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llo骨拜
-
2 # 媳婦小王在農村
沙地草莓葉片發黃解讀
一 乾溼差距過大
長時間不澆水,沙地土壤稀疏,不存水,乾旱使草莓植株會萎蔫變黃;長時間不澆水再澆大量水也會讓葉片變黃。
解決方法
育苗期間保證草莓土壤溼度在60%左右就可以了,也就是握在手裡是一團,散開就鬆開來的標準。
二 元素缺乏引起葉片發黃
草莓生長過程中缺乏生長必需元素就會導致枝葉瘦弱,葉片薄而發黃,還有可能葉片會脫落。
缺鈣:前期特徵是葉片皺縮,或者成皺紋,有淡綠色或淡黃色的界限,葉片褪綠,病葉葉柄的棕色斑點上,常有糖漿狀水珠溢位。 新葉黃化,頂芽,葉片尖端壞死,幼葉葉緣失水,繼而乾枯。
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微量元素在植株不易移動,所以一般都會發生在新葉上。(缺鎂是例外,一般缺鎂會在下部葉片上表現)明顯缺鋅,葉片變窄變長,缺鐵葉脈間失綠及缺鐵後期葉緣產生褐色壞死斑點,缺鎂葉肉黃化斑。
大量元素缺乏:而氮、磷、鉀這種大量元素,在植株體內方便移動,缺素首先會在老葉出現。
解決辦法:
如果你的新葉片先發黃褪綠或者出現缺肥症狀,那就十有八九是缺微量元素了,這時候及時補微量元素肥(市面上的微量元素肥基本涵蓋了所需的大部分微量元素),
1~2次
就會恢復了。
如果老葉先變黃,這時候建議追施一些複合肥,不需要太多,每畝
3~5kg
即可。草莓苗期不建議施尿素或者其他高氮肥料,氮肥施多了很容易旺長。
新葉焦枯首先就要想到是不是缺鈣了,補點鈣肥,看看過幾天會不會有緩解症狀。
三 新陳代謝和病害引起葉片發黃
基部出現黃葉有可能是正常的新陳代謝,病害可能是枯萎病。
正常的小葉是綠色並且左右對稱的,感病植株比較多的是一邊的小葉有些畸形,小且發黃。症狀會越來越明顯,最後枯死。
解決辦法:
發現了感病植株在初期就要拔掉,帶到育苗地外進行銷燬。周圍植株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灌根處理,灌根每株用水量不少於150毫升,連續2-3次;灌根3-5天后,可灌有益菌比如複合芽孢桿菌、木黴等。
四 藥害引起葉片發黃
現在很多朋友都會打除草劑用來除田間雜草,但是除草劑使用不恰當,比如有的種植戶怕除草劑效果不理想,隨意加大用量,草莓本身就是對除草劑非常敏感的植物,所以很容易出藥害。
解決辦法:
對於打藥,莓莓在這裡想要提一點,用藥建議避開最高溫度,高溫打藥是很容易出藥害的,所以一般都是傍晚打藥比較合適。
用二次稀釋的配藥方法,也就是先用比較小的容器將藥劑充分溶解,再把濃縮液倒入水中攪拌得到最終藥水。多種藥劑可以分開溶解,再混到一起,不要怕麻煩。
-
3 # 小明紀實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草莓外觀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所以很多家裡都有養草莓,但是又不是很懂它的養殖方法,現在就跟著小明一起來學習家庭盆栽草莓的養殖方法。
草莓苗應該怎樣種?
1、栽種的時間:夏天和冬天不要栽種,春秋都可以。夏天氣溫太高,草莓成長的慢,所以不合適栽種,冬天天氣冷,更加不合適哦。
2、選盆土:栽種之前,事先準備好花盆,有孔透氣的,直徑在20釐米以上的,不然影響營養供應,土壤要較為肥沃的土。
3、選草莓苗:選擇根系多一些的,葉子看起來新鮮的。
4、移栽:把草莓挖起來,去除枯葉、枯根,注意不要傷根。多帶一些土壤比較好。這樣更容易成活。
5、種植深度:不要種的太深了,根部埋土裡就可以了。
6、養護:栽種之後,澆足水,苗期養護要少澆水,水多了的話,從葉子下面的莖那裡容易爛掉,無法成活。
草莓盆栽草莓的家庭養殖方法
1、家庭養殖可以選用紫砂或陶瓷的花盆,因為種的是吃的,避免塑膠帶來的汙染。
2、市場上買來的草莓苗就可以種。要是葉子有點萎焉可以把黃葉剪掉,留2-3片葉子就行了。
家庭盆栽草莓的種植和養護方法家庭盆栽草莓的種植和養護方法
家庭養殖用一般的泥土就可以了,把草莓苗均勻栽進土裡,小花盆裡可以種1-2棵,大花盆適當多栽,每棵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4、種上後,澆足水,放在陽臺裡,選擇光線明亮、通風良好,沒有強Sunny直射的地方。幾天後它就緩苗、穩根。
5、植株給予充足光照,就能多開花,結果。
6、草莓一年可以開3-4次花,開出花後,可以用手沾上花上的花粉,向花心觸碰,促進花蕾授粉。
7、結果時也要放置在有充足光照的地方,儘量放在陽臺裡面,不然會被鳥吃掉的。
8、修剪:剪掉長很多匍匐莖,草莓會結得多一點。剪掉的匍匐莖也可以種,準備一個盆按照上述方法栽種,紮根後,剪斷,就有了另外一盆草莓了。
草莓草莓苗的養護管理
1、田間除草:防除雜草是提高草莓產量的總要方法,田間除草一般採用人工除草,覆膜壓草,輪作換茬等綜合措施。
2、施肥方法:草莓的生長週期比較長,需要多次地下追肥和葉面噴肥才可以維持生長。地下追肥每年4~6次。葉面噴肥每20天左右噴1次,以氮磷鉀複合肥為主。切忌把肥料撒在草莓心內,以免燒傷幼葉。
3、澆水方法:每次追肥後應該及時澆水,乾旱年份生長季節多澆幾次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草莓不耐澇,雨季要注意排水。
4、疏花疏果:栽植後60天即可開花結果。春天定植的幼苗,苗子長得好長得壯才能結出又大又甜的果實。早期及時疏除花苗、匍匐莖,待苗冠幅長至30~40釐米時再留花結果。
5、合理整枝:生長季節不斷摘除匍匐莖,合理摘除匍匐莖,可使草莓增產20%左右。四季草莓一年四季都要不斷摘除下部老葉,促進上部新葉和新莖生長。
6、果實墊草:果實長大後,易被泥土汙染,需要在底部墊草。未採取地膜覆蓋的草莓園應在開花2~3周後,在草莓株叢間鋪草墊於果實下面,或把草秸圍成草圈,把果實放在草圈上。
7、冬季管理:四季草莓只要溫度適宜,可週年開花結果。因此生產上春、夏、秋可以露地栽培。10月中下旬,當氣溫降至5~7℃時,要及時扣棚,以保證其連續開花結果。棚內管理與一般草莓相同。
8、及時更新:栽後第3年病蟲害發生多,一般要2~3年更新一次才行,露地栽培以兩年一栽較為適宜。
草莓吃草莓有哪些好處?
1、保護視力:草莓中富含豐富的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可緩解夜盲症,具有維護上皮組織健康、明目養肝,促進生長髮育之效。
2、助消化、防便秘:草莓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道的蠕動,促進胃腸道內的食物消化,改善便秘,預防痤瘡、腸癌的發生。
注意!題主提問的問題,草莓草莓苗葉子發黃怎麼辦?
1、澆水過多。草莓澆水要模仿大自然有晴有雨才行(不幹不澆),記得適度澆水。
2、溫度光照不合理。把草莓放置到背風而Sunny充足的地方栽培。
3、微量元素缺乏或施肥過量引起的發黃掉葉。如果光照和澆水正常,造成黃葉就是缺肥引起,要施一些發酵過的淘米水或每月均勻施20粒複合肥在盆邊土下.
4、新陳代謝和病害。應該先行除雜草、滅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溼潤土層5-6釐米),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若是自己種的話記得定期修剪殘葉或合理使用殺蟲劑,內容僅供參考!
-
4 # 王文軍海鮮
一、給予充足的光照
光對草莓的生長也有很大的影響。 光太強的話葉子容易變得水不足,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的話容易出現黃葉。 但是,長期處於黑暗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光線照射的話,草莓葉子也會慢慢變黃,最後會死去。 我們在栽培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光線。
二、及時除病蟲
草莓田發生病蟲害時,出芽黃葉也很常見,但病蟲害引起的葉變黃,還有很多其他症狀。 有什麼樣的症狀,和草莓得了什麼病,還有什麼樣的蟲害有關。 如果是病蟲害的問題,只要確定原因和病蟲害,用合乎目的的藥劑進行防治即可。
三、適當澆水
田裡的水分過多,或者土壤過於乾燥,就會發生葉子變黃的現象。 水分過多時,黃葉後期一般為水漬狀,最後出現腐爛的水不足時草莓株幹,出現黃葉後,後期逐漸枯死。 關於澆水問題,根據草莓需要水的情況,有必要及時進行水和排水,以便儘量將田地溼度控制在40~60度。
四、合理施肥
施肥不當有時草莓葉變黃,施肥不當主要是土壤不足、肥料量不足、肥料種類不當、施肥方式不當四個方面。 土壤肥料不足,營養不良時草莓葉變黃,但進行追肥,草莓葉變黃,沒有進行追肥的可能性很高。 追肥時葉子上沾有肥料,不能立即處理,之後出現的黃葉是肥害。 也就是說,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追肥。
回覆列表
苗草莓苗發黃的可能的導致因素很多的
植物生長髮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一旦缺乏某種營養元素時,植物就表現出缺素症,故植物缺素症即為植物因缺乏某種必需營養元素而出現的生理病症。對於植物外表雖不表現出某種缺乏症,但產量因受營養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現象,稱為營養元素潛在性缺乏。
根據植物外部表現可正確診斷缺素症狀,以便及時補充所缺的營養元素,減少損失。
常見的缺素症狀
缺氮:缺氮則葉片變成淡綠色或黃白,枝細弱,頂梢新葉逐漸變小同時易落葉。
缺磷:磷肥不足會妨礙作物花卉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並容易導致果實發育不良。
缺鉀:缺乏鉀素營養,莖杆纖細,嚴重時葉尖葉緣枯焦,葉片皺曲,老葉葉緣捲曲呈黃色及火燒色並易脫落。
缺鎂:缺鎂先在老葉的葉脈間發生黃化,逐漸蔓延至上部新葉,葉肉呈黃色而葉脈仍為綠色,並在葉脈間出現各種色斑。
缺鐵:缺鐵的症狀與缺鎂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鐵先從新葉的葉脈間出現黃化、葉脈仍為綠色,繼而發展成整個葉片轉黃或發白。
缺錳:缺錳的症狀與缺鐵相似,葉脈之間出現失綠斑點,並逐漸形成條紋,但葉脈仍為綠色。
缺錋:缺錋嫩葉失綠,葉片肥厚皺縮,葉緣向上捲曲,根系不發達。頂芽和細根生長點死亡,落花落果。
缺鈣:缺鈣頂芽受損傷,並引起根尖壞死,嫩葉失綠,葉緣向上捲曲枯焦,葉尖常呈鉤狀。
缺硫:缺硫葉色變成淡綠色,甚至變成白色,擴充套件到新葉,葉片細長,植株矮小,開花推遲,根部明顯伸長。
缺鋅:缺鋅植株節間明顯萎縮僵化,葉片變黃或變小,葉脈間出現黃斑,蔓延至新葉,幼葉硬而小,且黃白化。
缺鉬:缺鉬幼葉黃綠色,葉片失綠凋謝,易致壞死。
缺銅:缺銅葉尖發白,幼葉萎縮,出現白色葉斑。
病症出現的部位
病症出現的部位主要取決於所缺乏元素在植物體內移動性的大小。氮、磷、鉀、鎂等元素在體內有較大的移動性,可以從老葉向新葉中轉移,因而這類營養元素的缺乏症都發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葉片上。反之,鐵、鈣、硼、鋅、銅等元素在植物體內不易移動,這類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見於新生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