇,或者嘗試了但沒有成功,而蹊蹺的地方就在於,剛好就在“官渡之戰”到來的這一年,許貢的手下刺殺了孫策。
話說孫策死的時間點確實非常奇妙,如果他不是在公元二零零年死掉,以他江東小霸王的性格,很有可能會出兵偷襲曹操的後方,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腹背受敵的曹操集團很有可能走向滅亡,於是乎,在此生死攸關之際,謀士必然要體現自己的價值——出謀劃策。
既然郭嘉敢自信滿滿的預言孫策必死於刺客的手下,肯定不僅僅是他掌握了該情報那麼簡單,除非是他親自在暗中策劃了刺殺孫策一事,不然不會如此胸有成竹,否則丟面子是小事,失去曹操的看重才是得不償失的大事,因此,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一件事,刺殺孫策的策劃者十有八 九便是郭嘉。
回覆列表
孫策被東漢封為吳侯,並開創江東一方霸業,成為東漢群雄之一,雖勇猛頑強、武藝高強、又善騎射,可惜終因自負輕敵最終在外出狩獵時被許貢門客刺殺負傷,最終遇刺重傷而死,大業末成含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