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家常菜
-
2 # 毛哥食味
為什麼涮羊肉一定要用炭火銅鍋
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用炭火加熱的溫度高,而且火焰溫度相同時,銅鍋的溫度會比鐵鍋高,才能達到"涮"羊肉的效果,涮出來的羊肉會比較嫩,口感好,更能直接感受到羊肉的鮮美。
涮肉是把肉片等放在滾水裡燙一下就能取出來蘸作料吃,重點是涮,所以一定得能快速升溫的鍋。而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溫度會比鐵鍋高,能快速達到"涮"羊肉的效果。而且,銅傳熱均勻,不易散熱,耐熱性好。
用銅製造的生活用品有質堅耐用、無毒、傳熱快等優點,並具美觀華麗之特點。它廣泛用於家庭、餐館、酒筵上煮食、加熱、保溫各種湯類、美味佳餚。常見銅火鍋型別可細分為:景泰藍銅火鍋,電磁爐銅火鍋,酒精銅火鍋,木炭銅火鍋,燃氣銅火鍋等。
擴充套件資料:
但是,涮羊肉不一定要用炭火銅鍋,只是沿襲歷史風俗而已。過去只有炭火可用,而沒有煤氣、天然氣,同時銅鍋又被廣泛應用,於是沿襲成習。認為只有炭火銅鍋的涮羊肉才是地道的,以及遺留的歷史情懷在那。而從營養、口感等方面來看,說炭火銅鍋的涮羊肉更好,實則缺少科學依據。對羊肉上來說沒有區別的,都是由滾水燙熟,翻滾程度一樣可由電磁爐功率來控制,不一定非要用炭火銅鍋。
只是,口味並不完全由食物本身決定,燒炭的味道,回憶,心理暗示什麼的都有影響,所以老北京涮羊肉仍然習慣用炭火銅鍋,很多人還是喜歡吃這種“土”火鍋。以前老北京人的家裡都會有個銅質的火鍋,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自己製作的炭火銅鍋,涮上鮮嫩的羊肉,身暖心更暖。炭火銅鍋算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很優久的快餐飲食文化,距今約千年有餘
這樣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幫到您
-
3 # 豫北小灰灰
每到冬天,我就格外想念老北京涮羊肉。
我在南方長大,羊肉吃得少,也不好那口羊羶味兒。但唯有那口滾著清湯的小銅鍋,讓我一想起來就直咽口水。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在一個寒風凌冽的冬日,約上三兩好友鑽進衚衕裡,支口小銅鍋,就著兩塊燒餅。
在飄著枸杞的澄清湯底裡頭招呼上幾片薄如蟬翼的羊肉,待那紅底白紋的肉片漸漸蜷身,再淋上點兒秘製的麻醬。那滋味,絕非僅是美味能一俱形容的!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但吃老北京涮羊肉的講究卻不少。羊肉,得是新鮮手切羊肉,紋理清晰、色澤紅豔的最好;麻醬,每家都有自己的懈法兒,但以三七為最妙;最後這器皿...當然是以銅鍋才最正宗。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得是銅鍋?它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01 食物最原始的夥伴:鼎
一開始,原始人類只會將食物架在火堆上烤熟。
直到新石器時代,食物在被烹飪時,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安生之所——鼎。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鼎分大小,大鼎用以烹飪食物,小鼎用作盛裝食物。
但它們的的形制大體相同:圓腹凸出,以便裝更多食材;三足而立,方便下邊兒擱柴火;鼎邊立耳,用以穿槓移動。
最開始出現的是陶鼎,後來到了奴隸社會,鼎的材質由陶轉向青銅,而鼎的作用也被區分得更為細緻。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九足的青銅大鼎被作為祭器、禮器,有些甚至刻有銘文或者複雜的雕花以示地位之高;而簡單的三足兩耳小鼎則用以烹食。
但無論是哪種鼎,這種器具的形態決定了食材只能混合烹煮——這也就是火鍋的雛形,而鼎便是最開始的火鍋容器。
02 單人小火鍋的首次現身:染杯
待到西周時,染食法出現了。
這時候,器具也隨生產工藝發展變得精緻小巧,原本數人共用的大鼎謝幕,可擱在案几上的染杯與染爐悄然流行開來。而“染食法”,便是指的染杯置染爐上的飲食方法。
《呂氏春秋 · 當務 》中曾記載一個飲酒割肉用染佐食的比勇的故事:“齊有好勇者,卒然相遇於途,而相飲,筋數行。於是具染而已 , 因抽刀以相吱“。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人們盛佐料之杯用以染食 , 至於染爐則是表將肉於染杯中煮熟蘸佐料而食。同染具配套出現的還有勺具,由此可見古人也會飲用染杯中的湯。
這時候的“染”已於現今的“涮”十分相似,而這種食用方法也被延續了下去。
03 可隨身攜帶的火鍋:鐎鬥
漢代後期直至魏晉,鐎鬥(jiāo dòu)作為進化版漸而替代了染杯。
鐎鬥器身為圓口直腹,似小盆一般,底部三足而立,一側設有長柄。有些鐎鬥兩旁還附有立耳或是設有穿孔,方便繫繩懸掛,隨身攜帶。
《急就篇 · 卷三》中曾記載:“鐎謂鐎鬥,溫器也,似銚而無緣。”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這時候,火鍋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已出土的壁畫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人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使用鐎斗的場面,這與現在我們結伴吃火鍋已無多大區別。
但人們使用鐎鬥不僅是用來煮食物,同時也用它來溫酒、煮茶。
04 初具老北京雛形:暖鍋
到了唐宋時期,造瓷工藝日漸成熟,火鍋也採用陶瓷製作,俗稱“暖鍋”。
而其樣式已與現今的銅鍋八成相似:暖鍋共有三層,上小下大,最上層為圓筒狀的煙道,中間是盤形盛器,下部為爐式支架。
唐代白居易便著有一詩描述此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而後火鍋的發展大體上就無太多形制上的變化,只是在製作材料,以及鍋的顏色、圖案上隨著時代的審美變化而顯露出不同的風采。
05 審美集大成者:清代暖鍋
火鍋發展到清代,形態已確定,但在外表裝飾上卻百花齊放。
首先在製作材料上,火鍋就脫離了原本單一的材質。陶瓷、銅質、錫質、銀質、銀鍍金、琺琅、鐵質...幾乎能夠用作烹具的材料都被用了個遍;
在外表造型上,花紋、雕刻、鎏金、甚至鏤空,各種華麗或是典致的造型紛紛上陣,展現出當時精妙的工藝與絕倫的審美。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而這時,火鍋已成為跨越階層的飲食。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摯愛火鍋。據傳嘉慶皇帝繼位時,清宮曾擺過火鍋宴,共用了1650多個火鍋,成為歷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但發展到現今,老北京的火鍋形制又從“百花齊放”回到了銅製時代,這似是在走下坡路的抉擇到底是為什麼呢?
06 返璞歸真:老北京銅鍋
眾人皆知,老北京涮羊肉,精華之處還在於“涮”。
涮,即將切至輕薄的菜品在滾燙的鍋中輕快一過,便立刻蘸料下肚。這對火鍋器具的要求就極高——既要升溫快,又得導熱均勻。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而銅,便是滿足這要求中的佼佼者。而且它還能在寒冷的冬日留住熱氣,這更是深得北方人喜愛。至於用黃銅還是紅銅?只要滿足食用器具的要求,這兩者涮出來的羊肉並無多大區別。
但炭火銅鍋發展至今,卻只剩下銅鍋,而不見炭火了。
自2015年以來,商場明文規定不允許使用明火改用電磁發熱,這項規定漸漸廣而遠之,越來越多的店棄改用電發熱。炭火銅鍋雖留住了形,但炭熱卻被水熱取代,許多樂趣也就此消失了。
吃了這麼多年老北京涮羊肉,但你知道它為什麼要用銅鍋嗎?
比如老北京人習慣涮好羊肉後,在中間的煙囪上燙一燙,聽一聽那“呲呲”聲,有時還能看到晶瑩的油花。而這一變,煙囪就不再是那個“赤紅怒目”的老煙鬼了,它變得溫和、沒了生氣。
後記:火鍋背後人生
自人們使用器具烹飪食物開始,火鍋器具就一直陪伴我們至今。
西周的青銅方鼎火鍋、宋代瓜瓣獸耳鑄銅火鍋、明代四壽字鑄鐵火鍋、清代乾隆皇帝舉行千叟宴的純銀火鍋、民國時期的八角形白銅火鍋、景泰藍火鍋、如今的九宮格、炭火銅鍋...
火鍋器具從龐然大物到精妙小器,從祭天敬神的禮器到日常飲食的食具,它們歷經了上千年的發展,但絕不僅是烹具這麼簡單。
它們溫暖的身軀背後告訴我們屬於那些時代的飲食冷暖,萬變的身形展現了不同年代的風華,而外表篆刻的圖案更是隱含了社會的變遷。
不過今天的火鍋器具歷史就講到這裡,仲秋已至,我也該再去會一會那口敦厚的銅鍋了。
-
4 # 四川家味美食
涮肉是把肉片等放在滾水裡燙一下就能取出來蘸作料吃,重點是涮,所以一定得能快速升溫的鍋。而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溫度會比鐵鍋高,能快速達到"涮"羊肉的效果。而且,銅傳熱均勻,不易散熱,耐熱性好。
-
5 # 85年媽媽的日常生活
大家對火鍋一定都很熟悉吧,一年四季大家對吃火鍋的熱情都不會減少啊,然而,大家似乎把火鍋和涮鍋混為一談,並不知道二者是有區別的,其實區別還很大呢!那麼,涮鍋和火鍋不同之處是什麼呢?為什麼銅鍋涮羊肉的味道更好呢?我們從下面兩點了解一下:
1、 火鍋和銅鍋最大的區別是,火鍋可以放進鍋裡煮,涮鍋不允許,肉涮兩下就得拿出來,是不能離筷子的!如果說你覺得煮不熟,那一定是你的肉片切得太厚了!所以,涮鍋對羊肉的刀工是十分嚴格的,必須要做到“薄”!這也就是銅鍋涮羊肉味道更好的原因,從一定程度來說,銅鍋涮羊肉保留了羊肉的營養和鮮味,自然口感和味道也是極好的。
2、據說涮鍋的起源是,古時候忽必烈行軍打仗,大草原嘛,自然是吃羊肉了,但是他們覺得傳統的整塊羊肉大鍋煮熟再吃,實在太浪費時間了,非常耽誤行軍速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廚子把羊肉切成薄片,熟的特別快,煮的時候也是清湯寡水,大草原的羊肉並沒有羶味,蘸點兒鹽巴就好,後來,這種方式便流傳下來。
而我們現在吃的銅鍋涮羊肉就是最貼近這種原始的做法的,清水加蔥姜枸杞的鍋底,鍋裡不放鹽!涮完肉之後,輔以白菜以及簡單的幾種食材,用涮完的肉湯煮了,再配上剩下的底料,加點湯,就是熱乎乎的一碗羊肉湯,非常好吃。
而火鍋,是對各地火鍋的一種統稱,吃的是調味料帶來的味蕾的衝擊,比如麻辣鍋,香辣鍋,紅油鍋,番茄鍋,三鮮鍋等等,對肉質,菜品要求不高,什麼都可以煮,只關注油碟、麻醬、鍋底而已,調料的味道已經重於食材本身的味道,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火鍋涮不了的!
所以相比較而言,銅鍋涮羊肉是用最簡單的料理方法讓人們吃到了羊肉的原味,鮮而不膩,加上調料少,吃下去更舒服。最簡單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才能還原食物本身的香氣!
-
6 # 老丁記香辣醬
這只是心裡作用,商家的噱頭,不這樣說你會去消費嗎?那麼多的火鍋非要去吃銅鍋刷嗎,一般銅鍋裡都是燒的木炭,如果單間排風不好的話還很容易出問題的,吃銅鍋刷主要是一個蘸料,鍋裡面就是白開水加蔥薑蒜,這樣煮的好處是保持了食材本身的原味,口味清淡點 不像別的火鍋底料那樣屬於重口味的現在的人都講究養生呢,太麻太辣的有的人不適應 所以才會出現銅鍋刷羊肉味道更好的說法。
-
7 # 美食達人tala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口味一般都很叼,理論上來說銅鍋的導熱比一般的鍋更快,溫度上升快能把味道鎖在羊肉裡,加熱時間長能儘可能地保證把肉撈出來的時候,肉的狀態更好,但你要說差別很大嗎?這個就不好說了,畢竟把肉撈出來你還得吹涼不是,但口味的區別還是有的。再有就是用銅鍋煮肉,不會有鐵味,雖然很輕微,但吃的多了還是能感覺出來。最後就是火了,銅鍋多是炭火,和電火還是有區別。
-
8 # 小石liao美食
首先說起涮羊肉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愛,涮羊肉有著鮮明的北京特色。當時的老北京涮羊肉由於器具簡單,一個銅鍋一捧木炭食材處理容易,配料豐儉由人,深得老北京人喜愛。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到今年涮羊肉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說銅鍋涮羊肉味道更好呢?
我個人認為很多人說銅鍋涮羊肉味道好,更多的是懷舊情懷,涮羊肉發展到今天無論是食材還是器皿早已今非昔比,至於炭火銅火鍋的涮羊肉味道更好,事實是缺少科學依據的,只能說銅鍋更適合涮羊肉,我覺得涮羊肉味道的好壞,應該取決於食材,鍋底和蘸料。
-
9 # 粉紅土司妹
銅鍋涮肉~是一款以銅質火鍋涮制菜品。銅鍋涮肉是美食,是街景,也是記憶
其實涮肉重要的是肉的品質,和蘸料。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不像現在每家每戶用電磁爐,而是幾乎每家都有銅鍋,銅鍋的導熱性好,把肉下進去,馬上變色秒熟,這是涮,否則就變成了煮羊肉
個人認為,愛吃銅鍋涮肉的,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情節,是回憶~~
-
10 # 吉大吉
①分清兩個概念:銅鍋涮羊肉老北京就叫涮羊肉。跟涮火鍋不是一個概念。
②銅鍋涮羊肉一般是清湯鮮肉。對肉的要求比較高,羊肉一定要新鮮。這樣的肉吃的是肉的本味肯定好吃。火鍋則大多時候用的是凍肉,靠鍋底和調料帶味。
-
11 # wybyqwybyqwybyq
火鍋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美食,不僅是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還有一種氣氛,尤其是人多的時候。那麼,火鍋為什麼用銅鍋?火鍋用銅鍋有什麼好處?
火鍋為什麼用銅鍋
因為銅的傳熱度高。用銅的話,火鍋很快就會熟了。不然,用普通的鍋,那要等一段時間火鍋才能熟。為了客人著想,節約等待的時間。
火鍋的鍋子是從古代的鼎逐漸演化而來的吧。古代時人們常用鼎來煮肉,下面放木材生火。後來逐漸演化成那種老試火鍋,就是你說的那種。現在都是用小鍋和固體酒精燃料了。唉,那種熱氣騰騰的涮火鍋的氣氛一點都沒有了。
用銅鍋的好處
1、傳統火鍋都是銅質燒炭的,這種銅鍋涮出的肉,肉質鮮美,蔬菜則更為清爽。因為銅火鍋導熱很快啊,一般銅火鍋都是傳統的底下放木炭的那種,熱量很均勻。
2、還跟鍋的吸熱程度有關係,銅分子比不鏽鋼分子味道也不同的。
3、用銅鍋煮是因為不會有鐵味。鐵鍋鋼鍋再煮的時候都會有鐵器自己獨有的味道滲出。
使用須知
1、它廣泛用於家庭、餐館、酒筵上煮食、加熱、保溫各種湯類、美味佳餚。
2、電火鍋採用220伏單相交流電源,切記接好地線,保證使用安全。應選用3安培以上電錶。
3、各種火鍋加熱前應往鍋內加入適量的水(水位低於鍋邊緣1釐米為宜),以免乾燒,導致產品變形、脫焊和燒損電熱原件,通電時注意不要將水和湯汁溢在導線或插座。
保養方法
1、用畢應將鍋內剩餘食物倒出,然後清洗抹乾。切莫將剩餘食物存放在鍋內,以免食物中所含有機酸鹼物質對鍋壁產生腐蝕。
2、為保持火鍋外表面的金屬光澤,當使用完畢清洗後,遇有指印油汙只需用軟布沾少許牙膏或香粉擦拭即可。電火鍋外表面噴鍍了一層保護膜。清洗時,切勿用砂皮磨料或硬金屬鏟刮,以免破壞保護膜,引起光澤發暗、變色。
3、火鍋如較長時間不使用,可將火鍋洗淨抹乾,並在鍋內壁均勻薄薄地塗上一層食用植物油,然後置於盒內,存放乾燥處。
-
12 # Gibbshu
飲食需要氣氛,有時候在一定氣氛下食物才能更好的呈現。而傳統的涮羊肉就是炭火銅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夾上幾片羊肉、下點白菜、凍豆腐、粉絲、以及王致和的涮羊肉調料。這才是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標配。
從科學角度來說,銅鍋導熱效果更好,炭火持續性供熱,可以讓水沸而不騰,溫度剛剛好,這樣不至於羊肉下入鍋中過於成熟,最大限度的保持羊肉的鮮嫩和美味。
對我來說,銅鍋涮羊肉是一個特殊的記憶,小時候的我不吃羊肉,偶爾一次到姑奶奶家正趕上她家吃銅鍋涮肉,這種奇特的吃飯方法第一次見到,當姑奶奶自己將手切羊肉切好端上桌,並將王致和的醬料給我擠了一小盤,我第一次夾著涮好的羊肉,蘸著調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吃羊肉。蘸料配著鮮嫩的羊肉,化解了我多年嫌棄羊肉的羶味。至今對於羊肉來說,我只吃涮羊肉和烤羊肉。
-
13 # 兮木科技事兒
我作為一個吃貨,雖然現在還沒吃到你說的銅鍋涮肉,但我覺得這個味道確實不錯。
銅鍋涮肉他不是火鍋,他的級別是宴,採用了400攝氏度的炭火,上窄下寬的內芯,讓銅鍋的涮肉面積大大增加,也可以圍桌取暖,手工切得羊肉,放入清水中(肥鍋),濃郁的油流出來,浸染了整個鍋,不用放一點配料,整個就很香。涮肉只需上下10秒,即可吃。 切肉的師傅每天5000次的擺臂,羊肉的紋理均勻,更好吃
-
14 # 我要的是天下
咋們今天說下老北京涮羊肉,大家都知道銅鍋涮羊肉才正宗,想著都流口水。話不多說咋們來講講!
1.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2.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經濟實惠,味道獨特,細緻周到的服務,為每一位顧客奉獻出純正的傳統火鍋。
3.主要原料
羊上腦肉
大多數人口感
鮮嫩做法營養價值用料調料鍋底吃的順序
菜品特色口感
老北京涮羊肉製作簡單,清湯鍋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羊肉的鮮美,吃起來是羊肉最鮮嫩的味道,口感很棒。
製作材料
鍋底用料:幹口蘑2朵,大蔥2段,老薑2片,幹海米10g,小蟹幹1枚,蘸料用料:芝麻醬2湯匙,大紅腐乳1塊,腐乳汁1湯匙,韭菜花1湯匙,滷蝦油2茶匙,芝麻香油1湯匙,鹽1茶匙,白砂糖2茶匙,幹辣椒10g,油2湯匙,涮料用料:羊上腦肉/羊黃瓜條肉/鮮牛百葉各200g,白蘿蔔/大白菜葉各 150g,凍豆腐/南豆腐各150g,粉絲30g
做法
鍋底做法:
涮羊肉火鍋中加入適量開水,放入所有鍋底配料,待水再次煮開即可涮食涮料。
老北京涮羊肉火鍋
蘸料做法:
將芝麻醬放入大碗中,加入適量溫開水,用湯匙沿著一個方向攪拌,將芝麻醬和水調和成稠糊狀,繼續加入溫開水,用湯匙再次調和。提起湯匙,芝麻醬糊能夠順匙壁流下,但湯匙上仍附著較厚一層芝麻醬糊。
在另外一個小碗中用湯匙將大紅腐乳和腐乳汁調和成稀糊狀。
將調和好的腐乳汁、蠔油、韭菜花、芝麻香油、鹽、白砂糖調入芝麻醬糊調勻。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8成熱,小碗中放入幹辣椒,將燒熱的油淋在幹辣椒上製成辣椒油上桌,食用時按口味淋在蘸料上混合均勻。
-
15 # 老三帶娃生活
銅鍋涮羊肉,一直是我的最愛,而且我認為它和火鍋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什麼說銅鍋涮羊肉味道會更好呢?以下書給出答案的理由
第一點,是容器的重要性,同樣的一個菜,用不同的盤子盛出來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涮羊肉用的是銅火鍋,銅火鍋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導熱非常快,第二個就是銅火鍋使用的熱源是炭火,非常的溫和,而且熱量也非常的高,第三同果果會釋放銅離子,這樣對身體會很好
第二點,是食材的新鮮度,銅火鍋,我們的食材主要是涮羊肉,涮羊肉重點講究的是羊肉的新鮮程度,我們知道涮羊肉是不加火鍋底料的,就是用清水直接來涮羊肉,這樣就最大程度了,保留了羊肉本身的原汁原味,最簡單的味道反而也是最豐富的味道
第三點,是涮羊肉所使用的蘸料,這種蘸料主要是芝麻醬來調味,芝麻醬的味道本身特別香濃配上羊肉的原汁原味,讓你在咀嚼羊肉的過程中既能品味到羊肉本身的味道,同時也不缺乏香濃的味道
第四點,銅鍋的鍋底再經過涮羊肉後,會變成一盆濃郁的羊肉湯,用這種新鮮的羊湯再來涮菜,讓你能吃到特別鮮的感覺,最後還可以品嚐到羊肉湯的美味
回覆列表
用銅製造的生活用品有質堅耐用、無毒、傳熱快等優點,並具美觀華麗之特點。它廣泛用於家庭、餐館、酒筵上煮食、加熱、保溫各種湯類、美味佳餚。
涮肉是把肉片等放在滾水裡燙一下就能取出來蘸作料吃,重點是涮,所以一定得能快速升溫的鍋。而銅的導熱性好,升溫快,溫度會比鐵鍋高,能快速達到"涮"羊肉的效果。而且,銅傳熱均勻,不易散熱,耐熱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