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穆如淸風
-
2 # 春源書齋
個人覺得有兩方面,一是書法表現上,點畫交待和風格氣韻上,分別給我們的感覺是雄強和勁健,還有就是書家的歷史評價上了,魯公在平定安史之亂上,立有大功,勸降李希烈,以身殉國。而柳則有筆諫一則軼事,為心正則筆正,正是不阿之形象。表現在書法上則為雄強,清勁,勁健等,希望對你理解上有所幫助。
-
3 # 李行子
顏筋柳骨,闡述顏體既有骨而又有肉筋,柳體則有骨無肉,兩者的區別主要取決於線條質量和做人風格如何。就書寫的線質而言,二者以中鋒用筆為主用筆,其方式方法,在筆法(即五個點)的運轉律之內,行筆自然在中鋒上,其墨跡自然呈現中鋒墨跡。問題的關鍵在於,顏真卿常以拉筆為主行筆,而柳公權以推筆為主行筆,一個拉一個推,二者墨跡,就出現了差異,其差異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筆速、墨色、心情、紙張等不確定因素。就人們常說“顏筋柳骨"來說,不是書法的法,也不是書法遵循的規律,是個人個性化和意性化的展現和表露,後人學習二體時,要多多注意這一突出個性展現的方式方法,不然就會走向死衚衕,入帖進不去,進了帖很難出帖,浪費了人生的大好時光!
-
4 # 神韻軒書法
米芾說:"筋骨之說出於柳,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書法中的筋骨宜內含,不宜外肆。氣勢外露則不持重。
筋骨都是形容書法力美範疇,指書法中的筆力。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都有筆力。
顏真卿書法的筋力如何理解?
顏真卿行書《爭坐位帖》,有雄強氣勢。細筋入骨,用筆提得起,行筆中,運筆靈活,有筋的意味,有筋的韌勁,有筆力,這種力可稱之為筋力。
此帖運用了篆書筆法,凝重含蓄,圓勁蒼古。米芾在《書史》中說:"《爭坐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其筆畫形態如溶化的鐵水在緩緩流淌。遒勁老辣。此帖屬於多骨微肉型的,用衛夫人的話說就是:"多骨微肉者筋書。″
(顏真卿爭座位帖)
柳公權書法的骨力如何理解?
柳公權楷書《神策軍碑》,柳公權66歲時書,結構嚴密,四方外展。是瘦勁型的。骨結突出。蒼勁有骨力,行筆勁健,轉折處頓挫分明,切筆如斷金割玉。書寫時頓挫不宜太誇張,太露骨。注意橫畫的粗細和斜度變化,注意撇低捺高特點。
(柳公權神策軍碑)
衛夫人說以上二位書家是多骨微肉的典範,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顏柳二公之書,便是筋書的典範。多力豐筋。″
(柳公權神策軍碑)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5 # 愛芳書法
顏"指顏真卿,"柳"指柳公權。
顏體書風沒有初唐書風(以歐陽詢、虞世南等為代表)的清麗秀媚,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金健灑脫,卻有著盛唐雍容偉壯的風姿。
人們談起顏書,多指出它最明顯的待色是“蠶頭燕尾”、“橫輕豎重”。
何謂“蠶頭燕尾”?顏體橫、豎筆的起端,下筆時均運用藏鋒,而後頓轉,故起端形若“蠶頭”。它的每一捺筆末端,臨終則著力頓挫,再起筆輕輕挑出捺鋒,其狀若“燕尾”。
何謂“橫輕豎重”?即書寫橫筆時,用力較輕,筆劃也略細,而書寫豎筆時,貫注全力,筆劃也較重。
前者給人以力透紙背的感覺,造成了筆力千鈞的藝術效果。後者字字都給人以厚度感,具有浮雕美的藝術特色。
顏真卿的楷書具有莊嚴雄偉的氣派,他用筆橫輕豎重,筆力雄強而有厚度;在結構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圓。豎筆向中略呈弧度,剛中有柔,富有彈性感,兼以筆畫重,力足中鋒,更增加他那氣勢宏大、圓潤渾厚的美感。
顏真卿的行草書具有既凝練渾厚,又有縱橫跌宕的特色。他用筆氣勢充沛,巧妙自然,並有篆籀氣息,但他的行草書仍不失魏、晉的準繩。
次談“柳骨”。柳公權,字誠懸,是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大書法家。故世人如同稱“李杜”、“韓柳”一樣,並稱其為“顏柳”。
柳公權書法,初學王羲之,繼學顏真卿,併兼採歷代書家之長,熔為一爐,自成一體,即“柳體”。柳體間架嚴謹,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故有“柳骨”之謂。
-
6 # 劉俊利
顏筋柳骨,表達了書法藝術中兩個不同風格藝術家的個性特徵。
二者之所以稱為流芳百世的書法家,表現出中鋒用筆的主要筆法特徵。同時,也透露出踏踏實實、內斂謙虛秉承中庸之道的儒家做人風範。
顏筋,筆畫顯粗,表達了唐朝時期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尤其是當代民間,為表現雍容華貴、寬厚為懷、豐衣足食,顏筋常常受到民間喜歡。但又不失筋道、柔性、韌性。猶如筋道的麵條,無論怎樣挑起,都不會折斷、分裂。同時,也表現了顏真卿身處唐朝盛世而柔韌不斷的軍人氣節。
柳骨,與顏筋在內在上幾乎一致。中鋒運筆。但與顏筋相比,多了骨力、外形剛勁、挺拔等特徵。
-
7 # 張言好書畫
顏真卿是繼二王父子後的又一位大師級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鬱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祭侄文稿》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書法是雄強,絕對不是柔媚,顏字有個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寫大字榜書,越大越厲害!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祭侄文稿》。
柳公權是繼顏真卿後又一位書法大師,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擅長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他的書法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柳公權終身以德行為根株,“博貫經術”,他的人生、書法藝術都具儒家風範,柳公權的“筆諫”,成為後世士大夫的一種“典範”。
唐穆宗政僻,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蒙詔帖》等。
柳體字是楷書的巔峰作品,在書法史上具有極大影響,是學習楷書的最佳選擇之一,柳體字並不是清瘦,而是雄強!
“顏筋柳骨”齊名,有顏字柳字灑落人間皆是寶物的極高評價!
-
8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顏筋柳骨”是一個讚美字寫得好的詞。
顏筋柳骨古人就經常用,通常用來形容書法水平高。顏真卿和柳公權是著名的書法家,並且兩個人都是控筆能力非常強的書法家。對於這兩位書法家,你可以有偏見喜歡不喜歡,但是不能說他們的字不好。
顏真卿的楷書風格多樣,並且還有著名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柳公權和顏真卿一樣也是唐朝人,他的字現存不多。
並且他的楷書寫得非常的“奇怪”,很多筆畫非常的誇張,但是他的控筆能力非常的驚人。
對於意思是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
關於顏筋柳骨,有幾個出處。
宋·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筋柳骨。”
元·關漢卿《普天樂·喜得家書》 :卻是斷腸詩詞,堪為字史,顏筋柳骨,獻之、羲之。
宋陸游《唐希雅雪鵲》詩:“我評此畫如奇書, 顏筋柳骨追歐虞 。”
明末凌濛初編著《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
一人有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喜好,顏真卿和柳公權都是唐朝人,他們都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論證,不是一句兩句能夠否定的。
能夠歷史留名的書法家,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回覆列表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史稱“顏體”和“柳體”,後世流傳為“顏筋柳骨”,出自范仲淹的《祭石學士文》中,稱“曼卿之筆,顏筋柳骨。”指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筋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以骨力遒勁著稱。其實,這一說法,容易產生誤解,以為顏體一定是肥厚粗壯,而柳體一定是骨力強勁,和痩連在一起。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兩種書體既有聯絡,也有區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
一、柳從顏出。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得張旭指導,授以筆法,而褚出自虞世南,虞出自智永。從脈絡的傳承,可以看出,顏字既有虞字的風骨,又有智永楷書的圓厚。柳公權楷書主要得力於歐、顏。並一改顏法遏制褚法的放縱,發揚褚字外柔內剛、秀逸清俊的風格,再取北碑、歐體之勢。
二、結體不同。顏體結體取古法,來自“八分”,正面取勢,故體態端莊,雍容大氣,舒展開闊,結構均勻。柳體結體取法“二王”、北碑,受歐陽詢影響,以側取勢,“體勢勁媚”,險峻奇絕。結構嚴謹,法度精準,聚力中心,張力四射。
三、筆法不同。顏體用筆穩健有力,多為圓勢,落筆藏鋒,收筆回鋒,點畫之間氣勢連貫,多為橫畫輕,豎畫重,長橫以頓畫收筆,捺筆呈“蠶頭燕尾”。柳體用筆的一波三折,橫畫頓挫收筆,折筆轉鋒著力一頓都與顏體一脈相承,但在筆法處理上,更為任性、放縱,點畫稜角分明,方折峻麗。
四、碑帖失真。顏體面目眾多,真偽難辨。顏真卿被譽為繼王羲之之後,唐朝楷書新書體的創造者,享譽盛名,他的書跡,據傳有138種之多,現能看到的也有64種,僅楷書《多寶塔碑》,就版本無數,良莠不齊,難免引起誤解。如圖一為北宋拓《多寶佛塔感應碑》,與許多版本明顯不同,並非有肥厚粗壯之特徵,也沒有刻板之態。相比較而言,柳體流傳碑帖不多,法度精準,模擬難度大,且柳公權在世晚了顏真卿80年左右,故柳體碑帖可信度較高。如圖二為柳公權《神策軍碑》,可謂骨力與豐腴並存,精煉蒼勁,風神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