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媽說親子

    公公和兒媳的關係必須掌握一個距離的基本準則!

    曾經在一個情感節目裡看到,媳婦和公公特別親熱,而讓婆婆特別不舒服,導致,公婆關係緊張,婆媳關係也是劍拔虜張。她覺得她是把公公當爸爸一樣,而公公也不避嫌,二人在家裡,總是任何時候都挨著坐。

    就算二人心裡坦蕩蕩,但他們的行為確實讓周圍人不舒服!公公和媳婦二人沒有血緣關係,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親生血緣尚且要注意分寸,更何況公公和兒媳的這種容易引人遐想的關係!

    這是其一,就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其二,相互尊重!公公不可以干預媳婦的生活的自由!如果有傷害家庭不當的行為,你可以拿出長輩的威嚴教訓!但如果只是生活細節的個人習慣不同,那麼可以私下和自己的兒子溝通,或者出於理解程度去接受!不可以真把媳婦當女兒那樣隨意呵斥,影響家庭團結!媳婦畢竟是後來的,與家庭的磨合需要時間!

    同理,媳婦也要尊重公公的生活習慣,為人處世,不能因為你到了人家家裡,就想把人家自家人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

    最後,家和萬事興,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溝通的基礎上,而不是相互不爽,那樣無論對誰,都是一種煎熬!畢竟是一家人,總是需要一起面對!

    作為媳婦,不啃老,不貪婪,不嫌棄老人…作為老人,疼愛理解小輩,力所能及的幫忙,不干預小輩的生活,愛好!基本就能做到家和萬事興!

  • 2 # 明媚著陽光

    尊敬長輩一樣相處

    像對自己父親一樣,但是也要有所區別,

    不能像在自己父親面前一樣隨便,畢竟他是倫理道德上的父親,不是血緣關係和父親。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

    所以作為兒媳,更是要把握好與公公相處的分寸。

    我是一個傳統女性,這樣看待這個問題。

  • 3 # 順風遞戴兵

    公公把兒媳婦兒當女兒,兒媳婦兒把公公當爸爸,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小故事吧!

    有一年的秋天,剛11月份吧,我騎電動車去新立轉盤送貨,我帶的是兩箱電解液,去的時候天氣挺好的,回來的時候就下起了雨,當時是深秋了,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也不摻假。

    等到家的時候身上就被淋透了,凍的也直髮抖,直打牙鼓,換了一身乾的衣服,但是手腳還是冰涼,老公公就幫我搓腳,當時我的眼淚都給我搓出來了。

    這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發自內心的心疼,到現在公公已經去世半年多了,我還時常的想起他老人家。

    所以說好好相處就是最重要的,無論和誰都需要真心換真心。

  • 4 # 梓墨0216

    我家是傳統的典型的大家長制家庭,公公比較強勢,老公和姐姐妹妹都比較怕他,因為我是外地媳婦,平時表現也還不錯,公公還是比較給我面子,跟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十幾年,沒紅過臉,有時候還會跟公公婆婆開個玩笑,他們也會樂呵呵的配合,相處比較融洽,結合這十幾年跟老人相處的點滴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處理好任何關係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互相尊重。

    公婆來我家幫忙照顧孩子之後,一直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了5,6年,因為知道要長期一起生活,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就是兩個需要磨合的地方,生活習慣上,老人偏早睡早起,年輕人喜歡晚睡晚起,這點上,我家老人都比較遷就我們,沒有特別嘮叨,相比起很多老人家來講,對孩子已經是非常的體貼和縱容了;

    飲食習慣上,倒是我偏遷就他們多一些,他們剛來我家時,我會想著法做一些可口的飯菜,犒勞一家人的胃,後來發現有點徒勞,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我做的飯菜,大多不是很對老人家的胃口,於是就改變策略,把做飯的權利交給老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習慣自主去安排,做小輩的,愛吃就多吃點,不愛吃,可以再新增點自己愛吃的,這麼多年,沒瘦,反而被養的胖胖的。

    把家交給他管,你可以輕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操心每天吃什麼,不用費心準備,也不用關心家裡的大部分事務,他實現了大家長的權利,你樂得輕鬆,兩相得宜,何樂而不為?

    其次,再說一下孝敬老人,自己要做到,還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居家生活大多數時間都是平平淡淡的,公公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喝點小酒,因為血壓問題,醫生建議戒酒,但是老人家一輩子的習慣,不好改,就在量上適當減少。

    老人節儉一輩子,不捨得喝特別好的酒,我會給他買點好酒,這樣他自己就會省著點喝,把著點量。

    平時給婆婆買愛吃的東西時會把公公的下酒菜也給備上,即使不喝酒,他的那些下酒零食也會給他放到餐桌上他坐的位置,隨時取用。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會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言行一致。兩個孩子雖然都在老人溺愛下長大,卻也言行有分寸,舉止有禮貌,每每看到孩子們,老爺子滿是皺紋的臉上就都是慈愛。

    然後,會跟老人提前交代好關於教育孩子方面的問題上,以我們的教育為主。

    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責任,作為隔輩親的一代,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肯定會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觀念,這一點上,我是比較強勢的,我會提前跟老人說好,在我教育孩子時,希望他們不要插手。

    當然,身為母親,我會客觀的看待孩子的問題,爭取儘量以民主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可是,如果民主方式解決不了,小朋友們挨一場“胖揍”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我家老人也算十分配合,雖然很不情願,但也是會適時地“消失”一會兒,這樣的配合也是在慢慢的磨合後形成的默契,因為提前打好的“預防針”讓他們尤其是老爺子清楚,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會理解並配合的。

    最後說一點,就是跟公公婆婆相處過程中的距離感,因為,兒媳跟公婆沒有血緣關係,不管你們相處的再融洽,距離感還是有的,就像他們有什麼大事會第一時間跟自己的兒女商量,而不是兒媳,就像,老爺子心情不好時會對著兒女發火,但看到兒媳,還是會控制點情緒,這些類似的距離感來源於基於血緣關係的自然親近和有恃無恐,這是自然,將心比心就好。

    總之,兒媳與老人相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好在做兒女的多孝敬父母,做父母的也多體諒兒女,互相包容,這樣,在一個屋簷下才能和諧相處,幸福美滿,一點感悟,與諸君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過雅詩蘭黛小棕瓶、櫻花水和智妍精華霜套裝的、效果都如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