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塵混剪

    小丑

    他,強顏歡笑

    他把自己的嘴掰開

    想讓自己看上去高興一點

    然而虛偽的笑臉之下

    是一顆悲傷的淚

    -THE FIRST-

    《小丑》講述了一位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喜劇演員逐漸扭曲變態成為瘋狂兇殘“小丑”的過程。

    這部影片在豆瓣影片中和《教父》,《海上鋼琴師》評分同為9點2。

    看過預告片的一些人說無法形容這種震撼,有人看預告片就看了幾十遍。

    它在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上映兩週為全球票房之冠。

    但有批評者指責該片有美化和同情暴力,反社會之嫌,爭議之大,讓人在思考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還有人說沒有傳說的那麼神,甚至以各種方式來反駁它的好。

    影片裡面有句話說:

    這個世界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

    一部電影好與不好,每個人評判的標準不同。

    我認同從專業的角度來點評,但我以自己的感性與主觀來評價,為什麼有人就認為一定是不對的呢?

    基因裝上子彈,性格瞄準目標,環境扣下扳機!本電影三個方面都清楚交代了。

    這部2小時2分鐘的電影看下來,除了淚溼滿衣外,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對人性的思考。

    贊同那句:在雪崩之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毫無疑問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毋庸質疑的,他為了拍這部影片減肥47斤,就是為了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態。

    為了練習小丑的笑,瘋狂笑到差點窒息。

    但當大部分人在談演技時,有多少人關心電影中那個小丑!那個小丑是這樣的:

    他,被人毫無理由地打罵,取笑,鄙視!

    他,被自己母親(養母)虐待,養母親眼看他被養母男友綁起來毆打也置之不理!

    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好友出賣!

    他,被自己崇拜的偶像恥笑!

    他,被自認為父親的人拒絕和毆打!

    他,嚴重受著精神疾病的困擾卻得不到正確的幫助和治療!

    這些絲毫沒有人在意,而所謂親人,朋友,作為旁觀者對這欺凌置若罔聞,痛和恨讓他變成“小丑”。

    在他眼中是世界變得越來越瘋狂,而不是他自己。

    他,最後殺了他的養母,所謂的好友,地鐵裡毆打他的三個人,還有自己最崇拜的人!

    於法律而言,他觸犯了法律,他必須被定罪,他的行為不可原諒。

    於道德而言,模糊了正邪對立,他是情有可原,甚至思想和行為是可以被原諒的。

  • 2 # 恐怖影視會

    我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小丑只是一個底層的走投無路的人的抗爭和徹底釋放的過程。

    主角亞瑟·弗萊克是一個和母親住在老舊公寓裡,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他的母親一直告訴他“你有一種精神疾病,你不能控制自己,隨時可能笑出聲來”,不斷服用精神疾病藥物的小丑。他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但並不成功。人們只是嘲笑他。他在地鐵上爆發式地犯下了謀殺案。他的世界,就此一點一滴地開始崩塌了。他的世界不容易,也希望別人能哪怕體諒一點他也不會到這種地步,是部很好的片子,大家可以去看看

  • 3 # 真相666真意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看了這個電影,對這句話理解最深。

    這個小丑並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經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孤獨無助、走投無路的善良人。他努力過,馴順過,有修養過,試圖跟別人交好,現實太冰冷,小丑生活中的希望一個個破滅,他心裡埋下了需要變強、需要復仇的種子。小丑的轉變過程恰好符合了大眾這一心理期待,所以小丑後來的惡劣行為並不被千夫所指,被認為合理,甚至有人早就為他著急,期待他的反抗。

    總覺得,小丑形象本身,只是一個很難有普遍性的極端個例而已,情節不是很豐富,簡單說,先是一直受氣,後來極端報復。看完電影並沒有太深刻可以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 4 # 桃花裡的小蠻腰

    電影小丑劇情解析

    前期,小丑總是不能自已的大笑,即使明明想哭卻依然無法控制住自己,造成了他當下的許多悲劇。但他賴以為生的職業迫使他要裝作開心大笑,他照顧了幾十年深愛的"母親"更是告訴他要去笑。

    直到他發現了自己曾經相信的一切建立在謊言之上,直到他發現自己的整個人生更是不折不扣的joke。在地鐵的那幾槍,不僅解放了他的自我,也解放了哥譚市潛伏已久的肆無忌憚的暴力犯罪因子。

    當Joker跳上滿是戴著小丑面具的地鐵而順利逃脫警察追捕時,我不禁覺得這場景和當下的香港何其相似。當制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港人自治走不通),當階層極度分化底層人民的壓抑到達頂點,當他們發現有太多的人和自己一樣,而戴上面具便可以不計後果地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惡,這部分人便選擇試圖毀壞一切同歸於盡,哪怕有太多人又何其無辜。

    誠然,現狀有太多問題,哥譚市政府並非真管底層死活,WSJ男調戲女士欺凌弱小,精神病主治醫生根本沒有認真聽病人的心聲,這些人死因看似有理,但暴力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嗎?也許在當時的哥譚是,也許根本不是。這是當下的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

    《小丑》中的主人公,衍生自DC漫畫《蝙蝠俠》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影片呈現夢想成為脫口秀演員的青年阿瑟因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運悲劇最終失控,繼而成為“小丑”的經過。就漫畫改編超級英雄電影來講,這一形象無愧為最出名的反派之一,包括傑克·尼克爾森、希斯·萊傑等都曾在不同版本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中演繹過。然而,虛擬的電影世界之外,“小丑”還與一場現實的慘劇密切相關。

    2012年7月20日,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首映當晚,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的一家電影院內,瘋狂槍手向正津津有味觀看影片的觀眾開槍掃射,最終釀成12死、58傷。第一時間,美國坊間便有傳說,兇手詹姆斯·霍爾姆斯犯案之際,打扮成了電影裡“小丑”的樣子。

    最早造成人們產生這種誤會的原因,是美國警方在紐約曼哈頓召開的一場記者見面會上,一位警官表示,案犯將頭髮染成了紅色,並且自稱“小丑”,“也就是《蝙蝠俠》裡的反派”。此後,《紐約時報》的記者Kirk Johnsondan Frosch在並未複核事實的情況下,援引來自聯邦探員由當地警方那裡聽來的第三手訊息,稱有現場目擊者表示,兇手犯案時曾經說過“我就是小丑”。

    然而,事實上,負責偵辦此案的科羅拉多州檢察官不久之後便站出來推翻了這一說法。兇犯詹姆斯·霍爾姆斯從未表示過自己在模仿小丑,他將頭髮染成紅色也與小丑無關,而且不管是漫畫,還是電影,小丑這個形象的頭髮顏色都是綠色。事實上,這一切純粹只是湊巧,他選擇犯案的那一夜,在那家不幸的電影院裡,正好在放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霍爾姆斯事後曾經表示,他自己第一次聽到別人管他叫“小丑”,那已經是他入獄之後了,他自己都覺得很納悶,明明自己從沒有過那樣的想法。然而,木已成舟,如今正在監獄中服無期徒刑的他,綽號早已成了“小丑”,而在大眾心目中,也早已將這起不幸事件與《蝙蝠俠》電影和小丑的形象,永遠聯絡在了一起。

  • 5 # 芒果混剪影視

    電影《小丑》是一部鏡頭集中,從頭到位鏡頭都集中在主角 亞瑟 身上,這部電影和超級英雄沒有什麼關係,講的是一個曾經有過希望的底層人,一次又一次的被欺騙,希望破滅走投無路,抗爭和徹底釋放的故事,電影每一步都有跡可尋,並且邏輯絲絲入扣。

    亞瑟(菲利克斯)的演技真的是出神入化,如果不是電影中出現的哥譚市和布魯斯韋恩,你幾乎看不到任何超英電影的影子,亞瑟沒有超能力,他就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會被街邊的混混們欺負,被公司開除,被旁人嘲笑。電影的故事也不復雜,有時候混雜在一起的想象與真實畫面,並不會難以理解。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無窮壓迫,無處不在的階級分割,讓他從樂觀,到失望,到絕望,到重生,一層一層解開惡的束縛,最終化身為了真正的“小丑”。

    而在生活中所有的支撐和希望一個個破滅之時,在享受到憤怒之下殺人的快感後,人性的惡開始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來,每一次希望的破滅,都伴隨著心底的野獸掙脫了一條鎖鏈,吶喊在心中累積,想要讓人聽到。於是,在親手殺死母親後,在電影最後高潮的電視節目上,他開始憤怒地吶喊,這一刻,他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他已經成為了小丑,代表著一部分群體,甚至是一部分階級。他與富蘭克林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終,他在直播中當場射殺了對方,親手結束了自己曾經的偶像,也讓整個城市陷入了狂熱之中。

  • 6 # 趣味影說

    從種種方面看來,《小丑》註定是一部不平凡的電影。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新超級英雄電影《小丑》,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它同時包攬了高票房、高口碑和巨大的爭議,這三項“影史留痕”的必備條件,成為影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

    同時它還在更注重藝術性的歐洲威尼斯電影節斬獲“金獅獎”,主演菲尼克斯如今已經成為下一屆奧斯卡影帝的熱門人選。那麼為什麼“小丑”這個形象,能夠在美國引起如此恐慌?這一點引起了人們對於此次槍擊的諸多聯想,其中最常見的說法,就是由他的紅色小丑髮型,聯想起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

    但是這部在上映之初引起恐慌的影片,卻在故事的開頭給了我們一個人畜無害的“小丑”形象。很快我們看到一群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奪走了他手中的廣告牌,並將他打翻在地。這是一個很努力,又很無力的人。

    很快,我們知道,他的名字叫亞瑟,他和單身母親住在破敗的公寓,他本人患有精神疾病,透過政府發放的免費藥品維持治療。

    他會在公交車上扮鬼臉逗小孩兒開心,而當他的病發遭人白眼的時候,他會溫和地掏出一張說明自己病情的卡片,向對方取得諒解

    如果它惹起你的悲哀,刺痛你的內心,那麼你也是幸運的。可以說直到看《小丑》,才恍然發覺,為什麼《喜劇之王》會看越多次越覺得是個悲劇。因為記憶裡周星馳一次又一次的假笑時,嘴角的弧度,實在是像極了小丑嘴邊猩紅的油彩。

    小丑的悲劇性在於,用濃郁的油彩掩蓋扮演者的真實情緒,你永遠看到的是快樂的小丑,笑已是一種他們擺脫不了的“病”

  • 7 # 狗剩的日常

    吹爆傑昆演技,肉眼可見滿溢而出的真-黑深殘氣質真是看著都讓人心跳加速。演技如此好,以至於影片前半段那些似乎有點牽強的哥譚市淳樸民風都變得可信十足。

    但是到片子後半段,我以為片子會在亞瑟正式成為小丑時就結束,然而並沒有,反而拖了好一陣子。我以為它在拖時長,但細思過後,才發現這不是簡單的一部「一個人墮落」的傳記片,而是「一個社會的墮落」的對映片。具體很難說清楚,但問題是,真的牛逼

  • 8 # 舍我影視館

    這是一部鏡頭極其集中,幾乎從頭到尾所有鏡頭都聚焦在了主角亞瑟身上的電影,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完全由傑昆·菲尼克斯超神演技支撐起來的電影。再換句話說,希斯萊傑之後無小丑這句話可以刪除了。如果不是電影中出現的哥譚市和布魯斯韋恩,你幾乎看不到任何超英電影的影子,亞瑟沒有超能力,他就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會被街邊的混混們欺負,被公司開除,被旁人嘲笑。電影的故事也不復雜,拋開有時候混雜在一起的想象與真實畫面,並不會難以理解。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無窮壓迫,無處不在的階級分割,讓他從樂觀,到失望,到絕望,到重生,一層一層解開惡的束縛,最終化身為了真正的“小丑”。

    電影分為兩條線,第一條線就是亞瑟本人。

    亞瑟是一個以扮演小丑為生的普通人,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有一個“怪病”,就是在緊張、悲傷的時候,會忍不住的狂笑,於是你在片中會經常看到他一邊痛苦一邊大笑的表情。他和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平時的愛好就是看主持人富蘭克林的脫口秀,甚至幻想出自己出現在現場與富蘭克林親密擁抱的場景。

    片中的鋪墊故事如下:

    1.在街上扮演小丑,被混混毆打,廣告牌破爛,A同事給了他一把手槍。

    2.在社群心理診所,醫生有對他進行一定的輔導,他同時在服用7種不同的藥物。

    隨後,一層一層的現實壓迫撲面而來:

    1.因為在醫院給小朋友表演時不慎將手槍掉落,同事A舉報了他,被公司開除。

    2.坐地鐵時,碰到三個韋恩企業的精英在欺負女孩子,女孩子表示求助,亞瑟因為緊張不停狂笑,被對方認為是在嘲笑,動手毆打他,隨後亞瑟開槍射殺了三人,最後一人,他甚至射光了所有的子彈。殺人後,他瘋狂奔跑,躲進廁所,平靜下來,因為享受到憤怒憋屈而殺人後的快感,反而開始起舞。

    3.看到母親的信,以為自己是哥譚市第一富豪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長期缺少父愛的他,前往韋恩莊園,見到了小時候的布魯斯韋恩,卻被管家阿福趕走,稱他母親有妄想症。

    4.回家發現母親住院,兩個警察在調查地鐵謀殺案,其中一個警察問他:“你真的有怪病嗎?”隨後在醫院的電視上,他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的一次單口秀節目表演,因為緊張而狂笑,影片卻被自己最愛的主持人富蘭克林用來嘲笑取樂。

    5.因為政府預算不足,社群醫生表示將不會再提供諮詢和藥物,這部分經費被取消。

    6.再次前往電影院尋找托馬斯韋恩,希望得到父親的承認,在廁所找到他,卻被對方打了一拳,告訴他他的母親是瘋子,他是被收養的,並警告他不要再接近布魯斯韋恩。

    7.心灰意冷的亞瑟回到家,希望得到女鄰居兼女友索菲的安慰,結果對方見到他在屋裡十分害怕,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和她的一切都是想象出來的,在想象中,她一直陪著自己,支援自己,安慰自己,甚至說地鐵槍殺三人的小丑是英雄。然而這一切都是假的,現實中他們不過是普通的鄰居而已,愛情遭到破滅。

    8.前往醫院檢查母親的病史檔案,發現母親果然有妄想症,一切如托馬斯韋恩所說,他是被領養的,並且母親小時候還瘋狂虐待自己,逼著自己狂笑。親情破滅,精神產生恍惚。

    9.所有的想象和夢想遭到了破滅,精神支柱全部倒塌,愛情、親情都陷入了巨大的絕望,目前唯一的親人竟然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亞瑟將自己躲進冰箱裡,像是清醒,又像是重生。於是,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10.亞瑟殺死了前來探口風,舉報自己,喜歡嘲笑他人缺陷的同事A,放走了有侏儒症,和他一樣弱勢的同事B,他按照電話約定,打扮成了小丑,前去參加富蘭克林的直播節目。在節目前,他將自己改名為“小丑”,節目開始後,他肆意登場,坦白了自己在地鐵上槍殺三人的事實,和富蘭克林產生了激烈的爭執,憤怒地說出:“如果死的是我,將沒有人會在意!”隨後,他開槍殺死了富蘭克林。

    11.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開車截停了押送他的警車,他從昏迷中醒來,以血畫出誇張的嘴角,在警車上起舞,四周匯聚了暴亂的人群,人們將他捧在中心,整座城市好像都陷入了暴亂之中。與此同時,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巷子中射殺了托馬斯韋恩夫婦,只剩下布魯斯韋恩,呆呆站在原地。

    另一條線,是哥譚市。

    第一階段,電影的背景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社會階層明確,貧富差距極大,底層人民大規模失業,階級對立,城市陷入了大規模恐慌和抗議之中。

    其中有一段,亞瑟進入影院尋找托馬斯,大熒幕上播放的正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在最後參加電視節目前,亞瑟躲避兩個警察的追擊,擠入了地鐵,地鐵上擠滿了大量帶著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兩個警察亮出身份後,遭到了暴徒們的群毆。亞瑟跳舞離去。

    第三階段,“小丑”在電視節目上公開射殺主持人富蘭克林,整座城市瘋狂,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襲擊了警車,射殺了托馬斯韋恩夫婦。整個城市陷入了暴亂,“小丑”本人則在人群中,警車上翩然起舞。

    兩條線的結合和交錯,將小丑個人的命運與城市的命運交錯在一起,而傑昆精準而又不失癲狂的表演賦予了這個角色以靈魂,每當笑聲響起的時候,你都會感覺到一絲悲涼。小丑的悲劇,是從小到大不斷累積的悲劇,直到在這個時候,全部爆發出來,又全部破滅,這既是自身的悲劇,也是社會的壓迫,像他這樣的人,無人在意,無人關心,哪怕是死去,也不會激起一絲浪花。社會充滿了冷漠,生活充滿了嘲笑,沒有人會同情他,沒有人會真正在意他的想法,正如他對醫生所說:你從來沒有真正在聽我。

    而在生活中所有的支撐和希望一個個破滅之時,在享受到憤怒之下殺人的快感後,人性的惡開始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來,每一次希望的破滅,都伴隨著心底的野獸掙脫了一條鎖鏈,吶喊在心中累積,想要讓人聽到。於是,在親手殺死母親後,在電影最後高潮的電視節目上,他開始憤怒地吶喊,這一刻,他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他已經成為了小丑,代表著一部分群體,甚至是一部分階級。他與富蘭克林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終,他在直播中當場射殺了對方,親手結束了自己曾經的偶像,也讓整個城市陷入了狂熱之中。

    向死而生,方得重生。

    道理無對錯,只看自己的立場。在這部電影中, 人們的立場毫無疑問是更偏向於“小丑”的,儘管以托馬斯韋恩為代表的的精英階層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在尖銳的階級的碰撞中,你的視角從哪方看,哪方就是正確的。

    最後,當“小丑”在警車上起舞的那一刻,失去雙親的布魯斯韋恩也走上了成為“蝙蝠俠”的第一步。

  • 9 # 熱哥辣評

    《小丑》這部電影,身邊很多人把它奉為神作,也把男主角的演技捧上了天。

    劇情上其實沒有什麼亮點是一個標準的好萊塢的商業故事片的敘事結構,一個掙扎擰巴甚至有些問題的底層人物—被刺激後矛盾激化—逆襲或報復—大眾眼中的結局。

    簡單說下這部電影的真誠與否的問題,這決定著一部影片是不是好電影或偉大的電影起著至關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這是一部明顯奔著拿獎去的電影,電影主創團隊深知主流大眾的喜好,也懂電影節評獎的風格,所以這部電影從開拍就註定會成為一部刻意的電影。

    在電影工業高度發達的美國,商業電影想投其所好贏得主流人群的認可並不難,如果你想的話,電影可以成為市場資料背後的精準化投放。

    小丑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它像是在具有工業標準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是這個產品背後的工廠技術先進些,產品的質量還不錯而已。

    它符合商品的高標準嚴要求,但電影除了是商品還要兼具藝術,但藝術性是不能量化的,扣在頭上的條條框框太多,一味的去迎合主流或拿獎,那藝術性必然會喪失。

    總結下來就是,《小丑》可能是個好看的電影(雖然我也並不認為它很好看),但它不是一部動人的電影,更不能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包括男主的演技,我覺得他是一個出色的演員,非常完美的完成了導演交給他的任務,但這個角色賦予的東西太多,就會出現失真,讓角色變得不生動,我們仔細回想下電影的畫面這個角色給你留了哪些難忘的瞬間呢,廁所跳舞?臺階上跳舞?公交車上的苦笑?那這是場景賦予的難忘時刻還是角色本身賦予的呢?

    如果讓你回憶一下腦子裡關於小丑的印象第一個蹦出來的是希斯萊傑的小丑還是這部裡面的小丑呢?

    一個演員關於好演技的解讀不止是眾多無奈,痛苦,猙獰的表情演繹,吃很多苦,受很多罪,例如小李子拿影帝的電影《荒蠻獵人》跟這部電影其實是一樣的路子。

    喜怒不形於色,毫無表情卻能深入人心其實比以上的外在話演技要難的多。

    《老無所依》裡的安東是一個接近撲克臉的角色,但確是我看過眾多殺手角色裡,最難忘的角色,面無表情卻讓人不寒而慄,透過螢幕都能感受到身上的恐怖氣息。

    強烈建議大家去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教勝於言教,如果教育孩子需要自己先做出改變,需要先提高自己,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