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影微談

    《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當年流寓成都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並落款為“草堂”。

    圖片:杜甫舊居的竹篙茅舍

    杜甫在此居住四年中,共寫下了240餘首名詩,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再不動安如山……。該詩廣受百姓熟悉和喜愛。

    “杜甫草堂”地名,久居成都的老百姓並不是這樣稱呼,民俗一直稱為“草堂寺”至今。

    過去出西郊的草堂,隨城市的發展《杜甫草堂》地址早巳變為中市心,並位於市區二環路內側青華路37號。

    以下拍圖為杜甫草堂外浣花溪風景供參考。

  • 2 # 背相機騎摩托的電工

    “竹籬茅舍風光好”我從字面理解的這首詩,是房子再破,只要是家就好。

    我很喜歡老建築,老久的房屋,前一陣我偶然經過我們這一處老舊拆遷小區,大部分房屋都支離破碎的,磚石瓦礫堆積一片。當時就勾起了我的興趣,然後我趕緊回家拿相機返回那裡,到那裡的時候,我看到有幾臺挖掘機正在拆這些房屋,當時多了一個心眼,由於當時就我自己一個人,我如果進去,沒人知道我在裡面,一旦施工人員也沒有注意到我,那就悲劇啦。所以我當時帶著遺憾返回了。我找了兩張我之前旅遊的時候拍的,應該都是在桂林鄉村拍的,很喜歡這個感覺,哎,老啦。

    上面彩色的民居,應該是一戶搬遷很久的人家,當時裡面的房頂已經基本都坍塌了,但是裡面的格局擺設還都在,在裡面待了大概半個小時吧。

    這張黑白照片,看樣子像一個民宅,現在應該是一個小賣部,看著也很有年代感。

  • 3 # 歐羋萊

     以詩文配採風,換個角度去欣賞時間的烙印

    簡陋的竹籬笆茅草屋風光無限好,華麗的僧人道士居室怎能比得上它。命裡該有的早晚會得到,命裡沒有的不要去強求。寺院迎接的是有仙氣的遊客,書齋裡隱居的是未來的宰相。庭院裡栽種風凰棲息的樹,池塘裡養育將化為龍的魚。

     

      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每個人對環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而不同的選擇又能體現出人的意趣。竹籬茅舍,體現了主人的樸素與風雅。栽花種竹,養鶴賞魚,這種幽雅清淨的環境營造出了一種安靜恬淡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夠陶冶人的身心、塑造人的氣質,這與那雕樑畫柱、青磚碧瓦、莊嚴肅穆的寺院道觀是不同的。晨鐘暮鼓,黃卷青燈的生活怎麼能與悠閒自得的竹籬雅院生活相比呢?但無論人們選擇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不能逃脫命運。對已定的命運,我們不要在意,相信該有的總會有,沒有的強求也無用,只要生活得幸福、快樂就好。

      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總不如。

      山野鄉村的竹籬茅舍風景很美,山林裡的道觀寺廟也不錯,但相比起來,還是竹籬茅舍好。竹籬茅舍和道觀寺廟各有各的好處。哪個更好呢?看你自己了。所以,“道院僧房總不如”可以理解成“道院僧房總不如竹籬茅舍”,或者“和道院僧房相比,竹籬茅舍就不如了”。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命裡有的總會給你,沒有的,再強求也沒用。這兩句話不好理解。命裡的有無,總得一生過完才能蓋棺定論,但那時的定論對被論的人來說已沒有意義。再說,那時的有無是註定沒有的,還是因為沒有追求而沒有的呢?也不好說。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在生活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都滿足的情況下,其他的有無就隨它去吧,該有就有,不該有就讓它沒有吧。總之,在這個基礎上有無得失不縈於懷,不執意追求,一切隨緣、適意就好。如果基本的沒滿足,而以命運為藉口,不去追求,那就跟奴才差不多了。

      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風竹,池養化龍魚。

      

      道院迎接的是仙人,書堂隱居的是儒者。庭院的竹林裡哪天就會飛出一隻風凰,水池裡的魚總有一天也會變成龍。前後兩句連起來看,賢文似乎在暗示人們,人才都隱居了起來。人才為什麼要隱居呢?古人有終南捷徑之說,意思是隱居是獲得重用的一個方式。還有社會混亂,賢人清高,不屑在社會上露臉等原因。但人才終究是人才,一有機會,他們就會飛黃騰達。

  • 4 # 七月黃曉燕

    我來自南方農村,住慣了簡陋的泥胚房,那種房子雖不是茅草屋頂,相對現在的磚瓦,混泥土房,那是簡陋多了。

    這是我家的老房子,有好幾十年了,雖然現在都搬到新家,每到過年,我還是會掛燈籠,貼對聯,感覺還是很有年味的。自己的家,只有自己知道,不僅住人,而且還是一種難忘的回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以前村裡這類房子很多現在少了。

    我還保留著一些之前拍攝的照片,這樣的房子,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每個人居住環境都不一樣,各自認為的好,只有自己知道。

    老房子裡寫著“新長征”三字,能感覺到當年的情懷。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的桌子,滿滿的回憶,

    還是那句俗語“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竹林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總不如。”

  • 5 # sxx落葉

    其完整的句子是“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它出自《增廣賢文》,告訴世人,老百姓的籬笆院牆和茅草屋舍雖是陋室,但它是溫暖的家園。田園風光,也有無限風光。

    道觀、廟宇雖有僧房院牆,還有人供奉,但它遠不能與自己

    的籬笆院牆和茅草屋舍相比。俗語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故土難離!

    由此聯想起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飲酒》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其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追求的桃花源般的生活,無車馬喧囂,遠離塵俗,超凡脫俗,再無世間煩惱。

    “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擺脫世俗的束縛,南山美好的晚景就能得到無限樂趣。

    山氣日夕,飛鳥相與。竹籬茅舍、芳草鮮美,瓜棚柳巷、落英繽紛。田園風光也能怡生自樂。

    當今我們既要有不懈追求為國獻力的胸懷,,也要有知足長樂的精神。竹籬茅舍,美哉,安哉!

  • 6 # 星座命理風水

    《今日農村面貌新》

    今日農村面貌新,山青水秀景宜人。

    綠樹成蔭花遍地,蜂飛蝶舞四季春。

  • 7 # 開心畫者

    竹籬茅舍風光好,鄉土情懷永難忘。鄉間的老屋舊房,記憶著歷史的過往,總讓人懷想思念。陳牆舊瓦,經歷看歲月的滄桑,寒暑的風雨,沉澱著年華的畫圖。正因如此,才讓人如此地著迷和嚮往……

  • 8 # jianchi

    哈哈,現在中國還有竹籬茅舍嗎?

    就是有的話也早就被危房改造了,有些景區有竹籬茅舍,但茅舍只是外觀,裡邊的骨架卻是鋼筋水泥。

    過去常說的山西洪桐大槐樹,那是多少移民魂牽夢繞的家鄉?

    而現在的山西洪桐大槐樹,卻是一棵足可以以假亂真的水泥樹。

    所以現在還想著竹籬茅舍好風光?恐怕也只有去成都去看看杜甫草堂了。

  • 9 # 農村的玉寶寶

    光聽詩句感覺就是我們嚮往的悠閒生活,竹籬,茅舍,山清,水秀,但我還是感覺偶爾去放鬆一下就好了,如果真的生活在這種環境,我感覺大多數人都受不了,肯定還是喜歡我們繁華的大都市。

  • 10 # 蔣小樓

    《答張五弟》

    唐·王維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閒。

    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 11 # 林仁強微博故事

    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每個人對環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而不同的選擇又能體現出人的意趣。竹籬茅舍,體現了主人的樸素與風雅。栽花種竹養鶴賞魚,這種幽雅清淨的環境營造出了一種安靜恬淡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夠陶冶人的身心、塑造人的氣質,這與那雕樑畫柱、青磚碧瓦、莊嚴肅穆的寺院道觀是不同的。晨鐘暮鼓,黃卷青燈的生活怎麼能與悠閒自得的竹籬雅院生活相比呢?但無論人們選擇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不能逃脫命運的安排。對已定的命運,我們不要在意,相信該有的總會有,沒有的強求也無用,只要我們生活得幸福快樂就好。

  • 12 # 紫葉巖

    山青水秀家鄉美,綠樹蔥蘢掩小徑。

    茅屋想是詩翁臥,竹影雞聲半掩扉。

    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裡。

    茅屋年年破,春風歲歲來。

    茅屋三間小,春風長草芽。

    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

    愧我飄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處。

  • 13 # 緣媽生活記

    “竹籬茅舍風光好”字面的意思籬笆的圍牆與茅草屋的風景很好。我在城市裡買了房有了家,還是懷念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想念母親的小院。

  • 14 # 不亦樂乎者也

    竹籬茅舍風光好!

    竹籬笆、茅草屋,我腦中第一個想到的人竟然是諸葛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竹林深處,小橋流水,三人三馬,前來拜見。

    古時候的大賢,隱士,一般都住在這種房子裡,沒事讀讀書,彈彈琴,釣釣魚,吃穿不愁,生活好滋潤。不出門,不種地,不工作,怎麼活下去的,起碼電視劇上都是這麼演的。很是好奇,有待考證。

    現在想看到這種房舍,只能去歷史風景名聲古蹟區了。

  • 15 # 瑪麗艾斯

    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竹籬茅舍的風光!

    看到竹籬茅舍這四個字,腦子裡忽然恍過一個場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室裡,如痴如醉的講著陶淵明的的詩~老師講的投入我們聽的彷彿身臨其境,彷彿一時間穿越時光隧道走進了陶老的內心,走進了他的田園生活……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老一生可謂是潔身自好,內心超凡脫俗。

    隱居田園,自耕自食,儉樸寡慾的生活方式,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一和諧,真可謂是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渾然契合,才呈現出,景與人,如此美好的田園竹籬茅舍好風光!

  • 16 # 勝之不用武

    稻田邊,廊橋旁,流水人家。安靜的建立著一間盒子書房。書房藏書無數,你可以一書在手,清茶一杯,咖啡飄香。亦可以呼朋喚友,在書房隔壁的農家用餐,雖是農家小菜,但綠色的有機野菜,放養的農家雞鴨鵝,吃來別有一番好滋味。即使你喝了小酒,不可以開車,別急,也有客棧可以留宿,次日再走。淳樸的民風,地道的價格,絕對是個值得回頭的地方!座標:海南省瓊中縣灣嶺鎮鴨坡村。

  • 17 # 星了心願只為戀

    竹籬毛舍風光好,

    古韻殘存留貴人。

    莫道南山行林處,

    一曲黃昏照佳欣!

  • 18 # 籃球第3賽場

    綠槿作籬笆,茅簷掛薜蘿。

    馬車渾不到,樵牧自相過。

    臥看歸田錄,行聽擊壤歌。

    優遊只如此,刀鋸奈吾何?

  • 19 # 風雨同露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那綠竹,那溪水,那小橋,鍾靈毓秀,雅韻流芳,確是一個人清寂中的佳友。即使無月無風,無雨無雪,紅日半牆,竹影微動,掩映於案上的清輝,泛出一片青翠,幾紋波痕,是那般生動而空靈!

  • 20 # 瘋狂的貝爺

    竹籬茅舍風光好,僧院道房終不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簡樸的竹籬茅草屋景色很好,寺院再好怎麼能比得上它。命裡該有的遲早會到,命裡沒有的別去強求。寺院迎接的是仙遊四方的客人,書齋裡隱居的是未來的高官或學者。庭院裡栽種鳳凰休息的樹,池塘裡養育將化為龍的魚。

    對於生活和環境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平凡的人選擇簡單樸素,看破紅塵的人選擇青燈古佛,風雅的人選擇芸窗竹院。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一首《清平樂》將農家淳樸自然的田園生活展現在人們面前,清新之氣撲面而來。竹籬簡陋、茅屋低小,但畢竟是自己的家,生活清苦平淡,卻能與家人一起勞作,共享天倫之樂,這些是雕樑畫棟、青磚碧瓦、莊嚴肅穆的寺院道觀所無法比擬的。僧道們在晨鐘暮鼓、黃卷青燈、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中看不到未來。即使高牆大院、衣食無憂,這樣的日子又有什麼意義,哪裡比得上安居樂業的尋常百姓家?至於文人雅士的庭院,栽花種竹、養鶴賞魚,處處都要體現一個“雅”字。環境的幽雅清靜,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安靜恬淡的讀書氛圍。也許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陶冶人的身心、塑造文人氣質。

    因此,無論是農家小院還是清庭雅舍,抑或是佛門聖地,環境對人的身心是有不可低估的影響的,人們或許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但至少還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是否真正有命運這種東西,人們不知道,也無須太在意,只要懂得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能夠快樂地生活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人抬棺是一個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