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梁時裝設計
-
2 # 魔方歷史觀
那肯定是有關係的。
若是把古代皇帝的“壽命”和“統一天下”聯絡到一塊,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個就是“年齡”,另一個還是“年齡”,不過這兩個“年齡”代表的時間不一樣。
活的歲數這個方面就很直白,就是古代皇帝自身的年齡。
以開國皇帝來說吧,如果打天下的過程中,人沒了,那何談統一天下呢?所以說,這個時候,統一天下和壽命還是聯絡緊密的。以後世繼承的皇帝來說吧,如果國家內部不安穩,想要一統天下的話,還是要有壽命做基礎的,畢竟沒命了,就算有再好的謀略,也於事無補。
統一天下時的歲數這個方面,就比較牽強了,這個統一天下的歲數,還是主要作用在開國皇帝身上的。
就是甭管多大歲數,立國為帝了,那就是巔峰人物了。而歷史上的皇帝中,開國皇帝中的歲數也不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做皇帝時,三十出頭;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三十多歲稱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帝時四十歲左右……
大多都是正是壯年,他們這個年齡屬於是幹事業的年齡,也是能闖能拼,也有那個精力,要是古代的皇帝是七八十歲了打天下和治天下,也確實有點夢幻。
一句話古代皇帝統一天下和壽命有關係,人在、身體好,才能拼搏出一番事業啊。
-
3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有關係的有很大的關係。
我打不過你,我熬死你。
武則天為什麼能當皇帝?不是用她有多厲害?武則天,熬死她兩個老公,而自己身強力壯。
周世宗一代雄主本來是可以一統天下的,其少不會宋朝那個樣子佔各個半那江山,短命死了,讓趙家奪了江山,然後連幽雲十六州也沒弄回來。
若秦始皇多活幾年也不會三世而亡。
人的壽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只要有了壽命,很多事情會等你去幹,實在是對手太強大還可以熬死他。
而且人的壽命跟他的經驗成正比。人的知識能力其實往往趕不到閱歷。
-
4 # 鄂G遊天下
生命=希望,一個有作為、有能力的人如果擁有較長的生命,他會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放在皇帝身上也一樣適用,如果英年早逝、天不假年,再有能力的皇帝也無法統一天下。我們可以在歷史中的宋武帝劉裕、北周武帝宇文邕、後周世宗柴榮身上就可以得出結論:
1、宋武帝劉裕,南北朝時期江南王朝多次北伐,屬劉裕最為成功,他滅了南燕,滅了後秦,北涼稱臣,卻因為政局變動回師,等自己做了皇帝后,國力還沒有積攢好就去世了,如果劉裕再多活些年頭,憑他的文韜武略,統一天下是有極大可能得。
2、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使得國泰民安,國家實力大增,34歲滅了 北齊,統一了北方,卻在同年去世,如果他再活幾年,就他的能力,滅掉南陳實現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3、後周世宗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英主,在位對軍事、經濟、政治都有很大的建樹,高平之戰勝了北漢和契丹聯軍,南邊把南唐打退到長江一線,西邊攻佔蜀國四州之地,將國家發展和統一的規劃弄的很明確,但是就在即將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時去世。如果柴榮未死,統一天下必定成功。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皇帝的壽命和統一天下有直接的關係。若無年華,何來功業。
-
5 # 老黑雜談
你好。我又來班門弄斧了。
我個人認為統一天下跟壽命是有直接關係的。
從第一位皇帝說起。
秦始皇和劉邦
始皇陛下,13歲登記為秦王,22歲除呂不韋掌控秦國,39歲滅六國完成統一。這時的劉邦還是個混混,劉邦比秦始皇只小三歲。
秦失其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秦始皇早亡。劉邦得天下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比較長壽。假設劉邦和始皇帝的壽命一樣。那天下也輪不到他來搶。
三國魏晉
眾所周知,晉能得天下,是司馬懿夠能活,熬死了當時所有才俊。司馬家才得以做大,掌控魏國,最後篡權得天下。
宋朝趙匡胤
燭影斧聲是千古之謎。但趙匡胤早亡對宋朝的影響頗為重大。趙光義得位不正,急於為自己正明,盲目出兵伐遼。兩次大敗而回。導致了宋對遼的懼怕,宋也由開始的開拓進取,變成了防禦的局面。假如趙匡胤不早亡,以他的文治武功,北伐未必會失敗。
明朝
太子朱標早亡。藍玉本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人才。但朱標早早去世,藍玉又恃寵而驕。朱元璋為了給孫子掃平障礙,不得不殺了藍玉。假如朱標不是早早去世,朱棣未必敢靖難,縱使真的敢反,也必將被藍玉擊敗。
以上可見,壽命雖不是統一天下的必要條件。但也確實決定了天下的命運。
-
6 # 猴格大人
皇帝統一天下當然和壽命有關係,就說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郭榮兩位帝王,如果上天眷顧活他個五六十歲,天下一統自然不在話下。可惜的是,天命不在,宇文邕只活了36,郭榮只活了39,在位太短,一個北征突厥時病死,一個北伐契丹病死,都為別人做了嫁衣,讓楊堅和趙匡胤撿了便宜。所以說,不管個人多麼能幹,還得身體健康活得久,才能實現自己的雄才大略,不然一切都抓瞎。健康是1,後面再多的0,沒有了1,也只能是0,宇文邕和郭榮兩位英主就是缺了1,什麼王圖霸業統一天下都成空。
就是這樣。
-
7 # 見字如晤
有。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的壽命總體來說普遍較長,而越到朝代末期,皇帝平均壽命則有明顯下降。
而朝代初期統一天下的帝王普遍壽命較長,則說明了兩者之間確實是有所聯絡的。打下江山是需要時間的,逐鹿中原的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時間的累積,攻城略地、上馬禦敵等等......如果英年早逝,不幸發生意外,或者染疾而死,那麼打天下的這個過程是無法完成的。
縱觀古代歷朝歷代帝王壽命長短,不難發現,往往處於朝代初期的開國皇帝與處於朝代盛世的皇帝壽命總體較長,而處於朝代末期與亂世的皇帝平均壽命則較短。
比如漢武帝,享年達七十歲,又或者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享年七十八歲。又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享年七十一歲,明成祖朱棣,享年六十五歲。
可以看出,這些處於朝代初期或者歷經盛世的皇帝壽命普遍是較長的。而經逢朝代末期與亂世的皇帝壽命又如何呢?
以唐朝為例,不難發現,壽命最長的皇帝依次分別是武則天、李隆基、李淵。
武周時期上承貞觀、下啟開元。亦處於朝代上升時期,而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達到了唐王朝頂峰,而李淵,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才是唐朝開國皇帝。
還是上文提到過的那個觀點,這三位皇帝都處於開國時期,以及朝代盛世。
而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後,皇帝平均壽命則明顯下降,內亂前的唐朝皇帝平均壽命為六十三歲,而內之亂後的唐朝皇帝平均壽命銳減至三十多歲。
由此我們可以確切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朝代內部的穩定與繁榮是對皇帝壽命有極大影響的。而朝代開國時期,往往天下初定,利益階層重新劃分,內政穩定,國家處於一個休養生息的狀態。加上開國皇帝往往都是英烈之主,長期的開疆拓土練了個硬朗的身子骨,這是後期處於宮廷生活蜜餞之中成長的皇帝無法相比的。
而處於盛世的皇帝,則避免了意外死亡,皇帝也會意外死亡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外戚當道,權臣作亂,宦官專權,外族入侵等等等等。
而皇帝非正常死亡,往往處於亂世時期,當外族入侵虎視眈眈,皇帝位子坐不穩不說,內部政局也會極其混亂,這就導致了很多皇帝要麼亡於外戚宦官、要麼疲於操勞,平均壽命自然會減少很多。
中國古代歷史上大致出過600多個皇帝,其中約有44%的人死於非命。(不同的統計方式導致資料會有所偏差,但相同點是非正常死亡的機率都極高)
而這些死於非命的帝王,基本上都恰逢亂世或者朝代末期。而那些一統天下的皇帝,天下承平,獨攬大權,自然不會發生這些意外。
如果壽命短?活的到一統天下?
-
8 # 風洞主
沒有關係,不多廢話直接上乾貨。
古代開國帝王,大多數都是心志堅強,為什麼能開國?總結幾點:
一、有專業的軍師,謀士輔佐。如周文王、漢高祖
二、身邊必定有得力的武將。曹操、秦始皇
三、本人本身具有強大的識人用人能力。朱元璋、李元昊
這些都是成為帝王,尤其是開國帝王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但是,僅僅有這些條件是不夠的,邏輯論講究成分必要條件,前面的只是充分條件,那就必須還有必要條件相配合才能符合邏輯。
前面三條是外在因素,做到一統天下成為開國皇帝還必須有內在因素。那就是有利於他成為皇帝的環境。
以姬昌為例,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理政事,濫殺大臣,刑法嚴酷,民不聊生,基於這樣的環境姬昌毫不費力的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援,成就帝業也就水到渠成。
以楊堅為例,北朝皇帝年幼,無力掌控朝政,權利大都掌握在外戚手中,而外戚執牛耳者非楊堅莫屬,掌握兵權的他毫不費力就取代了北朝做了皇帝。
以秦皇嬴政為例,秦國是最先進行變法的國家,秦國變法雖然觸及到了貴族階級的利益,但是極大的促進了秦國的生產力,使秦國的實力高於其他國家,這才是嬴政可以統一六國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39歲統一六國
劉邦定都長安,時年54歲
劉秀31歲就做了皇帝
楊堅登基時剛40歲
趙匡胤33歲登基稱帝
努爾哈赤57歲才做了皇帝
所以啊,這些開國皇帝們登基和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們登基靠的是輔佐的能臣以及上天賜予的恰好的條件。
-
9 # 這些歷史要讀
1.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
作為南朝的開創者,宋武帝劉裕亦可謂是一代英主。他出身貧寒,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東晉末年最傑出的軍事統帥。
劉裕戎馬一生,對內匡扶晉室,平定內亂;對外率軍北伐,先後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大破北魏,一舉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還一度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應該說,劉裕北伐已經無限接近成功,收復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
然而,之後劉裕卻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奪權上面。憑藉著北伐的巨大軍功,劉裕之聲望如日中天,並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進封宋王。
公元420年,劉裕廢晉自立,建立劉宋王朝。劉裕即位後,勵精圖治,政治上選賢與能,重用寒士,打破士族豪門對權力的壟斷;經濟上輕搖賦稅,廢除苛法,促進社會民生的恢復。短短几年時間,劉宋王朝吏治清明,社會穩定,國力漸增。
其實,劉裕並沒有放棄北定中原這一偉大事業。等到新朝局勢穩定後,劉裕便準備再次北伐北魏。只可惜天不假年,就在劉裕準備親征之時,自己卻病倒了,不久便駕鶴西去,在位僅三年不到。而倘若上天在給劉裕十年八年的時間,相信收復中原,還都兩京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北朝英主——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是北朝最為傑出的皇帝之一,他少年即位,卻要面對北周內憂外患的困境。但他卻能憑藉自己的智謀與果斷,對內成功翦出了擁立自己即位的權臣宇文護。要知道,這位宇文護可是實現“皇帝三殺”的超級權臣。
在穩定政權後,宇文邕便開始著手整頓軍政。他在經濟上推行均田制,軍事上推行府兵制,使得北周國力軍力大振。此後,宇文邕東征北齊、北拒突厥。此時的北周已逐漸具備一統天下的能力。
可惜,宇文邕卻英年早逝,病死在討伐突厥的路上,年僅36歲。宇文邕雖然沒有完成對天下的統一,但他卻為隋朝打下了統一天下的基礎。倘若上天再給他點時間,那麼結束南北朝時代的人將不會是楊堅,而會是這位北朝英主宇文邕!
3.五代雄主——後周世宗柴榮;柴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明君,而耐人尋味的是,他的人生軌跡與北周武帝宇文邕頗為相似,同樣是即位之初就不得不面臨內憂外患的困難局面,也同樣能快速的扭轉困境,實現大治。
柴榮剛即位便御駕親征,在高平之戰中一舉擊敗遼國和北漢的聯軍,從而成功的鞏固了自己的政權,樹立了自己的威望。
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整頓軍政,短短几年便使後周國力大增。之後,柴榮開始對外南征北戰,先是西敗後蜀,奪秦、鳳、成、階四州;繼而又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後來又北破遼國,連克北方三關三州。此時,後周一統天下的態勢已越發明顯。
而柴榮也確實有一統天下的遠大志向,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目標,即“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只可惜,上天卻沒給他三十年,甚至連十年都沒有,只給了他短短六年的時間。柴榮病逝時,年僅39歲。倘若上天再給他四年的時間,至少讓他實現第一個“十年規劃”,那麼柴榮也將會是一位統一天下的偉大皇帝!
-
10 # 楊先生講歷史
當然有關係!
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他們稱帝時年齡已經很大了。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是秦莊襄王之子。雖然秦始皇是是秦莊襄王之子,但是秦始皇卻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出生的,在秦始皇做了十三年人質後,回到秦國繼承王位,於公元前221年一統六國,建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
秦始皇在位期間著名的改革事蹟有,統一六國、歷史第一位皇帝又稱始皇帝、修築長城、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等。那麼秦始皇在稱帝的時候年齡是多少呢?據統計秦始皇在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十一年(從稱帝開始算)。
2、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是沛豐邑中陽里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邦出身於農民家庭,為人豁達大度,但是平時不從事農活。
在秦朝時期擔任沛縣泗水亭長,後來因為釋放刑徒而逃亡在芒碭山中。陳勝吳廣起義後不久,劉邦便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被稱為沛公。後來劉邦戰勝項羽,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的西漢王朝。
漢高祖劉邦稱帝時54歲,在位七年。
3、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在邢州堯山 ,是唐朝開國皇帝。雖然對於唐朝人們對唐太宗李世民更加熟悉,但畢竟唐朝的開國皇帝還是李淵。
李淵出身是北周時期的貴族家庭,七歲的時候就襲封唐國公。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歷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父子也是順勢從太原起兵,經過數年征伐,戰勝各路門閥,統一全國。於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了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中國歷史上又一盛世唐朝,定都長安。但是在稱帝后8年後的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
所以唐高祖稱帝時五十二歲,在位八年。
4、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又叫朱重八,在後來參加農民起義軍之後才改名叫元璋,字國瑞。朱元璋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小時家境貧寒,當過放牛娃,做過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由於朱元璋有著卓越的軍事和統帥能力,最後於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最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多地的戰亂局面,最終統一中國。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
所以朱元璋稱帝時四十歲,在位三十年。
由此可見,大部分開國皇帝在稱帝時都是四五十歲,在位時間大多不會太長,畢竟古代人的壽命和現在人比起來要稍微短一些。
-
11 # 觀復一鑑
毋庸置疑,當然有關係!
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是精力旺盛,能力超群,壽命較高的人。
試問一下,一個短命的人,怎麼可能在的亂世之中取得一番事業呢?可能還沒有開始,或者進行到一半,自個先掛了,談什麼開國大業?
比如明朝下開國皇帝朱元璋。
這個哥們從一個乞丐,一步一步走向了皇帝的寶座,從古至今只此一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這裡邊的心酸誰能明白呢?也只有老朱一人懂了。
但是老朱沒有想到,更心酸的事情還在後邊,因為他是老朱家最長壽的皇帝了,後邊的兒孫們沒有一個活到他的年紀。
不知道是老朱留下的基因不好,還是因為老朱殺戮太多,報應到了自己後輩的身上。
也有可能,是朱棣的篡位,改變了基因,所以導致明朝的皇帝大多都是短命。
從秦始皇算來,一直到努爾哈赤,沒有哪個開國皇帝太短命。
最起碼,在他死之前,也完成了重任,給後代留下了一個國家的傳承。
所以,偉業的成就,跟壽命有著很大的關係。
-
12 # 世界全史羅銳
首先,秦漢時期的皇帝,統一天下的皇帝的平均壽命比較長,因為秦朝時代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秦始皇活到了50歲,在當時的帝王的平均壽命裡算是較為長壽的;漢朝統一時間較長,漢高祖劉邦62歲,惠帝劉盈23歲,高後呂雉61歲,文帝劉恆46歲,景帝劉啟48歲,武帝劉徹70歲,昭帝劉弗陵21歲,宣帝劉詢42歲,元帝劉奭42歲,成帝劉驁45歲,哀帝劉欣25歲,平帝劉衎14歲,光武帝劉秀63歲,漢明帝劉莊48歲,漢章帝劉炟33歲,漢和帝劉肇27歲,漢安帝劉祜32歲,漢順帝劉保30歲(後面的幾位幼君和昏君就不一一列舉了)。由此可以看出,漢朝疆域走向統一,皇帝較為長壽;然而到了宣帝后期,宦官和外戚上臺之後,國家雖然統一,皇帝的壽命卻全靠自己的體格。
其次,西晉的皇帝雖然短期統一三國,可是由於晉朝的根基不牢固(司馬炎滅吳之後貪圖享樂),皇帝又沒有挑選良好的繼承者和輔佐者,導致皇帝的年齡在不斷縮短(晉武帝司馬炎54歲,晉惠帝司馬衷48歲,晉懷帝司馬熾33歲,晉愍帝司馬鄴18歲)。
再次,隋唐時代皇帝平均壽命在六七十歲上下浮動。隋文帝楊堅64歲,隋煬帝楊廣50歲,唐高祖李淵70歲,唐太宗李世民52歲,唐高宗李治56歲,武周聖神女皇武則天82歲,唐中宗李顯55歲,唐睿宗李旦56歲,唐玄宗李隆基78歲,唐肅宗李亨52歲,唐代宗李豫54歲,唐德宗李適64歲,唐順宗李誦46歲,唐憲宗李純42歲,自唐憲宗以後,藩鎮名義上屬於唐朝,實際趨於獨立。因此隋唐時期,天下統一和皇帝壽命的關係:隋朝皇帝只要不作死(文帝仁壽昏庸;煬帝急政致亡);唐朝皇帝普遍高血糖,只要不過分貪戀權力,都可以得到善終。
第四,元朝皇帝雖然是外族,然而自忽必烈以降,已成中原皇帝,可是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惠宗妥歡帖木兒之外,大多少年被殺。只能說這一時期的天下統一和皇帝壽命的關係:天下統一之後,皇帝水土不服、權臣攬政是致命的問題。
第五,明朝一共有六位皇帝在位時期,明朝是統一的(997萬平方公里)。這六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70歲)、明惠帝朱允文(25歲)、明成祖朱棣(64歲)、明仁宗朱高熾(48歲)、明宣宗朱瞻基(38歲)。這一時期皇帝統一天下和壽命的關係:越是長壽的皇帝,越能守得住萬里江山。
第六,清朝一共有六位皇帝在位時期領土是統一的: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52歲),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24歲),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69歲),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58歲),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89歲),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60歲)。這一時期皇帝長壽和天下統一的關係:初期靠權臣,之後用五年的時間清除權臣,親政的時候懂得平衡以及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創造一個“中平之世”,同時也不要忘了自己享有最高權力,只有這樣,清朝皇帝才能獲得長壽。
-
13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我來回答吧,這個是沒有關係的,大部分統一帝國的皇帝,都是因為當時前朝已經腐敗,孕育而出的。
秦始皇39歲統一
當然,他本身就有很強大的背景。
朱元璋,草根出身,和劉邦一樣。但是,劉邦統一全國的時候,年紀要比朱元璋大!
-
14 # 錢多多讀文史
有關係的。
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周世宗柴榮,內治外防,井井有條,眼看南北統一在望,不料英年早逝,繼承人年幼,留下“孤兒寡母”讓趙匡胤黃袍加身,揀了好大一個便宜。
這是壽命短,事業未竟,皇圖霸業落空的例子。
再看壽命長,熬得控制權的另一例子。
當然司馬懿最適合拿來說一說。
他活到七十多歲,這在古代絕對是高壽。
他熬死三國系列英豪,熬死曹魏三代主子,終於子孫成材,羽翼漸豐。終於讓他等到三國漸歸曹魏而曹氏漸弱之際,一舉發動高平陵兵變,成為事實上的掌門人。
而反觀司馬懿曾經的主子曹叡,倘若明帝活得久一點,恐怕三國一統之後的皇帝輪不到司馬家。
所以有時候,活得久一點,真會變成人生贏家。
-
15 # 燕趙節度使
何止有關係,簡直太有關係了,呵呵呵。
看我的舊文。
一個人的壽命雖然長短不同,但終歸有盡頭,就算是皇帝萬歲爺也不例外。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死就死了,最多開個追悼會,親朋好友來弔唁一番,假模假式的哭幾鼻子,喝一桌解晦酒,完事。
陶淵明《擬輓歌辭三首》寫得好: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但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王朝來說,最高領導人去世那將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處理不好,甚至會引發爭奪皇位的流血事件,人頭滾滾,甚至滅族亡國,改朝換代。
中國歷史上就有幾個因為皇帝短命而導致改朝換代的事件。
曹魏。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揮鞭跨黃河。
一統中原定基業,壯志難酬可奈何。
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
曹操去世後,世子曹丕迫使漢獻帝退位禪讓,建立曹魏,年號黃初,定都洛陽。
226年,魏文帝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召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輔佐嗣主。次日,曹丕崩於嘉福殿,終年40歲,比曹操少活了26年。
曹丕算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
他文武雙全,個人的綜合素質極高。在曹操的教導下,曹丕兄弟幾個從小讀書習武,成為一代人傑。
在中國文學史上,曹丕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
他的《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他的《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鑑於東漢宦官和外戚輪流專權,搞得朝政烏煙瘴氣,曹丕吸取教訓,下令限制宦官、外戚權力,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這項舉措保證了曹魏始終沒有宦官、外戚干政而造成政治危機。
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發展屯田制,與民休養,恢復社會生產,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到了曹丕末年,曹魏國庫充實,累積鉅萬,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
曹丕在位後,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臧霸、孫觀等割據勢力,徹底統一了北方。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派人招降蜀漢宜都太守孟達,敗劉備義子劉封,收復上庸三郡。
曹丕在位期間,還多次派兵擊敗鮮卑和西羌,派人在西域建立長史府,恢復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
雖然曹丕征伐吳國都以失敗告終,但魏強吳弱的格局已經形成,為以後的西晉滅吳奠定了基礎。
曹丕死後,太子曹睿登基,是為魏明帝。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代明君,他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
軍事方面,曹睿派曹真、司馬懿等人擊退吳、蜀的多次侵擾,平定鮮卑,攻滅遼東公孫淵。
文治方面,設定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35歲。
曹丕只活了40歲,而他的兒子魏明帝曹叡更不如他,只活了35歲。
曹家的人一代比一代短命,這種壽命在古代也屬於短命。
試想,如果曹丕也跟曹操一樣,活到60多歲,他的兒子曹睿也同樣能活到60多歲。憑藉他們的政治才能,必定能培養一大批忠於曹家的文臣武將,壓制權臣比如司馬懿,令司馬家忠心耿耿不敢妄動。
正是因為曹丕和曹睿的短命,以及託孤大臣尤其是曹爽這個酒囊飯袋,才讓司馬家鑽了空子。
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熬死了曹家三代,最終等到曹皇帝年幼登基,大權旁落,而司馬家羽翼豐滿,獨攬大權,最終吞併三國,建立了西晉。
而西晉建立後,由於統治階級腐化墮落,僅僅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太康之治後便爆發了八王之亂,後來又是五胡亂華,中華大地陷入了數百年的戰亂浩劫之中……
所以說,對一個帝王來說,他的壽命不僅關係著國運,更關係著民族幾百年的命運。
除了曹魏之外,還有兩個王朝,也因為皇帝的短命而導致被權臣篡位,而族人也身死國滅。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少年登基,隱忍待機,殺死權臣宇文護,得以親政。
宇文邕是南北朝兩百多年的亂世中少數稱得上有作為的君主。他生活儉樸,關心民間疾苦。據史書記載,他“身布袍,寢布被……後宮不過十餘人。”
針對當時佛教氾濫的情況,他大舉滅佛,沒收寺院財產,充實國庫,強迫僧尼還俗,增加社會勞動力。北周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他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相反北周的敵國北齊則君昏臣佞,屠戮功臣,導致上下離心。
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大舉進攻腐朽的北齊,並於建德六年(577年)摧枯拉朽般攻滅北齊,統一北方。
正當宇文邕雄心勃勃,想要率領大軍親征北周的勁敵突厥時,忽然暴病身亡,年僅36歲。
他的太子宇文贇登基,是為北周宣帝。宇文贇沉迷酒色,縱慾無度,一年後病死,時年22歲。
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贇之子、7歲的宇文闡繼位,即北周靜帝,隨國公楊堅為輔政大臣。
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強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讓帝位,建立隋朝。宇文闡同年被害,終年9歲。
北周武帝宇文邕以36歲的壯年時期抱病而亡,結果導致他生前一直想要廢黜的太子宇文贇即位。而宇文贇僅在位一年就縱慾無度而亡。他的兒子宇文闡才九歲,這就給了權臣篡位之機。
試想,如果宇文邕能夠活到五六十歲,以他的雄才大略,恐怕北擊突厥,南滅陳朝,統一天下,再創盛世也是不可能的。那樣一來,恐怕就沒有隋唐什麼事了
唐朝令狐德棻在《周書》評價宇文邕:
“帝沉毅有智謀。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跡,人莫測其深淺。及誅護之後,始親萬機。克己勵精,聽覽不怠。用法嚴整,多所罪殺。號令懇惻,唯屬意於政。群下畏服,莫不肅然。性既明察,少於恩惠。凡布懷立行,皆欲逾越古人。身衣布袍,寢布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改為土階數尺,不施櫨栱。其雕文刻鏤,錦繡纂組,一皆禁斷。後宮嬪御,不過十餘人。勞謙接下,自強不息。以海內未康,銳情教習。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齊之役,見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每宴會將士,必自執杯勸酒,或手付賜物。至於征伐之處,躬在行陣。性又果決,能斷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強。破齊之後,遂欲窮兵極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此其志也。”
後周世宗柴榮。
顯德元年(954年),後周太祖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是為後周世宗。
《舊五代史》稱:“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柴榮發下宏願,要“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減少賦稅,修訂制度刑法,大舉滅佛,增加國庫財富,使得後周政治清明、軍力強盛,百姓富庶,國庫充實,中原的經濟得以復甦。
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 。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準備進攻幽州,進而收復幽雲十六州時,突發疾病,抱憾而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僅六年。
柴榮去世後,他的兒子7歲的柴宗訓繼位,是為後周恭帝。
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強迫後周恭帝禪位,後周滅亡,北宋建立。
柴宗訓被封為鄭王,賜予“丹書鐵券”, 郭威、柴榮的宗族被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居住。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柴宗訓逝世於房州,時年僅20歲,諡曰“恭皇帝”,歸葬於世宗慶陵之側。
讀史至此,不由得讓人掩倦長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後周世宗柴榮都是當時亂世中少有的明主,他們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攻伐四方,企圖一統天下,開創太平。
只可惜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三四十多歲的壯年時期就抱病而亡,壯志難酬。
臨終前,我想他們都會為不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而發出長長的嘆息吧。
這一首歌一定能表達他們當時的心情……
-
16 # 莫循靳言
肯定有關係啊,比如周世宗柴榮,就是死的太早,兒子繼位,才會被趙匡胤奪了位,如果他活著趙匡胤絕對不敢陳橋兵變,還有宇文邕也是因為死的太早,兒子無用才會被楊堅所取代,還有武則天把聰明的兩代皇帝都熬死了,才得以繼位。
-
17 # 魏罐頭
我個人認為:一般開國皇帝統一天下和壽命關係關係很大。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案例很多的。比如後周柴榮。
但有沒有好的後代也很重要,很多短命王朝不是開國皇帝不是雄主,而是毀在他兒子孫子們手中。一般長命王朝都能有比較好的接班人,其二世三世都是人才,能讓祖業發揚光大。
-
18 # 回憶54700
我認為皇帝統一天下和壽命有關係。
因為,壽命就是時間,壽命更長你的時間就更充裕,能做更多的事情,打更多的仗,甚至有可能你的命長,把你對手熬死了都有可能的。
近代的孫中山就是因為他的命短,革命還未成功就撒手人寰。要是老天爺再多給他時間,他可能會把國家治理好做更多事情,平定軍閥,也因該不會那麼早的出現國共內戰,導致日本那麼早打進來。
但是,現實中多時候是時間不夠充足的,機遇轉瞬即逝。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我們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把時間都用到做有意義的事情上,不要浪費,這樣也就不枉此生了。
-
19 # 與生活交朋友
不但有關係,壽命還是最重要的。
秦始皇活了49歲,如果能多活個十年,那就沒劉邦什麼事兒了。劉邦也就比秦始皇小三歲,一個糟老頭子還能打什麼天下,還哪來的西漢。項羽或許還有一絲機會。
曹睿活了35歲,要是能多活個一二十年,那就沒司馬懿什麼事兒了,西晉也不知道在哪裡。司馬懿要是少活個五年,那估計也沒有西晉了。可司馬懿偏偏就是能活到70多。那時候能活過他的真沒幾個。
周武帝宇文邕也只活了35歲,楊堅還比他大兩歲。宇文邕要是能多活個20年,那統一南北的就是北周了,那北周也變成大周了,也沒有隋朝什麼事兒了。
武則天66歲才稱帝,改國號為周,之後還當了15年皇帝。壽命不長還真的是沒法做到的。
周世宗柴榮也只活了38歲,文韜武略的,在歷史上少有的很完美的君王。他比趙匡胤也就大6歲。柴榮要是能多活二十年,應該也可以實現統一。不僅沒有北宋了,幽雲十六州或許也能夠收回來。
趙匡胤也只活了50歲,趙匡胤畢竟是一路打出來的,相當有能力的,要是多活個十年,或許也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兩宋百姓也不至於老是被北方異族給欺負。
朱標也只活了38歲,他要是能多活20年,那就沒有燕王朱棣什麼事了。朱棣也就只能是個燕王了。
朱祁鈺也只活了30歲,他要是身強力壯,能多活一些年,也沒人敢發動奪門之變,江山也不會被朱祁鎮再搶回去,于謙也不用死。
多爾袞也只活了38歲,要是他能夠多活20年,或許也是要篡位的,大清天下可能要從他這裡傳下去。
壽命是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諸葛亮啥都不缺,就是缺壽。壽命對我們普通人也重要。我們平時也應該勤鍛鍊,保持健康的體魄。有命就有希望,才能夠改變命運,實現理想。
-
20 # 歷史影視小迷弟
我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絡。
自秦始皇開始到努爾哈赤,中國歷史上各個王朝的皇帝們壽命都不相同,自然對後世的影響也不相同。
尤其是歷史上那些英年(壯年)早逝的皇帝們,他們的去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去世時49歲,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大秦或許真的可以按照他的設想傳至萬世,也就沒有後來的楚漢相爭,現在的社會不定是什麼樣子呢。
秦始皇
三國時魏明帝曹叡去世時年僅36歲,他在魏國的幾位皇帝中可以說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間多次打退諸葛亮的北伐,但是在他去世僅僅十年,自己曾經重用的大臣司馬懿便在他的墓地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三國最終歸於司馬家。
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時年僅36歲,他在位期間除掉權臣宇文護,掌握朝廷大權,滅掉政敵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地區,正當他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卻病逝於徵討匈奴的途中。僅僅3年之後,楊堅便篡取了北周的政權開創了大隋王朝。值得一提的是楊堅比宇文邕還要大2歲。如果宇文邕不死憑他的能力北周或許就是後來的唐朝。
宇文邕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時年僅39歲,柴榮在世時制定了“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天下太平”的宏偉目標。柴榮也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然而就在柴榮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卻突然駕崩了,半年之後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取代後周的孤兒寡母,建立了大宋王朝。如果柴榮不死也就沒有趙匡胤什麼事了。
柴榮
因此皇帝的壽命與統一天下存在著必然的聯絡。正如上述的四位皇帝,如果他們活的再久一點那麼也就沒有後世王朝什麼事了。如果秦始皇活的久一點那麼我們可能就不是漢人了,而得改口叫秦人。
回覆列表
做為開國之君,縱上所述全部都是英明神武,能力超強,壽命也是長壽的,因為經過戰爭的洗禮,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超過常人的壽命是完成不了的,因為戰爭都是殘酷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一王成功,可想而知了。因為開國皇帝一般要積蓄力量,經過一定的累積,以及南征北伐,長期的艱苦歲月,所以開國之後年紀普遍已經是中老的人了。所以統一天下的皇帝一定是壽命要比普通人長的才行,壽命不長掛掉了還怎麼統一國家。這是個人觀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