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醉江南三月天
-
2 # 朵朵佬爺
王夫人肯定不知道咯。為什麼?一是中國婚姻文化的影響,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夫人認為自己所做所為是無可厚非的。二是王夫人不理解寶玉對黛玉的戀情,王夫人從沒有過這種體驗,因為貴族之間的婚姻其實政治聯盟。三是王夫人覺得寶釵比黛玉要好,是理想的兒媳婦,賈以時日,感情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
3 # 唯語闌珊
也許王夫人覺得寶玉是個媽寶男?寶玉自己沒有經濟獨立一天,他媽就一天不會把他當大人對待。
後面他和寶釵結婚後我看過得也不錯,都是父母給的,有得挑嗎?
-
4 # 春回芳去一玫到
心死不死無所謂,只要人活著就好,否則,那時的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包辦婚姻,也唯有心死,才能維持封建的等級秩序,心活著是什麼樣的,那時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孝悌和世故,心死如釵,可稱得上好女兒,好媳婦,心活如黛便會被認為不才之人,只是沒有想到寶玉的心死,便是出家做了和尚,以前或者認為是小孩說說玩玩而己,不會當真,寶玉出家前,表現出了他的超能力,對賈府及身邊人的運勢瞭若指掌,如巧姐一事,他就知道巧姐會縫兇化吉,並安慰王夫人,唸了十二釵巧姐的判詞,說是在一個地方看到的,這個地方說有就有,說無就無,惜春出家時,他又念出了惜春的判詞,眾人認為是瘋巔之言,王夫人也並不以為奇,因為,他含玉而生本就是件奇事,唯有襲人淚流滿面,也想跟著惜春出家,寶玉又唸了襲人的判詞,最後是紫鵑跟著惜春出家的,至此,賈府樹倒猢猻散,最後,寶玉借科考時出家,追隨和尚道人而去,王夫人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王夫人也沒有因為失去了那個命根子而死,她苟延殘喘到探春省親之時,得探春一番勸慰,世外與世內本是兩個世界,她怎能知道寶黛之心,更不會早知道寶玉心死是什麼樣子,因為,她本無心,她把心一點一點的,在打理賈府的時侯,交了出來,否則,賈珠之死,讓她情何以堪,元春入宮,讓她與心何忍,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一步一步走得艱辛,只是在寶玉身上發生了意外。
-
5 # 三瘋奇談
我是張三瘋,也來答一番。其實寶玉丟了通靈寶玉後,人就變的痴痴呆呆了,連個普通人都不如了,而此時的襲人去到王夫人那把寶玉對林黛玉的一片痴心都和盤托出了。但就算這樣也改變不了王夫人的心意。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來分析一下。
一、王夫人心下早就定了寶釵畢竟寶釵是王夫人親妹妹的女兒,要比丈夫妹妹的女兒親近些,並且林黛玉身體一直孱弱,心性又小,在做兒媳婦的候選人中她比不過寶釵。從一個父母的角度來考慮,王夫人的想法並非沒有道理,一直到現在身為父母的芸芸眾生也還是擺脫不了這個老思路。
二、形勢所迫因為寶玉丟了玉,變得痴傻無比,長此以往,不知道寶玉會變成什麼樣子。作為一個母親,看到自己孩子變成這樣,哪有不著急的。為了給寶玉沖喜,娶親之事迫在眉睫,而寶釵是帶著“金玉良緣”的讖語而來的,這個讖語給了眾人一個暗示,那就是寶玉娶寶釵會讓沖喜的效果更為直接,更具有效力。
就這樣王夫人、王熙鳳和賈母合夥用了調包計騙了寶玉,明面上告訴寶玉他娶的是林妹妹,實際上卻暗中迎娶了寶釵過來。
三、黛玉健康每況愈下在寶玉娶寶釵之前,黛玉的健康早已堪憂,每況愈下。常說“多情不壽”,黛玉身世飄搖,身體還孱弱,寶玉雖對她心有所屬,怎奈寶玉自幼生在賈府的脂粉堆裡,這讓黛玉無時不刻地惦記和猜疑,流盡了淚水來償還孽債。
寶玉娶親的事情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本就油盡燈枯的身體如怒放後的繁花,繽紛零落,應了她當初的那句《葬花吟》: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我們目前讀到的《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高鶚等人整理出來的,在這個版本中,寶玉和寶釵不僅成婚了,還有了後人。只能說在這個版本中,寶玉選擇出家的“果”其實並非僅僅只有一個黛玉的“因”。
綜上所述,在寶玉丟了玉變痴傻的時候,作為母親的王夫人還有奶奶的賈母為了給寶玉治病使用了調包計也是不得已的下策,當然這其中也有王夫人對寶釵的先入為主,以及黛玉自身健康不佳的原因。
關於張三瘋,和你一起成長。
-
6 # 文學與教育
王夫人是不會知道,寶玉和黛玉之間親密關係的。
1. 耳目們知道,但不能說在抄檢大觀園中,怡紅院的事,王夫人是瞭如指掌的。這就是說在怡紅院中有王夫人的耳目,是他們把訊息傳達到王夫人那裡。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說出寶玉和黛玉之間的事的,因為他們懂得什麼叫分寸的。
滴翠亭事件,藕官燒紙事件,雪雁借衣事件等,哪一個事件不是讓林黛玉背黑鍋?而且實施者明確,受施者也明確,但無論怎樣明確,也沒有使林黛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說林黛玉自始至終根本都不知道這些事情,這就是說,不管哪個人在林黛玉這裡做事都有分寸的。
另外,我們透過王夫人所掌握的怡紅院的事情來看,他所知道的都是僕人的事情,這就是說,那些耳目所傳達的資訊也只是僕人的事。他們是遠離主人,不僅僅是距離,更重要的是是非。主人是不被他們說三道四的,他們很清楚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
2. 王夫人偏執,他不可知既然沒有人去告訴王夫人,寶黛之間的關係,那只有她自己去觀察了。寶玉在他心目中,他偏執的認為,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如果有什麼不是的話,那也是下人所至;黛玉呢?在抄檢大觀園中,王夫人說晴雯的眉眼像林妹妹,也就是說他所瞭解的黛玉只是一個外形而已,但讀者知道,林黛玉和晴雯他們是有重像關係的,不僅僅是外貌,而且還有精神上的。王夫人對黛玉的精神是陌生的。
另外寶玉和黛玉在王夫人面前的表現,與其他小姐如,探春,寶釵,湘雲沒有什麼兩樣,這自然也不會使王夫人向另一個方向去想他們了。
王熙鳳也曾經打趣林黛玉說,喝了我家的茶,就應該做我家的媳婦。這只是王熙鳳在私底下與黛玉說的,他知道這話是不會傳到王夫人耳朵裡去的。
-
7 # 薇薇polly愛紅樓
王夫人是寶玉生母,寶玉對黛玉的感情她當然知道。而且王夫人妥協了,因為她深愛寶玉且拿寶玉毫無辦法。
一.如果王夫人能管住賈寶玉,那麼
1.寶玉早就該上學讀書,蟾宮折桂了。而不是每天作詩閒逛。
2.王夫人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在怡紅院陪養一個臥底一一襲人,讓襲人向她彙報賈寶玉的情況。
3.賈寶玉是在賈母身邊長大的,同賈母的感情比王夫人這位生母深;賈母對寶玉的影響力也比她這個生母大。對其王夫人非常擔心且無奈。
4.就算其他的事情王夫人不知道,但在紫鵑試莽玉,告訴寶玉黛玉要回蘇州家去,然後看到寶玉都傻了,死了大半個後,王夫人一定知道了寶玉對黛玉的情感。而且她必須妥協,不然賈寶玉可能沒了性命。
二.黛玉之死一定與王夫人無關
1.王夫人對黛玉很一般,並不是因為討厭她。而是因為王夫人本身的性格,她不是一個博愛的人。除了愛兒子賈寶玉,王夫人連親孫子賈蘭都毫不關心。
2.對於同王夫人有血緣關係的王熙鳳和薛寶釵,她也不怎麼關心。王熙鳳和薛寶釵都得費心思,才能討好王夫人。一但有事,王夫人對親侄女王熙鳳一樣不管不顧。
3.榮國府賈母始終大權在握,王夫人沒有能力傷害黛玉。
4.黛玉還有賈政這個親舅舅,這個舅舅對黛玉很是欣賞、疼愛,有舅舅護著,王夫人無法做岀傷害黛玉的事。
三.寶玉親事王夫人無法完全做主
寶玉、寶釵也好,黛玉也罷,他們的親事單憑王夫人同薛姨媽這姐倆都是無法做成的。寶玉娶誰,黛玉嫁誰,賈政做主才算。
王夫人逼著寶玉娶寶釵,然後黛玉無奈地選擇了死亡,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隨著小說情節的推進,賈府這座大廈岌岌可危!迎春死、元春死、權勢對賈府的清算會接連而至,對賈府形成巨大打擊。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為了挽救整個家族,探春會被送去和親;黛玉也必須嫁給來求娶的權貴之人;寶玉要聯姻薛家。這一切都是無奈,每個人都必須為家族擔起自己的責任。那個時候,為了自己那點子情情愛愛跑去要死要活的行為,會葬送整個家族!探春,哭損殘年,她也得嫁;黛玉,也一樣。也許作者不忍心,質本潔來還潔去,直接把黛玉寫死了。寶玉是男人,當整個家族需要他犧牲自己的小情成全大家時,他沒理由心死,他有抗起家族的責任!寶玉當和尚,是在家族整個被抄,全部凋零之後。那時他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寶玉不可能只為了林妹妹就去岀家的。
-
8 # 旁觀者嵐
王夫人是不喜歡林黛玉的,怨恨她的母親賈敏小看她,嫌棄她有病,討厭她的美貌,更恨她不勸賈寶玉走正道,光宗耀祖,為她討得浩封。
這一切在她趕走晴雯時,已經說的明明白白,病西施,狐媚子。晴為黛影。
但是在慧紫娟情辭試莽玉,由於一句林姑娘要回姑蘇了,導致寶玉瘋顛了近兩個月之後。王夫人已經徹底明白了,不讓寶玉娶林黛玉就是要了寶玉的命,不敢再加干涉。
而寶玉沒有娶成黛玉,不是王夫人動了手腳,而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皇權的作用。
根據脂硯齋評述,寶玉在八十回後進了獄神廟,多日不得返家,林黛玉苦盼不回,淚流不止,乃至絕粒,魂歸太虛。
寶玉回來,設見上一面。由父母作主,續娶寶釵,應了蕊官,藕官故事。
當然也有說黛玉和探春同時和親番邦,淚盡而死的。
總之,後面的結局和王夫人無關,決定於皇帝的一手遮天。
-
9 # 飛露灑我裳
以王夫人的言行推測,她年輕的時候應當和寶釵一樣隨時從分、自覺遵守禮教規範。她的婚姻,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後,遵從丈夫,孝順翁姑,是典型的、模範的貴族婦女。她既然有寶釵的“時”,也會有寶釵的“冷”。“冷”人無法理解別人的“熱”,她不能理解寶玉,正像寶釵不能欣賞寶玉一樣,是兩類價值觀的隔膜。
王夫人的婚姻大事是遵從別人的安排,婚後夫唱婦隨,基本的恩愛也許有,有多深的“愛情”則談不上。沒有品嚐過愛情滋味的人,也就無法體驗別人的愛情。沒有歷經過刻骨銘心的愛,亦無法體會刻骨銘心的痛。在寶玉的婚姻上,王夫人自以為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然而時間卻告訴她:錯了。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謬錯,歸根結底,王夫人並不瞭解寶玉。
以尋常的眼光來看,王夫人選擇寶釵做兒媳婦,實在沒什麼錯。寶釵品格端方,行事平和,隨時從分,溫柔寬厚。容貌明麗,豔冠群芳。家世昌隆,財繁富厚。雖從孃胎自帶熱毒,然先天健壯,無甚相干。容貌、人品、家世都屬一流,且又是親上加親,幾乎完美。再看黛玉,弱不勝衣,自會吃飯就會吃藥。孤高自許,尖酸刻薄。父母雙亡,家道中落。拋開感情的因素,任何做父母的都會選擇寶釵。
既然寶釵這麼好,為什麼她的選擇卻是錯的呢?寶玉無法接受寶釵,有兩個因素:一,心裡有黛玉——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二,與寶釵的人生價值觀相忤。
王夫人對於橫亙在寶玉和寶釵之間的兩大因素不會不瞭解,一直以來她都沒放棄過對寶玉的關注。在黛玉初來賈府的時候,王夫人對黛玉有一番提醒:
“他與別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愛,原系同姊妹們一處嬌養慣了的。若姊妹們有日不理他,他倒還安靜些,縱然他沒趣,不過出了二門,背地裡拿著他兩個小么兒出氣,咕唧一會子就完了。若這一日姊妹們和他多說一句話,他心裡一樂,便生出多少事來。所以囑咐你別睬他。他嘴裡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只休信他。
雖說寶玉自小跟著賈母,從王夫人的這段言辭,說明她對寶玉的言行很清楚。寶玉稍大一點又住進了怡紅院,王夫人亦從未放棄過關心他的細微瑣事——“打量我隔的遠,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雖不來,我的心耳神意時時都在這裡。”
王夫人費盡心思地摸清寶玉的言行瑣細,卻並不能“識”寶玉。她對寶玉的認知正合了大眾對寶玉的評價:冷子興說寶玉“好笑”,李紈、尤氏等人說寶玉:“可又是瘋了,別和他說話才好。若和他說話,不是呆話就是瘋話。”《西江月》裡還有兩句“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紅樓夢》裡“識”寶玉者,僅有黛玉、秦鍾、柳湘蓮、尤三姐寥寥幾人,或者還可加上一個茗煙,半個賈母。大部分人都覺得寶玉“不知上進”、“瘋瘋傻傻”,王夫人也是大部分人裡其中一個。她當然明瞭瘋瘋傻傻厭惡仕途經濟的寶玉與品格端方的寶釵之間的落差。她覺得寶玉錯了,需要更正,等寶玉“變好”了,和寶釵之間的拗差自然對隼。
黛玉和寶玉自小親於常人,寶玉為黛玉砸玉,又因紫鵑的一句玩笑就“死了一半”,一個將目光時常聚焦在兒子身上的母親,不會不清楚兒子對黛玉的私情。只是黛玉不是她理想的兒媳婦,她要以棒打鴛鴦的方式糾正兒子的錯誤,迴歸到她設定“正途”。
王夫人沒愛過,不懂愛情的價值,或者說她低估了愛情的價值,她沒想到寶玉一條道走到黑,黛玉死了,他的心也死了。王夫人扼殺了兒子的愛情,毀了兒子的一生,與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父母一樣,以愛的名義行著遺恨之事。
-
10 # 茜莎窗下讀紅樓
《紅樓夢》的後半部寫道:寶玉失了玉,變得昏聵起來,賈母和王夫人用“沖喜”治療寶玉。這個方法是正確的。只是新娘子用錯了。
為什麼用寶釵呢?因為算命的說“娶了金命的人能幫扶他,必要衝沖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從文中看,賈政對這些迷信的活動是不信的,但是賈母信就行了。所以對於後面的“掉包計”,賈政是一無所知。我們可以看出,寶玉的婚姻,掌握者是賈母和王夫人,這一次婆媳兩個高度的一致。
但是襲人清楚寶玉和黛玉的感情,提出了用寶釵的不妥之處。這個時候,賈母和王夫人還是一意孤行的要舉辦這場“沖喜”。後面王熙鳳耍小聰明,炮製了“掉包計”,賈母和王夫人半推半就的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黛玉聞訊,香消玉殞,賈家江河日下,寶玉出家走了。
林黛玉死了寶玉也心死了,王夫人不知道她死了寶玉也等於死了嗎?我想王夫人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
我想,在王夫人的眼裡,她只認寶釵是自己的兒媳婦,至於黛玉,是她心裡討厭的人。黛玉死了,也許王夫人只會假惺惺地流下幾滴鱷魚的眼淚。至於寶玉的心情怎麼樣?王夫人是想不到的。這一點還不如襲人。至少襲人會想到眼前的這場“沖喜”有可能要了寶玉的命。
作為母親的王夫人也明明知道寶黛之戀,“我看外面兒已瞧出幾分來了。你今兒一說,更加是了。”可為什麼還同意呢?她難道不怕嗎?下面便是鳳姐獻出了“掉包計”。至此王夫人沒有反駁,全票透過。其實這些人都在賭一把,賭“沖喜”法治癒了寶玉的昏聵。但可惜的是,她們輸了,而且輸的很慘。這一堵,把黛玉也搭了進去,寶玉的心也徹底死了,王夫人的後半生也毫無快樂可言。她曾經失去了一個兒子,這次又失去了一個寶玉。王夫人半生的努力化為泡影,這個賭注的代價太大了。
王夫人為什麼敢賭一把?我想,她可能從沒有把寶玉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和她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來對待吧。在王夫人的眼裡,寶玉只是一個她用來保住自己地位的工具,一個砝碼,她靠著寶玉掌管著榮國府的財務大權。
王夫人對寶玉只知溺愛,把他看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說到底,寶玉就像是王夫人養的一隻寵物,只供她滿足當母親的虛榮心,而不懂得真正瞭解自己的兒子。對寶玉,也是隻知道在物質上滿足,在精神上卻不主動交流。
王夫人之所以賭輸了,是因為王夫人不懂得,一個母親其實是和自己的孩子是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不可分割的關係。孩子好,母親就好,孩子不好,母親就不好;王夫人還不懂得,寶玉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獨立,而不再是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所以後面王夫人的結局也是自己應得的,這就是王夫人做母親失敗的地方。
-
11 # 棲鴻看紅樓
王夫人當然知道。別的不說,“慧紫鵑情辭試莽玉”(有的版本寫作“忙玉”)之後,寶黛感情基本就是打明牌了。任你再裝聾作啞,心裡也不可能不知道。
況且,小廝興兒就跟尤二姐尤三姐說:“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外圍服侍的小廝都知道,王夫人不知道,你真當王夫人是傻子?
既然黛玉死了寶玉勢必心死,王夫人怎麼還會讓寶玉娶寶釵?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金玉聯姻,根本不是王夫人決定的。這樁婚事,有著地位更高、感情更深、讓寶玉更不可抗拒的權力人來決定。
-
12 # 青鸞驚鴻
寶玉對於黛玉的心,整個賈府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王夫人肯定也是知道的。但是她肯定預判不到寶玉對黛玉是至深的,也就是題主說的林黛玉死了寶玉也心死了,所以一開始王夫人就沒打算讓寶玉娶黛玉,所以到後來襲人給她說了兩個人的關係,她除了驚心害怕出意外以外,卻也沒想過會讓寶玉娶黛玉。
【01】王夫人對男人的認知在王夫人的心目中,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而且男人也不會專一的忠情一個人,就像自己的男人賈政,也像自己的大伯子賈赦,一個看似老實,還是娶了趙姨娘,一個風流成性,連老太太身邊的丫環都不放過。至於她的那些賈府的侄兒、倒孫,更是一個賽一個花心。
潛意識裡,她也就認為寶玉同為男人,對一個女子的傾心不過是一時的,所以對黛玉也不過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感,緩緩就沒啥事了。所以也就沒覺得寶玉會心死。
【02】王夫人一直都不曾考慮過黛玉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嫂子與小姑子的關係一點也不比婆媳關係難維護,而由黛玉進賈府時,王夫人的態度和說的一些話,表明兩人關係並不好,因而連帶的對賈敏的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就更別說讓黛玉當自己的兒媳了。
另外就是寶釵擺在了她面前,又是自己親妹妹的女兒,姐妹兩個的關係肯定比姑嫂兩個的關係好太多,論親疏關係,在王夫人眼裡,那也是寶釵親過黛玉的。所以當襲人說寶玉和黛玉的那些事情時,她唯一想到的是別出些醜事,其它的都不重要,同樣擔心黛玉會不會影響到她讓寶玉娶寶釵的計劃,而根本沒考慮到寶玉對黛玉的痴心。
另外就是黛玉的身體呢,一直不好,從小吃藥,心眼就小,不是王夫人的理想兒媳人選。
【03】為救家族迫不得已回過來一想,孩子的心,母親最心疼,所以她可能知道寶玉會因為黛玉的死而心灰意冷,但這個時候由不得她心疼孩子,因為家族的沒落,需要寶釵這樣的家來挽救,雖說權力上夠不著,但是財力上應該可以填補一下虧空。
-
13 # 拾遺蹟
首先要說王夫人是知道寶黛之間的關係,但不贊同
王夫人是典型的藏拙之人,她外表和善、做事主觀武斷、內心卻狠毒,從丫環金釧和寶玉的一句玩笑話,就被她一個巴掌“打得半邊臉火熱”和檢抄大觀園事件可以很明顯看出她這幾點性格。
王夫人從小是在封建教條小規規矩矩教養,對於寶玉的心死不死的問題根本不在乎,她愛子如命,希望寶玉過得她認為的那種好。
王夫人對黛玉是毫無好感,從黛玉進賈府開始就有所表現,1.她對黛玉說不要去招惹寶玉,她知道寶玉肯定是會喜歡黛玉的。2.劉姥姥逛大觀園走到黛玉住處時,她直接先說不喝茶不必準備,吃茶的道理大家應該知道。3. 檢抄大觀園就直接借晴雯罵上了黛玉,這是最明顯之處。
至於為什麼王夫人不喜歡黛玉的原因應該有三種,其一,王夫人不喜歡黛玉的母親賈敏,嫉妒她不喜歡她,自然也不喜歡她的女兒,在檢抄大觀園一章中也有提到;其二,黛玉身體不好,繁衍後嗣的重擔恐擔不起;其三,家族利益,她想要讓自己外甥女當兒媳婦,就如讓自己內侄女王熙鳳掌家一樣。
王夫人對寶黛的關係心知肚明,但不會因為兒子喜歡誰而去遷就,她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寶玉的終身大事,知道寶玉一心只想娶黛玉,知道黛玉對他的重要,也許她根本不信心死之說。
-
14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王夫人不知道,也不在乎。
1.王夫人本質冷漠又有心機,寶玉的婚姻只是她鞏固自己地位的工具,寶玉本人的感受並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王夫人是個表裡不一的人。表面上,她長年吃齋唸佛,簡直是賈府第一善心人。尤其是道德感很強,平生最看不慣那些“狐媚”之人,自己說話做事也是一副正經嚴肅的樣子。所以賈母儘管覺得這個木訥寡言的媳婦很沒勁,但是也對她挑剔不起來,畢竟王夫人一切都按照規範,從不行差踏錯啊。
但實質上,王夫人並不是一個無慾無求不爭不搶的人。相反,她的目標感和功利心很強,而且很希望掌控局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她不惜對賈母陽奉陰違,表面上畢恭畢敬,實際上卻沒少著賈母做違揹她心意的事,比如私下提拔襲人和趕走晴雯。做這些事的時候,她刻意不讓賈母提前知道,說明她很清楚自己是在和賈母對著幹的。
王夫人實質上既自私又冷漠,而且還挺有心機。
寶玉是她剩下的唯一兒子,說她不重視寶玉是不可能的。但比起寶玉的幸福,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掌控力。重視兒子,最主要的原因也不過是在那個母憑子貴的時代,兒子的興旺發達能給她帶來穩固的榮華富貴。
所以她對寶玉的一切關心,目的都集中在要讓寶玉的人生按照她的想法去走。寶玉喜不喜歡不要緊,她自己喜歡就好。
寶玉捱打那一次,王夫人急痛攻心,說話有點語無倫次,卻也不小心洩露了她的真實心態:
王夫人抱著寶玉,……忽又想起賈珠來,便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叫什麼話?什麼叫假如賈珠還活著,就是死一百個寶玉她也不管?寶玉就算再不成器,再怎麼不及賈珠的百分之一,那也是王夫人的心頭肉啊。難道說兒子的價值就在於成才成器,好讓她臉上有光、終身有靠?寶玉頑劣不肯走仕途之路,所以他就沒價值了,死一百遍也不可惜?別人說這話可以,但王夫人作為母親說這話,而且是在寶玉被打得遍體鱗傷的狀態下說這話,未必讓人覺得太心寒了。
王夫人做過的不少事都讓人心寒,比如逼死金釧、下令抄檢大觀園、攆走晴雯和芳官等人等等。這些都是掌控欲的表現。
即使是對自己的兒子賈寶玉,王夫人到後來也沒有好臉色。她不但一口氣把寶玉身邊的的晴雯、芳官、四兒等都攆走,而且當時的神色非常嚴厲,“一臉怒色,見寶玉也不理。”寶玉送她走的時候,她也只是撂下一句“回去好生念念那書”的命令。
這一刻的王夫人,不是慈母,是嚴母。寶玉於她,不過是鞏固地位的必須。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寶玉就必須聽話,必須乖乖做一個求取功名的人。寶玉的婚姻,當然也不能由叛逆的寶玉自己說了算,相反,必須找一個能幫助王夫人管住寶玉的人。
所以其實和別的丫環比起來更加不清不白的襲人,反而能夠得到她的賞識,因為襲人是贊同“管”寶玉的。
所以寶釵能夠得到王夫人真心的喜愛,因為寶釵的理念和她是一致的。事實上寶釵的性情也和王夫人有相通的一面,骨子裡都比較冷漠無情,也都挺有心機。
而可憐的寶玉的感受,對王夫人來說並不重要。他很愛黛玉,如果黛玉死了他也會死?王夫人不可能因為考慮到這一點而妥協。賈珠不就死了麼?從王夫人對襲人說的話可以猜出,當年她“管”起賈珠來,不可謂不嚴厲的,但她有為此流露過後悔的意思嗎?並沒有。
2.王夫人攫取權力的方式直接而魯莽,為了平衡雷霆手段導致人情損失而帶來的心理傷害,她會下意識地選擇自欺欺人,迴避事實。王夫人是很有權力慾的,但是另一方面,她又不夠聰明。雖說前期還能夠忍耐,但是後期卻顯然不善於遮掩。
這一點,比寶釵差得遠。說到底,還是文化水準不夠所致。王夫人的見識並沒那麼廣,心胸也沒那麼寬,手段自然也沒那麼溫柔。
王夫人在書中那些讓人詬病的行為,是後期出現的。那時王夫人應該已經慢慢架空賈母,掌握的實際權力越來越大。所以她有點迫不及待要立威,絲毫不考慮這樣做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
比如草率地決定抄檢大觀園,當時探春的激烈反應已經說明了這種“自殺自滅”行為的性質惡劣以及“一敗塗地”的後續隱患。又比如僅憑個人喜惡,意氣地攆走晴雯她們,除了自己出一口惡氣後,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反倒寒了人心,包括自己兒子寶玉的心。
王夫人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她只享受能夠掌控一切的快感。
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很想要一個好名聲的。這基本上是很多水平不足以匹配其權力慾的人的通病。因為名聲與權力,二者有共同的讓人陶醉的虛幻成分。
像王夫人這樣站在高位不肯下來的人,一般不大可能從別人那裡得到對自己的真實看法,但人的本能多少會有些察覺,於是覺得不對勁但是又無能為力時,就會採取自我心理暗示去迴避事實、麻醉自己。
王夫人日常的吃齋唸佛也是基於這樣的潛意識。她需要一直騙自己:自己做的一切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寶玉,自己其實是好人。
寶玉為黛玉痴狂,賈府上下誰不知道?紫鵑一句試探的玩笑話就把寶玉逼瘋了,賈母拷問紫鵑的時候王夫人不也全程在場麼?大家都聽明白了她能不明白?如果說平時大家開寶玉和黛玉的玩笑,王夫人可以因為不喜歡而裝聽不見、不加理會,那這一回自己的寶貝兒子實實在在因為黛玉失心瘋了,在這樣清楚的事實面前她還能自己騙自己?
但王夫人就是要執拗地騙自己,就是要不清楚啊!她為寶玉選定的理想媳婦人選是寶釵,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黛玉。實際上她一直跟黛玉保持著親近不起來的距離,到最後攆走晴雯時說她長得像黛玉那些話,簡直是在無所顧忌地宣洩自己對黛玉的厭惡了。自己那麼討厭黛玉,但兒子最愛的偏偏是黛玉,同時自己又認為自己最愛兒子,那該怎麼辦,怎麼平衡這樣的矛盾?
結果就是,王夫人在行動上一定要阻攔,同時在思想上也決不能讓自己有愧於兒子,那就只能對寶玉愛黛玉這個事實自欺欺人地視而不見了。所以,別說王夫人知不知道黛玉死了寶玉也會心死,就算她知道,她也會騙自己,不可能,不相信!
正如逼死金釧後她對寶釵說的那些話,表面上是為金釧惋惜,實際上是尋求心理安慰:不是我害死她的,不是我害死她的!寶釵何等聰明,本來又和王夫人是同類,馬上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說辭,把罪責推卸給金釧本人,把她了維護尊嚴而死的舉動說成是“不為可惜”的“糊塗”之舉。讀者讀到這裡總是為寶釵的無情而齒冷,但寶釵這些話,對於王夫人來說卻正是她所需要的掩耳盜鈴式的心理安慰。
又比如王夫人平時也會憐老恤貧做善事,給劉姥姥送銀子,把金釧的月例撥給她的妹妹玉釧等等,但究其本質,依然是為了買個心安而已。因為王夫人潛意識裡明白,為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和目標,對不起人是免不了的。
包括對自己的兒子賈寶玉。
那就只能自己騙自己了:沒有對不起寶玉,只是不知道他會這麼糊塗,為了一個不怎麼樣的林姑娘這樣毀自己一生啊。
參見我發過的圖文《王夫人說,你妹妹就是你妹妹,那是我最後的倔強》以及之前的相關問答:
《王夫人攆走晴雯,不怕得罪賈母嗎?》
《賈珠早亡是否與賈政和王夫人的嚴苛教育有關?》
-
15 # 淡淡無痕
王夫人知道寶玉心裡有誰,也知道黛玉的心思,但是還是選擇了扼殺這段情。 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四大家族賈、史、王、薛,其權勢把整個金陵都覆蓋了,就其門當戶對來講,選擇自然是薛寶釵。而林黛玉不過是個沒落的貴族子女,無依無靠,苦無訴處,王夫人深知,即使辜負了她也沒得人給她撐腰。於賈府不足掛齒。
其次,以黛玉進賈府的種種表現,只鍾情於兒女情長上,不具備顧全大局的格局,比不上圓滑世故又大度的寶釵,這卻恰恰是賈府最看重和需要的。
至於寶玉,王夫人覺得這種小兒女情結,終究會隨時間推移淡忘,她的寶玉終究要擔當起賈府的重任,這不是薄命的黛玉能夠輔佐的。
所以王夫人知道寶玉黛玉的深情,還是要辜負,知道將會置兩人於何地,還是要這麼做。
-
16 # 博超講堂
賈寶玉愛林黛玉王夫人是知道的,如果林黛玉死了,寶玉悲傷一段時間,王夫人也能想得到,但說寶玉的心死,王夫人是沒想到的,原因如下:
寶玉是見一個愛一個賈寶玉有一段經典的話:“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確實如此,寶玉很喜歡女孩,她也是在女人堆里長大的,見到哪個女孩都喜歡,不論是親戚、外人、下人。這樣的人,怎麼會非常執著的愛一個人呢?
賈家男人都是紈絝子弟在外人看來,賈家的男人都是紈絝子弟,並且都沾花惹草。寧國府那邊,賈珍、賈蓉父子把寧府搞得烏煙瘴氣,賈珍和兒媳秦可卿亂倫,兒子賈蓉也不是省油燈。用柳湘蓮的話說“寧府那邊只有兩個石獅子是乾淨的”。榮國府這邊,大老爺賈赦是個老色鬼,看上個女人就要納為妾。他的兒子賈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妻子王熙鳳過生日那天還和鮑二家的偷情,又偷情多姑娘,在外偷娶尤二姐。賈寶玉在外人看來也是色鬼,但他對女人是“意淫”,和賈璉是不一樣的。僅管如此,賈寶玉不愛讀書,每天愛和女人廝混,說他也是紈絝子弟一點也不為過。那麼紈絝子弟會痴迷於一個人嗎?
黛玉是個病秧子林黛玉從小身體就不好,是吃藥長大的,是絕對的病秧子,她活不長,這是盡人皆知的。哪個母親願意讓兒子娶一個隨時都會死的媳婦呢?
寶釵各方面都優秀薛寶釵知書達禮、溫柔賢惠,身體還健康。況且寶釵還時常勸寶玉要讀書上進,考取功名,哪個父母不喜歡這樣的兒媳呢?王夫人還有一個私心,寶釵是自己的親外甥女,黛玉是丈夫賈政的親外甥女,當然是寶釵和自己親,所以要選擇寶釵。
結語:
綜上所述,王夫人作為那個時代的母親來講,選擇寶釵給賈寶玉當媳婦基本上沒毛病。至於說黛玉死寶玉就心死,這屬於小機率事件,王夫人又不是神仙,怎麼又能想到那麼巧的事呢?
-
17 # 宛如清揚
林黛玉死了寶玉也心死了,王夫人不知道她死了寶玉也等於死了嗎?
簡單說點個人看法。
因為真《紅樓夢》未能完整,咱們也看不到寶玉在黛玉死後是怎麼樣一種傷心了,不過,高鶚的續作,還算圓了一場。咱們一起回顧一下:
寶玉雖成了親,但身子卻依然糟糕,他對著襲人說:“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裡的話,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橫豎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兩處兩個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發難張羅。不如騰一處空房子,趁早將我同林妹妹兩個抬在那裡,活著也好一處醫治伏侍,死了也好一處停放。你依我這話,不枉了幾年的情分。”在此時的寶玉心裡,妹妹永遠是那個可以一起並肩的人,活著一起快樂,就算要死,也可以停放在一起。他不介意讓她看到自己最糗的一面,也不介意黛玉的病氣是不是會傳給他讓他走得更快,他心裡記掛著的,是她和他一定要在一起。
寶釵進門聽說後,把黛玉已死的訊息告訴他,激了一回,寶玉被這巨大的痛苦一下子給激得清醒不少。當然了,他的身體好了一些,心卻死了,終至出了家,隔絕這塵世。
王夫人知道黛玉死了寶玉即等於死嗎?
應該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有什麼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王夫人不知道呢?
在王夫人眼裡,愛情是個什麼玩意兒?王夫人出身金陵王氏,從小接受的教育和風花雪月沒關係,咱從王熙鳳那裡推測的,嘻嘻,雖然王夫人也沒什麼特別強悍的動手能力,但是大家千金,見識擺在那裡,氣度也一直線上。比如鳳姐要裁員,王夫人就表示,不能裁,咱們家雖然艱難,但還不至於此,家裡的幾個小姐,每人身邊也只有兩三個丫頭像人樣,其他四五個小丫頭子,都是廟裡的小鬼似的,如果還要裁,於心不忍。她沒受過大榮華富貴,卻比鳳姐一輩要強。王夫人在家時,王家依然鼎盛,賈璉的奶孃趙嬤嬤就說過王家接過好多次駕呢,鳳姐沒見過,但王夫人絕對經歷過——這樣子的貴氣,一般人是攀不起的。王夫人嫁給榮國公嫡次子賈政,做得當然是貴不可言的正妻,誥命夫人,過得依然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簡而言之,王夫人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在她們的思想裡,家族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情情愛愛的,是個什麼東西?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衣穿?都不能,人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利益。一個男人就該努力讀書上進,為家族爭光,封妻廕子,一個女人,就該相夫教子,處理後宅大事,男人三妻四妾沒什麼,只要正妻的地位在,那就行了。一個女人為了得不到愛情就死去?一個男人因為深愛這個女人而置家族不顧選擇放棄大好前途?這是什麼傻子才會做出來的瘋狂舉動?
只是,林黛玉和賈寶玉就是這麼一對傻子,林黛玉不過是丈夫的外甥女,無所謂,可是王夫人,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根本不瞭解。
黛玉死了,賈母王夫人等選擇了隱瞞實情,怕的就是再添上新病。寶釵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他說:“你放著病不保養,何苦說這些不吉利的話。老太太才安慰了些,你又生出事來。老太太一生疼你一個,如今八十多歲的人了,雖不圖你的封誥,將來你成了人,老太太也看著樂一天,也不枉了老人家的苦心。太太更是不必說了,一生的心血精神,撫養了你這一個兒子,若是半途死了,太太將來怎麼樣呢。我雖是命薄,也不至於此。據此三件看來,你便要死,那天也不容你死的,所以你是不得死的。只管安穩著,養個四五天後,風邪散了,太和正氣一足,自然這些邪病都沒有了。”
寶釵一向是很會說話的,咱們看,這話雖然是對著寶玉講的,說是她自己的想法,但其實,真的能看出賈母和王夫人的心。從小把寶玉當心肝一樣看待,賈母圖什麼呢?自然是希望他有大作為,替賈家光復門楣,可是寶玉這會兒病了,身體自然要排在前面,老人家希望看到的,就是兒孫開心成人成家。從小牢牢地盯著寶玉的王夫人圖什麼?她原本有兩個兒子,可是賈珠先走一步,雖有親孫子,卻隔了一層,寶玉就成了她的心尖尖,一生的心血都寄託在他身上,圖的是他能長大成人,能開枝散葉,能替她長臉……寶玉當然不能死,一死她們都沒指望了。王夫人雖然怪責寶釵魯莽,但這話,卻是她想說而不便說不能說的。
寶玉還是個孩子,還不成熟,所以他的想法,古古怪怪的,等他長大一點,懂事了,就會好很多吧。果然,娶了媳婦後,人就穩重多了,王夫人從心底高興了起來,只是,她真的不懂寶玉。
寶玉考試之前,王夫人交代他和賈蘭兩人注意事項,寶玉一聲不吭,他罕見地沒有插嘴,等王夫人說完後,跪下,淚流滿面磕了三個頭,說:“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答報,只有這一入場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個舉人出來。那時太太喜歡喜歡,便是兒子一輩的事也完了,一輩子的不好也都遮過去了。”寶玉是懂王夫人的,他明白,王夫人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他能中舉成事,只要有了這一件事,所有的不好不堪,也都會遮掩掉。他曾經喜歡過的丫頭,他曾經深愛過的林妹妹,她們留在王夫人心裡的壞印象,也都會沒有了。王夫人感慨寶玉終於長大了,懂事了,可惜賈母看不到了。寶玉說:“老太太見與不見,總是知道的,喜歡的,既能知道了,喜歡了,便不見也和見了的一樣。只不過隔了形質,並非隔了神氣啊。”能懂的,就算見不著也可以,不能懂的,見著了,也和沒見差不多。王夫人不懂兒子,又有什麼好辦法來改變他呢?
賈寶玉的努力讀書,是表象,畢竟他來人世一遭,總要留點什麼,作者也得勸慰世人,只是寶玉的心裡,“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拋磚引玉吧。
-
18 # 一抒己見
無論《紅樓夢》有多少個版本,我願意相信寶黛有著前世今生的緣分。前世我為一株草,你施以灌溉之恩;今生我願陪你共赴紅塵,傾盡一世之淚還你的恩情。寶黛的感情是剪不斷的,我想王夫人也是知道的,為何還要拆散他們呢?
寶黛情深賈寶玉和林黛玉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當然了,有歡笑,也會有吵鬧,磕磕絆絆總是有的,這些看在眼裡,榮國府的人都知道他們很要好。尤其是慧紫鵑情辭試寶玉的時候,寶玉犯了痴傻,要死要活的,連薛姨媽都開口說寶黛二人的關係親密,非一般姊妹可比。從小廝到王熙鳳,都曾認為黛玉是要指給寶玉的。王夫人作為母親,心中自是有數,包括後來的“掉包計”,王夫人同意這樣做也是因為她知道黛玉在寶玉心中的分量。
寶玉呆病寶玉本來就是個呆子,心思又重,從小到大,經常說些莫名其妙的話,現在看來都是些非常前進的思想,當時看來就是瘋言瘋語。他經常說什麼若是哪個姑娘離他而去,他就化成風,化成煙,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之類的。假如黛玉離他而去,定是心無牽掛也要離開的。知兒莫若母,王夫人不喜歡黛玉做兒媳的原因也有黛玉身體不好這點。所以,王夫人要給兒子尋一健朗的妻子,以免兒子將來做傻事。薛寶釵雖然也有病,但並無大礙,況且已找到治療之方冷香丸,比林黛玉要好得多。
棒打鴛鴦王夫人知道,黛玉身殞,寶玉會受到影響,但是她對自己十分自信。寶玉雖然頑劣,但還算孝敬,對長輩的意見比較遵從。作為王家的姑娘,賈家的主人,她有手段管住自己的兒子。再加上寶釵這麼聰慧的人相扶,從旁勸解寶玉,量寶玉傷心一陣子,一切便會煙消雲散。寶玉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估計他也不忍心傷害老母和寶姐姐,從而儘快振作起來。
只是,王夫人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寶玉對黛玉的愛。大觀園群芳流散,那麼多鮮活的生命一一離開,好在還有黛玉這個精神支柱相伴,寶玉還能挺過來。一旦黛玉不在了, 沒有什麼可以支撐著寶玉了,萬紅一哭,萬念俱灰,心灰意冷,了無牽掛,便想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遁入空門了。
-
19 # 博而化易
黛玉和寶玉是前世的姻緣,一個是絳珠仙草,一個是神瑛侍者。
寶玉和黛玉是賈府人盡皆知的一對,王熙鳳更是經常說黛玉是寶玉的媳婦,開玩笑。
王夫人不可能一點不知道,但是王夫人不是很喜歡黛玉也是真的,透過一開始林黛玉剛進賈府,王夫人就警告說不要和寶玉一處玩耍。
黛玉就說,聽自己媽媽說過寶玉哥哥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沒出息的孩子。
可以看出王夫人和黛玉媽媽賈敏互相敵視,不喜歡彼此的小孩。
當然這是大的原則,畢竟黛玉是老太太的親外孫女,王夫人也是要顧及顏面的。
第28回裡面,黛玉也有過向王夫人撒嬌的舉動,還拉著王夫人。可見王夫人也沒有不近人情,畢竟賈敏早就死了,黛玉只是個孩子。
賈政對於黛玉的看法比較平淡,接觸也不多,對於黛玉的才華是認可的。
總體說賈政和王夫人對黛玉的評價一般,不會太高,不支援黛玉和寶玉結婚。
至於黛玉和寶玉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王夫人不是很瞭解。
一直到有一次紫鵑開玩笑試探寶玉,寶玉就瘋了一樣,直接驚動了賈母,王夫人。
至此,全府上下都知道了二人的感情有多麼的深,簡直就是沒了黛玉,寶玉就活不下去了。
薛寶釵的出現,一度威脅過黛玉,但寶玉還是選擇了黛玉。
賈政和王夫人也是一樣,他們夫妻本來喜歡寶釵的,但發生了大觀園事件,寶釵不聲不響的就搬出去了,搞的王夫人很沒面子。
原文就寫道:第78回王夫人也曾說寶釵心重:“他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他不成?那孩子心重,親戚們住一場,別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可以看出,王夫人和賈政也把薛寶釵排除了,薛寶釵也沒能成為寶玉的妻子。
至於黛玉死了,寶玉娶了寶釵,都是高鶚編的,並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本意思。
其實黛玉和寶玉是結婚的,只不過是結婚當天賈府被抄,元妃被處死。
曹雪芹寫出了更為悲慘的場面。
客觀講,賈政和王夫人是很愛寶玉的,一直都在縱容寶玉,所以說,選誰作妻子,必定是按照寶玉的意思。
要不然80回前,寫寶玉為了黛玉瘋狂的一幕,又有何用?
繼續說黛玉身體不好,被人下了虎狼的藥,還是死了,寶玉自然是流浪出家了。
也沒有說沒有了黛玉就活不下去。
寶玉出家的原因,一方面是黛玉死了,生無可戀,另一方面也是賈府被抄,無家可歸。
寶玉除了深愛著黛玉妹妹,他同時也愛著其他人,比如蔣玉菡,丫鬟裡面襲人,碧痕等等。
寶玉愛著許多人,黛玉不過是其中最愛的一個。
王夫人是世界上最愛寶玉的人,她不會傷害寶玉的,所以不要擔心王夫人讓寶玉娶了不愛的女人。
能寫出娶寶釵的就只有高鶚了。
紅樓夢解讀見仁見智,如有歧誤,敬請雅正。
-
20 # 魏永臣550
紅樓夢是真假文牘合為一體的兩面文,用戚蓼生序中的話說就是“一喉兩歌”和“一手二牘”。按作者在第一回的自述,就是“借假語村言,將真事隱去。”隱去不等於消失,不等於不存在。本來是真假兩牘,為什麼俗尚讀者只能見一牘而不能見另一牘呢?這就是世界觀,也即文化理念眼界不能脫俗脫情的問題,真文牘是不俗的無情的,提倡不凡不俗的文化理念,而讀者硬是拿有情凡俗的眼光看,就是不能見真的原因。所謂不凡不俗,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提倡探索未知自然客觀存在的事物,獲得以前未知的新的東西。也即不讓世人老是徘徊於從前已知的東西。只有獲得以前未知的新東西,追逐人類製造的新奇,才能迎來科技發展的新天地,才能引領國家民族走向未來而把握住未來人類生產技術的主體。
林黛玉就是這樣的真意真文線索,而賈寶玉則是掩蓋隱藏真的假文線索,按“心”來說,紅樓夢真假文牘只有真意一個心,而隱藏真的假只無心的,也即沒有自己心的。這就是林黛玉死了,賈寶玉也如同死了一樣。說林黛玉死了,是形容比喻紅樓夢長時期流傳沒有真解,就如同被假死死封住一樣。王夫人,與孔夫人(孔夫子)真假兩對,所表達的是王者文化或王道強國強族文化,王者必然是人類科學技術最強大最先進的,也即最不俗不凡的民族文化。因此,王夫人始終與真是一致的。林黛玉死後,賈寶玉“當了和尚”,可以理解為紅樓夢最終的解或結局歸於佛心才是正確歸宿。
回覆列表
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純潔無瑕,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
雖然這樣的愛情,註定以悲劇收場。但他們真心真意的愛,卻萬古流芳。
舉凡經典愛情,大多都是悲劇,就像人生。人生最終逃不過一死。所以,過程才彌足珍貴。
愛情,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
王子公主,溫馨浪漫,甜甜蜜蜜,固然美麗。大多是童話故事裡的理想主義。心相印手相牽,過上幸福生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化作了庸常。而庸常常常不值一提。
黛玉魂歸離恨天,寶玉淚灑相思地。從此陰陽兩隔,永世別離。很悲催,也很無奈……
一個人心死了,剩下的也只是行屍走肉。看破紅塵,出家而去,也在情理之中。
在那個充滿回憶的地方,無法生存。在那個傷心欲絕的場景,只有啜泣。
所以,塵緣已盡,不如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