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濰坊孫大個

    傅山這句“四寧四毋”,歷來議論頗多,後世影響極大,以四對矛盾之詞,闡述對書法的審美觀念及藝術追求,而且涵蓋為人處事原則和道德標準,是為家訓,內涵哲理豐富。

    傅山自作詩《藏山用喬白巖先生韻》中:“ 腕拙臨池不會柔,鋒枝禿硬獨相求。公權骨力生來足,張緒風流老漸收。 隸鋨嚴家卻蕭散,樹枯冬月突顛臾 。插花舞女當嫌醜,乞米顏公青許留。”據說他在“索居無筆”的情況下,竟然“偶折柳枝作書”終得這幅“宛若銀鉤,飄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纖過芝葉,鋒枝禿硬。”的“奇字”。傅山在這首詩裡,以“腕拙”、“禿枝”表現了寧“拙”,以“公權骨力”、“張緒風流”、“插花舞女、乞米顏公”等形象地解析了“四寧四毋”。

    傅山還說“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於大巧若拙已矣。”這裡他對正”與“奇”關係的書論,也充分體現了他的書學思想,可以說是對“四寧四毋”的又一補充詮釋,值得我們深思。

    傅山自言,二十歲學書法,遍臨魏晉、唐楷書,不能形似,而趙孟、董其昌墨跡,容易學像。由此他認為,學書如做人,“正人君子,只覺得觚稜難近,而與匪人遊,神情不覺其日親日密,而無爾我者然也。”他認為書學近人(指趙孟、董其昌),雖然易學,但也容易染上壞病,主張學書一定要取法乎上。

    傅山此觀點,出於傳統書法觀念,把人品與書品聯絡起來,有失偏頗,也反映出傅山的性格和為人處世,並且也體現了其書法思想的侷限性。例如,他雖然宗法二王,但他自己認為學“二王”、學蘭亭序都不能近似,而只有透過學顏真卿的《顏家廟碑》和《祭姪文稿》,才明白了書法之精髓,明白了“寧支離毋輕滑”的道理。

  • 2 # 清漪書塾

    傅山的世界這本書,會幫助到您書裡都是硬通乾貨,讀了很過癮,不僅是講書法,還囊括了明清鼎革之際的社會、文人、學術等等。 ​也正因為如此要讀好多遍,遍遍有收穫。

    傅山從(明清易主)氣節的角度推崇顏真卿,貶低趙孟頫。

    傅山倡導的“支離”,體現的是他作為遺民的一種情感體驗。這些人被主流社會隔絕,有很強的疏離感。這一點傅山跟他同時代的八大山人都是相通的。

    晚明清初的書法,求奇追怪。先喜歡王鐸,願字“不齊不整,欲飛欲舞”;然後是傅山之字的恣意詭譎,在《訓子帖》裡寫:“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率直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

    17世紀的山雨欲來風滿樓,文人病狂,遙望魏晉風流,拾金石之好,追至漢隸,又有最後的草書之極。

    讀完覺得安然,彷彿可以在歷史的河流裡脫開身去,可以回溯千百年前而隱去個人,可以使自己耽溺於此種忙碌,可以淺薄又單調又因此快樂起來。

  • 3 # 愛書法的小吉

    你好,我試著回答您的問題傅山這句話的語境是他當時在抨擊趙孟頫而留下的,今人斷章取義,把他說成是醜書的開創者,好給自己寫的醜書一個理由,這是萬萬使不得!四寧四毋中,巧和媚指的是刻意的譁眾取寵的東西,流於形式的東西,是不好的;而醜和拙本身也是不好的!在傅山的觀點裡兩壞相較取其輕。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誤解!

  • 4 # 歸心齋文談

    傅山,號真山,字青主。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自稱老莊之徒,於學則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道家、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精。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著有《霜紅龕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和一大批書畫作品。

    傅山在書法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書法實踐和理論創新方面。

    他的書法具有一種奇特的怪味,創造性發展了顏真卿書法。

    傅山在書法理論上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四寧四媚”理論極其精闢,對後來碑學興起與發展影響最大,對整個藝術範疇也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身為明朝遺民又極重民族氣節的傅山,身經滄桑之變和家國之恨,使他的心理上受到極度壓抑,這是形成他反叛精神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他在《作字示兒孫.自注》中說道:“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判周孔,筆墨不可補……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以這種思想上的不畏強權追求個性自由的反叛精神觀照書法,自然對於自元明以來,尤其清初書壇為董其昌、趙孟頫代表的寒儉靡弱之風所籠罩極為反感。可以說,傅山為此所發出的“四寧四醜”壓根就是強烈針砭時弊的最強音,批評鋒芒直指趙孟頫、董其昌等。傅山一生崇尚氣節,錚錚鐵骨,自然對骨氣不硬的趙、董之流鄙棄有加,所以,批評也就如此尖銳、如此強烈和鮮明。

    對書法而言,傅山在這種強烈的批判精神中所體現出來的新的美學取向,正為那些不滿於帖學書風而上下求索的書家提供了觀念上的啟迪。

    如果聯絡清初書壇的凋敝和媚弱風氣,傅山對“拙”、“醜”、“支離”、“直率”的強調就顯得尤其重要。

    其後,碑學大興,傅山具有先導作用。

  • 5 # 神韻軒書法

    傅山四寧四毋的書法審美觀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寧四毋的審美意識是他的創作依歸和方向,加之作品的主題立意和心情,是他創作書法作品的風格形成因素。是他創作書法作品的特點。

    他根據創作立意,下筆行如風,時有飛白筆畫出現,有蒼勁老辣的線質。筆畫粗細變化大,章法上大小錯落,跌宕起伏,行距繁密,精神煥發,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傳山年輕時追求的是趙孟頫書風,由於改朝換代後,他認為趙孟頫有"奴俗氣″。所以對其“熟媚書風″排斥。認為其書淺薄無骨,顏真卿大義凜然,正直剛正,書風雄強大氣,自然成了他學習書法的模範。

    傳山是根據顏真卿和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對比後。提出"四寧四毋″的書法觀:"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他認為顏書特徵是拙、醜、支離、直率。而趙書特徵是巧、媚、輕滑、安排。不可取。

    終上所述,是傳山提出四寧四毋的書學因素。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以上書法作品為傅山所書。)

  • 6 # 張斌洲

    傅山是明末清初卓有成就的大儒,他傲骨凜然,特立獨行,工書善畫,博極群集,且深諳道法,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當大清的鐵蹄踏破明王朝的國門,傅山的人生觀被徹底改變了,書法觀也隨之而變。

    "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四寧四勿書法觀正是在國破家亡,復辟無忘的背景下產生的。

    清王朝統治者為了政治的需要、更好的籠絡人心,推崇趙孟頫、董其昌等娟美秀逸的書風,而傅山早期也深受趙孟頫書風的影響。

    明亡後,他拒不仕清,因此,非常鄙視身為宋朝皇室後裔的趙孟頫、曲身於元朝,認為趙孟頫沒有氣節,是柔媚無骨的“奴書“。於是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四寧四毋書法觀!他認為書法要有真性情,不要造作安排,不要圓滑,不要討好於人。也藉此來精神抵抗大清王朝的統治!

    才識疏淺,恐答非所問。慚愧!慚愧!

  • 7 # 珵廬半閒

    “四寧四毋”書論見於傅山《霜紅完集•作字示兒孫》,原文是:“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

    一、從傅山本人來看,傅山是晚明清初人,他不僅是書法家、畫家,還是北方學術思想的領袖,著名道家學者,一代名醫,甚至被傳為“武林高手”。推崇道家為人為學本於真性真情、自由自在的思想。所以“四寧四毋”書法觀的提出和傅山內在思想是統一的。二、從當時書法主流來看,趙董書風橫行,崇尚復古,普遍書風流美,筆力浮滑無力,圓滑致俗。比傅山略早的董其昌,他提出了“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傅山提出的“四寧四毋”書論是與他直接針鋒相對的,表現了與這股復古潮流完全不同的審美觀。三、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明亡清立,作為抗清復明志士的傅山,早期一直從事反清活動,被捕入獄,眼看復明無望。後來康熙為了鞏固統治,舉國推賢薦能,傅山作為當時大儒,有機會入仕稱臣,但其稱病不朝。一代文士,無法改變朝代變遷,內心矛盾可想而知,“四寧四毋”的提出,也體現了傅山不隨波逐流,不作二臣的傲然風骨。後人常以傅山作比晚明清初另一書法大家王鐸,氣節高下,自有明斷。

    “四寧四毋”產生於特定的背景之下,對糾正當時復古尚態的書風中出現的巧、媚、輕滑、安排的弊病,無疑是一劑良藥。後來,它為清代書法家們反對帖學頹風、擺脫館閣陋習提供了理論依據,是建立清代碑學時最早的審美理想。

    任何理論和技術,都有時代特徵和其侷限性。當代,我們在學習古人先賢的過程中,都應該採取批判繼承的正確的學習態度,不應死搬硬套才是正途。

     

  • 8 # 大力熊貓

    傅山的政治個性強,藝術個性也及其率真,他強調"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突出貢獻是將徐渭的浪漫派書風發展拓新,並標新立異的提出了“拙、醜、支離、真率"的審美標準,總浪漫派之大成。指出學書之法:“寧拙毋巧,寧醜毋眉,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 9 # 儒億

    傅山的四寧四毋的書法觀形成的歷史背景,這就得從清初開始說起。

    由於清朝康熙皇帝,喜愛書法特別是喜歡董其昌的書法,所以滿朝文武都來學習董香光的書法,到了乾隆時代,乾隆皇帝又特別喜歡趙孟頫的書法,所以全國又開始學習趙子昂的書法,可以從董其昌和趙孟頫的書法作品中看出,他們的書法可以說屬於端莊、典雅、流麗一路。

    傅山在他的書學觀裡就因為趙屬於“貳臣”所以覺得他軟弱無能,人品決定書品,遂惡其書。他透過比對顏真卿的書法,覺得趙字柔媚造作,顏字率真可愛,趙字巧媚,安排費工,而顏字醜拙,率真支離。所以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觀點

    從以上也不難看出他是從人品來評定書品的。

  • 10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這個問題就是清代皇家推崇漢學的大背景、這與皇帝喜愛書法密不可分的,清代很多皇帝都是書法高手。因此,清代也就成為產生書法大家很多的原因。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後改字為青主,山西陽曲人。通嘵經史諸子及佛道學,精醫術而擅書畫。其詩文書畫無不精絕,是博學多才的一代大儒。傅山的書法以顏體為根基,並取法晉唐諸家,書風雄渾古樸,大氣磅礴。他諸體兼工而最擅草書,其草書縱橫跌宕,老辣蒼勁,奇姿百出,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提倡“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力矯時弊,突破樊籠。

    由於清軍入關後,天下漸趨穩定,文化藝術也隨之興起。清代典章文物大體承襲明代,書法藝術方面以董其昌纖秀書風為代表,加之康熙皇帝酷愛董其昌書法,因此學書者大多都是由董書入門。在這種大背景下,書壇這一時期的書法顯得呆滯刻板,了無意趣。處於這種歷史背景,也為了在書壇推陳出新,一掃清初盛行的書風,就出現了“四寧四毋”的觀點,以至影響清代後期獨創新意的書風,也出現了很多書法大家。

  • 11 # 李大源

    傅山是清朝書法大家,性情耿直,康乾兩代皇帝,喜董、趙字,滿朝文武便效仿之,依傅性情,認為趙本屬宋的宗族,不應叛逆歸元成為逆臣,如此人品字必媚俗,於是便提出“四寧四毋”觀點:寧拙勿巧,寧醜毋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 12 # 鳴澤軒

    傅山提出"四寧四毋"的觀點,內涵深刻、發人深省。這一藝術觀的形成,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刻骨銘心的遺民情結密切相關;他在習字做人方面做出崇顏抑趙的選擇,體現出他將書品與人品相等同,蔑視"奴性"以求自我人格完善的精神境界。同時,在明末清初這個年代,書法發展跟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盛行的柔美一派的書風,是傅山所不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學生在校打架受傷,家長找班主任賠錢,班主任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