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嘛66
-
2 # 遠山霧1
存啥錢?看花眼了吧!銀行門前人有點多,原因是防控期用現鈔的老的人取不到那幾文小錢,現在可以取了。農業老人七十多元補助,三個月未取,現在有一二百元,心裡有點小激動,也忙著去取。
另外做生意的,搞工程的,疫情好轉,都忙著整出整進點錢,好做生意好復工。故銀行裡的人看起來就多了。
有啥養老金退休金的,都在卡上,根本就不需存,存不存都在卡上。
存錢?疫期根本就賺不到錢,天下哪有這麼多餡餅!
-
3 # 彩虹之歌
這次冠狀病毒,有的單位兒開不了工。
所以有的人不捨得花錢,買房的也在觀望,大多數把錢留著生活和醫療保健用,可能把錢存到銀行去了。
-
4 # 沈時行
這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一、 疫情過後,人們普遍增加了現金在手,遇事不愁的心態,有閒錢而又不急於投資的人會把錢存起來,以防不時之需。二、因為疫情封閉時間比較長,有一部分家庭可能需要取用現金(部分為不用手機支付的老人家),而去銀行辦理業務。三、 城市低保人員會在月底集中取款,這些都是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依靠低保金維持生活,必須要去銀行取款。 四、還有在銀行辦理其他業務的。 由此可見,今後的一段時間裡,會有更多的除工資以外無其他收入來源者,會省吃儉用地存一點錢,這也是普通老百姓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正常反應。
-
5 # 大江東去141019482
對於企業退休職工來說,每月二、三千元養老金確實可憐巴巴的,假如有點存款也硬是節省下來的。
老輩人說,財主就是裁咀,口吃如火燒,不節省哪有日腳過!?
行政事業退休的最低每月有七、八千養老金收入,財務比較自由。
發達國家保障好,其公民一般不存款,積穀防荒思想淡薄,所以形成消費型社會。
我國各銀行頭寸較緊,為保證現金的流動性,拼命吸儲。況且存貸款的利率差距很大,把低利率存款吸進來,再高利率放出去,銀行賺得多,收益高。
懂金融的人常說,全國存款的老百姓養活了銀行。
-
6 # 衛星59451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居民存款達到8.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76萬億元人民幣,廣大人民群眾存款熱情高漲,除了有錢人存錢,普通人家也都是去銀行存錢,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5億人口,這老年人群體也是存款的一支力量,他們都會把每一月積餘的錢,去銀行存錢或者購買理財產品,每當毎個月初領到退休金時,就會看到許多老年人在銀行櫃檯排隊等候存錢。
縮衣節食是我們的傳統,中國人民歷來都有防患於未來的習俗,現在的市場環境誰也把握不住,盲目的投資理財風險巨大,也無從下手的領域,唯有銀行最安全可靠,雖然存銀行利息越來越低,但總比閒閣在家要好很多,就目前的狀態下,一般群體也是唯一的選擇,有積蓄總比沒有積蓄強,特別是老年人特別喜歡存錢,有點錢就往銀行跑,所以在銀行大多數是老年人。
年輕人如果有錢的話就會網際網路金融理財,方便快捷,但老年人不會擺弄,也不習慣新鮮玩意兒,滴水成河,全國人民的能量越來越大了,光第一季度存款達到了8.07萬億元人民幣,在當中有你的嗎?
-
7 # 道法自然ID
這個主要還是特別時期形成的特別現象,以前過年都要走親訪友,送情趕禮,給老人小孩壓歲錢和一些其他花費,年前會取一些錢做備用,再加上好一點的單位會發一些年終獎,一般荷包都比較飽滿,哪知今年疫情爆發,不能走動,辦酒席的取消,過年的消費品如煙花,菸酒,壓歲錢等許多費用都減少了,準備旅遊的,聚歺的都省下來了。現在疫情好轉,節約意識增強,又可以出去工作,結餘的錢當然就要存在銀行,再加上原來準備買房買車的人暫時取消了計劃,疫情期間銀行又沒開門營業,各種因素匯到起,銀行這些天人多就不足為奇了。
-
8 # 風吹草低5
唉!你看到銀行門前取錢排隊的人很多,其實和平時沒差多少。原因是因疫情營業廳空間太小,人與人的安全距離很難把握,銀行工作人員組織儲戶在門外保持1.5米間隔排隊,叫號進廳裡辦理儲存業務,都堆在外面看上去當然顯得很多。[偷笑][偷笑][偷笑]
-
9 # 楊建曦
為什麼銀行一開張就湧進了大批人進去存錢,尤其剛開始的幾天為甚,自武漢一月23號封城,各營業網點銀業紛紛關門停業的確讓人猝不及防,小區封閉,1000多萬留守市民宅在家裡,生活用品全靠社群志願者,網格員,下沉幹部千方百計組織網購,團購及時的解決了幾個月封城以來武漢市民的生活問題功不可沒,但是幾個月來的雲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甚至紅包支付用空了市民花唄裡面的錢,疫情決戰還處在關健階段,所以銀行一開門,存錢的人們立刻峰湧而至,屬正常情況,手上有錢心裡不慌。
-
10 # 龍門山財經
作為一名銀行從業人員深有體會,這幾天到銀行的人確實比較多,基本恢復到了疫情之前,有時還超過平時水平。但並非都是存錢,有存有取,然而明顯感覺到儲戶存款意願比以前更加強烈了。梳理一下,有幾個方面原因。
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避免人群聚集引起感染,銀行櫃面業務幾乎停擺,導致業務壓力積壓。就全國各地情況而言,大部分銀行暫停了部分網點營業,或縮減人工櫃檯,同時很多很多儲戶也不願出門辦理業務,除非急需用錢。因此,一些非必要業務統統延遲,比如養老金領取,存款和理財產品到期轉存,掛失補卡,更改資訊以及新開戶等等。現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各地紛紛解封,櫃面業務積累的壓力開始釋放,自然會出現小高峰。
其次,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工面臨各種困難,閒置資金會暫時放銀行。一方面,餐飲娛樂行業遲遲沒有得到開工通知,或開工不足;另一方面開工的企業遭遇訂單減少,乃至於沒有訂單,總體感覺近期生意比較難做,無論生產經營,還是投資理財,於是紛紛持幣觀望等待,這樣資金就會暫時閒置,只能放在銀行裡。
第三,經過此次疫情,人們的儲蓄意識再度回升,高槓杆負債和超前消費意識也許就此而改變。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等村封路,企業停工停產,居民無法出門謀生,2個多月的停擺,令多少負債的人寢食難安,夜不能寐。原本習慣的每月工資按時給按揭,還信用卡,一下失去了收入來源,還要維持正常的生活,壓力撲面而來,實在難以招架。
儘管各家銀行為配合支援防疫工作,紛紛出臺了延期還款,以及不計個人徵信不良政策,但是欠的賬總是要還的,推的越遲,本息積累越多,壓力就像滾雪球。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深刻體會到過度負債的危害,以及適當儲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場大疫使人受到震撼,彷彿醍醐灌頂,終於頓悟了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
11 # 中年老劉聊財經
昨天去銀行辦業務,銀行大廳確實人擠人。
最近去銀行辦業務的人確實急劇增加,歸納一下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其一,前期受疫情影響,銀行基本上處於“閉業”狀態,或者極少數只預留1-2個視窗,加上儲戶也儘量避免人群聚集,所以過年前後積累下的必須去銀行櫃面辦理的業務就多了起來,大家一窩蜂的去銀行存款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二,疫情影響下各行各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之前可能預留的現金想用來租門面的、擴大經營的、進貨的貨款現在都暫時用不到了,這時也只能暫時存放到銀行裡了。
其三,疫情之下,特別是過年期間,準備用來消費的現金沒有消費出去、原本消費的計劃也擱淺了,所以“省下”的錢只能暫存銀行了。
其四,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現金為王”的重要性,疫情後各類資產普遍動盪,股市、樓市都不算是最佳的投資渠道,目前的現狀是投資渠道變窄了,所以本來用於炒股、購房的現金都回籠銀行了。
其五,央行昨天釋出訊息,1年期LPR降息20個幾點,貸款利率降低了意味著存款利率也會相應下調,所有有不少人會在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之前前往銀行存款,以便鎖定“高收益”。
其六,另外一點我發現銀行大廳的人基本上以老年人為主,後來透過交流才知道1月2月份的養老金在疫情期間沒法到銀行取款,現在疫情基本控制住了,不少離退休人員來查詢養老金髮放情況,順便取款和存款。
-
12 # 莫水宏觀經濟
因為在降息的大背景下,大家都看明白了,未來的利息還會繼續降低。如果想保證未來幾年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那就要現在趕緊把錢存。存一個長期存款,比如說三年期五年期。
提前鎖定高利息。
喜歡把錢存起來的朋友,現在都在關注存款基準利率。雖然說現在我們的基準存款利率還並沒有降低,但是實際上理財收益已經開始下降了,貨幣基金的收益也開始下降了,所以,存款越早存越好。
為什麼說現在大背景會逐漸降低利息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全球央行都在大幅降息。美聯儲的利息直接降低到零。歐洲有些地區,利息已經降為負值,比如荷蘭。大客戶在荷蘭存款,不僅沒有利息,還要倒給銀行錢,所以那個地方前一段時間保險櫃大賣。
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其實也差不多。目前經濟增長的壓力很大,穩定就業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後面我們一定會推出積極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降息就是最直接的操作了。
為了促進經濟增長而降低貸款利息,然而也得讓銀行盈利啊,銀行也不能虧錢放貸。所以銀行的存款基準利率未來也會下降,只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調整,而已。因為現在的CPI增幅還比較大,如果降低了存款基準利率,那會讓人們的獲得感降低,這是國家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把存款基準利率降低往後延遲了。
如果未來貸款利息一降再降,那麼存款基準利率也是沒辦法保持不變的。因為銀行要掙錢,所以未來大機率存款是要降息的。所以如果想存錢,最好現在就存,說不定過幾個月存款利率就降低了。
-
13 # 毒舌財經
最近一段有很多人去銀行存款,甚至有些銀行還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可以,而且從央行統計的資料來看,2020年3月份居民新增存款達到2.35萬億元,這個相對於2月份新增總體來說已經有了大幅增長。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開始出動了。
一直以來去銀行櫃檯辦理業務的都是以中老年人為主,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他們發完退休金之後,就會去銀行把錢取出來,或者直接把退休金轉成存款。
但是從1月末到3月份,因為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很多人都沒法出門,只能在家裡面隔離,而這些老年人的退休金仍然正常發放,他們卻沒法去銀行辦理支取手續或者辦理存款,所以只能讓退休金在銀行賬戶躺著,也不能產生利息。
而自從4月8日武漢解除對外交通管制之後,全國肺炎疫情基本上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至少從心理上來看,很多人都認為當前國內的疫情形勢已經相對比較安全,而且各地方對於交通的管制也沒有那麼嚴,所以從4月份之後,大多數地區的居民都可以正常外出了。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在家裡面呆了兩三個月的老人就開始跑到銀行把最近幾個月發放退休金辦理支取手續或者轉換成存款,所以我們看到最近一段時間銀行有很多人在排隊的,其中尤其以老年人為主。
當然除了老年人之外,實際上還有一些在職人員也會去辦理存款業務,畢竟當前總體經濟形勢不太樂觀,各方面的投資活動也有所減少,再加上股市樓市總體表現不理想,所以很多人手頭有錢也不敢輕易拿去做投資,而是更願意把錢存在銀行裡面,雖然這樣利息低了點,但至少可以保本保息。
-
14 # 晴天財經閣
最近這一段時間銀行裡的辦理相關業務的人員確實是比較多的,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觀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去銀行存錢另一部分是辦理轉賬業務或取錢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依舊是在等待養老金的到賬,然後提取金額去另一個自己信任的銀行裡存錢,這個現象不管是在疫情發生之前還是在疫情發生之後,基本上只要銀行正常開放的話,這種現象都是存在的。
至於當前有很多人去銀行存錢的話,其實也是能夠理解的,在當前易經的影響下,很多的投資渠道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或者說投資回報收益率不理想。對於一些中高風險的投資市場而言出現了一定的投資者開始撤資的現象,他們把自己手中的資產往穩健投資市場中存放,而銀行就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按照央行公佈的資料來看,2020年前三個月每天的儲蓄金額高達700億元,同比增長的儲蓄率高達13%以上,我國當前居民的總儲蓄額度已經高達200萬億人民幣。這些資料的背後也反映出了當前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下,有很多人的投資習慣,開始相對應的改變,他們把自己之前的過度消費和不理性消費的方式開始逐漸的改變。
其次就是伴隨著銀行的復工之前疫情相對防控嚴格的區域依舊還是限制進入,或者說只開放一部分的對外櫃檯辦理相關的業務,最近這段時間伴隨這疫情整體的防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很多的銀行增設了自己的櫃檯開放,人流量多的時候,看起來銀行裡的人也是比較多的,所以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可以正常的去辦理自己的銀行業務,這才是最重要的。
-
15 # 互金直通車
這幾天我也到銀行去辦了幾筆業務,雖然銀行營業廳疫情防控要求比較嚴,但是辦業務的人確實不少。
其實我自己現在也在把資金向銀行存款轉移,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影響太大,投資理財風險增加,投資者必須要有一定的風險防控意識。
從人民銀行釋出的一季度金融統計報告中也可以看到,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比去年同期多了1.76萬億,同比增長30%,其中個人存款增加了6.47萬億,這說明到銀行存款的人確實增加了不少。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之後,一些理財產品的風險加大,而無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比如貨幣基金,很多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於2%,把錢存在貨幣基金已經不如放在銀行划算了,於是有人就把錢轉到了銀行存款。二是,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前一段時間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沒有進行轉存,現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很多人開始到銀行打理自己的財富。三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洗禮,不少人認識到現金為王的重要性,有些人開始強制儲蓄,把一些閒散資金開始存到銀行裡,或者到銀行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四是,我國經濟逐步開始恢復,復工復產後資金流動性增加,到銀行辦理業務的人開始增多,除了個人客戶,單位的財務人員也開始到銀行辦理業務。五是,隨著lpr利率的推行,根據人民銀行要求,銀行開始和房貸客戶重新修改借款協議,不少客戶到銀行諮詢或者修改自己的房貸合同。總之,現在銀行業務已經基本步入正常狀態,疫情期間積壓的一些業務需要處理,生產經營工作也需要恢復,因此今後一段時間,銀行營業廳可能會更忙碌。
-
16 # 互金圈
確實很多人去銀行存錢,原因如下
之前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很少去公共場合,當然也很少去銀行,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基本上所有的城市已經不是一級響應,之前積攢要存錢的人這個時候會去銀行存錢,還有一些存款到期的也會去銀行。
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超前消費和高負債是很大的風險,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收入,生活很艱難,可能連溫飽都成問題,這是因為大家沒有存錢的習慣,提前消費或者是高負債,這個時候一旦沒有了收入來源就會陷入困難,所以這些人也會意識到存款的重要性,意識到高負債和超前消費的危害。
另外國外疫情持續嚴峻,國外經濟狀況堪憂,特別是美國和歐洲,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美國的2020年GDP預計下調超過6%,歐洲主要經濟體更是GDP預計下調超過7%,在這種背景下很多投資產品風險極大,在這種背景下少虧就是賺,有正收益就是大賺,銀行存款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財方式,但除了銀行存款外,還有大額存單,儲蓄國債,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的理財方式。
綜上所述,現在很多人去銀行存款,由於前期疫情的原因沒有辦法去銀行存款,第2個原因知道提前消費和高負債的危害,再有就是現在經濟環境下,銀行存款是一個比較好的理財方式。
-
17 # 無相fei0598
一季度存款新增8.07萬億,其中,居民存款新增6.47萬億,非金融企業存款新增1.86萬億,也就是說,每天居民新增存款700億,佔一季度新增存款的比例達到80%,這是為什麼?
應該說,今年一季度是特殊的“一季度”,其中特殊就在於疫情佔據了春節傳統假期的大部分時間,並且超過“往年傳統春節假期”達到一個月以上。而期間,往年春季傳統假期,往往是居民消費和資金結餘存款的高峰。在疫情限制了居民因外出和消費的背景下,居民存款自然也就因為“消費支出”減少,而出現存款“異常增長”。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其次,因為疫情,導致春節前的結餘資金減少消費,而未來因為“預期”收入減少或者“預期”收入增長變緩,也會擴大居民的“保守和防禦”思想,從而增加了存款“儲備過冬”的資金佔比。
從一季度來看,在2月,出現了因為股市活躍,從而導致一季度中“基金投資”的一個高潮,這是因為“復工延遲”,多數在在往年上班的時間裡今年“被迫宅在家”,從而增加了股市交易和投資,從而給股市帶來的額外的“交易流動性”,使得股市在2月表現積極和活躍,而在這個過程中,居民新增投資和基金投資也出現一波高潮。隨著股市的調整,尤其是國際歐美疫情的爆發和擴散,股市尤其是2月中上漲明顯的電子和科技股出現大幅調整,幅度在30-40%,導致股市失去了“賺錢效應”從而引發了“新增投資”的停滯,反過來擴大了股市的調整時間和力度。
而進入3月之後,國際金融市場風向陡然改變,歐美股市持續進入“暴跌”和“熔斷”,進而進一步影響國內居民的投資信心和前景展望。
因此,總結起來說,第一,是傳統春季消費減少,導致存款新增超過往年記錄;第二,是股市由“熱”轉“冷”阻止了資金繼續投入股市從而導致存款新增加速。第三,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預期悲觀,導致儲蓄力度超常規加大,顯示了居民的謹慎和保守悲觀情緒。
-
18 # 南公子
最近幾天為什麼周圍的人都去銀行存錢?
最近有事兒,也是去了一趟銀行,發現有很多人都在辦理業務,大部分是老太太,但也有不少年輕人。這些人有的在存錢,有人在取錢,還有的在辦理其他業務,總之銀行櫃檯前都非常忙碌。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吃一塹,長一智相信本次疫情,給很多人都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同時也給很多人上了深深的一課,風險離我們並不遙遠,隨時都可以降臨。就像天上的雲,不知道哪一天就會飄到我們這頭頂,大雨就會傾盆而下,你如果忘記了帶雨傘,被淋一個落湯雞肯定是沒跑,嚴重的話還會引起感冒,還得打針吃藥。
是的,疫情發生期間,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有人在說,沒有錢還房貸了該怎麼辦?身上就剩下幾塊錢了,沒錢吃飯了該怎麼辦?信用卡逾期了,沒錢還該怎麼辦?總之,有很多人在問很多的該怎麼辦?
怎麼辦?其實也沒什麼辦法。也不能怪誰,只能怪自己平時沒有風險防範意識,不懂得儲蓄,沒有家庭風險應對規劃,導致自己或者整個家庭毫無抗風險能力,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置於風險之中。
而疫情讓很多人自然地成長了很多,平時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也開始節約存錢了。家庭沒有風險規劃的,也開始制定家庭風險規劃了,存入一定數額的家庭風險應急準備金,以應對隨時而來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之下,銀行的存款自然就會增加。
第二,疫情抑制了消費從年初疫情發生以來,到後來全國疫情防控的升級,所有人都被隔離在家,除了買些家常日用之外,其他所有消費都停止了。
根據年初人民銀行釋出的2019年人均消費情況來看,大約人均收入的70%左右都會被用於消費。比如說,一個人一年收入50000塊錢,消費支出一年就有35,000塊錢。
而疫情期間,由於消費大幅下滑,連10%都不到,人們手裡有更多的錢,這些錢大多都存入了銀行,從而導致銀行存款的增加。
如果在平時的話,春節期間,正是餐飲、旅遊消費旺季,而今年卻變成了最淡的季節,導致這些行業損失慘重。而這都是由於疫情所造成的,疫情抑制的人們的消費,但卻促進了銀行存款的增長。
第三、資本市場動盪,導致現金為王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由於我國疫情防控的結果,石油的需求量大大減少,國際油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從而也引起了國際資本市場劇烈震盪。石油價格慘不忍睹自不必說。美國三大股指也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頻頻觸發熔斷,國際股市頻頻創出新低。
資本市場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很多人喊出了“現金為王“的口號。面對無法預料的資本市場,大家心裡確實有些恐慌,於是紛紛賣出了自己手中的風險資產,迴流了現金。迴流的現金也不能放在家裡,只能選擇放在銀行,於是銀行的存款就增加了。從人行釋出的第一季度經濟資料來看,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這些資料表明了人們選擇把更多的錢存在了銀行。而具體的原因,就是以上三個方面。
總結之所以最近有很多人在銀行存錢,除了以上幾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大家都恢復了收入,剛剛發了工資。
當然也有取錢的,隨著疫情效益的遞減,人們的消費會逐漸的增加,甚至會出現報復性的消費,屆時銀行的存款又會變少。
-
19 # 鑫財經
其實不是最近幾天去銀行存錢的人多了,而是這一段時間,去銀行存款的人都很多,作為銀行多年的老員工,帶你透過現象看本質。
先說現象首先從表面的直觀現象來說,隨著疫情轉好,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了,辦理各種業務,其中就包括存款的主力--老年人,之前老年人都憋在家裡呢,出不去,而且銀行前一段時間也不是正常營業時間,我們這邊,從3月中旬銀行才恢復正常營業時間,甚至有的銀行從上週才恢復打卡時間(也就是員工正常上下班時間)。
再說看不到的資料,根據央行4月10日釋出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資料報告》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元,其中住戶儲蓄存款增加了6.47萬億元。
所以,今年以來銀行存款確實是增加了,最近隨著居民們恢復外出,你看到的去銀行存款的人也越來越多。
再說本質那為什麼去銀行存款的多了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疫情期間消費減少、危機感增加
首先,這次疫情,都在家自我隔離呢,餐飲、電影院等場所也不開放,大部分人的消費減少,錢就省下來了。
再者,這次疫情也讓很多人有了危機感,因為很多人疫情期間收入減少了,這讓人們有了危機感,以前沒想著存錢,現在普遍感覺還是要有一定的積蓄,遇到這樣的危機才能更好的度過難關。
2.降息週期即將來臨
不管你信不信,我認為降息週期即將來臨,你看看國外,美國已經基本上是零利率,歐洲早就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存錢不給利息還要收管理費),去年出臺的LPR,也是下降趨勢,種種跡象表明,降息馬上要來臨。
那麼在降息來臨之前,去銀行辦理中長期定期存款,提前鎖定較高利率,到期獲得的利息也多,去銀行存款的人很多都是這麼想的,尤其是老年人,對利息的多少是很敏感的。
綜上,我認為去銀行存款的人多了,是正常現象,你覺得呢?
-
20 # 秋思說
最近去銀行辦業務,確實發現人多了起來,有不少人就是去存錢的。
這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01疫情原因積攢的業務,以及老年人來存錢!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超8萬億,同比多增1.76萬億。一季度末住戶存款餘額87.8萬億元,反映了居民的總體儲蓄比較多,儲蓄率比較高。
因此,為了刺激消費,美國就是直接發錢,而中國老百姓希望讓政府直接發錢,政府卻不敢發錢,因為中國老百姓太喜歡存錢了,只能透過發消費券來刺激花錢。
勤勞的中國人民太愛存錢了,危機感比較強。這疫情來了,老百姓擔憂大了起來,開始降級消費,多存錢,疫情好轉可以出門了,不少就來銀行存錢了。
最近銀行人多,主要是疫情原因積壓了一些業務,還有退休的老年人有個習慣,發了退休金就來銀行存錢,或者買理財產品。他們只有到銀行,實體店才覺得踏實,他們也不會使用手機APP,都是發了退休金到銀行來存錢,用的時候再來取。
比如我父母退休了就是這樣,退休金一發下來就找時間去存銀行,手機用的很少,更不會上網了。
02疫情造成經濟不景氣,人們理財更加保守,選擇來銀行存錢,或者買理財產品。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在談到應對策略時,專家們都說了,要手裡多一些安全保守的錢,人們對於投資理財都更加謹慎起來。因此,把手裡的錢認為還是存在銀行比較保險,否則股市、油價等投資產品暴漲暴跌,這風險波動一般人承受不了。股市、樓市都不穩定,那就先把錢存銀行,等經濟形勢明朗再取出來去投資。
03疫情影響,流程增加,業務辦理速度慢,造成擁擠感。由於疫情存在,進銀行需要量體溫等程式,造成業務流程慢。還有這幾年存款業務視窗逐步在減少,也造成即使銀行人並沒有以前多,也會感到人非常多,主要是速度慢和視窗少造成的。
因此,這三個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看著周圍的人都去銀行存錢了。
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銀行存款是低風險的安全投資理財產品,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不管周圍人是不是都去銀行存錢,把自己的資產管理好就行,需要銀行存款理財該存就去存。當然年輕人可以選擇手機APP操作,就不用浪費時間去排隊了!
回覆列表
就因為收入增長預期降低+提防特殊時期。現在很多人的風險意識終於加強了!懂得存錢了!以前有個帶節奏的話就是有錢人都是膽子大敢大負債才發財的,你之所以是窮就是不敢負債賭明天,敢花才敢掙,這種論調不知讓多少人……哎!為什麼不冷靜分析分析,膽子大高負債投資方向投資環境…等都是要講時效性和時期特殊性的!真正有錢人控制槓桿率是相當敏感和嚴謹的,最重要他們借錢不是把大部分貸款用於裝B消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