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代表作品〈三上轎〉〈柳綠雲〉〈三拂袖〉
7
回覆列表
  • 1 # 朱睿談人生

    講實話,以前我真沒有注意關靈鳳老師。近期偶爾聽到了她的唱段,感覺非常好聽,甚至勝於她師傅陳素真大師!至於有關關靈鳳老師的詳細情況,暫時我還不太清楚,只有以後慢慢了解吧。

  • 2 # 吾心向善68285658

    關靈鳳是豫劇祥符調的優秀傳承人,在觀眾中名氣很大。但是,但凡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的人,都有著一個不平凡的經歷。記得在河南電視臺梨園頻道收看過她的生平事蹟介紹,非常感人。她酷愛豫劇藝術,毅力驚人,一生很苦,也很不幸,但從不向命運低頭。在雙目失明後,仍然不放棄追求,靠著鑼鼓點和默記邁步數,透過無數次的臺上練習,最終她能熟練的登臺演出,臺步、站位、表演、唱腔做到準確完美,實屬不易。沒有一股執著追求精神和頑強毅力是根本做不到的。她的大概情況是:關靈鳳,女,滿族,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被觀眾譽為“汴京金鳳凰”、“金嗓子”、“豫劇藝苑裡的苦菜花”。原名關二鳳,河北省南宮市人。祥符調傳承人,這位19歲雙目失明的著名錶演藝術家是“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創辦的獅吼劇團招收的第一批演員,是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的義女和徒弟。

  • 3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靈鳳(1932年-) [1] ,女,滿族,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汴京金鳳凰”、“金嗓子”“豫劇藝苑裡的苦菜花”原名關二風,河北省南宮市人。

    祥符調傳承人,這位19歲雙目失明的著名錶演藝術家是“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創辦的獅吼劇團招收的第一批演員,是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的義女和徒弟。20多年前,有媒體曾為關靈鳳撰稿,稱其為“豫劇苑中的‘苦菜花’”,20多年後,這位13歲就在舞臺上唱紅而今滿頭銀髮的老藝術家,仍在自己深深摯愛的藝術長河中,為傳承和發展祥符調而“苦苦”求索。

  • 4 # 荷聲茹夢

    豫劇園裡苦菜花,

    汴梁城中金鳳凰。

    少年投身梨園夢,

    粉墨登場吐芬芳。

    立志追隨祥符調,

    憧憬氍毹梆子腔。

    拜謁大師為義母,

    謹慎修行入聖堂。

    不幸災禍奪雙目,

    悲從中來恨無常。

    錦繡年華當歌舞,

    鑼鼓絲絃可飛翔。

    黑暗昇華心頭月,

    有夢奇女破天荒。

    舞臺飛起關靈鳳,

    梨園譜寫錦華章。

    翩躚而舞經苦難,

    長舒廣袖耐風霜。

    悲歌一曲《三上轎》,

    纏綿悱惻動肝腸。

    《梵王宮》裡多嬌媚,

    耶律含嫣情無雙。

    祥符花開添韻致,

    陳派藝術得弘揚。

    靈鳳飛舞生春色,

    豫劇天空歌詠長……

  • 5 # 鑫旭線上

    豫劇“祥符調”傳人 張克

    “祥符調”的早期傳人

    中國豫劇界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諺語:“‘祥符調’不用問,不是‘許門’是‘蔣門’。”由此可見,“許門”與“蔣門”便是豫劇“祥符調”中的中流砥柱與發源鼻祖啦。“蔣門”的發源地在開封東南四十五里朱仙鎮一帶,但因歷經戰亂動盪,人員流失離散,對後來“祥符調”的發展與影響遠遠遜色於開封黃河北岸清河集一帶的“許家班”。

    早在清乾隆年間,以許家為館主的“許家班”便在清河集一帶形成初具規模的以唱豫劇“祥符調”為主的戲班子。到了清光緒年間,“許家班”由許家第三代傳人許老六掌班,名聲大噪,紅極一時,成為當時豫劇“祥符調”的傳播中心。後來,“許家班”進一步發展壯大,並且破除舊規,把“祥符調”的真傳賦予了一個叫孫建德的男旦。孫建德不負眾望,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豫劇近代史中有據可查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祥符調”傳人。到了民國年間,豫劇“祥符調”再次出現動盪與改革,先後出現了李劍雲、時倩雲、閻彩雲、李瑞雲、馮煥卿、聶良卿、林黛雲等一系列造詣頗深的戲劇大師,並且破例讓女演員登臺獻藝演旦角(以前豫劇“祥符調”都是男旦)。1926年,豫劇“祥符調”的後起之秀陳素真正式拜孫建德為師,從而又開始了“祥符調”新一個輪迴的藝術攀登。陳素真細心琢磨,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豫劇“祥符調”的陳派藝術。陳派藝術很快打響,如日中天,迅速傳遍全國各地。當時在戲劇之鄉西安,中國著名的大戲劇家樊粹庭創辦了一所赫赫有名的“獅吼”豫劇團,為了擴大劇團的影響,樊先生特邀陳素真加盟,使豫劇“祥符調”的陳派藝術在中國西部再次叫響。後來,陳素真又走出“獅吼”,自己創辦了“豫光”劇團,獨立扯起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的大旗。“獅吼”豫劇團繼續招兵買馬,樊先生讓人打著小旗在大街招人,想不到一個瘦弱的女孩子聽說學戲管飯,就義無反顧地走進了“獅吼”豫劇團的大門。她就是後來震驚豫劇界的“祥符調”傳人關靈鳳。

    關靈鳳拜陳素真為師

    關靈鳳是滿族人,屬正黃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宮縣,父親是貧窮流動木匠。1932年,關靈鳳出生在石家莊市一個貧民窟。“七七”事變後,關靈鳳全家流亡乞討至陝西省西安市。為飢寒所迫,年僅10歲的關靈鳳進入“獅吼”豫劇團學戲。也許是天賦,也許是勤奮,在短短的3年裡,天生麗質的關靈鳳憑著自己獨具風姿的藝術表演,一躍而成為“獅吼”豫劇團的主要演員。關靈鳳有一副好嗓子,並且接受能力強,學戲3個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弔孝》,連唱一個月嗓子不啞,而且愈唱愈好,被當地觀眾譽為“金嗓子鋼喉關二鳳”。當時關靈鳳在家排行老二,許多人都叫她關二鳳。樊粹庭先生看她演戲的靈性十足,便給她取名關靈鳳。此後,關靈鳳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編的大戲《寒江女》和傳統戲《樊梨花徵西》、《穆桂英掛帥》等許多戲,成為豫劇“祥符調”中一位年輕氣盛、才華無量的新秀。樊粹庭看到關靈鳳是豫劇界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親自把她介紹到豫劇大師陳素真的門下,讓關靈鳳正式拜陳素真為師。當時的陳素真在整個中國豫劇界早已是大名鼎鼎、聲震四方,被廣大觀眾推崇為“豫劇大王”、“豫劇皇后”、“河南梅蘭芳”。陳素真看了關靈鳳的藝術表演之後,連連稱讚,驚歎不已,不僅當即拍板願意收徒,並且把關靈鳳認為義女,傾心傳授技藝。關靈鳳在西安“獅吼”豫劇團學藝5年,從藝4年,後來正式轉入陳素真創辦的“豫光”劇團,協助義母演出,為義母配戲,得到義母的真傳。

    在豫劇“祥符調”的表演中,陳素真最拿手的便是《三上轎》。陳素真曾經公開這樣說:“在我一生演出的劇目中,有一出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比較大的戲,就是《三上轎》。”在河南農村許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賣了牲口押了套,要聽狗妞(陳素真小名)《三上轎》。”可見當時這齣戲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力是多麼巨大。《三上轎》是描寫貧家弱女隻身報仇除暴的壯烈悲劇:崔金定的丈夫被惡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親花轎臨門,她身懷利刃與婆母、幼子告別,分手的時候一氣高唱了200多句戲詞。這200多句戲詞不是一般的敘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轎前的生死離別,並且200多句戲詞要一氣呵成,還要把高難度的“波顫音”、“含韻”、“三起腔”相繼融會於唱腔之中,難度極大,非常不好掌握,用行話說是非常“吃工”的。陳素真深有感觸地說:“從1932年起,我就開始唱此戲(指《三上轎》),經過反覆琢磨,在表演和唱腔上曾做過改革,發展了‘祥符調’……後來在西安演出時,我把這齣戲傳授給她(指關靈鳳)。”自那時開始,關靈鳳就開始演《三上轎》。在這出難度非常大,且又典型具備“祥符調”的戲曲中,關靈鳳除了繼承發揚老師、義母陳素真的陳派風格外,又改革創新,大膽運用真假聲的結合,在唱法上以情帶聲,富於韻味,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這齣戲中,關靈鳳把豫劇“祥符調”中那些最難掌握的“波顫音”、“含韻”、“三起腔”、“用氣共鳴”等方面都運用得恰到好處,流暢自然,從而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

    關靈鳳的坎坷人生

    解放後,關靈鳳獲得了新生,於1952年應聘加盟開封市和平豫劇團(市豫劇團前身)。這時的關靈鳳年僅19歲,如花似月,風華正茂……大河上下,江南江北,凡是豫劇所到之處,差不多都有關靈鳳的“金嗓鋼喉”在高唱……誰也想不到,恰恰在這個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將她擊倒,使她的雙眼迅速失明,百般醫治無效,兩眼僅剩微弱光感,伸手不辨五指,對面不識來人,生活不能自理……關靈鳳一時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業內外人士一致認為:這位豫劇“祥符調”中的佼佼者將永遠告別舞臺、告別觀眾!

    關靈鳳雙目失明的訊息傳出後,整個豫劇界一片譁然:老師為她流淚,同行為她惋惜,觀眾為她呼喊……許許多多的普通百姓給她寫信表示慰問,一個又一個醫生為她求藥開方,更有甚者要求將自己的一雙好眼移植給關靈鳳……社會的關注、人民的厚愛,曾使性格剛強的關靈鳳泣不成聲,一次又一次地流淚……她感動、她痛苦、她痛不欲生……她躺在床上,雙手死死地摳住自己失明的雙眼,不止一次地想了結此生……誰也不知道,誰也不相信,時間僅僅過去了半年多,關靈鳳奇蹟般地又“站”起來了,並且以驚人的毅力又走上了舞臺。她看不見劇本上的字,就讓別人一遍一遍地讀給她聽。每次演出前,她必須讓人扶她到戲臺上反覆摸索上下場門、桌椅道具,認準位置,做到心中有數。凡是武打場面,她仗著幼時練就的紮實基本功,與開打對手反覆排練,很少失手。排練重頭戲的時候,上臺需要邁幾步、周圍的人怎麼排程、道具在什麼地方,她都牢牢記住,演出時居然沒有半點灑場漏水,不出任何差錯。如果是一個不瞭解內情的觀眾坐在臺下,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展現在眼前的那個扮演雙陽公主時連打帶唱、扮演白素貞時走爬虎翻烏龍絞柱的年輕演員,是一位雙目失明的人!為了迎合喜歡“祥符調”的廣大觀眾,關靈鳳率領全團(後來她成為開封市豫劇團團長)在開封有著1700多座位的“大眾劇場”,隆重上演“祥符調”陳派代表作《三上轎》,連演47場,場場爆滿。

    關靈鳳超出常人的英勇壯舉,感動了許許多多普通的百姓,也感動了她的恩師、義母——豫劇“祥符調”大師陳素真。陳素真屢經磨難,先後經受錯劃“右派”、中年痛失愛子、“文革”中備受精神與肉體上的摧殘、嗓音失調等諸多打擊,不得已過早地離開了舞臺,但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卻早已深入人心。為了進一步發揚陳派藝術,陳素真在“牛棚”裡臉貼臉地教關靈鳳排戲,手把手地教她動作、身段……陳素真毫無保留地把“祥符調”陳派藝術的絕技,一點一滴地傳授給她的愛徒、義女……1982年春,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拂中國大地的時候,關靈鳳率領著開封市豫劇團赴首都公演豫劇“祥符調”陳派代表作《三上轎》,一舉震動京華。首都各大新聞媒體發表訊息後,承擔此次演出的長安大戲院一下子空前熱鬧起來,預先安排好的幾場戲票很快兜售一空,許多沒有買到票的人打電話、找門路、托熟人,非要親眼看一看被譽為“豫劇中的‘苦菜花’”、“雙目失明的‘陳派’傳人”關靈鳳的英姿……首都長安大戲院的帷幕終於拉開了,已經50歲的關靈鳳走上舞臺,寶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鋼喉”的“祥符調”,氣力充沛、響堂而又掛味地連唱200多句而遊刃有餘,博得了滿堂喝彩,征服了臺下數不清的首都觀眾……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關靈鳳坎坷傳奇的一生,給源遠流長的豫劇“祥符調”又抹上一筆更加濃重、更加神秘的藝術色彩,同時也給她帶來了眾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輝煌聲譽:中國唱片公司為關靈鳳特別灌製了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唱腔專輯;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派出15人的攝製組,專程來汴拍攝以關靈鳳藝術生涯為主題的大型藝術紀錄片《她,沒有離開舞臺》,並在海內外放映;中國戲劇家協會專門為關靈鳳召開舞臺藝術研討會;關靈鳳曾多次受到中央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習仲勳的親切接見;遠隔重洋的美國、加拿大許多熱愛豫劇“祥符調”陳派藝術的人士,不斷向關靈鳳索取音像資料;關靈鳳的專題報導、畫頁、連環畫現已收集有百餘種……最近,關靈鳳又被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正式命名為河南省第一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本文《豫劇“祥符調”傳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學價值是什麼?為什麼科幻、武俠、推理小說,不被嚴肅文學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