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逐步萎縮,經過了近50年“掙扎”,最終在70年代初完全乾涸,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但很難衡量兩個因素哪一個佔比更大。
首先說一下人為因素,很多人認為羅布泊的乾涸是因為入湖河流相繼斷流,比如塔里木河,孔雀河等,因為沿這兩條河流兩岸居住的人類越來越多,農作物大面積種植,從河道當中取水量越來越高,並擷取天山融化雪水,最終引起塔里木河斷流。
但其實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有過幾次改道,20年代之前塔里木河改道向南流入臺特馬湖,但在1920年以後,塔里木河有過短暫的恢復,重新向東流入孔雀河以後一同匯入羅布泊,但羅布泊當時並沒有恢復,而是繼續萎縮,逐漸走向了乾涸。從這一點來看,羅布泊的乾涸除了與入湖河流斷流以外,也有自然他原因。
從自然因素角度講,是因為中國西北部降水量越來越低,羅布泊所處的塔里木盆地,以往年平均降雨量是在200毫米以上,而近現代除了降雨量減少以外,氣候也越來越炎熱,且盛行乾熱風,水分蒸發極快。這種現象並不能完全歸結於人類活動,也與地球氣候週期性變化有關。
當前羅布泊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基本是在100毫米以內,最低時甚至不足10毫米,而羅布泊的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以上,這大大降低了羅布泊周邊的地表徑流量,往往上一秒降落到地面的雨滴,還沒有來得及滲入到地下,就已經蒸發殆盡。
綜合以上兩點因素可以總結為:自然因素是基礎,人為因素是壓垮羅布泊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沒有人為因素干預,羅布泊的乾涸可能會推遲幾十上百年,但以前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並不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比如,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圍繞整個新疆地區,掀起了開墾浪潮,大批人員就地專業為建設兵團,且有“八千湘女上天山”,組建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以及時代背景下,很難將羅布泊的乾涸歸結於此,畢竟那個時候不僅僅是新疆,全國對於開墾都熱情高漲,只不過當時沒有意識到塔里木周邊的環境比較脆弱。
羅布泊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逐步萎縮,經過了近50年“掙扎”,最終在70年代初完全乾涸,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但很難衡量兩個因素哪一個佔比更大。
首先說一下人為因素,很多人認為羅布泊的乾涸是因為入湖河流相繼斷流,比如塔里木河,孔雀河等,因為沿這兩條河流兩岸居住的人類越來越多,農作物大面積種植,從河道當中取水量越來越高,並擷取天山融化雪水,最終引起塔里木河斷流。
但其實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有過幾次改道,20年代之前塔里木河改道向南流入臺特馬湖,但在1920年以後,塔里木河有過短暫的恢復,重新向東流入孔雀河以後一同匯入羅布泊,但羅布泊當時並沒有恢復,而是繼續萎縮,逐漸走向了乾涸。從這一點來看,羅布泊的乾涸除了與入湖河流斷流以外,也有自然他原因。
從自然因素角度講,是因為中國西北部降水量越來越低,羅布泊所處的塔里木盆地,以往年平均降雨量是在200毫米以上,而近現代除了降雨量減少以外,氣候也越來越炎熱,且盛行乾熱風,水分蒸發極快。這種現象並不能完全歸結於人類活動,也與地球氣候週期性變化有關。
當前羅布泊地區年平均降雨量基本是在100毫米以內,最低時甚至不足10毫米,而羅布泊的年平均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以上,這大大降低了羅布泊周邊的地表徑流量,往往上一秒降落到地面的雨滴,還沒有來得及滲入到地下,就已經蒸發殆盡。
綜合以上兩點因素可以總結為:自然因素是基礎,人為因素是壓垮羅布泊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沒有人為因素干預,羅布泊的乾涸可能會推遲幾十上百年,但以前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並不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比如,新中國成立以後,百廢待興,圍繞整個新疆地區,掀起了開墾浪潮,大批人員就地專業為建設兵團,且有“八千湘女上天山”,組建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以及時代背景下,很難將羅布泊的乾涸歸結於此,畢竟那個時候不僅僅是新疆,全國對於開墾都熱情高漲,只不過當時沒有意識到塔里木周邊的環境比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