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將軍故里釀酒人
-
2 # 劉嘉述
不是真的,都是國內生產線貼牌代加工的,原料也是國內生產的,尤其是超市賣的進口葡萄酒,真正進口的葡萄酒價格是280+以上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15元一瓶所謂的進口葡萄酒,因為真要進口的,首先瓶子錢成本就得達到2元,加上運費和人工,再加上成本費,是遠遠超過15元的。
-
3 # 曉私廚
我家幹了十年的紅酒。可以回答你 , 人家問的是 15度以上的葡萄酒幾十塊的是不是真的。 明確告訴你 大部分都是真的 。只不過是品級一般的餐酒 ,大部分歐洲人, 其實平常喝的也是這種餐酒。 紅酒本身就不貴 ,不要被那些8幾年的拉菲弄得都覺得紅酒應該很貴。 好多國內的酒商直接在歐洲 買斷一個酒莊的所有葡萄酒 ,只不過制定要求好看的包裝而已 。 看趙薇就在國外買了個酒莊, ( 要注意的是 學會看背標 背標首先是全英文 然後貼了一張白色的中文背標寫著進口商 聯絡電話可以打一打看看是否一致 那基本都是原瓶純進口的) 有些國大品牌 比如中糧集團的也有在國外進口的。。不過那是國內罐裝的 如果酒瓶全是英文的 你就最好別喝了。渠道不明
-
4 # MAIBO葡萄酒
以我做進口葡萄酒的經驗分享
我的答案: 80%不是真的,原因有三。
1.首先高品質15°以上的葡萄酒在市場上流通很少,屬於小圈子範圍的高品質酒,價格相對不可能做到幾十元。
2 假如酒精度做到15°以上說明這款酒的發酵的相對徹底,含糖量相對很低屬於極幹型葡萄酒,對於有鑑賞能力或者專業的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對於大部分葡萄酒的飲用者愛好者來說相對無法接受這樣的口感,不利於商家大面積推廣, 以前是廠家生產什麼樣的葡萄酒往市場推什麼樣的葡萄酒,現在是大部分消費者的口感,決定廠家生產什麼樣的葡萄酒,所以從商家層面也是不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精心釀製的高品質葡萄酒更不可能賣幾十塊錢,本錢都不夠。
3 提問者並沒有提出國外哪個具體產區國家?只是說原瓶進口。因為新舊世界,產區葡萄品種含糖量,都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提問者的問題更具體一點,標明國籍產區葡萄品種,我可以針對這個問題,更有針對性的回答,這樣比較有說服力使人更信服。
-
5 # 薄利好食
本來不想回答,但看到問題下的回答簡直啼笑皆非,所以還是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首先,15度以上的酒很常見。葡萄酒的發酵過程就是酵母吃掉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所以酒精度只跟兩個東西有關:
1、葡萄中的含糖量
葡萄中的含糖量跟什麼有關?答案是跟品種、種植環境、土壤、水分、氣候甚至種植方式等有關。
比如東北的葡萄乾沒有新疆的好吃,這就是典型的氣候決定含糖量的例子。
新世界葡萄酒國家有許多自然條件優越,比如澳洲、智利等等,光照日曬強烈,葡萄的含糖量可以很高,所以要釀出高酒精度的葡萄酒非常容易。
2、酵母
為什麼跟酵母有關?因為在早期科技不發達的時代,我們沒有耐高酒精度的酵母,所以發酵到一定酒精度後,酵母自己就被自己的排洩物(酒精)殺死了,因此葡萄酒的度數很難做到15度以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家們為我們培育出了耐高酒精的酵母,現在酒莊裡發酵到15度甚至16度以上輕輕鬆鬆。
所以,15度以上的葡萄酒非常常見,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珍貴。
其次,15度以上並不代表好酒。酒精度和葡萄酒的好壞並沒有直接關係。既然15度以上的葡萄酒很容易就可以釀造,我們為什麼不把葡萄都種的甜甜的,再用上耐高糖高酒精度的酵母,全部釀造高酒精度的葡萄酒呢?
原因就是:葡萄酒並不是以高酒精度來愉悅受眾的飲品,酒精度和品質並沒有任何正向關係。
在酒莊裡,每個釀酒師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風格,但是大部分的釀酒師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酒精度太高,會打破葡萄酒的平衡,使得葡萄酒不再那麼令人愉悅。
試想一下,如果酒精度越高越好,那麼幾百年來,那些糖分含量低的葡萄品種早就被淘汰了,哪還會有多姿多彩的幾千個釀酒葡萄品種供我們選擇?
因為我們並不想要過高的酒精度,所以葡萄的採摘也是一門學問,並不是越熟越好。
我們用來釀酒的葡萄,不僅要讓它有著一定的甜度,還要有一定的酸度,酚類物質也要足足的,這樣才能釀造出有平衡感的、味道精緻的好酒。
再看看那些聞名世界的葡萄酒,拉菲,酒精度基本都在14度以下。羅曼尼康帝,世界上最貴的葡萄酒,最高的酒精度也不過13.5,所以,葡萄酒的酒精度高低真的不能代表品質的好壞。
目前市場上進口葡萄酒亂象叢生,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葡萄糖的糖分發酵轉換而來,15度的葡萄酒至少需要27度認上的葡萄糖分才能生產出來,大家可以想想那有那麼多的高糖分葡萄。
回覆列表
幾十塊錢買不到原瓶進口酒吧,原瓶酒進口關稅都不止幾十塊錢了,幾十塊的酒大多是橡木桶進口,然後國內分裝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