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演義中,諸葛亮得知鎮守陳倉的郝昭病重,效仿“兵仙”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表面上派出魏延、姜維兩員大將,只帶領5000士兵去奪取陳倉。兩人感到非常奇怪,前不久,丞相諸葛亮親自帶領數萬大軍,經過二十多天的進攻,都沒有打下陳倉。

    現在魏延、姜維只帶領5000人,去攻打固若金湯的陳倉,確定這不是開玩笑嗎?然而,魏延、姜維雖然疑惑,但是軍令難違,只能接受軍令而去。兩人來到陳倉城下,看不到一面旗幟,不知虛實,不敢輕易攻城,猶豫不決。陳倉城上突然一聲炮響,旗幟招展,只見一個“綸巾羽扇,鶴氅道袍”的人出現,他就是丞相葛亮。

    原來諸葛亮讓魏延、姜維準備三天後出發,攻打陳倉,只是迷惑敵人的計策。同時,諸葛亮帶領關興、張苞兩員小將軍,星夜倍道行軍,來到城下,再有細作在城內放火,令陳倉城陷入混亂。陳倉守將郝昭得知後,驚懼而死。魏兵失去主將,四散奔逃,諸葛亮於是順利奪取陳倉,報了上次攻打20多天無功而返之仇。

    演義中,諸葛亮報了陳倉失敗之仇,那麼在正史上,諸葛亮也如願以償奪取陳倉城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詳情如下。

    正史上,郝昭,字伯道,少年從軍,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大將軍曹真發現郝昭是一個人才,大力推薦,並讓他鎮守軍事重地陳倉(演義中是司馬懿舉薦),重點防禦蜀漢諸葛亮的侵犯。

    公元228年末,229年年初,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散關出發,包圍陳倉,並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沒能攻下。郝昭不負眾望,沒有辜負大將軍曹真的舉薦,成功抵禦了諸葛亮的進攻。

    當時郝昭在陳倉城,修築工事,異常堅固,諸葛亮本來想勸降,於是派出郝昭的老鄉靳詳,在城外勸降,說一些蜀軍兵強馬壯,漢室正統,而曹魏屬於篡漢之賊。然而,郝昭不為所動,在城樓上對好朋友靳詳說道:“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

    靳詳見勸說無果,回報諸葛亮。諸葛亮還不死心,繼續讓靳詳前去勸說郝昭。這次,靳詳對郝昭說了一些帶有威脅的話,諸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天兵降臨,如不歸順,後果自負”之類的話。郝昭又不是嚇大的,自然不會被靳詳的話嚇唬住,還是重申自己的志願。他還對靳詳說道:“我認識你,是朋友,但是弓箭不認識,再勸說就放箭了。”

    靳詳無奈,只能如實彙報給諸葛亮。諸葛亮大怒,認為郝昭不識抬舉,自己勸說他,卻遭到無情拒絕,必須強攻下來,給他一個教訓。諸葛亮有數萬大軍,而郝昭只有一千人,援兵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達,雙方兵力對比之下,陳倉城難道還攻不破嗎?

    諸葛亮於是架起雲梯,攻城,郝昭放火箭,射向雲梯,雲梯上的蜀軍被燒死無數,還有不少從雲梯上掉落下來的。諸葛亮再用衝車,衝擊城門,郝昭卻從城上扔滾木礌石,壓折衝車。諸葛亮看雲梯、衝車皆被破,於是又向城中發射土,想要填平,卻被郝昭在內城築牆破之。

    諸葛亮又想透過地道,進入城中,還是被郝昭破了。就這樣,你來我往,諸葛亮和郝昭攻防二十多天,打得有聲有色。諸葛亮最後黔驢技窮,再加上曹魏大將費曜奉大將軍曹真之命,帶援兵到來。諸葛亮無奈之下,只能退兵。

    《魏略》: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

    諸葛亮自以為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救兵未必就能趕到,於是進軍攻打郝昭。晝夜攻守相持了幾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此時曹真派遣費曜領援軍到來,諸葛亮怕被包圍,只有退兵。

    郝昭結局

    在陳倉守衛戰之後,魏明帝曹叡下詔書,嘉獎了郝昭,認為郝昭僅憑藉1000人,抵禦諸葛亮數萬蜀軍,堅守陳倉城達20多天,併成功擊退諸葛亮大軍的進攻,功不可沒,賜爵關內侯。魏明帝還親自接見了郝昭,再次表揚了他,並對中書令孫資說道:“你老鄉郝昭是一個將才,有真本事,我很欣慰啊。”

    魏明帝曹叡還準備重用他。然而,事與願違,郝昭病重,魏明帝得知之後,心中非常憂慮,擔憂郝昭的病情。郝昭還是病逝了,曹魏失去了這樣一個善於防守的大將。

    因此,正史上和演義中郝昭的結局並不一樣。正史中,郝昭並不是死於蜀軍驚嚇,而是病逝的。

    前往“魁哥說三國”,觀看更多三國精彩文章。

  • 2 # 朝文暮史
    郝昭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將領。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後受司馬懿的推薦鎮守陳倉,防禦蜀漢。

    郝昭之死

    郝昭在與諸葛亮的陳倉攻防一戰中名聲大振,魏明帝特此下詔褒獎郝昭善於守城,並賜爵關內侯。郝昭搬師回到洛陽,魏明帝親自接見他,並對其隨行的中書令孫資說道:“你的部下中竟然有如此大將風範之人,有其效忠,朕還有什麼可以憂慮的呢?”。可見當時魏明帝對郝昭極為重視,但正當魏軍重震旗鼓,命郝昭率兵出征之際,郝昭病重,難以擔此大任。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病重,趕在張郃換防前出兵。郝昭呻吟之間忽聽報蜀軍到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當時各門上火起,城中大亂。郝昭急火攻心而亡,陳倉終被破。事後諸葛亮憐郝昭之死,令其妻小扶靈柩回魏國,以表其忠。

    郝昭臨終前留下遺令告誡其子郝凱說:“我作為將領,知道將領是不能做的。我數次挖掘冢墓,取其木做為攻戰的器械,又知到厚葬對於死者是無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時的服飾斂葬我。況且人活著的時候有處所去,死後又何在呢?如今離本墓的遠近,東西南北,取決於你本人而已啊。”

  • 3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諸葛亮在陳倉可能並未全力攻城,而且擊退諸葛亮的並非只是郝昭的部隊,還有曹真的大軍在。

    根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以後,曹真命將軍郝昭在陳倉口築城,防止諸葛亮出陳倉道北伐。就在幾個月後,諸葛亮真的兵出陳倉道,進攻郝昭守衛的陳倉城。郝昭手下不過千餘兵馬,而蜀軍有數萬之眾。諸葛亮以雲梯、衝車、井闌、地道等方式攻城,卻被郝昭擊退。最後魏國援兵趕來,諸葛亮不得不撤軍而退。

    不過這個記載和《三國志》略有出入。

    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和《三國志·明帝紀》記載,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包圍陳倉以後,曹真就命費曜等率軍趕來救援。諸葛亮撤軍時,魏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諸葛亮擊敗,王雙戰死。

    而《三國志·張郃傳》也寫到諸葛亮攻打陳倉時,曹叡命張郃率軍三萬趕來救援,結果沒到諸葛亮就已經撤軍。郝昭手下不過千餘人,張郃援軍未到,追趕諸葛亮的顯然不可能是郝昭和張郃的部隊,只能是曹真手下的兵馬。

    所以在諸葛亮圍攻陳倉時,曹真就已經率部趕來,魏軍並不只是只有郝昭手下的千餘人。

    另外諸葛亮此次北伐主要是因為魏國派司馬懿、張郃進攻東吳,東吳向蜀漢告急,所以才出兵北伐,以吸引魏國注意力。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也不會全力攻打陳倉,白白損傷士卒。因此此戰實際的規模,遠不如《魏略》說的那麼大。

    當然,郝昭以千餘兵馬守住陳倉這個功勞也是很大的,所以事後被曹叡封爵,並打算提拔使用。可惜郝昭不久就病逝,錯過了升官的機會。

  • 4 # 雲哥看歷史

    關於郝昭的結局,正史著墨不多,

    按照正史《資治通鑑》的記載:在陳倉之戰後,明帝頒佈詔書賜郝昭關內侯的爵位。

    按照《魏略》的記載:魏明帝下詔褒獎郝昭善於守城,賜給郝昭列侯的爵位,等到郝昭回到洛陽的時候,魏明帝親自接見慰勞了郝昭,並回頭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家鄉竟然有這樣豪爽果決的人,作為將軍透徹明亮,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準備重用郝昭,但不巧的是,郝昭此時病重身亡,在留給他兒子郝凱的遺書裡說,他當將領的時候,幾次挖掘人家的墳墓,用人家的棺材板製作兵器,所以知道厚葬對於死者並沒什麼好處,要求他死後一定要薄葬。

    新《三國》中的郝昭形象

    按照《玉海·兵捷》的記載:郝昭在戰後不久就重病不起,魏明帝很是擔心,下令降低大臣們的飲食等級,但被司馬懿上書勸阻。

    遊戲作品中的郝昭形象

    所以綜合這三條史料的記載,基本可以判斷郝昭在戰後獲得了爵位,深得當時皇帝的欣賞,但不久後就病死了,並叮囑他兒子一定不可厚葬。

    不過雲哥覺得郝昭之所以在功成名就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就病重身亡,跟他挖掘人家墳墓也許有種難以言說的聯絡吧。

  • 5 # 這個歷史很正

    郝昭這個人在三國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名氣,他最輝煌的一戰就是在諸葛亮數萬軍隊的進攻下守住了陳倉,這使得他深得魏王曹叡的看重,但是本來已經要升官的郝昭卻並沒有這麼好的命,最後早早病死。

    根據正史《三國志》中的記載,其實陳倉守衛戰的功勞不僅僅只有郝昭,其實也有曹真和諸葛亮的一份功勞。

    那麼為什麼說陳倉還會有諸葛亮的功勞呢?

    這件事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雖然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但是此時的諸葛亮卻並沒有準備好,而諸葛亮之所以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出兵北伐,則是因為東吳派人求援來了。

    當時的魏王曹叡派遣司馬懿和張郃出兵東吳,東吳防線壓力驟增,於是像蜀國告急,得到訊息的諸葛亮為了抓住戰機,在沒有準備完全的情況下出兵北伐。

    在得到諸葛亮出兵以後,曹真命令郝昭於陳倉築城阻擋諸葛亮的北伐。所以諸葛亮和郝昭的陳倉之戰就這麼開始了。

    並且在曹真得到訊息後,就立馬命令費曜和王雙領大軍前來支援,因為曹真知道只有千餘士兵的郝昭肯定是不能抵擋住諸葛亮的全力進攻的。

    所以在魏將大軍來到之前,抗住了諸葛亮第一波攻勢的郝昭就算是贏了,而諸葛亮眼見曹魏援軍即將到來,也沒有戀戰就退走了。

    對於諸葛亮來說,這次的攻城戰其實更像是一種試探,未能盡全力,能攻下城最好,攻不下也不要緊。

    而陳倉之戰的主角郝昭,雖然打了勝仗,卻並沒有好命去享受這榮華富貴了。

  • 6 # 浮沉的歷史

    有關郝昭的死,歷史上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記載:在郝昭快要去世是時候,他告誡對其子說:“我生前在打仗的時候,經常為了製作工程器械而挖掘死人的墳墓去獲取木材。因此我明白即便將人厚葬,未來說不準因此會引人盜掘,我的墓地就一切從簡吧。”而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美化諸葛亮把郝昭之死寫的很慘。三國演義寫道: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已經病重,於是蜀軍趁人之危迅速攻擊陳倉,郝昭因此急火攻心而一命嗚呼。

  • 7 # 歷史時燒錄

    曹魏將領郝昭率領一千兵馬據守陳倉,諸葛亮攻了20多天,都未取得成功,最後只得敗退。此戰雖成就了郝昭平生最後一戰,但他經過此戰就一病不起了。

    郝昭是太原人,年輕時就憑藉著戰功被晉升為雜號將軍。在後來的十多年裡,郝昭都是活動在河西地區。在河西曾平定麴演、麴英、張進等軍閥的叛亂,在涼州河西地區樹立了威名。他的戰績被當時負責鎮守西北邊境的鎮西將軍曹真看在眼裡。

    話說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派馬謖守衛戰略要地街亭,但是被曹將張郃攻破。蜀軍無奈只得退去,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因為陳倉是糧食富庶之戰略要地,所以,曹真認為諸葛亮不久又會來進攻陳倉。於是令郝昭和王雙提前加固陳倉城,做好充分的防禦準備,嚴防蜀軍進犯。

    果然,第二年,諸葛亮就派大軍自散關出發,前來進攻陳倉了。

    諸葛亮來到陳倉後,觀測到了陳倉城經過了重修,更加堅固,便意識到攻城的棘手了,而且也得知守城將軍是身經百戰的郝昭。開始,諸葛亮試著想勸降郝昭,因為自己帶了幾萬兵馬,而估計城內也沒多少兵,識時務點的人很可能會投降,畢竟自己也曾經北伐時在天水三郡成功勸降過,不戰而屈人之兵,總該是上策。

    於是,諸葛亮派郝昭的老鄉靳詳在城外向郝昭招降。但是郝昭回道說:“魏家科法,卿所練也;吾之為人,卿所知也。吾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意思是說:“魏國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為人你也知道,我深受國恩,而且門第崇高,你不必多說。我要與陳倉共存亡,你回去告訴諸葛亮,只管來攻打就是。”

    靳詳將郝昭之話告訴諸葛亮。諸葛亮想了想,又讓靳詳去試一試看。靳詳來到城下又對郝昭高聲喊道:“你我兵眾懸殊,只恐抵擋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滅亡呢?”郝昭怒道:“該說的我都說了,我認識你,弓箭可不認得你。”靳詳只好無趣的返回。

    最後,諸葛亮只好採取武力強攻。第一次,諸葛亮命令將士用攻城利器——雲梯和衝車。郝昭下令用帶有火把的箭射向雲梯,只見蜀軍的雲梯都燃燒了起來。郝昭又下令用“繩連石磨”砸折衝車,就這樣成功擊退了蜀軍。第2次,諸葛亮採用井攻擊。這種井高達百尺,是一種可以移動的箭樓。結果還是失敗。

    最後,蜀軍“以土丸填塹,欲直接攀城”,沒想到郝昭在城內又築了一道城牆;蜀軍派出鐵鍬隊,進行挖地道進城。但是郝昭在城內挖了一條又深又寬的坑道,橫向攔截了蜀軍的地道。等到雙方僵持了20多天後,曹真已派援軍趕到。諸葛亮原本想速戰速決,所以沒有準備多少糧草,看到曹軍的援軍趕來,所以只好退兵。

    郝昭以少數兵力堅守了陳倉,擊退了諸葛亮的3萬兵力。魏明帝曹睿非常高興,於是封他為關內侯,並且在洛陽城親自接見他,還準備重用他。只可惜沒過多久,郝昭就得了重病。原來,他守城時受了傷,又加上去洛陽遠途奔波,故而身患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 8 # 汐玥妹妹

    正史上,郝昭,字伯道,少年從軍,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大將軍曹真發現郝昭是一個人才,大力推薦,並讓他鎮守軍事重地陳倉(演義中是司馬懿舉薦),重點防禦蜀漢諸葛亮的侵犯。

    公元228年末,229年年初,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散關出發,包圍陳倉,並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沒能攻下。郝昭不負眾望,沒有辜負大將軍曹真的舉薦,成功抵禦了諸葛亮的進攻。

    當時郝昭在陳倉城,修築工事,異常堅固,諸葛亮本來想勸降,於是派出郝昭的老鄉靳詳,在城外勸降,說一些蜀軍兵強馬壯,漢室正統,而曹魏屬於篡漢之賊。然而,郝昭不為所動,在城樓上對好朋友靳詳說道:“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

    靳詳見勸說無果,回報諸葛亮。諸葛亮還不死心,繼續讓靳詳前去勸說郝昭。這次,靳詳對郝昭說了一些帶有威脅的話,諸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天兵降臨,如不歸順,後果自負”之類的話。郝昭又不是嚇大的,自然不會被靳詳的話嚇唬住,還是重申自己的志願。他還對靳詳說道:“我認識你,是朋友,但是弓箭不認識,再勸說就放箭了。”

    靳詳無奈,只能如實彙報給諸葛亮。諸葛亮大怒,認為郝昭不識抬舉,自己勸說他,卻遭到無情拒絕,必須強攻下來,給他一個教訓。諸葛亮有數萬大軍,而郝昭只有一千人,援兵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達,雙方兵力對比之下,陳倉城難道還攻不破嗎?

    諸葛亮於是架起雲梯,攻城,郝昭放火箭,射向雲梯,雲梯上的蜀軍被燒死無數,還有不少從雲梯上掉落下來的。諸葛亮再用衝車,衝擊城門,郝昭卻從城上扔滾木礌石,壓折衝車。諸葛亮看雲梯、衝車皆被破,於是又向城中發射土,想要填平,卻被郝昭在內城築牆破之。

    諸葛亮又想透過地道,進入城中,還是被郝昭破了。就這樣,你來我往,諸葛亮和郝昭攻防二十多天,打得有聲有色。諸葛亮最後黔驢技窮,再加上曹魏大將費曜奉大將軍曹真之命,帶援兵到來。諸葛亮無奈之下,只能退兵。

    《魏略》: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

    諸葛亮自以為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救兵未必就能趕到,於是進軍攻打郝昭。晝夜攻守相持了幾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此時曹真派遣費曜領援軍到來,諸葛亮怕被包圍,只有退兵。

    郝昭結局

    在陳倉守衛戰之後,魏明帝曹叡下詔書,嘉獎了郝昭,認為郝昭僅憑藉1000人,抵禦諸葛亮數萬蜀軍,堅守陳倉城達20多天,併成功擊退諸葛亮大軍的進攻,功不可沒,賜爵關內侯。魏明帝還親自接見了郝昭,再次表揚了他,並對中書令孫資說道:“你老鄉郝昭是一個將才,有真本事,我很欣慰啊。”

    魏明帝曹叡還準備重用他。然而,事與願違,郝昭病重,魏明帝得知之後,心中非常憂慮,擔憂郝昭的病情。郝昭還是病逝了,曹魏失去了這樣一個善於防守的大將。

  • 9 # 中孚鑑

    郝昭的名氣雖然沒有諸葛亮名氣大,但是他卻有一次不錯的戰績,諸葛亮是智慧和忠臣代表人物,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他用兵可謂可謂是用兵如神。當然在正史中,諸葛亮用兵也是很厲害的。

    眾所周知,因為劉備對諸葛亮的三顧茅廬之情、託孤之重任,所以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其一心想要克復中原,恢復漢室,故而他曾數次北伐。雖然最終沒能北伐成功,但他的忠心卻深受後世推崇。

    其中一次諸葛亮北伐,他曾被郝昭所阻,在勸降不成的情況下,諸葛亮和他晝夜相攻多日日都沒能成功,最後只得退兵。

    郝昭,字伯道。他是曹魏著名將領。其少年時從軍,屢立戰功,因功升為雜號將軍。諸葛亮在街亭失敗退軍功,當時曹真認為諸葛亮過不多久還會進攻陳倉,於是就讓郝昭、王雙去守陳倉。

    沒多久果然不出曹真所料,諸葛亮帶軍來圍攻陳倉,當時諸葛亮聽聞郝昭守陳倉,他是知道郝昭之名的,於是就想招降郝昭,但卻被郝昭拒絕。

    被拒後的諸葛亮覺得他有兵馬幾萬,而郝昭只有一千多人,再則曹魏的救兵也不我給你們能趕到,所以就認為應該很快可能攻下陳倉的,於是就開始攻打陳倉。

    然而沒想到一連攻打數日都沒能成功,而後曹魏救兵又到,諸葛亮只得退兵了。

    此戰之後,因為郝昭阻諸葛亮有功,魏明帝就褒獎郝昭,並賜封他為關內侯。當郝昭去洛陽時,魏明帝還親自接見他。本來呢,魏明帝如此看重郝昭,是想重用他的,不過可惜的是,郝昭得了重病,沒過多久就離開了人世。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郝昭的名字在三國正史上感覺很陌生,很多人知道郝昭這個人,是因為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時,被鎮守陳倉城的魏將郝昭所阻,諸葛亮率領數萬大軍,使用了勸降、架雲梯攻城、衝車攻城、利用井字型木欄向城中射箭、挖地道等等各種方法,歷經20多天,數萬大軍損兵折將,楞是沒把陳倉城攻下來。

    當時整個陳倉城郝昭手下的守城魏兵也只是1000多人,而諸葛亮至少有3~4萬人,這可是30~40倍的力量懸殊,諸葛亮都攻下不陳倉城,是因為郝昭厲害嗎?

    郝昭

    歷史上的陳倉城最有名的時候,是出自楚漢戰爭時期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時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下聲東擊西,出其不意地攻打陳倉,結果還是被章邯給阻擋在陳倉,後來還是趙衍獻了一計,從一條陳倉邊上的一條小道繞到陳倉的背後,前後夾擊,才攻破了陳倉城,進入關中。

    陳倉城扼守陳倉道,陳倉道是由漢中到關中的五條必經之路中的一條,陳倉城地勢險要,依山傍水,城牆堅固,是陳倉道進入關中的必經之道,到三國時期,當年趙衍獻的那條道已經消失了,而且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曹魏關中主帥曹真認為諸葛亮還會再次攻來,因此命令郝昭和王雙鎮守陳倉城,同時抓緊時間加固城防。

    陳倉的位置

    也就是說諸葛亮來攻時,郝昭已經做好了準備,儘管諸葛亮人多勢眾,但攻城戰仍是冷兵器時代最難打的仗,沒有之一,雖然無法知道當時的條件,諸葛亮是如何將雲梯、衝車、井字型木欄從漢中帶到陳倉的,但顯然郝昭早有準備,這在戰爭的先機上,郝昭就佔了先機。

    古代的城池一般有多道防禦,城池最外圍首先是護城河,這是第一道防禦,沒有護城河的也有壕溝,用來阻擋敵人進攻,敵人攻破了護城河後,就會面對第二道防禦,就是外牆,外牆一般很高,三國時期城牆一般不到十米,也就七八米的樣子,差不多就是兩層樓這麼高,第三道防禦就是內牆,外牆之後還有內牆用來阻擋敵人進攻。

    城池

    諸葛亮把攻城武器能從漢中經八百里秦川帶到陳倉,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了,但不是有了攻城武器就萬事大吉了,還要視實際情況來做準備,事實上,諸葛亮的很多武器都是現場做的,因為不知道攻打陳倉城會面對什麼,所以只能在攻城時視實際情況來製造武器,比如諸葛亮用來向城中射箭的井字型木欄就是現場做的。

    諸葛亮攻陳倉時,首先是派人勸降郝昭,但是郝昭寧死不降,無奈之下諸葛亮才開始攻城,總共攻城的時間只有20多天,再加上製造武器的時間,因此20多天的攻城時間非常短暫,要知道周瑜攻曹仁鎮守的江陵城,打了一年才拿下,還是曹仁主動撤退,劉備攻打劉璋的成都城,打了大半年也沒有拿下,還是靠馬超前來逼降的,所以攻城不僅難,還需要時間。

    諸葛亮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其實是一次非常倉促的北伐,原因有三:

    一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一次被動發起的戰爭,是為了配合東吳攻打曹魏的石亭之戰而發動的,當時曹休被陸遜打敗,大量魏軍調到東邊去支援曹休,諸葛亮覺得有利可圖,因此發動戰爭。

    二是時間非常倉促。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228年夏天結束的,第二次北伐則是在228年冬天發動的,前後相差不過幾個月時間,非常倉促,這麼短的時間要想做好大量準備工作還是非常緊張的,有佔倉促,難免準備不足。

    三是前一次北伐失敗的陰影還在。第一次北伐是因為街亭失守,擔心被魏軍斷了後路才撤退的,實際上是被魏軍擊敗了,失敗了會影響士氣的,這麼短時間士兵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升起來的,這對第二次北伐也是有影響的。

    諸葛亮北伐圖

    這是諸葛亮方面的準備不足,也是最終沒有攻下陳倉的原因,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郝昭本人的原因,郝昭其實在陳倉之戰前就已經是曹魏的涼州方面的名將了。

    郝昭在陳倉之戰前一直在河西郡鎮守,曾經平定過當地的數次叛亂,平定了曲演、黃華、張進的叛亂,還平定了曲英的叛亂,鎮守河西十多年,在河西很有名望,只是地處偏遠,知道郝昭的人比較少而已,換句話說,郝昭是身經百戰的領兵將軍,對於打仗很有經驗,對於守城也是如此。

    這在諸葛亮攻城時郝昭的表現就能看出來,諸葛亮架雲梯攻城,郝昭就射火箭燒燬了雲梯,諸葛亮用衝車攻城時,郝昭就用石磨砸碎了衝車,諸葛亮用井字型木欄向城中射箭,郝昭就用城池的內牆阻擋箭雨,諸葛亮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挖進城中,郝昭就在城中橫向挖壕溝阻擋諸葛亮挖地道。

    郝昭

    最終,諸葛亮拿郝昭沒有辦法,說明郝昭的軍事能力是一流的,至少能和諸葛亮鬥智,諸葛亮攻了20多天後,魏軍援兵逼近,諸葛亮見確實攻不下城池,只得撤退,於是第二次北伐失敗,但在撤退過程中,郝昭的副將王雙追擊諸葛亮,被射殺,這算是為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贏了一些面子。

    郝昭確實是一個一流的將軍,至少懂得軍事謀略和防守城池的辦法,還不懼死,郝昭還算有點厲害,因為此功郝昭還得到了魏明帝的嘉獎,但是陳倉之戰結束後不久,郝昭就病死了。

  • 11 # 南方鵬

    郝昭的戰績不凡,不但表現在陳倉城下攔拒諸葛亮時,之前他在魏國西北就立有大功,不是可以小視的人物。他的移鎮陳倉城,是經過曹真的舉薦,並不是如演義所說的由司馬懿薦舉。曹真與張郃聯手摧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意圖,可見正史上此人相當出色。

    ‘郝昭士卒出身,久經沙場老於兵事,在鎮守陳倉之前,與後來諷刺司馬懿畏蜀如虎的魏平一同鎮守在金城,西北一直是曹魏的邊患之地,恰逢西平的麴演勾結附近幾郡製造動亂,武威危急,郝昭等人馳援,用計平叛,此後郝昭鎮守河西地區十餘年,又鎮壓麴英叛亂,由於處事公平果斷,得到官民的敬重。

    攻打陳倉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這次進攻有點倉促,選取的點又有點失策,面對在西北有大名的郝昭,諸葛亮也有點拿不定,先派出故人前去說降,誘降不成,攻打了二十多天,以三萬兵對上一千多兵,竟然無法前進一步,糧盡而退。細究諸葛亮在這時出兵,天時地利都不佔優,可能是因為東吳與曹魏正在東線大打,陸遜取得石亭之戰,想借此機會,東西夾攻,無奈人算不如天算,東線早早打完,西線無法突破,只得退回漢中。在退兵時,設伏殺了率騎兵前來追擊的曹魏大將王雙,也算挽回一點面子。

    擊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曹真料定諸葛亮不甘失敗,必會再次出兵,便保薦郝昭把守大散關前的陳倉城,扼住蜀漢兵出入口,諸葛亮退兵後,曹睿也非常賞識郝昭,畢竟能迫退諸葛亮的人不多,對他多加賞賜,郝昭不久病死,臨終交代兒子將他薄葬即可。

  • 12 # 古今通史

    諸葛亮的二次北伐,一是出於自身戰略需要,二是出於對盟友孫吳的策應,諸葛亮最終敗戰,曹魏陳倉得以保全,真正的博弈者其實是曹真和諸葛亮,郝昭只是執行者而已。

    曹魏的勝利都是曹真“知人善任”的結果:

    知人,早就預料到諸葛亮會走陳倉;瞭解郝昭的軍事才能。

    善任,郝昭確實具備堅守陳倉的實力。

    重責,除非豁出去全家老小不活了,否則郝昭不會投降,魏蜀吳都有這橋段,不足為奇。

    天大的便宜撿不撿總得試試,曹睿一聲令下曹休奉命前往皖縣接應周舫軍,出發以後蔣濟覺得此舉不妥,按制定的行軍路線,曹休恐怕被人包了餃子,因為其後背安全無法保障,而孫吳一方的兵力進可追擊,退可扼守,左右曹休都是陷於被動之中。

    曹休接應周舫,賈逵臨危受命又施救曹休,挽救這起群體失誤事件,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正確,換其他人未必能把曹休安全的帶回曹魏,因為此時的曹休已經拒絕了太守孫禮的勸諫,顧頭不顧腚的一頭扎入東吳的包圍圈,他的目的地皖縣正是孫權親自坐鎮督軍。

    曹休大軍挺進石亭就遭遇東吳陸遜等人,對曹休來說是遭遇戰,可對陸遜來說自己已經準備停當很多天了,所有準備工作皆以完備,並算好了曹休所能想到的一切應對措施和撤軍退路。

    曹休一退再退,退至夾石便退無可退,而此時的賈逵算準了東吳大軍必然集中到皖縣一帶,所以取道東關水陸並進直抵夾石,面對東吳大軍,賈奎軍戰意頓失,但在賈逵奇襲論的勸說下,大軍才得以穩定並一舉救出了曹休。

    就是為了策應東吳此次出擊,諸葛亮決定二次北伐,他收到的訊息是孫權已經大破曹休軍,曹魏大軍東下與孫吳開戰,此時的關中空虛。

    透過諸葛亮的一次北伐,曹真就摸透了他的性子,料定諸葛亮如若再次出兵,必定兵犯陳倉,所以留下郝昭始終防備著蜀軍的到來,可以說郝昭在曹真的指導下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以逸待勞單等諸葛亮現身。

    諸葛亮是現身了,但卻是以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對陣早已準備停當,休整完畢的精銳部隊。

    諸葛亮展開說客模式,讓郝昭的同鄉去說服郝昭投降,雖經兩次苦勸可卻沒有任何效果,不是郝昭不識進退,實在是蜀軍沒有這份實力與郝昭講條件,如果勝負五五之數,甚至蜀軍一方勝利的機率更高,那也算具備談判的基礎,可現實是蜀軍根本沒有一絲勝算,郝昭可不會在必勝的情況下,傻兮兮的投降諸葛亮,然後讓曹魏把自己全家殺光。

    最終諸葛亮還是決定人多欺負人少,數萬人繼續攻城,畢竟郝昭只有千餘人,看他能頂到何時。這一交手就是二十多天,諸葛亮大軍是寸功未立。諸葛亮能想到的招數,郝昭全想到了,你爬雲梯,我射火箭,你用衝車,我砸磨盤,你挖地道,我挖橫溝,二十天就在雙方不停的鬥智鬥勇中一晃而過,蜀軍軍糧耗盡,而曹魏援軍到達,諸葛亮不得不偃旗息鼓敗陣而歸。

    諸葛亮此次敗於過早失去先機,敗於曹真的先見之明。諸葛亮首次北伐本來非常成功,但街亭馬謖軍為大將張郃所破,蜀軍進退失據,只能回了老家。

    據此,曹真斷定諸葛亮二次出兵不會再走老路,定會攻打陳倉,所以留下了郝昭據守,諸葛亮攻其不備難以達成,事實上等諸葛亮到來的時候,陳倉的城郭都已經被整修過了,古代攻城手段有限,人家再有防備,那攻下的可能性就比較低。

    郝昭,太原人,從軍數載,僅駐紮河西就長達十多年,瞭解本地一切地形地貌,而且群眾基礎良好,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土司蠻夷都非常信服他,民心所向,不會出現諸如帶路黨一類的叛徒。

    其實郝昭的同鄉初次勸降的時候,郝昭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沒法投降,一是不能背主,二是全家的性命都捏在曹魏手中,他沒法投降,更何況你諸葛亮也無法拿下我的陳倉。

    至於郝昭的結果,無非一戰成名,被曹睿賜關內侯,並對其大加讚賞,可惜郝昭不久就得病死掉了,沒有為曹魏再立新功。

  • 13 # 一葉小舟168521774

    歷史上原本籍籍無名,因一次戰鬥而成名的將軍不少,郝昭就是其中一名。

    倉促而行的北伐。

    公元228年四月,曹魏和東吳在石亭打了一場惡仗,為打好這一仗,魏軍把西部戰場的張郃也悄悄地調到了荊州。

    此戰最終結果,魏軍大敗,而且,曹休也因此羞怒而死。

    諸葛亮發現了這個戰機,同時,也是為了配合東吳的作戰,他決定發動第二次北伐。

    然而,畢竟年初第一次北伐剛剛以失敗告終,戰機再好,時間上卻有點倉促。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兵出大散關。

    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有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而由漢中往西,折向北,翻越秦嶺就可以兵出大散關。相較之下,這條道要好走一些。

    陳倉這座小城成了諸葛亮攻打關中的攔路虎。

    郝昭就是這座小城的最高指揮官。

    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魏軍西部戰場的主帥曹真認為,諸葛亮還會北伐,且有可能兵出大散關。他命魏將郝昭加緊備防陳倉,所以,陳倉城內的糧草弓矢等作戰用俱相當充足。

    郝昭字伯道,幷州太原郡人。在名將雲集的曹魏陣營中,郝昭之前寂寂無聞。

    然而,曹真敢用郝昭守城,說明郝昭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郝昭年輕入軍,多有戰功,後一步步成為雜號將軍。郝昭的從軍經歷,也賦予了他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對曹魏的忠誠。

    然而,諸葛亮這次北伐雖然倉促,總兵力也有數萬之眾,陳倉城內守軍只有一千多人。相較之下,兵力懸殊的不是一點。

    陳倉能守位住嗎?

    出乎意料的結局。

    兵臨城下的諸葛亮,並沒有急於攻城。他可能認為此戰無懸念。

    諸葛亮找了郝昭的同鄉靳詳,讓他去勸降郝昭,他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面對勸降,城樓上的郝昭說: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郝昭明確拒絕了勸降。

    諸葛亮聽了靳詳的回報後,仍不想放棄,讓他繼續勸降。

    郝昭堅決地告訴他,不要作無謂的勸降了。

    諸葛亮決定攻城,蜀軍動用了雲梯,衝車等攻城器械,都被郝昭一一化解。

    後,諸葛亮令立起百尺高的敵樓,向城中射箭,又把護城河填平,進行猛烈攻打。又派人向城中挖地道。然而,這一切方法,在郝昭的嚴防守勢下都無法奏效。

    戰鬥持續20多天,陳倉城依然在郝昭手中。

    此時,曹魏和東吳的戰亊結束,張郃帶領三萬人馬回防支援陳倉。諸葛亮下令撤軍,第二次北伐結束。

    名將的凋謝。

    一戰成名的郝昭被魏明帝賜封列侯,並親自召見。因為此時,曹魏前期的名將張遼等人紛紛去逝,對於這個突然冒出的郝昭,魏明帝自然非常高興。

    然而,郝昭卻無法享此榮耀了,因為,不久郝昭就病逝了。

    臨終前的郝昭非常豁達,他對兒子說:吾數發冢,取其木以為攻戰具。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

    致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郝昭在守陳倉時,因戰亊急迫,為了守城郝昭發掘了許多墳墓把棺材板用於守城。

    也許這只是附會之說,然而,畢竟,這個讓諸葛亮鎩羽而歸的人物還是謝場了。

  • 14 # 歷史趣聞008

    古代城池或者重鎮,都是比較堅固的,一般城外還有護城河,只要守城者備足,弓箭,滾木,火油,糧食,一般硬攻都不好攻破,除非你可以不在乎士兵生命,用屍體堆積起來,

    真正攻城帶兵的是魏延,因為魏延是武將,所用多數情況下,採用的還是強硬的攻城辦法,,雲梯配合弓箭找到薄弱點猛攻,

    史書記載,城下屍體,腐爛生蛆,折斷的雲梯堆積如山,由此可見,硬攻是不行的,傷敵800人,我死3000人,這生意諸葛亮不會幹的。魏延先鋒攻城無果,稟報諸葛丞相,想用大軍壓境,讓城內恐慌,達到不戰降敵的目的,隨後又派人在城下勸降,可惜郝詔軟硬不吃,

    郝昭(生卒年不詳),字伯道,太原人,中國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將領。郝昭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後受曹真的推薦鎮守陳倉,防禦蜀漢。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其為關內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郝昭臨終前留下遺令告誡其子郝凱說:“我作為將領,我數次挖掘冢墓,取其木做為攻戰的器械,又知到厚葬對於死者是無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時的服飾斂葬我。

  • 15 # 水一白聊歷史

    說來也挺神奇的,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發明了高科技武器諸葛連弩的神人諸葛亮,怎麼會吃這麼大的虧,帶著幾萬兵馬卻被一個叫郝昭的人給擊退了,這事兒是真的麼?

    別說,史書上還真有關於這段的記載。

    一、《魏略》的記載

    據《魏略》所載,公元228年冬,諸葛亮趁著魏國關中虛弱之機,又一次帶著大部隊北伐來了,這一次他的目標是陳倉縣城。可是,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魏將郝昭在此鎮守。

    那麼說,這位郝昭是何許人也呢?

    這位郝昭本是太原人,雖然在三國大戰的主戰場上未曾露面,但是在平定河西的戰爭中可是屢立戰功,鎮守邊郡十餘年,早已威名赫赫。

    此番諸葛亮聽聞郝昭在此,不由得也是大吃一驚。本著一貫謹慎的原則,諸葛亮決定還是攻心為上,於是就找來了郝昭的同鄉靳詳前去勸降,郝昭豈是如此易與之輩?當然一口回絕了。諸葛亮暗自思量:陳倉守軍不過千餘人,我手中卻有數萬人馬,料他援軍沒這麼快前來。於是,一聲令下,攻城!

    怎料想,攻城大戰如此艱苦,二十餘日裡晝夜相持,蜀軍卻並未攻破陳倉城分毫,而此時的蜀軍糧食卻有些不繼了,曹真派來的援軍也殺到了,無奈之下,蜀漢丞相諸葛亮只好吃了這個啞巴虧,撤軍了。

    二、《三國志》怎麼說的呢?

    按照《魏略》的介紹,諸葛亮這個虧可是吃得夠大的,當真稱得上是他一生的汙點了。不過,按照《三國志》的記載,似乎又有了些不同之處。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並前二千九百戶。——《三國志》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三國志》

    看得出來,在《三國志》裡,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並沒有具體兵力的對比,而且曹真的神機妙算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曹真料到諸葛亮將會攻打陳倉,並安排郝昭等人駐守,應該也不會有後來的那場漂亮仗了。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假如說曹真已經料到了諸葛亮會來攻打陳倉,又怎麼會只安排一千餘人防守而不作援軍安排呢?這就有些邏輯問題了。

    那麼我們應該相信《魏略》還是《三國志》呢?

    從作者早看,《魏略》出自於曹魏郎中魚豢之手,而《三國志》則是蜀漢及西晉時的史學家,二人所處年代與史實發生時間都不太遠,而且陳壽在寫《三國志》時,也借鑑了不少《魏略》的內容,從成書角度來說,《魏略》還是早於《三國志》的。

    不過,從基本邏輯上來看,曹真在這場戰場後得以增加封邑,想來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派遣郝昭駐守陳倉,並給予充足的配備這是必須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關於這段史實,《三國志》的可信度還是要高於《魏略》的。再加上《魏略》中有郝昭手中千餘人,抵抗蜀軍數萬人二十餘日的敘述,我們有理由推測,《魏略》在這段史實中有誇大郝昭能力的嫌疑。

    所以,更大的可能還是因為陳倉城兵力、糧草、軍械等準備充足,再加上郝昭用兵得當,才得以保證魏軍在這場戰爭中獲得了勝利。

    三、郝昭的結局

    .不管怎麼說,郝昭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為什麼如此有能力的一個人後來就沒有繼續發光發熱了呢?他後來去幹嘛了呢?

    郝昭擊退諸葛亮後,魏明帝曹叡特意下詔褒獎郝昭,誇獎他守城有功,並賜爵關內侯。後來,郝昭回到洛陽後,還得到了魏明帝的親自接見,並打算重用他。

    只可惜,連年的征戰讓已不再年輕的郝昭陷入了重病的折磨,不久便辭別了人世。擊退諸葛亮一役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後的輝煌。

  • 16 # 龔柳輝

    東漢末年至曹魏初年,魏國有一個著名將領,曾經以1000餘名士兵,擊退諸葛亮的數萬大軍,歷史上確有其事。

    此人就是郝昭,他為人非常雄壯,很小的時候就從軍打戰,為曹魏屢立戰功,逐漸晉升為“雜號將軍”。

    這個雜號將軍可不是什麼雜牌軍,他們曹軍邊防軍中的精銳部隊。

    中國正史《三國志》記載: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

    意思就是說:曹真認為諸葛亮出祁山,必然經過陳倉,於是命令郝昭等人鎮守陳倉。

    郝昭等人接防後,馬上修治城牆,來年的春天,諸葛亮果然圍困陳倉,郝昭已然有充分的準備,諸葛亮始終不能攻克該城。

    其實,諸葛亮早就聽說郝昭在河西的威名,考慮到難以攻下城池,便讓郝昭同鄉人靳詳,在城外遠遠地勸降。

    郝昭在城樓上對靳詳說:“你不必多說,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訴諸葛亮,就來攻打吧。”靳詳沒辦法,只好返回蜀軍軍營。

    但是,諸葛亮自以為有幾萬兵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眾,又估計東來的魏軍救兵,未必就能及時趕到陳倉,於是進軍猛攻郝昭軍。

    晝夜攻守,連續不斷的進攻,相持了20余天,諸葛亮仍無法攻下陳倉,與此同時,曹真派遣費曜已經領援軍到來,諸葛亮不得已只能下令退軍。

    據《魏略》也有相關記載說:諸葛亮本來就聽說過陳倉堅固,等到了之後,看陳倉早已有準備,又聽說郝昭就在城中,也是大為吃驚。

    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這個事情讓曹魏朝廷上下都興奮不已。

    戰後,魏明帝立馬下詔褒獎郝昭,賜其為爵關內侯。

    郝昭後來回到洛陽,魏明帝居然還親自接見了他,高興地對中書令孫資說:“你的鄉里,居然有這般豪爽之人,為將能如此,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魏明帝本來還打算要重用他。可惜郝昭不久卻生病,而且一病不起,魏明帝很是憂慮,還下詔減損大官餚饌,頗有齋戒為其祈福的用意。

    可惜,郝昭為關內侯不久。最後還是因染疾而病死。我個人估計,一代魏國名將郝昭被諸葛亮強攻20餘日,驚魂未定,艱苦備嚐,也可能是過勞死。

  • 1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諸葛亮在華人心目中歷來都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在正史抑或野史中,諸葛孔明都是絕頂聰明、智慧超群之人。他早年鮮有敗績,還經常上演以少勝多、絕境生還的經典戰役。

    不過,在後蜀時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卻碰到了一個扎手的硬茬,讓他不得不鎩羽而歸,嚐到了失敗的苦果。這個人就是魏國的首功之臣郝昭。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名不見經傳的郝昭也許會被淹沒在歷史滾滾長河中,絕少被人提及。但經此一役,郝昭不但擋住了鼎鼎大名的諸葛亮的進攻,而且以寡敵眾堅持了近一個月,讓他就此青史留名,成為了一代驍勇名將。

    (郝昭劇照)

    那麼,郝昭是何許人也?他是怎樣在和諸葛亮的對陣中佔據上風的呢?其最後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郝昭是太原榆次人,年輕時體格強壯,喜好舞槍弄棒,好勇鬥狠,“以義勇揚名於鄉”。後來投身行伍,很快得到上司的賞識,迅速由一名士卒擢升為標首,直至位列將軍,成為魏國的一名猛將。

    魏文帝黃初二年,郝昭隨鎮西將軍曹真,進剿河西胡治元等人的叛亂。在此戰役中,郝昭有勇有謀,身先士卒,深得曹真的喜歡,後升遷為“雜號將軍”,不過為何被賜了這麼個奇怪的名號,史籍中並未說明。

    此後,郝昭就替魏國長期鎮守西南邊陲,一邊抗衡蜀國的進攻,一邊防範羌人的反叛。

    公元227年,諸葛亮就曾為北伐中原開始謀劃。他趁著魏國新君魏明帝剛剛登基不久,唆使西平郡守將麴英殺死臨羌縣令,想方設法策反了他,以實現將西平郡作為北伐跳板的目的。

    一時間,魏國西部邊陲風聲鶴唳,危機四伏。一旦諸葛亮此計得逞,將是對曹魏的一次重大打擊。

    關鍵時候,郝昭力挽狂瀾,受命於曹真討伐麴英,快速趕在蜀軍接應麴英之前,將叛亂平息。並一鼓作氣將麴英斬首,乾淨利落地彈壓了此次叛亂,讓諸葛亮的計謀落空,史稱“民夷畏服”。

    (諸葛亮劇照)

    在第一次的較量中,諸葛亮並未討到半點便宜,其策反之計化為了泡影,也讓他的兵出祁山之計功敗垂成。經過這次交鋒,郝昭意識到諸葛亮絕不會就此罷手,一定還會另尋他路,再出祁山,而陳倉必定是諸葛亮下一次攻擊的物件。

    郝昭將顧慮稟報了曹真,得到曹真的讚許。曹真馬上命令他加固陳倉城池,儲備戰略物資,務必加強陳倉的防務。

    公元228年8月,諸葛亮果然率數萬大軍,開始了第二次北伐。蜀軍一路直撲陳倉,在12月天寒地凍之時,兵臨陳倉城下,將只有1000餘魏軍守衛的陳倉團團圍住,伺機發起攻擊。

    靳祥舉著白起來到城牆下,高聲喊話,希望郝昭明白雙方力量懸殊太大,不要以卵擊石,早早開啟城門,歸降蜀漢。

    郝昭聽後,迴應道:“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言,必死耳!卿還謝諸葛,便可攻也。”

    諸葛亮聽聞郝昭之言後,被他對曹魏的一片赤誠所感動,惜才之心油然而生,便吩咐靳祥再試一次,希望郝昭能回心轉意。沒想到,郝昭視死如歸的決心堅如磐石,怒喝靳祥道:“前言已定矣,休再多言!我識卿耳,箭不識也!”靳祥只好灰溜溜地返回蜀軍營地。

    (蜀魏戰爭)

    諸葛亮見勸降失敗,便仗著兵力上的優勢,對陳倉發起了猛攻。郝昭也不甘示弱,身先士卒地率領著千餘守軍拼死抵抗。

    一時間,城牆內外箭矢如雨,殺聲震天,雙方均寸土必爭,咫尺不讓,上演了慘烈的攻防戰。一晃數天過去,兩軍都損失慘重,但卻仍然勢均力敵,誰也沒能佔據丁點兒上風。

    諸葛亮忌憚曹魏援軍到來,發起了一輪又一輪更加猛烈的攻勢,士兵們踏著戰友的屍體,扛著雲梯、推著衝車潮水般湧向陳倉的城牆。

    每當蜀軍的雲梯將要接近城牆時,郝昭便命令魏軍用火箭還擊。一時間,城牆下烈焰升騰,雲梯上燃起了熊熊大火,蜀軍紛紛跌落摔死或燒傷,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諸葛亮見地面進攻受挫,轉而命令士兵挖掘隧道,想從地下攻入城內,儘快啃下這個硬骨頭。沒想到,郝昭早就想到了這招,讓士兵們在城內橫挖溝壕分段截擊,一旦發現地下潛入的蜀軍,通通消滅。

    就這樣,諸葛亮和郝昭見招拆招,始終難分高下,郝昭硬是憑藉著區區千餘士兵。生生阻擋了諸葛亮近一個月,把個小小陳倉變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終於,郝昭等到了援軍,諸葛亮卻已經彈盡糧絕,銳氣盡失了。他不敢戀戰,只好率領殘兵敗將匆匆南撤。

    郝昭這一以少勝多之戰,得到了魏明帝的高度嘉獎,不但親自詔見了他,還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並高興地對他說:“魏國有你這樣的為將者,我還有何慮呢?”

    不過,就在此戰後不久,郝昭卻突患惡疾,英年早逝了。臨死之前,郝昭還不忘囑咐後人,其喪葬務必從速從簡,不必車馬勞頓地返柩故里,只需將他埋葬在陳倉即可。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等)

  • 18 # 逗趣夢夢

    有的人一生默默無聞,但是,只因為做了一件事就青史留名。郝昭就是這樣一個人。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郝昭這個人,而知道郝昭的事蹟,則是從諸葛亮身上而起的。

    當年,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託孤後,就立下了恢復漢室江山的志願。他為了北伐,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團結君臣,恢復外交。可以說,能夠做的,諸葛亮都做到了。即使是這樣,蜀漢的實力和曹魏還是差得很多。但是,諸葛亮無視這些不利因素,依然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

    在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兵出祁山,取得了出其不意的奇襲效果。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了諸葛亮。但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諸葛亮錯用馬謖,在街亭一戰中大敗。諸葛亮只得率領蜀軍撤回漢中。

    諸葛亮對陣郝昭。

    在不久以後,諸葛亮再次發動了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把北伐的目標指向了陳倉。而郝昭也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大家的視野。郝昭作為曹魏陳倉的守將,他的人生軌跡和諸葛亮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魏的將領曹真就判斷諸葛亮這一次出祁山失敗,下一次的出兵方向必定是陳倉。所以曹真命令手下將領郝昭在陳倉駐守,修繕城郭,以防備諸葛亮的再次北伐。

    果然,諸葛亮如曹真所料,不久之後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這一次北伐,是為了配合東吳在淮南的攻勢,準備並不充足。不過,諸葛亮對這一次北伐還是充滿信心的。他在出師前,還為那些反對再次北伐的蜀漢大臣們寫了一篇《後出師表》,闡明瞭必要要北伐的道理。

    郝昭多次擊退蜀軍進攻,命運結局又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描述,在這一次北伐中,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諸葛亮遇到了他有史以來最頑強的抵抗。我們都知道,在劉邦和韓信北伐關中的時候,曾經採取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略。

    但那個時候,陳倉的交通還是便利的。可是在後來的大地震中,秦嶺的地形地貌發生了嚴重的改變。這使得陳倉不再是蜀中進出秦嶺的便利道路,陳倉因為失去了重要性而衰敗下來。

    諸葛亮本以為出陳倉可以很順利。但是,當他看到陳倉的城郭被修繕得堅固一新就感到了震驚。他打聽到陳倉的守將是郝昭,他率領的兵力只有一千人馬,就準備先禮後兵,奪取陳倉。他先派郝昭的老朋友靳詳去勸說郝昭投降,可是,雖然靳詳百般勸說,郝昭依然絕不投降。到最後,郝昭拿出弓箭要射靳詳,連老朋友的情誼都不顧了。

    靳詳回來稟報諸葛亮後,諸葛亮十分惱怒。他決定強攻陳倉。諸葛亮先以雲梯攻城,被郝昭以火箭燒燬。然後諸葛亮又用衝車撞擊城牆,被郝昭用飛石砸毀。諸葛亮又挖掘地道,郝昭在城中挖掘重壕橫截地道來路。就這樣,雙方爭奪了二十多天,最終諸葛亮也沒能拿下陳倉。不久,曹軍的援軍趕到,諸葛亮只得撤兵。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郝昭之死是這樣敘述的。諸葛亮在再次北伐的時候,聞知郝昭病重。於是派人混入陳倉城中,然後派軍隊明著進軍,吸引曹軍注意。諸葛亮則率領一支人馬,星夜兼程,奇襲陳倉,在裡應外合之下,攻下陳倉。郝昭在得知城池被奪,於病中受驚嚇而死。

    歷史上的郝昭及其命運結局。

    那在現實的歷史中,是否和《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一樣呢?在歷史上,郝昭守衛陳倉的經過基本和《三國演義》中的記載相同。郝昭確實是曹真派去守衛陳倉的,而且,郝昭也確實在陳倉以1000士兵和諸葛亮爭奪了很長時間。諸葛亮一直沒能拿下陳倉,被郝昭牽制住無法前進。在歷史上,曹魏方面把張遼守合肥,曹仁守樊城,郝昭守陳倉並列為曹魏的三大防禦戰。可見郝昭當時的艱苦程度。

    不過,郝昭守住陳倉,也和諸葛亮的指揮有關。當時,第一次北伐結束不久,軍隊在大敗之餘,才剛重新整頓。可是,諸葛亮為了配合東吳對曹魏發動的攻勢,倉促發動北伐。而且北伐的方向也預先被曹魏方面判斷出來,做好了準備。

    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北伐從一開始就陷入不利的態勢。在與郝昭交鋒的時候,又沒有認真對待,有輕敵之心,造成了屢攻不下。當時,曹睿派張郃前來救援,問張郃的判斷。張郃就說,諸葛亮北伐準備倉促,糧食不足。估計自己還沒有到達陳倉,諸葛亮就已經退兵了。後來的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張郃的援兵還沒有趕到,諸葛亮就已經糧盡撤軍了。

    郝昭和諸葛亮在陳倉的戰鬥《三國演義》是實寫的,但是,郝昭的死則是虛寫的。郝昭並不是死在諸葛亮破城之時,也不是被諸葛亮嚇死的,他是正兒八經的病死的。郝昭病重的時候,曹睿十分擔心,甚至到了不吃飯的地步。司馬懿為此還專門勸過曹睿。

  • 19 # 祥子談歷史

    郝昭,生卒不詳、父母未知、配偶未知、兄弟未知等,這樣一位將領,就算厲害,應該也厲害不到哪裡去。否則,歷史不可能記載的這麼模糊。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擊退諸葛亮數萬軍隊的說法,本身可能就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則需對史料進行分析甄別,或許才能還原歷史真相。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公元228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這裡(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只提到了王雙,並沒有提到郝昭。當時,諸葛亮因糧草不繼,無奈退兵,並在退兵途中,斬殺王雙,似乎王雙比郝昭還要重要。

    《三國志·曹真傳》記載:“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並前二千九百戶”

    這裡,雖提到了郝昭和王生(王雙),卻稱讚的是曹真謀略。說曹真早已料到諸葛亮攻打祁山時,必定會向陳倉出兵,所以才派郝昭和王生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後來,果如曹真所料,諸葛亮突然來到陳倉城時,卻被早已做好準備的郝昭和王生拒之城外,連續攻城20日不能下。

    因此,魏明帝封賞曹真食邑共二千九百戶。也就是說,曹真才是此戰的最大功臣,而郝昭和王生只是陪襯。

    《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略》載:“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

    這裡,說諸葛亮當時的領兵數萬,而古代所說的數萬,一般是指5萬以上,但諸葛亮歷經7年的五次北伐,兵力幾乎很少達到3萬。

    再說,曹真早已料到諸葛亮會出兵陳倉,絕對會派出足夠應對諸葛亮大軍的兵力,又怎麼可能將一切希望放在“不可預知”的郝昭身上呢。不就是明知有風險,卻要在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去冒險,豈不是傻子所為,能將大將軍的曹真傻嗎?

    透過以三個史料來看,郝昭是否真以“千餘兵擊退諸葛亮數萬軍隊”的說法,是存在商榷的,而郝昭之能是否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更是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再來看看《魏略》中對“陳倉之戰”的描述,可能感覺還有點可笑。

    《魏略》:“(諸葛亮)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

    有興趣的話,不妨去做個實驗,將一塊布團蘸上汽(柴)油,點燃後放在一段光滑的木材上面,便會發現,直到布團燒成了灰燼,木材也不會被點燃。現代的汽油尚且如此,更何況當時的燃料呢。

    如果說,當時的火箭頭上裝有火藥,那更是無稽之談。因為,火藥是隋唐時期著名的醫藥家和煉丹家孫思邈發明的。根據他著的《丹經內伏硫黃法》記載,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製成的藥粉,也僅是最初的火藥雛形,而真正將火藥當武器使用的時期,卻是數百年後的宋朝。

    所以,該史料中所講“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顯然並不符合作戰常識。是否,存在“表功”過度,或造假,就不得而知了。

    《魏略》:“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

    當時,蜀軍攻打陳倉城時,曾使用百尺高度的井闌。因井闌高度超過城牆,所以蜀軍可以站在井闌中向城中的魏軍射箭。同時,蜀軍在井闌弓箭兵的掩護下,迅速用土填平護城河後,以雲梯攀城攻城。

    對此,郝昭於城內築“重牆”,因“重牆”比井闌高,魏軍便依託“重牆”的高度,俯射井闌中的蜀中,從而破了諸葛亮的井闌。

    但是,想過沒有,以郝昭千餘兵力,築一面高於城牆的“重牆”需要多少時日呢,就算不作戰,沒個一年半載恐怕也難以築起來吧?更何況是在蜀軍井闌弓箭兵的俯射下,能不能築起來都是個大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城中可能有數千百姓。那麼,想想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來看,一個邊境縣也僅有千餘戶人家,而同為邊境縣的陳倉縣的陳倉城中能有多少人呢,能用於築城的勞力又有多少人呢?所以,不管怎麼說,在諸葛亮“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期間,絕對是無法築起“重牆”的。

    後來,明代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曾這樣評價這一戰:“孔明不減公輸,郝昭不減墨翟。”顯然,他對作戰細節也並未深思,雖然評價形象,卻有失常識。

    最終,“亮無計,救至,引退。”同時,根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郃知亮縣軍無谷,不能久攻”來看,當時因魏國的援兵到來後,諸葛亮已知無法攻克陳倉城,又因糧草不繼,這才無奈退兵。

    此戰後,魏明帝封郝昭為關內侯。不久。郝昭因病身亡,留有一子郝凱。

    所以,郝昭以1000士兵擊退諸葛亮的數萬軍隊的說法,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更不能以一二句史料,來做判斷,或當成“黑亮”的依據。只有多史料綜合對比,並加以分析,或許才會看到歷史的真實面目。否則,很容易將偽史料,當成真史料。

  • 20 # 石頭說歷史

    諸葛亮在三國曆史中可謂神一般的存在,但卻在陳倉之戰中以絕對優勢兵力敗給了曹魏一員不甚知名的戰將——郝昭。而郝昭也憑藉此戰一戰成名,留名史書。那麼郝昭在正史中的結局如何呢?

    郝昭,字伯道,幷州太原人,東漢末年、曹魏初年名將。當時幷州人多半勇武過人、弓馬嫻熟,出了很多名將,諸如呂布、關羽、張遼、徐晃等人,所以幷州出身的郝昭底子並不差,經過基層長期的歷練後晉升為雜號將軍。

    曹魏建立後,西北羌胡在蜀漢的煽動下蠢蠢欲動,郝昭被派往涼州平叛,經過數年作戰,成功斬殺了叛軍首領麴演等人,於227年平定了涼州叛亂。翌年,都督關中的曹真任命郝昭守備關中要地陳倉。

    229年,蜀漢諸葛亮揮師北伐,率領主力出散關,直撲陳倉。不過郝昭已經在陳倉駐紮了兩年時間,為防備蜀漢加固了城防,再加上陳倉為“萬夫莫開”之地,使其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要塞。

    但是,郝昭手下只有1000餘名士兵,面對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勝負仍未可知。不過在東漢末年,陳倉同樣上演過以少勝多的戰例。188年,西涼叛軍馬騰、韓遂、王國等人以十萬兵力合圍陳倉,但董卓和皇甫嵩以4萬兵力堅守80余天,最終成功拖垮了馬騰等人,大獲全勝。由此可見,陳倉確實是易守難攻之地。

    郝昭面對諸葛亮的圍攻沉著應戰,以火箭、火石等武器燒燬了蜀漢軍隊的攻城器械,用土石阻斷蜀漢軍隊開挖的地道,諸葛亮圍攻數日未果,又得知曹真派軍前來接應,所以只能無奈撤軍。最終郝昭完美複製了40多年前的陳倉之戰。

    陳倉一戰,使郝昭名聲大噪,賜爵關內侯(最低等的爵位),並有幸被曹睿召見。曹睿對貼身秘書孫資說,你有這樣能征善戰的老鄉(兩人同為太原人),我還愁啥呢?不過正當曹睿要重用郝昭的時候,郝昭卻身染重病,不久便病逝了。

    郝昭打了一輩子仗,深知戰場的殘酷。尤其是陳倉一戰,郝昭為了應對諸葛亮,下令將城內周邊的墳冢盡數挖開,用其磚石木材製作各種器械,這極大觸動了他。所以郝昭告誡後人,今後要將其薄葬,切莫厚葬,因為這樣根本沒有什麼用,徒有虛榮。

    假使郝昭不這麼早病亡,可以預見憑藉他的籍貫、資歷和能力,很可能成為曹魏軍中的重要人物,繼續在關中地區與蜀漢對抗,發展軌跡大機率和同郡的郭淮類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媒:西甲雙雄盯上奧巴梅揚,球員拒絕與阿森納續約,你覺得他更適合巴薩還是皇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