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絕代無雙

    因為波斯的中央集權並不是中國的官僚式中央集權而是總督制度,總督掌握地方的軍政大權,後期皇帝萬王之王甚至默許總督實行世襲,不如說波斯帝國更像是聯邦,一旦戰士事吃緊,後方總督就會各懷鬼胎。第二,波斯帝國內部主流波斯人的佔比並不高。第三,希臘的地形導致很多丘陵與關卡,而且攻打希臘需要海軍保持愛琴海的海權,結果波斯海軍被希臘暴打,陸軍被關隘一卡,基本就沒轍了

  • 2 # 凜冬之血

    之所以波斯打不贏希臘,純粹是雙方隔海向望,而波斯沒有海洋傳統,海軍太渣。雙方之間的戰爭記錄如下:

    第一次希波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92年,小亞希臘人發動反波斯起義,雅典派大軍援助,輕而易舉的被波斯全殲。波斯派軍從海路攻打雅典,途中遭遇風暴,無功而返。

    第二次希波戰爭發生在公元前490年,波斯派大軍從海路進攻雅典,登陸過程中被雅典突襲,來不及擺開陣型的波斯軍慘敗(馬拉松戰役)。

    第三次希波戰爭發生與公元前480年,波斯傾國之力進攻希臘,而希臘城邦團結起來對抗波斯。七千希臘精銳扼守險要的溫泉關,但僅僅七天就被強大的波斯軍攻破。但隨後波斯海軍在薩拉米灣海戰中全軍覆沒。希臘人不敢和波斯硬碰硬,而且擔心波斯陸軍困獸猶鬥,所以獲勝的希臘海軍並沒有去色雷斯封鎖波斯軍的補給線,也不敢切斷波斯軍退路,任由波斯陸軍主力從容退兵。但波斯仍然在希臘北部留著一隻雜牌軍,隨後希臘陸軍主力與這隻波斯雜牌軍在布拉底決戰,波斯雜牌一度取得優勢,但由於主將戰死,希臘勉強獲得勝利。總體上看,希臘陸軍整體實力不過和波斯的一支雜牌軍相當。之後憑藉自身的海軍優勢,希臘對波斯進行了一系列的海岸騷擾戰,最終迫使波斯退出希臘半島,間接導致了波斯霸權的衰落。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斯巴達王試圖進攻波斯的小亞總督,結果打得大敗,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斯巴達的衰落。然後馬其頓崛起,波斯內亂,雙方不再進行大的鬥爭。

    總之,只要是在亞洲,波斯人總會取得勝利; 但只要是在歐洲,波斯人總是失敗。歸根到底,波斯是個陸權國家,海軍不敵希臘,無法保障跨海作戰。而希臘陸軍水平太低,無法與波斯精銳正面決戰。可惜的是,波斯和希臘打來打去,導致雙方實力損耗嚴重,反而便宜了馬其頓的蠻子。最終結果是馬其頓的蠻子頭領亞歷山大把希臘和波斯全收了。希臘的民主明燈、最後的霸主底比斯,波斯的古都波斯波利斯,全被邪惡野蠻人頭子亞歷山大屠的一乾二淨。可惜蠻人頭子亞歷山大精於破壞,不善建設,而所謂的亞歷山大帝國更是轉瞬即逝,間接促成了羅馬的崛起。

    希臘打不贏斯巴達是因為: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內政與外交息息相聯。雅典喪失了其強國地位。但戰爭的結束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新的希望,尤其人們希望和平和自由。色諾芬是這樣來描述雅典的投降的:“雅典接受和平條約後賴山德爾進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們的家園,在笛子音樂的伴隨下大家欣樂地開始拆除城牆,因為大家相信,從這一天開始希臘的自由開始了。”“長牆”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艦隊除12條船外全部被交出。在雅典一個親斯巴達的寡頭政權上臺(不過這個政權在前403年就又被取消了)。在愛琴海上到處都設立了親斯巴達的政府,斯巴達在各處駐兵。雖然科林斯和底比斯希望摧毀雅典,但雅典沒有被摧毀,因為斯巴達不希望留下一個力量真空。斯巴達也有它自己的困難:它以自由和自主為口號介入戰場,但卻向波斯出賣了小亞細亞的城市。現在它又不想將這些城市讓給波斯了,因此它不得不與波斯作戰。波斯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得利者。波斯與斯巴達的戰爭一直到前386年才結束。這場戰火從西西里島到小亞細亞、牽涉了該地區所有國家的“古代世界大戰”過後希臘的經典黃金時代也結束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希臘的城市國家此前就已經不穩定的均衡關係徹底被打破了。前4世紀雅典雖然能夠重建提洛同盟,但這個同盟與第一個同盟相比就遜色多了。但斯巴達的霸權也只持續了數十年,但此後戰前的形勢也未能被恢復。在這個發展規程的最後出現了雄心勃勃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雙方此次的戰爭無正義性可言,獲勝的一方的政治體制帶來的軍事優勢在戰爭中直接轉化為了準確捕捉戰機,一槌定音。

  • 3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波斯帝國為了征服古希臘城邦,先後發動了三次希波戰爭,前後持續半個世紀,但無一例外都以波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另外題主的表述有一定問題,希波戰爭看似是和希臘的戰爭,但實際上還是和雅典的戰爭,古代的希臘是一個地理概念,並不是國家。

    它屬於城邦文明,並沒有一個自上而下的政府和機構,像雅典、斯巴達都屬於希臘,但它們完全是兩個獨立的城邦和國家,所以倒不如問為什麼波斯帝國打不過雅典,而斯巴達可以擊敗雅典。

    波斯帝國之所以無法擊敗雅典,原因兩方面:

    波斯人不擅長海戰

    波斯帝國是一個陸地國家,而希臘主要是巴爾幹半島南部環愛琴海地區,那裡水系發達,又環繞著愛琴海,所以雅典人的海上力量十分強大。波斯人第一次帶領兩萬五千人的海陸軍隊一起進攻希臘地區時,海上軍隊還沒有登陸就在阿託斯海角被一場海上颶風給摧毀的差不多了。

    陸地上的軍隊還沒有深入希臘就在希臘北部被高大壯健的色雷斯人擊敗,波斯人海陸夾擊的計劃就這樣破產。波斯人第二次攻打希臘地區時,派出25萬人和1000艘大型戰艦,與曹操南征荊州時一樣,這樣戰船又高又大。更巧合的,曹操南征荊州迫使劉備和東吳聯盟。

    面對大軍壓境的希臘各城邦也迅速團結在一起,在陸地上波斯人還是取得不錯的效果,畢竟軍隊龐大,波斯人陸地作戰能力也很強,所以希臘北部很快就被波斯人佔領。溫泉關戰役後,波斯人順利進入希臘境內,雅典全城撤退,波斯人一度佔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領土。

    But!戰爭的轉機卻出現在薩拉米灣海戰,薩拉米斯海峽是一個相當狹窄的海峽,而波斯人的戰艦又大又高,加上數量龐大。希臘人聚集了300多艘戰艦埋伏在海峽裡面,然後誘使波斯人將600多艘大型戰艦開進薩拉米斯海峽。

    結果600多艘戰艦密密麻麻的擠在薩拉米斯海峽根本無法把陣型擺開,而希臘人的戰艦都是小型戰艦,行動靈活。雖然當時波斯人並沒有像曹操一樣把戰艦都鎖起來,希臘人也沒有火燒戰艦,但是憑藉靈活小巧的戰艦,希臘人給波斯人帶來巨大的破壞。

    短短八個小時,波斯人就宣告失敗,薛西斯一世為了防止後路被斷,只好下令撤退。第三次入侵時波斯海軍還是沒有在希臘人手中討到什麼好處,陸地軍隊又被崇尚武力的斯巴達人擊敗,三次遠征希臘,波斯人都徒勞無功。而雅典也藉助希波戰爭成為海上霸主。

    當騎兵遇上方陣

    希臘人早期的戰鬥方式雜亂無章,沒有成建制的軍團,也沒有統一指揮的戰術。所以很亂,另一方面由於護具從皮革向青銅鎧甲的轉變,沉重的鎧甲已經不適合單兵作戰,因此誕生了一種戰術叫方陣。希臘方陣和馬其頓方陣、羅馬方陣不同,希臘方陣只不過是早期單兵作戰像集體作戰的一種過渡。

    其戰術十分簡單,就是由大量重灌步兵組成一個巨大的方陣對抗敵人,前排士兵一般拿著一個圓盾和兩米長的長矛,當前排士兵倒下後,後排士兵立馬補上空缺,使方陣始終保持一個完整無缺的陣型。而波斯人最倚重的就是他們的騎兵,但是在第一次入侵希臘的時候,波斯人並沒有把他們的騎兵帶過去。

    他們的步兵也是以輕型步兵為主,在馬拉松戰役中,希臘一萬重裝步兵憑藉有力的地形和方陣,成功擊敗波斯人。而且當時希臘人不僅有重灌鎧甲作為護具,加上方陣這種戰術的出現,此外勇猛的斯巴達人參戰,也是波斯帝國遠征希臘失敗的原因。

    綜合來看,當時希臘各城邦也正處於強盛時期,這也是波斯帝國遠征希臘徒勞無果的原因。

    擊敗波斯人的雅典為何又打不過斯巴達?

    雅典和斯巴達是希臘城邦中最強大的兩個,但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最終不敵斯巴達,後者成為了希臘的統治者。究其原因來說並不是雅典弱小,因為當時雅典擁有最強大的海軍,而斯巴達擁有最強大的戰士,雅典之所以戰敗,原因如下:

    雅典大瘟疫

    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一年,雅典就遭遇了一場大瘟疫,這場傳染病帶走了雅典城內三分之二的人口,使雅典遭受嚴重重創。當時雅典人既要面對敵人,又要面對疾病,士氣十分低落,幸運的是這場瘟疫持續了三年以後便得到控制,使得雅典沒有進一步遭受破壞。

    第一階段雅典人雖然有所損失,但是憑藉強大的軍事能力還是大體控制了局面,雖然有不少盟友在第一階段背叛了雅典。但是斯巴達人也並沒有討到多少好處,所以雙方起初簽訂了一個五十年的和平條約。

    錯攻西西里

    儘管在第一階段雅典的表現可圈可點,那麼錯攻西西里成為雅典被斯巴達人擊敗的關鍵原因。那個五十年的條約不過是一紙空文,當時雅典人為了打破戰略困局,決定進攻斯巴達人重要物資來源地西西里,希望透過切斷斯巴達人的物資供應,以此扭轉僵持不下的戰局。

    西西里爭奪戰由此爆發,當時雅典方面派出了一支4~5萬人由軍隊和後勤組成的遠征軍,可以說傾盡了雅典的生源力量以及大量的物資。如果雅典人勝利了,那麼戰爭的形勢將會有利於雅典,但如果失敗了,那麼雅典將再也沒有能力和斯巴達人對抗。

    戰爭的結果是雅典人全軍覆沒,海上和陸地上的對抗都慘遭失敗,七千多人被俘虜,其餘盡數喪生於戰爭中。由於錯誤的發動進攻西西里的戰爭,耗盡了雅典力量,當戰爭失利的訊息傳回雅典時,人們絕望了。

    而斯巴達人則傾盡自己所有的力量準備一舉征服雅典,而雅典方面在生死存亡面前也拼湊出最後的力量,雙方都各自集結了超過100條戰艦,儘管雅典人一度取得勝利,但是盟友的背叛以及斯巴達人的捲土重來,陷入內外交困的雅典人最終還是沒有撐到最後。

    羊河口之戰,雅典人失去了最後的海軍力量,再也無力和斯巴達人抗爭,雅典在被長久圍困後選擇了投降,接受斯巴達人的統治。希臘文明自此開始走向沒落。

    綜上所述,波斯人之所以無法擊敗雅典,是因為戰術以及海軍問題導致的,而斯巴達人能夠擊敗雅典人,則在於雅典人的戰略錯誤,盟友的背叛,日益緊張的財政都無法支撐它長久和斯巴達人對抗,但從這兩場戰爭來看,雅典表現的確實很強大。

  • 4 # 飛哥說史

    俗話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波斯國王大流士、薛西斯等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在希臘國土縱橫馳騁、恣意妄為百年後,曾經被他們用刀劍施於頭項的希臘人的後代們,卻又將明晃晃的刀槍架到了他們的後代的脖子之上。格拉尼庫斯河戰役開始之際,也正是他們的後代們開始慘遭刀鋒洗禮之時。

      提起格拉尼庫斯河之戰,首先得談談馬基頓國王亞歷山大和他的父親。馬其頓位於希臘半島北部、文明的開始比其它希臘城邦晚。希波戰爭時期,馬其頓曾一度落入波斯統治之下。在雅典和斯巴達為爭奪霸權而發動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馬其頓逐漸強盛起來。就是在這個時候,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登上了馬其頓王位。腓力用幾年時間統一了希臘,又計劃東征波斯。但就在東征前夕,腓力因為宮廷政變,於公元前336年被刺客謀殺。腓力死後,亞歷山大即位為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在馬其頓歷史上,被稱為亞歷山大三世。他曾師從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學習,瞭解希臘的一切。又曾跟隨父親出征,參加過喀羅尼亞戰役的部分指揮。所以他即位時雖然才20歲,但已是一個頗有才能且又野心勃勃的人物。腓力死後,一時間,馬其頓內部貴族騷動,北方的部落、南方的底比斯人也先後起義。亞歷山大一一予以鎮壓。他對底比斯特別殘酷,將城市夷為平地,居民賣為奴隸,以此警告其它城邦。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率領大軍迅速渡過赫勒斯邦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小亞細亞。波斯雖然有400艘戰艦,竟然未對海峽進行封鎖,錯過了阻遏敵軍的最佳時機。相傳,部隊渡海時,亞歷山大曾親自在旗艦上掌舵,經過海峽時,他宰了一頭牛向海神獻祭,並用一隻金碗把酒灑入海里獻給海神娘娘。此外人們還相傳,他是全軍第一個登上亞洲大陸的。當時他全身披掛,下令在他從歐洲出發的地點和亞洲登陸的地點同時都築起祭壇,向保佑他安全登陸的宙斯、雅典娜獻祭。祭禮一完,亞歷山大就驅軍迅速向格拉尼庫斯河進軍。

      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聞訊,命小亞細亞諸省總督邁農為前線指揮,迎擊亞歷山大。在作戰會議上,邁農建議將戰場放在小亞部、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放火燒掉糧草、城市、疲憊敵人,然後切斷其退路,圍而殲之。但小亞各省的總督們不願放棄自己的地盤,主張在格拉尼庫斯河右岸,正面迎擊亞歷山大。會議最終接受了各省總督的意見。當馬其頓大軍接近河岸時,波斯軍隊已在地勢較高的東岸列陣待擊,其中騎兵方陣沿河列隊,大約有2萬人。騎兵後面,是人數萬餘的步兵,多為希臘僱傭兵。

      亞歷山大率軍推進至離格拉尼庫斯河不遠處,就接到飛馬馳回的偵察兵的報告,說波斯軍隊已在河對岸擺好了陣勢。於是亞歷山大把部隊編成戰鬥隊形,駐足岸邊細細觀察敵陣。部將帕曼紐上前道:“陛下,我的意見是,我軍馬上就在河這邊紮營。我相信,由於敵軍步兵比我軍少,必然不敢在我軍附近露營。因此,我軍等天曉時再渡河必無困難。在敵軍還未佈置就緒時,我軍就可渡河完畢。根據目前情況,我覺得,如果我軍立即採取行動必然會冒極大危險。因為我軍不能在這樣寬廣的正面一齊渡河。

      可以看得出來,河道有不少地方水很深;而且,您看得見,河岸也很高,有些地方簡直象是崖一般。如果我軍以最易受攻擊的疏散隊形秩序地在敵前出現,敵軍騎兵必將以密集隊形向我衝擊。出師首戰失利,對目前來說,後果將很嚴重,對戰爭全域性來說,將更為有害。”可是,亞歷山大卻傲然回答說:“我絕不能讓這條河溝擋住去路。波斯人以為自己是和馬其頓人一樣的好戰士,這只是他們還沒有經受過使他們吃驚的事情罷了。現在就讓他們領教一下馬其頓人的勇氣。”他立即召集將領,將部隊分為左、中、右三隊,準備強攻渡河。

      攻擊前夕,兩軍隔河對峙,一動不動,鴉雀無聲。突然,亞歷山大飛身上馬,把長矛一舉,命令前鋒出擊。然後他親率左、右翼各部,吹起號角,高呼響徹去霄的口號,奮勇衝入河中。波軍見狀,排箭和標槍如滂沱大雨,鋪天蓋地地射向河中。馬其頓大軍一批批倒下,又批一批衝上。亞歷山大身先士卒,率領親兵猛烈突入敵陣,首先將幾名波斯大將挑於馬下。

      馬其頓部隊一隊接一隊陸續過河,雙方騎兵猛烈地絞殺在一起。鞍上人鬥人,腳絆拳擊;鞍下馬戰馬,衝撞奔騰,酣戰如狂,難解難分。激戰持續了幾個小時,大流士三世的兒子、女婿均在混戰中被殺,波斯騎兵節節後退,最後終於潰逃。僱傭軍步兵方陣頑強抵抗,但在馬其頓軍隊的四面打擊下,除2000人被俘,其餘全部被砍殺淨盡。

      戰後,亞歷山大將俘虜的2000名希臘僱傭兵押回馬其頓為奴,另外派人們300套波斯盔甲送到雅典向戰神雅典娜獻禮,並附上這樣的獻詞:“謹獻上從亞洲波斯人手中俘獲的這些戰利品。腓力和全希臘人(斯巴達人除外)之子亞歷山大敬獻。”

      東征首戰告捷,極大鼓舞了亞歷山大及其軍心。此後,遠征軍象一投狂飈,迅猛地卷向波斯帝國腹心。

  • 5 # 記錄歷史人生

    俗話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波斯國王大流士、薛西斯等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們在希臘國土縱橫馳騁、恣意妄為百年後,曾經被他們用刀劍施於頭項的希臘人的後代們,卻又將明晃晃的刀槍架到了他們的後代的脖子之上。格拉尼庫斯河戰役開始之際,也正是他們的後代們開始慘遭刀鋒洗禮之時。

      提起格拉尼庫斯河之戰,首先得談談馬基頓國王亞歷山大和他的父親。馬其頓位於希臘半島北部、文明的開始比其它希臘城邦晚。希波戰爭時期,馬其頓曾一度落入波斯統治之下。在雅典和斯巴達為爭奪霸權而發動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馬其頓逐漸強盛起來。就是在這個時候,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登上了馬其頓王位。腓力用幾年時間統一了希臘,又計劃東征波斯。但就在東征前夕,腓力因為宮廷政變,於公元前336年被刺客謀殺。腓力死後,亞歷山大即位為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在馬其頓歷史上,被稱為亞歷山大三世。他曾師從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學習,瞭解希臘的一切。又曾跟隨父親出征,參加過喀羅尼亞戰役的部分指揮。所以他即位時雖然才20歲,但已是一個頗有才能且又野心勃勃的人物。腓力死後,一時間,馬其頓內部貴族騷動,北方的部落、南方的底比斯人也先後起義。亞歷山大一一予以鎮壓。他對底比斯特別殘酷,將城市夷為平地,居民賣為奴隸,以此警告其它城邦。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率領大軍迅速渡過赫勒斯邦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小亞細亞。波斯雖然有400艘戰艦,竟然未對海峽進行封鎖,錯過了阻遏敵軍的最佳時機。相傳,部隊渡海時,亞歷山大曾親自在旗艦上掌舵,經過海峽時,他宰了一頭牛向海神獻祭,並用一隻金碗把酒灑入海里獻給海神娘娘。此外人們還相傳,他是全軍第一個登上亞洲大陸的。當時他全身披掛,下令在他從歐洲出發的地點和亞洲登陸的地點同時都築起祭壇,向保佑他安全登陸的宙斯、雅典娜獻祭。祭禮一完,亞歷山大就驅軍迅速向格拉尼庫斯河進軍。

      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聞訊,命小亞細亞諸省總督邁農為前線指揮,迎擊亞歷山大。在作戰會議上,邁農建議將戰場放在小亞部、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放火燒掉糧草、城市、疲憊敵人,然後切斷其退路,圍而殲之。但小亞各省的總督們不願放棄自己的地盤,主張在格拉尼庫斯河右岸,正面迎擊亞歷山大。會議最終接受了各省總督的意見。當馬其頓大軍接近河岸時,波斯軍隊已在地勢較高的東岸列陣待擊,其中騎兵方陣沿河列隊,大約有2萬人。騎兵後面,是人數萬餘的步兵,多為希臘僱傭兵。

      亞歷山大率軍推進至離格拉尼庫斯河不遠處,就接到飛馬馳回的偵察兵的報告,說波斯軍隊已在河對岸擺好了陣勢。於是亞歷山大把部隊編成戰鬥隊形,駐足岸邊細細觀察敵陣。部將帕曼紐上前道:“陛下,我的意見是,我軍馬上就在河這邊紮營。我相信,由於敵軍步兵比我軍少,必然不敢在我軍附近露營。因此,我軍等天曉時再渡河必無困難。在敵軍還未佈置就緒時,我軍就可渡河完畢。根據目前情況,我覺得,如果我軍立即採取行動必然會冒極大危險。因為我軍不能在這樣寬廣的正面一齊渡河。

      可以看得出來,河道有不少地方水很深;而且,您看得見,河岸也很高,有些地方簡直象是崖一般。如果我軍以最易受攻擊的疏散隊形秩序地在敵前出現,敵軍騎兵必將以密集隊形向我衝擊。出師首戰失利,對目前來說,後果將很嚴重,對戰爭全域性來說,將更為有害。”可是,亞歷山大卻傲然回答說:“我絕不能讓這條河溝擋住去路。波斯人以為自己是和馬其頓人一樣的好戰士,這只是他們還沒有經受過使他們吃驚的事情罷了。現在就讓他們領教一下馬其頓人的勇氣。”他立即召集將領,將部隊分為左、中、右三隊,準備強攻渡河。

      攻擊前夕,兩軍隔河對峙,一動不動,鴉雀無聲。突然,亞歷山大飛身上馬,把長矛一舉,命令前鋒出擊。然後他親率左、右翼各部,吹起號角,高呼響徹去霄的口號,奮勇衝入河中。波軍見狀,排箭和標槍如滂沱大雨,鋪天蓋地地射向河中。馬其頓大軍一批批倒下,又批一批衝上。亞歷山大身先士卒,率領親兵猛烈突入敵陣,首先將幾名波斯大將挑於馬下。

      馬其頓部隊一隊接一隊陸續過河,雙方騎兵猛烈地絞殺在一起。鞍上人鬥人,腳絆拳擊;鞍下馬戰馬,衝撞奔騰,酣戰如狂,難解難分。激戰持續了幾個小時,大流士三世的兒子、女婿均在混戰中被殺,波斯騎兵節節後退,最後終於潰逃。僱傭軍步兵方陣頑強抵抗,但在馬其頓軍隊的四面打擊下,除2000人被俘,其餘全部被砍殺淨盡。

      戰後,亞歷山大將俘虜的2000名希臘僱傭兵押回馬其頓為奴,另外派人們300套波斯盔甲送到雅典向戰神雅典娜獻禮,並附上這樣的獻詞:“謹獻上從亞洲波斯人手中俘獲的這些戰利品。腓力和全希臘人(斯巴達人除外)之子亞歷山大敬獻。”

      東征首戰告捷,極大鼓舞了亞歷山大及其軍心。此後,遠征軍象一投狂飈,迅猛地卷向波斯帝國腹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濱遜漂流記》改名為《荒島求生》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