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美鑫玉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 2 # 史不說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

    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

    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 3 # 忠山學書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春秋時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它的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沒有生命體,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以安靜自然地彙集於一處。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 4 # 西西閱讀空間

    【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之王,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那麼,上善若水這四個字,說的什麼意思呢?

    最高的善良和品德猶如水一樣。水善於利用萬物,而從來不與萬物有所爭執,儘管處在眾人的惡中,也能夠保持謙遜的品德。所以,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穀之中的王者,就在於它善於謙遜,懂得低調,因此能夠成為百穀的王者。

    舉個例子來講,用現在的理解就是,一個人做人做事,他的出發點是以善良為出發點,凡是能夠幫助別人的時候,他會主動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凡是碰到惡言相擊或詆譭的時候,他依然不為自己過多去辯解,甚至根本不會以惡報惡,反而會更加獨善其身,敬而遠之,遇到好處不爭不搶,遇到壞處不卑不亢,這樣才能各種各樣的環境中“明哲保身”。可能這個"明哲保身“不見得是褒義詞,但用在上善若水的人身上,那是厚德,只有品德高尚,境界高格局大的人,才能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像流水那樣溫和而低調,這樣的人,在很多眼裡看來也許是人眼中的”傻瓜“,但在老子看來,這樣的人卻是可以做成一番事業的人。

  • 5 # 大明人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 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

    老子用水之特徵和作用來比喻最優秀的領導者所應該具有的人格特徵。水最基本的特徵和作用主要有四點:一、柔弱,水是天下最為柔弱的東西;二、水善於趨下,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善於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寬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納同類的無窮力量;四、滋養萬物而不與相爭。老子認為,最優秀的領導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這樣的人,願意到別人不願意到的地方去,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具有駱駝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夠做到忍辱負重、寬宏大量。他們具有慈愛的精神,能夠盡其所能去幫助、救濟人,甚至還包括他們所謂的“惡人”。他們不和別人爭奪功名利益,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王者。

  • 6 # 心靈旅途木木夕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用來形容君子,有容納萬物的胸襟和力度,從不與世人紛爭。

    為什麼用水來形容君子,是因為水的高貴品質。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濁是一種奉獻。

    君子如水,君子之交亦淡如水,沒有比水更好的了。在你需要的時候滋潤你,在你發達的時候默默地退去。

    願每個人都能成為溫潤淡泊的君子,也能結交淡雅如水的朋友。

  • 7 # 風帆一船

    理解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得先從老子的治世思想出發,老子講大道無為,無為而治。上善,這裡的善,個人理解不簡單的是善良,而應該擴充套件開來,是一種精神狀態,上善指的是良好的精神狀態。上善若水,形容要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求名利,需要時則可取,保持著自身的高潔。

  • 8 # 小灰講生活

    水利萬物而不爭,而水卻是萬物之源,沒有人可以爭得過它。所以老子的上善若水應該是告訴我們要像水一樣,默默付出,滋潤萬物,不爭不搶,達到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

  • 9 # 479230832698

    上善為最高境界的善,用水來形容非常恰當。水是大自然一部分,是隨環境改變而改變。老子用水來規範人的行為是讓人與世不爭,順勢而為。老子認為這是上善。

  • 10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上善若水"又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 11 # 百無忌論

    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是教導人們真正有德之人,善良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包容萬物萬事。不論好的、壞的、汙的、陰暗的還是陽光的都以同樣的心境,同樣的方式去對待。

    無論處什麼樣的環境,幹什麼樣的職業。都像水一樣默默奉獻,滋潤萬物。沒有怨言與不平。

  • 12 # 966825

    水潤萬物而不爭,體現了水的無私奉獻和包容:水總是往低處流,體現了水的低調、從容、淡定;水匯聚成海納百川,體現了水以柔克剛的公平正義。

  • 13 # 元艮閣主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三十四章》老子善喻,以具象化的“水“的特性,闡明瞭人世間道德互動變化為用的關係。轉換成當今通用語義就是:天地間至高至極的善可以用水的特性來形容。首先,水具有滋潤萬物的不變本性,卻又與萬物毫無利害衝突,博大和無私至矣;其次,水具寬廣的胸懷,甘願居眾人所厭惡的卑下垢濁之處,寬容和深邃極矣!所以,水之善接近於道所要求的了。我們說:古來聖哲在處世上都有一個共識——厚德載物,雅量容人。一個想成就大事的人,都先要“立德”,要有海納百川,胸懷天下的雅量。惟其如此,才能達到“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寬仁待人就是寬仁待己。待人多一分謙讓,多一分寬宏,待人以寬,律己以嚴。這樣就能廣聚人脈,在成就輝煌事業的同時,個人的道德修為也達到極高的境界。“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德”乃“道”之化身,“道”乃“德”之根本,合乎“道”則一切順利,違背了“德”就會招致滅亡。

  • 14 # 大飛聊車

    字面意思是,最好的、最高階的善良,像水一樣柔軟、流長。

    其實,老子實際想表達的應該是,人的善良應該像水一樣,既有面對高低起伏的包容;也有水花四濺的排斥。即,無原則的好心非善良,有底線的幫助乃至善!

  • 15 # 邱水書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為不爭,故無尤。”

    它的意思是:最高尚德行,如水一般。水潤澤萬物而不爭名利,處在人不喜歡的位置(低處),這接近與道。居住要像水一樣安於卑下,心態要像水一樣深沉,與人交往要像水一樣親和,言語要像水一樣真誠可信,從政要像水一樣有條理,做事要像水一樣無所不能,行動要像水一樣隨機應變。因為像水一樣與萬物無爭,所以無煩惱!

    關於水的哲學思想在任何時候都適用,記得高中時政治老師也說過:“水,低而蓄勢,順勢而為,以柔克剛,有容乃大”。做人處事要像水一樣。

    武術大師李小龍在一次接受外媒採訪時很自信的說:“就像水,倒在茶壺裡,就是茶壺的形狀,倒進瓶子裡,就是瓶子的形狀,似有形亦無形,像水一樣,我的朋友”。描述他武功絕學的高深莫測!

    我特別喜歡李小龍這段,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 16 # 崔海新

    首先非常感謝你的提問。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對道這種自然規律的詮釋。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管是骯髒的還是汙濁的亦或者清澈的,她都能夠包容,而且因四時變化可以改變自己的形態來適應這個世界。冬天為冰,夏天為水,再熱就變成汽,不會消失只會改變形態。你以為滌盪汙濁之後,水是髒的,但是沉澱之後,水和汙濁之物又是分開的。老子用水來勸誡世人要像這個世界一樣,要胸懷開闊,包容萬物。

    而實際上,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水恰恰就符合了這樣的描述。透過吸收和釋放熱量變化形態,可以有形,可以無形,可以高高在上,也可以飛流直下。蒸發之後在空中成云為雨再重新落回大地,滋養萬物,卻從不貪功。

    人要學習水的這種利他精神,因為給了別的事物便利,自己也同樣獲得了便利。同樣一件事,一個人蠻力去做,不如與人合作,能夠更有效率,更快的達成。一個賣包子的在寒冷的夜晚躲進了漏風的破廟,身上單衣不足以禦寒,一個賣被子的飢餓難耐也躲了進來,最好的方式二人互換自己的包子和被子,這樣都能度過這個寒冷的夜晚。但最後兩個人都死了,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世界需要共同協作來創造美好,沒有誰可以把所有事都乾的很漂亮。

    與人為善,實際上就是與自己為善。相信美好,美好的事情才會發生。

    水恰恰就符合這樣的特性。所以老子說,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因為她能在人所不喜的地方存在把很多不好的事包容滌盪,所以才無限接近於道的大義。

  • 17 # 橘子心甜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裡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一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老子《道德經》,善心彙集,和諧天下!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兩句話歷來成為很多仁人志士們所崇尚的高尚道德境界,這八個字很多人會把寫成匾懸掛於書房或辦公室,以警示自己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但這八個字雖不出於同一個人,同一篇文章,但有共同的含義和見解,這八個字雖說是時常看到,但也會有理解不同,說法不一,所以必須把完整的句子前後相關的話語、引伸意思聯絡起來理解,才能領悟所說的真實含義。

    “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的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上善”就是最高尚的意思,“幾於道”就是接近於“道”。

    為什麼古人聖賢說水是“上善”,而將水作為最受尊崇代表美好品格的示範,倡導人們效仿呢?為此,孔子將水被崇尚為“上善”的緣由,從功效、特徵、性格、行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層次的解釋:

    孔子說:水有五種完美的品德:

    常流不息,能滋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或方或長,遵循自然規律,好像有義;

    細流致海,浩大無盡,好像有道;

    流向百丈山澗毫無畏懼,好像有勇;

    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

    量見多少,不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的觀點,違心地趨附別人),好像正直;

    無孔不入,好像明察;

    發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

    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觀(觀察、體會、感悟)。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蒼天高高在上,以強有力不可抗拒的執行法則影響著世界,有才能的人應該不斷追求、進取、強壯自己,大地以寬廣深厚承載萬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萬物無所不包容。用大地的寬廣厚實來比喻人的胸懷氣魄。也就是說,君子應像大地一樣以寬廣深厚的好品行來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老子講“道”裡面的“人法地”就是人應效法地,以厚德寬容待人。厚德載物強調容人、容物,是指人的胸懷寬廣,氣度宏大,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容人之短、恕人之過、寬厚待人,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其視為一種高尚的品德,並強調這種品德在立身處世,協調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書經》說:"有容,德乃大。"講得也這個道理。

    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南大學原校長、湖南省科協主席、中科院何繼善院士為長沙縣一中70週年校慶題寫的就是"厚德載物 尚志篤學",並刻在,長度為8.8米,高度2.4 米的大石碑上,有人曾說,我國學校校訓之最佳者,當推清華大學的校訓,因為它表述的是傳統文化的精粹。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兩句話聯絡起來就更加完美:做人該具有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以寬廣深厚的胸懷,好的品行來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正是因為有如此美德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柔中帶剛,堅不可摧的強大生命力;

    正是因為這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潛移默化而形成的中國魂;

    正是因為這種高尚的道德才使得中華民族得以雄居世界的東方。

  • 18 # 孔孟國學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是生命之源,時時刻刻都在為萬物默默付出而無所求,是世上至善的代表。

  • 19 # 龍門天成

    中華成語中排名前三的當屬“天道酬勤,厚德載物,上善若水”。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說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老子在這一章就把水的“善德”概括得精準、全面。在這章里老子用水的“七德”描述了人要如何踐行水的“善德”。

    水之七德:

    一、居善地:宅心仁厚,以善心而處低位,不與萬物爭,胸懷寬廣,海納百川。

    二、心善淵:心量淵深,能耐偏僻、孤獨,平靜清澈。

    三、與善仁:夠廣夠深,助萬物生養,給萬物之所需,只給不取。

    四、言善信:如潮汐之誠信,講規律,動靜有時。

    五、政善治:水面為平,處事公平,治國、治民、治事皆須公平處之。

    六、事善能:調和萬物於無形,為人處世應以調和為要,和故能安。

    七、動善時:隨風而動,順應自然之勢而為之;人只能遵循自然規律,不可創造自然規律。

    水此“七德”為人修身養性必學之德,故也是對“上善若水”最好的解釋。

  • 20 # 識海泛舟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解讀上善若水

    首先從字面意思理解,“上”即最的意思,“善”即完美、好的意思,“若”即像,“水”就是指水,而理解上善若水的關鍵就在於對水的理解。

    在老子看來水是最接近於“道”的,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水是最柔弱的東西。

    水總是趨下的,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善於停留在卑下的地位。

    水有著巨大的包容性,常言道“海納百川”就是這個意思。

    水滋養萬物而不與相爭。

    因此,老子用水的特性來比喻優秀的人應該具有的特徵。這裡的水也是“聖人”的象徵,因為聖人是道的體現,因此水接近道也就是用來喻指聖人。

    老子認為最高境界的人,應該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拘泥於小節,懷柔天下,擁有包容萬物的氣度。這樣的人,願意到別人不願意到的地方去,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具有駱駝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夠做到忍辱負重、寬宏大量。他們具有慈愛的精神,能夠盡其所能去幫助、救濟人,甚至還包括他們所謂的“惡人”。他們不和別人爭奪功名利益,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王者。

    “上善若水”是一種對於人性的標準,在老子看來最高境界就是像水一樣,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是真正做起來是十分不易的,這就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簡單的概括卻包含了巨大的哲理,而這樣的人生哲理只有透過我們不斷的去思考去學習才能真正領悟到裡面的真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瀾之家一折剪標的衣服有什麼外觀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