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宅家吃飯

    思鄉之情,對遊子而言,常常徘徊心間,故鄉的那一道普通卻又不普通的菜品,是心中久久不能忘懷的味道。

    分享一下我心中的故鄉味道——蒜泥白肉

    食材:五花肉 300g、豆芽 100g、蒜泥 10g、姜蔥 適量

    做法:

    1.五花肉冷水下鍋,放入姜蔥料酒去腥汆水20分鐘,撈出洗淨;

    2.豆芽焯水擺盤鋪底,五花肉改刀切薄片,鋪在豆芽上;

    3.倒入用一勺鹽、一勺生抽、半勺老抽、一勺糖、一勺醋、一勺辣椒油、適量蒜泥調製的醬汁在肉片上,撒上蔥花小米辣,即可上桌。

    鄉愁是味道,即在口中,也在心間。

  • 2 # 山東胖爺

    大家好,回家的歸途或山高水長,或近在咫尺,家鄉的味道總能透過這種味道讓潛藏的思念再次復燃,讓人一重逢就熱淚盈眶,那一路陪伴的家鄉味道,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鎖定著千里之外的故鄉,默默指向著家的慰藉,世界再美,家和家鄉的味道,依舊是我最難捨的牽掛,讓我忘不了的家鄉美食濰縣和樂面,俗話說的好,上車餃子下車面,濰縣和樂是我們當地獨有的特色美食,和樂面的配料嚴謹精緻,勁道順滑的麵條和酸甜可口的蒜片,鹹淡適口的雞鴨肉絲和香椿沫,鹹淡中帶著一股清香,回到老家下車來上一碗和樂面,撫慰一下我思鄉情,快哉美哉。

  • 3 # 深港新生活

    東北家鄉菜實在太多,東北飯館也是遍佈祖國各個角落,鍋包肉每間飯館更是必點菜品,但是都不如在老家吃的純正。無論走多遠,最令人心心念念,難以忘懷的,還是哈爾濱的鍋包肉。

    現在又出了奇葩創意美食:黃桃鍋包肉,更是讓人讚不絕口。它的口感獨特,外酥裡嫩,滿口清新,走出了普通糖醋汁的套路,加了黃桃罐頭,吃起來沒有那麼膩。夾一塊鍋包肉,再吃一口黃桃,既增加了水果香味,還起到解膩清口的作用,兩者搭配可謂“天作之合”!

    黃桃鍋包肉

    食材:豬裡脊100g、黃桃罐頭60g、胡蘿蔔、蔥、姜

    調料:食用油、鹽、糖、醋、生抽、料酒、澱粉

    步驟:

    1、 豬裡脊肉,切3毫米厚的大片,加少量澱粉、料酒、鹽,抓拌均勻待用。

    2、 黃桃切成小塊或者條,胡蘿蔔、姜、蔥都切成細絲。

    3、鍋內加油,大火加熱至七成,將肉片分多次下入熱油中炸至定型,撈起瀝油。注意要少量、多次操作。

    3、鍋內倒入肉片一起復炸,並不停攪動,防止粘連在一起,肉片邊緣開始打卷,外表微黃時撈起。待油溫升至八成熱,倒入肉片再次復炸,使其外表更酥脆,撈起瀝乾油分。

    4、取一隻小碗,倒入醋、糖、鹽、2勺黃桃罐頭汁、2勺澱粉攪拌均勻備用。

    5、鍋內留少許底油,放入蒜、姜爆香,再放入胡蘿蔔絲翻炒,淋入調味汁燒開形成透明的芡汁,再迅速倒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將芡汁掛在肉片上,再加入黃桃再翻炒片刻,即可裝盤。

  • 4 # 行走的好吃嘴

    最讓人想念的故鄉味道,就是鹽菜扣肉了,就是現在仍然心心念唸的燒白!

    給我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過年之前,有點條件的家家戶戶都會備以扣肉,這在上世紀普通家庭中算是過年的一道大菜。那時一想到過年首先就會讓我想到金黃閃亮的一片片扣肉和一封封紅紙包裝的200響的火炮(鞭炮),然後在激動中等待著除夕的到來。

    川菜中,扣肉的烹製法是從以蒸扣為主的民間傳統菜品“三蒸九扣”(又名“八大碗”、“土九碗”、“田席”)中得來的。一般採用五花豬肉,先拈毛、燒皮、刮洗乾淨,然後放在湯鍋裡煮至剛斷生,撈起擦乾水,抹上紅醬油,放入油鍋內把皮烙至金黃色時,放入湯鍋中浸泡一下,皮子發皺時撈起待用。將已加工過的豬肉切成二寸長,二分半厚的片,皮向下,在碗中擺成“一封書”形,加醪糟、紅醬油、川鹽、泡辣椒、豆豉,同時將芽菜末、姜米拌勻放在肉片上,上籠蒸成軟糯,取出扣在圓盤中即成。

    由此可知,現在川菜館中的扣肉為什麼沒有那個時候好吃,除了肉質(飼料豬)本身的問題以外,一是少了用豆豉(不可取代)及沿口壇泡椒提味;二是餐館為了節省成本,把肉切如紙薄,那還有什麼口感呢。以前梳頭大都用的是木梳,木梳的背多厚寬啊,所以我們老家有些地方戲稱扣肉為“梳子背背”。

    當揭開扣碗的一剎那,透過升騰的香氣,只見深愛肥肉的名導張一百的眼睛一閃,早已提起的筷子從半空中旋即刺入油亮的扣肉中,接著無數雙男筷子、女筷子從不同角度刺向柔糯的扣肉……

  • 5 # 朱子慧

    在外奔波的你也要記得生活的真諦。這杯酒我敬你。 一碗東坡肉以此來寄託優質的思鄉之情。江南第一名菜,

    東坡肉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實為其小妾王朝雲創制(蘇被貶黃州之際王為改善其飲食所創)),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相傳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併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1]。

    菜品製作

    做法一

    食材

    豬五花肋肉1500克、蔥100克、白糖100克、紹酒250克、姜塊(拍松)50克、醬油150克。

    步驟

    1.將豬五花肋肉刮洗乾淨,切成10塊正方形的肉塊,放在沸水鍋內煮5分鐘取出洗淨。

    東坡肉

    2.取大砂鍋一隻,用竹箅子墊底,先鋪上蔥,放入姜塊,再將豬肉皮面朝下整齊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醬油、紹酒,最後加入蔥結,蓋上鍋蓋,用桃化紙圍封砂鍋邊縫,置旺火上,燒開後加蓋密封,用微火燜酥後,將近砂鍋端離火口,撇去油, 在外奔波的你也要記得生活的真諦。

  • 6 # 倆娃他媽369

    最讓我忘不了的就是張大板肉燒餅。滿滿的芝麻香跟肉餅的香。從我記事起,我就常常去吃,三十多年過去了,依舊那麼好吃

  • 7 # K姐創業記

    我現居深圳,少有時間回重慶老家,我從小偏愛甜食,說起想念家鄉的老字號家鄉菜,不是回鍋肉,不是水煮魚,水煮肉,也不是魚香肉絲,酥肉,宮保雞丁,鹹燒白之類的,這些在平時很常見,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心心念唸的家鄉的糯米飯。在我們那裡叫酒米飯,只有在村裡頭做大壽是才能吃到的一道美食,平時很難吃到。

    下面我把做法分享給大家:

    1.糯米提前一天泡製(最好使用圓糯米)。

    2.上蒸籠蒸制糯米,蒸到8分熟。

    3.把蒸好的糯米倒在盆裡加入適量的豬油和雞湯,泡發(酒米飯能不能油潤軟糯,就看著關鍵的一步)。

    4.準備少許橙子皮或者陳皮切碎,同時加入適量的紅糖拌入糯米中。

    5.找一個碗,比一般盤子小一點就好,發的糯米裝入碗中上鍋蒸40分鐘左右,出鍋反扣入盤,撒上點白糖,即可出鍋上桌。

  • 8 # 浩哥看美食

    尹家燻雞

    北鎮市溝幫子(尹家)燻雞集團有限公司,位於遼寧省北寧市溝幫子經濟開發區,遼西走廊東南麓,北枕醫巫閭山,南鄰渤海之濱,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的好地方。尹家集團以熟食製品加工、農場為主要業態,經營生鮮白條雞及傳統的燻雞等。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固定資產2000萬元,日加工白條雞50噸,日產燻雞等產品10噸。年產值1億元,現有員工200餘人,是遼西地區最大的集白條雞、熟食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私營企業,也是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集團公司最早始創於清末光緒年間,已有百餘年曆史,製作工藝及調料配方神秘而獨特,並且選料及為考究,堪稱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遺產中的一枝奇葩,尹家燻雞自八四年以來,多次被上級政府評為優質產品,九四年被評為中國科技產品、名優產品博覽會金獎並且被列為《遼寧獨特食品三十九絕》,現正向國務院申報中華老字號。尹家集團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又推出鹽焗、五香兩大系列,質高味美、實為饋贈親朋和旅遊佐餐之佳品。  集團自成立以來,憑藉先進的經營理念,不斷開拓創新的管理隊伍和獨特的經營模式,使企業規模發展壯大,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截止目前,集團公司在本地已有百餘家連鎖店,在全國各省市都有完善的銷售網路,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銷售配送中心,讓尹家燻雞這一歷史品牌走向終端市場,形成完備的產、供、銷一條龍,獨樹一幟的祖傳真品,為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尹家集團全體員工一貫秉承著“心向顧客,服務顧客,方便顧客,一切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宗旨,以“顧客是老闆,顧客是朋友”的經營理念,“拼搏、創新、高效、一流”的企業精神竭誠為廣大消費者服務。

  • 9 # 小廚東子

    麥餅是浙江省特色傳統名點之一,麥餅有甜有鹹,甜的以糖和芝麻為餡,鹹的內放蝦皮、蔥花、肉丁、香乾,或摻以蛋等為餡,擀成團扇大小狀,烙熟即成。目前以浙江金華浦江,寧波,台州,溫州的麥餅最知名。在農村,手巧的農婦經常用麥餅招待客人,或在農忙的時候帶上幾隻麥餅去田頭幹活,當乾糧。

    製作方法:

    1、梅菜乾洗淨,鍋加熱改小火,梅菜乾炒幹,備用。蔥切好備用。熟蝦皮洗淨,控幹,備用。五花肉切丁。將所有材料混合放入調料拌勻。

    2、和麵然後擀麵

    3、麵餅中放入餡料包起來

    4、鍋燒熱改小火(不用放油),放入餅,煎至2面焦黃。

    擀麵杖把饅頭狀的麵糰擀平,成為盤狀,擀得越薄越好,但不能露餡。烹製麥餅要掌握火候,一般在大鐵鑊裡完成這道工序。把做成的麥餅貼在鍋上,等麥餅的皮有點焦黃,翻個面,再烙,另一邊也焦黃了。就把麥餅拿出來,在鐵鑊裡放一個麥餅閣(土製,弧形的道具),再把麥餅放在四周,把鐵鑊蓋蓋上,連續翻三次,麥餅就熟。

  • 10 # 牽著生活走

    夜幕降臨,油城五路過街天橋底。每晚都會出現一位推著三輪車的小販。從小在茂名長大的我,雖然現在不在茂名生活,也不知道天橋下的小販還在不在那裡賣,但我還是能清晰記得天橋底的那口簸箕炊。

    小販告訴我,他的簸箕炊最為傳統,用石磨研磨,簸箕蒸制,還有其獨家秘製的醬料。不管怎樣,小販切成菱形的簸箕炊雪白晶瑩,用竹籤夾起來散發著濃郁的米香,再搭配秘製醬料,每一口都脆滑爽口油而不膩,香油慢慢滲入簸箕炊,越吃越入味,餘味無窮。也難怪每晚很快就售賣一空。

    簸箕炊,當地最具名氣的街邊小吃之一。簸箕(bo ji)是製作簸箕炊最原始的工具,一般用竹編製成,也因應採用簸箕為器具而著稱。比較傳統的製作流程,把大米放入水中浸泡六小時以上,浸泡後放入石磨磨製,石磨用其自身的重量以及緩慢的研磨節奏,讓磨出的米漿更加細膩均勻,磨出的米漿過濾後能增加其口感更佳爽滑。蒸鍋水開保持大火,把米漿分5次倒入簸箕,每次倒入儘可能均勻,每一層蒸熟後才能倒入下一層,每層大概蒸6到7分鐘,以此類推即可。簸箕炊最有特點的還有其表皮,類似於虎皮蛋糕的皺紋皮。最後一層做表皮時,拿出整盤簸箕炊倒入較稠一層米漿,然後抖幾下表面的米漿,再放入蒸鍋蒸5分鐘取出,待冷卻後起一層皺皮即可。家中製作可以把石磨換成電動研磨機,簸箕換成鋁製小盤即可。成型的簸箕炊切成菱形方塊,撒上醬油香油和芝麻,香氣撲鼻,爽滑順口。

    簸箕炊的形狀神似千層糕,但與千層糕的口感完全不同,千層糕是糕體鬆軟,味道香甜,而簸箕炊是爽滑順口,鹹香撲鼻。

    自己家鄉的味道,只有在當地才能品嚐到,出來工作那麼久也沒有嘗試過和家鄉一樣味道的簸箕炊了。

  • 11 # 美味藝廊

    牛肉麵,我走遍天南海北也忘不了牛肉麵,永遠的鄉愁。可這麼多年來,在外面我很少吃到正真有那股家鄉味道的牛肉麵。

    那些悠悠的童謠一直陪著你走南闖北,“拉麵好似一盤線,下到鍋裡悠悠轉,撈到碗裡菊花瓣”

    “雨過金城關,白馬激霤回。幾度黃河水,臨流此路窮。拉麵千絲香,惟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麵”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永遠的故鄉味,永遠的故鄉情。

  • 12 # 佳澤凱麗幸福的一家人

    大家好,我是陝西西安人。我已有三個多月沒有回西安了,因為疫情的原因。我特別想西安的家人,還有老人。還有我的同事們。但是,我更想的是西安的羊肉泡饃,肉丸糊辣湯,涼皮,肉夾饃。美次想起,直流口水,那個香呀。

  • 13 # 南山小仙

    我的老家在東北,提到東北,前些年有首歌火遍大江南北《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歌詞的最後一句便是東北的名菜,對了,“翠花,上酸菜”

    對於東北人,酸菜就是命,酸菜就是魂,走到哪都割捨不掉的就是酸菜。

    跟南方不同的是,北方的酸菜是由大白菜醃製的,每到秋天地裡的大白菜豐收了,媽媽們就開始起鍋燒水準備醃酸菜,醃製的用料和過程大抵相同,但每家醃出的味道各有不同,就像煮麵條炸的醬,各家有各家的味兒。

    加工過的大白菜放在一口大缸裡,待上幾個月,正好是冬天,就可以撈出來燉酸菜了。

    一到冬天,對於天氣寒冷的北方,一家老小盤坐在特炕頭,燉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酸菜,酸菜裡一定要放豬肉,而且是那種帶肥膘的,這樣燉出來的酸菜才會香,酸菜吃了肥肉的油,口感絕佳,過年殺豬後再放上血腸、寬粉,桌子上不用其他菜,只這一道,就能讓一家老小過足嘴癮。

    過年的時候,北方農村一般都會殺豬,特別熱鬧,誰家殺豬了,到他家稱上幾斤殺豬肉,從缸裡撈出1個酸菜,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年味十足。

    現在長大了,到城裡生活了,可冬天回家,都會讓媽媽燉酸菜。

    無論走到哪裡,最想念的是什麼,也是這口望也忘不掉的燉酸菜吧!

  • 14 # 已覺東風暖

    思念不只是在夜深人靜才會有,日常一件細微的小事、小物件、小場景都能勾起無限的回憶。

    思念是什麼味道?是一碗大碴粥,一瓶60度的北大荒酒,一頓酸菜肉餡的餃子,一鍋美味亂燉。這個亂燉是真亂,但是無敵好吃。木柴上架著大鐵鍋,炒香帶皮五花肉,放入新摘的無絲油豆翻炒,加入手撕成大塊的茄子和新刨的去皮小土豆,土豆越小越好,整隻放入,炒透,加水、醬油、鹽,將提前和好的玉米麵沿鍋邊貼一圈,蓋好鍋蓋。最誘人的是掀起蓋子的一刻,茄子土豆豆角上面泛著一層油花,玉米餅子的香味也撲面而來。那個時候盛菜都是用大盆,一頓飯一大盆菜就見底了,是真香,這個記憶真是伴了幾十年啊。

    如今,能吃上木柴鐵鍋亂燉的人已不多見了。住樓的多了,還呆在平房的人日漸減少。伴隨著林業局的轉型,燒火柴的交易也沒了市場。有的時候去飯店點上一盤“一鍋出”,解解饞,卻總是差了味道。

  • 15 # 我是娛樂至死

    天津人,每次在外面吃到煎餅都覺得味道不對,最懷念的就是自己家門口樓下的煎餅果子,強調一定的是果子,不是薄脆。

  • 16 # 財經筆記匣

    對於我來講,我們家鄉其實沒有什麼老字號,因為家鄉是山西,山西以麵食著稱。每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說,會想念親人,想到媽媽麵食,想到老家做的刀削麵,揪面片,貓耳朵……各種各樣的麵食,可能數一個月不重樣的吃都吃不完。而這裡面最喜歡,媽媽做的西紅柿拌麵。做好的面裡邊加上這種西紅柿醬在加點山西陳醋,在少許加點鹽,把提前炒好的菜加進去一拌,味道簡直好極了,我現在都能感受到我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口腔中在分泌口水!提前宣告一下家裡的那種西紅柿醬是目前的市面上買不到的,可以說是獨家秘方!

    上面是吃麵前的準備工作,而吃麵還有特別的形式,或者說是一種儀式感。男人們的吃法是這樣的:找一個空的角落蹲下來,倒一杯二鍋頭,吃麵不是那筷子往嘴巴里夾,而且端起來碗那筷子往嘴巴里扒拉,就想用鍋炒完了才往盤子裡扒拉那樣,扒拉幾口,抿一口小酒,一大碗麵可能兩三分鐘就幹光了,完事端起鍋往自己的碗裡倒上一碗麵湯,麵湯其實是有一股清香的湯味,因為比較燙,所以麵湯喝的慢,一來清理一下腸胃,二來稍作休息,可能是因為剛剛面吃的太快,這樣一快一慢一陰一陽轉換一下找下平衡!只有這碗麵條喝到肚子才感覺這頓飯才吃的踏實。

    女人們吃飯不一樣,就是端著一碗麵,然後跑到鄰居家,因為都是吃飯的時間吃飯點,大家都在吃飯,搬一個小登登坐下,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家長裡短的聊個沒完,本來吃碗麵也就幾分鐘的事兒,但對女人們來說,那是遠遠不夠的,得聊盡興了,等她們聊完,基本上是一個小時過去了,這樣面吃完了天聊好了,拿著自己碗快,回家把鍋碗瓢盆洗涮收拾,灶臺一定要擦的鋥亮,這頓飯才算完畢!

  • 17 # 使用者吳豔敏

    每當夜深人靜時,會想起兒時自己調皮搗蛋,和小夥伴們把鄰居做好的一缸豆花放上雞屎,為這被媽媽用掃把追了半邊村。

    還記得柳樹發芽時,去折鄰村老奶奶的柳枝,做含在口裡的鳴笛吹,玉米初熟時瓣玉米吃,那時人沒玉米高,掂起腳把玉米杆用手拉彎瓣上3、4個抱回家讓媽媽煮了吃,津香津香的玉米吃的滿嘴都是,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容。

    還得有次拿了爸爸一塊錢買了10 個最愛吃的燒餅,可好吃了,微甜脆香,那味道現在還回味,可惜現在找不到那味了。

    童年成了中年、老年就剩下回味了。

  • 18 # 小梧桐成長記

    首先非常感謝回答這個問題。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次過節的時候,看著離家近的同事們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可以和父母團聚吃著還是那個味道的那些菜就特別想念家鄉,想念父母,想念父母做的那些菜——過年時候的燉年豬、母親蒸的饅頭,做的年糕…想想都覺得好吃!

    每到過年的時候,父親除了割肉之外都會特地買個豬頭回來。割肉是為了招待年後來串門的親戚好友們,而豬頭就是給我們兄妹兩個買的。每次買回來爸爸都會仔仔細細的收拾乾淨,為了讓我們吃的乾淨放心,每次收拾好都會收拾一個上午。然後放在燒柴火的大鍋上再燉一個下午,直到燉的超級超級爛糊才可以!然後我們兄妹兩個搶著去吃,這時候爸爸就會開心的看著我們!想想那個感覺真的很幸福!

    除了父親燉的年豬還有母親蒸的大饅頭和年糕。我們那邊以前有個風俗過年必須得蒸大饅頭和年糕,蒸大饅頭的風俗是說屯糧,雖然只是隔離幾天而已但是意味著年年都有屯糧年年都是豐收年!蒸年糕是:年年高的意思。寓意一年比一年高升的意思。用黃小米粉,大棗,還有我們稱之為菠蘿葉的一種葉子抱起來蒸個一個多小時,開啟鍋蓋菠蘿葉的香味加上大黃米和大棗的完美結合真的是人間美味!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好想回到小的時候無憂無慮,享受著父母的寵愛,吃著獨一無二的美食。

  • 19 # sunny和jerry的媽媽

    最近天氣暖和了,樹也發芽了,所以香椿樹也生出了嫩嫩的芽!香椿,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因為你也許沒見過它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它是什麼味道!知道的人也不是都喜歡它的味道,就像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榴蓮。不過香椿炒雞蛋,卻是我家鄉的味道!最近可以回老家,我每天都採上一把,熱水燙一下,切成小丁,然後打上5-6個雞蛋,熱油一炒,天天吃光光!推薦給你們!品嚐一下純綠色美食!

  • 20 # cf溪畔聽竹

    目前在南昌生活的我。家鄉在九江都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念親人,想念家鄉,家鄉的味道總讓我念念不忘。

    最代表家鄉味道的那道菜:豆參煮魚。

    老爸的拿手好菜。做這道菜,老爸選豆參一定要選南峰豆參。南峰豆參皮薄油潤,輕盈色嫩。挺奇怪,一樣的工藝都昌其他的地方做的口感就是沒有和南峰做得的豆參的口感好。也問過長輩們,回答也許是水的緣故。

    爸爸做豆參有家傳秘籍,這道菜好不好吃主要在豆參。豆參不能直接加入湯中,而要用在熱水中加點食用鹼,把豆參泡軟,時間要掌握分寸,早一分硬晚一分融化。新手的話,那一份恰到好處實在不易。

    想念那道唇令人齒留香的家鄉菜,想念令人濃湯滿口四溢的那道菜,想念小時候的味道,想念家鄉的味道!

    人間至味——豆參煮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右腳踝骨遠端骨折手術後要多久才能下地,請問影響日後負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