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年要不要喝茶

    一、改革背景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響,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面對這種情況,為了加強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實行改革。

    二、改革內容

    政治上,遷都洛陽和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這兩項措施均有利於北魏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孝文帝下令鮮卑族採用漢姓,改穿漢服,學說漢話,提倡同漢族通婚,這就從姓氏、服裝、語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鮮卑族和漢族的隔閡,達到鮮卑族和漢族進一步融合的目的。

    三、改革作用

    促進了鮮卑政權的封建化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為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 2 # 史海鉤沉者小王

    封建化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地主佔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地佔有直接生產者農民,分取農民一定份額或一定量的產品。

    而奴隸制生產關係卻是奴隸勞動創造的產品全部歸奴隸主佔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北魏拓跋鮮卑進入中原之前,原始社會剛解體,奴隸制還沒充分發展,風俗和生活上保留塞外遊牧部落和奴隸制生產方式的舊習。當時漢族已經進入封建社會多年,建立成熟的封建制度和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

    孝文帝為了加強統治,開展封建化改革,主要是從政治、經濟、文化上推進。其實孝文帝年幼時,馮太后就臨朝力推改革,政治上官吏實行俸祿制,經濟實行均田制和租調法(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一定量的穀物,叫做租;繳納定量的絹和布叫調),大力推動鮮卑的農業化程序,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

    孝文帝親政後,第一部遷都洛陽,主要原先的都城平城地處塞上,氣候寒冷,農業落後,交通困難,為了保障都城糧食充足,就遷都到洛陽農業發達的中原地區。同時,還可以緩解北部柔然對都城的威脅。再加上平城守舊的鮮卑勢力強大,遷都後,能減少阻力。

    這裡拓展下,當時鮮卑貴族紛紛反對,孝文帝用假裝出徵南討,實際遷都的辦法,直接帶20萬大軍到洛陽。

    遷都後,又推行了禁鮮卑語、使用漢語,改變服裝制式,從外表上向漢族靠近;改姓氏,定族性,推胡漢通婚,加快漢化進度;推動鮮卑貴族門閥化,改革官制和禮樂刑法,都按著漢族的改。

    這一切都是為了使鮮卑族成為華夏正統民族,北魏政權自然也就成為華夏正統政權,便於漢族人接受鮮卑族的統治。

  • 3 # 趙教授備用

    社會定性,主要看生產資料歸屬佔有。

    奴隸社會土地等一切資料,都屬於貴族,領主,奴隸主和僧侶。

    封建社會出現了擁有小塊土地的自耕農,他的生產所得,是直接向國家負責和交納。

  • 4 # 銘洋說事兒

    “封建” 本意是封邦建國,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國大部分時間都是中央集權。中國所謂的封建社會實際上是上層集權,底層封建,中國的農村直到民國時期依然保留著鄉老自制的形式。皇權不下縣,縣以下都是本地自制

  • 5 # 沱湖岸邊009

    中國社會歷史分期存在重大問題,夏朝國家體制不知,商朝是邦聯制輪流主政。周朝是正宗封建制。商鞅變法廢除封建建立郡縣,秦漢之後的國家體制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西歐封建制度一直到近代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中國現代史學透過日本學習西方,將封建社會劃到近代。

  • 6 # 歷史迷小段

    樓下用學術語言解釋封建化的太多了,我就通俗點說吧。

    “封建化”是一個過程,是從奴隸社會演變過來的。在奴隸社會,奴隸主不僅有土地,還有奴隸,土地和勞動力都是奴隸主的。慢慢的,奴隸主給奴隸自由身,讓他們來給自己種地,自己向他們收租子,奴隸主也變成了地主。這就改變了生產關係,農業生產從原來的全部歸奴隸主所有變成了生產出來的一部分東西交給地主。這就解放了農民的生產力,農民也能有更大的積極性參與農業生產,這樣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封建的小農經濟

    而孝文帝的“封建化”改革,就是將進入中原的鮮卑部落的遊牧習俗和奴隸制生產方式,用相對更加先進的“封建化”方式來進行革命,革除舊的不適應中原王朝發展的內容,順應漢文化圈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打個比方。

    小A從小生活在鄉下,不論是穿衣打扮還是言行舉止都比較淳樸,或者說相對發達地區而言比較“落後”。有一天,小A進城打工了,他看到了城裡形形色色的人,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言語中還夾雜著聽不懂的外國話。小A很羨慕城裡人,於是開始包裝自己,按照潮流趨勢買新衣服,上網學習新的語言,試圖讓自己融入城市生活中。

    ▲北魏孝文帝禮佛浮雕,現存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簡單來說,就是落後的民族入主中原,為了穩固統治而把自己這個統治階級變得更加先進,讓被統治的中原民族更加認可。

  • 7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封建一詞對應郡縣,秦以後的中國各國各朝代就都是郡縣制了,封建制是秦以前的社會制度。把四九年以前的中國的社會制度說成是封建社會是一個不恰當的說法,是受了一些西方史學書籍翻譯的影響,因為歐洲在工業革命之前一直是封建制。

    鮮卑入主中原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任何管理這體量龐大的漢人,孝文帝非常清楚的意識到,沒有對漢文化的認同,是很難管理和讓漢人臣服的,所以孝文帝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鮮卑漢化運動,首先從平城遷都至中原核心洛陽,鮮卑人改漢姓,拓拔改姓元,穿漢服,娶漢人為妻,尊儒學廢胡語,重用有文化的漢人,改革官吏制度,井田制度,稅負制度,一度使魏國強盛,形成三足鼎立,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代。

    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能稱之為封建化改革,只是遊牧民族向漢族的郡縣制改革,由於後來的曲解才說成了是封建化改革,實際上應該是郡縣制改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SB抗衰面膜能讓臉上的細紋消失不見嗎?有了解NSB的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