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小宇宙的vlog

    前陣子運營了一個付費社群,平均每天能有10條以上最新的運營案例分享,3個月的時間,付費人數高達700人。

    光使用者自發分享的案例(PGC)就已經超過了1000條,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案例庫。

    要知道,市面上非常難找到門適合於運營人員學習研究的案例庫,而且收費動輒幾萬,這些案例也不夠新、不夠多。

    所以一個實時更新運營案例的星球,價值絕對是巨大的!

    下面我就為大家覆盤下做好社群內容運營的幾個要點:

    1.找到產品和使用者利益的結合點

    當你準備開始運營一款產品的時候,你需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

    你已經明確了自己的運營目的了嗎?你的目的,和使用者之間能產生什麼聯絡?這些聯絡是否是使用者真正想要的?

    在一開始,我們先明確了目的:組建一個優質案例庫。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光靠團隊幾個人天天去找案例,蒐集案例,會出現什麼問題?

    人力資源有限:就算一個團隊天天24小時都在找,很可能一個月都蒐集不到多少資訊盲點:因為3個人加起來的微信可能就3、4千人,有時候別人朋友圈有的案例你那邊找不到

    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槓桿來撬動所有人來一起完成: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很大。

    ▎槓桿效應:

    連結所有人的智慧,取眾家之長,成一家之大。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這兩個問題:

    1、這個聯絡是否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呢?

    首先,我們去了解使用者對運營案例的認知程度,透過許多反饋得到,使用者普遍認為分析案例不僅能提高深度思考能力,還能透過分析案例來為工作問題找到解決思路。

    2、我們的目的,和使用者之間能產生什麼聯絡呢?

    根據這些反饋,我們決定提供運營案例分析的環境,讓有需求的運營人將圈子當作刻意練習和分享的場景,讓優質的案例得以沉澱。

    圈子作為提供案例分析的場所,使用者學會分析案例的方法後,就需要觀察身邊案例去產出內容。

    假設有100個人分享了3個案例,那麼案例庫裡就有300個帶有思考分析的優質案例源頭供我們學習和借鑑。

    2.人們會為了why而行動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原因,來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如果沒人告訴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我們就會非常迷茫。

    在TED-偉大的領袖是如何激勵行動的裡SIMON提出了「why,how,what」的黃金圈法則,講述了做每一件事情都應該有背後的why,並告訴使用者。

    這個why能激勵使用者的行動,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底層本質,人們只會為了why行動。

    所以我們需要用願景、價值觀、信任來打動使用者,能使得企業突破產品的限制並獲得成功。

    「頂尖運營案例」知識星球的why-how-what是什麼呢?

    思考一下當時整個運營環境背景:

    why:人都有「路徑依賴」,習慣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是一個思維慣性,我們習慣用舊的方法去解決新的問題,當舊的方法失效時候便無計可施。

    運營人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透過什麼方法來完成自己的運營指標,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的創意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比如你不知道裂變,就根本不會想著利用這個方法來進行漲粉。

    what: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能給大家工作中提供更多、更新的優質案例作為思考,我決定建一個優質的案例庫。

    模仿,是學習的捷徑,而一個優質的案例庫更是一個運營人的秘密武器。

    3.使用者不關心你的產品,只關心自己

    有時候我們把產品說得再好,使用者都無動於衷,是因為他不想知道你的產品是什麼,只關心自己能從中獲得什麼。

    使用者買的不是產品,而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使用者買的不是1.1英寸的鑽頭,而是1.1英寸的孔。

    所以我們要思考:構成整個星球規範運營的主體有哪幾方?這其中的每一方能從中獲得什麼實際的利益:

    明確構成整個生態的主體:組織者、志願者、內容貢獻者、圍觀者

    官方的利益:快速組建高價值的一線運營案例庫志願者的利益:作為組織者深度參與其中,會接觸到最多的案例內容貢獻者的利益:養成深度思考身邊事物的思維習慣圍觀者:透過借鑑和自己工作有關的案例,能夠運用到工作上

    ▎使用者需求分析:

    比較好用的5H2W模型,去做不同使用者的分析,每一類使用者都可以做一份分析表格:

    ▎使用者路徑分析:

    使用者從瞭解到購買會經歷一定的歷程,所以我們需要去思考什麼因素影響了使用者的決策,這個時候就可以畫個簡單的流程圖,思考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因素,

    舉個例子,使用者在某個渠道看到星球,他的使用者路徑是什麼呢?

    4.給使用者一個購買的理由

    因為使用者對產品的印象錨定在了第一次接觸上,甚至第一印象就決定了他會不會再次登陸,對產品的滿意度如何。

    所以在正式推廣之前,一定要想注意好這幾點:

    定位:圈子滿足什麼使用者的什麼需求?細分的需求是否具體?差異化:差異化的本質就是給使用者一個關注你的理由。銷售頁文案:利益是否描述清楚?名字:是否符合定位?是否一眼就讓別人知道你是做什麼的??頭像:是否讓人覺得很專業?是否能讓人產生聯想?介紹:介紹是否吸引別人,利益描述是否具體?直觀感受:圈子是否還活躍?內容質量如何?.....

    我們透過調查和了解目標人群與我們相符合的競爭對手的玩法,去構建自己星球的玩法,我們尋找了跟我們目標人群相關的競品(競品:只要有可能選擇對方而不選擇你的都是競爭對手)

    使用者因為利益而關注你,因為認同而留下來

    透過分析了10幾個圈子,結合使用者需求、競爭對手優勢和自身的優勢,我們最終選擇「案例分析課程」作為我們的差異化優勢,而這一點是很多運營類圈子都沒有的。

    但要讓使用者留下來,就需要我們透過玩法的不斷迭代和內容把控,讓圈子的案例質量維持在一個較為不錯的水準,爭取提高使用者滿意度。

    5.推廣之前的準備

    如果一款產品,裡面什麼什麼內容都沒有,而且也不活躍,人數很少,其實他很大程度是不會去付費購買的,而且,在這個時候就要先做內容的冷啟動,然後再進行測試。

    ▎冷啟動:

    剛建立的階段,基本每個人每天都要找1-3個案例進行分析,作為內容的冷啟動,因為如果沒有案例填充進來,會顯得非常冷清,使用者分享的意願也會很低。

    ▎可行性測試:

    在推出之前,我們進行了試運營,並且迭代了三次方向:

    1、組建一個行業案例交流社群,根據不同的行業蒐集對應行業的案例,每個人提交三個即可進入微信交流群(弊端:微信群無法沉澱內容,資訊噪音過大,進群后就不再發案例了,很容易變死群)2、載體改為知識星球,每個人提交三個案例即可免費進入知識星球(弊端:經過測試發現,很多人會提交很久之前過時的案例,並會造成重複,很多人提交完後就不會再提交了)3、付費99元進入星球,分析和分析自己見到比較好的案例,假如案例加精華或參加打卡計劃可得到獎勵。

    ▎付費意願測試:

    使用者說他想要,但未必願意付費。

    在價格上,我們給了前100名使用者50元的內測價格,當人數漸漸多起來,內容也沉澱一定數量時,才恢復99元的原價。

    因為入圈人數也是一個影響使用者決策非常重要的因素,假設一下,當你看到這個圈子只有不到10個人的時候,你很大程度不會進行付費,因為試錯成本非常高。

    6.找到適合自己的使用者激勵方式

    不同的產品可以有不同的玩法,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激勵體系,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制定規則:

    ▎規則制定:

    20%的使用者貢獻了80%的內容,所以我們要找到最核心生產內容的20%的使用者,並激勵他們生產內容,這樣社群才不會很快死亡。

    由於我們是學習型別的社群,透過打卡可以來調動活躍,也可以篩選目標使用者,所以我們選擇了一種低押金的21天打卡計劃。

    打卡計劃同時也進行了3次迭代:

    1.0:打卡21天得30元2.0:多次打卡獎勵翻倍3.0:三人組隊打卡31天得90元

    一般目標種子使用者都有「痛點更強烈」「嘗試不完美」「提反饋意見」的特點,我們專門為打卡的使用者新建了一個打卡交流群,目的就是提供一個刻意練習的環境,並且實時激勵使用者和收集核心使用者反饋。

    如果單靠使用者自覺去分享案例,其實是根本行不通的。

    人是懶惰的,「學習潔癖」中指出,人認為自己沒做成某件事情,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去做,而假如自己願意去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

    事實上,很多剛加入的打卡圈友都高估了自己的毅力,有1/3的人在一週內都失敗,如果你單純想靠使用者自覺,其實是比較難的。

    打卡的不是主要目的,是培養看案例(提示)-----打卡分享(慣常行為)-------精品獎金/21天獎勵(獎賞回報)的思考習慣。

    而使用者養成習慣後,分享和分析案例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實時反饋:

    如果使用者感覺目標太遠,很容易就會放棄,所以需要我們用遊戲化的程序,把使用者的每一次進行都進行及時的反饋,給到使用者一定的儀式感和鼓勵,能促進使用者持續打卡,增強參與感和競爭感。

    打卡群裡每天的日報:每天晚上管理員透過彙總當日打卡的情況發到群裡知識星球每週的星球週報:每週彙總打卡情況和精華案例獎勵發在星球裡

    這一切的設定都是為了使用者能自發產生內容的激勵制度。

    ▎使用者故事:

    人們會更相信與自己相同的人的經歷。

    當你的產品內容沉澱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利用使用者產生內容來做點事情了,比如使用者故事。

    總以為21天很長,要每天找一個案例會很困難,開始後發現,這不過是我給自己設限而已。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不同的營銷案例,只要用心就會發現。直接的培養了我對身邊運營活動的洞察,以前我總會忽略掉身邊的各種運營細節,但現在看到一個活動或者產品,都會想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否有改進的地方。希望大家把握時間完成自己的小目標,成為那個心目中的自己!

    fighting!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 2 # 羽翼課堂Benny

    內容自生成:

    這一階段是最悲催的階段,好多社群止步於此或醉臥沙場。這也是見證運營人員功力的階段。

    社群推廣人員將流量引進,社群編輯和社群管理員要使出渾身解數留住使用者,讓使用者回眸,這是其一!其二,使用者屢次來襲,但只瀏覽帖子而沒有頂貼發帖等動作其實毫無意義。所以,社群工作人員中,社群編輯要自編輯整合各種優質帖子:寫各種頗具爭議的文章,做專題,做文件等。

    社群活動策劃人員要別出心裁,栽柳成蔭,想出好點子,做好線上或線下活動,比如版主召集活動、徵稿活動、娛樂活動等等;社群管理員要充分研究使用者行為,實時最佳化社群制度,力爭讓使用者留下片言隻語,如打卡簽到、做社群任務等等。

    挖掘優質資源:

    這一階段的前置條件是UGC運營已十分成功。優質資源分兩大部分:優質內容和優質使用者。

    先說優質內容:具有討論價值且切合社群氣質的主題便為優質內容。其次具有實用價值的主題為次優質內容,如各種乾貨、文件之類。最後,優質內容切記過長,畢竟使用者不是看貼,而是掃描帖子。這時候社群編輯要做的工作為:尋找優質的內容貼,並善加利用,利用置頂、推薦至首頁或頻道頁、加精華、標紅等各種方法,將帖子推廣到離使用者最近的地方。

    這一階段,優質內容必須有量的要求。如何獲得大批次優質內容,是社群活動策劃人員必修課。社群管理員這一階段也要再次最佳化積分體系,任務體系等社群制度。

    再說優質使用者,也稱為社群核心使用者。社群分兩類,一類基於主題,一類基於關係。優質使用者發現集中於基於主題類社群。優質使用者提現在行為上也有兩個評判標準:善於寫和善於帶動氛圍。原創基於社群網站來說,其意義至關重要,不僅僅提現在SEO上,大量原創內容資源對於增加使用者粘性更是功高蓋主。

    所以寫手很重要。社群編輯們要和這些寫手建立起深厚的關係。善於帶動氛圍的人往往思維活躍,不僅僅喜歡在線上頂貼發帖,線上下也是社群活動的積極推動者。無氛圍的社群不叫社群,叫門戶。所以這些善於帶動氛圍的人是各大版塊版主的最佳人選。

    打造社群氣質:

    確定了內容基調之後,其實社群就有了內容建設的方向,這時候社群編輯就可以運用各種手法整合包裝優質內容,比如專題策劃,內容盤點等等!這個時候,社群氣質已經凸顯出來。但是還需要深化社群氣質:使用者價值訴求!說白了就是給使用者的第一感覺。

    比如知乎,基於話題的高質量問答社群,豆瓣,帶有文藝範的書評版塊,蝦米,高品質音樂分享發現。

    社群氣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文字內容、視覺裝潢和營銷推廣物料。站內文字內容是需要社群編輯去引導,視覺裝潢可以靠社群改版完成,營銷推廣物料需要加大創意力度,適當頭腦風暴一下,在文案和展現手法上下足功夫。

    確立社群品牌:

    社群運營環環相扣,終於到了社群品牌確定階段,其實如果前面的各種事項都完成之後,到社群品牌的確定已水到渠成。這個時候,你的社群可能已經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很多創業者或平臺類產品已經開始關注你了。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設定競爭壁壘。

    品牌是一個最難逾越的競爭壁壘。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加大品牌營銷力度,讓壁壘更堅固一些,讓對手無縫可尋。

    確立社群品牌還有一個工作要做的就是產品功能的提升,不斷基於使用者需求增加新的功能點,完善既有功能。比如增加移動APP,桌面應用程式等。不斷延長產品線,最終走向社群商業化的道路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五公里路程選什麼代步工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