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說起黃梅戲,嚴鳳英老師和韓再芬老師都是不得不說的人物,而且他們都是安慶人,很多人喜歡獎他們二人做比較。他們都是黃梅戲發展路上的推動者。那到底誰的影響更大更深遠呢?
21
回覆列表
  • 1 # 魏小白2020

    肯定是嚴鳳英啊!那是黃梅戲的一個里程碑,把一個地方小戲種推向了全國,這是個跨時代的人物,其他演員難望其背項。韓再芬是個不錯的黃梅戲演員,但影響力連馬蘭都差一大截,更別說嚴鳳英老師了。

  • 2 # 精進369

    黃梅戲是我的最愛,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愛,七十年代用收音機收聽嚴鳳英前輩的黃梅戲,可是我年幼時的一大快樂和享受,本己近六十花甲的人了,在八年前才明白為什麼喜歡聽黃梅戲,而不是無緣無故的,就在本人步入修行修煉,眼功與耳功初現時,見、聽到嚴鳳英在我身邊唱黃梅戲,那音聲美妙的似是傳說中的“Teana之音”,人世間絕無此唱腔,只能用四個字表達“太美妙了”,隨後給嚴前輩立名上堂,讓其享用供奉。告訴諸位劇友,死是生的另一種生命表現形式,死去的僅僅是她這一世的肉身,而她的真實生命即本質是永恆的,並帶著她這世人生的記憶,如同時間一樣,永遠長存。本現在生活中,常憶起與我有緣且己過世的人,當想起嚴鳳英在文革時期受到迫害,讓一個弱女子經受了那麼多的苦難,心裡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淚水,久久不能平靜,每當這時嚴鳳英的靈魂(本身顯像丿就在我的身邊或對面站著,望這次天門大開,願她老人家,修煉有成,早日迴歸天界,永遠脫離三界輪迴之苦。如外還有河北的評劇老前輩……也是如此。不信莫噴,可交流!

  • 3 # 新霽看戲

    嚴鳳英原名嚴鴻六,安徽省安慶市桐城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14歲拜補鍋藝人嚴雲高學藝,取藝名嚴鳳英,15歲搭班時又拜程積善、丁永泉為師。1947年在蕪湖同慶樓和王少舫演出《紡棉花》;1953年報名加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1955年拍攝電影《天仙配》讓黃梅戲紅遍全國,使【主調-平詞對板】“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家喻戶曉;1959年拍攝電影《女駙馬》又讓【花腔】“為救李郎離家園”久唱不衰;1963年拍攝彩色電影《牛郎織女》再次讓【彩腔】(有淮北曲調)“到底人間歡樂多”百聽不厭,特別說明下“空守雲房無歲月”是加入了嶽西高腔的【陰司腔】,聽起來耳目一新,是難以忘懷的絕唱。

    嚴鳳英《女駙馬》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她的嗓音甜美清脆,脆中還帶點顫音,唱腔純樸悅耳,咬字自然清晰,身段端莊典雅,扮相俏麗乖巧,表演真摯細膩,這三部作品韻味濃厚,是無法超越的經典。1968年服下安眠藥,一代宗師含冤離世,年僅38歲,被譽為“永遠的七仙女”。

    以前的黃梅戲旦角都由男藝人扮演,對【主調-女平詞】唱腔設計都是比較直白單調的。嚴鳳英把【主調-女平詞】完善並且規範化了,在有標準的美化下唱腔聽起更加委婉流暢。為了讓唱腔更能表現人物的複雜心裡,她借鑑了京劇的板式為黃梅戲創造一個新的板式——【主調-平詞倒板】,所以嚴鳳英唱的【主調-女平詞】被譽為“花腔女平詞”。

    【主調】是板腔體,男女角色嚴格分腔,調式不一樣:男腔用宮調式、女腔用徽調式;【花腔】是歌謠體,男女角色調式豐富,【彩腔】沒有板腔化,雖然男女角色分腔,但用的是共同調式。因此黃梅戲不是普通大眾認為的只有一個調調。

    韓再芬,安徽省安慶市潛山人,當代黃梅戲的領軍人物。

    韓再芬《徽州往事》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她的嗓音柔潤甜蜜,唱腔舒緩悠揚,咬字清楚結實,身段優美動人,扮相古典驚豔,表演認真到位,她的《徽州女人》《徽州往事》都還不錯,內容新穎,唱腔獨特,確實對黃梅戲的傳承發展作出了貢獻,我個人是很喜歡她的。

    如今,韓再芬是非常優秀的黃梅戲演員影響力也很大,但是跟嚴鳳英大師作比較的話,無論是從對黃梅戲作出的貢獻還是聲情並茂的表演,嚴鳳英大師都是難以翻閱的高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賽季可能跳過常規賽並取消東西分割槽打季後賽,哪支球隊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