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浮生塵子

    燕山:指燕山府。北宋宣和四年(1122),徽宗趙佶置燕山府路,治所在燕山府(即今北京市)。亭:驛亭。設在大路邊供來往公務人員及行人休息的亭舍,一名官亭。

    調見今人唐圭璋《全宋詞》所輯北宋趙佶詞。題注:“北行見杏花。”公元1126年靖康之難,北宋徽、欽二帝被金兵從汴京(今河南開封)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北),北行經過燕山府。徽宗趙佶看到自己在位時設定不久的燕山路府落入金兵手中,而今又身陷囹圄經過此地,睹物思情,見杏花凋落而感嘆自己橫遭摧殘的命運,遂賦筆而作此詞。故調名本意即詠途徑燕山府路驛亭時的感慨。此調又名《宴山亭》。

    燕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 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 ,和夢也新來不做。

  • 2 # 煙雨立凡

    《燕山亭》,詞牌名。又稱《宴山亭》,大都以《宴山亭》稱之。以曾覿《燕山亭·中秋諸王席上作》為定格。自北宋以來,多有該詞牌的詞作流存於世。如王之道《宴山亭·海棠》、張鎡的《燕山亭·幽夢初回》等。

    眾多作品中,當以宋徽宗趙佶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最為有名。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

    淡著胭脂勻注。

    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

    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

    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這首詞收錄於《全宋詞》。作於公元1126年。時年,靖康之難中,北宋徽、欽二帝被金兵從北宋國都汴京擄往五國城。

    當北行的隊伍經過燕山府時,正值杏花盛開,不禁百感交集,感慨萬端,於是,宋徽宗寫下這首傷感之詞。

    詞的上片明寫杏花,暗寄杏花的嬌豔,與自己從帝王淪為囚徒的悽慘。這位亡國之君,善於華麗的詞藻 堆砌,惜花憐已,語帶雙關。

    詞的下片抒寫離恨哀情,以眼中的成雙結對的燕子說事,以曾經的帝王之口,痛訴自己的絕望的哀痛心緒。最後,“和夢也新來不做”,道盡前路的淒涼與毫無希望的未來。《燕山亭》一詞為大調詞,情寄詞,詞達心,作者的功底了得。

    不過,歷代文學大家對這首詞的評價不高。

    一是,雖情達意,但仍未完全脫離宮廷詩作的華麗而空泛的束縛,與辛棄疾、蘇東坡等詞作大家的豪放,與對人生的哲學性思考,差之甚遠,思想境界不可同日而語。

    二是,詞作只是哀嘆自己的悲慘境遇,卻沒有作任何的反思,堂堂一國之君,為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三是,後世只記得作者的“瘦金體”書法和“院體”花鳥畫,而對於宋徽宗的無病自吟的詞作,大都抱著批評的態度。

    《燕山亭》,不過一亡國之君的哀吧罷了,並沒有多高的藝術參考價值。

  • 3 # 號碼分析師

    此詞是宋徽宗趙佶於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在途中所寫,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慘寫照。全詞透過寫杏花的凋零,藉以哀傷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

      詞之上片先以細膩的筆觸工筆、描繪杏花,外形而及神態,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近寫、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的形態、色澤的具體形容。杏花的瓣兒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勻稱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為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顏光豔照人,散發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裡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於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現了杏花盛放時的動人景象。

      以下筆鋒突轉,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後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 “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為時不久就逐漸凋謝,又經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於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之時,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淒涼冷寂。這裡不僅是在憐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憐。試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想,往事和現實交雜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愁苦“之下接一”問“字,其含意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彷彿。

      詞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行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本想託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麼能夠領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除此以外又將憑誰傳遞音問呢?作者在這裡藉著問燕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後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嘆息自己父子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餘人被驅趕著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 艱辛地跋涉了無數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種種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

      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見都不可能,只能求之於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慰安。結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末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阮郎歸》結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是虛無空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反映出內心百折千回,可說是哀痛已極,肝腸斷絕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書畫家,其繪畫重高寫生,以精工通真著稱於世。這種手法於此詞的景物刻畫中也有所體現,尤其上片對杏花的描繪,頗具工筆畫的意蘊。

  • 4 # fantastic行者

    據龍榆生先生《唐宋詞格律》,宴山亭(又名燕山亭),詞牌名,以趙佶詞為準。九十九字,前後片各五仄韻。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平仄。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平仄。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宋徽宗趙佶的這首《宴山亭》副題為:北行見杏花,當是被金國掠去北方途中所作。上闕寫杏花。杏花相較桃花,花瓣輕薄,顏色疏淡,香味馥郁,但易於凋落,難經風雨。下闕自傷身世,憂思輾轉,懷念故國,希冀成灰,絕望傷感。靖康之恥無疑是漢民族歷史上的一場大劫,也給當時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徽、欽二宗是文人皇帝,但不是政治家,只諳熟遊藝玩樂,那懂得治國理政。北宋末年,朝政混亂,黨政不斷,面對強勢的外族威脅,一味地優柔退忍,納幣稱臣,而不精誠團結,勵志圖強,終將大好河山淪喪敵手。

    同題比較有名的,還有宋代張鎡的《宴山亭 幽夢初回》: 幽夢初回,重陰未開,曉色吹成疏雨。竹檻氣寒,蓴畹聲搖,新綠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啟、迴廊朱戶。無緒。空望極霓旌,錦書難據。

    苔徑追憶曾遊,念誰伴、鞦韆彩繩芳柱。犀奩黛卷,鳳枕雲孤,應也幾番凝佇。怎得伊來,花霧繞、小堂深處。留住。直到老、不教歸去。

    張鎡是南宋名將張俊之曾孫,張俊與岳飛、韓世忠等齊名,卻又參與促成岳飛的冤案。岳飛北伐是為了迎回二帝,假設成功,歸途中再見杏花,不知趙佶再作《燕山亭》又會是什麼滋味。

  • 5 # 半葦渡江

    兄弟,“宴山亭”只是一個詞牌名,很多人都有用“宴山亭”這個詞牌填過詞,我本人也填過數闋。所以究竟講了什麼,誰又能知道?

    不過看你的問題,應該是想問宋徽宗趙佶的《宴山亭.北行見杏花》這首詞吧。這首詞是靖康年間,宋徽宗和宋欽宗兩父子被金人虜去,在北行的時候,偶見杏花有感所寫。其實內容不用去深究,就是宋徽宗感嘆自己命途多舛,時運不濟,悔恨的意思,要不然也就不會和夢也,新來不作。

  • 6 # 修人哥車茶館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是北宋宋徽宗趙佶的詞作。被入選《宋詞三百首》。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徽宗皇帝在被擄北行途中,忽見杏花盛開如火,不禁萬感交集,寫下這首如泣如訴之詞。上片明寫杏花,借杏花的嬌豔及被風雨摧殘的衰敗景象象徵美好事物的逝去,寄託著對帝王生活的痛苦回憶。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憐花憐已,語帶雙關。下片抒寫離恨哀情,借燕子與做夢層層深入,道出從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絕望的哀痛心情,末尾幾句寫連在夢裡見一見故國宮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為連夢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遞進關係,真摯深沉,真可說是字字泣血,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覺得特別煩躁和無助?一般怎麼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