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賈剪影
-
2 # 逗號剪輯
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終於落下帷幕。華語電影《米花之味》主創受邀出席閉幕式。當天導演鵬飛攜女主角英澤一同亮相紅毯,英澤身穿正紅色開袖羅馬長裙,盡顯優雅嫵媚,國際範十足。
《米花之味》以外出打工返鄉的母親葉楠與女兒間的親情為主題,講述了一段母親與女兒之間由疏離、矛盾到逐漸走入彼此心底的溫情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米花之味》是鵬飛與英澤的第二次合作。英澤除了是該片的女主角之外,也是該片的編劇。拍攝《米花之味》前,鵬飛和英澤都到當地體驗生活,與當地人同吃同住,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最後導演和英澤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運用到電影當中,用真實的故事給予了觀眾最真切的感動和震撼。
-
3 # FilmHamal
英澤作為電影《米花之味》的主演和聯合編劇,對這部在國內外都受到肯定的影片有著自己的解讀。英澤所詮釋的雲南少數民族母親葉喃,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憧憬和想法的女人,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而走出了鄉村,又為了女兒的陪伴和教育返鄉歸來。這個在外面似乎小有所成的母親,面對母女關係卻陷入了溝通和解的難題,在這場無聲的拉鋸戰中,英澤將一個普通母親的迷茫和挫敗感真實展現,她的身上有很多普通母親的影子,真實而富有個人魅力,帶給觀眾很多溫暖的回憶與共鳴。電影結尾處,母女二人在溶洞中翩然起舞,那麼寂靜平凡,卻又美地震撼人心。
她跟任素汐的氣質很像,不是那種光靠顏值說話的演員,出演的角色都是靠著自己的演繹實力的。
-
4 # 天道酬蠍
世界上長的相像的人很多!氣質上像也不足為奇!
英澤是誰不太清楚,看照片她們氣質上是有點類似,但個人更喜歡任素汐,任更有女人味,看著比較性感!第一次認識是從電影驢得水看到的,她扮演的女老師,形象及個人魅力都非常深刻!
-
5 # 燕子娛樂9527
演技唱功都很棒,顏值耐看氣質又好,這樣的優質藝人,這樣的演員任素汐,瞭解一下。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話劇女王”任素汐是個實力派演員,但她其實還是一個有音樂才華的業餘歌手。
任素汐演唱過的那些歌曲,我都挺喜歡的,比如,她為電影《驢得水》演唱的主題曲《我要你》,她為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演唱的插曲《再見青春》,還有她為電影《無名之輩》演唱的片尾曲《等一等》,以及她為電影《無名之輩》演唱的宣傳推廣曲《胡廣生》等等,這些歌都很好聽,很走心,唱到心裡去了。
這樣的任素汐,說她是被演戲耽誤的歌手,一點都不誇張吧。尤其是《胡廣生》這首歌,任素汐更是一個人包攬了作詞作曲和演唱,真的好厲害!
又能演又能唱,演技那麼好,還這麼有才華的任素汐真是個“寶藏女孩”啊,演藝圈需要這樣的她!
作為演員的任素汐每一次都沒讓人失望。還記得2016年上映的《驢得水》這部電影嗎,當時《驢得水》火起來的時候,有多少人被任素汐圈粉了呢,她演的張一曼這個角色太讓人喜歡了。
除了2016年的《驢得水》,還有2018年任素汐主演的這部《無名之輩》,也是一部好電影,任素汐演技炸裂!
有的人坐著演戲就能封神,繼《驢得水》之後,出演《無名之輩》的任素汐再一次用她的演技驚豔我了,演高位截癱,靠表情演技,撐起了一部戲。
喜歡任素汐那極具爆發力的演技和情感的拿捏。在《無名之輩》這部電影中,任素汐演技絕了,憑一個高位癱瘓的角色就可以調動我們觀眾的情緒!任素汐就往那裡一坐,動都不用動,只憑一張嘴和那極具感染力的神態,就能讓你笑,也能讓你哭,表現力真的超級棒了!
看了《無名之輩》,真的很難不被任素汐圈粉。反正我是很喜歡任素汐,欣賞她的性格,更喜歡她的演技。演技一流,唱功紮實,為人率直和真誠,這樣的任素汐,怎能不喜歡,這樣的演員我也實在想不出任何不紅的理由啊。
希望任素汐能接到更多的好劇本,說到這兒,又讓我想到了任素汐在《我就是演員》(演員的誕生第二季 )這個綜藝節目上說的那些話。
在《我就是演員》第1期節目裡,任素汐PK左小青,兩人表演《一九四二》電影裡的那個片段讓人感動到淚目,表演完了之後,我記得任素汐說“其實我為什麼要來這兒,我來的原因就是,我看到很多好劇本,但他們不來找我,但是我在想,我其實演得很好,我想告訴他們我演得很好,所以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我可以演得很好,你們可以信任我。”。
當任素汐說完這番話後,作為《我就是演員》節目導師和評委,徐崢就說“我太理解任素汐講的話了,你不得不被其他人或其他劇組去選擇,但是如果大家的導向都是,不是以演技作為一個最高的標準時,那些特別有能量、特別具有演技、特別會演戲的人,他們會有一種從事這個職業會有一種悲哀,就是你演得再好也沒有用。其實並不是沒有好演員,而是大家的評判標準都開始謬誤了,所以我覺得你來這個節目,完全是對的。我特別想跟任素汐講一句話: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或許,真的就像徐崢說的那樣,“好演員的春天到了”吧,由徐崢、王傳君、章宇、譚卓、週一圍等人主演的《我不是藥神》電影獲得30億多的票房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文牧野和徐崢還憑藉《我不是藥神》分別獲得了2018年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
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演技卻很好的好演員,才成就了《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票房和口碑都很棒的國產好電影。如果說好演員的春天真的到了,那似乎意味著好電影的春天也要到了吧。
其實,說實話,好演員的春天到沒到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任素汐是個好演員,她一定會迎來自己的春天。當我看到任素汐曾經在節目裡落下眼淚說自己很努力,當我看到任素汐展現給我們那麼多不可能時,我就覺得任素汐是一個值得期待並且有能力扛起一杆大旗的演員。
但願像任素汐這樣的演員不被埋沒。希望好演員有好劇本,期待看到任素汐更多的作品。
-
6 # 源子剪影
個人感覺非常相像,兩位姐姐的實力都是沒得話說的,把人物演繹的都活靈活現,劇中的英澤咋一看就很像當地人,而不會感覺她是演的,代入感很強
-
7 # miyoumiyou111
謝謝邀請!第一次瞭解英澤是透過《米花之味》這部電影認識的。片中她飾演母親一角,從影片中英澤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開始,這個面板黝黑臉龐硬朗卻又如和煦春風的姑娘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母親眼底的溫柔和期盼。地道的當地方言和閃著健康光澤的小麥色肌膚,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的真誠和尊重。她把中國當代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形象演活了。
那英澤與任素汐氣質上是不是很像?我個人認為是肯定的。她們都是新時代中國女性的代表,她們看似外表柔弱,骨子裡卻透露著堅強與韌勁,她們默默無聞地為演繹事業做貢獻,透過努力不斷提升自己。她們屬於那種內心強大,行為端正,處事不作,不裝,不端著,真誠坦率的一類人,這種性格很招人喜歡,所以她們人緣會很好,屬於氣質美女那個型別。
-
8 # 小趙學長
米花之味》是由上海影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永安(天津)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鵬飛執導,英澤、葉不勒、葉門[1]等主演的電影,於2018年4月20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外出務工歸來的母親和家鄉長大的女兒從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的一段輕鬆、溫暖的冒險故事。 2018年1月,《米花之味》獲得第三屆“迷影精神賞”最佳影片獎提名。
隨著電影《米花之味》的全國上映,片中飾演母親一角的英澤也漸漸被大家熟知。從影片中英澤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開始,這個面板黝黑臉龐硬朗卻又如和煦春風的姑娘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母親眼底的溫柔和期盼。地道的當地方言和閃著健康光澤的小麥色肌膚,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的真誠和尊重。英澤自然又真摯的表演,讓人很難將這個少數民族母親與90後海歸女孩聯絡到一起。強烈的反差和多文化元素在她的身上碰撞後融合,是英澤帶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任素汐是劇場中走出來的演員。2006年,任素汐參演劇情電影《 第八個泥人 》從而正式出道,然後陸續演了舞臺劇《唐伯虎點秋香》、話劇《三人行不行》,漸漸被觀眾熟知。在演出話劇時,遇到伯樂,中戲的老師周申,給她推薦話劇《驢得水》,當時任素汐出演的就是張一曼,之後在電影版的《驢得水》正式上映。這個依舊由任素汐出演的張一曼,瞬間被大眾所周知,她把張一曼的“放蕩”、“風騷”演繹的出神入化。十年話劇生涯塑造了她紮實的演技,其實所有的成功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
9 # 優米影視音分享
她們的氣質並不像,只是外形比較接近,所以才會有氣質相像的錯覺。但實際生活中兩人的性格並不相同。
所以,兩人更談不上是同一時代下的代表性氣質美女,只能算是其中比較具有個人風格的演員之一。
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出生的大部分演員嗎,與任素汐和英澤的氣質並不像,所以她們更不能算是量產的氣質風格。
但是對於現代的審美標準來看,任素汐和英澤都不能算是標準的美女,不過在千篇一律的面孔下面,她們二人的獨特氣質反而吸引人很多人的注意。
雖然並不能說是美女,但演技卻足矣在同時代演員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如今的影視圈中,不靠顏值出道,反而靠演技打拼的女演員,本身已經難能可貴。
-
10 # 荒城渡
這已經是第二次看《米花之味》了,這次注意到特別多的細節,很有趣,無論是從導,到編,再到攝影和演,都處理得很細膩。
最想說說表演,女主的表演非常純熟穩重。高階的電影表演方式不需要大開大合,真正厲害的是面部和肢體細微變化的處理,尤其是眼神。這點她完成得出色,表演方式是絕對的亮點,跟那些俗氣的電視肥皂劇表演或者很多藝校出來匠氣的套路完全不同。
第一次看《米花之味》就覺得女主氣質不一般,美得高階。後來看報道以及主創的映後交流才知道女主是北京人,而且十幾歲開始就在海外讀書。本科竟然是倫敦政經的!感嘆的同時,也驚訝她能把這樣一個和她本身環境天差地別的角色完成得這麼好。補充一句,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她才26歲,能夠表現出一個母親的質感,實屬不易
-
11 # 能量源影視剪輯
有幾分相似,以少數民族留守兒童為引的《米花之味》,是一部由鵬飛執導,英澤、葉不勒等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了外出務工歸來的母親和家鄉長大的女兒從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的一段輕鬆、溫暖的冒險故事。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米花之味》是鵬飛導演第二部長片。他和主演英澤於2016年在雲南體驗和生活,女主的表演非常純熟穩重。高階的電影表演方式不需要大開大合,真正厲害的是面部和肢體細微變化的處理,尤其是眼神。這點她完成得出色,表演方式是絕對的亮點,跟那些俗氣的電視肥皂劇表演或者很多藝校出來匠氣的套路完全不同。
電影開場買雞蛋那一幕,葉喃當時的眼神是“饒有興致”的那種,覺得眼前的小女孩很有趣;但是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當她決定開車回城裡的時候,再次在路上看到賣雞蛋的小女孩,卻眼睛一酸,快要哭了。前後兩個鏡頭的對比,不只是說明葉喃“恍然大悟”,也是要讓觀眾看到,村子裡這麼多留守兒童,包括賣雞蛋的小女孩、自己的女兒,都是葉喃這樣出去城市的父母造成的。
當然電影主題的東西見仁見智,《米花之味》最精彩的地方是豐富的生活細節。這些細節讓電影變得異常可愛。
英澤飾演的葉喃是從大城市返回到農村的母親,在一場滑稽無趣的表演晚會後,母女相見,分外分生。母女二人的相處在一開始並不順利,從小缺乏溝通的母女二人在歲月的流逝中更加疏離,想和女兒親近的母親卻得不到女兒的理解。
葉喃用城市裡的玩具零食引誘躲在被窩裡女兒喃杭,孩子一句“還是聽聲音的好”讓人心酸。葉喃作為母親的失職,不服管教的喃杭就是體現。她倆一直鬥智鬥勇,但她們之間一直沒有強烈情緒,沒有埋怨沒有憎恨,母親透著點無奈自責,女兒透著點彆扭委屈,這其中恰恰是輕輕淡淡的愛意。
雲南的孩子也像城市的孩子一樣,愛吃零食,蹭wifi打遊戲,偷父母手機,逃課去網咖,夜不歸宿。很有意思的,導演不會把戲劇衝突放置於人物之間,而是在場景裡,行為在此處的不合適,於是產生了笑料:孩子們每天都去緬寺蹭wifi玩手機,而來自母親的懲罰,是把wifi關掉。
這等有趣橋段非常多,是劇作的上的巢狀和縫合,構成了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生活流小故事。《米花之味》帶來了更高一層次的意外感和美感,後者強調的是對現成觀念的顛覆:它體現鄉野的奇妙力量,再不合時宜的物件都能被容納。
將城市以笑料的方式納入生態批評的視野,正是這部電影讓人驚喜的地方,他做的不是對鄉野的偏愛,他沒有強調鄉野與都市之間的壁壘,他反倒是打通了他們,用一種詼諧的方式。這裡面是單純性詼諧,快樂效果是適度的。
女孩與好友偷了廟裡的錢,半夜去遊戲廳打遊戲,母親找到了她們。似乎一場爆發戲即將來臨,正當我做好接受戲劇高潮的準備時,這盆火熄滅了。
母親把頭探向兩個沉迷遊戲的孩子,悄悄觀察了一會兒,買了一包煙,回到了車上。母親選擇了不打擾孩子,導演選擇了不打擾觀眾,大家都很安靜,時間悄悄流過,母親睡著了。
在我看來這是電影處理最高明的一場戲,也使得“放”的含義得到彰顯。
這可能是母女倆和解的開端,之後發生的事才促成最終的和解。
女兒的偷竊行為被發現了,公安局的車帶走了母女倆,與此同時,女兒好友染上了重病。警車與載著病重女孩的電瓶車擦肩而過,兩車並行,一輛是去審判迷失少女,一輛是去拯救生命,這是善惡與生死的直接交錯。可是這時的母親望著窗外的電瓶車,不再平靜,急於逃離。
這裡用了一段無聲的處理。母親的內心是壓抑的,她覺得她不再屬於這裡,於是她下車,開著自己的車,逃至山腳新建成的機場。
其實所有誤會的化解和感情的升溫是在喃杭的朋友喃湘露生病開始有所轉變。而喃湘露的生病也反映了社會的冷漠和人在自然中的渺小。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片段,第一個就是在喃湘露生病的時候,村民為她籌集看病的費用,但是在她去世之後,一堆人卻圍坐在一起討論要分攤募捐得到的錢,他們認為自己出了力,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真是具有諷刺意味!我們不應該對一個人進行道德綁架,但是站在情理的立場上,這種做法確實不人道。第二個就是影片的結尾,母親和女兒在溶洞中翩翩起舞,他們逃離了村莊的人,在溶洞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兩個人的倒影映在溶洞的石壁上,略顯溫馨,但是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依舊是渺小的,浩渺宇宙,人在其中也是無能為力。
電影最後,母女二人在溶洞裡共舞的場景,也是全片最美的一幕。溶洞內外,兩個世界,雖然暫時的隔絕不代表完全的和解,但是當母女兩人一起翩翩起舞,那一刻,你的心也會跟著靜下來,連時間都彷彿停止,只有溶洞裡的滴水聲清晰可聞。
-
12 # 光影下的怨女
個人認為兩人氣質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呢?哪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這個帶著堅韌和深邃臉龐的姑娘,日常喜歡高爾夫、網球、健身,喜歡四處旅行,會提前四個月進組體驗生活,整日與當地人一起餵豬、上山採茶、做大鍋飯做雲南米線。為了早日曬成當地黝黑膚色,每天擦上助曬油在烈日下暴曬,從田間到河邊,她感知著角色帶來的一切,甚至當地人都會把她當成老鄉訴說家常。不心浮氣躁,不急於求成,沉下心去做好一件事,靠著沉穩和真誠,在商業片的包圍之下異軍突起,透過文藝電影創作帶給大家心靈的觸動和感悟。
除了個人氣質與角色之間的反差,英澤的個人經歷與職業選擇之間也存在著強烈的反差。英澤出生於北京西城皇城根下一個古樸的四合院,這裡生活過英澤家族的五代人,作為紅色家庭的新生代卻沒有接受傳統的教育,幼時定居香港,6歲回北京讀書,15歲獨自一人遠赴英國求學。大學本科以當屆社會政策和犯罪學畢業生中唯一亞洲人身份畢業於被譽為世界政商精英搖籃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隨後,英澤又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哲學研究生課程,並以論文滿分的優異成績拿到學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潮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女性,無論春夏秋冬都想穿出時尚感。而設計師們也在竭盡全力滿足大家的需求,毛衣是最為實用的服飾,因為毛衣是針織而成的服裝,所以其可塑性是很強的,針織圖案的變化以及其它時尚元素的加入都會讓毛衣的款式變得大不一樣,毛衣的搭配方式也很多。最近任素汐出席活動,流蘇露肩毛衣配闊腿褲,穿出31歲的時尚魅力
任素汐的這件紅毛衣帶有很多時尚元素,首先這件毛衣上的針織藝術比較豐富,線條有粗有細,而且構成了菱形的幾何圖案,讓毛衣的花紋變得立體,細線條與粗線條的交織增加了毛衣的藝術感,顯得設計豐富而有致。其次,這件毛衣還加入了流蘇,肩膀上有米色的長流蘇,毛衣都是溫暖厚重的,流蘇的搭配讓毛衣變得更加清爽,也更有時尚氣息
再次,這件毛衣還是露肩毛衣,右側肩膀展露在外面,這種設計讓毛衣變得更加精緻、更加大氣,厚重的毛衣會掩蓋身材魅力,露肩設計就避免了這個問題,讓身材優勢展現出來,好看的肩膀能夠為氣質加分,也會讓身材看起來更好
最後任素汐的毛衣還是燈籠袖的款式,燈籠袖溫暖又大氣,寬闊的袖口可以增加休閒氣息,讓氣質變得更加溫柔、更加有個性,毛衣袖子堆積在袖口位置,展現出了濃濃的時尚氣息,毛衣造型顯得更有氣質
任素汐下身搭配了一條米色的闊腿褲,闊腿褲成為女性不可錯過的潮款褲子,闊腿褲看似單調,實際上款式是非常多樣的,寬鬆的褲型顯得休閒氣息十足,與毛衣搭配在一起增加了慵懶氣質,顯得隨性而大氣,造型很有吸引力。
所以說兩人氣質不一樣,個人認為雲澤更好看一些,而任素汐呢顯的老面。
-
13 # 颶風看影
我覺得吧,兩人之間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一定區別,不過兩個演員都不屬於驚豔美女,不過很耐看,人物角色都演得非常到位!總體上氣質還是比較像吧!
-
14 # 將軍電影分享
兩個人資料在這裡對比下就知道。氣質這方面就看演技。
任素汐(1988年6月1日-),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她是一位實力派演員,她的表演收放自如、鬆弛自然、幽默真誠、靈動不羈、極具爆發力,潛在的張力能夠衝破一切束縛,是戲劇圈內公認的“小劇場女王”。從《一出夢的戲劇》到《癮型人》、《幸福的煩惱》,任素汐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著,毫無畏懼,從未停歇。憑藉對《驢得水》中張一曼一角近乎本色的演繹,賦予了這個角色無限的可能,讓任素汐的精湛演技展露無遺;劇中演唱的小情歌《我要你》“撩人動聽”,讓人“如痴如醉”、“難以忘懷”靈若春華
任素汐膚質很好,思維極活躍,反應很敏捷,語速超快且邏輯性挺強。她人極瘦,但給人的感覺堅韌硬朗,爽利脆快,心胸很大又自信。不作,不裝,不端著,真誠坦率,有才華卻不恃才傲物。在電影《提著心吊著膽》中雖然是個配角,但她以出色的演技演活了這個小人物,影片的推廣曲《心戀》也被她演繹得別有韻味
戲裡戲外,跳脫自如;人物轉換,遊刃有餘;活潑開朗,正義善良
英澤,演員,編劇。2018年4月20日,編劇並主演的電影《米花之味》上映。
主演電影《米花之味》,同時也擔任聯合編劇。在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入圍“威尼斯日”競賽單元。最終獲得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
2018年4月20日,編劇並主演的電影《米花之味》上映。
女主的表演非常純熟穩重。高階的電影表演方式不需要大開大合,真正厲害的是面部和肢體細微變化的處理,尤其是眼神。這點她完成得出色,表演方式是絕對的亮點,跟那些俗氣的電視肥皂劇表演或者很多藝校出來匠氣的套路完全不同。
第一次看電影就覺得女主氣質不一般,美得高階。後來看報道以及主創的映後交流才知道女主是北京人,而且十幾歲開始就在海外讀書。本科竟然是倫敦政經的!感嘆的同時,也驚訝她能把這樣一個和她本身環境天差地別的角色完成得這麼好。補充一句,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她才26歲,能夠表現出一個母親的質感,實屬不易。
完全被圈粉!如今爛片還有垃圾演員氾濫的電影市場太需要新的血液。為英澤打call!
-
15 # 一次性紙杯
隨著電影《米花之味》的全國上映,片中飾演母親一角的英澤也漸漸被大家熟知。從影片中英澤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開始,這個面板黝黑臉龐硬朗卻又如和煦春風的姑娘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母親眼底的溫柔和期盼。地道的當地方言和閃著健康光澤的小麥色肌膚,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的真誠和尊重。英澤自然又真摯的表演,讓人很難將這個少數民族母親與90後海歸女孩聯絡到一起。強烈的反差和多文化元素在她的身上碰撞後融合,是英澤帶給人最深刻的印象。《米花之味》顛覆了很多人對中國鄉村題材的印象,處處可見真誠又自然的元素,大家看到的鄉村不再是貧困又悲情,而是從容又明亮的快樂生活,擁有著激發人們感知幸福的力量,帶給人滿心的輕盈愉悅。英澤作為電影《米花之味》的主演和聯合編劇,對這部在國內外都受到肯定的影片有著自己的解讀。英澤所詮釋的雲南少數民族母親葉喃,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憧憬和想法的女人,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而走出了鄉村,又為了女兒的陪伴和教育返鄉歸來。這個在外面似乎小有所成的母親,面對母女關係卻陷入了溝通和解的難題,在這場無聲的拉鋸戰中,英澤將一個普通母親的迷茫和挫敗感真實展現,她的身上有很多普通母親的影子,真實而富有個人魅力,帶給觀眾很多溫暖的回憶與共鳴。電影結尾處,母女二人在溶洞中翩然起舞,那麼寂靜平凡,卻又美地震撼人心。從“北漂”到“母親”,這個90後的陽光女孩,把焦點對準了中國傳統女性角色的生活與思想,把中國新時代女性的堅強獨立又充滿魅力的形象透過電影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傳統與現代文化中追求更加和諧的平衡,更是體現了時代變遷中對人生的思考和發聲。透過電影的表達,去呼喚大家對本真的思考,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十分缺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英澤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來看,很難想象這個女孩曾經作為紐約國際名媛舞會第一位獲得邀請的中國女孩,入場時美國軍校軍樂團為她奏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個帶著堅韌和深邃臉龐的姑娘,日常喜歡高爾夫、網球、健身,喜歡四處旅行,會提前四個月進組體驗生活,整日與當地人一起餵豬、上山採茶、做大鍋飯做雲南米線。為了早日曬成當地黝黑膚色,每天擦上助曬油在烈日下暴曬,從田間到河邊,她感知著角色帶來的一切,甚至當地人都會把她當成老鄉訴說家常。不心浮氣躁,不急於求成,沉下心去做好一件事,靠著沉穩和真誠,在商業片的包圍之下異軍突起,透過文藝電影創作帶給大家心靈的觸動和感悟。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英澤有著不同於傳統的表現方式,真實自然地把人物塑造出來,讓你以為這就是角色本該有的樣子。細膩的觀察感知能力,把事情看在眼裡,把感情放在心裡。看似微相變化的表演下,暗藏著巨大的情感爆發力。從揹負著壓力生活在社會底層,迷茫又無助的北漂女孩到面對女兒束手無策的返鄉母親,同樣都是普通的現代女性,一個為了生存而掙扎,一個為了親情而發愁。英澤的演繹讓我們看到,小人物也有發光的一面,平凡的生活也會開出最美的花。
-
16 # 大東影視
首先是任素汐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之中,以自己的演技傲視群雄表現出色的任素汐就直言不諱的表示了自己長期以來所面臨的困境,向來不願意流露脆弱的她在舞臺上眼角含著淚光的說,其實自己的演技非常的出色,但是那些她想要去演的角色的製作方卻往往不會來找自己。所以儘管任素汐是一個並不太喜歡出現在大眾面前,也並不那麼喜歡商業化演出的演員,卻也出現在了這個商業綜藝的舞臺之上,她這樣最終的目的其實無非就是希望就是讓大家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
而毫無疑問,任素汐的出色表演做到這一點,也讓大家真正地體會到了她高超的演技,體會到了她在舞臺上強大的把控能力。任素汐直言不諱的表示了對市場統一化審美的困惑,她認為演員這個並不是全都需要那些長得好看的,她還覺得自己其實長得剛剛好,正是隻有這樣長相的演員才能夠讓大家真正的帶入影視劇的情境之中,畢竟任素汐長著一張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容易見到的臉龐,這樣的臉龐演繹生活化的場面才不會讓人覺得出戲。
任素汐再三強調,其實在一齣戲中長得像比演得好要重要很多,畢竟長得像觀眾一眼就認同,小編由此也可以看出來,任素汐本身其實是非常強大的一位女性,她並不隨波逐流,對於本人的自己的演技也是非常自信的,而她之所以會來到這個舞臺仍由大家挑選評價的,不過是出於對演戲的渴望。
不過在這裡我還必須得說一個公道話,當初《驢得水》橫空出世的時候,基本上所有去過影院的觀眾都會驚訝的感嘆任素汐這樣的一個優秀的女演員怎麼會現在依然默默無聞?在看過在任素汐的電影之中的演繹,尤其看過是她在燈下跳舞畫面、她坐在板凳上唱歌的場景,我想問一下大家,難道真的不覺得好看嗎?所以在這裡必須得說任素汐長得並不漂亮,然而任素汐擁有一種極其動人的氣質,這種氣質讓她顯得如此的美!相信只要見過任素汐在電影之中的演繹的人絕大部分都會認同這句話!
其次是米花之味中的英澤:
隨著電影《米花之味》的全國上映,片中飾演母親一角的英澤也漸漸被大家熟知。從影片中英澤出現的第一個鏡頭開始,這個面板黝黑臉龐硬朗卻又如和煦春風的姑娘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我們可以感知到一個母親眼底的溫柔和期盼。地道的當地方言和閃著健康光澤的小麥色肌膚,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的真誠和尊重。英澤自然又真摯的表演,讓人很難將這個少數民族母親與90後海歸女孩聯絡到一起。強烈的反差和多文化元素在她的身上碰撞後融合,是英澤帶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英澤作為電影《米花之味》的主演和聯合編劇,對這部在國內外都受到肯定的影片有著自己的解讀。英澤所詮釋的雲南少數民族母親葉喃,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憧憬和想法的女人,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而走出了鄉村,又為了女兒的陪伴和教育返鄉歸來。這個在外面似乎小有所成的母親,面對母女關係卻陷入了溝通和解的難題,在這場無聲的拉鋸戰中,英澤將一個普通母親的迷茫和挫敗感真實展現,她的身上有很多普通母親的影子,真實而富有個人魅力,帶給觀眾很多溫暖的回憶與共鳴。電影結尾處,母女二人在溶洞中翩然起舞,那麼寂靜平凡,卻又美地震撼人心。
《米花之味》中的母親,並不是英澤塑造的第一個角色。早在2015年,英澤所主演的電影《地下香》就獲得了眾多業內人士和觀眾的高度好評。英澤在影片飾演一位住在地下室,靠跳鋼管舞為生的北漂女青年。英澤不留痕跡又細膩真實的演技,將在都市中的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與生活方式呈現在世介面前,小而精彩的角色,其實更能展現一個演員的功底。
從“北漂”到“母親”,這個90後的陽光女孩,把焦點對準了中國傳統女性角色的生活與思想,把中國新時代女性的堅強獨立又充滿魅力的形象透過電影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傳統與現代文化中追求更加和諧的平衡,更是體現了時代變遷中對人生的思考和發聲。透過電影的表達,去呼喚大家對本真的思考,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十分缺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英澤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來看,很難想象這個女孩曾經作為紐約國際名媛舞會第一位獲得邀請的中國女孩,入場時美國軍校軍樂團為她奏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個帶著堅韌和深邃臉龐的姑娘,日常喜歡高爾夫、網球、健身,喜歡四處旅行,會提前四個月進組體驗生活,整日與當地人一起餵豬、上山採茶、做大鍋飯做雲南米線。為了早日曬成當地黝黑膚色,每天擦上助曬油在烈日下暴曬,從田間到河邊,她感知著角色帶來的一切,甚至當地人都會把她當成老鄉訴說家常。不心浮氣躁,不急於求成,沉下心去做好一件事,靠著沉穩和真誠,在商業片的包圍之下異軍突起,透過文藝電影創作帶給大家心靈的觸動和感悟。除了個人氣質與角色之間的反差,英澤的個人經歷與職業選擇之間也存在著強烈的反差。英澤出生於北京西城皇城根下一個古樸的四合院,這裡生活過英澤家族的五代人,作為紅色家庭的新生代卻沒有接受傳統的教育,幼時定居香港,6歲回北京讀書,15歲獨自一人遠赴英國求學。大學本科以當屆社會政策和犯罪學畢業生中唯一亞洲人身份畢業於被譽為世界政商精英搖籃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隨後,英澤又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哲學研究生課程,並以論文滿分的優異成績拿到學分。在電影創作中,很多角色都注入了英澤的真實體驗與情感經歷。在英澤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也是她童年中缺少的一種體驗,因此在《米花之味》的呈現中,英澤可以很準確地理解到片中女兒缺失母親陪伴下的情感,無論是久別重逢的生疏,鬧彆扭時的賭氣,回眸一笑的心心相惜,諸多情節的呈現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很真實也讓人有感同身受的共鳴。
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英澤有著不同於傳統的表現方式,真實自然地把人物塑造出來,讓你以為這就是角色本該有的樣子。細膩的觀察感知能力,把事情看在眼裡,把感情放在心裡。看似微相變化的表演下,暗藏著巨大的情感爆發力。從揹負著壓力生活在社會底層,迷茫又無助的北漂女孩到面對女兒束手無策的返鄉母親,同樣都是普通的現代女性,一個為了生存而掙扎,一個為了親情而發愁。英澤的演繹讓我們看到,小人物也有發光的一面,平凡的生活也會開出最美的花。
-
17 # 御淦魂影
《米花之味》該片講述了外出務工歸來的母親和家鄉長大的女兒從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的一段輕鬆、溫暖的冒險故事。
該影片中的女主葉楠飾演者為英澤,而任素汐也出演過電影《無名之輩》飾演馬嘉旗。
我不知道提問者是不是和任素汐很熟,畢竟不能從生活中比較,也無從比較。
兩個人也不是同時代的人。
英澤是90後。
任素汐是80後。
兩人的生活背景也不同。
英澤高中畢業於英國著名女校,大學間隔年曾遊學西班牙、美國。之後獲得社會政策和犯罪學學位,是個海歸。
任素汐生於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導演專業。
除了面相很相似,實在很難聯想到一起。
在這我只能根據兩人出演的影視作品進行比較。
米花之味的女主英澤,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憧憬和想法的女人,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而走出了鄉村,又為了女兒的陪伴和教育返鄉歸來。這個在外面似乎小有所成的母親,面對母女關係卻陷入了溝通和解的難題,在這場無聲的拉鋸戰中,英澤將一個普通母親的迷茫和挫敗感真實展現,她的身上有很多普通母親的影子,真實而富有個人魅力。充滿毅力的英澤用自己的天賦和堅持塑造了葉楠這個堅強內斂有韌性的女性形象。
任素汐也出演過電影《無名之輩》她靠著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僅有的五官表演,這就非常考驗演員的臺詞功力和微表情。所以我們能從任素汐的角色中,看到我們曾經生活的不堪,也能感受到角色面對無尊嚴生活的絕望,任素汐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能從她的性格看得出來。
從這兩片影視作品來看,兩人確實在氣質上很像,至於是不是時代的產物就不好說了。
-
18 # 思敏影視
這已經是第二次看米花之味了,這次注意到特別多的細節,很有趣,無論是從導,到編,再到攝影和演,都處理得很細膩。
最想說說表演,女主的表演非常純熟穩重。高階的電影表演方式不需要大開大合,真正厲害的是面部和肢體細微變化的處理,尤其是眼神。這點她完成得出色,表演方式是絕對的亮點,跟那些俗氣的電視肥皂劇表演或者很多藝校出來匠氣的套路完全不同。
第一次看電影就覺得女主氣質不一般,美得高階。後來看報道以及主創的映後交流才知道女主是北京人,而且十幾歲開始就在海外讀書。本科竟然是倫敦政經的!感嘆的同時,也驚訝她能把這樣一個和她本身環境天差地別的角色完成得這麼好。補充一句,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她才26歲,能夠表現出一個母親的質感,實屬不易。
-
19 # JayniceKang
大家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想必大家對於任素汐是很熟悉的對英澤則相對陌生一點!我的看法主要有三個:第一呢,他們從身材、臉型、言行舉止等各方面,在演藝圈裡尤為相似。第二呢,他們給人的氣質都是那種樸素、清純,讓人感覺很舒服!第三呢,她們都是同一時代的氣質美女,都比較耐看!最後要回答同一時代美女是不是都這樣,還是量產化?我不認為是都一樣,我想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以及審美觀,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不是都相同!
-
20 # 公子不財
兩位演員綜合氣質來說,真的是實力派,給我的感覺,用全身心去努力的演技派。
任素汐演《驢得水》演《無名之輩》,網友留下一句極高的評價:有些人坐著演戲都能封神。
於一個話劇演員出身的人來說,能在電影圈有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不錯的,這也是迄今為止個人覺得最可惜的一個演員。2016年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驢得水》,她將張一曼這個負責的角色飾演的生動且深刻,讓大家記住了隨性不羈、言行大膽、但是又天真爛漫,多才多藝的張一曼,同時也讓大家記住了這位長得不怎麼漂亮的話劇女演員。這麼有才華的演員,本該前途大好,但是卻因為出軌事件毀在了她自己的手中,著實令人惋惜。
十一國慶節的時候,她憑藉《我和我的祖國》中《相遇》篇章裡的角色再次迴歸到大眾的視線,與張譯搭檔,飾演一對男女朋友,講述國家大愛下青春兒女的奉獻精神,雖然在劇中有著精湛的演出,並且還登上了熱搜,但是網友的記憶也不差,討論演技的同時難免會再次提及出軌事件,感覺她再難有往日輝煌。這對於喜歡她的粉絲來說,是一件心情很複雜的事情。從2006年到2016年演了十年的話劇,再到轉型成為一名電影演員,功成名就,本該一條康莊大道在等著她。喜歡她的人愛惜她的才華,也更怒其不爭。
人的情感本就很複雜,我們不做道德審判,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以後不犯錯,但是身為明星在精神上對大眾有著一定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如果一旦允許觸及道德底線的行為,那麼只會帶壞社會風氣。
既然身為明星享受著明星光環帶來的名利,就要相應承擔名利所帶來的反噬,這不是強行要求明星們做出什麼驚天偉大的事情,也不是一定要求明星每天奉獻愛心,而是以身作則,不要觸及道德底線,更不要觸及法律底線。
回覆列表
英澤是個好演員,《米花之味》是一部好電影。
但是我認為《米花之味》將是2018年上映的最優秀的國產電影,借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儘管我本人對於“有誠意的電影”這種說法感到非常可笑,但是我覺得這句話用在《米花之味》上卻又很妥帖,因為《米花之味》首先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然後才是誠意之作。
許多觀眾會說《米花之味》有小津安二郎的影子和感覺,的確是這樣,“平靜、冷靜、沉靜、乾淨”但卻比小津安二郎的《茶泡飯之味》更多了一層淡淡的哀傷。
我個人最喜歡電影開場前的小女孩在路面賣雞蛋的那一幕戲,把生活最真實善良溫馨的一面拍了出來,特別是小女孩吃著餅乾時羞澀的一笑,全世界都被她融化了。
其實,我更願意把《米花之味》和陳英雄的《青木瓜之味》類比,在觀看米花之味時,我的腦海裡不止一次的浮現出《青木瓜之味》的鏡頭,儘管兩部電影鎖表現的主題和談論的感情不一樣,但在鏡頭語言的表達上卻有這諸多的一致性。
兩部電影在做飯吃飯的場景情感表達上有共通之處。
世界上沒有那個民族或地區的人比東方人更能領略家庭飯桌上的情感表達,儘管在歐美電影裡也有許多吃飯的場景,但多是做為故事線的推動或伏筆之用,且西方人用餐場景更注重儀式感和宗教性,家庭用餐過程中人物喋喋不休且情感矛盾重重。
例如《教父》中的開場婚禮舞會以及後來邁克在義大利餐廳裡槍殺警察的場面,還有《聞香識女人》中帕西諾在弟弟家吃飯在餐桌上的爭吵,都是承擔了很多的故事功能。而在中國電影中一般吃飯的場面往往更平靜、內斂,但情緒表達卻又激烈澎湃。也許是中國人吃飯遵從孔子“食不言、寢不語”的禮儀規範吧。例如李安的《推手》、《飲食男女》、《喜宴》的家宴場面。就連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生死搏殺,在司馬遷的筆下對“劉項”二人的心理活動也不吝筆墨,寫的冷靜又細緻,這也許是因為中國人更加的內斂含蓄的性格所致吧。
而《米花之味》中葉喃回到家,父親給她煮米線,葉喃吃完米線說:“在外頭總想這一碗米線,現在回來吃上了,味道卻不一樣了”,父親則回答說:“你口味高了!”這一幕,想必在城市裡漂泊的青年男女們都會感同身受。
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這不止是葉喃一個人的尷尬!
《米花之味》是以母女的情感由遠及近來串起所有的矛盾衝突的。留守兒童、鄉村教育、城鄉二元結構等問題都有所涉獵和反映。但我認為本片還有一個隱含的主題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甚至遺忘。那就是少數民族在當下中國的生存狀態及其對自身民族性的認同和堅守。葉喃回家的第二天一早便去寺裡“叫魂”,在換上了民族服裝之後,村寨裡的村民把她看作城裡人,而葉喃心中明白城裡並沒有他的家,他的根在村寨裡。
中國電影很少有變現族群關係主題的故事,特別是少數民族在當下的生存故事就更少,“米花之味”在表現親情關係的同時,也表達了少數民族在前環境下對自身文化的信仰和堅守,殊為難得。
最後,我要特別說的是《米花之味》的電影插曲選的很好。《小小少年》原本是1970年德國電影《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每一個經歷過80年代的中國觀眾對這首歌都耳熟能詳,屬於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本片採用此歌做為插曲,有一點時間錯置,相信現在的00後少年們很少會唱這首歌了,但不併不妨礙這首歌在電影中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汽車裡,四個少年和葉喃一起唱起“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的時候,母女之間的隔閡正在揭開,情感的冰霜正在消融,親情在逐漸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