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子老師—心理諮詢
-
2 # 心理諮詢楊老師
是的,喜歡沒事找事的人,都很缺愛。
什麼樣的人喜歡沒事找事呢?一個從小缺愛,被忽視的人。
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忽視,他們只有透過沒事找事、有事生非才能被家長看到或者重視,哪怕只是被罵一頓、打一頓都感覺到了被重視。
這樣的孩子很可憐,他們是用沒事找事或者犯錯誤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重視,實際上是嚴重缺愛的表現。
-
3 # 真誠緣伴一生
因為自己很少得到過愛,沒有感覺過被愛的滋味,所以也並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不懂愛別人的人,拿著找事傷人也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但他也許會感覺不到這本是不對得。
-
4 # 大臣打燈籠
惹事生非鼓禍仔,
性格孤僻缺少愛。
家庭教育很失敗,
進入監獄脾氣改![發怒][靈光一閃][我想靜靜][祈禱][機智][玫瑰]
-
5 # 影視作品中的心理學
不是所有喜歡找事的人都因為缺愛,也可能單純看你不順眼。缺愛找事型往往是想透過試探你對ta的耐心確認你有多包容ta。但是愛等同於包容嗎?這種人需要更多瞭解愛的含義。
-
6 # 北門風大
一個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如果你不幸福,你就一定會有意無意的給周圍的人造成各種各樣的痛苦,你的幸福多一分,周圍人的災難就少一分。從這點上講,缺愛的人,會更多的向外“找麻煩”
-
7 # 莫sir說家庭教育
喜歡找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缺愛的。但是缺愛的人確實會透過找事來得到補償。
缺愛的找事動機有如下幾種:
1、透過找事引起別人關注
2、想要獲得別人的關心,找事是個很好途徑,總得透過事情撬動別人
3、透過找事掩飾內心的不安,如果外部很熱鬧,似乎就能告訴自己,正處於安全當中
喜歡找事的人也可能是性格熱情,或者有某些個人目標需要透過搞事情來實現。
-
8 # 原來是汪巍
喜歡找事的人,第一是缺愛,第二是“強迫性的重複。 ”
有些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嘴巴上說我自己很缺愛,我需要愛,但是在親密關係當中沒事就喜歡跟另一半找事兒,表面上看他是在挑對方的刺,覺得對方不夠好,自己是缺愛,希望對方能夠關注一下自己,但有可能他從小到大跟父母的交流方式就是這個樣子的。他一直在重複小時候跟父母的關係,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現在的關係是早年關係的重現。
有一個女孩,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家暴,那個時候她在心裡就想:我以後找一個老公絕不能像我父親一樣。後來她長大談戀愛了,有一次跟男朋友一起吃飯,也有很多朋友在場,當時她男朋友給他夾了一口菜放在她的碗裡,她就以自己不喜歡為理由,打了她男朋友一巴掌,周圍的人都感到很驚訝,場面很尷尬,她男朋友感覺到臉燙燙的,摸著自己的臉,既尷尬害羞又不知所措。後來她說:我其實打他這一巴掌,就看他打不打我。
這樣的行為可以看出她是缺愛的,但是她也是在重複小時候跟爸爸的關係,換句話說她是在“勾引”她男朋友打他,這樣才符合潛意識繼續被捱打的這種關係。
每一種行為背後都有她的動機只不過有些時候當事人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一個人小時候被虐待,長大以後繼續被虐待,這不是創傷,但是一個人小時候被虐待,長大以後被愛這才是創傷,因為他不習慣。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喜歡找事不僅僅是因為缺愛,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缺愛”。
-
9 # 珍珠黑月季花1
不全是,有一部分是引起別人關注,有一部分是天生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品德問題,唯我獨尊,看著不順眼就要多管閒事。他認為只有他是對的,原因很多
-
10 # 愛源臣
尋找關注。
這種人在原生家庭沒有得到多少關注,希望透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讓別人關注自己。
在獲得關注以後,才能找到那種我被人需要,被人愛的感覺。如果對方一直忽視,那很可能引起更大的爆發。
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是挺累的,因為你幹啥都得考慮他/她的感受,不然後面夠你喝一壺。
回覆列表
你說的“喜歡找事”都有什麼具體行為表現呢?
如果從做些事情來吸引人的注意力的角度來說,的確是有需要被人關注的心理需求存在。
小時候孩子會透過哭泣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告訴大人自己餓了、尿了、困了……
不再年幼後,人依然有被關注、關心的需要,只不過很多人會透過語言溝通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有一部分人可能會透過破壞性行為來吸引關注。
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的心理需求並用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當心理需求被否認、壓抑或者以正常方式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時,可能會出現“喜歡找事”的行為現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