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娜Serena
-
2 # 幸福的避風港
現在的老人都是吃過苦的一輩人,就拿我自己的母親來說吧,我母親小的時候家裡特別的窮,還遇上了自然災害,差一點點就餓死了,我媽媽就帶上我舅舅去荒地裡挖草根,白天人多,就偷偷摸摸的晚上去挖,實在是餓的不行,逮到耗子都會烤著吃的,哪個苦是我們這一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哪個年代真的是生與死的博弈啊,不頑強一點就會餓死了,所以我母親到現在為止都特別節約糧食,一粒大米都不會浪費的,這個習慣已經有好幾十年了,一直都沒有改變,家裡的老物件還是原封不動的儲存下來了,因為老人不捨得丟掉,說這些都是有感情的老物件,一個冰箱就能用二十年,哪個腳踩的縫紉機都比我歲數都大,每次想要給她老人家換新家電的時候,老人都是堅決不同意的,說要節約點,不能浪費錢,你們都是沒有吃過苦的人,其實我特別可以理解母親的心情了,只有吃過大苦的人,才能明白這些事情,母親現在一個月的退休金有四千塊錢,而她老人家根本不願意亂花錢,一個月最多花五百塊錢,剩下的都存起來了,說是要留給兒孫們,以後不讓兒孫在餓肚子了。真的是偉大的母親,真的是沒辦法改變母親的這種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節約已經埋藏在老人的心裡面了,根本改變不了,只有那個艱苦的歲月才可以讓母親終生難忘。
-
3 # 進擊地金廠長
總共有三個原因,第三個原因最奇葩,看看你父母是哪一種?
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幸福,給子女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生兒子,就得給兒子買車買房,還得準備娶媳婦的彩禮錢,兒子如果有出息的話,父母相對來說能輕鬆一些,如果只是一般的白領工作,想自己買車買房很困難,生閨女的家庭就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怕自己的養老沒有保障,父母的歲數大了,就會為將來做好打算,萬一有重大疾病需要金錢怎麼辦?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將來老了不能掙錢了,子女在不孝順怎麼辦?所以老人一般都會長遠考慮一些,把金錢握在手裡心裡會踏實一些。有一天我母親問我缺不缺錢花,我說你自己留著花吧,她說:給我花錢比給自己花錢還開心
3.養成的習慣,對父母來說攢錢給兒女花,就是他們全部的意義,而且為了這個目標,孜孜不倦,任勞任怨的幹,給兒女花錢比給自己花錢還高興,兒女開心他們也開心,兒女不高興他們也憂心忡忡,這種觀點已經滲透到骨子裡去了,可伶天下父母心啊。
-
4 # 一名書童
你好,我是花嶽。
首先,我們父母的那一輩,說句不中聽的話,能從那個年代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1942年,河南大饑荒造成300多萬人的死亡,不是打仗打死的,而是被活活餓死的,慘不忍睹,舉國悲痛。而我們父輩或許是從那種惡劣的環境中幸運活下來的或者是受到了祖輩的教育,從而影響了他們一生。
然後是為我們著想。在經歷了那樣悲慘的大饑荒之後,他們更懂得珍惜糧食了,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惦記著我們,怕我們挨餓受凍,怕我們吃不飽,怕我們不敢吃。就像現在,我們有錢了,給父母點零花錢,他們不捨得花,存起來,怕我們遇到什麼事的時候也能幫上一把;給他們買點吃的,也不捨得吃,總會放起來,心裡惦記著自己的孩子。
最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不曾改變過。一直到了我們這一輩,才凸顯出父母輩的勤儉美德。我們在酒店裡大吃大喝,而父母在家連昨天的飯菜都不捨得倒掉,也要吃個一乾二淨;我們在外花錢大手大腳,而父母在家連一毛錢也不會多花,總想著錢應該留給孩子用。
所以有了父母輩的勤儉節約,才有了我們的豐衣足食。我們應該繼續傳承著父母輩勤儉節約的精神,一直延續下去,不要讓這些珍貴習慣,從我們手中丟失。
-
5 # 一棵松1122
條件是比以前好了,如果父母困制不了,大吃大喝,把家裡的幾個錢都花光了,家裡萬一有個急用錢的事情,誰來買單,拿什麼解決問題,老人從前就有終告,天清要防天陰的亊,消停集存的忙使用,平常家庭的日子,必須要精打細算的過,天天大吃大喝的,怎麼能長久,有時候老人的命,也是一輩子從風風雨雨裡面總結出來的,很真實。
-
6 # 微笑與平靜
這是他們的傳統和習慣,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為了養家餬口,他們精打細算,勤儉節約過日子,辛辛苦苦供養老人和孩子,現在條件雖然好了,但這種生活方式,在他們心中已根深蒂固,無法改變。
-
7 # 桃花上飛舞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是在父母一輩年輕的時候,那時,是有一段困難的時期的。度過了這個困難的時期,就會知道,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再者,年紀大了,浮華的東西,也就看淡了。他們會找到生活中的本真。
-
8 # 楊吉炫
請原諒!但願我沒有衝撞、冒犯到你,可能我就屬於你的父母輩。
白辣椒
真的是有得閒啊,這兩天還有機會跟老羅搭得上腔。
“阿東媽,你爬溪登村到大場心的時候,可有看到一大片辣椒地?” “有啊!怎麼啦?” “你去摘些辣椒回來吃吃得囉嘛,反正你有空閒。” 他又把我嚇了一大跳:“我這輩子可能會為五斗米折腰,但絕不染指偷!一個人民教師隨意跑到人家地裡偷辣椒,這個罵名我可不願背,也背不起。” “怕什麼!主人家不要啦,我們村裡凡是想要的人都可以去採摘,十幾畝辣椒,哪裡摘得完呀,何況,那好些辣椒,白白扔掉多可惜啊!” “我經常走南闖北,即便是看到一棵很中意的野菜,都要確認清楚與任何人無瓜葛,才問心無愧地拔回家呢(ni)!” “你就放放心心、安安心心地去摘好啦,只要你去到溪登村,想幹嘛幹嘛、愛幹嘛幹嘛,我的大名小名任隨你怎樣報!”有他這句話,大清早我就已經鑽進人家的辣椒地裡啦。
可是,一把辣椒都還沒有摘,心就不斷地一陣一陣在揪疼,十幾畝辣椒,說不要就不要了,真捨得!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就這樣被棄之荒野……放眼望去,想象當中的紅紅火火面面都不見,枯黃幹翹的辣子杆上掛滿了枯白乾癟的辣椒把,春風一陣一陣地拂過,吹得辣椒樹嗚嗚咽咽地哭,我彷彿看到白辣椒開口跪求春風,幫忙捎些口信回孃家邱北:“愛女歡天喜地嫁到洱源,不負眾望地秋紅,卻莫名其妙地遭夫家嫌棄,如今竟至遭到了拋棄!還無辜地經歷了秋紅、冬黃、春白三次驚悸,敢問父老鄉親:我的兄弟姐妹可有如我這般頹廢?可還有人伴我繼續經歷夏枯秋又一?”一滴汗一粒糧,勞動啊,血汗哪,我也開始嗚嗚咽咽……
想起只要掏出十五元錢就可以買到一斤最頂級的優質紅辣椒,我要眼前的這些枯白做什麼?想到為了眼前的這些枯白,辣椒地的主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又覺得哪怕再枯白,只要是勞動成果都應該得到珍惜。不管他,先埋頭苦摘再說,人盡其材,物盡其用,我多采幾把,多吃一些,少浪費一點是一點,可惜從八點至十一點,三個小時了我還沒有摘夠一斤白辣椒……
-
9 # 肯思
現在四十,五十歲那輩人,早已做了父母,物質條件也大為改善,不愁吃不愁穿,但生活依然很節儉。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在其年幼時生活艱難,形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現在雖然社會發展了經濟繁榮,但其內心深處依然保留以前的生活慣性,過著簡樸平凡的生活,不慕浮華。二是現在生活壓力大。這輩人會攀比,很多在城市買房買車,月供壓力不小,每月工資都要還貸款。而且,孩子上大學結婚等,也有不小開支,父母為子女操心,生活過得依然清貧。總之,這一輩人,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責任重大,生活節儉可以理解。
-
10 # Zomin008
我與老伴退休工資一萬多一點,一個獨女,她的工資比我倆還高,根本不需要我們的錢,人到了這種竟地對錢的追求已沒有了,早年上山下鄉吃的苦仍瀝瀝在目,現在追求的是健康,早年拿命換錢養家現在卻想拿錢來換命,平時節約慣了,現在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怕油,怕糖,怕酒精。不是捨不得花錢怕多吃了減壽生病!老年人性情淡泊,也不會三天兩頭換行頭(服裝)。所以老年人的想法與年輕人不同,待到他們老了也會和我們一樣的。
-
11 # 那些蔚藍色的夢想
原來我也一直覺得為什麼有些父母總是一副省吃儉用到令我髮指的樣子,明明樓下就是超市,天天可以買到新鮮的東西,但是他們會囤積食物,把冰箱塞得滿滿的,然後每天吃一點,有些東西都不新鮮了,也捨不得丟。衣服也是,很舊的衣服也不捨得丟,還要補一下穿。經過這次疫情,而我處於疫情的中心——武漢,我發現我懂了他們。
我想你可能生於中國的80年代末或者更晚,你們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歷過苦難。我是70年代末期出生的,也不算經歷過苦難,我記得小時候家裡買米買肉買糖需要憑票,計劃經濟的年代,買什麼吃什麼都要有計劃。
我的父輩,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更早一點的,經歷過抗日戰爭,而我僅經歷過新冠肺炎。
有那麼幾天,真是你拿著錢,卻買不到食物,家裡的庫存日漸減少,街上所有的店鋪都不開門,你只能把家裡的東西計劃著吃,雞蛋是奢侈品都要數著吃,更何況其它的,所以當可以買到食物的時候,大家都拼命地買上一堆,把冰箱和陽臺裝滿,真正體會到了“家中有糧,心裡不慌”是什麼感覺。
政府儲備肉投放的時候,很多人購買,因為便宜,我看到很多機關退休領導也在買,覺得非常奇怪,這種肉說實話並不好吃,新鮮的肉也貴不了多少,他們的退休金挺高,為什麼要這麼省。
有人跟我說,經歷過苦難的人,現在年紀大了,慢慢走向死亡,他們的退休金要存起來,以應對未知的各種情況,比方說疾病,比方說住養老院的費用,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想拖累自己的孩子。
瞬間,我懂了他們。
而我自己,經歷過這一切後,也學會了斷舍離,不想再亂花錢買些亂七八糟非必需品了。
雖然我知道你有一天也可能會懂他們,但是我更希望你可以一直幸福地生活,永遠不要去體會這種對基本生活的擔心,輕鬆地活著。
-
12 # 張揚也揚
老人家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日子,知道每一分錢,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不是他們不捨得花,而是認為錢怎麼樣花才有價值。過去貧窮,無錢花,現在有錢了,卻捨不得花,這個是普遍老人的通病。
老人都有自己的為人觀點,人生經驗。他們認為積穀防饑,養兒防老,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留點餘錢在身才是最安全的。自己老了,賺不了錢,錢都是兒女辛苦賺來的,他們日夜工作,供樓供車,養兒育女,日子過得更難,作為老人更加要省錢,減輕兒女的負擔。
老人還有一個就是要愛物惜物,不浪費錢
-
13 # 關敏
苦日子過慣了,就想多攢錢。這樣的老人生活我覺得划不來,我不贊同!我是老人,可我專撿好的買,絕不虧待自己,當然了,也得量力而行。
-
14 # 清白的良心
他要讀懂莊子的思想就不會那樣做了。俗話說的好。子孫自有子孫福,不給子孫做馬牛;子孫不如我,要錢幹什麼!子孫勝於我。要錢幹什麼?這些你要做到了,在他們眼裡。就是自私。又有一句俗語叫無知真可怕。
-
15 # 露文隨筆
可能對於新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都很難理解父母的節儉行為。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的子女將來也會出現不理解我們某些行為的現象。
每一代人,都是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都經歷了不同的時代變革和變遷,自然形成了特定的帶有時代烙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於同一個問題,一家祖孫三代一定會持有不同的觀點。
接下來我舉一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面臨的共同的問題,來解讀一下,就拿剩飯剩菜這件事來做例子吧!
對於當今的我們來說,剩飯剩菜最好倒掉不要吃,因為裡面含有亞硝酸鹽,是致命的致癌物質,致癌與浪費比起來孰重孰輕呢,那一定是致癌更可怕,浪費一點兒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們出生的時代已經是衣食相對豐滿的時代了,想吃什麼買什麼,我們講究的是健康飲食,生活品質,生活品味。
對於我們的父母親來說,倒掉太可惜了,畢竟還沒有壞,熱熱還可以吃,你們年輕人不吃,我們吃,總比浪費強。所以一般剩飯剩菜熱了,他們會選擇自己吃,叨叨兩句,但是開明的家長還是會尊重年輕人的選擇。難道他們不懂得致癌的危害嗎?不是不懂,是他們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勤儉節約思想桎梏著他們,浪費就會心疼,懂嗎,是心疼的感覺。因為他們出生的時代背景,逢年過節才能吃上頓肉,平時粗茶淡飯是常態,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縫縫補補又一年。
對於我們的爺爺奶奶來說,可能餿了都會繼續熱著吃,只要沒長毛。因為他覺得,即使餿了,也是人間美味,想當年連著都吃不上,得啃樹皮吃草根呢,能有口白麵饅頭吃就是天大的服氣了。我們吃了一輩子,也沒得癌症啊,這不還好好的嗎?哪來那麼多講究,你們現代人講究來講究去,還不是一堆毛病。
所以,站在父輩的歷史角度去解讀他們,你就可以理解了,讀讀描寫他們那個年代的書籍,走進他們的世界,才能更好的與他們同頻。
-
16 # 遊動中的平衡
我認為父母年輕的時候,可能過的苦日子太苦了,據我父親說他們小的時候忍飢挨餓,啃過樹皮,吃過野菜,地瓜幹摻野菜,穿的就更不用說了,家裡人多,好幾個人蓋一床被子,衣服補丁摞補丁,冬天的時候手上的凍瘡腫得厲害,耳朵也凍爛,哪有什麼秋衣秋褲毛衣毛褲,外面穿棉襖,裡面都是空的,直接一件棉襖穿身上,過年哪有新衣服穿,聽我爸爸說,他們小時候都長到六七歲了,到了夏天還光著身子,沒有衣服穿呢…………所以直到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不缺穿了,他們依然捨不得,作為晚輩的我們雖然經常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但是並不能真切的體會到他們的感受。
-
17 # 老翁56
對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他們經歷了生活的艱苦,勤儉持家成了習慣,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他們還是不會亂花錢,因為他們覺得現在日常生活的吃、穿都比過去好得多,所以捨不得花錢,這才是良好傳統習慣。
-
18 # 一孝傾城
苦了一輩子,那種節儉已經刻在了骨子裡!
我從記事開始,對爺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爺爺愛吃炒花生米,自己炒,一旦有一粒花生米掉在了地上,爺爺一定會撅在那把花生米找出來吹吹灰然後吃掉,說不這樣的話就是浪費糧食,浪費糧食是無論如何堅決不可以的!
不只是我爺爺,我的父母也都有這樣的習慣,這也令我從小養成了吃飯吃多少夾多少的習慣,不能剩菜剩飯,不能浪費,還記得媽媽跟我說過好多次的一句話:碗裡剩飯粒,以後臉上長麻子!所以一直到現在我也是不剩飯粒的。
最近一次跟媽媽吵嘴是前幾年的事情了,陪她去看病,等公交等了半天不來,我說打車去,我媽堅決不同意,後來等得我實在煩了,直接打了個車,這我媽還捨不得呢,其實這種偶然的花錢不必太過在意,如果長期的花銷那麼只要每天節省一點的話積累下來還是很可觀的!
媽媽總說一句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受大窮!他們這一輩人,窮怕了,我父母出生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小時候的媽媽差點被半麻袋苞米換走,臨出門我姥爺哭著攔下來的!
我們不必苛責父母,因為我們現在所謂的瀟灑和美好的幸福生活,正是基於他們一點一滴的節省才鋪就的,對於他們我們只能懷著感恩的心,用盡全力的去回報就好。
孝順孝順,不只要孝,還要順,不要認為多花錢買貴的東西,老人就一定開心,其實老人的需求往往都很簡單,可能他們需要的只是簡單的陪伴,聊聊天,聽聽他們重複的回憶故事和對我們的嘮叨!
他們可能直到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天,也會想著多幫我們攢點錢,希望我們能夠過得更好一點,這種全力以赴為我們著想的愛,我們必須用一生一世鋪去珍惜,因為失去了,就再也不可能有了!
-
19 # 君不見淑不散
節儉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節儉 雖然現在的生活好過了 但父母一輩都是苦過來的 節儉的品格已經烙印在他們的骨子裡了 任何時候都忘不掉 所以他們很珍惜所擁有的 他們的思想就是 夠用就好 不貪不浪費 所以我們要理解他們 畢竟是兩個時代的人思想觀念不一樣 再有一個就是老人家到一定年齡對於物質不怎麼需求 他們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面的 是家人的陪伴 所以有空多陪陪父母 這比你拿錢給他們更有意義 沒事常回家看看 他們的時間是過一天少一天的 好好珍惜當下
-
20 # 使用者2817930058107
因為過去窮怕了……現實中的一切老無所醫老無所養……辛苦了一輩子存了點錢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腳步怎麼會敢去吃好的穿好的呢……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如果之前父母一直省吃儉用,突然改變這種生活習慣,反而他們適應不了。特別是老一輩,經歷過天災人禍,食不飽腹的,更覺得現在生活來之不易。他們年輕的時候為子女,老的時候更為子女。如果有一天子女缺錢了,或者遇到困難了,他們會二話不說,拿給子女。
如果作為子女真的心疼父母,與其嘴裡說父母多買自己喜歡吃,多買自己喜歡用的,還不如來個實際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買給父母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