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腦
-
2 # 繁花錦海
貝多芬不是為了兩分錢就變成“文人”了,至少,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文人”的意思。他很驕傲他愛音樂,音樂對他來說,是 熱情、是歡樂。他的私生活中是十分缺少歡樂的,這對他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
或許只應該把合唱交響曲看成是他的音樂驕傲感的一種比較過分的顯示。有本小冊子記錄了這部交響曲的末樂章主導思想的兩百多種不同的構思,這表明了他所進行的頑強的鑽研和純粹音樂上的探討(席勒的詩在這部交響曲裡實在說只具有音響的價值)。
他希望這個主導思想把它一切可能的發展都包含進去。這個主導思想其本身既具有神奇的美,而從它符合了作者對它的一切期望來說,-它也是輝煌的。
一種思想,放在人們為它提供的鑄模裡,能有如此的柔軟性、拜伸性,真是沒有比這更成功的例子了。主導思想的每一次發展,就是一次新的歡樂,不使人感到疲倦,不使人感到重複,簡直如同一棵樹,它的全部葉子同時冒出並開出了奇妙的花朵一樣。
在這些巨型作品裡,沒有什麼是多餘的,即使那被新近的美學家視為冗長的行板,也不是沒有用的。在持續不斷、節奏鮮明的諧謔曲和樂隊奔騰直瀉、勢不可當地把歌聲推向光輝的末樂章之間插進行板,難道不是預先巧妙安排的一個休息嗎?
再說,這位已經寫了八部交響曲的貝多 芬,幾乎是命定想到要寫第九部的,並且決心要超過前八部的水平。我看不出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人懷疑他的成功。儘管這顆醉心 自由的心靈,由於命運的諷刺的安排,碰到大人先生們不仁慈的 友誼對他形成的金色鐵窗而受損害,洋溢的人道主義感情卻打破了交響曲慣常的侷限,從他的心靈裡迸發出來。
貝多芬內心如此充滿了痛苦,熱烈地盼望人類能夠理解他;因此,他透過千百個嗓子,向他的最卑賤的和最貧苦的“弟兄們”發出了這種呼聲。這些弟兄們聽到他的呼聲了嗎?……這問題很難回答。
最近,合唱交響曲和理查·瓦格納的幾部酸腐的傑作放在一起演奏一《唐豪塞》、《齊格蒙特》、《羅恩格林》又一次為主導主題的權益而叫喊,老貝多芬的嚴肅正直的威嚴輕而易舉地戰勝了這些頭頂高帽、 資格不明的先生們的江湖語言。
我覺得,自從貝多芬死後,交響樂已經顯得無用了一舒曼和門德爾松也同樣不過是恭恭敬敬地重複著相同的形式。可是第九交響曲郤是一個天才的啟示,是一個力圖擴大和解放習慣了的形式、使其具有動人的壁畫規模的偉大願望。
貝多芬真正的教導,不是要我們維持古老的形式,更不是一定要我們步他的後塵。我們應該開啟窗戶,看看自由的天空:我覺得,人們幾乎把窗戶永遠地關上了。交響樂上的某些天才的成就,也很難抵銷習慣上稱之為交響樂的那些學究氣的呆板的習作。
-
3 # 江山js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一生中,貧困、疾病、失意、孤獨等種種磨難折磨著他,其中最大的災難是耳聾給他帶來的痛苦.
貝多芬28歲時,由於疾病,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歌聲他也聽不見了.他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
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進行著創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響曲的後七部,都是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響曲被認為是永恆的傑作.
他用敏銳的觀察力來感受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為了起草一部曲子,他經常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反覆推敲,精心錘鍊.例如第五交響曲的創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時間.
貝多芬在給他的兄弟卡爾和約翰的信中傾訴了耳聾給他帶來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戰勝疾病的決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聽到遠處的笛聲,而我卻聽不到,這是何等的恥辱啊!這樣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絕望的邊緣,幾乎迫使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藝術,只有我的藝術要我活下去.”貝多芬在這種困境中曾大聲疾呼:“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為了藝術,他犧牲了平庸的私慾,戰勝了一切不幸.他說:“犧牲,永遠把一切人生的愚昧為你的藝術去犧牲!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
-
4 # 傳統文化小神嘆
耳聾對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會讓他感到孤獨與無助,過著悲涼痛苦的生活。導致了貝多芬叛逆的性格。
一位熱愛音樂的聾人與苦難搏鬥,經受住殘酷的命運,創作了《月光曲》《歡樂頌》等鉅作。他戰勝了困難,創作了永不垂朽的鉅作,他的行為震撼了全世界。他告訴我們,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歡樂由痛苦獲得。
當我們無法達到目標深感痛苦時,想想他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把他當成自己心目中最棒的偶像,生命中就沒有多少邁不過去的坎!
-
5 # 愛新覺羅小怪獸888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
貝多芬生於一個宮廷歌手世家 ,從小嗜酒如命的父親就想把他培養一個音樂神童,常常半夜熟睡中被酗酒的父親拉起來練琴,不滿八歲就登臺表演、賣藝,十一歲就在劇院的樂隊工作,這樣的童年,讓他養成了倔強堅毅的性格。
貝多芬一邊賺錢養家一邊努力求學,在後來的工作中受聶弗老師的影響下,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後又拜莫扎特、海頓為師,對他的音樂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革命時代在音樂裡的體現,音樂主題擴大,對抗增強,充滿了鬥爭性。作品透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
貝多芬的重要作品有;9部交響樂、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一生悲苦,感情坎坷,終身未娶,26歲便聽力下降,30歲基本失聰,40已確認耳聾,57歲孤獨終老。
多年前,第一次聽貝多芬著名的鋼琴曲《命運交響曲》,音樂一開始就讓人震撼,叩擊著人的心靈,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時快時慢,就像自己生命中一路走來,時而歡樂、時而痛苦、時而迷茫、時而奮鬥……聽完曲子,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復。
而他的《致愛麗絲》,曲調輕柔、酣暢,聽著的時候,就感覺春日的雨滴落下來,有小草發出了新芽,花朵慢慢開放,曲調裡有甜蜜、有憂傷……。
當時只是知道貝多芬的名字,現在進一步瞭解他,對他的音樂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個聾人創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他不只是用心,更是用靈魂在譜寫。也更驚歎他的偉大。
他告訴我們熱愛生命、不向命運屈服,勇敢去追求。
-
6 # 東西渡
音樂精神體現的是時代精神,個人的命運來自於時代的大背景,每個個人組成了歷史,只有對歷史的不斷審視和拷問,才能直逼自我的靈魂,為時代吶喊,喚醒個人的使命感!
-
7 # 將門府
音樂是對外在世界的主觀感受。音樂是重構性的、反思性的。“深刻音樂”(黑格爾語)不是對現實的白描或直觀的照相,它是由音樂家在現實生活水平激發下按自己的審美理解而主觀地建構起來的。貝多芬特別指出:“萬物都帶電,它刺激頭腦去創造音樂”。貝多芬他不是個天才 但他卻是最努力 最有毅力的音樂家
-
8 # Sunny0221
貝多芬在失聰的狀態下,仍然不向命運低頭,不自我放棄.對後人的啟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苦難是進步的階梯。耳聾對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會讓他感到孤獨與無助,過著悲涼痛苦的生活。導致了貝多芬叛逆的性格,貝多芬在書信中寫到他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的情景,寫到自己對皇親國戚及不在乎的態度,充分表現出貝多芬的叛逆。貝多芬處在痛苦與磨難中,他的這種叛逆性格,我能深深地體會到他的內心情感,他不是聖人,他也只是一個平凡的聾人,他的情緒也要得以宣洩。一位熱愛音樂的聾人與苦難搏鬥,經受住殘酷的命運,創作了《七重奏》《聖家庭》《幻想奏鳴曲》《田園交響曲》《月光曲》《歡樂頌》等鉅作。他戰勝了困難,創作了永不垂朽的鉅作,他的行為震撼了全世界。他告訴我們,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歡樂由痛苦獲得!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當我對著窗外想自己的劫難而感到憂傷時,他會來到我身旁,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琴上彈奏出一曲悲歌,安慰哭泣的我。當我越過艱難險阻,無法到達目標深感痛苦時,他演奏出一曲鬥志昂揚的《歡樂頌》,給予我一份歡樂,一份勇氣。
-
9 # 老劉
貝多芬,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他創作的諸多音樂作品透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
貝多芬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熱愛音樂、嚮往博愛而畢生堅韌不拔的執著追求的偉大情懷、與命運抗爭的堅強意志和音樂創作方面非凡的才華,並且在耳朵失聰了,還能夠堅持不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光照世人!
柏拉圖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如果我們將這句話用在貝多芬身上,這不就是對貝多芬恰如其分的最確切的美好評價嗎?!因為他不正是那位透過音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最偉大的“光明使者”嗎?
貝多芬不愧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貝多芬的音樂風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鮮明獨特,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熱烈激昂、振奮人心的音調,這與貝多芬堅強的個性及其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意識是緊密相聯的。貝多芬的音樂就如同是熊熊烈火,迸發著熾熱的激情。
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應該說,我們從這悲壯悽美的言語中不難看出,為了抒發對音樂的讚美,為了 展示音樂這個人性之美的最高境界,貝多芬嚐盡了人世間太多的貧窮和病痛的苦難。他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他面對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音樂受歡呼,困難卻無人問津。這就是貝多芬的悲慘人生,雖然貝多芬失聰,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對命運的抗爭。他在逆境中跋涉,在困苦中高歌,他創作的《七重奏》《聖家庭》《幻想奏鳴曲》《田園交響曲》《月光曲》《歡樂頌》等永不垂朽的鉅作,震撼了全世界。他用痛苦的的生活磨難和最美妙的音樂旋律告訴我們,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歡樂由痛苦獲得。 這就是貝多芬用音樂留給我們的最真實的啟示。
今天,在世界音樂的殿堂上,新的音樂作品有如地下的岩漿迸發而出,分外熾熱;猶如天空中的群星閃爍,燦爛輝煌。這也許就是世人對貝多芬最好的紀念!
-
10 # 二莽9044
貝多芬,一七七0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科隆,原籍比利時,父親是一名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傭,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家庭生活重擔,二十五歲耳朵失聰。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耳聾後創作。
首先他是一位超世獨立的天才。一身致力於所熱愛的音樂。有純淨的心靈,沒有一點雜質。
能夠忍受孤獨,貧窮的折磨。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
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不向命運低頭。正如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寫到“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歡樂,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身心俱疲時,聽一聽《月光奏鳴曲》《田園交響曲》,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能治癒你的憂傷。痛苦絕望時,聽一聽《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彷彿是劃過夜空的一顆凡星,帶你尋找英雄,走向光明。讓英雄的偉岸形象在你我心中矗立。
回覆列表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於一個音樂家。他有對於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聖是莫扎特。然莫扎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於一種“音的建築”,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於貝多芬,則更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徵。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
他的全生涯中最偉大的作品《第九交響曲》,是全聾後的所作。聾子能作音樂,已是妙談;而況所作的又是世間最偉大的傑品!可知這全是超越的靈的產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乃能得之。又可知命運對於人類,只能操縱怯弱懦夫,而無可奈何這偉大的精神的英雄。貝多芬的耳疾起於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的二十餘年的日月,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時期產生。直到入了全聾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的拍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作曲,終於作出了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而擱筆。臨終的時候,他口中還這樣叫嘆:
“唉!我只寫了幾個音符!”
在這句話中可以窺見他的抱負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