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牧牧
-
2 # 番劇小推單
拍成動畫片,可以,拍成可愛的,不行。
我們先來看一下另外兩部已經拍成動畫片的四大名著
首先是“西遊記”,顯然《西遊記》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較為輕快的敘事節奏,比較明快的畫面,以及西遊記本來在民間就有作為“中式童話”的群眾基礎,在1999年央視製作動畫化《西遊記》時,顯然進行了這些方面的考慮,動畫版的西遊記在人物形象的設計上花了很大功夫,使角色更加“可愛”,更適應兒童的觀看需求。
還有一部是《三國演義》,雖然出於經費和劇情限制,對原著進行了刪減,動畫版的《三國演義》仍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然而,動畫版《三國演義》選擇了保留嚴肅的歷史題材,儘量用寫實的手法刻畫人物,然而,很明顯,其受眾是青少年,而不是兒童,嚴肅的歷史題材依舊講述著群雄爭霸之間的興衰更替,國家,忠義,計謀,野心,螢幕上是不變的三國情懷。
那麼問題來了,《水滸傳》更偏向哪個呢?綠林好漢們的英雄氣概和俠肝義膽是能被“可愛化”的東西嗎?或者說這樣做出來的東西能夠叫《水滸傳》嗎?
這兩種心情並不矛盾。
如今的中國產動畫在技術上是走上坡路的,然而劇情上是走下坡路的,審美上則微妙的難以啟齒。國漫經歷了《星遊記》《俠嵐》《超獸武裝》等等優秀作品井噴式發展的時代,如今卻執著於低齡向3D動畫(而且做的並不出彩),不得不說,相當可惜。
有沒有可能做出優秀的動畫版《水滸傳》呢?
有。忠於原劇情,原人設,不要強行滿足低齡兒童的觀看需求,不要強行使用3D製作cg(大多數動畫使用3D是為了蹭國家的補貼政策),更不能扭曲原有的人物立場和情節矛盾,來營造非黑即白的對立感,更不要刻意迎合政策導向也不要刻意踩主流價值觀的點。明明忠於原著就可以做好,可惜很多導演就是喜歡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然而,對於當今中國動畫市場,做一部這樣的動畫似乎還不太現實。
-
3 # 魯陽天下
如果把水滸拍成了動畫片兒,當然可以火起來呀。而且我相信會有成千上萬的兒童爭著去看,火得一塌糊塗。
少不讀水滸是大人對小孩子的忠告,小孩子儘量不要讀水滸傳,因為水滸傳中的人物都講究的拼殺好鬥,追求一種俠義精神。孩子如果讀了水滸傳之後,就會變得兇悍蠻橫,充滿了反抗精神,變成人人討厭的刺兒頭。
但是如果拍成動畫片後,可以將人們的人物進行美化,再將情節稍微的改變,讓孩子們只專注於精彩的情節,少一些血腥鬥打的場景,讓孩子學一學水滸傳中人物的正面形象,這對於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4 # 愛說話的老王
這個好像是以前有過一部部分水滸動畫片。很久以前吧?好像是有。但是,我記得不是整部的。就是每個故事。
比如“武松打虎”。“真假李鬼”,這些都是來自於《水滸》中的取材故事。但是好像還是這沒有完整的一部拍攝水滸動畫!
但是,我覺得個人覺得假如真要誰哪個公司去投資拍攝這部水滸動畫片?應該是注意一下幾點。才能獲得更好的收視率效果
首先,《水滸》過於的家喻戶曉自古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所以《水滸》改變動畫片可以按照兩種。(如果准許,因為《水滸》是四大名著)。
其中一種是
“戲說水滸”這是很多導演編劇最喜歡乾的。比如《水滸》改成了一部“浪漫的愛情片”。以來實現他們與原著不同。
這個現在這時候恐怕會被罵的還會被禁止。所以,要拍的話,要突出新賣點。要在製作上下一些功夫。
第一是可以採取“木偶劇”體式。類似於“真假李逵”
好處是,立體感強大。動感好。
再有就是採取“二元化”這類
可以更多的吸引年輕人。
但是如果想要拍攝成類似“功夫熊貓”,“花木欄”這樣的動畫大片。關鍵在於還是劇情。《水滸》劇情對於全華人來說,太熟悉了。所以想要在現有原著,已知的劇情下。改變出來的新意?難度的確不小。
比如電視劇《水滸》至少我知道的就有2,3個版本。每一次的宋江都是一個不同感受。但是實際劇情也有一些細小變化。
比如,有一個最早的版本是“朱燕萍演的武松”,其中二龍山那段。“武松大戰飛天蜈蚣”。那是一段很精彩的武打大戲描寫。
而到了新本“李雪健老師”版宋江這裡。飛天蜈蚣被很大的弱化。並且變成了和尚。但是也算是一段武打描寫。
基本上沒有脫離原著和以往劇情。而新版的“魯提轄”還有“鎮關西”這段刻畫下。魯提轄的“魯”字遠比上一部老版的《水滸傳》要顯得突出了很多。初一看起來有些“虎,傻”味道
但是後面慢慢的還是接近了前部。不過總之上他是沒有脫離原著。這就是尊重歷史原著的態度。
所以,如果拍攝動畫片《水滸傳》應該採取拍攝動畫片《西遊記》方式。把原著中的“細節”更加深化的去尋找,去挖掘。最好不要胡亂篡改。在動畫片《西遊記》裡面,拍攝了很多電視劇三部《西遊記》沒能拍攝到的故事。
而動畫片則不同了。可以把每個故事細節都要拍攝更加細膩。使得觀眾看後有了一種新意。比如說,像“三打祝家莊”,“兵發曾頭市”這些描寫。
我想動畫片展示手法,很可能還要高於電視劇。
-
5 # 於金短
《水滸傳》是名著,是國家推薦的讀物,兒童早晚會接觸到。改拍成動畫片,水滸中的人物以孩子喜歡的形象出現,片子一定會火起來。、
-
6 # 小縣城裡的故鄉往事
水滸傳一直很火吧,只是你沒有讀它所以認為它不火而已。誠然,水滸傳的故事也許不符合某些人的什麼價值,認為這就是講一群土匪山賊的故事,但是它確實寫得很精彩。當然,任何表現形式都有部分人喜歡有部分人不喜歡,如果把水滸拍成動畫片或許會有更多不喜歡讀書或看電視劇的人透過動畫片的形式接納水滸。之前不是有推出的Q版三國不也是火了一把嗎?
-
7 # 毓秀閣
如果《水滸傳》被拍成可愛的動畫片,可能接受者會更多,從而也容易帶動對閱讀原著的熱潮,但是要注意的是,《水滸傳》動畫片裡不同元素需要有其側重點,因為這是涉及到少兒教育的正反面影響。
就其正面意義來看,小說裡的仁義禮智信既是古代倫理道德所提倡要求的,也是現代人在為人處事方面應當要遵守的,當然,這些倫理教條現代人需靈活看待和適度運用,而不應固化堅守傳統帶限制性的綱常條規。這些倫理其實對少兒啟蒙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因為它們具有教育功能,能夠指導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可以遵守禮儀、守信用、重視自身權利與義務,所以如果《水滸傳》要拍成動畫片,應把這些較正面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元素投入,引導孩子規整自身,提高道德素養。
就其反面意義來說,小說涉及到聚義,也有談及聚義的多種方式,比如聚眾反抗朝廷、暴力實現目的等等。這些元素由於有打架力斗的較殘忍性質,因此,會錯誤引導孩子在校園生活乃至現實生活裡對待困難和挫折的態度,暴力解決問題的現象可能會形成。由此,《水滸傳》動畫片應儘量將此方面淡化,減少血腥暴力的視角體驗。
總之,不管《水滸傳》是否有不利於兒童教育的元素,其貫穿始終的道德教化色彩還是比較濃厚的,因此從總體來看,拍成動畫片的確能夠帶動兒童的興趣,提高他們欣賞古典文學的審美體驗質量,同時也能使他們對原著產生更多好奇,逐漸願意接觸原著。但是,也要認識到,正反兩方面元素的注入需權衡選擇,畢竟動畫片面對的都是少兒,啟蒙方向要更明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動畫片的內層實質效果,而不只是作為審美媒介來對待。
-
8 # 如水如山的閱讀和思考
水滸是不可能拍成動畫片的——試想下,拍成動畫片後讓小朋友學什麼?
學潘金蓮出軌偷情然後謀害親夫?
學武松殺人殺了一個一個又一個?
學李逵斧劈小衙內(小朋友們要嚇死……)?
還是學孫二孃包人肉包子?
要麼學宋公明假仁假義邀買人心,然後長大後也搞一出“殺惜”?
…… …… ……
還是不拍了吧!
-
9 # 黃長樂
“少不讀水滸”這句話,應該被正確理解。古人的語言,比較簡煉,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便是“年少之人不應該讀《水滸》這本書”。
為什麼古人會有這樣的觀點呢?那是因為,水滸一書中所頌揚的英雄人物,基本上都屬於反社會人格,他們不願意融入當下的社會環境,對現有的社會秩序極度不滿,以破壞和毀滅社會為樂。如果年輕人沉溺於這樣的所謂英雄主義之中,會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人生道路產生不良影響。
-
10 # 套娃看世界
在中國影視作品沒有分級制度的現在,《水滸傳》幾乎滿足了現在所有會被禁的條件電視劇都已經是各種刪減了,根本不可能做成動畫給小朋友看。血腥暴力色情就不說了,還有濃濃的迷信色彩。
-
11 # 二組織頭目
目前中國影視市場對中國風的動漫是有期待的,作為中國小說名著之一,以水滸作為題材相信是有受眾空間的,而且基數不小。不過我個人認為可能可愛這個風格不太合適。
以下幾點可能觀眾會關注:
一是動漫製作是否用心,製作技術呈現的效果是否能滿足觀眾,是否符合大家對小說形象的想象,98版央視的角色形象有一定參考價值,相比真人動漫製作的空間應該更大。現代動漫的受眾不侷限於兒童,高年級乃至成年人,尤其大學時代追動漫劇的並不少。針對對應的人群進行製作有市場潛力在。
二是製作內容的選擇,小說比較常見的版本是70回,100回,120回,目前的中國動漫一般製作經費有限,篇幅大機率不能全覆蓋。對故事情節如何抉擇,選取的內容如何承接是一個考驗。或者也可按現在常見套路分季拍攝。
三是核心故事情節和內涵上要忠於原著,細節方面可以酌情改編或融入現代元素。03版港日合作的神鵰俠侶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代表,可惜是風格上偏日系了。近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也是不錯的作品。
感覺現在大家不是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故事,而是缺少好的現代作品和團隊將我們的文化瑰寶以現代化的形式展現。就像流浪地球,雖然也有不足,但勇於做中國科幻,以及電影的用心觀眾是能感受,會支援的。
以上個人觀點純屬交流,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忍著
-
12 # 微光心理學
“可愛”和“動畫片”是重點,說明面對的群體是幼兒少兒,各位同學請做好筆記。
我們來用可愛的動畫片還原一小段水滸傳裡的經典片斷。
片頭:一百零八個Q版大頭好少年形象在畫面裡,隨著輕快的音樂活躍的跳動著,一個個小少年擠眉弄眼,好不熱鬧;
正片:《武松和小老虎》圓頭圓腦的小武松與宋江分別後,提著像氣球吹出來的哨棒一路蹦蹦跳跳來到陽穀縣前,過了前面的景陽岡就到達能見到大哥啦。想到馬上能吃到大哥親手做的炊餅,口水都流了下來。小武松抬頭一看,慈祥的太陽公公正微笑的掛在天空中間,此時肚子發出咕咕咕的響聲,他心想“到吃午飯的時間啦,可不能餓肚子呀!”正好前方有一家“飯店”,門口掛著一個旗子,上面寫著“三碗不過岡”。
小武松開心的進了“飯店”點了很多的好吃的,各種雞腿蛋糕擺滿了桌子,又點了三碗招牌“開心水”,一頓風捲殘雲,馬上吃的乾乾淨淨,特別的“開心水”讓他欲罷不能,他讓服務員再來三碗,服務員說,這個不行,前面山岡是“萬獸王”小老虎的地盤,他最喜歡“開心水”的味道,只要有人喝超過三碗他就能聞到味道,然後把人抓起來。
小武松不肯聽意見,一共喝了十碗,心滿意足地出發了。走到山岡中,因為喝了太多的“開心水”突然想上廁所,卻找到地方,急得上竄下跳。這個時候“小老虎”出現了,攔住小武松,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小武松急中生智,尿到了河裡,“小老虎”被味道吸引跳入河中,被河水沖走,當他漸漸遠去的時候,大喊一聲,“我不會放過你的!”正片結束。
片尾:智多星吳用跳出來說道“小朋友們,吃東西可不能暴飲暴食喲,要學會聽別人的意見喲!你天你學會了嗎?那我們明天見,拜拜!”
我想大概就是這樣的,如果能這樣改應該會比“喜羊羊與灰太郎”劇情豐富一點吧哈哈!
回覆列表
不建議。水滸傳的英雄故事,並不適合一般的少兒看,因為涉及到很多背景文化,這對於小孩子來說理解起來的難度明顯超綱。
小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二元結構的,非黑即白,對和錯。對一定要對得天經地義,錯一定要錯的明明白白。
所以我沒看到動畫片裡面的人物分明,敘述線索,關係簡單,一看就能明白,故事脈絡不那麼複雜。
那麼水滸傳的英雄殺富濟貧也好,聯袂縱橫也好,都有謀略和政治,也就是說的套路,那裡面就涉及到欺騙,謊言,利用各種非光明的品德,在少兒還沒有把基礎的三觀奠定清楚的時候,孩子看到對孩子的價值觀成長是不利的。
所以我們看到動畫片裡面的都是傳說,虛構架空的世界為主。而水滸傳是有歷史背景為依託,為後來他們如何正確的辯證的看待歷史,也氣到了不好的影響。無論海內外的動畫作品,都是這樣的。正邪分明,觀點分明。
水滸傳反的不是暴政,也不是單純的朝廷,這裡面涉及到政治利益集團的博弈,明顯在處理上都沒法做到很好的簡化,那麼如果簡化後的水滸傳,那就可能不是水滸傳了,改編的意義也就不大。
而如果孩子長大了愛學習,求知慾很強,自然他也會去找出來品讀,這些經典名著也不會存在沒人讀的處境。
真正喜歡文學,文化的人,一樣會找好書來讀的,而喜歡口水文的,喜歡爽文的還是會繼續喜歡爽文,也不必強求一個愛吃辣椒的人,偏偏不喜歡吃糖,卻要他去吃糖,吃了也會得糖尿病的。
這麼多年了紅樓夢依舊是每個愛書人書架上的壓箱寶,經典不衰的東西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和沉澱的,不會因為傳播媒介有了變化,這些東西就會丟掉。《論語》,依舊有人讀,《道德經》依舊還是有眾多愛好者。
再從觀感來說,你看水滸傳108將,一個個凶神惡煞,魑魅魍魎,哪兒有正義之士的形象,嚇壞小盆友哦,還看了做夢,影響孩子心靈健康,承受不住。而小盆友喜歡的一個是大眼睛,高鼻樑,女主可愛卡哇伊,男主帥氣英俊,萬人迷,個個都是偶像派。這樣孩子看了才有美好的嚮往啊。
給兩張圖你對比一下,感受一下,你願意小可愛們,看到像李逵這樣的糙漢子嚇人的模樣嗎?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