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淞

    曾經會覺得外面世界精彩,如今發現精彩的世界裡包含太多的無奈,孤獨,還有對父母的虧欠。

    剛畢業出來時,選擇工作的地方就是想著離家遠一點,覺得外面的時間會更美,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那個時候,週末有空就會與朋友聚一起,沒有什麼孤獨感。

    直到每次,小節日會打電話回家問候父母。他們的關注點不是吃了什麼,而是問我有沒有假期回家一起過節,那時我還覺得他們矯情。記得當時,還說給錢或者買禮物提前寄回去了。

    夜深人靜時,生病時才想起自己也是需要家人陪的。那次,單位聚餐我忘了自己是過敏體質,不小心吃了螃蟹。聚餐結束回到宿舍,整晚都睡不著覺。與閨蜜聊天說到過敏嚴重,發了個說說。

    凌晨三點家裡打電話過來,後來媽媽說趕緊去醫院看看不能大意。第二天傍晚,姐姐就從外地趕到單位宿舍裡,她揹著我下樓,送去醫院吊針三天,全身脫了一層皮。

    後來,醫生說幸好及時治療,要不很危險。她說有些人過敏只是紅腫癢,有些嚴重的直接休克。姐姐說爸媽打電話叫她從外地趕過來,就是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外病了沒人照顧,他們做父母的會擔心害怕。

    外面世界也就那樣,不如家溫暖。經過這次事情,我毅然決然地辭職。越長大越孤單,父母越來越老。他們從不敢要求我們陪伴他們,總是故作堅強地說,你就放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還是能照顧自己的。

    在外的我們總是忽略了他們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們總是默默付出,從不要求我們回報。他們要求我們的真不多,只是需要我們有空多陪陪他們而已,買的禮物再貴都比不上陪伴的重要。

  • 2 # 山河獨白微博

    中國有句俗語,鄉音難改故鄉難捨,說的是家鄉好,好到很多人都把落葉歸根作為最終的理想。

    中國還有一句諺語,好男兒志在四方,祖國處處埋忠骨。說的是一個人要有境界,要胸懷天下。

    問題是現在社會,一般人不可能胸懷天下,只能找好一個地方實現有限的本事,養活自己,進而養家餬口。

    因此無所謂家鄉和異地的差別。現在多簡單,只要你找準了掙錢或者事業發達的地方,房子、車子、媳婦,包括戶籍、社保,都可以搞掂。

    天下之大,只有一片天地是你遷徙生存之地,不要在乎是否異鄉。

  • 3 # 山清水秀花之都

    剛來廣州的那些年,老婆要在老家陪孩子讀書,怕孩子成留守兒童荒廢了學業,就一個孩子父母若都不在身邊怕他學壞,所以至少留下來一個陪孩子成長。看到別人家團圓美滿,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再看自己一個人在外漂泊,心裡真不是滋味。老婆是從小學一直陪到高三直到孩子上大學去了才罷了!孩子上大學後老婆終於不陪孩子了,說要到廣州來陪我了,唉,終於熬出頭了!

  • 4 # 會跳舞的木偶人

    在外上學加工作,一共十五年,20年9月剛回家,沒啥孤獨的,能遠行的人起碼都可以耐得住,多一些愛好也還好吧,不過早晚是要回家的,去了幾十個城市,從來沒想過在別的城市停下,生活就是一個圈,早晚要繞回來回到最初的地方。

  • 5 # YY小二郎

    很久以前,從一個人孤身去外省上初中,在經歷大學到後來參加工作,內心起伏還是比較大。以前放假只想回家,回到家就不想去打拼的城市,自從成家之後,隨著小孩的出生,內心好像再也沒有那種孤獨感,這可能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就像上臺階,必須要一層一層的上,該經歷的都會經歷,就像是,我現在走的路,正是別人走過的路一樣。

    調整好心態,找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別讓時間空下來,生活充實了,也就不會有那種孤獨感。

  • 6 # 佳融HOME

    在外漂泊,孤獨是肯定的,我也有在大城市漂泊的經歷。在廣州讀書和工作前前後後加起來總共6年,經歷了從學生到社會的轉變,從當初到廣州的躊躇滿志,立志留在大城市,到後來的精疲力盡,最後離開廣州回到家鄉發展,這中間經歷了很多的事!特別是畢業後參加工作,經常感到漂泊的孤獨,每天三點一線,下班加班到深夜,回到空蕩蕩的出租屋,沒有親朋好友在身邊,一個人吃外賣,想找個人說話都很難,因為朋友每天也很忙;週末又要加班,想找朋友出來吃飯都沒有時間,更加感覺到無比孤獨;後來感覺工資漲的不快,廣州房價又太高了,在廣州買房很難,而家裡人一再催促我回家發展,所以辭職後就回到家鄉發展了。回家後雖然也經歷了一段不適應時期,但是每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出門就可以見到親戚朋友,以前那種漂泊的孤獨感就沒有了,現在在家鄉也過得很好,自己創業,舒適度比在大城市好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發展應該是順應性格還是改變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