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山js

    泰戈爾 (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

    他的《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初版於1916年完成。《飛鳥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詩人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飛鳥集》中表現了深層的精神追求—愛與和諧的宇宙終極原則或神,描繪自然萬物的靈(神)性相通,有機一體,展現人與自然、愛與神的親密無間、互動融溶,歌贊生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從而生成了豐富雋永的人生哲理。在這裡神、自然、人與愛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詩人追求人與神的合一、愛與神的關係、以及神與自然的統一,渴望與神“完全合一的形象顯現”,也就是要達到有限生命與無限生命的統一,就是要達到人的最高的理想境界。為此,詩中揭示,人必須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在“思想中摒除虛偽”,要驅走心中“一切的醜惡”,並且只能在“愛”中,在“愛的服務”中與神結合。詩人在詩篇中表達了人生的奉獻與人生意義的追求,使詩篇充滿著生機。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十分注重對自然的描寫,一隻鳥兒、一朵花、一顆星、一個雨滴、也都具有人性與生命力。他熱愛整個大自然。他認為人類情感和自然力之間是有內在聯絡的,或自然融入人類的感情,或人類的感情融入自然。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淨化自己的生命。自然不僅提供了暗示的形象,而且還積極的協助我們抹去人類生活中一切分離的痕跡;情人可能會分離,而這種分離將淹沒與在陽光裡歡笑的綠草和繁花之下。讀了他的作品,便令人覺得宇宙的活動和人生的變化是有意義的,是快樂的,便給人以無窮的勇氣。

    在詩裡他還賦予了“晨的意義”。“每日清晨的到來,並不是一件以無休止的單調重複著的瑣碎小事,而是一種永恆的驚奇。因為它在光明戰勝黑暗,自由戰勝束縛的生命的戲劇中是一支重要的插曲。如第235首“不要說‘這是早晨’,並以昨天的名義將它打發掉,象初次看到的一個新生的,尚未取名的嬰孩那樣看待它吧。”又如第32首“神自己的清晨,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新奇的。”

    詩人並不是為了自然而寫自然,這裡的自然是和人相契合的。抒寫廣闊博大的自然世界實際上是為了給人性極大的自由。鳥兒在天上地飛行,這就暗示人類理想望卻又不可企及的巨大的自由。然而暮色中歸巢飛鳥的翅膀,又使詩人想起人類情愛的不可阻擋的力量。“星星也是自由,愛情和歡樂地象徵;它們就像天庭盛開地花朵,它們又似乎在默誦著神自己地美妙樂章。”

    《飛鳥集》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植物,不外乎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等等。讀這些小詩時就像在暴雨後初夏的早晨,推開臥房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亮的晨。平時孱弱的小溪無端的雄壯起來,加快了前行的腳步,哼唱著嘹亮的歌;陽光撒落在掛著水珠的樹葉上,那水珠顯得特別的明亮,這明亮把樹葉襯托成一種透明的色彩;平坦的草地像是吸足了油彩,當心那跳躍著的小松鼠是否也會染上這亮綠的油彩;天邊有幾朵白雲在倘翔,似乎在回味昨夜的狂歡;一切都是那樣地清新,亮麗,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用輕鬆的語句卻道出了深沉的哲理,這正是《飛鳥集》吸引人的原因。

    泰戈爾的《飛鳥集》曾在中國現代詩壇產生了較大影響,鄭振鐸譯的《飛鳥集》出版後,詩壇上隨感式的小詩十分流行。女詩人謝冰心在她的詩集《繁星》序裡曾說過她的詩受了泰戈爾的影響。

    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書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

    從形式上看,是現代詩型別。

  • 2 # 青鴿

    當然屬於,按照詩歌結構形式,可以劃分為自由詩,這種詩體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期美國詩人惠特曼,是此類詩歌的鼻祖。

  • 3 # 國學古韻

    《飛鳥集》是一部現代詩,它的作者是泰戈爾。泰戈爾的《飛鳥集》是一部充滿哲理的英文格言詩集,全書共收錄詩325首,初版於 1916年完成。書中所收錄的作品,一部分是詩人翻譯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是詩人1916年訪問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

    這部充滿思想的散文詩集,其內容包羅永珍,在對自然和人生點點思緒的抒發之中,詩人滿含熱情的彩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

  • 4 # 環球正能量

    這也是當代詩歌的悲哀所在,它引起人們注意的方式,總是來自詩歌之外。

    “詩聖”泰戈爾的《飛鳥集》經風尚作家馮唐再譯,由浙江文藝出版社與果麥文化於2015年7月合作出版。罕見地,這次翻譯攪動了翻譯界、詩歌圈、出版界,乃至成為公共領域的討論話題。藉助微博、微信等習見的營銷與傳播平臺後,現在已經很難追溯熱議的起點,但可以肯定的是,馮唐對原作充滿“腫脹的慾望,汁液淋漓的荷爾蒙”式的有意改譯,激起廣泛的爭議。在一些嚴肅的譯者看來,這當然是對原作的踐踏與褻瀆。

    《飛鳥集》馮唐譯

    仔細比對被廣泛接受的鄭振鐸譯本與帶有英文原版的馮唐譯本,一個直接的感覺是,鄭譯平實沖淡,馮譯大部分簡潔而更有詩意。但是,詩集中幾首明顯帶有馮氏“下半身”寫作風格的翻譯,卻顯得扎眼突兀,不妨不厭其煩地再次舉例說明。

    《飛鳥集》鄭振鐸譯

    * * *

    3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馮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 綿長如舌吻 纖細如詩行

    鄭譯:世界對著它的愛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

    * * *

    91 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grass.

    馮譯:有了綠草 大地變得挺騷

    鄭譯:大地藉助於綠草,顯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

    * * *

    93 Power said to the world, "You are mine." The world keptit prisoner on her throne. Love said to the world, "I am thine." Theworld gave it the freedom of her house.

    馮譯:強權對世界說:“你丫是我的。” 世界讓強權變成王座的囚徒 愛情對世界說: “我呀是你的。” 世界讓愛情在世上任意飛舞

    鄭譯:權勢對世界說道:“你是我的。”世界便把權勢囚禁到它的寶座下面。愛情對世界說道:“我是你的。”世界便給予愛情以在它屋裡來往的自由。

    * * *

    119 The night kisses the fading day whispering to his ear,"I amdeath, your mother. I am to give you fresh birth."

    馮譯:白日將盡 夜晚呢喃 “我是死啊,我是你媽,我會給你新生噠。”

    鄭譯:夜與逝去的日子接吻,輕輕地在他耳旁說道:“我是死,是你的母親。我就要給你以新的生命。”

    * * *

    168 That which oppresses me, is it my soul trying to come out in theopen, or the soul of the world knocking at my heart for its entrance?

    馮譯:是誰讓我腫脹 是我的魂要離我而飛翔 還是世界的魂要進入我心房

    鄭譯:壓迫著我的,到底是我的想要外出的靈魂呢,還是那世界的靈魂,敲著我心的門,想要進來呢?

    * * *

    236 Smoke boasts to the sky, and Ashes to the earth, that they arebrothers to the fire.

    馮譯:煙對天吹牛逼 灰對地吹牛逼 它們是火的兄弟

    鄭譯:青煙對天空誇口,灰燼對大地誇口,都以為它們是火的兄弟。

    * * *

    將“musk”譯為“褲襠”,將“hospital”譯為“騷”,將“oppress”譯為“腫脹”,不管李銀河的解讀多麼用力,依然不能掩蓋馮唐篡譯的事實與他寫作的本能趣味。“你丫”“牛逼”“噠”等網路化語言的使用,則既是搞笑的湊韻(馮唐對韻腳相當迷戀,認為押韻是詩人最厲害的武器),也反映出網際網路時代語言的粗鄙傾向。

    在美國加州灣區一間僻靜的民房裡,一面聽風看雲,一面把酒譯詩的馮唐,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在相當於後記的《翻譯<飛鳥集>的27個剎那》一文中,他明確主張“有我”的翻譯,並有些傲嬌地表示:“我覺得我有自由平衡信、達、雅。人生事貴快意,何況譯詩?”對此,譯家方柏林對曾獲醫科博士的馮唐直戳要害:“如果遇到婦科腫瘤問題,一個醫生追求的是‘快意’嗎?”

    馮唐

    只是,翻譯中的“篡改”與“雅俗”之爭,何以掀起那麼大的浪花?除了馮唐本身擁有的話題能量,更與此次翻譯的物件泰戈爾有關。

    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誌》最早翻譯了泰戈爾《吉檀迦利》中的四首詩。從那時起,經過郭沫若、冰心、鄭振鐸、石真、吳巖、徐翰林、白開元等諸多譯家的介紹,泰戈爾清新雋永、富含東方哲學韻味的詩歌,早已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讀物。1913年即獲諾貝爾文學獎、飽受西方世界好評的泰戈爾,也成為享有“詩聖”稱號的經典作家。

    討論的分野就此產生。論者唐山所代表的一個普遍觀點是,泰戈爾在中國一直被誤讀好嗎?馮唐的冒犯不過是戳破了一個泡沫而已。經由冰心等人的譯介,豐富博大的泰戈爾詩歌似乎成了樸素美麗的格言詩,而一個兼具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與教育家、畫家和音樂家的泰戈爾,似乎在其1924年訪華期間所引起的一場思想論辯中,被一勞永逸地排除出了中國思想界。

    誠然,魯迅也曾譏諷林長民、徐志摩等人圍繞著泰戈爾,恨不得把他塑造成活神仙,使他與青年人隔膜起來。而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整個社會思潮急劇左轉、謀求以階級鬥爭與現代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中國,茅盾、瞿秋白等人都批評過泰戈爾那看起來靜穆迂遠的東方哲學。但不可否認,在當時,馮友蘭等人也曾與泰戈爾有過深入探討。交流結束後,馮友蘭還總結道,泰戈爾所謂東方講靜多一些、西方講動多一些是硬幣正反面的“一元論”,而非體用之說的“二元論”,而東方文明,無論怎樣,總該研究。

    《吉檀迦利》

    可見,從那時起,國人所接受的泰戈爾,就絕非漫畫意義上的簡單剪裁。如果要說泰戈爾的思想遭遇冷落,那也只能說明東方文明在現代化邏輯下的整體式微罷了。

    另一方面,泰戈爾詩歌本身的清新與雋永,使其獲得了更大的傳播。泰戈爾的詩歌作為中小學生經典閱讀的免檢產品,進入課堂與教輔讀物。也正因為如此,馮唐翻譯的爭議被擴大化了。

    12月28日,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宣佈《飛鳥集》下架。採訪中,他表示此舉並未受到任何部門壓力,是出版社經過慎重考慮的主動下架。他也同時談到了壓力的來源——新譯《飛鳥集》受到來自一些青少年機構和讀者、家長的建議與批評,在缺乏閱讀分級制度的今天,馮唐的譯作不適合青少年閱讀,恰恰,泰戈爾詩歌的主要受眾是青少年。

    主動下架,讓人浮想聯翩,尤其考慮到果麥文化此前的一些做法。2013年,果麥文化包裝推出的“天才翻譯家”李繼宏,成為“草船借箭”式的營銷事件。2006年,現果麥文化負責人路金波邀請暢銷書作家蔡駿“譯寫”美國作家譚恩美的小說《沉沒之魚》,被出版界人士稱為“從沒聽說如此藐視原作”。

    輿論的反轉也在意想之中。採訪中,李銀河表示得到可靠訊息源,有人要把馮唐的譯本告到上級主管部門,於是浙江文藝出版社才決定下架。她對此非常反感,不惜寫文力挺馮唐,認為下架損害了馮唐的出版自由權——相信這也是不少人的看法。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鄭重在微博上的宣告也留了後門:“從即日起在全國各大書店及網路平臺下架召回該書;此後,我們將組織專家團隊對譯本中的內容進行認真評估審議後再做出後續的決定。”只要透過評估修改,再次上架只是時間問題。客觀地說,浙江文藝出版社的主動下架,乃高明之舉,不僅規避了所有潛在的風險,還贏得了輿論的援助,與捲土重來後可以想見的熱賣。

    泰戈爾

    12月31日,印度文學研究專家姜景奎在泰戈爾大學參加完學術活動後,有人便就馮譯本對泰戈爾的褻瀆提出質疑。姜景奎稱,泰戈爾在印度威望崇高,更是中印交流的橋樑,一度甚至成為頗為微妙的中印關係的“晴雨表”。

  • 5 # 劉明清

    嚴格意義上講《飛鳥集》是泰戈爾創作一部散文詩集。因為詩集中都是無標題的小詩,不僅意象豐富,而且包含了深刻哲理。我們不能用中國人習慣的所謂“現代詩”或者“古典詩”來簡單化標籤。中國詩人,受泰戈爾詩歌影響最大的是現代作家冰心。我們從冰心的《繁星》《春水》可以看到泰翁的影子。 另外,我還了解到一個情況,就是《飛鳥集》中的詩歌,泰戈爾最初都是用他的母語孟加拉文創作,並且有韻律。為了向世界傳播,泰戈爾自己又將詩歌翻譯成英文,英文不是他的母語,所以失去了韻律。國內中文譯本,冰心、鄭振鐸、吳巖,都翻譯過。前幾年,作家馮唐也翻譯了一版,但頗受詬病。

    我自己作為出版人,請資深英文翻譯、才女朱遐翻譯了出版一版英漢對照本《飛鳥集》(海天出版社2017年)。朱遐的譯文,採用了優美的漢語韻文形式,等於是恢復了泰翁創作《飛鳥集》的最初神韻。這裡特別講一下。

  • 6 # 䔷曄

    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最近剛好看過《飛鳥集》,這本詩集首次出版於1916年,是一部非常好的現代詩集。

    《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一部英文格言詩集,內容共有三百餘首簡短、清新的無標題小詩。

    這些小詩,描寫了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日、月、清晨、黃昏,眾多的自然藝術題材。闡述了人生的思考,蘊含了及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具有極具豐富、深刻的生命力。

    詩集中的經典詩句比比皆是,以下是讓我感受最受觸動的三首小詩: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夜的沉默,如一個深深的燈盞,銀河便是它燃著的燈光。the night"s silence, like a deep lamp, is burning with the light ofits milky way.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漂泊者呀,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裡。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這些經典傳世的現代詩,有著簡潔自然的詩句,有著隨性灑脫的思想,每一首自成一個小天地。清晰的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精深,人類微物的渺小。仔細品味著其中深奧的人生哲理,領悟人生的廣袤與豁達,能夠撫慰現代人浮躁、迷茫的心靈,非常值得細細閱讀!

  • 7 # 梅娜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在您心中《飛鳥集》是不是現代詩?

    散文詩《飛鳥集》

    共收詩325首,1889年在紐約麥克米倫圖書公司出版。

    《飛鳥集》實際上詩人內心歷程的記錄,猶如旅途之鳥留下的一個個腳印。儘管鳥的足印是散亂的,但還是有跡可尋。詩人以進化論的觀點以及樸素的辯證觀點揭示了生活中的許多真理。

    《飛鳥集》形式短小,語言精練,富有哲理。它不是一般的格言,與日本的俳句、德國歌德和席勤的詩一樣,形象、感性、言外之意無窮

    《飛鳥集》以進化論的觀點和樸素的辯證觀點揭示了許多生活中的哲理。

    不知道您讀完《飛鳥集》,心靈上有什麼樣的觸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哪款平板可以當做辦公膝上型電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