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北社野老

    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勝利是危機中逼出來的,孫權大兵壓境,來勢洶洶,李典,樂進兩人都有怯戰的情緒,是張遼一番話激勵他們的鬥志,願聽張遼指揮,共同迎敵。再者,孫權也有點輕敵,想著自己兵力的優勢,奪取勝利志在必得,結果吃了敗仗,不是周泰連性命也丟了。

    總之,從這一仗來看,張遼是一個胸有韜略,不畏強敵,敢於勝利,武藝高強的將才,或者又叫帥才的人。

  • 2 # 村東醬油哥

    三國有勇有謀的將領不多,但張遼絕對無人可及。要說敢於率800勇士殺入萬軍之中的更只有張遼。曹操封他徵東將軍(其他4位將軍全是曹氏宗族子弟)足以說明。曹操徵烏桓立下首功雖說是田豫,但立下戰功的卻是張遼,足見此人戰術素養非一般人能比。

  • 3 # 吟風社

    張八百破孫十萬在如今的網路上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梗,然而嚴格來說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存在水分的,為何這麼說呢?

    首先從孫權兵力的角度上分析,赤壁之戰這種決定江東生死存亡的大戰,周瑜向孫權要五萬兵,結果孫權只能拿出來三萬,連五萬兵都籌不出來,而這三萬人只有兩萬給了周瑜和程普,另外一萬由孫權親自指揮作為預備隊。

    備乃使諸葛亮詣權,權乃使周瑜、程普將兵二萬隨亮與備南拒操,權自將中軍一萬繼之。

    赤壁沒打完幾年,但凡是孫權進併合肥,魏書全部都說是十萬大軍,敢問這些人是哪裡冒出來的?有人或許會說東吳滅亡時有二十萬大軍啊?然而東吳的勢力也是一直在發展的,吞併荊州、交州,降服山越,幾十年間實力是在穩步發展的。但是赤壁後不久,孫權就從生死存亡之際尚且只能出兵三萬,到隨意就拿出十萬大軍出征合肥,這是斷無此理的。

    甚至關於孫權的兵力,曹魏自家的宣傳口都出現了矛盾:

    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檄吳將校部曲文》:昔歲軍在漢中,東西懸隔,合肥遺守,不滿五千。權親以數萬之眾,破敗奔走。

    前者是曹丕嘉獎張遼的詔書,後者是陳琳鼓舞士氣恐嚇孫權的檄文,兩者都是典型宣傳文章,只會誇大兵力,不會縮小。結果呢,陳琳大概是沒看曹丕的詔書,寫了一個數萬的數字。實際上,在三國時期是有明確記載“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誇大己方戰績簡直是常事。

    拋開這些,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戰可能是怎樣的呢?大抵是孫權知道合肥守軍不多(不滿五千),帶了一~三萬人前來進攻(人數不大可能高於赤壁,應當在三萬以內),於是張遼帶了八百突擊隊一波突擊打了孫權一個冷不防,其實殺傷並不大,但極大的鼓舞了己方計程車氣並打擊了敵方士氣。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

    之後孫權又攻打了合肥十多天,沒能打合肥城便選擇了退軍,而在孫權退軍途中,張遼追擊,這次戰果頗大,差點活捉了孫權。但八百破十萬的神話,也只是神話罷了。

  • 4 # 東方禮讚

    張遼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其謀略與武力值並不弱於蜀國五虎上將。威震逍遙津充分展現了其軍事能力,在三國眾多優秀將領中張遼絕對算得上一個優秀的將才。自從逍遙津戰域之後吳國聞其名都會膽顫。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三國故事裡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這場戰事對三國曆史的發展走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為孫劉聯盟破裂埋下了伏筆。張遼因為此戰著功最多,戰後賞賜豐厚,官拜徵東將軍,成為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現如今合肥逍遙津公園還立有張遼石像,碑文盡述張遼大破吳軍的戰役過程。

    (守合肥三人組:張遼、李典、樂進)

    曹操赤壁戰敗北歸,卻佔著襄陽不走,奪下了荊州的1/3,與孫劉兩家隔著長江對峙。眼見孫劉兩家化干戈為玉帛,曹操情知荊州難以遽下,因為引兵向東,經略江淮之地。恰好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全線反攻,江東戰線已經前出至江淮中部,獨佔長江水利。從208年到214年,曹操兵臨江東多次,連年興兵,卻每每望江而返。

    後來,孫權覷得機會,將曹操皖城屯駐的糧草、人口劫掠回江東。曹操損失巨大,氣憤不已,發兵征討,卻仍然被阻於長江。曹操自此頓悟,江東之勢已成,頓兵於此,徒勞無功,因此留下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後西向與馬超等人爭奪關中,以厚其軍實,江淮之地留待他日再奪。曹操臨行前預料到孫權等人會趁虛作亂,因此留下了張遼等人駐守合肥,給其增兵7000人,並留下了錦囊妙計。這邊廂,早有細作探查清楚,飛報江東,言曹公西去,合肥空虛,可趁勢而下。

    (孫權得報曹魏虛實)

    恰好這一年,孫權內部無事,兵精糧足,正想著在疆場上大展拳腳。原來在公元214年,劉備等人奪佔了益州,勢力大漲。孫權看到,眼紅不已,就派人來強行索取荊州,聲稱當初兩家合夥佔的荊州,好處卻都被劉備佔了,太不公平。關羽那個暴脾氣鎮守荊州,哪裡是好相與的,把孫權派來的官員都給攆回去了。孫權氣憤之下,派遣數路大軍強行攻佔州郡。劉備看到孫權這麼不講究,立刻親提5萬軍馬來到前線。

    兩邊磨刀霍霍,準備開仗,卻突然聽到西北曹操已下關中,張魯亦降。劉備新得益州,民心未附,恐後方有事,就被迫與孫權以湘江中水為界,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匆匆西返,隨後北上漢中,與曹操大戰去了。

    卻說孫權這裡連挫曹、劉兩大勢力,都佔到了不少便宜,信心暴漲,聞聽合肥守衛空虛,立刻點起十萬兵馬殺奔而來。合肥守軍等人見孫權軍勢甚壯,心有畏懼,不敢出戰。張遼在此時挺身而出,說了一番義正言辭的演講,激起了眾將血性,在孫權軍立營未穩之際,率死士800人衝陣。

    孫權本來依仗著人多勢眾,心態過於放鬆,不顧他的謀臣的勸阻,到了軍陣靠前的位置考察地形。不料張遼斜地裡殺將出來,直衝吳軍軍陣。吳軍猝不及防,防線接連被突破。吳軍中率領廬江上甲精銳部隊的將軍陳武戰死,其他部隊也被衝散。孫權站在將臺上,發現張遼軍少,就指揮大軍蜂擁而來。張遼左衝右突,帶著幾十人突出重圍。深陷敵營的將士大喊:“將軍難道要拋棄我們了嗎?”張遼聽得呼喊,立刻率軍回殺,又殺透了重圍。吳軍見到張遼等人如此拼命,心下已生怯意,大軍陣營鬆動。李典在城上看的分明,立刻揮軍殺出,吳軍大敗,退卻三十里下寨,勉強穩住陣腳。

    經過這一仗,吳軍膽氣被奪,魏軍又有地利,吳主孫權看到無隙可乘,決定退軍。退軍時又出了岔子,孫權等眾將因為速度遲緩,竟然成為了殿後孤軍。張遼在城牆上覘見,立刻銜尾追擊。孫權眾將拼死護主,卻被一座斷橋所阻。危急時刻,孫權的隨從用馬鞭狠抽一鞭,戰馬負痛以助其勢,一躍數丈方才過橋。張遼事後問及吳軍降兵,剛剛追擊的那個紫色鬍子的人是誰?吳軍實言相告,說那是孫會稽。張遼聽後捶地惋惜不已。

    (孫權差點斷橋被捉)

    孫權此前11次兵臨合肥城下,這一次形勢最好,可是也輸得最慘,損兵數萬,還搭上了陳武。之前勸說孫權作為主將不要冒險的賀齊再次勸說孫權:“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幾至禍敗,群下震怖,若無天地,原以此為終身誡。”孫權大敗後,也謙虛了不少,表示謹記教訓,不會再犯。

    孫權北犯曹操未能得志,西邊卻傳來了劉備在西川發展如火如荼的的訊息,這讓他如坐針氈,如果劉備發展太過順利,與孫權平分長江之險,孫氏基業有可能要壞在劉備手裡。因此孫權選擇了向曹操投誠,向西發展,意圖佔據荊州,以固長江之險。這才有後來的呂蒙偷襲荊州,導致關羽北伐被斷歸路戰敗而亡,劉備興討伐之兵又敗於夷陵,劉備集團的實力跌入谷底,劉備也抑鬱而終。孫劉聯盟最終取得了脆弱的平衡,可是曹魏一家獨大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劉備集團躺槍)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三國時期孫權勢力發展方向的轉折點,也是孫劉聯盟破裂的起點,對三國曆史程序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孫十萬之名,在當時就已傳開,關羽稱呼東吳都是“鼠輩”,也與此仗有關。

  • 6 # 甲申以後風雲逸紀

    以前看過一段騰訊影片的歷史人物科普專欄,說張遼是葆有華夏趨於一統的大功臣。其實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當時的三國就軍事戶籍軍役動員潛力來講,無疑是魏國最為強大。在結合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亦苦,其實亂世諸侯割據更苦。這不言而喻一情狀,百姓是不堪戰爭擾攘的,地方是打糜爛了。當然都不想再打仗,人口凋零,民不聊生,都想安居樂業過好日子,況且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則,那必要前提是得大一統啊,誰會有統一的資本。那肯定是最強的一國了。

    孫權早年在丁原處作一名主薄。後來投靠了呂布,是較晚投降了曹操了。勸降昌郗,白狼山斬蹋頓單于立下不少戰功,其實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這場逍遙津大捷。

    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相信對三國有了解的人都是印象深刻。此戰,張遼創下了八百破十萬、嚇得“東吳小兒不敢夜啼”的傳說(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太平御覽》卷279引魏略)。

    合肥之戰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吳軍圍城,曹軍主將張遼遵照曹操的指示,趁吳軍主力還沒有全部到達,率800精兵擊敗吳軍中軍主力,遏制住吳軍攻勢。第二階段是吳軍攻城不克,軍中還暴發了疫病,故而10天后撤兵,張遼於逍遙津再次突襲吳軍中軍,差點擒獲孫權。合肥戰役遂告結束。

    兵力只有七千的張遼毫無畏懼,親率八百敢死之士於黎明時分發動突襲。甫一交戰,張遼就親手斬殺敵將兩員、敵兵數十人,豪氣沖天地大喊:“張文遠在此

    徐盛、宋謙兩營將士被嚇跑,張遼大展神威、直衝孫權營帳。孫權倉皇逃上山頂、列陣自衛,任憑張遼叫罵不敢迴應。待到太陽昇起,孫權終於發現敵人兵力極少,下令將張遼突擊隊重重包圍。

    可是張遼簡直驍勇到了沒有道理好講的地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自己衝出包圍還嫌不夠,又殺入敵陣將敢死隊成員全部救回。孫權大軍士氣盡滅、垂頭喪氣,有氣無力地包圍了合肥十幾天之後灰頭土臉地撤退。

    途徑逍遙津時,親自殿後的孫權又被張遼突襲、險遭生擒,得甘寧奮戰、淩統拼死護衛,孫權才以高超的馬術技巧跳過斷橋。

    此戰奠定了張遼五子良將之首的地位,江東的孩子們聞其名而止泣。後人根據此戰雙方的表現稱讚張遼為張八百,呼孫權為孫十萬。

    筆者注:張遼的八百人面對的應該只是十萬大軍的先頭部隊,不然就算有八百個張遼拿著衝鋒槍掃射十萬頭豬也不至於這麼嗨翻全場。孫權在撤退時親自殿後,也算是有所擔當。所以筆者認為第二次合肥之戰並非孫權一生最丟人現眼的表現。

  • 7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是發生在第二次合肥之戰。215年曹操引軍攻漢中張魯,孫權認為曹軍主力去西南,江淮地區兵力空虛。於是決定發起北伐。孫權的野心也是不小,屢次發起北伐,這算是第二次吧。因此有了第二次合肥之戰。

    合肥大當時是曹軍營壘,守軍只有7千餘人,守將是張遼、李典、樂進。按照曹操的妙計,在孫權10萬大軍結營之前,為了先發制人,彌補兵力的過於懸殊。張遼與李典選800壯漢,突然發起攻擊。孫權措手不及,張遼連斬殺2員大將,自己也被包圍在一個土坡上,孫權匆忙率軍又將張遼部實行反包圍,雙方從大清晨戰鬥到中午。張遼幾進幾齣如入無人之境,沒受到什麼損失,全身而退。此戰,大大打擊了吳軍的銳氣。隨後,孫權揮師把合肥團團圍住,攻打10多天都沒有結果。因為吳軍沒了信心,合肥城高又堅固。

    吳軍中起了瘟疫,孫權下令撤退。張遼立即帥兵出城,又把孫權堵在逍遙津。逍遙津是合肥城邊淝河上的一個渡口,孫權逃到渡口,橋已經被魏軍破壞,只好騎馬涉水逃命,幸虧甘寧和淩統死戰保護孫權,孫權得以死裡逃生。

    張遼以7千人打敗孫權10萬軍,創造了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張遼切實解除了曹操西征漢中的後顧之憂,得到曹操封賞。給了吳軍極大的震撼,聽說吳軍小孩聽說張遼要來,夜裡都嚇哭了。

    兵法雲,三軍可奪氣,不可奪志。曹操懂得兵法,因令驍將張遼先聲奪人,墮其銳氣,擊其惰歸。很得兵法之要。而張遼、李典也沒有辜負大丞相曹操的苦心,取得巨大勝利。孫權也犯了兵家大忌,兵法雲,十則圍之。這點做到了。但兵法又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圍城必須放開一條缺口,給敵人生機,在敵人逃跑時予以殲滅。孫權只知道死死圍困,而張遼等只有決一死戰。後果而知了。

  • 8 # 歷史吃瓜客

    張遼威震逍遙津這段,小說也基本上是忠實於史實的,是一場讓人蕩氣迴腸的戰鬥。我覺得張遼不僅從勇氣上讓人肅然起敬,同時他並不是匹夫之勇,是其領會曹操意圖、根據當下形勢做出的決定,完全稱得上有勇有謀。這場戰鬥的具體特點如下:

    事發突然,以少勝多

    史書《三國志》明確記載,當時張遼守軍只有七千餘人,而孫權親率的東吳大軍是十萬人。這時候曹魏集團的主要軍事力量包括曹操本人都在漢中剿滅張魯,如果等待支援幾乎是不可能,只能依靠自身的兵力。

    將帥不和,確實不易

    在《李典傳》中有這麼一句話,“進、典、遼皆素不睦”,將帥不和比十萬敵軍更可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三個人都沒有因私廢公,主要是張遼作為主將首先起到帶頭作用,為大家釋疑解惑、身先士卒。

    君臣相得,心有靈犀

    曹操赤壁大戰失利後曾經留下的“賊至乃發”的錦囊妙計,李典守城、張樂出擊。三位開啟妙計後,大家的表現是“諸將皆疑”。換成我,我也懷疑老曹是開玩笑還是要“借刀殺人”啊。

    但是,張遼明白主公的意圖,也就是趁敵軍立足未穩,猛地一擊,挫傷其銳氣。不得不說,曹操識人之深,張遼知恩圖報,一個敢說、一個敢做,可謂君臣相得。

    混世魔王,張遼止啼

    本來七千人對十萬人,力量已經相差懸殊,現在張遼只率領八百敢死隊,真是有點不知死活、螞蟻撼大樹的意思。

    開戰後,張遼呼嘯而出,大呼自己的名字,殺數十人、斬二將,直奔孫權麾下。東吳的反應是“權大驚,眾不知所為”,直接蒙圈了。等孫權慌亂中趕緊跑到一個高崗上組織防禦時,張遼又大叫他下來單挑,真是活脫脫一副“混世魔王”的樣子。

    士氣真的是太重要了,就這樣孫權待了十幾天就撤了。張遼追擊,史書原文“幾復獲權”,得嚇成啥樣啊。

    經此一役,張遼止啼。

    二入虎穴,俠膽義肝

    在戰鬥過程中,張遼左衝右突,殺出重圍,但是還有幾十人被落下了。這些人大呼:“張將軍不要我們了嗎?”於是,張遼又轉身殺入重圍,將他們救出,嚇的東吳兵都不敢擋了。說實話看到這裡我眼眶溼潤了,八百人在十萬人中間衝突,不忍一個兄弟掉隊,真是俠肝義膽。

    總而言之,所謂“三英戰呂布”,什麼馬超單挑許褚、張飛等等,歷史上都沒有。我覺得不說《三國演義》,就正史《三國志》的記載而言,張遼堪稱三國時期最優秀的戰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不一樣的人在一起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