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舊老肖
-
2 # 李國榮美食分享
海底撈跟西貝,這兩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飲企業在恢復堂食後,悄悄漲價了。
這幾天,很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對此,海底撈也承認了:漲價屬實,整體幅度在6%。海底撈迴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不僅海底撈,有網友近期就發現,非常知名的餐飲企業西貝莜麵村也開始漲價了,甚至比海底撈漲幅更大。“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選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撈和西貝比真的是毛毛雨。”
海底撈跟西貝莜麵村漲價背後,反映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不僅如此,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現了大量的由網友提供的線索,除了這些已經被“曝光”的企業,還有很多的飯店都在悄悄漲價。
有媒體就驚呼: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有網友擔心:海底撈與西貝的漲價,會不會帶動很多的餐飲企業開始漲價?確實有這個可能。海底撈們給很多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透過漲價來自救”的思路,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漲價的理由——連家底厚實的海底撈都這麼幹了,何況我們這些小店?
那麼,漲價能不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
恐怕比較難!
首先,對於漲價行為,大量的消費者並不埋單,在網路上各種吐槽與不滿。“本來就貴,這下不用去了”,類似於這樣的聲音充斥在網路上。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對漲價行為持排斥態度,短期內對企業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海底撈和西貝,這兩家在疫情期間儘管損失慘重,但也都獲得了數億元的資金支援,現金流情況比其他的同行都要好。有網友就質疑:“一方面要政府補貼免租哭窮一方面還漲價,難道不是應該降價促銷?”
其次,消費者知道了攢錢的重要性,餐飲的報復性消費並不會出現。SARS曾重創餐飲行業,直至當年9月,餐飲行業才回到前一年的水平,並沒有所謂的報復性消費。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疫情襲來,對很多的行業都造成了影響,許多人的工資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甚至減少。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收集網友對這場疫情有哪些體會,其中反響最熱烈的是:終於知道了存錢的重要性。正如一些評論講的:“比起報復性消費,我更需要報復性存錢。”
再次,企業透過漲價來自救、提升營業額,前提是對客流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海底撈們的提價行為導致客流減少了,那麼整體營業額是不是還會繼續增長,到底能增長多少,增長的部分能否抵消因漲價對企業品牌帶來的影響?在目前看來,這些都是未知。
這也給企業一個提醒:餐飲企業生存艱難,餐飲老闆生存不易,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認識到其實大家都不容易,你的消費者也不容易,不能簡單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理所應當地透過漲價讓消費者埋單。
疫情雖然已經逐漸得到了控制,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依舊沒有回覆。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在透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來促進消費,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也許,在當下,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促進線下餐飲的消費,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而漲價,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希望大家發表不同的意見!
-
3 # 意外2019
我雖然不是張勇和賈國龍的朋友,也不知道人傢俱體怎麼想的,但是以我對餐飲業的理解,絕對不是利慾薰心,而是被逼無奈,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說疫情導致門店關門停業的事,這是這次危機的主要因素如果一直是正常運營的狀態也不會出現這次危機,這次危機導致餐飲企業資金鍊斷裂,出現現金流的各種問題,在這裡我分享身邊一個真實的案例,我有一朋友是做自助烤肉的,年前時候老店透過裝修翻新,也是因為備貨的原因從銀行貸款幾十萬,就準備年前後這一個月的時間做好文章回本,前前後後大概從裝修到備貨投資近100萬,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這100萬年前後一個月左右,就是大家正常上班開工後也就回本了,如果可以的話還能賺一部分,因為考慮物流問題,所以年前大量備貨以共自己的店內日常營業,誰知道中間出了疫情的事,這些備貨出現了腐壞的現象,虧損不用說了,裝修成本也不提,主要該有很多的廚師和服務員需要養,還有房租也需要正常支付,現如今疫情都過去了大家都開工了但是我這朋友也陪的差不多了,可以說是年前的貸款已經賠光了,食材需要重新買有些廚師已經辭職了,如果重新開業需要支付很大一部分成本,這些原因多少都有導致菜品漲價的原因,再有由於疫情的原因實行的道路封閉,導致很多食材運輸受阻,非原產地的食材價格飄高,從而打破了食材原有的銷售價格,當然除了這些原因還有很多地方限制堂食,因為有很多小區還在實行封禁,工廠沒有開工,流動的人群也少,大家都在家裡用餐很少外出,即使有的餐廳開業了,也是在賠錢運作,綜上所述有些菜品漲價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是所謂的利慾薰心,而是真正的被逼無奈呀!
-
4 # 創業套路
西貝、海底撈提價了,很多人批評,結果沒幾天,海底撈就道歉了。定價本身就是市場行為,價格大於成本才有利潤。今年因為疫情,年初關門幾個月已經損失很大,疫情過後開門了,物價上漲,客源減少,成本劇增,漲價的確也是無奈之舉。但是要看到,更多的中小餐飲店也同樣舉步維艱,因為沒有客源,老闆不敢漲價,賠本也在硬撐,相比之下,海底撈是有點不顧大眾死活,利慾薰心。
對餐飲業來說,快餐對物價波動更為敏感,但快餐可透過升級品質等做價格方面的小幅調整,業內對之也較寬容。而海底撈、西貝這樣的餐廳,在客群不變的情況下, 其實是不具有品質和價格方面的提升自由。價格和品質將這類餐廳限制在一個固定的邏輯通道中, 物價上漲對此類餐廳影響是很大的。在疫情的中後期,包括疫情解鎖前,餐廳如何解決物價波動帶來的發展窘境,又該如何提前佈局,這是一個實質性問題。
報復性的消費估計是不會有了,至少最近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實在消費的方向,做好客群服務,熬過這個難熬的日子。
-
5 # 為什麼漲
在商言商,提價也是不得已。
疫情期間海底撈和西貝持續停業,收入幾乎為0,雖有少許的外賣業務,但杯水車薪,完全無法覆蓋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員工的開支。
潮水退去後,才知道大家都是在裸泳。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餐飲企業,也許現金流只能撐上幾個月時間。
比如像之前的俏江南,少東家被人稱作京城四大公子,可見家事之顯赫,可即便如此,面對餐飲業衝擊也是一觸即倒。
餐飲行業是入門容易,做大難,外部風險更是數不勝數。昨天還是眼看他宴賓客起高樓,今天就轟然倒塌。
對於海底撈和西貝,我們應該適當寬容一些。短時間提一下,能幫就幫,實在忍受不了,也不必翻臉罵人。
-
6 # 隨然之戀戀不捨早餐
如果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他們是利慾薰心也是被逼無奈。
說它們是利慾薰心是因為在疫情期間,整個個國家的經濟都是深受打擊、影響的,不單單是海底撈和西貝的營業效益不好。在危機時刻,它們不共患難,反而為了自己的利益,出現了“報復性漲價”真的是有點利慾薰心、趁火打劫。
尤其是海底撈的漲價,前段時間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不少的網友都對它們漲價有意見,產生了很大的輿論批評,不過好在海底撈、西貝能夠認清形式,調整價格,出來道歉,積極的挽留消費者,畢竟消費者才是海底撈最大的支持者,借用我們常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企業在關鍵時刻,最好能夠有責任也有擔當,不要只看眼前利益,阻擋了長遠的發展。
說他們是被逼無奈是因為在疫情期間,為了防止大家一起聚餐吃飯交叉感染新冠肺炎,大多數餐飲門店是閉門不對外營業的,不對外營業,餐飲企業就沒有收入,儘管國家提倡減免房租,但只是提倡,不是所有的房東都是減免,所以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還是要承擔房租、物業、管理以及員工的工資。
眾所周知,像海底撈和西貝這樣有名的企業,它們店面所在位置房租等都不會太便宜,沒有收入,但是需要交房租,就會產生入不敷出。說句實話,沒有金錢的支撐,一個餐飲企業是很難執行下去的。所以說海底撈和西貝漲價是被逼無奈。
-
7 # 餐議院開心一哥
算是被逼無奈,餐飲行業什麼都漲,就是賣價漲不了,一些家常菜館,快餐廳客滿都不賺錢。應該漲價的原因如下:
1.原材料漲價,豬肉價格已經翻倍,如果不漲價就沒有利潤。
2.房租在大幅度的上漲,已經佔到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
3.工資漲,員工工資以20%以上,有的超過30%。
4.外賣平臺收費漲,各種費用都在漲。
5.去其它一些國家看看,韓,日,美等,它們的餐飲消費比有多高,就知道在我國做餐飲的為什麼不賺錢。
-
8 # 使用者雲南食八怪
海底撈,西貝相繼抬價,是利益燻心,還是被逼無奈了?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說起分析!
第一,:海底撈,因為疫情關門停業,到3月12號釋出復工開門簡報,後來經營到4月5號釋出漲價公告,因為3月12號到4月5號這之間她實際操作經營統計之後,才釋出漲價6%的公告。疫情因素,成本上漲因素,消毒防護的支出,迫於無奈漲價。
第二,海底撈餐飲企業管理層的錯誤抉擇,漲價,導致傷害到顧客利益,又恢復年前標準定價並道歉社會。這是對市場的分析不到位,錯誤的評估與政策,也有將關門利益的損失找回的心理因素。
第三,我的總結觀點,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品牌企業,對社會有影響的企業,在這樣疫情肆虐全國,全球的環境下,不應該追求眼前的利益,應該帶領全國的大眾共同挺過難關,對社會奉獻積極的能量,為社會和消費者作表率,以後才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和市場。
-
9 # 誠信禮義德
這是利慾薰心,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吃飯吃飯地兒太多了,哪兒都有,不去他那兒出去再培養出一家。就讓他們兩家倒閉吧,賣褲衩去吧。
-
10 # 酸辣粉酸嘛
1.我個人覺得兩個方面都有一點,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難處要知道今年很多企業都虧損了很多錢,甚至有些企業都面臨著關門大吉
2.先說說海底撈海底撈他的價格就算不漲價也還是很貴稍微窮了一點又或者對於學生黨來說真的沒錢了你說說幾個人花幾百塊根本吃不飽那為什麼我不選擇其他的火鍋店了但是不得不說海底撈的服務是真的沒話說所以我覺得漲價了可能會有一部分人不好去吃吧
2.西貝之前就說過今年有可能虧損兩個億但是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肯定是不只是虧損這些多少有點被逼無奈,在加上的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去彌補損失所以有可能說是利用燻心當然啦我們都不是內部不清楚在說了海底撈已經降價了和之前一樣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
11 # 新零售物語
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相繼漲價,是利慾薰心還是被逼無奈?
我認為是利慾薰心,而不是被逼無奈!這是決策者對市場環境的嚴重誤判導致產生的錯誤決策。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絕對不是瞎說。
第一,以疫情為背書博同情。這次漲價有一個背景條件,就是新冠病毒疫情。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兩家企業都透過各種渠道透露出企業現金流緊張,經營不下去的訊息。實際上,對於這兩個餐飲巨頭來說,2019年無論是從營業額還是淨利潤來說,都是相當可觀的。但是,這兩家企業在媒體上透過賣慘,博得眾大網友的同情。
第二,現金流足夠這兩家企業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玩6個月,沒有傳說的那麼慘。兩家餐飲企業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餐飲巨頭。其中海底撈的老闆早已經移民新加坡,成了新加坡人而不是中國人。他們在2019年的
盈利都在10億以上。一個小企業都能在沒收入的情況下度過一個月。兩個餐飲巨頭在2019年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在國內的餐飲行業都是佼佼者。如果他們都撐不過一個月,其他餐飲企業就更沒得玩了。所以,這兩家企業應該是在藉機漲價。
第三,資本從來都沒有溫情。海底撈和西貝莜麵村,無論是上市與否,都要為資本負責。資本逐利而行是其根本。在資本的眼裡,只有回報率和盈利,沒有責任感和奉獻。基於
資本的強烈訴求,為了達成盈利目標,在博得同情之後,進行漲價,一旦消費者認可,資本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消費者不買賬,道個歉就行了,因為總有人願意去吃。對資本來講,沒有任何付出和成本。雖然這對品牌來講會有所打擊。但是,資本相信人們容易健忘,今天抵制,明天就去捧場的事情時常發生。
第四,從企業經營和品牌運營角度來講,這次漲價行為對品牌的影響還是有的。資本講究逐利而為,但品牌卻
是以消費者的認知為基本條件的。資本認為道個歉就沒事,品牌卻會為這個錯誤的決策,用時間和金錢來買單。
希望以上解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
-
12 # 咕德貓擰
不用上綱上線的,只要是商人就會想盡辦法獲得更多的利潤,換成誰都是一樣的。
提問者說的這兩家館子,自然不是慈善家開的,明碼標價,也沒有強買強賣,畢竟這類消費型餐飲的價格不是國家控制的,價格漲就漲吧,無可厚非。
畢竟這些不是生產生活必需的東西,而是願者上鉤的買賣,說直接點就是愛吃不吃,用不著誰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來指手畫腳的。
-
13 # 老高老張和小高
首先,我們從理性的角度上講,這些企業是被逼無奈。租金、人工、料品不成比例的投入,不合常規的盈虧平衡點導致從業者心態失衡。
其次,但這個失衡讓人聯想起之所以成為連鎖,每個品牌動輒幾十家店甚至幾百店幾千店,我們不禁提問,這些店鋪都是免費送的麼?當然不是,真金白銀,一家家摸爬滾打的花錢堆起來的,錢哪來的呢?當然還是心態積極,市場繁榮時日積月累掙出來的嘛,有錢掙就開店為了再掙錢,沒錢掙了就哭爹喊娘怨身載道,是這個理兒吧?財經專業人事說過,企業必須保留6個月以上的現金流或一定空間的成本區域,都是企業家想不到?已經想到和在開個店掙錢之間抉擇而已,既然選擇錯了,誰的責任呢?
再次,這些企業的定位是群體消費者吧?既然是老百姓佔主流的群體消費,我國每年的經濟收入指數和現實中的民調中的資料都有一定了解吧?瞭解了,漲價30%?價也漲,量也減少?在一個平均IQ智商在105的國度整這些心眼子(日本105、英國100、美國98),西北某貝還整營銷?糟糕態勢會越陷越深,老祖宗有個總給叫“一步錯,步步錯”,我們觀望後效吧。
最後,我前幾天發文,心靈直擊著經歷了疫情末期和幾個朋友“浪”到海底撈吃飯喝酒的感受(有興趣您翻看之前的推文),還是拿我的文題結束我的回答:你報復性漲價,我報復性不去!
是吧,中國老百姓的智慧就是“喜我近,惡我遠離,不卑不亢,但心裡跟明鏡似的”。
-
14 # 醉美煙臺yt
商家漲價,是有他的道理,房租,人工,原料都在漲價,他能不漲,他也要生活我覺得對待商家漲價大家沒必要反應那麼強烈,你覺得能接受,就繼續去消費,你覺得消費不了,就不去,他們不是生活必需品,偶爾改善一下生活,吃個一次兩次,漲價也沒多大影響
-
15 # 娜蘭家沐澤
這幾天最大的新聞莫屬海底撈和西貝相繼漲價的新聞了。在很多媒體和讀者的聲討下恢復到1月26日也就是春節前的價格了。並且發出了公開的道歉。
從這份道歉信中我們看到了海底撈和西貝的無奈和無助。
從春節之後海底撈和西貝停業後著名券商中信建投預估海底撈營收損失將達到50億左右。同期海底撈的市值也會縮水高達300億。
海底撈和西貝算是國內著名且規模龐大的餐飲公司。雖然他們本身很強大,但他們也是很多小型餐飲的縮影。在海底撈西貝的背後還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家實力不如海底撈的中小餐飲企業和個體經營餐館。他們一樣度日如年,隨時可以倒閉。
這次疫情來的太突然了,損失太大了。我本是是個餐飲創業者,19年3月在三線城市開了一家西餐廳。由於當地很多人去到一線城市打工上學,所以平時生意勉強可以維持,不會虧本。本想著過年人們都回來了餐廳可以盈利。沒想到節前進的幾萬的貨和蔬菜全部爛掉了。原本賬上有幾萬的流動資金,這次進貨全賠乾淨了。2月份跟朋友借的錢交了房租,給兄弟們發了工資。之後的麻煩還有一大堆,如果疫情無盡的延後,餐廳只能關門了。
我們這些拿出全部身家創業的小餐飲不像海底撈和西貝一呼籲就會有銀行給貸款。
前幾天看到中國烹飪協會的報告調研期全國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到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9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7成到9成。營收損失7成以下的僅為5%。疫情期間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的達到93%。我所在的三線城市時至4月中選擇關門出兌的餐廳一條街就有7-8家之多。當時禁止堂食,像沒有外賣(西餐廳,涮鍋,串串香店)的餐廳只能關店了。現在開啟網站,出兌的餐廳比比皆是。
一條顧客的微博說海底撈和西貝漲價了。一些媒體進行炒作,讓他們的漲價自救泡湯了。記得當時海底撈給的解釋是由於成本上漲,調整部分菜品的價格。整體上漲6%。
其實原料成本漲價是整個漲價最關鍵的環節。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3月cpi資料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3%。牛肉,羊肉,雞肉價格上漲10.7%-21.7%之間。蔬菜價格也比去年有所上漲。(餐廳進貨價和超市售賣價不同)
因為他們是給餐廳供貨,很難接觸到消費者。所以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原材料價格上漲。然而餐飲業被夾在供貨商和消費者中間。消費者最終認為是餐廳為了牟利而漲價。
未來3個月中還會有更多的餐飲企業倒閉,疫情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結束,這個問題只怕只有天知道。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收回的2258張有效調查問卷,37.8%的企業現金儲備不足支撐1個月。能夠支撐3個月的僅為14.6%。
餐飲企業倒閉也就意味著幾千萬餐飲從業者和餐飲輔助行業的人失業。餐飲業將迎來更多的惡性迴圈。
餐飲業不是壟斷行業,是市場定價。大家有很多理由拒絕海底撈和西貝,然而他們冒著損失客戶的風險漲價您認為是利慾薰心嗎?原材料的上漲,租金的照付,人工工資的照付,和疫情期間餐廳近乎零的收入,海底撈和西貝為了維持店面正常運轉的漲價我認為是無奈。是一種被迫漲價。
-
16 # 美食獵手硃紅濤
海底撈、西貝相繼抬價,是為了追逐利益,他們平常生意都挺好的,疫情期間,開業後,生意也不錯,突然要漲價,就是想把疫情帶來的損失全部都附加在顧客身上,這有點不合理,就算是現在疫情期間,他們也可以盈利,只是有點貪。後來又道歉,又恢復原價,也不是怕社會影響不好,只是怕以後沒人來吃飯。
-
17 # 活出精彩13
中國目前的情形大家也看出來了,什麼東西都在漲價。成本上漲,要維持原有的利潤,只能漲價。
如果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要面對手下大量員工的日常生計,店面運營。並且特殊時期,大家對於薪資方面的要求比以往肯定有所提高,當薪資達不到對方的要求,面對的只能是員工的大部分離職。員工在一個企業呆,無非工資高,要麼就是舒坦。海底撈大家都去過,去過的人我認為大多數人都不會去裡面上班的,原因自己都清楚[呲牙][呲牙]。
特殊時期,各項成本都在上漲,如果不漲價,如何保證商鋪的正常運營。特殊時期,國家肯定回給予一些幫助,但都是杯水車薪。主要還得依靠自己。
自己角度考慮,不喜勿噴
-
18 # 孤傲創業者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搞清楚前提,現在是市場經濟。所以調整價格行為本身就是市場行為,沒有人逼你去吃,也沒人說別人不允許調節價格。
1、企業是要賺錢的,根本不可能做賠本生意。現在不要看到菜品漲價,就歸結到利慾薰心,現在購買原材料是不是漲價了?成本增加,為什麼別人菜還要原價賣給你?特別是海底撈作為上市公司,不賺錢為人民服務啊?不賺錢,投資者股東誰買他們家的股票?
2、像海底撈、西貝這樣的餐飲企業,基本上店面在綜合體內,管理成本,裝修及人員成本很高,加上疫情導致的損失,這錢誰補貼給他們?他們虧了,只有有人說可惜了,但不會有人貼補企業的虧損。正是因為有利潤,銀行才貸款給他們。又不偷不搶的,調整價格沒毛病。
小結
除了國家控制的諸如:鹽、煙、油等物資。其他都是市場說了算,比海底撈貴的餐廳多了去了,為什麼沒人罵?既然是市場經濟,就把定價權交給市場。這是正常的邏輯,不需要動不動就上升到道德層面。所以也就不存在利慾薰心和被逼無奈!
回覆列表
這個怎麼說尼,要從很多面去看,第一 企業養了那麼多的員工需要支付工資成本,以及房租等這些費用可能扛不住了需要漲點價去支付這些 第二,就像很多人說的一樣可能想著疫情這麼久了出來吃飯的人多屬於報復性消費的多,剛好填補了成本這一塊得問題 第三,現在有的地方可能因為疫情原因貨本打算過年消耗一波,碰到疫情壞掉的壞掉 扔的扔 從新購買的東西運輸沒開本地的就會坐地起價,這類情況我感覺我這邊還居多的,好不容易可以營業堂食了結果進貨的東西因為疫情過不來,直接價格上漲 整體來說還是無奈之舉吧!因為說不掙錢那是假的,但可能存在一些原因吧 不然之前就會漲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