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染紅塵
-
2 # 金兆鑫
在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關於梁山泊是這樣描述的——寨名水滸,泊號梁山,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里。那麼,當時的梁山水泊真如書上所說的八百里麼?根據史書記載,北宋時期的梁山水泊,因其地蘆葦叢生,水域浩闊,易於逃匿,是當時抗擊金兵的武裝根據地。
且不說施耐庵的《水滸傳》中關於梁山泊的描述真假,但史書上所記載的梁山當時確實是一片廣袤的水域,易守難攻。只是後來因為黃河回覆故道,梁山泊才逐漸萎縮。
歷史隨著時間推進到明朝時期,梁山泊陸地化趨勢加快,到明岱宗景泰元年前後,方圓僅剩八十里左右了。再到景泰六年,明朝朝廷對黃河沙灣決口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整治,終於使餘下的八十里湖水也涸為平陸,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梁山,幾乎看不到“八百里水泊”的浩瀚場景了。
水軍的李俊、二張、三阮、二童基本囊括了中原地帶所有的水軍好手。這一點無論原著,還是民間,都是這樣。評話李俊還沒上梁山,就已知天下八人。所以水泊梁山的水軍戰力是頂級水平。
-
3 # 華夏炎黃0文武雙全
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其實說的是主要人物重要角色108人,或者說可能是100人左右,取個虛數,範圍800裡,那就是400公里,那相當於一個省了吧,起碼比一個市大不少,算是一方諸侯王國了,將帥有了,民眾也不少,除了108將,其它的民眾還是可以組織起來成為一支隊伍,不管幾百上千,還是幾千上萬,戰力應該不會低,108將裡面各有所長,武力值高的不少,武松,林沖等等,智商情商高的也不少,可以適應各種環境的戰鬥,而且他們多數是江湖人士,綠林豪傑,飛簷走壁,潛水遁土自然不在話下,尤其是水下功夫,應該是不差的,話說,當初看水滸傳的時候,有幾場戰鬥是比較精彩的,其中就有水戰,確實比較精彩,何況還有個智囊團,計謀策略也不會輸於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吧,應該是精彩紛呈的。
-
4 # 小卓卡片說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多次將梁山泊面積描述為「方圓八百里」(約合今天的 20 萬平方公里),然而今天山東省濟寧市的「水泊梁山景區」整體佔地也不過 4.6 平方公里。
梁山泊的這兩個面積,在數字上有著天壤之別,讓人不禁懷疑為什麼梁山泊在數百年中出現瞭如此大的面積萎縮。
其實,這是因為《水滸傳》中「八百里梁山泊」的說法和歷史上梁山泊的真實情況並不相符。北宋時期的水泊梁山並非真有「八百里」。不過,《水滸傳》原文中對梁山泊「方圓八百里」的描述也不是毫無根據。關於該說法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宋代文人的一段訛傳說起。
北宋年間對梁山泊範圍的描述,最早出自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的一段軼事:
王安石當政時,有位客人前來拜訪,向他獻計說:「如果能把梁山泊的水排幹,可以得到良田萬餘頃。但我還沒想好該把排出來的水蓄到哪裡。」
王安石聽後側首沉思,問道:「哪裡能蓄得下這麼多水?」剛好集賢校理劉攽在一邊旁聽,打趣道:「再挖一個梁山泊不就行了?」王安石聽後大笑,這才感覺這個計劃不靠譜。
《涑水記聞》記載了司馬光在朝中見聞的許多軍國大事,後世史學家認為它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不過,《涑水記聞》提到的只是「萬餘頃」,並不是「八百里」。但等到成書稍晚的《澠水燕談錄》(元佑四年,公元 1089 年)再次提及此事時,故事的內容卻發生了些許變化。《澠水燕談錄》中稱:
有人提出排幹梁山泊作為農田。其他人詰問道:「梁山泊是一片古代的巨大沼澤,廣袤程度達到數百里。現在如果排幹,等到秋夏之交,各處漲水,何處可以容納?」剛好劉攽坐在一旁,徐徐說道:「可以在梁山泊旁邊再挖一片大小相同的水池,水就可以容納了。」
雖然《澠水燕談錄》和《涑水記聞》在大意上基本一致,但關於梁山泊的大小卻從原本的「萬餘頃」,變成了「廣袤數百里」。《澠水燕談錄》的作者王闢之是三朝老臣,其筆記出自他平時聽聞計程車大夫言論,可信度也不算低。但王闢之官位較低,和王安石也沒有什麼交集。因此司馬光對有人向王安石提議「排幹梁山泊」這件事情的描述,可信度應該更高。而且王闢之所說的「數百里」,是個非常模糊的數字,跟「方圓八百里」仍有很大差別。直至數十年後的南宋時期邵博的《聞見後錄》(成書於紹興二十七年,公元 1157 年)中,才首次出現了「梁山泊八百里」的說法。而且這個說法,也出自和《涑水記聞》和《澠水燕談錄》相同的故事背景。《聞見後錄》中說:
王安石好言利,有小人諂媚說:「把梁山泊的八百里水澤變為田地,是利益極大的工程。」王安石聽後甚喜,徐徐說:「想法不錯,但水該排往何處?」剛好劉攽在座,說道:「在旁邊再鑿一個八百里的水泊,就可以容納了。」相比《涑水記聞》和《澠水燕談錄》,邵博的《聞見後錄》雖然成書最晚,但其中的說法卻流傳最廣。南宋以後的書籍,幾乎都毫不猶豫地把「梁山泊八百里」當成了定論,紛紛採信,《水滸傳》只不過是眾多受害者之一。
事實上,與「梁山泊方圓八百里」類似的誇大記載並非孤證。中國古代的文人,一直都有誇大數字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寫作習慣,也和作者的立場與愛憎傾向密切相關。例如,經當代史學家考證,許多有關唐代叛將安祿山的負面記載就存在誇大之處,而且民間私修的著作在這方面做得尤其出格。王安石是自南宋以來頗受指責的人物,不少南宋乃至南宋之後的文人,都把北宋的「靖康之變」歸咎為王安石變法的施政不當。正是這種政治偏好和社會風氣,導致邵博在《聞見後錄》中誇大了梁山泊的大小,用來間接突顯出王安石的愚蠢、荒謬和誤國之處。而後世文人從偏向保守的立場出發,本來就不認同王安石的作為,自然也樂於採信對王安石更加不利的記載。反倒是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對手司馬光,沒有趁機抓住王安石的把柄肆意攻擊,而是用相對客觀的筆調,把王安石的言行忠實地記錄了下來。
至於水戰能力,那麼畢竟是杜撰小說,不具有可參照與可比性。
回覆列表
水泊梁山八百里是指的方圓八百里,就相當於一塊邊長八百里的正方形土地,按照一里地是500米算的話,面積就是十六萬平方公里,不過考慮到古代長度單位比現在要小一點。可能到不了那麼大。
對於水滸傳這本身就是一部小說,難免會用一些藝術手段。真實的應該是要比現在的八百里要小的。
關於他們的水戰戰力
三敗高俅,從這裡來看,好像是當時水軍的第一。但是從多方面分析,可能當時的梁山的水軍不是非常厲害。
一方面是地理優勢,梁山好漢有在水性這塊非常了得的人物。得天獨厚的會用水做戰。
另一方面,梁山好漢,在歷史上沒有很長著名的戰役。不能很好的突出他們的水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