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梅哥

    小麥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產麥國均有分佈,中國山東沿海、四川、貴州、雲南發生普遍,近年來在東北、華北、西北麥區亦有日趨嚴重之勢,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下面就來看一看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症狀

    小麥白粉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2毫米的白色黴點,後逐漸擴大為近圓形至橢圓形白色黴斑,黴斑表面有一層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後期病部黴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發病條件

    冬麥區春季發病菌源主要來自當地,春麥區,除來自當地菌源外,還來自鄰近發病早的地區。發生適溫15~20℃,低於10℃發病緩慢,相對溼度大於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區當年雨多則病重,多雨地區如果雨日、雨量過多,病害反而減緩,因連續降雨沖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施氮過多,造成植株貪青,發病重。管理不當、水肥不足、土地乾旱、植株生長衰弱、抗病力低、也易發生該病,此外密度大發病重。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如北京冬小麥現在以京411為主栽品種,高肥麥田搭配種植京冬8號、京冬6號、中麥9號,中肥及水澆條件差的種植京437、京核1號、輪抗6號等抗旱、耐瘠的品種,稻茬麥及晚播麥田可選用京411、京冬8號、京雙18等。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南方麥區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北方麥區適時澆水,使寄主增強抗病力。

    3、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用種子重量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拌種,也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20~25克拌667m2麥種防治白粉病,兼治黑穗病、條鏽病等。

    4、在小麥抗病品種少或病菌小種變異大抗性喪失快的地區,當小麥白粉病病情指數達到1或病葉率達10%以上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也可根據田間情況採用殺蟲殺菌劑混配做到關鍵期一次用藥,兼治小麥白粉病、鏽病等主要病蟲害。

    5、小麥生長中後期,條鏽病、白粉病、穗蚜混發時,畝用粉鏽寧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氫鉀150克。條鏽病、白粉病、吸漿蟲、粘蟲混發區或田塊,畝用粉鏽寧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樂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氫鉀150克。赤黴病、白粉病、穗蚜混發區,畝用多菌靈有效成分40克加粉鏽寧有效成分7克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加磷酸二氫鉀150克。

  • 2 # 北漂果果生活日記

    在小麥的主產區這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的小麥病。由白粉菌引起的。涉及中國的小麥主產區的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湖北等等省份。最近幾年有蔓延的趨勢。白粉菌的危害有著時間跨度長、產量受損大的特點。跨度長主要指:從幼苗到抽穗都有發病現象的出現。受損大主要指:發病從葉片的黃色斑點,發展為大的病斑,嚴重時病葉、植株均覆蓋白色粉狀黴層,嚴重的影響作物生長的光合作用,早期發病植株死亡,晚期減產。

    發病規律,從根源上看:一般有施肥單一或者是施氮肥的數量偏多。從滋生的條件來看:一是密度的農田,二是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多雨期,導致麥田的空氣溼度大,透風條件變差的麥田,三是最容易的發生的還是倒伏的麥田。從根源上解決勝過噴灑農藥。隨著我們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小麥新品種的不斷出現,但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的最近多年來中國的下得力氣比較大,所以抗倒伏品種、抗病品種的不斷出現,這一現象必然會慢慢還轉。豫麥9、15、16、21、24號,魯麥1、5、7號等等。

    施肥的科學化,應該加強的小麥主產區的指導,加強有機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除此之外,就是化肥的科學配方,減少一種化肥的單一結構,或者一種成分的化肥的使用。比如氮肥。多增加磷肥和鉀肥的使用量,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和植株本身的壯大。、在白粉病的發病去=區,小麥種植前的深根作業,深耕前的可以可溼性粉劑等等藥劑噴灑從孢子體上消滅之,同時深根前對於當年發生過的白粉病的區域,應該有組織的銷燬地上的雜草和秸稈。藥物防治應該注意春季開春主預防:主要噴灑乳油等。

    4-5月隨著雨水的增多,空氣溼度的增大,不但是白粉病、膩蟲、麥鏽病等等會集中爆發一般採用多菌靈噴灑效果比較好,並且在發病去噴灑磷酸二氫鉀可以壯苗。(這時應該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不要各自為政,起不到好的作用)。小麥白粉病各麥區均有發生,小麥各生育期都可以為害,以為害葉片為主,典型症狀是病部有白色粉末狀黴層。小麥受害後可以引起葉片枯死,分櫱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等,一般年份可以減產5-10%,嚴重感病品種可絕收。先了解下白粉病發病因素,再說說防治方法。抗性機制:一般葉片窄長直立生長品種發病輕,含糖量低品種發病輕。

  • 3 # 嘶啞的怒吼

    在小麥的主產區這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的小麥病。由白粉菌引起的。涉及中國的小麥主產區的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湖北等等省份。最近幾年有蔓延的趨勢。白粉菌的危害有著時間跨度長、產量受損大的特點。跨度長主要指:從幼苗到抽穗都有發病現象的出現。受損大主要指:發病從葉片的黃色斑點,發展為大的病斑,嚴重時病葉、植株均覆蓋白色粉狀黴層,嚴重的影響作物生長的光合作用,早期發病植株死亡,晚期減產。

    發病規律,從根源上看:一般有施肥單一或者是施氮肥的數量偏多。從滋生的條件來看:一是密度的農田,二是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多雨期,導致麥田的空氣溼度大,透風條件變差的麥田,三是最容易的發生的還是倒伏的麥田。從根源上解決勝過噴灑農藥。隨著我們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小麥新品種的不斷出現,但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的最近多年來中國的下得力氣比較大,所以抗倒伏品種、抗病品種的不斷出現,這一現象必然會慢慢還轉。豫麥9、15、16、21、24號,魯麥1、5、7號等等。

    施肥的科學化,應該加強的小麥主產區的指導,加強有機肥的使用量,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除此之外,就是化肥的科學配方,減少一種化肥的單一結構,或者一種成分的化肥的使用。比如氮肥。多增加磷肥和鉀肥的使用量,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和植株本身的壯大。、在白粉病的發病去=區,小麥種植前的深根作業,深耕前的可以可溼性粉劑等等藥劑噴灑從孢子體上消滅之,同時深根前對於當年發生過的白粉病的區域,應該有組織的銷燬地上的雜草和秸稈。藥物防治應該注意春季開春主預防:主要噴灑乳油等。

    4-5月隨著雨水的增多,空氣溼度的增大,不但是白粉病、膩蟲、麥鏽病等等會集中爆發一般採用多菌靈噴灑效果比較好,並且在發病去噴灑磷酸二氫鉀可以壯苗。(這時應該在農業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不要各自為政,起不到好的作用)。小麥白粉病各麥區均有發生,小麥各生育期都可以為害,以為害葉片為主,典型症狀是病部有白色粉末狀黴層。小麥受害後可以引起葉片枯死,分櫱減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等,一般年份可以減產5-10%,嚴重感病品種可絕收。先了解下白粉病發病因素,再說說防治方法。抗性機制:一般葉片窄長直立生長品種發病輕,含糖量低品種發病輕。

  • 4 # 農人秉天

    小麥白粉病,屬於真菌性病害,在小麥生育期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害,該病害發生面積比較廣泛,在中國小麥種植區,基本都有出現,根據區域不同,發生面積有輕有重。

    小麥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以及葉鞘部位,從外觀看,相對比較好分辨,觀察患病的小麥植株葉片,剛開始,會有白色的小黴點,不太明顯,隨著白粉病的加重,這些小黴點會變成黴斑,有些呈圓形,有些呈橢圓形,如果白粉病繼續加重,在白色的黴斑上,會有一些黑色的點點出現。

    小麥感染白粉病以後,根據嚴重程度,最終的產量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另外,小麥的品質也會受破壞,賣不上高價錢,所以,作為種植戶,要提前做好預防及防治措施。

    據觀察,小麥白粉病的發生,和田間的溫度以及溼度關係很大,首先,隨著溫度逐漸回升,當溫度達到20度左右時,發生小麥白粉病的機率就會加大,其次,春季雨水相對也不少,當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田間溼度過大時,也會加大白粉病的發病機率,基於這2種因素,在4-5月份時,如果滿足了以上2點,大家要多去田間注意觀察。

    先說預防辦法,從購買種子開始,建議購買抗病性相對較強的品種,在遇到白粉病的時候,能夠有所減輕,其次,做好田間的管理措施,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提高自身的抗性,比如水肥管理要跟上,底肥、追肥不可少,出現乾旱時,及時灌溉,另外,在前期如果有旺長情況,也及時進行控旺處理。

    再說很多朋友關心的防治藥劑,當田間已經出現白粉病時,要及時噴施藥劑進行控制,越早效果越好,目前,市面上針對小麥白粉病的藥劑有很多,但是,不同地塊實際情況不同,有些藥劑表現出的結果也會有差別,大家選擇合適自己的藥劑即可,常用藥劑有:丙環唑、咪鮮胺、烯唑醇、氟環唑、三唑酮、腈菌唑、吡唑醚菌酯等單劑,也可使用戊唑·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己唑·多菌靈/苯甲·丙環唑等復配藥劑。

    需注意一下: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時,根據發病的程度以及防治效果,中間間隔7-10天,可多次噴施。

  • 5 # 鄉村小見

    小麥白粉病

    一、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產麥國均有分佈,中國山東沿海、四川、貴州、雲南發生普遍,危害也重。近年來該病在東北、華北、西北麥區,亦有日趨嚴重之勢。該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

    二、危害部位

    該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

    階段特徵

    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1.5mm的白色斑點,後逐漸擴大為近圓形至橢圓形白色黴斑,黴斑表面有一層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後期病部黴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白粉病的防治

    三、抗病品種。

    化學藥物(如乙嘧酚醚菌酯,三唑類殺菌劑)。

    物理(如紫外線UV-C處理)防治。

    發病條件

    冬麥區春季發病菌源主要來自當地。春麥區,除來自當地菌源外,還來自鄰近發病早的地區。

    氣候

    該病發生適溫15~20℃,低於10℃發病緩慢。相對溼度大於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區當年雨多則病重,多雨地區如果雨日、雨量過多,病害反而減緩,因連續降雨沖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1)施氮過多,造成植株貪青、發病重。管理不當、水肥不足、土地乾旱、植株生長衰弱、抗病力低、也易發生該病。此外密度大發病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中國南方麥區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中國北方麥區適時澆水,使寄主增強抗病力。

    (3)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所以儘早防控和治理,以免耽誤後續生產

  • 6 # 浪跡天涯小熊

    )農業防治。

    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2)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

    (3)田間噴藥。

    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7 # 鄉煙鄉夢

    造成小麥白粉病的原因包括:

    1.病原

    冬麥區春季發病菌源主要來自當地。春麥區,除來自當地菌源外,還來自鄰近發病早的地區。

    2.氣候

    該病發生適溫15-20℃,低於10℃發病緩慢。相對溼度大於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區當年雨多則病重,多雨地區如果雨日、雨量過多,病害反而減緩,因連續降雨沖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3.管理

    施氮過多,造成植株貪青、發病重。管理不當、水肥不足、土地乾旱、植株生長衰弱、抗病力低、也易發生該病。此外密度大發病重。

    危害小麥的症狀表現為:

    1.危害部位

    該病可侵害小麥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葉片和葉鞘為主,發病重時穎殼和芒也可受害。

    2.階段特徵

    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1.5mm的白色斑點,後逐漸擴大為近圓形至橢圓形白色黴斑,黴斑表面有一層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後期病部黴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總的來說,小麥白粉病的防治也就是選擇抗病品種、使用化學藥劑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 8 # 小俊在農村

    如果田間已發生了白粉病,需要及時打藥進行防治。目前來看,市面上的殺菌劑有很多,針對白粉病的藥劑也不少,但是不同地區的抗性有差距,所以在選擇殺菌機時也要注意,比如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等三唑類的殺菌劑,或者是醚菌酯、氯啶菌酯等,也有復配藥劑,如烯肟·戊唑醇、苯甲·丙環唑等。我們河南現在都是提前就打藥預防,在沒生白粉病之前就預防,比生病之後打藥效果更好。

  • 9 # 大俠觀三農

    如題主所問,小麥生白粉病,如何防治?我們山東也是小麥的主產區,一般我們這邊小麥白粉病一般在五月上旬和中旬,危害比較大,比較廣泛。

    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解答,瞭解一下小麥白粉病和如何防治。

    首先來了解一下小麥白粉病。小麥白粉病:山東一般發生在5月中旬左右,在高溫低溼和部分高溼的情況下容易發病,危害小麥的各個器官,影響產量,危害巨大;主要症狀:一般發病初期葉片和葉鞘處出現白色黴層斑點,慢慢連成片,在麥穗表面也可看到白色黴層。那麼白粉病如何防治呢?

    1、選種一些抗病品種進行種植

    2、用農藥進行防治:例如,三唑酮、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寧南黴素,多抗黴素等等。

    注:一定要到正規農資零售店購買正規產品,並尊聽專業囑咐!

  • 10 # 城市旅行者

    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2)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

    (3)田間噴藥。

    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11 # 魚千尋

    小麥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也是中國小麥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鞘和葉片,病重時可以擴充套件到穗部和芒。

    今年春季氣溫較高,目前在生產上的田間小麥葉片上已經出現了白粉病的危害症狀。對於小麥白粉病的發生可以根據前期天氣情況預測,做到提早防治,病害擴充套件後期的藥劑防治效果並不理想。

    白粉病流行的因素

    1. 溫度和溼度

    小麥白粉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17度,氣溫在15-25度之間都是很容易發病的,低於10度發病較慢。 小麥白粉病對溼度要求不高,相對溼度0-100%都能生長,溼度高生長會更好,大於70%就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

    2. 雨水

    小雨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流行,短時大雨對白粉病的流行不利,主要是孢子不耐大雨沖刷。

    3. 施氮的影響

    小麥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對紫外線和直射Sunny敏感。施氮過多,密度大,植株貪青時發病會較重。另外,當水肥不足,植株生長衰弱,也易發病。白粉病的防治時期

    由於在發病初期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病情的檢測,發生期提前時需要相應提早施藥防治。

    當田間病株率達到10%或病葉率達5%時,就需要進行藥劑防治。

  • 12 # 豫中大雷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家裡就種小麥我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2)種子處理。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3)田間噴藥。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13 # 湖南小亮亮

    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2)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

    (3)田間噴藥。

    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14 # 豔豔跑農村

    小麥生白粉病,怎麼防治?

     

     

    什麼是白粉病。

    桑裡白粉病又稱白粉病、白背病。分佈在全國的各植桑區。多發生於枝條中下部將硬化的或老葉片的背面,枝梢嫩葉受害較輕。發病初期葉背出現圓形白粉狀小黴斑,後 擴大連片,白粉嚴重時佈滿葉背,葉面與病斑對應處可見淡黃褐斑,後期自色黴斑中出現黃色小顆粒物,漸由黃變褐,最後變為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這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的小麥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中國主要地區在山東、河南、江蘇、四川、湖北等等省份。最近有蔓延的趨勢。白粉菌的危害有著時間跨度長、產量受損大的特點。跨度長主要指:從幼苗到抽穗都有發病現象的出現。受損大主要指:發病從葉片的黃色斑點,發展為大的病斑,嚴重時病葉、植株均覆蓋白色粉狀黴層,嚴重的影響作物生長的光合作用,早期發病植株死亡,晚期減產。

    從根源上解決勝過噴灑農藥。隨著我們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小麥新品種的不斷出現,但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的最近多年來中國的下得力氣比較大,所以抗倒伏品種、抗病品種的不斷出現這一現象必然會慢慢還轉。藥物防治應該注意春季開春主預防:主要噴灑乳油等。

  • 15 # 微播農村

    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2)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

    (3)田間噴藥。

    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16 # Youth青春錯過

    小麥白粉病是小麥生長後期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可為害葉片、葉鞘、莖稈和穗部。葉片上最初出現一層白色粉狀黴層,以後逐漸變為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顆粒即病菌的閉囊殼。發病重時,整植株從下到上均可被灰白色黴層覆蓋,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

    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和測報點5月12—13日調查,小麥白粉病平均病株率68%,病葉率3.5%,其中城關鎮賈固村、留固鎮西盤邱村、四間房鎮四間房村測報點麥田病葉率分別為11.3%、8.3%、5%,已達防治指標。由於現在的麥田灌溉條件好,種植的品種抗病性差,有利於該病流行蔓延,必須迅速開展防治。

    防治指標:病株率15%或病葉率5%。達到或者超過這個指標,就應該開展防治。

    防治方法: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者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75克,或者12.5%氟環唑懸浮劑48—60毫升,或者23%醚菌·氟環唑懸浮劑30—50毫升,或者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加水45公斤常量噴霧。

  • 17 # 王七妹

    小麥白粉病在全國各類麥區均有發生,尤其在高產麥區。由於植株生長量大、密度高,在田間溼度大時,白粉病更易於發生。目前在小麥產量有較大提高的同時,白粉病已上升為小麥的主要病害。發病後,光合作用受影響,造成穗粒減少,粒重降低,特別嚴重時可造成小麥絕產。小麥受白粉病菌侵染後,隨著病情發展,葉片上出現黃色小點,而後逐漸擴大為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表面覆有一層白粉狀黴層,後期白粉狀黴層逐漸由灰褐色變為黃褐色小圓斑,白粉病防治不力可造成小麥枯死,發病嚴重的病株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而小。春季氣溫回升快,如果遇雨較多時常會引起大發生(1)症狀識別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白色黴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上面長出白粉狀的黴層(分生孢子),後變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後期在黴層中散生黑色小粒(子囊殼),最後病葉逐漸變黃褐色而枯死。(2)發病規律病菌(子囊殼)在被害殘株上越冬。春天放出大量病菌(子囊孢子)侵害麥苗,以後在被害植株上大量繁殖病菌(分生孢子),借風傳播再次侵害健株。小麥白粉病在0~25℃條件下均能發展,在此範圍內隨溫度升高發展速度快;溼度大有利於孢子萌發和侵入;植株群體大,陰天寡照,氮肥過多時有利於病害發生髮展。(3)防治措施一是種植抗病品種;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2.藥劑防治一是秋苗發病重的地塊,可藥劑拌種,方法同小麥散黑穗病;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間發病率3%~5%時(成株期調查以旗葉到旗葉下2葉計算發病率),每666.7平方米用20%粉鏽寧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對水50~60千克噴霧,或對水10~15千克低容量噴霧。也可用25%病蟲靈乳油每666.7平方米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勻噴霧。 及時防治,當小麥白粉病病情指數達到1或病葉率達10%以上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也可根據田間情況採用殺蟲殺菌劑混配做到關鍵期一次用藥,兼治小麥白粉病、鏽病等主要病蟲害.小麥生長中後期,條鏽病、白粉病、穗蚜混發時,畝用粉鏽寧有效成分7g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g加磷酸二氫鉀150克條鏽病、白粉病、吸漿蟲、粘蟲混發區或田塊,畝用粉鏽寧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樂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氫鉀150克赤黴病、白粉病、穗蚜混發區,畝用多菌靈有效成分40克加粉鏽寧有效成分7克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加磷酸二氫鉀150克

  • 18 # 三農參謀

    “小麥生白粉病,怎樣防治?”,這個問題問的很及時。眼下,正值黃淮海麥區小麥抽穗揚花期,每年這個決定小麥收成好賴的關鍵時間段也正是小麥病蟲害發病的高發時期。向病蟲奪糧正是這個生長階段我們農業生產中應該注意的。

    根據小編前日在豫西南南陽盆地進行小麥田間調查,今年小麥後期生產的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天氣預測及當下發病條件綜合分析,小麥白粉病、赤黴病、鏽病等病害依舊處於高發態勢,慶幸的是,該地區已經開始進行“一噴三防”的綜合防控措施,政府部門也很重視當下農業生產,調撥大批資金進行飛防防控。下面小編就係統地談一下小麥白粉病的發病症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一、小麥白粉病的發病症狀

    小麥白粉病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該病害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和葉鞘,嚴重時可為害小麥的莖、穗、穎殼,甚至麥芒。發病初期,病部先出現小黃點,然後逐漸擴大到近圓形至橢圓形的白色黴斑,並在表面形成白色粉狀黴菌層(分生孢子),然後逐漸變成灰白色,並且最終變成淺褐色,病斑上散佈有黑色的小顆粒,這是病原菌的閉囊殼。

    二、小麥白粉病的發生規律

    該病適宜在15-20℃的溫度下發病,溫度低於10℃病程進展緩慢。相對溼度大於70%可能導致小麥白粉病大面積流行發生。

    初始階段。最早可在3月中下旬可見中心病株。初見期的遲早與當年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小麥品種的抗性有關。如遇暖冬,發病期溼度大,小麥品種易感病等,初見期可提早,一般於3月上中旬就有發生。

    發病程序。在3月中下旬和4月初,小麥處於拔節孕穗期。由於溫度低,病情進展緩慢並且增量較小。

    快速發病期。從4月中旬至5月上旬,小麥處於揚花期,發病指數則會隨著環境條件急劇增長。

    發病衰退期。5月上旬後,小麥進入灌漿至乳熟期,閉囊殼基本已普遍形成,病情基本穩定,已停止擴散和蔓延。

    三、影響小麥白粉病的發病因素

    影響小麥白粉病發病的因素主要有:氣候條件、田間管理水平、品種自身抗性、農民對病害的認識等因素。

    氣候因素。分生孢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對溼度具有較大的適應性,因此溫度是決定病害發病的因素。小麥白粉病的發生溫度範圍為0.5℃-30℃,最適溫度為15℃-20℃。

    田間管理因素。小麥偏施氮肥、密度大、溼度大、通風透光性差,導致植株徒長,生長環境鬱閉,這不僅會降低小麥植株的抗性,而且還會促進了孢子萌發和入侵,從而小麥白粉病發病較重。

    品種自身的抗性。單一品種的大規模種植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個地區長期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會降低該品種的抗性並會增加其致病性。

    農民對病害不瞭解,防控意識不強。農民對白粉病的危害瞭解不足,因此無法及時進行預防和控制,在菌源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加之後期溫度高,病菌數量大、繁殖快,危害會加重。

    四、小麥白粉病的綜合防控措施

    小麥白粉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在播種期、孕穗期、揚花期、灌漿期進行防控。

    播前藥劑拌種。在小麥播種期間,可以透過藥劑拌種來控制麥田病原基數,根據種子重量的0.2%至0.3%,使用15%的三唑酮可溼性粉劑進行拌種,或者按種子重量的1%-2%,使用2%的烯唑醇進行拌種。

    在小麥孕穗期至抽穗初期進行防治。此時可見小麥白粉病偶有發生。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100g,添入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0g,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60g,兌水30kg,均勻噴霧,可有效預防小麥白粉病,也可兼治鏽病等小麥主要病害。

    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防治。此時是防制小麥白粉病的關鍵時期。每畝可使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80-100g、6%戊唑醇微浮劑200ml、30%醚菌酯懸浮劑40ml、25%咪鮮胺乳油50-60ml,兌水40kg噴霧,每7天噴一次,連續2至3次。

    小麥灌漿期進行防治。每畝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80-150g或6%戊唑醇微浮劑200ml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0~60g,兌水40kg噴霧,或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5000倍液噴霧, 都能有效防治白粉病。

  • 19 # 煙臺小小楊

    土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時澆水抗旱,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止溼氣滯留。自生麥苗越夏地區,冬小麥秋播前要及時清除掉自生麥,可大大減少秋苗菌源。

    (2)種子處理。

    用種子質量0.15%的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拌種可較好地預防白粉病的發生。

    (3)田間噴藥。

    當田間病葉率達10%以上時,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每畝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64克對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1~2次。

  • 20 # 三農小解同學

    小麥白粉病是近年來在小麥產區造成減產問題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今年春去夏來的這個時間段內,天氣變化多端,高溫低溫多雨天氣盛行,給小麥白粉病的爆發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條件。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下小麥白粉病如何進行正確的防治。

    發病症狀

    小麥白粉病主要侵染葉片和葉鞘,病情嚴重時也可為害穗部的穎殼和芒。初發病時葉面出現1~1.5mm的白色斑點後逐漸擴大為近囻形至橢圓形白色黴斑,黴斑表面有一層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動立即飛散。這些粉狀物就是該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後期病部黴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傳播方式及發生特點

    小麥白粉病菌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感病小麥葉片上遇有溫溼度條件適宜,病菌萌發長出芽管芽管前端膨大形成附著胞和侵入絲,穿透葉片角質層,侵入表皮細胞形成初生吸器,並向寄主體外長出菌絲,後在菌絲叢中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成熟後脫落,隨氣流傳播蔓延,進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在發育後期進行有性繁殖,在菌叢上形成閉囊殼。

    小麥白粉菌是高度專性寄生菌所以小麥白粉菌的越夏情況及其夏季寄主是影響白粉病發生與流行的關鍵因子。

    防治技術

    選擇抗性品種

    不同的小麥品種對白粉病的抗感差異非常明顯,並且品種抗病效能夠遺傳。經過種子管理部門審定的粉病抗性品種其抗性一般可以保持3~5年,種植了這類品種,生產上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防治白粉病的化學農藥。

    栽培措施

    在小麥密度偏大、施氨肥過量的情況下,麥株旺長田間溼度大或者發生了倒伏的麥田發病往往較重施氮過多造成植株貪青、發病重。管理不當、水肥不足、土地乾旱、植株生長衰弱、抗病力低、也易發生該病。此外密度大發病重如果又碰上小麥生長後期雨量偏多分佈均勻溫度又偏低將延長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所以特別需要注意合理施肥和合理密植,重點是氬、磷、鉀肥的配合使用,以及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溼度

    藥劑及防治方法

    小麥白粉病的流行激増期多在3月上至4月中旬,白粉病的防治關鍵時期也應在此範圍內。在沒有做到種植抗性品種和栽培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或者遇到白粉病流行年份時,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應在未發病或發病初期結合小麥條鏽病、蚜蟲等一起用藥防治。白粉病防治主要推薦藥劑主要有3類:

    三唑類殺菌劑:包含三唑酮乳油、丙環唑乳油、烯唑醇可溼性粉劑、腈菌唑可溼性粉劑等。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包含烯肟菌酯乳油、氯啶菌酯乳油、苯醚菌酯懸浮劑、烯肟菌胺懸浮劑、嘧菌酯懸浮劑、醚菌酯懸浮劑等藥劑。

    其它殺菌劑或混劑比如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硫酮可溼性粉劑、己唑醇。福美雙可溼性粉劑等。為了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不同型別的殺菌劑建議輪換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季度停工停產,為什麼還能有很多個股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