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老學生
-
2 # 吱道書法剪輯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一,最開始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能得以完成。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整理和論述歷史。《隋書·經籍志》載:“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可惜壯志未酬。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撰寫《史記》。
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
3 # 一師佛學禪語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司馬遷寫的《史記》用了14年!
-
4 # 言喻朋來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別名太史公,男,漢族,公元前145年農曆二月初九生,屬相猴,星座白羊座,陝西省韓城人,歷任漢武帝劉徹的警衛秘書,西漢朝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西漢朝廷辦公廳主任。是中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星象家。史學代表作品有《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星象學代表作品《太初曆》,就是沿用至今的歷法,改變了秦朝以前的正月在十一月份的情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司馬遷到底是用了多少年完成《史記》的?我們發現,一些課中的說法是‘13 年’。網上一說是16年,一說是18年。
在《上下五千年》查到:司馬談去世時司馬遷36歲。兩年後,也就是他38歲時繼承了父親的官職。53歲時完成了《史記》。60歲時鬱鬱而終。如果是16年,就是從司馬遷繼承父親的官職時計算的,如果是18年,則是從司馬談去世時計算的。這兩種演算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司馬遷寫《史記》究竟用了多少年,向來說法不一。經過認真查對,感到還是“13 年"
一說比較可靠。《史記》究竟是在哪一年開始著筆的呢?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是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根據是司馬遷所撰《太史公自序》:“於是論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所謂“論次其文”即指撰述《史記》。李陵之禍發生在漢武帝天漢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
從太初元年到徵和二年,正好是13年。《辭海》 有關“史記”的詞條也是這樣說的:《史記》,“中 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間(前104-前91 )撰成”。此外,《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也都採用此說。
當然,說18年、16 年完成此書也不錯,那是把司馬遷受命之後,醞釀構思、蒐集資料乃至參閱皇家檔案的準備過程也計算在內了。
-
5 # 碧海藍天193978532
回答:傳承至今的歷史名著《史記》,記載了三千多的歷史,司馬遷總共經歷14年《史記》是兩漢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的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狩元年間共3000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通》。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勳貴興亡)、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的歷史名著。
回覆列表
司馬遷《史記》。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7。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任太史令,孜孜不倦地閱讀國家藏書,研究各種史料,潛心於著史。公元前99年,李陵抗擊匈奴,力戰之後,兵敗投降。訊息傳來,漢武帝大為震怒,朝臣也紛紛斥罵李陵。司馬遷岀於同情,便陳說李陵投乃出於無奈,以後必將伺機報答漢朝。司馬遷的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處之以“腐刑”的懲罰。這對於司馬遷來說,是人生的奇恥大辱,一度想到自殺。但他不願寶貴的生命在毫無價值的情況下結束,於是“隱忍苟活”,專注於在著述歷史中求得生命的價值。終於在公元前93年左右,完成了《史記》這部空前的鉅著。《史記》原名《大史公書》,東漢末始稱《史記》,總共130卷,52萬餘字,是那時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