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老鼠的救贖

    茶馬古道在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普洱-大理-麗江--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 2 # 螞蟻傳統文化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定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易通道。形成於漢藏民族“茶馬互市”的貿易往來,積澱著唐代以來近2000年的歷史。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由雲南普洱經大理、中甸、德欽等地到西藏,另一條線路是從成都經理塘、巴塘到西藏。一般的旅遊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於此。實際上,還有一條線,就是走怒江大峽谷。這條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驢友”們的滇藏探險新寵。

      有人說,看完怒江大峽谷和沿線豐富的民族人文景觀,其他的探險之旅就顯得平淡了。

      第三條茶馬古道——怒江大峽谷,從大理、六庫、福貢、丙中落、五里進藏,這裡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旅遊者極少,民風淳樸,尤其是在濛濛的細雨中,一個人行走在怒江大峽谷邊,遠山青翠、怒江潺潺,偶爾你還可以看到國外真正的“生驢”(驢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騎著腳踏車或從馬幫租來的馬匹。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裡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之間主要的商業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裡銷往中國內地。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貿易,是以中原地區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貿易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絡方面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國家旅遊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遊開發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絕品。茶馬古道旅遊開發也作為區域聯動開發戰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遊發展規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線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它的歷史價值在於:1.昌都地區蘊藏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神山聖水、地熱溫泉,野花遍地的牧場、炊煙裊裊的帳篷,以及古老的本教儀軌、藏傳佛教寺廟塔林、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畫,還有色彩斑斕的風土民情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2.茶馬古道是昌都地區自然與人文旅遊的一條重要線索,自然界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民族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纏綿悱側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馬古道上。它是歷史的積澱,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著的嚮往。

    3.茶馬古道穿過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間的民族走廊地帶,是多民族生養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繹歷史悲喜劇的大舞臺,存在著永遠發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值得人們追思和體味。

    4.茶馬古道上的旅遊是口歸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諧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險和發現之旅。

    5.茶馬古道旅遊開發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交通和運輸設施、滿足食宿需要的賓館飯店建設、用電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時大力開發旅遊產品,從而帶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昌都地方的經濟活起來。

    在專家學者眼中,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透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五條通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位。

    然而,在專家眼中與“絲綢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馬古道,卻在時光的荏苒中沉寂過許多年。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

    “ 在絲綢之路受到世界關注,被學者、專家們爭相研究,並引發旅遊熱潮的時候;在絲綢之路已名滿天下時,茶馬古道卻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專門研究茶馬古道的專家木霽弘說,茶馬古道的沉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它的僻遠艱險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馬古道“熱”起來並不是沒有它的理由。

    “茶馬古道是中華民族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旅遊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霽弘分析說,“古道本身的歷史、文化韻味且不說,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風光、民俗、文化差異,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北京大學學者陳保亞告訴記者,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現在,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 3 # 條條山路通縣城

    茶馬古道主要分川藏、滇藏兩條線,分別從四川和雲南進入西藏,並隨著貿易物流延伸到不丹、印度、尼泊爾,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沿岸。

    茶馬古道川藏線起始於唐代,東起於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康定當時叫打箭爐,一路向西至拉薩,延伸至不丹、尼泊爾、印度,全長四千餘公里,距今1300多年。

    茶馬古道滇藏線起於雲南思茅,現改名為普洱,一聽這地名就知道是產茶區,中經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進入藏區,直達拉薩。入藏後還轉口印度、尼泊爾。

    下面談談自己對茶馬古道作用的認識。一、首先是經貿功能。藏區高寒,物資匱乏,而藏區牧民尤其需要茶葉來烹製酥油茶。中原漢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要喝酥油茶,感覺口感不好。這是因為藏區飲食以肉食為主,犛牛、羊肉加上青稞都是十分油膩的食品,長期食用需要酥油茶來去油膩驅溼寒。

    而藏區斷然不產茶,只能靠互市貿易,從川滇進口茶葉,出口牛馬、藥材,互惠互利。馬幫作為能夠穿梭於川滇藏山區的物流人員,發揮著重要的經貿運輸互市作用。

    二、其次發揮著民族融合穩定家國的作用。唐宋明一直受制於吐蕃的侵擾,幾度經略,均未能徹底征服,靠著茶馬古道,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與藏區的政治經濟貿易人員交往,減少了衝突,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元清兩朝,馬上得天下的蒙滿統戰技術十分了得,透過藏傳佛教、金瓶掣籤、中央派員等方策將藏區牢牢納入中華版圖。其中茶馬古道也起了重要的交往作用。雲南作為民族大觀園,擁有中國最多的少數民族,但民族問題卻不成其為問題,茶馬古道雲南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沿途眾多的少數民族雖然各式各樣,原有語言各不相同,但都在古道的輻射下形成了統一的第二語言即西南官話,成為中華文化的認可者和傳承者,這是世界文明傳播史上所罕見的。

    三、茶馬古道也是印度宗教文化向東輸出的通道。隨著經貿往來的加深,商品承載著宗教文化的泊來品也陸續從印度向東傳入川藏,並進而輻射進入中原地區。藏傳佛教透過茶馬古道陸續傳播到川滇兩省各族人民,宗教也成為統治階級加強統治向心力提供了工具之一。

    四、對抗外侮的大後方。抗日時期,中華民族危亡,東南沿海盡皆落入日寇手中。正是透過滇緬公路(與茶馬古道高度重合),加上駝峰航線,中國人艱難地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 4 # 宋都御史

    提起茶馬古道,相信婦孺皆知。據史記載: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主要分川藏、滇藏兩路。具體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東非紅海海岸。

    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但為什麼從古至今頗負盛名而又令人記憶猶新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艱難,茶馬互易,古道狹長!在崎嶇漫長的甚至無人走過的充滿荊棘坎坷的古道上,馬馱人推,綿延千里,何止艱難兩字可以訴說的?

    三是其歷史價值,俗話說“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不僅促進了沿途的經濟發展,還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得以傳播。可以說茶馬古道的歷史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 5 # 穿越時空的歲月

    雲南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雲南茶葉銷售到世界各地的貿易路線,形成了人們所說的“茶馬古道”。根據專家實地考察,有這樣幾條重要線路。

    1、陝甘茶馬古道,陝西到甘肅,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要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2、陝康藏茶馬古道,始於漢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

    3、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

    4、川藏茶馬古道是陝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絡必不可少的橋樑和紐帶。

    茶馬古道貫穿了整個橫斷山脈,跨越中國西部地區,連線了30多個民族、8000多萬人口,向北連絲綢之路,向南連瓷器之路,延伸到世界上更遠的民族和地區。中國向世界輸送茶葉、瓷器、絲綢這三大物質文明時,同時形成了南方茶馬古道、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

  • 6 # 海洋情感小屋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1、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這樣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促進了當時的物流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3、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開闢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鍊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闢茶馬古道的探險家。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4、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卻幻化成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奮鬥精神將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雕鑄成一座座永恆的豐碑,千秋萬代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光輝。

  • 7 # 柔情似水—政委

    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昇華,從而襯托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不僅如此,藏傳佛教在茶馬古道上的廣泛傳播,還進一步促進了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從久遠的唐代開始,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歷盡歲月滄桑一千餘年,茶馬古道就像一條大走廊,連線著沿途各個民族,發展了當地經濟,搞活了商品市場,促進了邊貿地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沿途地區的藝術、宗教、風俗文化、意識形態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根據現有的古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徵的古道就發揮作用了。抗日戰爭中,當沿海淪陷和滇緬公路被日寇截斷之後,“茶馬古道”成為中國當時唯一的陸路國際通道。“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大地上一條進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國際通道。滇藏道從雲南普洱茶的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下關(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慶、德欽,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薩,而後再經藏南的澤當,後藏的江孜、亞東然後出境。川藏道它是由四川的打箭爐(雅安)出發。經盧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薩,再經後藏日喀則出境到尼泊爾、緬甸、印度。“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後有“古道”。“茶馬互市”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往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還設定了專門管理茶馬貿易的政府機構“茶馬司”。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茶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長的古代商路。總行程在萬里以上。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為終點或者是起點。而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便要屬四川的康定了。康定過去叫做“打箭爐”,西來的馬幫到達康定,就要在這裡轉換運輸工具或者就地進行茶馬貿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進行茶馬互市貿易的請求,使康定成為了內地與西藏地區之間主要的商業中心。國內的絲綢、茶葉等商品經過康定運往西方,而南亞、歐洲、美洲的商品也從這裡銷往中國內地。怒江河畔的古道茶馬古道是壯闊的,而對於當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馬幫來說,那卻是一條充滿了艱險的征途。西南地區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險峻曲折,又根本無法行駛車輛。在這樣的條件下,馬幫成為了唯一適用的運輸方式,它形成了茶馬古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可以說茶馬古道是一條用人力和馬的腳力踩踏出來的道路。從一個山谷到又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又一個村寨,馬幫們踏出了一條溝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為了大西南地區的聯絡紐帶。這些馬幫曾經駐足停留,進行商品集散的驛站,成為了後來的的城鎮。今天的麗江古城就是迄今為止茶馬古道上儲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被譽為是“活著的茶馬重鎮”。傳說中的馬幫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於無聲。然而在人們的心中永遠有著一條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亞洲大陸歷史上最為龐大和複雜的古代商路。不管這個世界在發生著什麼,由於不可思議的僻遠艱險,茶馬古道上有三樣東西似乎還在堅韌地存在著:一個是沿途的蒼茫大地、山川湖泊、藍天白雲;一個是與藏民生命生活融為一體的宗教;一個是藏民的善良、純樸和美好。我覺得,藏民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強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來自藏區的大自然本身,相輔相成,那樣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們的善良、純樸和美好。千年古道在茶馬古道沿途,有著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壯麗最動人的山水。那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蒼茫和曠世的沉寂。有時世界靜得出奇,周圍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語。它們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驚。那種蒼涼的美、嚴酷的美輕易就把人帶入史前時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們從無數大山上奔瀉而下,那水流漫漫渙渙,迅速匯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無數的大江和河流中。遠山顯露出它們強勁而優美的山脊,它們是那麼峻秀,又充滿了張力。藍藍的山嵐,使它們顯得英姿勃發,十分年輕。如果說山脈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脈,它們奔湧流動,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為高原帶來了蓬勃的生機。除卻大山大川,茶馬古道沿途有的是極富靈性的石頭和無比奇妙的雲,以及超凡脫俗的天光。那些歷盡滄桑的石頭,那億萬年來不老的藍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複的雲,那似乎來自極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們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動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裡走過西藏的大地,你一定會為那種剔透明朗的光澤所震懾。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輝。在茶馬古道一路,我們經常目睹前往聖城拉薩的虔誠的朝聖者,他們在崎嶇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將全身匍匐在地,磕著等身長頭前往心目中具有極神聖意義的拉薩,他們磕得四肢潰爛,面額鮮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卻充溢著寧和而確鑿的信仰之光。在茶馬古道沿途,同時也是轉經朝聖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間藝術家們於過去漫長的時日中,在路邊的岩石上、瑪尼堆上繪製和雕刻了無數的經文咒語、佛陀、菩薩和許多高僧的形象,還有一些神靈的動物形象,如魚、蛇、貓等等,當然也有一些被視為神異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為古道那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聖和莊嚴,也為那遙遠的地平線增添了幾許神秘……

  • 8 # 碼字先鋒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川藏茶馬古道始於唐代,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絡必不可少的橋樑和紐帶。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第一、茶馬古道是當今世界上地勢最高的貿易通道。

    第二、茶馬古道從來都是民族融合與和諧之道,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藏族史詩《格薩爾》說“漢地的貨物運到藏區,是我們這裡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人民對茶以及茶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西北遊牧民族同樣如此。

    第三、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發源於青海的瀾滄江,流經西藏,入雲南,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最後從越南奔向南海。正是在瀾滄江流域出產的雲南大葉種茶葉的遠征,聯動了中外民族之間的經濟以及文化交流,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諸多文化的淵源。儘管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茶馬古道上有眾多的民族,但這些民族的第二語言統一在西南官話下,這是世界文明傳播史上罕見的例項,無疑是茶馬古道又一大貢獻。

    第四、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商品承載著文化,茶馬古道同時也是一條宗教道路,教徒與商人相伴而行,為這些區域帶來了不同的信仰。比如透過藏傳佛教在滇西北的傳播,進一步促進了納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經濟及文化交流,增進了幾個民族之間的友誼。

  • 9 # 肥肥大狗熊

    茶馬古道是我國曆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東非紅海海岸。[1]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新的交通要道正不斷增強著西藏和內地的經濟、社會、文化聯絡,這種緊密的聯絡改變著西藏偏遠地區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促進著西藏和內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發展。

  • 10 # 暗夜9527

    茶馬古道是我國曆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東非紅海海岸。

    茶馬古道的作用大概歸為以下幾點:

    一、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中這樣寫道:“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羌馬與黃茶,胡馬求金珠。”足見當時茶馬交易市場的興旺與繁榮。促進了當時的物流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三、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開闢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鍊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闢茶馬古道的探險家。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四、留印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和馬蹄烙印,以及對遠古千絲萬縷的記憶,卻幻化成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奮鬥精神將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雕鑄成一座座永恆的豐碑,千秋萬代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與光輝。

  • 11 # 嘻哈寫手夢夢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時期,二戰期間最為強盛。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北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12 # 林曦yoga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 13 # 葉子Lucky的vlog

    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 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 另一條路線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佈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在古道上是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闢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謀生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們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鍛鍊了他們明辨是非的勇氣和能力。他們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也是開闢茶馬古道的探險家。他們憑藉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通往茶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險之路和人生之路。(作用)茶馬古道不僅是衛藏與今川滇地區之間古代先民們遷移流動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間古代文明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提到茶馬古道,就不能不提起馬幫。馬幫在千百年在歷程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的載體。他們的精神又附著在這條古道上,成為中國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

  • 14 # 小佳傑

    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早期用於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歷史影響

    1.紐帶作用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係。

    2.經濟發展

    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茶馬貿易,不僅內地大量的工農業產品被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的物資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工藝、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進入藏區,推動了藏區經濟的發展。

    3.藏區興起

    促進了藏區城鎮的興起和發展。茶馬古道上的許多交易市場和馱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點,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逐漸形成為居民幅湊的市鎮,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

    4.文化交流

    溝通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藏區商旅、貢使有機會深入祖國內地;同時,也使大量的漢、回、蒙、納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軍進入藏區。在長期的交往中,增進了對彼此不同文化的瞭解和親和感,形成了相容並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 15 # 愛鏟史的貓

    近年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古道歷史隨之火爆。而能和絲綢之路相比肩的就是南方的茶馬古道,畢竟有“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的說法。那麼這個茶馬古道是幹什麼的,它在哪裡,為什麼能和絲綢之路比較呢?我們今天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茶馬古道的含義。茶馬古道是指我國曆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形式的古代交通線路”

    綿延起伏的茶馬古道,悠悠中華茶馬貿易史,這一條古道見證了西南地區邊境貿易的歷史

    茶馬古道,從字面上看,其主要功用就是供茶馬貿易使用的道路。

    茶馬古道的興起原因和歷史概覽

    我國自古就是茶葉大國,我國茶葉向外輸出最早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而在我國內部,西南地區由於地處高原地區,氣候變化大,導致高原地區的藏族同胞和雲貴高原的人需要喝熱量高的酥油茶來抵抗天氣的寒冷。但是高原地區無法種植茶葉,這可這可怎麼辦。老天是公平的,高原地區雖然無法種植茶葉,但是高原地區是天然的放牧地,它能養出強勁的馬匹。於是西南高原地區的人拿騾馬去和中原地區的人換取茶葉,茶馬貿易開始了,茶馬古道也開始了。

    茶馬古道,最初興起於唐宋時期,在明清時期進一步興盛,而最興盛的時候則是二戰以後。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路線和位置

    茶馬古道,主要分為兩條路線,即川藏線和滇藏線。大體位置覆蓋了西南三省和陝甘部分地區,境外則包含越南、不丹、東非等地區。

    川藏線。川藏線是茶馬古道線路中最早形成的,也是線路運輸量最大的一條路線。它主要路線是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藏地區。

    滇藏道。滇藏道自雲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裡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

    當然,茶馬古道除了這兩條主要幹線,還有很多小的分支,基本也是在西南和陝甘一帶。

    茶馬古道線路圖

    結語

    茶馬古道作為古代西南馬幫進行茶馬貿易的重要交通路線,其經濟功能大於歷史功能。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透過茶馬古道運送大量軍需物資,其戰爭運輸功能彰顯價值。而現在,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其歷史需要我們來開發,讓這裡面沉厚的歷史得以重新書寫。

  • 16 # 小劉號角

    茶馬古道是我國曆史上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足進經濟的作用。

  • 17 # Seeyou6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分陝康藏(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麗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大理州劍川縣的沙溪古鎮、祥雲縣的雲南驛、普洱市的那柯里是儲存較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

    茶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就是茶馬互易。

  • 18 # 和煦小館

    茶馬古道即青藏線(唐蕃古道)、滇藏線和川藏線,在這三條茶馬古道中,青藏線興起於唐朝時期,發展較早;而川藏線在後來的影響最大,最為知名。這三條道路都與昌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滇藏線和川藏線必須經過昌都,它們的發展是與茶馬貿易密切相關的。茶馬古道最初的作用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早期用於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 19 # 蒹葭不再蒼

    茶馬古道顧名思義就是和茶和馬有關,是古代中國與西亞、南亞交通、商貿交流的重要樞紐。位於中國大西南,穿梭於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傳統的茶馬古道有兩條線路,一條是滇藏茶馬古道,起點在雲南西雙版納,向北經過雲南思茅、紅河到達昆明,然後向西經過大理、麗江到達西藏昌都,進而進入拉薩。另一條是川藏茶馬古道,起點在四川雅安經過盧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薩。拉薩作為兩條線路的交匯地,再由他出境到南亞、西亞各國。

    茶馬互市成就了茶馬古道,茶馬互市最初起源在南北朝時期,在唐宋時期逐漸形成規則,宋朝有設定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茶馬的交易,明朝的時候大力推崇茶馬政策,達到了興盛,清乾隆後由於私商太多,茶馬互市逐漸衰落。茶馬互市是漢族與藏族之間茶葉和馬匹交易的貿易往來。由於地理和環境影響,藏族地區對茶葉十分依賴,茶葉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調理腸胃。而馬匹作為國家的戰略物資,中原地區需要馬匹來滿足國家的軍事需求,兩者相輔相成。

    茶馬古道作為連線內地與西藏的大動脈,歷經了唐宋元明清,促進了古道沿線的發展,加強了民族之間的交流,是西藏各民族和漢民族共存、和睦、團結的象徵。而作為當權者茶馬古道加強了統治西北少數民族的重要手段,促進了了各民族與祖國的統一。

  • 20 # 怒江潮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即先有互市後有馬道,他是穿行在中國大西南地區的川滇藏地區橫斷山脈,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江流域,以互市為目的,以馬幫為運輸形式的商道。

    茶馬古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 西非紅海海岸。

    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1、川藏茶馬古道

    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

    2、滇藏茶馬古道

    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

    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佈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大三角”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

    如果說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世界文化和貿易交流的橋樑,那麼茶馬古道就是內地與西藏民族文化聯絡不可缺少的紐帶。

    茶馬古道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他繁榮了西南地區的經濟,鞏固了該地區城鎮化建設和社會穩定2、他促進了民族文化交流,讓內地多了一個瞭解邊疆和異族的視窗3、他改善並提高了藏民族的生活質量和生產力水平

    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一樣,是最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商道,在古代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中華文明的對外傳播意義重大,直到抗日戰爭時期,茶馬古道都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茶馬古道大多分佈在大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嶺中而且不少路段都是陡峭懸崖上開鑿出來,在現代交通日益發達的今天,絕大多數已經廢棄不用,零星殘存的一部分被開發為旅遊景點供遊人參觀。

    但仍有一條茶馬古道至今依然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是僅存的雲南貢山縣丙中洛鎮到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的茶馬古道,丙中洛到察隅的這段公路就是進藏7條線裡最難走的丙察察線(滇藏新通道),由於地質災害頻發大雪封山等原因至今每年通車也僅7/8個月。但是沿怒江逶迤蜿蜒的這條一米多寬的茶馬古道至今仍有馬幫使用,成為不受時間限制的進藏生命線。

    丙中洛號稱人神共居的地方,雪山、森林、怒江奔騰,多民族和諧共處、原始風光絕美,霧裡村、秋那桶、怒江大灣、石門關都是其靚麗的名片。

    悠遠的茶馬古道更是為其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增色不少。

    交通線路:

    1、昆明-大理-六庫-貢山-丙中洛 (828公里/13.5小時)

    2、德欽—丙中洛 200公里(翻越碧羅雪山,每年有幾個月不通車,風景絕美)

    3、察隅—丙中洛 260公里(每年有幾個月不通車,風景絕美)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統文化經典對於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