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魚雜談

    問這個問題的父母真的很棒

    我現在在教初中,真心覺得父母對孩子太重要了。我們班級的孩子在這個疫情裡全體划水。剛剛進行的疫情摸底檢測,全班只有一個同學及格。

    在疫情的時候我打電話也是明明是上網課的時間,家長和我說孩子還在睡覺。你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重要不重要。

    雖然不知道別人怎麼樣,但是我大多數的時候是可以看出一些孩子是不是單親家庭的。因為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比較內向,對於去爭取自信的展示都沒有資訊。

    我們都知道電視好看,抖音有趣。但是你想培養孩子你自己就必須要改變。你都難以堅持一件事,還要求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上清華北大。那你也要付出相對應的努力。

    不然就是這樣的

  • 2 # 古曦

    一臺電腦出廠的時候,它只是硬體,裡面沒有軟體。我們後期給這臺電腦裡裝了什麼樣的軟體,我們才能做什麼樣的工作。

    我們的孩子也一樣,當我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是空白的,誰是給我們孩子的思想裡裝軟體的人?那就是父母,所以說教育孩子的重點是父母的改變,而不是去改變孩子。

    可是很多做父母的人,沒有學過教育孩子和一些溝通方式,直接用自己的情緒、地位、權利、批評孩子,指責孩子,挑孩子的毛病。

    你回頭想想,如果你用教育孩子的這種方法,去面對社會上的人,他們能接受嗎?如果不能接受,那你就說明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 3 # 老頭和你隨便聊聊

    孩子不需要你拯救!雖然你的問題把拯救加了引號,可能你想表達父母應當做孩子的榜樣。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學校教育之外,孩子的一切都是和父母有關,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有著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父母、適當的教育引導……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4 # 挑戰中考數學壓軸題

    要想教育好孩子的,我自己總結了下面幾條,如果你的孩子成績差,肯定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家長應該避免出現下面的情況,讀完讓人驚心

    一、毀掉一個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卑賤的地位上

    1、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自己一無是處,沒人賞識他,沒人喜歡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經常拿”別人的孩子”的來刺激他。這種話要時常掛在嘴邊:“你看人家xx,從不讓父母操心;你看人家從來××不玩遊戲;你看人家考取了清華北大;你看人家xx……有誰個像你?”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3、要學會遷怒的本事。自己生活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要想方設法找理由給孩子潑狗血。無論什麼事都歸功於孩子的過錯然後教訓他,並制止他流眼淚。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增強孩子的自卑感,同樣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

    4、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片語,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5、採用法西斯暴力,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經常要對孩子拳打腳踢,如果單打不過癮,配合夫妻雙打效果會更好。

    二、摧毀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讓孩子時刻內心體驗著焦慮,恐懼不安 1、利用一切條件,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招人討厭的,是不被父母老師所喜歡的,給孩子一種被拋棄感。從娃娃做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孩子越小越害怕被拋棄,內心安全感越脆弱。如果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對孩子的不耐煩、討厭等等;經常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等等。

    2、給孩子一個破碎的家,父母經常爭吵打架,讓孩子對這個家的未來害怕擔心。

    3、經常用各種各樣的危險來恐嚇孩子。如:經常給他講社會的黑暗和人心險惡,這個社會到處充滿著罪惡的勾當和邪惡的陷阱,沒有一點社會良知存在,在這個社會上不能信任任何人,一定要處處謹慎。

    三、摧毀孩子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行動力,讓孩子變成木偶1、把自己塑造成為孩子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即使是大打出手和言語侮辱也是為了孩子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沒有一點私心,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

    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 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

    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2、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檢視;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

    他如果接聽電話一定要追根溯源等等。這樣做能在他心裡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3、糖衣炮彈狂風亂炸,為孩子包辦一切。“替他洗衣服,替他打掃衛生,替他….”;“孩子無論要什麼都完全滿足”。

    被餵飽的熊是死熊—因為被喂的飽飽的,不需要自己覓食,慢慢地熊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沒有人去餵它們食品時,熊就被餓死了。孩子也一樣!

    四、必殺技,當眾出孩子的醜

    以上都是”單練”技能。真正要徹底毀掉他,這第四條才是殺手銅。你一定要當著外人(或同學或親友或鄰居)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樣做能使一個人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而一個懼怕社會和自慚形穢的人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您掌握了以上操作方法,且經常運用,就基本上可以毀掉一個孩子了。當然,還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將你的孩子徹底毀掉,使他終身一事無成。

  • 5 # 新勝源中考高考數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他的性格,行為習慣,價值觀,都是受外界影響很大的,這時候孩子相對來說,比較被動。所以父母最好要學習教育孩子的相關知識。

    有些本來就做的好的,可以繼續發揚,做的不好的要改善。對於很多家長根本不是很清楚自己做的好還是不好,那麼就應該看看相關書籍。畢竟我們遇到的問題,都有人遇到過,書籍裡的方法大部分是非常好的。

    很多時候,孩子是家長試驗教育經驗的試驗品,尤其是第一個孩子。孩子不是一出生,家長就立馬變成教育專家的,家長都是邊教育孩子邊摸索,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很不合理,為什麼別人有經驗,並寫成書了,你不看,等孩子那個階段過了,有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然後雙手一拍大腿說:“早知道這樣就好了”,時間一過不再回來。

    請做個有準備的好家長,學學優秀教育者的經驗。

  • 6 # 育兒教子ABC

    有人曾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就是說父母會對孩子起到示範作用,父母好的壞的都會反映到孩子身上!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孩子有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來的。

    也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也就是說,孩子身上反映出的都是父母對其的影響烙印。每一個孩子在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空白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天性,但是在其父母逐漸的影響下,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父母三觀不正,是很難教導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價值觀,遠大的世界觀!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的,首先要求自己在日常當中行得端,立得正,言而有信。一點一滴,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好榜樣!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孩子!

  • 7 # 有TongQu的老玩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一出生這個環境中,潛移默化都在影響著在襁褓之中逐漸長大的孩子,父母一言一行,孩子都聽在耳裡,記在心裡。有資料表明,兒童在上小學之前,70%是家庭教育,26%是幼兒園教育,4%是社會教育,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8 # 愛桔尚

    父母是否應該先改變才能“拯救”孩子?從“拯救” 這個詞語,說明孩子目前的表現不好,也許是叛逆,也許是沉迷遊戲,也許是不愛學習......

    孩子會變成這樣,父母肯定脫不了關係。作為父母,應該反思,然後改變自己。

    父母是什麼?一種稱呼?一種天生的權力?但我認為它是一種職業。

    記得中國青年教育學院的陸士珍教授說:“中國所有的職業都有崗前培訓,唯獨為人父為人母的卻沒有經過培訓,之所以踏上父母這個崗位,完全是生理原因。”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為人父母教育素質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父母總認為,我為你提供了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你就得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忽視孩子的感受。

    我們的身邊經常有這樣的父母,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手機,美其名曰是陪孩子。

    牌友一來電話,和孩子的約定就拋之腦後,有的臨走說句下次再陪你,下次就變成了永遠的下次。

    在外遇到麻煩事,心情不好,回到家,孩子稍有不慎,就衝孩子吼叫。

    自己經常打遊戲,叫孩子認真學習。

    孩子想和父母一起玩耍,你說自己一個人玩,我很忙。

    孩子想和父母談談心,你說你們有什麼煩惱,把心思要放在學習上。

    一天又一天,等到父母發現,孩子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孩子了,還覺得自己委屈。

    為了能“拯救”孩子,父母首先得改變自己,反思自己的過往。控制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的內心,做一個傾聽者、陪伴者。

    要想孩子聽話,父母得言必行,行必果;要想孩子少玩遊戲,父母就應該培養和孩子共同的愛好,多開展親子活動;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就要多捧書,少看手機,營造學習氛圍。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你認為呢?

  • 9 # muujdjdj

    是的!正人先正己!才能起到心服、表率的作用和效果!首先我們現在年輕的好多家長思想意識都錯亂的找不到邊了!這樣還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對不起!我用這樣不好的口氣說說廣大的年輕家長,真是心裡急於讓大家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人生觀錯誤思想!不要讓眼前的市面經濟思想搞亂了我們心愛的下下一代!

  • 10 # 數學交流站

    父母是否應該先改變才能“拯救”孩子?

    這個問題是當下80後的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父母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句話我們大家都知道,從小學到大!但是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現在我也是為人父母者,我能夠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我的孩子現在剛上幼兒園小班,正是接觸這個社會,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在平時的生活中,他會模仿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甚至要超過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因此,如果是剛有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最起碼在孩子面前要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因為你的孩子會以你為榜樣,會學你的說話方式,會學你的行為方式,而在學校更像是去實踐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確。所以,有了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改變自己的語言方式。

    父母不是孩子的一切,孩子也不是父母的一切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會過分的溺愛孩子,過分的依賴孩子,好像生活中除了孩子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我想說的是,父母並不是孩子的一切,同樣,孩子也不是父母的一切!

    或許,小的時候,孩子會非常粘著父母,什麼都想和父母一起做,但是長大了,孩子是需要自己的空間的,孩子是有自己的獨立思維的。為人父母者,不能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附屬品,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孩子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那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父母只是充當孩子的領路人,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生活經驗告訴孩子,讓孩子少走些彎路,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孩子什麼都大包大攬,還固執的認為這是為了孩子著想!有些彎路是必須要走的,因為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對於迷失在彎路中的孩子,父母對他的作用才能引領他走出困境

    現在很多叛逆期的孩子要比以前的叛逆期要嚴重,動輒離家出走,甚至暢快自殺!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是巨大的。孩子出現異常,父母應該是第一個發現者,這就要父母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能因為工作忙而兩個人都忽略孩子,起碼有一個人是要做出一點犧牲的,要時刻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的學習,關注孩子的感情。一旦孩子在生活中迷了路,父母是最有可能可以快速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

    綜上所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做出改變,朝著孩子的方向改變,做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

  • 11 # 兜兜寶貝52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孩子剛開始並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畫下什麼他就是什麼,所以父母在需要改變的地方還是要改的

  • 12 # 學習做人

    對,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 13 # 張若水

    是的。想要"拯救"孩子,父母必須先做出改變。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有問題,需要"拯救",一定也意味著父母在一些方面是有問題的。如果父母不從自身反省出發,總是一味要求孩子改正錯誤,很難從根本上糾正孩子的很多問題。因為問題的根兒在父母那兒。說句不好聽的,就好比"父母有病,讓孩子吃藥"一般,也許孩子本來沒病,總吃藥也吃壞了。又或許孩子有病,就是吃藥吃好了,也還是會很容易再次被父母的病態再次傳染。我覺得這個比喻,話不太好聽,但很形象貼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大環境。所以,父母想要改變孩子,就必須先從改變自身做起,比如,先從"無條件地愛孩子"做起。因為往往需要"拯救"的孩子,他們的問題都是先從沒人真正愛他們開始的。

  • 14 # 更換不了

    其實,每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看法不一樣,因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不一樣。但就一個家庭而言,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最好能做到統一。

    如果爸爸媽媽的意見不統一,那麼孩子該“聽”誰的呢?所以,教育方式肯定要有一個主導的爸爸或媽媽,另一個配合就好。

    不知道孩子是出了多大問題,需要用到“拯救”這個詞。如果只是想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那要看孩子在什麼年齡段。3歲之前的孩子都是由父母說了算;3–5歲之間也還是可以改變的;6–12歲之間的孩子,需要耐心,並且要配合孩子的性格了。

    既是“拯救”,估計孩子應該是在較大的年齡段了。那麼,就要看看父母想矯正孩子哪一方面的錯誤,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

    這兩個方面看似個自獨立,可是也有必須的聯絡。生活環境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發展,性格又決定了孩子對人、又物、又學習的態度。

    如果說想要改變孩子已經形成的性格特徵,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父母能看到問題並願意嘗試去幫助孩子改變,這無疑是好的。從根本上說,想要改變孩子已有的性格,確實是要從家庭和父母處著手,而不只是說說而己。

    因為父母原有的教育思想已根深蒂固,想要轉變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所以,在父母想要“拯救”孩子之前,得先“自救”。

    例如:如果父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觀念,怎麼去跟孩子談平等呢?又比如:如果父母是主張孩子“聽話”的,又怎麼放心讓孩子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呢?

    所以,如果是以孩子的角度出發,父母的改變是一定要的,父母想如何“拯救”孩子,就要順著“拯救”的方向去做。

    以上為例,如果想要孩子專注於學習,那麼就要多方面的去了解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再例如:孩子依賴心太重。那就讓孩子多參與到家庭事務裡來,不要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讓孩子先學會自己做飯,哪怕是搞砸一兩頓飯,又有何不可。

    是的,為人父母者,很多時候是要學會放手的。父母抓得越緊,孩子就越反抗,到了一定程度,想抓都抓不住了。所以,近不如陪孩子愉快的走一程。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積極陽光的青少年,奮發上進的青年。然後,我們就該休息了。

  • 15 # 睿狼特訓

    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對於孩子光有愛還是不夠的,如果父母無法改變自己過去成長的經歷的封建殘留,不能將所讀到的科學育兒理念貫徹到實際對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改變自己,那麼只能是那種“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看再多的教育書籍都不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之前看過一本《父母改一分,孩子好10分》給我警醒很大,而這本《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更加讓我清晰的瞭解在育兒的過程中自己要做哪些改變。賈容韜真是位名副其實的好爸爸,他在書中用七章的內容總結了五十六個自己的育兒點滴,透過自己和兒子的成長經歷,來逐一分享解析,真的每一樁每一件每一條都需要家長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幾乎所有的育兒書在談到家庭教育的時候都提到了平等的重要,是的,我們不能以家長的所謂權威來強迫孩子做這做那,而是要誠心的放下架子,與孩子成為朋友。尋找和孩子共同的話題,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愛好,這些才是構建融洽的親子關係的最好渠道。賈爸爸第一章的那篇《從“敵人“到”哥們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爸爸為了孩子的努力,還有他的睿智。他可以重拾丟掉二十多年的乒乓球運動,由不懂不喜歡足球,到陪兒子看完2012韓日世界盃的幾場重要賽事,這位睿智的爸爸真的做到了平等的愛孩子,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父親全身心的投入,讓孩子感受到了平等的關愛,孩子也願意與他交流,融洽的親子關係就此形成。

    賈老師書中有關暴力教育的那篇給我也是印象深刻。中國人,尤其是我們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總是抱以“以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的訓調,我清楚的記得小時候堂哥被爸爸吊起來打的情景。現在隨著教育思想的提升,這種暴力教育已經少見,但是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正如賈老師提到的,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卻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孩子變得聽話,卻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有的家長也許會說,我對孩子不用暴力,但是孩子一樣很聽話,很乖。其實,這背後有更加嚴重的問題,“乖孩子”的背後可能會誕生逆反心極強的孩子。我們父母經常語重心長的跟孩子說,“媽媽爸爸做這些都是為你好”。這其實是孩子最不願意聽的一句話,但是父母的此類強勢慢慢把孩子變成了家長手裡牽線木偶,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有兩個極端,一是往往缺乏主見,不會獨立思考;二是長大後以自己的方式頂撞、反抗父母。“不管是最好的管”這句話真的富含豐富的教育智慧。

    作者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我記得在看某個電視劇的時候聽過這句話,非常非常認同。家,講的是愛,對愛人,對孩子,平等的愛,理解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經營出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讀完此書,我越來越認同作者的觀點,其實現在的教育,需要拯救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每天改變一小步,孩子才會每天進步一大步。父母擁有良好的教育思想和習慣,才會擁有健康、向上的下一代。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 16 # 靈魂天使聊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個性養成,習慣培養,觀念樹立產生終身的影響。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得就是孩童階段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教育牽涉到方方面面,但首先一點,發現孩子問題,從父母身上找對應點,相互監督,方能改善,達到拯救的效果。就以孩子作業拖拉,遇難題逃避為例,分析父母和孩子思維上的共同點。

    從正面角度,父母應先明確作業是誰的事,心態放平,不要急燥,先觀察一段時間,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是不是沒複習,就開始作題目,尤其觀察專注力,有沒有一邊吃東西,一邊寫作業,或沒到半小時就上廁所,或一遇難題就換科目。

    而不少父母其實也存在對應的問題,比如父母一方頻繁換工作,職業專注度不夠,進單位前,不做基本瞭解,如同孩子知識不復習;進單位後盲目努力,如同孩子直接做題;碰到領導批評就不爽,即便多數單位都會遇到的基礎問題,你沒能力處理,反而認為領導要求高,如同孩子沒理解例題,就說題目太難;最後換一家單位,如同孩子換一門科目做題。

    以上舉例只是拋磚引玉,因為父母自己沒認識到問題所在,當孩子出現同類問題時 ,不能以當局者迷為藉口,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伴隨孩子共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跟著領導後面拍馬屁卻對同事自私惡語相向的人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