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民推薦
-
2 # 曉月投資日記
按照歷史會重演這個規律來說,2020年應該是牛市啟動年,基於以下幾點分析:
1.自2015年槓桿牛後,已經經歷了5年的震盪市了,根據經濟學的規律,2020年行情將會啟動,但是由於疫情原因,導致中國一季度經濟停擺,,現在處於經濟恢復階段,國外疫情大爆發,還未出現拐點,而國外已經進入技術性熊市,對國內經濟可能是造成很大影響的。
2.疫情的原因,將改變國際局勢,外資也看到中國的實力,經過5年的洗牌,目前A股屬於估值窪地,北向資金源源不斷流入A股市場,市場不差錢。未來行情可期。
3.2020年是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的元年,國家需要經濟支撐,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援。政策和制度也在不斷完善。
2020牛市開啟,開啟改革牛!
-
3 # 浙商洪一道
這陽光,究竟是落日餘暉還是黎明曙光?我們將賠得一乾二淨,從此退場,還是熬過眼前,收割夢想?”每個股票投資人,都要在煎熬中反反覆覆地問。我的回答:2020,牛市啟動,會走很久。
啟動牛市,要靠政策面、基本面和資金面三方面配合。
一
首先說政策面。
任何國家、哪一屆政府,不希望股市不斷上漲?上市公司可以較高P/E倍數融資,股民可以興高采烈賺錢,國家可以增加稅收。
什麼情況下政策會打壓股市?“牛”變成了“瘋牛”。奶再多,瘋了,只好摁住宰掉。
怎樣判斷“牛”瘋沒瘋呢?很多股民會說:“漲得太快了,K線組合陡峭向上。”這是現象。我們做個思想實驗,如果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與K線同樣陡峭,或者預期長得比K線更陡峭,P/E始終沒超過20倍,PB始終沒超過2倍,那麼,儘管K線很陡峭,政府會認為“牛”瘋了嗎?不會。政府認為“牛”瘋了,暗含的意思是,股價漲得太快,上市公司業績無法支撐股價,一旦股市跌下來,殺傷力太大。
所以,我們明白了,只有在股市瘋長,上市公司業績遠遠跟不上股價上漲時,政策面才會打壓股市,潑潑冷水,讓大家清醒、清醒。
二
再說說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美國的例子。
很多投資人,包括不少機構,在分析股市漲跌時,必須要提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寬鬆、放水,對股市就是利好,貨幣政策收緊,就是利空。背後的邏輯是,股市需要資金才能打上去,沒錢,或者錢少了,就要跌下來。這個邏輯“倒因為果”了。應該是,股市有投資價值,賺得到錢,資金才進來,沒有投資價值,賺不到錢,有再多資金也不會進來。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1、美國二十年代道瓊斯指數、通貨膨脹與GDP增長。
從上圖可以看出,道瓊斯指數從1923-1924年90點左右開始上漲,一直漲到1929年10月最高381點,漲了4倍多。
有人會好奇美國20年代的物價指數。在大多數人想來,股市大漲之前,一定是貨幣當局執行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開閘放水了——直到現在,在討論中國2014-2015年那一輪上漲的時候,很多人堅持認為是國家放鬆貨幣政策造成的,後來收緊貨幣,股市就跌了下去。那兩年中國是放了水,但在20年代的美國,貨幣政策並沒有放水。美國20年代幾乎沒有通貨膨脹。我們從下圖CPI增速可以看出,從1923年至1929年,股票上漲階段,CPI指數在0%上下波動。
美國1923—1929年GDP平均增長率5.31%。
2、美國1950-1990年代道瓊斯指數、通貨膨脹與GDP增長。
從美國股市百年曆史長週期來看,1970-1980年的股市是震盪市,1972年道瓊斯指數最高點是以後10多年的歷史最高點。時間放寬一些,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道指從1966年至1984年都處於震盪階段,是美國股市100多年來震盪階段最長的時期。
從1969年12月至1982年12月,美國經歷了長達13年的“滯漲”。在此期間,年平均GDP增速為2.57%,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7.60%,財政、貨幣政策總體是在大放水。
再前後看看。
1950-1960年代。從1955年至1968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NP)以平均每年4.2%的速度增長,其中5年增長率超過6%,最長持續增長期達106月,即將近9年的持續增長——這一紀錄直到90年代出現“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同期通貨膨脹率平均保持在1.77%。道指沿著30度角向上爬行。
1980-1990年代。滯漲結束後的1983-1999年,1983年GDP增速4.6%,一直到里根任期結束,GDP增速都維持在3.5%以上。198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13.52%。1979-1981年,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勇敢又堅韌地將美元利率提高到20%,遏制了持續多年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下降至1986年的1.9%。道指向上爬行的角度大約為45度。
從美國以上歷史時期GDP增長、通貨膨脹與股票走勢,容易看出,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即便貨幣政策沒有寬鬆(通貨膨脹率低),股市依舊增長;而在經濟增速緩慢時期,即便貨幣政策寬鬆,股市僅僅是在震盪,不是震盪上升。
三
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中國的例子。
中國股市與美國不同,美國是長期穩定走勢,中國是脈衝式走勢——“牛短熊長”,大部分時間做箱體震盪。分析中國股市資金面與基本面的關係,我們就分析2005-2007年牛市和2014-2015年牛市。
1、2005-2007年牛市
股市從05年最低998點一路升至07年6124點,然後08年大跌回到3000點左右,以後基本在2000-3000點箱體盤整,直到2014-2015年的又一輪大幅上漲。
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05-07年憑什麼上漲到6124點?二是中國股市為什麼總是“牛短熊長”?
關於第一個問題,相對集中的意見是:
1)股權分置改革。非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透過向流通股支付對價獲得流通權。
2)經濟週期處於上升階段,200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2%、二季度11.3%、三季度10.7%、全年10.4%。2006年全年11.6%,2007年全年11.9%。
3)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人民幣升值預期吸引大量“熱錢”進入中國,QFII也持有不少國內有價證券,貨幣供應量大幅上升。
4)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傳統體制下,生產資料以政府劃撥形式流通,國有企業相當多土地、礦山等資源,原本沒有價格,或價格很低。2006、07年開始生產要素市場化,價格由市場決定,不但賦予生產要素流動性,同時也使其成為具有盈利能力的金融資產、具有財富效應的投資品。對股票市場而言,增大了市場的體量。
5)當時貨幣政策並非寬鬆。
從上兩張表可以看出,2004-2007年貨幣政策總體穩健偏緊,不斷升息升準。所以,這一輪牛市並非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
1-4因素疊加,造成04-07年大牛市。尤其是第1、4兩個因素,相當於給了股票市場一筆額外的非經常損益。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04年年初開始,全部A股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突然陡峭上升,這主要是股權分置改革,國有股為獲得流通權,向上市公司支付了一筆價值不菲的對價,不僅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還承諾了比往常高的利潤,上市公司ROE從2003年的10%左右,2004年陡然升至20%左右,激發了全社會股票投資熱情,在其他疊加因素影響下,一路走高至2007年6124點(客觀而言,本來也不應該走到這麼高,散戶行情,股市漲跌非理性的成分相當高)。而股權分置改革、生產要素市場化這樣的制度紅利是一次性的,後面的年份,隨著淨資產收益率逐步下降、迴歸,股市又回到2000-3000點做箱體震盪。
第二個問題,“牛短熊長”也容易說清楚了。如果淨資產收益率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水平,並且沒有向上突破的想象空間,上市公司就只值箱體震盪這個價。
根據1995到2010年A股前100名上市公司統計,即便在這15年裡,我國經歷了97亞洲金融危機、99網路泡沫、04年宏觀調控、08年歐美債務危機,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大約在13%左右,也就是說,中國A股上市公司給股東創造的回報,年平均約13%。
13%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錯。但淨資產收益率是淨利潤/淨資產,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按淨資產價格,即市淨率(PB)為1時買入股票,才會有這樣的回報。根據市場經驗,PB2倍是估值中樞,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按淨資產2倍左右價格買入股票,那麼,回報率平均在6.5%左右。
股市投資,每年回報6.5%遠遠滿足不了中國投資者的期望,所以,很多股票投資人在股市2倍左右PB的時候不願意參與。只有市場出現牛市預期,股價存在大幅上漲可能性的時候,才會回到股票市場來。
概括起來說,當中國股市平均ROE13%左右,PB2倍左右時,年回報率在6.5%左右,投資人對這樣的收益水平不感興趣,此時股市表現為箱體震盪的熊市;只有出現大盤上漲預期,大量投資人才會回來買股票,股市才形成牛市。所以,中國股市“牛短熊長”。
2、2014-2015年牛市
2014年,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4-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主要包括十大產業:
1)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天裝備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10)生物醫藥及高效能醫療器械
股市一掃沉悶之氣,滬綜指從2013年6月最低點1849.65,一路漲至2015年6月5178.19。這一輪上漲是從創業板開始的,剛開始,不大敢相信創業板,這些小市值的股票,要不了多少資金就能炒得飛上天。創業板漲了一陣子,滬綜指開始跟著漲起來。
一時間,各種高科技概念層出不窮,上市公司收併購高科技專案讓人眼花繚亂,盈利預測則讓人目瞪口呆。只要沾到點高科技,股票立刻連板,5塊錢的票,不漲到60都不好意思,突破百元才能獲得稀稀拉拉的掌聲,要破300,才滿足大家的想象力。
然而,不幸在最high時來臨。這一輪是“假升級”,沒有實實在在的產業基礎,光是嘴巴叫得響。典型如徐翔,控制一個上市公司殼,一會石墨烯、一會無人機、一會生物科技,其實都是些沒有盈利模式的“概念”,炒完之後,一地雞毛。政策開始管得嚴起來,市場以迅速下跌作為迴應。這一輪,來得快、去得也急。
這一輪牛市,初衷是對產業升級的預期,是對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迅速提升的預期;死於產業“假升級”,光有概念,沒有實際利潤增長。
這一階段的貨幣政策。
這一輪“快牛”,確實碰巧疊加了寬鬆的貨幣政策。
分析美國、中國股市上漲和震盪的原因,不難看出,股市上漲與資金面寬鬆與否並沒有直接關係,股票並非貨幣現象。股市上漲與GDP增長有直接關係,這意味著只有產業升級、上市公司利潤提升,股市才會上漲。
四
為什麼2020年是中國牛市的開端而且會走得很長?
對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里根總統的供給側改革,就能夠更好理解中國當前所處的階段。
1、里根經濟學
1981年,里根上臺,向國會提出“經濟復興計劃”,開頭就宣告他要以供給學派理論做依據:
1)削減財政開支(不包括軍費),特別是社會福利開支,減少財政赤字,至1984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2)大規模減稅,三年內減少個人所得稅3004億美元;企業實行加速折舊稅收優惠政策;
3)放鬆政府對企業的管制,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預,推行金融自由化;
4)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
該計劃反映了里根經濟學的基本設想:透過減稅和緊縮政府開支,實現預算平衡和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放鬆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和限制,透過刺激供給、自由競爭,使美國經濟實現自動復興和發展。
里根時期:
產業結構升級。傳統產業在改造中煥發新的生機,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服務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業人口加速向服務部門轉移。1980-1984年整個工業年增長率2.9%,而高新技術產業年均增長率高達14%。高新技術行業主要包括電子工業、生物技術工業、自動化生產體系和核能工業等。
供給側改革催生了上世紀90年代“新經濟”崛起,計算機和英特網的誕生最初與軍方有關,國防工業在積體電路、飛機、新材料等行業也擁有先進的技術。里根時期金融自由化推動新興產業融資,為軍隊技術轉為民用奠定了基礎。1979年風險投資額僅為25億美元,1997年達到6000億美元,18年間增長了240倍。資金主要投向資訊科技、生命科學等高技術產業,微軟、英特爾、蘋果、雅虎等一大批新興產業都得益於風險投資。
1993年9月,克林頓上臺後迅速擬定“全國資訊基礎設施”發展方案,2000年美國資訊科技產業已佔GDP10%以上,一批偉大的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和公司誕生並崛起。
得益於經濟良好發展,美股逐漸上漲,在1984年略作調整後,走出長達三年的大牛市。里根執政期間,標準普爾指數從105點漲到353點。1987年10月,股市再次調整,然後走出13年的大牛市,納斯達克指數從1987年10月的291點漲到2000年3月的5048點,漲了16倍多。1981-2000年,被稱為股市的“黃金二十年”。
2、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
1)實施更大規模減稅;
2)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3)削減、最佳化政府開支;
4)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5)穩定和擴大就業;
6)簡化企業各類審批手續,以利於投資;
7)以公正監管促進各類企業公平競爭;
8)降低涉企收費,如電費、過路過橋費、各類中介服務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9)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10)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叢集,壯大數字經濟。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發展。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推進“網際網路+”,持續推動網路提速降費。
11)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援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照里根經濟學,基本思路一致:都強調透過改革“供給側”,促進產業升級,以此推動經濟新一輪增長,這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股市將隨著經濟增長逐步上升,同樣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不確定因素也有:2020年是新老交替的一年,新產業能否迅速發展起來,存在不確定性。這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利潤一定時期內整體下滑,股市同樣會出現調整和反覆。但這一點並不影響對長期趨勢的判斷。
孫子曰: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老人家有詩為證: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市場曰:把機會留給看得明白的人。
-
4 # 盜夢琢影
所有的預測都是耍流氓,即使錯了也不會有人出來負責,更何況有1/3的成功機率,牛市中也有虧錢的,上漲才是風險的製造者,如果真想賺錢現在的行情是最好的時機
-
5 # 小白談財經
2020年不會是大牛市。
有以下原因,疫情雖在中國得到控制,但是在國外依然沒看到轉向的訊號,只是增長有所減緩,會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爆發,都有不確定性。歐美國家在疫情還沒控制的時間段,現在就準備復產了,印度也存在隱患。現在貿易都是趨於全球化,其他國家疫情沒控制下來,中國的經濟也難獨善其身。
其次,大牛市前都是經過一長時間段的反覆震盪,把一些投機的和持股信心不堅定的人洗出局去,現在顯然還有許多投機者在股市遊蕩,尋找機會,只有這部份人消停了,股市才有走牛的可能。現在走勢想13年左右的行情。
還有就是政府現在也不願走大牛,更願意走慢牛,價值投資,讓股市健康穩定的發展,而不是坐過山車,搞的那麼刺激。當然也不排除個股走牛,那就需要慧眼識金,買入並堅定的持有。
-
6 # 不折騰317
今年是老鼠年,老鼠年常常是荒年,比如08年。今年是60年一遇的庚子年,每逢庚子年,人世間常有大災害,股票市場也難有牛市。目前來看疫情嚴重,有引發大蕭條的可能,經濟大衰退。雖然我們國家控制的很好,奈何西方國家不給力。我個人覺得,從基本面來說,市場沒有發動牛市的基礎。但是市場的估值很低,市場上不缺錢,缺的是進入的信心。目前來看,如果市場存在機會,也一定是結構性的。2020是特殊的一年。今年如果有行情,或許是醫藥生物醫療器械,消費食品等於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板塊有結構性的機會,並且可能會穿梭全年。但是我們的醫藥板塊啊,生物醫藥啊,醫療器械,它們目前的估值真的是已經透支了未來兩三年的業績,大部分如此。食品飲料的估值也不低,只有一部分它的估值是合理的。但是,也只有這麼幾個板塊,它們是有確定性的機會的,也就是說它是安全的、不會倒閉的,它們是有活幹的,有業務增長的,它是能給人以信心的。持有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的先不要清掉股票,要清也是慢慢清的,分批清的。
不過我相信,只要海外的疫情控制住了,大多數國家都復工復產的時候,當外圍能夠穩定下來的時候,以目前市場上那個印錢的量啊,貨幣超發的量啊,而且目前無風險收益如此低的利率,相信會有一波牛市。但我覺得不會在今年,我們明年牛年看看。我們現在可以潛伏一點,底倉,分批介入。不要要因為行情清淡就離開市場。
留在市場的人才會感覺到市場的溫度,有一句話說的好,春江水暖鴨先知。呆在市場裡才能知道市場的溫度。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切實投資依據,投資需謹慎。
-
7 # 金融小白課堂
目前沒有牛市跡象,經濟還在築底,恢復需要時間。災後重建還需要乾的事情很多,股市維穩,成為企業融資的活水保持一定的活躍度,震盪上行可以,直接走牛機率幾乎沒有,因為價格與價值是成正比的,企業經過疫情的衝擊,需要時間恢復,業績無法支撐股價創新高,意味著短期如果走牛再下殺對資本市場的殺傷力會很大的。同時市場信心也會收到打擊,有悖於監管政策扶持企業的想法。
-
8 # 莊正閒
1,基本面,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是中國傳統的六十甲子紀年法,庚子年,自然災害多,突發事件頻繁,震動世界的大事件也容易發生在這一年。
1840年庚子年: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1960年庚子年: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2020年庚子年:新冠肺炎
目前新冠肺炎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美國更是把這次疫情影響對標30年代經濟大蕭條。所以,從基本面上來看,2020年不具備大牛市的基因!
2,技術面上來看,目前上證指數從2015年6月份調整至今已經差不多5年,從時間上來看15年的牛市距離07年的大牛市是相距8年,從上證的月線三角收斂形態及量能配合來看,調整還沒完全結束!
3,政策面,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各國都相繼出臺了大規模的刺激計劃,目的都是在維穩,而不是大水漫灌,都是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從一季報來看,企業的業績相對去年來講,普遍還是受到影響,特別是航空,旅遊,酒店,餐飲,外貿等,除了醫藥防護等出現逆勢增長!
-
9 # 西風雜草
2020年不可能是大牛市,從目前的世界經濟情況來看,以及眼下全世界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的現狀,都對股市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很有可能,2020年中國的股市,是一種反覆磨底的態勢,總的趨勢應該是向好的,向未來的牛市發展的。
-
10 # 華臻尚德
不是,原因如下:
首先,國家在疫情後正全力恢復經濟,穩健的經濟政策以實體經濟恢復為優先考慮項,虛擬經濟為後備項,為了順利股權融資可能有適當啟用股市的需要,但不是大牛市。
其次,今年要面對的國內外風險較多,貿然啟動股市不符合金融穩定防風險的需要,國家先穩經濟,力保正增長為主。相對於啟動股市,其它方面的刺激措施如家電,汽車等手段風險小效果好。
第三,新基建應該是主要經濟動力,關係到科技創新和中美競爭,這個是國家優先考慮項。
結論:今年有區域性較大行情,沒有到大牛市標準!
-
11 # fortunateduck
從宏觀經濟面上,A股是有在今年進入牛市的機會的。因為全球央行都在放水,A股作為世界性投資窪地,肯定會吸引很大一部分資金進入,進而推高指數。
但是,A股是中國的股市,自有國情在此,所以能不能進入牛市,需要斟酌。
個人分析在我的文章裡有一篇《從另一個角度猜測大盤的執行軌跡》。
-
12 # 理財投資一點通
首先,如以往的全面牛市已經不復存在!有也是結構性牛市。
其次,現在的市場環境根本沒有牛市根基。1.新冠病毒短時間難以消除,經濟將受持續打擊。2.中美之間存在長期博弈,一時之間難分勝負,這對我們的出口貿易產生極大影響。3.國家的政策是證券市場支援實體經濟,大量的發新股也不支援全面牛市。其實即使沒有全面牛市,一年一次的結構性行情,找到優質的股票拿好,掙到屬於自己的
-
13 # 漲升
2020年股市恐怕是特大熊市,原因一是疫情全世界太嚴重,有錢要留著吃飯,生活,二是現在中國都在忙著復工,國家這時絕對不會讓股市漲,否則無心做事,國家也不會拿錢投股市,而外國無法復工,治病都煩死了,還有心炒股嗎,所以是大熊市無疑。
-
14 # 趨勢就是未來
2020年是轉折的一年,屬於牛市醞釀的時間,大機率不屬於牛市;經歷了新冠病毒的洗禮後,經濟週期見底,隨後股市會先於經濟見底;預計4月份到7月份之間走出底部,經濟週期底部後,醞釀一輪轟轟烈烈的牛市,牛市時間預計在2021年-2022年;既2007年,2015年大牛市後新一輪牛市;上正預期破2007年新高6320點,各行業優質龍頭帶領大盤衝關,垃圾股逐漸退市,績優龍頭股走牛
-
15 # 內德維德Z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2003年就進入中國股市,曾經在證券公司做過分析師,目前自己從事獨立的投資工作,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整體影響,無論是國內經濟還是國際經濟,都非常的嚴峻,失業率目前對都比較高,整體來說,國家還有人民都比較缺錢,所以說並不具備牛市的基礎,但是怎麼來說呢?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把股票的估值打得比較低,如果你從底位抄底的話,或許這就是你的牛市吧!
我們對於股市來說,永遠不要去追求100%的,也不可能追求100%的預測,因為所有的預測終究會被市場打臉,我們要做的永遠就是安靜的等待市場,走出他自己的走勢,然後我們去應對,
我們非常看好有一些股票,但是目前來說也會空倉,能耐心等待,或許還能等待到更合理的估值,只有在合理的估值下買進,那等到未來,一旦市場行情走好,這就是我們的牛市吧。
如果讓我們腦洞大開的繼續測,我們更看好2021年的股票市場,首先,疫情的影響在2021年就會得到一個有效的控制,這基本上是確定的,另外2021年一次牛市也有一段時間了,大概已經5年了. 從證券市場的歷史上來看每5到7年之間會有一輪大的行情,你可以回顧一下歷史,這主要是由於每5到7年新一輪韭菜就會長成熟了。
哪怕2020年不具備整體的大行情,我們依然會有一些機會在部分行業,部分個股中產生,但是這樣的股票投資人的能力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對於大部分個股來說,我們都不建議目前盲目的去抄底,耐心等待吧,機會都是跌出來的,風險都是漲出來的。
-
16 # 火煜風嘯
首先不確定你多說的大牛市標準是啥。所以很難去鑑定。
從美國的歷史看中國股市2020年大機率會走出10年上漲趨勢。為啥這樣講資本主義的東西其內在規律沒啥本質區別,不在乎換湯不換藥。就這麼簡單。
目前疫情導致的金融海嘯個人理解還沒完全釋放完畢。所以對於散戶500萬以下投資者來說還沒到買入的時機。
-
17 # 山西老梁
雖然這個問題完全沒有對市場的限定,我還是可以理解他想說的是A股市場。因為“久違的大牛市”,縱觀全世界,這隻能是指A股。
歷史會不會重複?
自然而然,知乎上有很多人做出了精彩的回答。
比如有人認為,康波之說曾預言2019年是85後的第一次大機會、75後人生的第二次,以及65後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因為2018-2019是萬劫不復之年,(會是)是六十年中資產投資表現的至暗之時。如果2019年我們能見到風險資產大底,則2020年作為牛市開端有戲。
2019年三分之二已經過去,所謂萬劫不復的大機會,好像還沒來。(週期天王周金濤:“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
如果野村證券所預言的雷曼級別斷崖式下跌沒有如期而至,那麼預言怕是又要不出意料地落空了。當然,還有四個月,康波能否最後翻盤,尚未可知。
關於此波的威力我還有一點個人體驗。
曾有個哥們跟我說:兄弟,康波神啊,我跟著操作了一年,去年是二十萬,現在是八十萬。你好好研究一下,也能行。
我後來才知道,他指的是負債。
還有人引用世界盃魔咒,原文說,“2006年的世界是發動牛市的起點,而4年後的2010年世界則是調整的中後期。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又再一次成為了5178點牛市的啟點,從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來看,目前可能又一次成為了調整的中後期!
那麼下一次牛市啟動很有可能是4年後的2022年世界盃,這看上去是世界盃效應,但是其實是一個4年週期的規律!時間上來看是2022年!” 此類的魔咒、怪圈、猜想,市面上很多也很暢銷,你先別笑,真的很有市場。
還有人認為規律可期,因為歷史 “是有慣性的,很多人都想這次應該不一樣吧!結果呢?沒有不一樣的!” (不理解知乎答題為什麼都要用感嘆號咆哮體)。
歷史會重複這句話已被曲解。霍華德·馬克斯有幾篇爆款備忘錄,包括《他們又來了》(There They Go Again)以及 《他們叕來了》(There They Go Again…Again)。
當然這兩篇都是神作,前者寫在2005年,他以網際網路泡沫來對比當時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後者寫於2017年,老霍把自己曾經在市場過熱時的成功勸誡全部羅列了一遍——看,我很行吧,不是馬後炮喲——來判斷當時過熱的資本圈,尤其是幣圈。
老霍的意思是,金融人啊從來不學歷史,沒有記性。但睿智如老霍,也會給自己的預測留條後路,他引用馬克吐溫的名言: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是會自我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but it does rhyme)。
其實很簡單——你知道泡沫一定會爆掉,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爆。後面那個“知道”是可以給你黃金屋的認知,而前面那個“知道”是你知道了也沒有什麼卵用。
所以你要以自然時間週期來為經濟現象畫出精確週期,並想透過這個漁利,你太難了。這樣的歷史週期人所共知(比如康波),你搶跑的超額收益從哪來?
老霍原話,取自 There They Go Again…Again:
Perhaps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investment cycles is through that great statement attributed to Mark Twain: “History doesn’t repeat, but it does rhyme.”
The duration, pace, amplitude and details of each investment cycl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its predecessors, but the basic themes and essential ingredients are usually vaguely familiar. What Twain calls rhyming history I describe as “common threads.”
聽說老霍現在在橡樹已經基本不管事兒,但文章水平一如既往的維持高位。天才的投資家搞到最後的歸宿都是要成為哲人。
當然最後知乎上還有一些回答就比較直爽,答案是會,別整虛的,放圖說話:
我本以為是玩笑,結果對方很驕傲。20年均線,大勢所趨,再加上些波動,這圖一定洩露天機。這其實很有代表性,很多人在做股票投資的時候都會在腦海裡為自己畫一張,壯膽也好,麻醉也罷,意淫也可,總之有了這張圖,可就算吃了一顆王八那麼大的定心丸。
但此天賜雲圖最後可能會像一把鏟子,為你在碧海連天的韭菜地裡挖一個又大又深的坑。此圖不是鐮刀,鐮刀還是別人來割你;他畫出的20年均線,就像一把利刃插入自己,更可怕的是上面還有倒,就是那些小波段。
當然結局也有可能是運氣好最後真賺錢了,反正都是賭嘛完全可能賺大錢。但此屬於玄學,我們不議。
在沒有刻意操縱的情況下,股票價格走勢短期內是隨機遊走的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這句話你絕對可以不全信——我自己都仍有一些懷疑——但一定不要完全不信。
下一個大牛市會在何時發跡?
我想先來回顧一下拉普拉斯的妖怪(Laplace"s Demon),數學家暨決定論大師拉普拉斯曾說:
“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的果以及未來的因。假若一位智者會知道在某一時刻所有促使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組構自然的物體的位置,假若他也能夠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則在宇宙裡,從最大的物體到最小的粒子,它們的運動都包含在一條簡單公式裡。對於這位智者來說,沒有任何事物會是含糊的,並且未來只會像過去般出現在他眼前。”
所以如果你相信股價可以被預測,那你一定相信在股市裡存在著這麼一個拉普拉斯之妖,可以全知市場的所有變數以及變數之間的內在關係,用數學公式推出結果。
這個信念很難成真,因為股市裡最關鍵的一個變數——人類情緒——幾乎無法被量化或公式化,幾乎不可捉摸。股票的成交價格,是最悲觀者與最樂觀者的切點,而至於樂觀者會有多樂觀以及悲觀者會有多悲觀,幾乎沒有任何可預測性。
實證而言,難免又要引用到有效市場假說的巨擘尤金法瑪教授。有效市場假說本身雖說有很多槽點,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是個成體系的解釋模型。
有效市場假說似乎與我們看到的現實相悖——你會看到好訊息來了股價漲,壞訊息來了股價跌,感覺很有規律。
但對於這個隨機遊走,你要這麼理解:你現在看到股價的歷史走勢,有各種資訊和噪音的干擾,你當然很難看出隨機性,這叫馬後炮偏差;但對於未來而言的,就是你並不知道下一步會爆出什麼樣的新聞,如果在某一個價位上既有買家又有賣家,如果我們假設他們擁有相同的資訊,那必然股價上漲或者下跌的機率都是50%,不然在這個價位上就不會有成交。結論就是——用巴舍利耶自己的話來說——投機回報的數學期望等於零。
當然此假說有很多的不切實際的假設(比如假設買賣雙方擁有對稱的全面的資訊且以理性行事),不然也不會叫做假說了,你也千萬不要認為天才如尤金·法馬的這類人會真的把假說當成現實。
用法馬教授論文裡的原話來講:“隨機遊走假說不能對股市價格的行為提供精確的描述。但出於實用的角度,雖然這個模型並不能完全切合現實,但或許可以令人接受。此時的股價與下一個時刻的股價之間雖然不嚴格獨立,但是彼此的關聯可能是如此小,以至於其重要性微不足道。”
但是因為人類昨天的情緒是確實會影響今天的情緒——沒有人睡一晚就被刷機——所以法馬教授在這裡說的微不足道的相關性——股價之間的序列相關性(serial correlation,就是昨天的我會不會影響今天的我)—— 許多研究顯示短期股價的序列相關性並不為零,動量(momentum)是真實存在的,而這是趨勢交易的邏輯基石,趨勢交易並不是偽命題。當然,做趨勢的人再牛逼,也沒法預言出下一個大牛市會在何時何地發跡。
牛市因何而來?
那麼,我們總是要意淫出不存在的K線圖?
"作為人類,我們大家都有一種絕症,叫做 apophenia。此病中文沒有對應詞,但我認為可以翻譯成“圖形模式妄想症”,是指我們傾向於從一堆實際上沒有關聯的錯綜亂麻的資料裡硬看出某種模式或者某種圖形或者某種關聯。
比較生動的例子就是星座,比如那啥白羊座啊水瓶座啊,星星都是無辜的,彼此之間又沒有誰愛上誰的半毛錢關係,但透過我們的圖形模式妄想症就可以講出各種神話故事。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彩票預測(我可沒有在影射股價走勢圖預測喲)——用大資料的某種圖形去推演下一個雙色球的開獎號碼——當然這個肯定依然有人深信不疑。
但是請不要誤會,apophenia是一種高智商病,你看低智商的小動物是絕壁搞不出星座與卜卦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弱小的人類為了能夠在四伏的危機裡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能力在無關聯中意淫出關聯,在無圖形中腦補出圖形,不然就沒法活。
比如你的祖先正在茫茫的草原上徜徉,而他的面前橫亙著一個高高的草叢,此時他發現草叢裡出現一陣不祥的抖動;當然這可能僅僅是因為一陣風颳過,但你祖先會本能地意淫出草叢後面有群獅窺伺,於是他拔腿就跑。
但如果我們先冷靜一下先不跑,理性分析個一兩分鐘,我們可能會發現實際上這“草叢抖動”與“其後有獸”之間可能並無關聯;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要如此不淡定呢,為什麼人類就是要去相信這一種妄想型的關聯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果是陣風我逃開了又沒一根毛的損失,但如果是禽獸而我又不跑我就要變成禽獸不如了。
用統計學的行話來說“如果沒有禽獸而我跑了”叫做第一型錯誤(type 1 error),意思是說不應該拒絕的零假設(草動與有禽獸沒有關聯)我拒絕了,false positive;而“如果有禽獸但是我沒跑”叫做第二型錯誤(type 2 error),意為應該拒絕的零假設我沒有拒絕,false negative。
我們人類的本能在設計上就是更容易犯第一型錯誤:因為第一型錯誤犯幾次可能無傷大雅;但第二型錯誤只要犯一次我們的祖先可能就要狗帶。
於是我們從不吝嗇於一邊心懷感激一邊無中生有地看出各種關聯和圖形,因為如果我們的祖先們當時要是不能看穿這一切,我們這些後代們TM就尷尬了。
但是這種生存本能帶到現代社會可能就會適得其反:我們不僅僅是面對風拂過青草叢了,我們面對的是一些無比複雜的現象和無比龐大的資料,而這個時候我們的程式設計決定了我們還是更傾向去犯第一型錯誤——也就是沒事找事地找圖形找模式找關聯;但是更可怕的是此時我們犯第一型錯誤已不再是無傷大雅,很多人甚至因為犯了這樣的錯誤而傾家蕩產。”
所以啊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人的感覺,人的感覺要是靠譜,那就滿天下直立行走的就都是巴菲特。人的感覺最容易被誤導。光緒帝親政與任天堂成立,這兩件事感覺起來,是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是發生在同一年的事。做投資,我們要認知,堅決不要感知。
最後還有個變數就是莊家。莊家與優秀的趨勢交易者一樣,完全可能在左右短期的股價,使其不成為隨機遊走的布朗運動。比如看看我們的科創板 a.k.a. 鐮刀板,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案例。很多人吃過莊家的虧——本想跟莊喝湯,但正當你覺得志得意滿之時,一個巨大的陰影朝你籠來,莊家說:hold my beer……於是就是一頓胖揍。所以我們這些韭菜,千萬不要把莊家當莊稼。
但是莊家再兇猛也不能告訴你下一個大牛市什麼時候會來。並且莊家也不一定就能玩弄乾坤遊刃有餘,比如大神徐某,最後也還是玩脫了,落得其髮妻苦下休書的命運。超級大莊最後還是被收割了。正所謂:鐮刀配斧,才敢炒股。
當你沒有刀斧的時候,放下雄心,停止預測,買買指數,修身養性。《淮南子·汜論訓》李碩: 百川異源, 而皆歸於海。如果放眼一百年,我認為大趨勢是挺確定的,久違的大牛市一定回來,不是2020年,就是2021年或者之後的任何一年,你不會錯過。但此中何時有旱何時有澇,何時河流改道,你要我做出精準預言,我太難了。全宇宙只有上帝可以說: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中。
球友@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於“牛市因何而來”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種驅動力是上市公司盈利的持續增長。這個是很靠譜的,大概可以提供年化8-12%的回報。這個是不是離大家想要的“牛市”差距太大了?但這個錢大體上是可以賺到的,只要堅持長期投資。
一種驅動力是市場崩潰後的估值修復,那麼,前面有一個“熊市”,是“牛市”最好的基礎。這個錢,大體上是可以賺到的,只要在“熊市”持股和買入。
一種驅動力是市場上漲之後樂觀情緒推動的過度買入,所謂泡沫。這個錢是最難賺到的,即便階段性賺到了,也很容易還回去。所以好像“牛市”也並不是那麼重要?你認同嗎?
風險提示:雪球裡任何使用者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
18 # 視野開拓者
根據個人觀點2020年各個行業經濟都在按下暫停鍵,這個疫情各個國家各個領域都在牽連呢,現在股市目前正處於下跌趨勢或者震盪波趨勢之中,估計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將處於一個谷底的震盪趨勢,中國按下暫停鍵倆個多, 現在才剛剛慢慢恢復起來了,社會上的錢也才剛剛流動起來一點呢 ,錢的流動需要的是時間,想讓十三億人的錢流動需要時間,時間的長短和國外疫情和國家政府出相關政策支援。現在國外疫情非常嚴重呢,各個國家都處於停產的狀態呢,國外的錢都流動不起來,就想一攤死水一樣呢,錢流動起來才有社會上突出錢的價值 ,現在就看國外的疫情狀況。(個人觀點今年股市將在不斷創新低,預計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將會是大牛市緩慢起來。)
-
19 # 夜雨聲煩十年燈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目前受限疫情,導致經濟出現明顯影響,資金面出現大幅放水,資金自然會流向股市。
2、消費市場出現明顯疲軟,消費者會更加保守的持幣待購,因此提振消費,帶動產業成為政府的主要目標
3、我國股市處於相對低位,房市處於相對高位,從中央反覆強調房住不炒來看,本次不會採用舊的4萬億模式拉動傳統基建。因此股市適當上漲會成為重要的選擇方案之一
4、適當上漲的股市,更容易幫助企業融資,也讓股民實現正向收益,從而有機會創造消費
綜上所述,2020會是一個不錯的市場機會。
-
20 # 澤哥愛基金2020
我覺得2020年不會是大牛市,根據A股一貫的風格,熊市是今年的大機率事件,大盤一直是圍繞3000點左右盤旋,不會到達很高的高度。
回覆列表
年初新冠疫情來襲,短期內擾亂了經濟發展節奏,全球蔓延風險的增加,也增大了進出口形勢的不確定性。不過,當前國內疫情已基本可控,各行業復工有序推進,宏觀層面為應對疫情也出臺了各項刺激政策,結合各種情況來看,疫情影響仍是短期的、可控的,不改變經濟發展長期走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結合2019年各項經濟發展資料看,經濟雖仍有下行壓力,但整體趨穩成為各方共識;金融防風險取得明顯成效,也為市場情緒反轉提供了堅實支撐。
自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步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期間,GDP增速從2011年的9.6%降至2019年的6.1%。面對“三期疊加”,中央於2015年開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藥方,提出“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在這種大環境下,各行各業自然是痛苦的。尤其以去槓桿為甚。
去槓桿的過程,違約事件頻發,一方負債對應另一方資產,負債違約的背後對應著大批財富的消失,必然導致防風險壓力大增。資料顯示,2016-2019年,合計394只債券出現違約事件,涉及金額3356億元。防風險的抓手便是強監管。2016年起,以第三方支付、P2P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率先迎來強監管,2017年起,傳統金融體系也迎來強監管,一直延續至今。
經濟下行疊加債務違約和強監管,市場情緒偏向悲觀,風險偏好降低。對風險的厭惡、對盈利的渴求,在A股市場表現得淋漓盡致。2019年,A股市場迎來結構性回暖,滬深300指數上漲36%,卻只是績優股牛市,貴州茅臺等優質白馬股繼續攀升,業績乏力的小盤股卻跌跌不休——超過四分之一的股票下跌,近30只股票接近腰斬。
不過,2020年,市場情緒有望迎來拐點。一方面,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和金融風險可控,市場風險偏好觸底回升,A股持續向好對市場情緒也有自我強化作用;另一方面,經濟不景氣疊加適度寬鬆的政策環境,大量資金會流入投資市場,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股票市場愈發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領域。
在這種背景下,2020年股票市場大機率繼續上行,投資者可適當加大對A股資產的配置。就債券市場而言,考慮到經濟仍未釋放出強勁增長訊號,2020年長期利率仍會保持低位,加上整體債務風險的有效控制,所以,債券仍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
當前,房地產仍然是中國家庭的核心資產,佔比在七成左右。從全球家庭資產配置水平看,我國家庭房地產配置較高,高出約15-20個百分點;同時,我國家庭資產配置中金融資產佔比不足20%,且一半以上為現金類資產。所以,減配房產、增配股權仍是中長期的大趨勢。就2020年而言,房住不炒的政策主基調不變,房地產市場仍然不存在整體性機會,除剛需外,投資性空間有限。
整體上看,我國居民財富配置正處於中長期的結構調整前期,新冠疫情作為短期衝擊,不改長期趨勢。在此背景下,個人投資者應及時改變財富配置觀念,從過度依賴房產的財富思維中走出來,均衡配置家庭財富,在未來較長的時間段內更好地享受資產保值增值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