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風齋

    董卓第一,董卓之勇雖未必及於五虎,但至少不弱於徐晃、夏侯惇等輩,西涼鐵騎勇猛彪悍,崇尚武力,視勇力絕人者為神,後來的馬超即是一例,所以董仲穎也該有神勇。

    其次是孫堅,孫堅同樣作為一方諸侯,長期帶兵打仗,並且培養出小霸王孫伯符那樣不弱五虎的猛將,其自身武力不可小覷。

    再次是袁紹,俗話說物以類聚,袁本初自小結交豪俠,且不懼董卓淫威,公然在席間拔劍相向,除了英雄俠義之慨,對自身勇武當有自信。

    再次是劉備,雖然是三英戰呂布,但關鍵時刻敢上並且全身而退,也還是不錯的。

    曹公是我的偶像,但論武力恐怕要排在最後了,在書中沒有出彩的記錄,多是割須棄袍的光輝形象,哈哈!

  • 2 # 上善如來

    第一孫堅;“江東虎”看過《三國志》的都知道,斬華雄的不是關二爺,是孫堅。

    第二董卓;號稱手綽飛燕,走及奔馬。如此輕功,打不過還跑不過麼?活脫脫三國中的神行太保啊。

    第三劉備;本身就是保鏢出生,在諸葛亮沒出山之前,可謂有戰必戰,逢戰必敗。敗了那麼多,還能活的好好的。

    第四曹操;曹操到丹陽募兵,途中部隊譁變,曹操仗劍殺了十餘人,武力是很強的。

    第五袁紹;雖說袁紹也是武將出生,但相比上面幾位死人堆中殺出來的。估計差很多。

  • 3 # 梅苑俗客

    首位絕對是孫堅。

    演義上說孫堅“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年十七歲時,與父至錢塘,見海賊十餘人,劫取商人財物,於岸上分贓。堅謂父曰:此賊可擒也。遂奮力提刀上岸。。。。。賊人。。盡棄財物而走。堅趕上,殺一賊”。小小年紀,就敢以寡擊眾,追殺賊人。

    又與本郡司馬(公安局長)一起招募勇士千餘人,破“會稽妖賊許昌數萬人”。

    還有跟隨朱儁,和劉備共討黃巾的時候,孫堅又“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又從城上飛身奪趙弘馬槊,刺弘下馬”。。。。包括後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孫堅部又為前部先鋒。跨江擊劉表,同樣是匹馬當先,可惜中計身死。

    由上可見,孫堅此人自信,膽大,勇敢,武藝高強。在這五人中排第一,當是實至名歸。

    第二應該是劉備。

    劉備的兵器是雙股劍,並且有雙手過膝的加成,起碼兵器長度不至於吃大虧。

    戰黃巾的時候也有射死趙弘的事實。

    虎牢關戰呂布,十八路諸侯都“看得呆了”的時候,敢於掣劍衝上去。

    被高覽攔路,龔都戰死的情況下,還“欲自戰”。

    兵敗夷陵,跟著大將突圍,也是“提雙股劍”。並沒有一味地束手受保護,說明劉備還是有一定勇力的。在此五人中,排名第二,應該說得過去。

    第三當然是曹操。

    曹操武力值不高。能拿出手的成績也就是戰黃巾的時候,截殺張梁張寶。演義上說“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姓曹名操字孟德。。。。。。大殺一陣,斬首萬餘級”。要知道這個時候,可是沒有曹仁以及夏侯惇等人保護的。曹操當先出戰,膽略可觀。

    雖然後來戰績渣的一批,什麼濮陽失火,宛城逃命。赤壁覆舟,華容叩首。割須棄袍,奪船避箭。黑材料一大堆,畢竟前期有點亮點的,排在第三,勉為其難。

    第四隻能是袁紹。

    袁紹此人毫無戰績可言。出場的時候的介紹是“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現為司隸校尉”。說白了就是:這哥們兒是一官二代。並且是京城憲兵隊老大。

    唯一能提一嘴的大概就是曾經在酒宴上拔劍和董卓對峙,然後“手提寶劍,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往冀州去了”。簡單點說就是:丫嚇跑回老家了。

    袁紹的逃跑黑材料雖然沒有曹操多,但那是領盒飯早的緣故(不是年齡,是書中)。但是有一件事就夠了。那就是跟公孫瓚打仗的時候勝了,乘勝追擊,被劉關張埋伏山背後出擊,袁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其膽小如此。

    末尾絕對是董卓。

    或許有人認為董卓排末尾不合理,覺得董卓能領西涼軍馬,武力值一定不低,其實不然。

    董卓出場是第一回,當時張角軍十五萬,盧植五萬,盧植還能“圍賊於廣宗”。然後被黃門左豐誣告“高壘不戰,惰慢軍心”,用中郎將董卓代替。再然後,就是劉備他們看到的“漢軍大敗”了。

    董卓是隴西臨洮人,官當到河東太守。此河東不是現在意義上的河東,乃是現在的太原一帶。黃巾起義之前能當太守的,大多數是豪門大族出身,武力值高的沒幾個,看看十八路諸侯就知道了,能打的幾乎沒有。從他打敗仗之後拿錢賄賂十常侍來看,家族勢力應該不小。

    個人武力值爆發的一次是伍孚刺殺他,他“氣力大,兩手摳住”,然後還得呂布過來把人撂倒,其無能如此。

    排在最後,不算委屈他了。

  • 4 # 冷月秋風968

    《三國演義》中,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等五人,只議武力的排序應該是:

    一孫堅,二董卓,三劉備,四曹操,五袁紹。

    孫堅,浙江富陽人。從小透過跌打滾爬開始練就一身過硬武功本領。由一介平民透過捕海盜之功做上了縣吏,後又因鎮壓黃巾有功官拜長沙太守。在破董卓中成為十八路諸侯中鋒,最後只有他領本部人馬堅持與董卓一戰到底,破洛陽得傳國玉璽。

    從兩個方面可從看出孫堅的真本領(武力),1,沒有社會背景,完全靠自己的一刀一槍一步步升遷。2,在他所參加的戰鬥中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身先卒士,尤其是虎牢關前,十八路諸侯中獨樹一幟,洛陽城裡顯身手。主要特色主帥兼主將,可見其武力之強。

    董卓,甘肅岷縣人,生於西涼。年少時蠻力過人,在涼州羌族人很有影響,曾在府衙中負責治安,參與平定羌人叛亂之戰大小近百次,憑武力一步步升遷,直至太師。則後來官高位重,成了萬金身軀,只謀劃指揮,不到陣前衝鋒陷陣了,不可小瞧其年輕時武力。

    劉備,河北涿州人。從小家寒,風裡來雨裡去,織蓆為生,好交友,練成一副好身體。從他給關張二人勸架過程中可見其身體力量。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他是小股力量,必須附在大股東皇甫嵩、朱儁的麾下,所以劉備必須騎馬舞刀,衝鋒陷陣,沒有武力是不行的。其次,在《三國演義》裡多少描寫劉備在陣打鬥的場面,例如三英戰呂布,西川戰張任等,都能說明劉備有一定的武力。

    曹操,今安徽亳州人。是官二代,其父曹嵩官至太尉。操雖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舞槍弄棍,放蕩不羈,好俠。在鎮壓黃巾起義中屬皇甫嵩的部下,親臨戰場衝殺,但職位遠高於劉備。一步步做到臣相,魏公。縱觀整個三國,曹操指揮與參戰爭之多是手屈一指的,很多次在千軍萬馬之中的現場指揮戰鬥,沒有一定的武力是不行的。

    袁紹,標準的官二代,官三代。漢代三公之後,社會背景很大,從小養尊處優,靠世襲走上高官,雖有一些應該有的馬上馬下本領,但不可能大到那裡,所以袁紹的武力在五人中名列最後。

  • 5 # 刀筆傳神

    在我看來,排名是這樣的:

    第一孫堅:孫堅少年英雄,青年時率軍征討黃巾軍,作戰十分悍猛,常置生死於度外,還討伐過董卓。後在攻打劉表時中箭身亡。武力值最高。

    第二董卓:因為董卓成長於涼州,做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身經百戰,力大無比,最後拜將封侯。武力值其次。

    第三劉備: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也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武力中等。只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中有過表現。

    第四曹操:曹操青年時打過黃巾軍,也打過董卓,但都沒親自上場,武力值一般。

    第五袁紹: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也就在這兒展現過武力,別的時候就指揮了,所以武力值最差。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中,有智計深長的謀士,有能徵善斗的武將,當然也缺少不了雄才大略的梟雄。

    做為一個梟雄級別的人物,除了要具備明析時勢、聚合人才、整合資源、果決立斷的能力之外,也免不了要掌握一些打鬥功夫。因為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亂世中,有埋伏,有陷阱,有刺殺,難以預料的危險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沒有一點動手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那麼,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這五位梟雄級別的人物,誰的武藝要更好些呢?咱們就從原著中他們各自的武力展現來分析一下。

    一、孫堅

    孫堅身為江東陣營中的第一代領袖,向來是以勇武聞名,咱們來看看孫堅的幾次武力展現:

    1.錢塘江邊,十七歲的孫堅看見盜賊搶劫,“奮力提刀上岸”,大呼小叫,驚走劫匪,“堅趕上,殺一賊”;

    2.宛城之戰,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敵將趙弘飛馬持槊來戰,孫堅“從城上飛身奪弘槊,刺弘下馬”,奪馬來往衝殺;

    3.梁東之戰,華雄夜襲,孫堅匆忙應戰,“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孫堅陣後火起,全軍大亂,孫堅突圍而走,華雄追擊,孫堅“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心急又拉斷了鵲畫弓,棄弓而逃;

    4.襄陽之戰,孫堅與荊州劉表麾下將領呂公交鋒,“交馬只一合,呂公便走”,孫堅追擊,陷入埋伏,亂箭齊發,孫堅身死。

    以此來看,孫堅的武藝相當不錯,馬戰、步戰都很強悍。梁東夜襲,匆忙應戰中被華雄數合擊敗,可是由於戰場形勢惡劣的原因。孫堅“交馬只一合”擊退呂公,程普“戰不到數合”一矛刺死呂公,兩相比較,孫堅的武力值略低於程普。

    二、董卓

    董卓武力展現不多,但他身材肥大,俗話說“身大力不虧”,董卓的力氣還是蠻大的。

    1.董卓欲行廢立,遭到幷州刺史丁原的反對,董卓大怒,“遂掣佩劍欲斬丁原”。後來與袁紹鬧彆扭,董卓又拔劍相向。看來,董卓在劍法上有些心得;

    2.越騎校尉伍孚懷揣短刀,行刺董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董卓的力量還是蠻大的;

    3.曹操持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懼卓力大,未敢輕動”

    4.鳳儀亭呂布戲貂蟬,被董卓撞見,董卓拿起呂布的畫戟追擊,董卓“肥胖趕不上,擲戟刺布”,被呂布將戟打落。董卓還會飛戟的招數,也許和典韋是師出同門;

    5.董卓在皇宮北掖門遭叛軍伏擊,“衷甲不入,傷臂墜車”,呂布趕到,“一戟直刺咽喉”,死於階下。

    董卓武藝不算高強,但他力氣超群,有一定的戰鬥力。

    三、袁紹

    袁紹沒有什麼武力展現,只有幾次勇氣的顯示。

    1.百官宴上,董卓提議廢立皇帝,袁紹反對,董卓掣劍欲殺之,袁紹拔劍相向,“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2.磐河之戰,趙雲衝陣,勢不可當,直殺到袁紹中軍前,田豐勸袁紹退避,袁紹將兜鍪擲地,大呼:“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袁紹的武力值比較低,但還是有梟雄的骨氣的。

    四、劉備

    劉備的武藝就比較強悍了,他“手可過膝”,臂展驚人,手持日月雙劍,攻擊範圍很大。他的箭術也很厲害。看一下劉備的武力展現:

    1.曲陽之戰,劉備追射黃巾軍首領地公將軍張寶,“中其左臂”

    2.宛城之戰,黃巾將領孫仲從城中突圍,劉備追射之,“應弦落馬”

    3.虎牢關前,劉備與關張三兄弟合力夾擊呂布,“三人圍繞戰多時”,擊退呂布;

    4.許昌田獵,一隻野兔飛奔,劉備張弓搭箭射之,“正中那兔”

    5.穰山突圍,張郃、高覽前後堵阻截,劉備“方欲自盡”,又看到高覽三合斬殺劉闢,劉備反而不自殺了,“方欲自戰”,這說明劉備覺得自己的武藝比劉闢強,有逃脫的希望;

    6.博望坡之戰,劉備親自率部與夏侯惇交戰,詐敗誘敵;

    7.雒城之戰,劉備中軍遭到張任突襲,劉備“敵不住張任”,落荒而走;

    8.甘露寺夜戰孫尚香,劉備“挺槍直入”,大戰百餘合後,劉備氣力不加“大叫少歇”

    劉備的箭法相當厲害,三次射中高速移動靶,精準度很高。劉備陣前廝殺,和呂布、夏侯惇、張任三人有過交鋒,敵人還都是高手。劉備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

    五、曹操

    曹操的武藝比較渣,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很不理想:

    1.曹操持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懼卓力大”,不敢下手;

    2.曹操背後偷襲,殺死呂伯奢;

    3.滎陽之戰,曹操被徐榮一箭射中肩膀,落荒而逃,路遇敵軍兩名小兵,雙槍齊發,曹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

    4.曹操假裝夢中殺人,砍死一個為他蓋被子的侍從;

    5.赤壁臨江賦詩,曹操“手起一槊”刺死揚州刺史劉馥。

    但畢竟曹操是親手殺過人的,而且在迭經險境,多次負傷的情況下,曹操仍能屢屢脫逃,說明他具備相當強的自保能力。

    透過以上各自的表現來看,孫堅和劉備的武藝不錯,排名在前,孫堅最強的對手是華雄,“鬥不到數合”敗北,而劉備的敵手呂布、夏侯惇、張任都比較強,武力值應不低於孫堅;董卓力量很大,令曹操畏懼,排在第三;曹操親手殺過三個人,勝過沒有與人動過手的袁紹。

    結論:若論打鬥廝殺的功夫,劉備≥孫堅>董卓>曹操>袁紹

  • 7 # 不沉的經遠

    在《三國演義》中這幾人的武藝排名應該是孫堅居首,劉備、董卓並列第二,袁紹和曹操則墊底。

    孫堅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長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善使一把古錠刀。在討伐黃巾軍趙弘、韓忠、孫仲的宛城之戰中,孫堅身先士卒,首先殺上城頭,連斬二十多人。趙弘飛馬突槊直撲孫堅。結果孫堅從城頭飛身跳下,反手槍了趙弘的槊將他刺死。隨後孫堅又往來衝出,殺了黃巾軍一個人仰馬翻。由此可見孫堅之悍勇。

    而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役中,孫堅作為先鋒也是衝殺在前。遇到華雄這樣的猛將,孫堅也能力戰一番,最後因為遭到兩面夾擊才敗走。

    綜合來看,孫堅在演義中可以算一流水平。

    劉備和孫堅相比要差一些。不過他也是軍旅出身,在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中屢建戰功,射殺了賊將孫仲。在虎牢關下劉備更是和關羽、張飛聯手一起大戰呂布。此戰他雖然不是主力,但是至少可以和呂布對戰數合,可以說武藝不錯。此後在徐州之戰時,劉備又從先後突破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的攔截突圍而去,連傷都沒受一處。此後他年僅六旬時還能和蜀中名將張任對戰,並全身而退。

    綜合看,劉備在演義中至少也算二流水平。

    董卓在戰場上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表現。不過他長的魁梧,力氣又大。越騎校尉伍孚刺殺董卓時,就被董卓抓住雙手未能刺殺成功。所謂一力降十會,董卓力氣這麼大顯然也不是一般的武將所能匹敵的。

    因此董卓大致也可以算二流水平。

    曹操、袁紹就基本屬於草雞級別了。兩人在演義中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特別是曹操,刺殺董卓是畏懼對方力大不敢出手,在滎陽之戰被兩個小兵活捉。這個戰鬥力不要說孫堅、劉備、董卓相比,就是和雜魚級的武將比都要差三分,絕對的戰五渣。

    所以曹操和袁紹就只能墊底了。

  • 8 # 帥哥華

    一孫堅,二董卓,三劉備,四曹操,五袁紹

    孫堅,沒有社會背景,完全靠自己的一刀一槍一步步升遷。在他所參加的戰鬥中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身先卒士,尤其是大破虎牢關,奔襲洛陽盡顯身手。

    董卓,曾在府衙中負責治安,參與平定羌人叛亂之戰大小近百次,憑武力一步步升遷,直至太師。

    劉備,從小家寒,風裡來雨裡去,織蓆為生,好交友,練成一副好身體。從他給關張二人勸架過程中可見其身體力量。三英戰呂布,都能說明劉備有一定的武力。

    曹操,是官二代,其父曹嵩官至太尉。操雖生於官宦之家,從小就舞槍弄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親臨戰場衝殺,可見武力不弱。

    袁紹,漢代三公之後,社會背景很大,從小養尊處優,靠世襲走上高官,雖然有一些應該有的馬上馬下本領,但不可能大到那裡,所以袁紹的武力在五人最後。

  • 9 # 秋水文瀾原創

    《三國演義》中,孫堅、董卓、袁紹、劉備、曹操,只說武力,怎麼排行?

    相傳孫堅有戴紅頭巾的習慣,還用此物敗敵救命。就這點就足以說明他善於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資,孫堅作戰勇猛,衝鋒時往往身先士卒,而且基本上沒吃過什麼敗仗,最可貴的是他從不輕敵,但就是每次打仗太過玩命,以至殞命。

    2、第二個要屬董卓,拋開人品不說單論武力要屬董卓,史書上說: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董卓曾經一直想殺掉袁紹和曹操,就想利用袁紹來支援他,可是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一次,袁紹說:“東西兩漢王朝恩德佈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佈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董卓聽後,兇相畢露,持劍怒叱袁紹說:“我是有意看重你,沒想到你如此不識抬舉,今天不殺掉你,今後總是禍害!”袁紹也手按劍柄,針鋒相對,董卓不敢輕舉妄動。當夜,袁紹就逃奔勃海郡避難。因為袁紹是世家,董卓也不敢追究。

    董卓軍進駐洛陽時,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權。董卓在擴充兵力、統收兵權的過程中,也曾想透過誘之以利來吃掉曹操。但曹操識破董卓的陰謀,拒絕與他合作,不辭而別,逃離洛陽。

    陳壽:“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董卓為人心狠手辣,吃的肥頭大耳。很胖,很多人刺殺董卓都未成功。越騎校尉伍孚就是其中之一。最後在司徒王允策反董卓乾兒子呂布才得以成功。

    第三、屬於曹操,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可以說曹操屬於全才選手,文韜武略天下英才聚齊左右。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曹公逡巡獨以其智起而應之,奮盈萬之旅,北摧袁紹而定燕、冀;合三縣之眾,東擒呂布而收濟袞;蹙袁術於淮左,彷徨無歸,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畫之出,常若有餘,而不少困。彼之所謂勢與勇者,一旦潰敗,皆不勝支。然後天下始服曹公之為無敵,而以袁、呂為不足恃也。至於彼之任勢與力,及夫各挾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獨以智強而未易敵也,故常內憚而共蹙之。”“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

    第四是袁紹,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 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後共六年。之後,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

    袁紹敢跟董卓拔刀相向也可見有勇猛的一面。所以論武力應該在劉備之上。

    第五、就是劉備,劉備給人印象就是仁慈,特別愛哭。雖然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已經沒落了,靠編織草蓆為生。可以說沒怎麼練過武藝,體力肯定沒前幾位的好,史書上說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於,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劉備叔父劉子敬說:“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但遭到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寫《三國志》的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10 # 吟風社

    先說結論,在三國演義中,這些人實力排名應該是劉備>董卓>孫堅≥袁紹≈曹操。

    劉備是這幾位裡面最強的一個,畢竟是男主角,能多次顯示武藝,劉備的武力表現如下:

    弓箭表現:射死孫仲、射傷張寶、許田圍獵時射中兔子;

    鬥將表現:和關羽、張飛聯手擊敗呂布,絕境欲親自單挑高覽,博望坡誘敵夏侯惇,不明回合負於張任;

    突圍表現:在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的包圍圈中全身而退;

    最能證明劉備武力的是突圍表現:

    卻說玄德引軍劫寨,將近寨門,忽然喊聲大震,後面衝出一軍,先截去了一半人馬。夏侯惇又到。玄德突圍而走,夏侯淵又從後趕來。玄德回顧,止有三十餘騎跟隨;急欲奔還小沛,早望見小沛城中火起,只得棄了小沛;欲投徐州、下邳,又見曹軍漫山塞野,截住去路。玄德自思無路可歸,想:"袁紹有言,"倘不如意,可來相投",今不若暫往依棲,別作良圖。"遂望青州路而走,正逢李典攔住。玄德匹馬落荒望北而逃,李典擄將從騎去了。

    此時劉備已經和關羽張飛失散,所能依仗的只有自己武力,而這三位對手都是一流到二流不等。劉備雖然狼狽,卻最終全身而退。

    排名第二的應該是董卓,在嘉靖本中有“身長八尺,腰大十圍,肌肥肉重,面闊口方,手綽飛燕,走及奔馬”,速度比得上賓士的飛馬,而且力大無窮,曹操行刺時就是懼怕董卓力大不敢動手,間接說明空手董卓>持刀曹操。

    綜上,劉備和董卓大概是二流水準。

    後面這三位應該是差不多,都是三流水準,孫堅是歷來常會被演義高估的一個人,實際上他在演義的表現也就比俞涉、潘鳳這類的龍套好一點,且看嘉靖本中孫堅和華雄的較量:

    程普、黃蓋、韓當各不相顧,止有祖茂跟定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出。背後華雄追堅,【堅勒回馬又戰十餘合。堅敗,雄趕來。堅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盡力氣放第三箭,力大拽折了鵲畫弓,棄弓縱馬穿林而走】。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雄望之,心不捨。可脫幘與茂戴之。"

    孫堅跟華雄單挑,十餘回合就被華雄擊敗,隨後連射兩箭也都被華雄躲過,最後還是祖茂換裝孫堅的赤幘,孫堅才逃得性命。可以說,孫堅比之華雄可謂差距極大了,比起劉備從夏侯惇手下逃脫,差距亦不是一般的大。

    之後是袁紹,袁紹的武力表現全在嘉靖本中,被描述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有兩次對劍表現:與董卓在筵上持劍敵對,與孫堅迎劍交鋒,給人的感覺三人武力相若,但袁紹畢竟少了實戰戰績,排在這兩個人後面。有一次殺人描寫,速斬十常侍任命的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

    最後就是曹操了,曹操武力表現雖然不少,但沒啥出彩的,殺的都是平常百姓,還有被兩個董卓小兵活捉的汙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豬肥”種花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