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武
-
2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拍照時遠處地平線在人頭部上下哪個位置合適?
拍照時遠處地平線在人頭部上下哪個位置合適,拍攝人像時,地平線在人的頭部上下哪個位置合適,這個很簡單,地平線在頭部之上,在胸部以下都合適,簡單的說就是地平線或其它水平狀的線條避開人的頭部和脖子的部分就可以了。
拍人像攝影最忌的就是地平線從人物的脖頸處穿過,俗稱切脖,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
地平線切頭:
地平線切脖:
-
3 # 賀正彥攝影
把地平線放在下方好,這樣能使天與地之間生產關係,且能讓畫面生動,若放在人之上,可能地平線就會把畫面分隔成上下兩個關係不大的兩個畫面,破壞了整體感。就象古詩中描寫的"大漫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有詩意的景像,若沒有從大地上升起的一縷裊裊炊煙,沒有了從高空落入長河的落日,天空與地面就生產不了互動的關係,也就可能不會成為一幅統一整體的生動畫面,所以,把地平線上在人頭部以下比以上要好。當然要避把這條線正好放在人物的脖子等明顯合適的地方,儘可能放在人物身體的下部分更好。
-
4 # 墨染印畫
拍照時遠處地平線在人頭部上下哪個位置合適?
首先,明確一點,最忌的就是地平線(也包含其他明顯線條)從人物的脖頸處穿過,俗稱“切脖”,同理,也不要“切臉、切脖子、切腰”,會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如下圖背景中的地平線在女生的脖子位置切過,雖然做了虛化,但依然非常明顯。
“切脖”
個人更喜歡把人物處於地平線上面或者下面,不過地平線具體放置在人物之上還是之下,還是取決於拍攝環境以及創作意圖。
人物處於地平線之下,人物作為襯托,更突出環境。
人物處於地平線之上,更突出人物主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天空和地面往往給人的感覺大不相同,通常天空亮度大,色彩相對簡單清新,往往象徵了“自由”、“活力”等,地面亮度低,色彩相對豐富厚重,給人以“壓抑”或者“穩定”感。以下圖為例,地平線位於圖片較低的位置,天空比例遠大於地面,即使大部分天空被樹葉覆蓋,也並不會影響整體相對清新的氛圍。
地平線處於畫面下方,即使大部分天空被樹葉覆蓋,也並不會影響整體相對清新的氛圍。
而相反,下面這張圖,提高地平線高度減少天空比例,那麼效果與上圖就正好相反,能夠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提高地平線減少天空比例,給人一種壓抑感,突出雨天的氛圍感。
-
5 # 柳侍墨
先說答案:
攝影師在拍照時,看到遠處有地平線,取景構圖就應該避免放在模特的頭部周圍。也就是說,地平線放在模特頭部上或者下,哪個位置都不合適。
照片是二維平面的影像,拍攝環境是立體的三維的空間。我們用二維平面的影像來表現立體三維的空間,攝影背景中的線條在三維空間裡雖然是和模特並沒有產生交集,但是在二維的影像裡面,就會顯得有交集。
所以,外拍人像時,攝影背景中如果有很明顯的線條,攝影師就要格外注意。因為這些線條很有可能成為照片中,橫穿模特身體重要部位的“利刃”。
侍墨相信,攝影模特在一般情況下都不願意自己成為照片中的蓑衣黃瓜吧?
1、能避就避,避不開就調整位置外拍人像,如果有地平線、天際線之類很明顯的線條,攝影師就要格外注意:能不能避開這些線條“切割”模特身體的即視感?
比如,地平線從模特的頭、脖子、肩膀橫穿而過,都可以視為是地平線“切頭”。
如果有可能,攝影師可以在拍攝時,透過調整攝影角度和模特的擺拍姿態,調整地平線的位置。能夠避開地平線最好,如果避不開地平線,那就儘量緩和地平線“切割”模特身體重要部位的即視感。
比如,讓模特站的稍高一些,或者調整拍攝機位,把地平線的位置,從模特的頭頂,調整到胸腰以下。
2、用攝影道具隔開侍墨姑娘總說,方法總比困難多。
作為攝影愛好者,有一條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見招拆招。講直白一點,是根據不同的拍攝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拍攝方案。
當拍攝環境中出現地平線“切割”模特頭部時,攝影師可以想很多種辦法來化解這份尷尬。調整拍攝機位是一種方法,用攝影道具隔離,起到緩衝作用,是另一種方法。
比如說,讓模特撐起一把傘。當模特把傘柄架在肩頭時,傘蓋自然就會成為“隔離”模特頭部和地平線之間的“屏障”,地平線切割模特頭部的情況就被巧妙化解了。類似的攝影道具還有,紗巾、帽子。
總之,攝影師在拍照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腦子,多動動腦子。拍攝環境是死的,攝影師的腦袋是靈活的。
-
6 # 盛廣學雜家雜論
藝術源於生活,而且高於生活。特殊的生活場景,特別的藝術考量,就不說她了。
說一下,一般的情況下,怎麼安排照片中的“地平線,海平線”,怎麼安排人物在照片中的位置。特別是人物的頭部,關鍵是人物的脖子應該處於什麼位置,以及和地平線的相對關係。
一張好的照片,要看起來很“順眼”。要順眼,在構圖上,就不能有大的毛病。地海平線,在照片中幾乎經常出現,特別是室外照和風景照。一般說,地海平線要處於整個畫面中部到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最好!因為,這也是一般人的真實視野,是在真實場景中所能看到的“真實場景”!
在此基礎上,也可以略加調整。那就是,你看看所拍攝的地,或者是天,有什麼特殊的景物需要表現。如果地上有,那就增加地平線的高度。如果天上有,那就降低地平線的高度,這個很好理解吧?但不能調整太大。
照片中,除了風景,最重要的其實是人物。一般說,照片中的人物,除了特殊表現需要而外,一般情況下,人物不能居中,不能過大過小,也不能太靠邊。人物在照片中的位置關係,也還是應該採取“三分法”的原則,也就是人物在照片中居於三分之一的位置為好。
最後說人物頭部和地海平線的關係。因為以上景物,人物的大體位置已經明確了。實際上,頭部和地海平線的關係已經出來了。一般說,地海平線要在人物的腰部以下。基本上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在頭部的上下左右。如果把地海平線安排在頭部的上下左右,那就是一張拙劣的照片。如果讓地海平線“切割脖子”,那簡直就是慘不忍睹!
發幾幅本人作品,以饗讀者。請看我處理的地海平線怎麼樣?
下圖為,正常的地海平線。
下圖為,為表現人物,抬高地海平線。
下圖為,為表現天空,降低地海平線。
下圖為,“隱蔽式”地海平線。
下圖為,“切割式”,地海平線。
-
7 # 冰雪57023
謝謝邀請:個人認為,拍照時地平線在人的身體的下半部分比較好(最好是腳底),這類照片通常是環境人物片,既要風景還要表現人物的擺放位置,都要顧及到,最忌諱在人物的頸部和臉部,攝影師要移動相機,恰當的把人物和景擺放合理的位置,攝影師低角度的拍才是最好的。
回覆列表
建議以整個人物全身處於地平線上面或下面的位置來構圖,不要讓人物脖子處於地平線上。
如果拍剪影,人物在地平線之上會完美勾勒出人體輪廓;如果頭部處在地平線的下方,人物輪廓會不清晰,體現不出來;如果頭部處於地平線上面,身體處於地平線下面,這個構圖就是災難性的。
如果是拍大場景,裡面的人物處於地平線上面或者下面都可以,這取決於環境和光線以及您的想法。想突出人物就讓人物處於地平線之上;想突出環境、人物只是襯托,就讓人物處於地平線之下。
讓人物處於地平線之上還是之下?完全取決於您的想法。
攝影構圖沒有一定之規,所有構圖都是圍繞突出主體、表達主題為目的。
下面幾張照片是奧地利攝影師Nicholas Roemmelt的作品,提供給您參考(注意觀察照片裡的人物所處地平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