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LG社會王

    宋的確是中國正統,但君不見唐時國土和宋時國土,那時候西夏吐蕃大理金也是唐土分裂的。因此論正統宋可以說是正統,因為宋佔據中原之地,到論統一,還是算不上的,西夏老百姓大多也是炎黃兒女,大理金等也是如此,因此分裂時期是事實,不能因為炎黃兒女不在宋就不是炎黃兒女,不能因為宋在心中是正統就不承認那時候是分裂時期。

  • 2 # 濤濤歷史屋

    朝代正統的劃分,主要看是否是統一王朝,看是否是中原王朝,是否是漢人延續傳承王朝。

    1.宋朝雖然不是統一王朝,但是比較是中原地區崛起的漢人王朝,比較在歷史朝代更迭中,還是漢人王朝為多為主。

    2.大理過偏居西南一地,位置國力都不足以代表正統王朝,而西夏與遼金雖然很強盛,但又是西北及北方的割據政權,對於秦漢隋唐等等王朝,不具有延續繼承性。

    3.宋朝最早是處於中原王朝,後雖遷移到南邊,但是其始終是中原王朝,始終是漢人王朝,始終是正統王朝文化體制的延續繼承者。

    就這足以宋朝成為正統了。

    4.元清雖然也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其是正統王朝,關鍵就在於其實統一性王朝。

  • 3 # 四十不惑的老範

    文化,書都是有文化的人寫的!大宋軍事戰鬥力,在杯酒釋兵權後就完蛋了!還搞了個禁軍制度,精銳都集中在首都!打仗是誰也打不過啊!但是宋朝文化人的詩詞那是最牛的,還出了個才女的,也是我最喜歡的李清照,就問其他朝代有嗎?誰繼承了文化,誰就是正統啊!

  • 4 # 汽車馬拉

    這主要是漢文化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中原王朝地區。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科技文化有了較高的統一。以後的各個中原王朝都是以漢文化為主。漢民又經過幾次大規模移民,使科技文化向別的地方傳播,使各個地方對漢文化都有了認同。

    你所說的正統主要是指文化,宋朝周邊雖然有著金、西夏、大理、吐蕃等國,是少數民族地方政權。但漢文化還是宋朝主流文化,周邊的國家尤其大理,還只是宋的一附屬國,每年都向宋進貢的,夾在吐蕃和宋中間,兩邊都不敢得罪。

  • 5 # 歷史的小學生

    首先從時間上來看,遼國建立於公元916年(當時還叫契丹),當時還是唐朝末年。而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建國時間晚於遼國四十四年。遼國皇帝認為,他們建國的時侯,宋朝還沒有出現,因此,根本就不願承認宋朝的正統地位。

    我們接著從軍事上來看,無論是滅後唐(幫助後晉),還是吞後晉,或是與後周和北宋交戰,遼國都在軍事上長期處於壓制狀態,所以,根本就沒有正視過北宋。尤其與北宋的高梁河之戰中,差點生擒宋太宗趙匡義。

    下面再從“請封”來看,遼國從來沒有向宋朝進行過所謂的請封。反觀西夏和大理,為了得到身份上的認可,數次遣使宋朝皇帝,請求宋朝承認他的地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的少數民族政權“請封”中原王朝的事件。西夏國建立時,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給宋仁宗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王朝的關係與功勞,請求宋仁宗承認他的皇帝稱號。李元昊在表文中寫道:“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大理國更是先後十一次向北宋稱臣乞封,終於在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得到北宋王朝的承認,冊封大理國皇帝段和譽為“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在封建社會,“請封”事件是關乎兩國藩屬地位的直接證據,也是確立誰為正統的最佳證明。

    最後看一下北宋與遼國的互稱。澶淵之盟簽訂後,雙方互稱南、北朝,成了兄弟之邦。既為兄弟,乃是一母所生,因此,北宋就喪失了正統地位的優越性。宋真宗比遼聖宗年長,故致書遼國時,稱遼聖宗為弟,稱聖宗之母為嬸。到宋神宗時,稱“契丹母為叔祖母,稱契丹(主)為叔父”,王安石每當提及此事,都耿耿於懷,乃憤然道“此乃臣之所恥”。

    綜上所述,遼國並不認同宋朝的正統地位。

  • 6 # 學益精舍

    科舉制度在元朝一度被廢除,後來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又重新開始科舉,到了元順帝,伯顏建議禁止漢人、南人科舉,不得學習蒙古文字,從根源禁止漢人和南人為官,元順帝想要擺脫伯顏,默默地計劃自己的行動,在各種勢力間平衡。

    元順帝選擇了伯顏的侄子脫脫(脫脫從小接受儒家文化教育),脫脫又聯絡了幾個盟友,公元1340年,趁著伯顏出去巡視,脫脫髮動兵變,伯顏勢力被剷除,文宗的皇后和兒子被廢除,元順帝開始獨立執政,次年改元至正,脫脫被任命為丞相,對國家進行政治改革。元朝祭祀孔廟,重開科舉制度,緩和了民族矛盾,興修國子監,招收各民族學生,元順帝和儒臣講學歷代興衰,脫脫主持修史《遼》《金》《宋》。俗話說“國可滅,史不可滅”,政權可以推翻,但是必須要負責修史,脫脫三朝各有正,史解決正統問題。

    西夏問題 公元1227年,蒙古攻打中興府被圍困半年多,但是突然發生地震,接著瘟疫爆發,西夏皇帝決定投誠,等到城門開啟時,成吉思汗將領下令屠城(實際是在投誠時,成吉思汗已經死掉,臨死下令密不發喪,因此當大門開啟時,蒙古人記恨西夏,屠城就再次上演,西夏滅亡)。攻佔西夏後,蒙古人下令,不準把西夏寫進歷史書,從此立國190年的西夏神秘消失。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宋、遼、金、西夏各為正統。

  • 7 # 微史春秋

    對於遼宋夏三國誰為正統的認知有發展變化的,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且爭議至今都有。

    除了政權分立原因之外,華夷民族之爭也是重要原因。

    一、元代:各與正統

    元代重新統一中國後,遼宋夏誰為正統就成為了一個首要問題,尤其是在元代準備修史的時候,這個問題尤為重要。

    這個問題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以宋為正統,但有人反對。

    由於問題始終爭執不休,修史便擱置了下來,直到元末,宰相脫脫最終拍板,“各與正統”。

    於是便有了《遼史》、《宋史》和《金史》。

    到了明朝,蒙古人被推翻,明太祖是承認元代的地位的,但是民間對元代修的《遼史》、《宋史》、《金史》產生不滿,要求重修《宋史》,將遼史、金史附記與《宋史》之中。

    這其實就是要求承認以宋為正統。但是明代官方並沒有重修《宋史》,二十四史中依舊是《遼史》、《宋史》、《金史》,嘉靖皇帝甚至將一些學者私人撰寫的《宋史》給毀版禁刊。

    二、清朝以宋為正統

    到了清朝,少數民族再次入主中原,華夷之爭再次成為焦點。

    “夫宋雖南遷,正統自宜歸之宋。至元而宋始亡,遼金固未可當正統也。”

    他還單獨寫了文章,立證宋為正統,遼等不是正統。

    “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

    乾隆這麼做,其實是為說明清朝繼承明朝,一樣是正統地位的。

    正統問題的解釋權歸官方所有。其實民間對此的質疑一直都存在,有的是因為華夷之辯,有的看重文化傳承,有的則是從大一統角度出發的。

  • 8 # 齊天大猴

    所謂正統,最終的判定還是在於文化。雖然大遼國,西夏國,大理國都稱帝,但是到最後都被漢文化征服了。而且漢文化當時就在大宋朝。儒家文化的傳承在大宋。無論朝代如何更迭,文化的根沒變。

    中國歷史雖然飽經滄桑,改朝換代就和過家家一樣,大家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不論這些人豬腦子打出狗腦子來。唯一沒變的,就是自漢代確立起來的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漢文化,一直都是各大BOSS推崇的文化。即使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但其也會在漢文化的薰陶下最終歸化。

    大遼開國皇帝崇拜孔子,先後於上京建國子監,府、州、縣設學,以傳授儒家學說,又建立孔子廟;尤其是澶淵之盟簽訂後,契丹和宋朝進入了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中原文化瘋狂向契丹輸出。契丹貴族迅速漢化。

    遼國最早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北面官用契丹舊法統治契丹人,南面官完全仿照唐朝制度用漢制管理漢人,也就是說大遼境內的漢人還是生活在漢文化下,可見契丹人對漢人和漢文化的尊重。《天龍八部》中喬峰不就擔任過大遼國的南院大王嗎?

    遼道宗時,契丹以“諸夏”自稱,這不是在表白自己是中華一員嗎?人家大遼壓根就沒有把自己是當外人。

    西夏文字以漢字為參考,大理國更是大理推行漢文化,以儒釋治國。

    這些國家就像一個班的學生,大宋朝是班長兼學習委員,是學霸。而大遼,西夏、大理都是班裡的學生,大遼西夏路子野,總欺負班長,但是班長是學霸,每天的作業要抄,每到考試時還要作點弊,時間長了難免受到了影響。而大理就是班長的小迷妹,自然無話可說了。

    一言以蔽之,文化的旗子不到,民族就不會垮。

  • 9 # 哲忙1

    我覺得沒有任何國家會認為自己不是正統,西夏是党項民族的正統王朝,大遼是契丹民族的正統王朝,而大宋是漢民族的正統王朝。

  • 10 # 一切都付笑談中

    宋朝周邊的政權稱帝與否,和後世學者認宋朝為正統沒有必然的聯絡,這是兩回事。像北遼、西夏都是獨立的國家與宋朝是平起平坐的,而大理比較複雜點,他雖是獨立政權但是一直是宋朝的屬國,需要向宋朝稱臣。不管是宋朝,還是少數民族的遼國、西夏、大理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至於宋朝被後世認為中華正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中原王朝重新走向一統,京城設在中原腹地開封,而開封是後梁,後漢,後周,後晉的首都,北宋選擇開封,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地理位置上講也符合人們心目中的正統位置。

    其二、從古代人的立場來看,華夏是有夷狄之分,非我漢人,其心必異,而古代史官往往會認漢人王朝為正朔,不論是秦、漢、唐這些大一統王朝,還是魏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這些割據政權,因為都是漢人江山,所以史官都將他們列為正統,而宋朝正好也是漢人江山,周邊的遼、夏、大理都是少數民族,在史官心目中,只有宋朝才有資格繼承正統。

    其三、宋朝是中原文化的繼承者,他延續了盛唐時期的文化、制度,並且得到了發揚光大,比如唐詩宋詞,宋詞顯然是對唐詩的繼承,正是這種文化的連續性,使得後世學者以宋文化為正統。

    其實,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中華大家庭的一員,他們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在逐漸被漢化,吃漢食,穿漢服,仿效宋朝官制,他們雖然起於遊牧民族,但屬於高度漢化的政權,與傳統意義上的正統王朝並沒有太大區別。

  • 11 # 塵世小書童

    首先搞清楚,正統的定義是什麼。

    1、按疆域大小來

    以今天中國的疆域上,古代出現過得政權來選誰是正統。那麼遼國疆域確實比北宋大。金國疆域確實比南宋大。遼、宋為正統,好像說的過去。

    2、按文明程度高低來

    毫無疑問是北宋和南宋。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明一切。文化、經濟、手工業、農業、商業等等,全方面碾壓遼金。大宋毫無疑問是正統。

    3、按華夏文明的傳承來

    毫無疑問是兩宋。華夏文明的主體不管是地理上,還是傳承上都是在中原。華夏是農耕文明,而遼金都是遊牧文明,就算遼金學習華夏文明,但是主體還是在大宋。

    4、按民族主體來

    毫無疑問是兩宋。我們今天是要提倡民族平等、團結,但是你無法否認中國的文明主體還是大漢民族。

    文化上:湧現韓愈、柳宗元、陸游、蘇軾、辛棄疾、黃庭堅等等大家

    經濟上:外貿發達,瓷器絲綢享譽世界,昌南與中國同名

    政治上:政治清明,言論自由。(明朝的各種特務機構、清朝大興文字獄)

    科技上:火焰用於製造火炮、指南針用於航海、活字印刷術的出現?

    一副清明上河圖能夠說明一切

  • 12 # 士說心語

    講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歷史,在歷代的朝代表中,不難發現有兩個比較混亂的時期。一是自東晉之後,隋朝之前的160年間的大小國林立局面,這一時期成為南北朝時期;二是自唐以後,北宋之前的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局面,這一時期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在兩宋(北宋與南宋)時期,不是並列存在著諸如遼、西夏、金嗎,怎麼不能歸為此類,這正是和這位朋友一樣的疑問。下面我來解答。

    相信看過《吳越錢王》這部電視劇的人,會有這樣的印象,在第一代吳越王錢鏐彌留之際,召喚子孫來到床前,留下了這樣的遺訓,史稱“武肅王遺訓”。其中與朝廷相關的最重要的兩條是第二條和第三條,意思是中原戰事頻亂,朝代更替,你們要善待中原之主,要識時務,遇上真主,應該及時歸順。

    遵循錢鏐的遺訓,後世諸王始終貢奉中原王朝,末世錢弘俶順應時勢“納土歸宋”,使國家“不被幹戈”實現和平統一。錢鏐父子開創吳越國,連續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為國王,成為王族。自唐末歷五代,又經北宋至南宋,四百年間吳越錢氏始終保持“位極人臣”。錢氏後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這個家族始終一脈書香綿延,代有人才湧現。宋朝皇帝稱 “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時御賜“清芬世守”匾額。

    上面這個例子說明,即使在當時各自分裂割據的局面下,吳越國始終尊奉中原朝廷為正統。我們知道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實際上當時是一個比較統一的國家。在當時,除了剛建立起來的宋朝之外,還同時存在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 於是自宋朝建國伊始,趙匡胤便開始了統一全國的程序。北宋先後消滅南平(荊南)、後蜀、南漢三國,又於開寶八年(975)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此後,吳越與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於宋朝,後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宋是正統王朝,毋庸置疑。

    我們再來看看南宋,靖康之恥,北宋兩位皇帝被金兵俘虜,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可見南宋仍是北宋的延續,皇帝姓氏沒變,宗族關係沒變,還是皇子出生呢,所以說南宋與北宋是一脈相承的。南宋雖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昌盛時期,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仍然是統治著廣大地區,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反之,我們看看遼、西夏、大理、金,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地理位置上也偏僻,固守一方,可以說對中原文化影響甚微,更談不上由他們來當正統了。從這一時期的史料也看出來,即使兩宋再怎麼軍事上懦弱,但事實上他們仍是對宋稱臣的,只不過野心勃勃,一心想侵佔中原、取代兩宋。

    因此,判斷一個朝代是不是被尊為正統,從史學上來講,要看這個朝代是不是代表著當時最正統的中原文化,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線的。就是說順著歷史朝代下來,總有一個主線。五代十國雖然亂,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是當時建立的中原王朝,是依次順承下來的,不像南方的十國,仗著自己物產豐庶就你也稱王他也稱帝,這不是正統王朝。所以歷史要講究順承關係,要講究正統文化,釐清了這兩點就好理解了。

  • 13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正如題主所說,宋金遼對峙時期,他們各自的政權統治者都已稱帝,就連西夏和大理也來湊熱鬧,紛紛稱帝來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

    然而從歷史上看,這個時期真正具有正統性的只有宋、金、遼三朝,其中宋朝是這三者中的核心政權。 就像之於三國時期,魏蜀吳都具有正統地位,但是魏國才是其中的核心政權。

    宋遼金對峙時期,宋朝人自稱“中國”、自稱“正統”,遼人和金人也自稱“中國”、自稱“正統”。在他們紛紛被蒙古鐵騎覆滅之後,元朝的官員和學者在修撰史書的時候也對三者的正統性糾結好長一段時間。 當時,元朝朝廷中圍繞著遼、宋、金的“正統”問題展開過激烈的爭辯,各方各抒己見,飽有論據,但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直至元朝末年,才由名相脫脫確立了遼、宋、金三國各自正統,各系其年號的修史方案,承認了遼、金的正統地位。

    雖然如此,這之後,有關遼金“正統”問題仍然是一個爭議點。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公認大一統王朝的正統性自不必言明,在儒學中對於中國曆代王朝正統性有其認定標準:其一:“合天下於一”;其二:“居天下之正”。

    據此,我們所承認的幾個大一統王朝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都是無可爭議正統王朝。 但是除卻歷史上大一統的時間,中國也有長達數百年的時間是處於分裂的狀態。

    我們解析一下上面儒學中所提的兩個標準,用我們通俗的話來理解就是正統王朝除了在地理上佔據象徵著中國國土中心的中原地區以外,同時還要在思想文化上凸顯出象徵著中國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中原文化的影子。

    以此我們來看宋金遼時期,他們中任意一個朝代都沒有同時具有這兩個特徵,此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思想的宋朝成為了我們表達中國文化的代表,兩宋時期發達的經濟、繁榮的文化讓我們忽視了它在領土佔有方面的短板。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去相信,更多地體現中原文化的兩宋才是正統性的王朝。

    但是,歷史不會說謊,宋金遼時期佔據了中國歷史兩百多年的時間,遼金兩朝長期佔據中國大部分北方地區,在促進民族大融合、經營北方地區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其在政權上的強勢存在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

    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二十四史》中,單獨列有《遼史》和《金史》,也在歷史發展上客觀承認了遼、金的正統性。

    所以,總結來說,宋、金、遼都是具有正統性的王朝,而其中,我們比較青睞的宋朝只是三者中的核心政權。

  • 14 # 衣帶漸寬終不悔never

    我認為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中原文化的向心力,自夏商周秦漢唐以來,各個歷史朝代都以中原為中心,古語有云:地中之都,中土之國。中原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種學說,其中以儒家影響最為深遠,在宋朝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中原文化體系,不管是哪個朝代,統治者們對中原文化都是敬重和嚮往的,宋朝也一樣,遼國西夏大理認之為正統,也是對其文化的一種認同感。

    宋朝滅亡後,後面幾個朝代的統治者就變為當時的遊牧民族,可想而知,遊牧民族的生存方式是放蕩不羈的,喜歡草原的狂野和自由,而中原文化多是文縐縐,講究仁義禮智信的約束性思想,看起來兩者應該格格不入,可是從後面的歷史發展來看,像遼國西夏大理這些國家都融入到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形成了今天中國的大格局,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同化作用。

  • 15 # 飛哥說史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網上颳起“黑宋朝”的風氣,先是否認宋朝是大一統王朝,再就是否認宋朝在歷史上的正統地位。這裡就宋朝的“正統地位”說一說:

      貌似三國鼎立格局的北宋、遼、西夏,為什麼北宋是正統?

      【從歷史傳承上說】

      唐朝的正統地位沒人質疑吧?唐朝之後、五代十國,再到北宋,這是一脈相承的。唐朝到五代的文化、政治、大部分人口、大部分土地,都被北宋繼承下來了。歷史傳承方面,北宋的正統地位不可動搖。

      【遼國、西夏跟唐朝有任何繼承關係嗎?】

      契丹人只是唐朝邊疆羈縻制度下的邊疆小政權,在五代十國混亂期間,趁機坐大。即使它最強盛的時候,也僅僅是越過長城沿線而已,對著傳統的中原腹地還只能遠遠觀望。文化上、政治上、土地上、人口上,跟唐朝沒有任何繼承關係,何來正統說法?

      西夏只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小小節度使,撮爾小邦,沒有把它列入落草為寇的叛匪、能承認它是一個國已經很給面子了。

      【史家絕對不答應把遼國列入正統】

      雖然遼國在國史中地位貌似比以前提高,但是絕對不可能將遼國列入正統地位。最關鍵一點,就是它沒有跟前朝的繼承關係。要是把遼國列為正統,整個中國歷史體系勢必要推倒重來。

      一個正統王朝,前生後世起碼都得有吧?

      北宋的前身“五代”,五代的前身唐朝,一目瞭然、一脈相承。契丹的前生就“嘎仙洞”那點事,能扛起正統大旗嗎?重構契丹之前兩千年的歷史?誰能做到?

      這個理由金國同樣適用,女真人的前生連“嘎仙洞”都沒有,頂多算是繼承契丹基礎上,做到了一些發揚光大。

      【再從人口、經濟、文化方面說】

      北宋人口最多的時候接近1.25億;遼華人口最多的時候約900萬;西夏人口最多的時候約300萬。雖然不是說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別的人口差,這種情況下,誰來代表正統,還用說嗎?

      在公元1200年代,南宋人口約8000萬,金華人口約5000萬。人口差距仍然巨大,但也算是一個數量級。不過,要看到一個事實,金國雖然國祚119年,穩定統治的中原地區的時間,也就半個多世紀。這點時間,對於一個前無傳承、後無繼承的,僅僅佔了半壁江山的國家來說,頂多也就一個割據政權。

      【經濟文化方面宋朝全面碾壓遼國、金國】

      北宋、南宋的商業活躍、文化繁榮、科技進步是用目共睹的。手工業方面,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這些新技術得到廣泛使用。金融方面,紙幣進入實用階段,對外大宗貿易得到高度發展。 文化方面,唐宋八大家裡面宋朝獨佔其六。

      這裡要說的是,不能因為軍事對抗中的一時強弱,就否認宋朝的正統地位。

      【北宋的歷史地位】

      北宋雖然相比唐朝,在疆域上縮水不少,但是中原王朝歷來的核心區域,一直在北宋的有效統治下。

      宋朝在疆域上沒法跟唐朝一較高下,但是在經濟規模、人口數量、文化繁榮這些方面已經全面超越唐朝,這才有了唐宋並稱於世的說法,這也是北宋“正統”地位不容置疑的原因。當然了,這也是北宋被承認“大一統王朝”地位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遊牧民族靠打獵生活,草原能打什麼獵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