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點時間工作室

    誰是中國科技圈最神祕的成功創業者?如果把答案鎖定在大疆創始人汪滔,相信不會引起太多爭議。

    汪滔,這位開創了一個新的無人機時代的強者的內心,似乎從未向外界真正開啟過,看上去個性十足,而又充滿了神祕色彩。據《深網》了解,汪滔對於此前所有媒體有關自己的細節報道都頗為不滿。

    誰是中國科技圈最像喬布斯的創業者?從偏執的個性、對產品的完美主義追求、以及產品顛覆性和全球影響力來看,不是雷軍,不是賈躍亭,更不是羅永浩——這個人也許是天才汪滔。雷鋒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汪滔對一顆螺絲擰的鬆緊程度,都有嚴格的要求,這與他欣賞的喬布斯有著極為類似的特質。

    “我很欣賞史蒂夫·喬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沒有一個人是讓我真正佩服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比別人更聰明——這就需要你與福斯保持距離。如果你能創造出這種距離,意味著你就成功了。”

    當汪滔在唯一一次接受《福布斯》專訪時表達出上述觀點時,他離喬布斯更近了。

    儘管這聽上去頗為傲慢,但汪滔確實有這樣自信的資本。自從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的宿舍創業以來,他逐漸將所有的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後,並一手締造了大疆在消費級無人領域的統治地位。在最新一輪融資中,大疆的估值已高達240億美元。Frost &Sullivan的分析師邁克爾·佈雷茲曾評價:大疆開創了非專業無人駕駛飛行器市場,現在所有人都在追趕大疆的腳步。

    不過,這家明星創業公司現在也開始遭遇自己的成長煩惱。

    2017年開始各地陸續出臺的“禁飛令”導致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受限,無人機的銷售增長也隨之變緩。已於2019年初離職的一位大疆員工告訴騰訊《深網》,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大疆佔絕對統治地位的消費級無人機訂單量出現明顯下跌。一位大疆官方人士否認了這個說法。

    面對市場增長瓶頸,無人機廠商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各細分領域,從2C轉向2B成為必然趨勢,面臨內憂外患的大疆開始加速轉型以尋求新的突破。但大疆的多元化拓展並不算順利,特別是在農用無人機等領域,大疆沒能保持此前無往不勝的局面。

    業績壓力則是大疆年初反腐運動的導火索。“大疆真的是業績出現了一些問題,它才去降成本。通過降成本的一些操作和調查,發現確實有腐敗的問題。”一位從2017年底開始參與了大疆成本控制的內部工作人員告訴騰訊《深網》,成本優化調整涉及包裝、結構、供應鏈等多個業務環節,大部分業務優化比例超過10%。

    在這個過程中,汪滔一貫強勢的管理風格,把成本控制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決絕的刮骨療傷式的反腐運動。接下來的時間,開啟業績增長空間、管理的反思和修正,將是這位天才創業者面臨的兩大考驗。

    孤獨高傲的天才

    “這個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議。工作以後發現,不靠譜的人和事太多了,這個社會原來是這麼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

    2016年,《中國企業家》作者與幾位女性企業家同行考察大疆,汪滔難得開啟話匣子,私下透露出部分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汪滔大學期間學業並不算出色,“汪滔是否比別人更聰明,這我倒是不清楚。但是,學習成績優異的人不見得在工作中就表現得非常突出。”大疆的早期顧問和投資者、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評價。

    大疆後來的成就讓汪滔有足夠驕傲的資本。公開資料顯示,大疆目前佔據全球消費機無人機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九成以上。除了穩坐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霸主之位,大疆成功本身的意義還在於,它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中國公司,《福布斯》曾將大疆的成功與柯達、戴爾和GoPro相提並論。

    汪滔對技術和市場的敏感、對細節的精益求精、高效的競爭策略、堅持不懈的研發投入以及現在很多成功者都會自謙的運氣,都是汪滔和他帶領的大疆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這位孤傲的天才,卻時常注意保持著與外界的距離。選擇低調而回避媒體的成功企業家不在少數,但是像汪滔這樣幾乎不接採訪,甚至刻意控制自己照片流傳的情況也確實罕見。

    多位接受騰訊《深網》採訪的大疆內部員工透露,他們也很少能在公司看到汪滔露面。“他不是一個經常會和員工打招呼,和員工很親近的這樣一個人。”對於一些大疆員工而言,看待汪滔心裡更多的是畏懼。“最好離他遠一點,說不定你離他近了看你不爽。”

    如果橫向對比一些企業家,比如雷軍很喜歡和小米的員工一起過年過節,汪滔則從不會有類似的舉動。“他就是最厲害的那個人,他看我們這些人可能都不屑一顧的。”這是在《中國企業家》的相關報道刊發之後,一位大疆員工的內心真實感受。

    上述大疆員工對於老闆的畏懼,也源自汪滔一貫強勢的管理風格。

    時間回到2006年,和汪滔一起創業的兩個同學由於工作和學業選擇,很快就脫離了大疆,汪滔隨後在社會上招聘了三四位員工。他對這些員工難言信任,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汪滔會要求員工寫時報,彙報自己每小時的工作內容。由於汪滔強勢的個性,加之公司缺乏早期願景和成熟的商業模式,大疆成立之初就內部紛爭不斷。

    大疆開始不斷流失員工,有些人覺得汪滔很苛刻,在股權分配上很小氣。到了2009年,創始團隊的所有成員幾乎全部都離開了大疆。汪滔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曾坦言,他可能是一個“不招人待見的完美主義者,當時也讓員工們傷透了心。”

    汪滔與前員工的不歡而散還曾發生在高管上。2011年8月,汪滔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曼西市舉辦的無線電遙控直升機大會上結識了科林·奎恩,後者是一名航拍手,同時也是大疆的使用者。當時汪滔有意拓展北美市場,於是順手推舟邀請科林加入大疆北美分公司,科林獲得北美分公司48%的股份,負責大疆在北美地區的銷售和部分英語國家的營銷工作。

    科林堪稱營銷天才,他為大疆想了那句著名的口號“未來無所不能”(The Future of Possible)。他還藉助明星資源在社交媒體上宣傳禪思雲臺和 “大疆精靈”無人機,讓很多普通消費者認識了大疆。

    科林一開始與汪滔的關係不錯,汪滔曾回憶說,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銷售員,他的一些想法有時讓我深受啟發”。也部分得益於科林·奎恩的營銷工作,2013年,大疆推出的Phantom 無人機(大疆精靈)在北美市場大獲成功,不過兩人的關係卻開始漸行漸遠。

    科林·奎恩在社交媒體上自稱是大疆的CEO,還將所有開發“大疆精靈”無人機的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更糟糕的是,他還在汪滔未同意的情況下擅自答應了大疆與GoPro的合作,根據合作協議,GoPro將獲得三分之二的利潤,這是性格強勢的汪滔絕對不可能容忍的。面對這位失控的美國高管,汪滔很快做出了反擊。

    2013年底,在雙方關於股權賠償的談判未果後,大疆鎖定了北美分公司所有員工的電郵賬戶,並將所有客戶訂單重新導向中國總部。2014年初,許多大疆北美分公司的員工遭到解僱,奧斯汀辦事處的資產也被清算。科林隨即將大疆告上了法庭。科林和很多遭解僱的前員工後來加入了大疆當時的競爭對手3D Robotics,這家由《連線》雜誌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創辦的明星公司,曾一度是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最大的威脅。

    除了因為強勢的個性與員工不歡而散,與前高管打官司,前高管加入競爭對手公司等糟心事,汪滔還需要處理形形色色的商業間諜活動。

    大疆的成功一度讓無人機創業變得火熱,熱錢湧入的同時很多山寨廠商也都希望在這個行業分一杯羹,一些公司試圖非法得到大疆的設計。汪滔曾處理過的內部員工洩密事件中,一位因為沒有得到足夠股份而離職的員工賣過山寨大疆的飛行控制器,另一位離職員工則把大疆的設計圖紙帶走後賣給了競爭對手。

    汪滔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在管理上,他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做的更多是管理工作。至於我最喜歡的產品,我不得不依賴於我的同事。”

    但是,經歷了洩密事件的汪滔在信任上受到了傷害,很難再完全信任自己的員工。

    為了防止敏感資訊洩露,大疆會為內部員工單獨配發工作手機,對員工的電腦和郵件也嚴加管控。一位在大疆工作多年的前員工向騰訊《深網》講述了自己的離職經歷,他上午9點左右收到公司的離職通知,緊接著就發現自己的電腦和郵件已經無法登陸,他當時甚至還未籤離職協議。在媒體的相關報道中,類似的遭遇並非罕見。

    此外,這位認為“世界笨得不可思議”的企業家對員工的能力也保持懷疑,據《中國企業家》報道,“有時,他們開發產品過慢,我都不知道我是否應該批評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正在做一些愚蠢的事情還是在偷懶,或者他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情併為之努力。”

    上述在大疆工作多年的前員工還向騰訊《深網》透露,對於業績未達標的負責人,汪滔會毫不猶豫的將其替換,比如汽車業務的研發團隊。汪滔現在不再要求員工寫時報了,但是強勢的管理風格並沒有改變。

    這種強勢有時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一位大疆經銷商曾向騰訊《深網》透露了一個細節,大疆做農業無人機之後,一位地方上的農業口政府負責人要去大疆考察,牽線的人向大疆提出,這位負責人去了之後通融一下不要在門口出示身份證登記了。最終,這番預先的提示沒有起到作用,該負責人被門衛攔下檢查身份證,場面一度尷尬。

    2015年年初,汪滔想出了“激極盡志,求真品誠”八個字,把它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無疑是由創始人決定的,汪滔的辦公室門上寫著兩行字——只帶腦子,不帶情緒。技術出身的他鮮少與公眾接觸,偶爾言辭激烈卻一直表現出極致的理性,只是這種個性延續到企業管理上時,便給人強勢和高傲的印象。

    同樣,汪滔對外部投資機構也表現的很強勢。大疆在2018年4月初的最近一輪股權融資中,採用了競價這種超乎尋常的融資方式。根據大疆設定的競價規則,投資機構必須首先認購一定比例無收益的D類普通股,才能獲得B類普通股的投資資格,D類股本質上是一種“無息債”。

    大疆當時表示“公司過去的現在都沒有明確的IPO計劃”, 而從大疆為投資機構設定的退出方案中也能看出它的強勢。大疆給出的退出機制是,三年鎖定期之後,投資機構可要求大疆進行回購,或由投資機構進行舊股轉讓。具體到回購上,投資者可要求大疆回購其持有的D類股票,但是回購價格按照投資成本價。同時,大疆將有權選擇是否按照最近一期官方估值回購投資者持有的部分或全部B類股票。大疆行使該項回購權時,投資者有義務將回購的股份按照最近一期官方估值出售給大疆。

    大疆考驗:業績還能飛多久?

    大疆一貫的底氣來自良好的財務資料。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大疆營業收入為1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6%;淨利潤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2%;2017年,大疆消費級無人機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70%,消費級無人機業務佔大疆營收總額的85%。大疆在去年四月份的融資檔案中披露,其2012年至2021年收入複合增長率預計超過90%,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預期則超過70%。

    所以儘管條件苛刻,而且大疆上市時間未定,但依然有近百家投資機構在上一輪融資進行了競價,首輪競價結束,認購金額超出較計劃融資額近30倍。為篩選出合適的投資者,大疆不得不開啟第二輪競價。

    強勢的內部管理、高傲的對外態度,這些在大疆的高速增長面前都不是問題,可一旦公司增長受阻不得不轉型以尋求突破時,很多長期被高速增長掩蓋的問題就會顯露。

    2017年,各地陸續出臺的“禁飛令”導致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受限,無人機的銷售增長也隨之變緩。無人機廠商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各細分領域,從2C轉向2B成為必然趨勢。大疆也意識到,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進入穩定期後,必須快速佈局企業級市場。

    大疆成立了行業應用部,面向不同行業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根據具體案例研發產品,再由專門的研發團隊為客戶提供支援。

    然而,大疆在行業級無人機市場的佈局沒能像在消費機無人機市場一樣順利。在大疆2017年175.7億元的營收中,消費費級無人機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49.3億元,行業級無人機銷售額為26.4億元;2016年,兩者營收分別為78.26億元、19.57億元。消費級無人機90.1%的營收增幅遠高於行業級無人機的34.9%,前者佔總營收的比例從2016年的80%上升至2017年的85%。

    也就是說,大疆對消費級無人機主業的依賴反而加重了。

    另外,在可能媲美航拍、最有前景的農業無人機這個細分領域,大疆面臨主要對手極飛無人機的競爭。儘管過去幾年裡,大疆延續了此前的競爭策略,憑大體量,只要極飛釋出新品,就發起一輪大降價,但是2017年,極飛還是超過了大疆,成為農業無人機細分行業第一。這是大疆以往所向披靡的“神話”首次受挫。

    騰訊《深網》從接近大疆的知情人士處得知,大疆內部判斷行業級無人機市場並不會在短期內爆發,大疆無人機目前在這一市場也仍處於從試點到普及的階段。

    大疆2B市場的銷售KPI與消費級市場有所不同,而更大的考核壓力在消費級市場一側,一方面是消費級市場比較穩定,大疆也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消費級市場給大疆帶來的收入和利潤都比較可觀。

    然而,大疆在其主導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也並不能高枕無憂。一位2019年初從大疆離職的前員工向騰訊深網透露,2018年下半年開始,大疆訂單量出現明顯下跌。大疆2017年年終獎普遍為6~7個月工資,而2018年年終獎僅為1~3個月。年終獎的大幅縮水也折射出了大疆遭遇了困境。

    大疆目前還未公佈2018年的營收和利潤資料,但是作為消費級無人機霸主的大疆從2017年開始就感受到了行業的天花板,於是從2018年初大疆就開始了降成本運動,包括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此後降成本專案在大疆內部的優先順序越來越高。

    隨著管理變革的持續推進,很多公司內部積壓已久的管理問題也開始顯露,其中供應鏈的貪腐問題和大疆的處理方式更是讓該公司一度站到了輿論的風口。

    汪滔在給新員工的寄語中寫道“DJI(大疆)是一方淨土,只有純粹的創業和為夢想而生的藝術家。”這種理想主義的心境讓大疆保持了對產品和技術的極致追求,但是供應鏈採購這種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環節卻容易被忽視,伴隨著大疆的快速擴張,蛀蟲也同時滋長。

    事實上,汪滔早已意識到供應鏈中存在的貪腐問題,他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專訪時就曾提及大疆採購部門的問題,“供應鏈中最嚴重的問題是回扣。每個月我們的採購量高達數千萬元人民幣,所以就算採購人員只拿1%的回扣,仍然是很大的一個數目。”也是在2015年前後,汪滔對採購流程進行了重點管理,然而貪腐問題並未消失。

    2019年1月17日,大疆發出內部公告稱,在內部管理改革梳理內部流程時,發現在供應商引入決策鏈條中的研發、採購、品控人員存在大量腐敗行為。大疆在內部公告中稱,2018年,因內部腐敗問題,大疆預計損失超過10億元。大疆表示問題嚴重、移交司法處理的有16人,另有29人被直接開除。同時還在公告中公佈了涉及貪腐的人員名單。

    但是部分前員工的說詞以及對媒體的爆料卻讓隨著事態的發展急轉直下。

    1月17日,一位在貪腐名單中的大疆前員工隔空喊話大疆創始人汪滔,他在微信公眾號海倫星球《至Frank的一封信》中寫道:“抓典型可以,但也得講求實際證據吧。如果非要這麼做,那就是瞎搞。公告貪腐名單上面的人,一半以上都是冤枉的,被扣帽子的。”

    這位曾任職於大疆採購部的前員工隨後接受《今晚財訊》採訪時透露,(2018年初大疆開始降成本後)由於採購部門降成本的進度比較慢,讓領導不滿。於是,到了2018年3月,原來採購部門的人就逐漸被開除。由於公司覺得之前的物料採購價格太貴,所以要求新的採購組必須把原因查出來。提出的要求包括:必須要給(貪腐)名額出來,不僅採購組,研發組等也要查。

    而在大疆的離職員工群中,有離職員工表示“(貪腐名單中的)很多人應該是莫須有的”,“17年初說是招人招多了,19年初說是有人貪汙了。”另外,在一些大疆離職員工的爆料中,甚至將大疆的反腐運動歸結為大疆內部的派系鬥爭。

    1月30日,大疆又釋出公開信,迴應部分離職員工對公司反腐問題的質疑。大疆在公開信中表示,公司治理職務腐敗的工作一而再、再而三被挑戰:一些被辭退的涉事員工自我辯白,在公司內外添油加醋地散播謠言,將負責反腐內審工作的同事描述為派系社團,掩飾甚至美化自己的工作過失與不當行為。

    無論是將涉貪員工移交司法機關或是直接開除,還是尚未被證實的內部“貪腐名額”,亦或是言辭激烈的迴應被辭退的員工添油加醋地散播謠言,大疆在那場反腐運動中的鬥爭方式可謂決絕。

    據騰訊《深網》了解,最新的進展是,大疆內部已將推進廉潔作為長效的體制建設,其反腐工作仍在繼續。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大疆創始人汪滔還提交了《關於加強企業員工廉潔從業建設的提案》,汪滔在提案中呼籲通過企業與政府的配合,在行業中建立“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的誠信檔案資料庫”。

    大疆的高速成長暴露出種種問題,在應對的過程中,汪滔強勢的個性和深入骨髓的工程師思路被移植到了大疆的日常管理上,這就很容易做出非黑即白的判斷和決絕的鬥爭方式。

    某種程度上,汪滔和喬布斯早期的公司管理風格類似,但無可否認,喬布斯的助手庫克在全球供應鏈等各個領域的管理經驗,也是蘋果商業成功的重要因素,那麼,技術出身的汪滔,是否也需要一位屬於大疆的庫克?

    當然,在現階段,刮骨療傷後的大疆更重要的任務是維繫亮眼的業績增長資料。

    騰訊《深網》從大疆內部了解到,大疆正在持續推進其在行業級無人機領域的佈局。隨著大規模春耕臨近,大疆此前釋出推文提醒農用無人機的老使用者要開始注意及其檢修保養,準備迎接農忙。而大疆新款農用無人機T16也陸續交付,大疆內部人士認為這款提供果樹模式的無人機為大量果園普及無人機植保提供了可能。

    在行業無人機的另一大使用場景-電網巡檢方面,大疆目前和南方電網以及國家電網都已建立起了廣泛合作,大疆在不久前剛完成了一批提供給湖南電網的無人機交付工作,拉開大疆今年電網巡檢無人機交付的序幕,這有利於無人機巡檢的進一步普及。

    大疆的無人機還出現在了近期的幾次應急救援現場,無論是媒體還是消防無人機,都能見到大疆的身影。這些都表明,大疆無人機的技術性能和可靠性依舊是其佈局行業級無人機的籌碼所在。

    另外,相比於此前“禁飛令”等政策的負面影響,短視訊的崛起為消費級無人機提供了更多的使用場景。一位大疆內部人士認為,短視訊消費和製作的爆發利好大疆無人機的銷售。而從短視訊擴充套件到整個文娛市場也同樣如此,隨著整個文娛市場的崛起,作為生產工具的無人機也必將會迎來爆發。

    整體而言,大疆在行業級無人機領域仍處於從試點到推廣的階段,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則面臨短暫的陣痛,但對於大疆來說,這些都不是大問題,更重要的是汪滔和他治下的大疆如何改變固有的工程師式的管理思路,來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內外矛盾以及快速變化的市場。

  • 2 # 憶夢科技

    幾年前的中國產手機的確做的不好,小米、魅族網際網路手機看似風光,但本質真如上面所言,就是套了網際網路的皮,核心技術幾乎沒有,各家技術,硬體拿來一組裝,手機就成了。也難怪那時候只有有錢都能造部手機出來玩玩,然而和iPhone、三星相比真的差距甚遠。

    但現在已經不同以前,雖然依舊有些廠商和上面所言情況相同,但是這些廠商正在快速被市場淘汰,現在國內有名的手機品牌也沒幾家了。能留下的,且活得很好的,大多有兩把刷子。華為自不必多說,自研高尖端麒麟手機處理器、5G技術等,手機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其中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賣點也越來越多。而OPPO也開始積極研發,每年所註冊專利同樣不少,至少在手機充電技術上比大家走的更快更遠。vivo光學螢幕指紋技術推動者,不說自研,至少螢幕指紋技術能快速發展到現在水平,與vivo參與是分不開的,同時其它方面創新性也是不錯的。至少這幾家在現在國內手機市場還是非常重視研發,想達到他們的成就,並非簡單購買一些硬體拼裝一下就可以的。

    也許你大疆無人機技術含量高,但也沒必要跨行懟國內手機生產廠商。中國產手機品牌很多進步都是有目共睹的。現在華為在創新上的突破,比iPhone還要高,且潛力無窮。難道說iPhone也是小家電嗎?

  • 3 # 小米山寨貼牌貨

    小米比這些還更low一些,小米只會貼牌,看看資本市場小米股票腰斬,資本不買山寨貨的賬,小米所有產品(不單指手機)都是第三方不知名小廠設計(給山寨作坊投點錢美其名曰生態鏈企業),第三方組裝,最後小米貼牌這是odm,蘋果和其他廠商是自己研發設計手機(產品外觀,內部結構設計研發,品控等等,米boy彆強調誰都不生產硬體,是誰都不生產硬體,但山寨貼牌米怎麼組裝都不管),第三方組裝這是oem,都跟小米有本質區別,米boy猴子懂了嗎?小米就是山寨貼牌貨,別再說蘋果也是富士康的了,給雷軍丟人現眼,山寨米能賣出去僅僅是因為便宜

  • 4 # 小伊評科技

    但是目前大疆無人機在國際上的地位可是要遠遠超過小米,並且和華為手機在西方四處碰壁不同,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就算是在美國等一票西方發達國家也依舊保持著“壟斷級”的實力。這種壟斷到了哪種程度呢?

    通過下面這則訊息大家就能夠感受出來:

    就在今年美國宣佈制裁華為之後,美國國防部同樣對大疆生產的無人機的產品發出了“安全警告”認為大疆無人機有洩漏資料的風險。然而,就在禁令發出之後,卻發生了一件非常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美國空軍安全部隊第11中隊親自購買了17架大疆無人機,它們分別是六架“精靈4”,五架“精靈4PRO”,以及6架“御PRO”,並且這些無人機還將被用於美國最為敏感和保密的作戰部門。

    那麼美國軍方為什麼會對國防部的安全警告置若罔聞呢?那就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曾被福布斯稱為“大疆的強大對手”的美國本土無人機品牌3D Robotics,被大疆打的七零八落目前落得個慘淡的收場,其他對手更是不值一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大疆有極其雄厚的技術做支撐。

    根據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大疆就形成完整無人機軟硬體設施,從軟體研發,到螺旋槳、支架、平衡環,遙控器,每一個零件都擁有自主產權,都是中國製造。所以說,大疆無人機在所處的無人機行業已經形成了技術+產業鏈的雙重壁壘,世界上普通無人機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大疆的高度。根據2018年全球無人機市場佔有率調查,大疆高達85%。

    反過來再看中國的手機品牌呢?除了在國內手機市場耀武揚威之外,基本無法在發達的西方國家立足,我們唯一的驕傲華為,在被美國一紙禁令之後在歐美國家的銷量同樣大跌,其他中國產品牌就更加悽悽慘慘,去年的中興事件不就是鮮活的例子麼。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手機缺乏核心的競爭力。

    中國產手機品牌普遍缺乏核心技術

    遍觀目前中國產手機品牌你就會發現,除了華為算是掌握一些核心的技術(但是也要依賴於國外)其他手機廠商幾乎不具備核心的技術甚至都不具備專利交叉授權的力量。我們拆開一款中國產手機就會發現,絕大部分的核心零配件全部來自於國外:手機的大腦——SOC來自高通,手機的眼睛——CMOS感測器來自索尼&三星,手機的腸胃——ROM快閃記憶體晶片來自鎂光三星,手機的耳朵——無線射頻模擬晶片來自博通,手機的臉面——高階螢幕來自三星,手機的思想——系統來自谷歌。

    這樣的下場就是中國產手機只能任人宰割,魅族當年不聽話就被高通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最終以魅族屈服而告終,小米在印度市場被愛立信追著打官司,被迫推遲進入印度市場的時間,而華為雖然很頑強,但是在被禁止使用谷歌GMS服務之後,在國外銷量下滑慘重,而且如果不是國內環境特殊,華為手機在華的銷量也會出現下跌。

    大家也可以考慮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美國禁止中國企業採用高通處理器的話,中國手機品牌能有幾個還能保持現在的體量呢?可以說除了華為一個都沒有,而且就算是華為也必須依賴於高通提供的2 3 4 5G的通訊專利授權。

    然而做手機容易但是做強做大非常難,想要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核心的專利以及話語權都掌握在西方科技公司的手裡,這就是目前中國產手機的囧境。所以說,筆者認為汪先生所說的話雖然有一些偏激,但是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問題,也希望中國產手機能夠在未來真正掌握屬於我們自己的核心科技,不再受到西方國家的掣肘,也只有這樣才配得上中國手機這一稱號。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5 # 安拉86106829

    別鬧,大疆的品質。。。呵呵。

    中國手機行業確實畸形,一直迎合福斯的心理,不停的激發你的購買慾。比如全面屏,比如高畫素,尤其是曲面屏毫無意義。天天各種噱頭,彈射完了還得摺疊。是,這些東西是覺得新鮮,有購買慾,看起來高大上。可我們真的需要嗎?是朋友圈需要吧?是虛榮心需要吧?看不到一種平靜的靜下心來好好研究的狀態。

    我以前什麼都用蘋果,後來覺得華為不錯,大到電腦小到耳機手錶都是華為。現在,我又迴歸蘋果去了,還是蘋果好,雖然沒有以前用心,但是用人家的東西還是能感受到人家的用心。

    比如最近剛買了iPad Pro,跟也是我剛買的華為m6一比,還有華為最新出的藍芽耳機和蘋果最新出的耳機。簡直沒有可比性。並不是說效能方面,畢竟價格差那麼多。就是一種用心的感覺。華為太浮躁了。就更別提小米了。

    圖片是證明我我用過多少華為產品,是親身體會,不是為了噴而噴。

  • 6 # MLTech

    關於大疆汪滔的觀點記得應該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在當時的情況下來看,“中國做手機都是套了層網際網路的皮,本質就是小家電還沒空調門檻高 ‘’這句話很有力度,或者說是當時業內的動機和玩法。如果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觀點未必準確,畢竟很多事情變了。

    蘋果做手機,也可以看成手機套了一個網際網路的皮

    喬布斯釋出第一款iPhone之後,除了以往蘋果的忠實使用者,其並沒有得到福斯消費者的青睞。後來隨著3G網路的普及,基於網路的應用越來越多,iPhone才真正引領了行業。iPhone的成功和網際網路密不可分,或者說iPhone和基於網路的各種服務密不可分。這種軟硬結合的玩法其實蘋果一直在做,比如ipod,目前蘋果也明確給出了硬體,軟體和服務的策略。如果智慧手機開始普及的階段是網際網路高速普及的時代,那麼就可以看成蘋果手機套了一個網際網路的皮,只不過,蘋果做iPhone更加認真,結合的更好。

    小家電門檻低和其所依託的市場分不開關係

    中國有非常多的小家電品牌,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除了門檻低,還和市場相關。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有很多和多樣的需求,也正是這種複雜程度造成了眾多的小家電品牌。小家電雖然進入門檻低,但其也給消費者提供了可用的,價格更低的產品。其實現在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只不過程度不如之前。

    國內手機廠商進步很快

    當智慧手機市場被驗證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的時候,各種資源都會向手機市場集中,這種情況下做手機的門檻相對比較低,比如不用去過度理會那些需要積累多年的螢幕,晶片,記憶體等。然而現在智慧手機市場已經穩定,沒有了之前的增長,想要在市場上立足,就需要全方位的能力,進入門檻變高。可喜的是依託智慧手機市場的增長,不少品牌成長了起來,比如華為,oppo和vivo,等。

    網際網路只是個皮

    網際網路的概念曾經非常火爆,是個事情都要和網際網路關聯一下。現在網際網路是一個再普通股不過的事物,是一種預設的存在。回顧來看,網際網路的厲害在於能夠提升以往業務,網際網路只是一個皮,和網際網路結合的具體業務才是核心。

    對了,5G馬上就要大範圍到來,5G也只是一個皮。

  • 7 # LeoGo科技

    我們再將目光轉移到其他方面,鏡頭——索尼攝像頭,特別是最近最火的IMX586感測器的索尼4800萬攝像頭,可能今年索尼真的是狠賺了一筆。

    我們如果細細觀察的話,很多手機中得零部件,都是中國產手機的堆積,它們似乎將所有的零部件進行了堆疊,成了中國產手機的樣子。似乎,真的沒有核心競爭力。但是,你認同嗎?至少,我不認同。

    中國產手機真的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堆積形成手機品牌,那麼也就不會在這麼多年發展下,它們依然不倒。別簡單的將手機歸納為組裝廠。核心競爭力在哪?有人對於中國產手機的質疑。在我看來,核心的設計,系統的定製,螢幕的形態,以及各種硬體的合理搭配都是它們的核心價值。

    我知道你肯定會說華為,從麒麟處理器——鴻蒙系統——方舟編譯器等等,都是創新優勢。小家電形容手機,中國產手機有點偏頗,但是也能夠得出啟示:手機市場確實要有核心價值,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讓中國產手機展翅高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買歐尚X7的人十多天就超過了一萬,是這樣嗎?這款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