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嶼嶼

    如果人類語言統一後會發生什麼?

    該假設的不成立原因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換成另一種說法,什麼能推動語言系統的統一?

    人類語言統一的客觀條件難以實現

    首先我認為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全世界這麼多個國家,各個國家文化背景下產生不同的語言系統,如果全球統一,可想而知,那世界上是存在了一個怎樣超級大的強權霸權國家,才能做到一種文明的高度壓制。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文字

    拿漢語和英語舉例,中國漢子屬於象形文字語言,具有它特定的邏輯推理;英語屬於拼音文字語言,它主要是替代思維,但它也擁有自己的邏輯推理。另外,我們縮小範圍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爭議頗大的秦始皇,他是透過多大的努力才實現了統一中國,規範文字的壯舉。由此可想,就中國這個版圖想要實現語言統一就避免不了戰爭才完成文化的統一,那試想全球範圍需要一個怎樣強大的國家才能完成這一壯舉?更重要的一點,假設上述理論成立,可想而知面對如此高壓下的強權致使全球語言統一,那其他國家的民眾將要、面臨怎樣的統治和生活?是更好還是倒退呢?未曾可知。

    拋開客觀條件談該假設

    假設不考慮上述問題的實際可操作性,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兩面性的。

    人類語言統一的積極意義

    語言統一後,全球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交流障礙肯定是大大減少的,這點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以延伸為對於不同地區的學術上的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但由此會導致全球思維的趨同。(這並不屬於積極意義)

    人類語言統一的負面影響

    1. 目前的時間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同的語言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不難想象語言統一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將會變成單一文化。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失去了本、本民族的文化傳承,那和丟失了靈魂有什麼區別,中國屹立時間長河五千多不到的一大原因正是因為文化的傳承未曾中斷。

    2. 其次語言統一不代表防止了分裂,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分裂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語言的不同,主要是利益驅使。美國、澳洲從同文同種的文化中分離出去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同樣中國盛唐時期,及時不是同種文化依然有那麼多小國願意歸順。但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文化的統一有利於統治者的管理和治理。

    換種角度,人類社會只有一種語言會更好嗎?文化多樣性源於我們的基因選擇

    其實我們可以用物理上理論去看待這個問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趨同是熵增過程,最終達到的狀態叫熱寂,這種狀態下誰也無力使其他個體發生改變。

    那回到問題上來,生物是一種奇特的逆熵增系統,特別是智慧生物(如人類),他們有意識地增加這種多樣性,以對抗自然的熵增。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會有針對瀕危物種的保護,瀕危文化的保護,人類基因裡是不願多樣性的消失,那針對語言來說,也因此他們保護一些瀕臨滅絕的語種,人類尊重不同文化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的好奇和體驗。對於語言系統,甚至每天也會有新詞誕生,人們交流的越多,越有這種創造不同事物的動力。這些本質是人類在對抗熱寂的命運,是人類今天還存在在這裡的原因,正是因為人類具有創造力,這是為什麼人類區別於其他地球生靈而擁有和發展了人類文明。

    題外話

    針對單一個體或者小群體來說,語言統一帶來的交流障礙減少是最主要的,可以給他們生活帶來便利,他們不會考慮語言統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所為文化多樣性和統治管理對於他們而言太遙遠。

    而關心文化多樣性和統治管理這個問題則是對於國家或政府層面考慮的,這也就是格局的問題,所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待問題也會不同。

  • 2 # 花生會閱讀

    人類語言的統一肯定會帶來文明的倒退、文化的衰竭,久而久之,可能會帶來世界性的動亂和毀滅。

    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語言統一,全天下一家親,可以用一種語言走遍全世界,這是再好不好的事情。我們縱觀古今中外,就會發現,這絕對是對人類社會最致命的一擊!

    歷史演變趨勢——文化多樣性

    古代,山河阻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限,以小區域生活為主,經濟發展有限,對外開放有限,阻礙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國家”這個概念出現以後,真正的“文明”開始走向未來,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方式促人類文明的進步,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已經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而語言作為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部分,又怎麼能違背歷史的發展趨勢。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可能不僅僅是一種歷史發展趨勢,而是一種發展規律,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社會肯定會出現動亂。

    我們從中國的政策或者是其他國家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讓自己的文化失去特性,就算是推行強權政治的美國,也是想保留自己文化的特性。這種各具特色的文化特性是不可逆轉的,磨滅特性是歷史的倒退,那麼,一旦語言統一,肯定會出現各種紛爭。

    社會動亂——霸權國家順勢而上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就算是在今天,依然有少數國家在內戰,內憂外患。“落後就要捱打”,近代中國遭遇的坎坷,演變在了其它國家的身上。

    我們經常說:“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 ,但是我們生活在了一個的國家”。換個角度來看,弱小的國家遭受戰爭,而像中國這種未來指日可待的國家也在遭受著國際形式的壓力,只不過不是戰爭罷了。

    “南北對話”的時代早已過去,我們現在享受所遭受的是“南北互斥”,發達國家並未幫助發展中國家。比如,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企圖吞沒其他國家的文化根基。一旦人類語言統一,企圖對外擴充套件和欺壓的國家 ,只會變本加厲。

    爭權奪利——戰火連天

    中國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為什麼不實現語言的統一?取消少數民族語言?很明顯,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一旦採取這種政策 ,絕對會出現暴亂和民族的紛爭。一個國家的內部統一,都會出現這些問題,何況是全世界。

    語言統一,無疑給想稱霸世界的國家提供了機會。他們肯定會藉助“統一”的機會,稱霸世界、爭奪土地,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戰爭。

    結語:

    人類語言的統一根本不會帶來“太平盛世”和“天下一家親 ”,每個國家都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可以統一語言,但是統一不了文化,拉攏不了人心。

  • 3 # 星火詩集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藉助語言儲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一般來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人類語言?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提供了比較具體的數字:5561種。但這只是現有的語言,在這之外,已經有很多種語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消亡的難以復生,現存的卻又如何?在5561種語言中,很多語言都面臨消亡的危機。比如北歐的幾個小國,雖然都有自己的母語,但英語已經像中國的普通話一樣普及,長此以往,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英語會越用越多,母語卻越用越少,幾代人之後,難免滿語一樣的命運。

    每一種語言,不僅有著自身的美妙,還是本民族歷史文化的記錄,一旦消失,全告湮滅。瑪雅文字使用了1500年,16世紀“由於西班牙入侵而毀滅遺忘”,於是,瑪雅石柱的銘文成了讀不懂的天書。中國的西夏文,13世紀還在使用,而今成為“死文字”,各種古籍碑文無法破譯。這既是語言文字的不幸,也是人類文化的遺憾。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但是卻值得所有人關注。保護民族語言和搶救瀕危語言就是為了保護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各民族成員的平等權利。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曾經指出的那樣:一些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全球化、工業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有關部門、機構以及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的民族語言和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語言。這樣既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從效能上來看,推廣語言的統一肯定是有好處的。沒有語言隔閡,人類溝通交流更方便。但是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體現並傳承文化。這個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對你性格、身份認同的形成起作用。這個角度來看,方言的存在本質上是在保證文化的多元、多樣性。

    不為自己語言消失而悲傷的人是可悲的。統一的語言絕對是許多人悲劇的開始。就類似於國家,每一個國家最起碼代表本國大多數人的利益,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那絕對是一個集權國家,那大多數人的利益會被少數人攫取壓榨。語言也一樣,所有人只說一種語言,那絕對會產生文化霸權,大多數人的聲音也就聽不見了。

    如果世上只有一種通用語言,所有的人類思想都會用它來表達。人類思想的複雜度決定了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完全描述它們。語言是思想的符號化表達,而符號的學習量有限,因為我們大腦的認知能力有限。一個只有有限數量符號的語言未必能表達所有思想。要完全表達人類的思想,每一部分可以由不同語言來表達,而它的實現需要語言多樣性。

    1 歐盟為何願意每年支出高達14.5億美元的翻譯費

    歐盟已經有18個國家統一了貨幣,下一步會不會也統一語言?。

    一位美國學者簡單算了一筆賬,如果歐盟各國統一了語言,就會節約大量開支。現在歐盟28個國家有24種不同的官方語言,每年單花在檔案翻譯上的費用就高達14.5億美元。這些國家各派一個代表坐在一起開會,就需要253名翻譯人員陪同。在歐盟總部有2500名翻譯人員,整日忙碌,要把大量的檔案翻譯成各種語言,因此每年都有好多汗牛充棟的翻譯資料。這些政治家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統一語言的建議呢?

    如果只從經濟上考量,歐盟統一語言會好處多多,然而這些國家的政治領袖有著更深刻的思考,一旦統一了語言,所帶來的是文化科技上無法補救的災難。統一語言的後果必然是隔斷了各自國家文明的歷史,消除了各個民族的特色,缺少了多元文化之間的碰撞,也就喪失了科學文化再創新的活力。其結果必然是,歐洲以前的文化輝煌將進入歷史博物館,從今以後這塊土地上的人,只能在蒼白虛空的文化氛圍中生活。

    2 美國黑人靠語言來尋找自己的根

    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生理基因,這決定一個民族的毛髮、膚色、身高、體能、智慧等。類似的,不同的民族還有不同的文化基因,這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化上。同樣的道理,不同民族或者不同個體的基因不能透過改造而統一,不同的文化基因也不可能歸整為一。

    很多海外華人子弟學習漢語不是出自什麼功利目的,而是為了尋求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宿感。追求民族認同感,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情感。美國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所寫的《根》中,作者回到非洲十二年艱辛尋找,來到一個村落,聽到那裡老太太發出一種“烏拉烏拉”的嘆詞,跟他爺爺常用的一模一樣,頓時熱淚盈眶,大聲呼叫:“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了!”在這裡,作者還是靠語言發聲來確認自己的民族歸屬。過去兩百多年來,美國黑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尋根文學熱,他們的作品已經超越了“詩言志,歌詠情”的範疇,而是抒發飄泊於異國他鄉遊子才有的精神訴求。

    3 以色列復活兩千年已經不用的古典書面語

    猶太人是個傳奇的民族,他們對待自己母語的態度更加耐人尋味。幾千年來,因為宗教爭端、民族戰爭和經商貿易等原因,猶太人散佈在世界各地,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實體上的祖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幾百萬的猶太人慘遭德國法西斯主義者的屠殺,整個民族遭受了慘絕人寰的苦難。戰爭結束以後,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猶太人中的有識之士,意識到要避免民族大悲劇重演,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立的國家,所以他們根據古代傳遞下來的典籍,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中東地區復國。

    然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猶太人因為長期的歷史隔閡,缺乏共同可以溝通的語言工具,這時他們最簡單而自然的選擇就是採用英語。可是猶太人的獨立和自尊讓他們做出了獨特的選擇,復活兩千年已經不用的古典書面語,以自己民族古時所用的希伯來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猶太人明白這麼一個道理,只有擁有自己獨立語言的民族才是一個完整的民族,這個民族才有歷史深度和文化厚度,也才有自己的文明史,唯如此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世界上有大約六、七千種語言,民族的數目也大致相當,然而不同的民族對待自己的語言的態度則迥異。也有不少民族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語言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沒有自己書面語的民族,他們不清楚自己的文明史,一般都會糊里糊塗地隨著強勢文化民族的入侵而丟棄自己的語言。

    原來北美的印第安人有兩三百種不同的語言,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他們的文明只留在博物館裡的文物上,他們的民族蹤影在少數旅遊景點為吸引遊客而仿造的建築上仍依稀可見。印第安人在歷史上遭到歐洲白人的大屠殺,但是真正讓這個民族最後不見蹤影的是他們的語言不復存在,他們的歷史已經被征服者的文明覆蓋在最底層,可悲可嘆!

    4 世界經濟一體化,但不應該統一為一種語言

    創造出語言是人類基因進化的結果,有了語言之後,人類的其他文明才有可能產生。如果把人類在地球上誕生至今的歷史看作一天24小時,那麼晚上11點15分的時候,人類才演化出語言的基因,出現了口語;晚上11點59分的時候,人類才出現了書面語。人類最早的書寫系統如古埃及的文字也只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中國的甲骨文也就是4000多年的歷史。

    沒有語言之前的文明會是怎樣一種景象?歐洲考古學家發現,人類在創造出語言之前的一百萬年的時期中,只會使用簡單而粗糙的斧型石器,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沒有任何工藝上的改良,更沒有任何花樣上的翻新。假如沒有語言,現在人們手頭拿的不是智慧手機,而是一塊粗糙打磨的石塊,身上不僅分文全無,也不可能有任何紡織品來穿戴,裹體的還是獸皮和樹葉。

    語言的功用遠不僅僅是傳情達意的符號系統,它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如同面板毛髮體型一樣,是該民族基因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一種語言的形成,與這個民族認識世界的方式密切相關,受該民族的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是該民族長期歷史的群體智慧的匯聚,反映了該民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它既是記錄該民族文明史的工具,又是該民族文明的一種體現方式。

    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明白本文開頭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歐盟為什麼沒有把統一語言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一個國家放棄了自己的語言,就等於埋葬了自己的文明史,消弭了自己民族獨立性,把自己融入到別的民族裡邊。從語言發展史來說,歐美各國的語言都是印歐語系的分支,他們對自己語言的態度尚且如此,這對非他們族類的人應該是一種啟發。

    最後,強調的一點是,雖然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世界不會統一於一種語言,也不應該統一為一種語言。漢語和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是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所以我們要重視要學習要愛護它。

    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是獨特的,即使有的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但她們存在的意義仍然是非凡的。語言的多樣性,和自然界物種多樣性是一樣的,不僅僅只是為了豐富多彩,更是一種和諧共生的需要。人類的語言不需要統一,需要自由的發展,不同語言的溝通翻譯,永遠是少數翻譯家的事情,現在人工智慧機器對大的語種基本可以做到準確翻譯。

    世界語的輓歌

    7月26日是世界語的創立日,這門由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創立的國際輔助語言,已有128年的歷史。但是它在中國,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行一時後,如今卻面臨著學習人數越來越少的尷尬。近二十年來,學習世界語漸漸變成了一個在小圈子裡的活動,關注它的人越來越少,許多80後、90後甚至根本不知道世界語的存在。據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辦公室提供的資料,現在中國只有百餘人能夠流利地掌握世界語。在世界範圍內,據統計,能使用這門語言的人數僅有1000萬左右。這與世界十大通用語言各個都有上億人的使用者相比,只能算一個小語種。

      世界語的未來是怎樣的,它又將何去何從?一種語言,它的存在與發展必須適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在英語被廣泛運用的現代社會,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世界性的語言。而作為與英語的功能類似的世界語,就不得不接受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還有許多和世界語有著相同命運的語言,它們與一種民族的文化結合在一起,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而逐漸衰亡。儘管世界語沒有多少文化基礎,但是會因為英語的普及而被取代。柴門霍夫博士沒有預料到英語的普及,也沒能夠將世界語提升到世界的高度,世界語衰敗也就理所當然了。

  • 4 # 小小虎耳

    說話的方式多少會影響思維的方式,如果語言統一,意味著許多事情的溝通也許會比原來簡單許多。

    在聖經裡有一個人類修建巴別塔試圖登上天國的故事,之所以能夠集聚財力物力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就是因為語言共同。後來為了避免人類真的登上天去,上帝就讓人類語言不通,巴別塔的修建也就失敗了。

    語言統一後,人類可能更強大吧。

    虎耳做讀書分享,也做書摘,期待遇見更好的自己~

  • 5 # 看書讀文話人生

    要想知道人類語言統一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語言對人類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什麼是語言

    語言是人類相互間進行溝通表達的方式工具。一般來說人類語言的表達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肢體語言(口述、表情、手勢,你比如說“小麗瞪著你手中的錢包,努了努嘴,“交出來””這就屬於肢體語言。一種便是是文字語言了。

    語言是如何產生的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一書中提到7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基因發生突變,人類大腦為了維持生存需要具備了說話的能力,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語言。雖然動物也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但是人類語言擁有動物所不具備的“虛構事物的能力”,我們姑且稱之為語言的想象力。

    比如說刑偵專家可以透過目擊者的描述整理彙總資訊畫出一個陌生人的影象。

    語言的作用與影響

    語言相較於圖片、表情、動作等溝通方式來說是人類相互間溝通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也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宗教、科技甚至人文、意識形態產生影響。

    語言是心與心中唯一的橋樑。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通道。 —安迪教父

    由此可見語言的作用和影響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語言統一的結果

    已知的現在全球擁有5651種語言,通常情況下各個名族都與屬於自己的語言,語言不同風俗習慣自然也就千差萬別,因此如果有一天人類語言統一,那麼不論是政治、經濟、人文、宗教、意識形態等等…與語言息息相關的事物都會整合並透過一種統一的形式表現出來。

    到時候說不定你會看到不同膚色的人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扭起了大秧歌,嘴裡還用相同的口音嚷嚷著:“鐵子,待會擼個串兒去?”

    個人之見,切莫較真!

  • 6 # 泥巴黑土

    如果人類語言統一後會發生什麼?

    語言統一,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世界大一統了,沒有了語言的障礙,溝通不再難以跨越,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自由的交流。

    我們可以跨越七大洲四大洋,地球成了一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再有界線,都是地球人,我們不再為國家而戰,沒有了戰爭,沒有了國家的概念。

    歷史不再是狹隘的國家歷史,而是地球史,我們不再分民族,而是共同的非洲後代非洲傳人。因為進化論和考古證據證明,人類是從非洲走出來的。

    世界被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德國生產汽車,法國生產香水,我們用著同一品牌的產品,品嚐著同一口味的烤鴨,就連感冒也是同一個地方的感冒藥。

    文化的差異性消失,我們不再相互歧視,我們相互友愛,所有的傳統全部拋棄,所有的人都是新新人類,一切都是最適宜人的禮制,人間如同天堂。

    沒有了政治沒有了軍隊,陰謀和權術不再盛行,只有警察,在地球巡邏。人類不再相互內鬥,人類將集中力量探索太空,去尋找人類下一個樂園。

  • 7 # 西延

    “世界語”瞭解下!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一百多年前隨著殖民化的擴張,西方學者就已經提出了這個概念。當時陸續產生了數百個類似的語言概念,但最終只剩下“世界語”活了下來。

    一、世界語

    1887年,波蘭籍的猶太人柴門霍夫在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世界語”,可以說這是最早的“無中生有”。

    柴門霍夫一心想用這門語言消除國際交往的語言障礙,然後一直到現在133年過去了,這門語言也始終處於一個頗為尷尬的位置,不死也不活泛,勉強算是一門輔助性語言吧。

    “世界語”創造的基礎是印歐語系,說白了就是拉丁字母。所以這門語言大部分都來自拉丁語系,剩下少部分是日耳曼語系和斯拉夫語系。

    它一共有28個字母,聽說語法還挺簡單的,反正作為一個英語都學不好的人,對拉丁字母本能的……嗯,那個。

    二、為何語言統一不了

    有的小夥伴們可能會問,為何已經有現成的世界語不用,國際交流仍舊用英語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語言是交流的必然,文字是文化的派生。

    一片土地上的人們聚族而居,因生產的必要需要交流,根據大家熟悉的方式,於是產生了語言。

    而文字,則是伴隨著族群的興盛,需要記的事情越來越多,口口相傳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於是漸漸有了結繩記事,隨後進化成簡單的符號,最後到文字。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語言文字都是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它有根基實地。如果一門語言脫離了它的土地,無論它多美,也必然死亡。

    例如:古埃及語、古印度語、吐火羅文、精絕語等等,都伴隨著自己民族的消失而死了。

    說白了,一門語言必須要有自己的主體民族。

    這也是為何早就有了世界語,但仍舊雞肋的原因。它是憑空誕生的,它沒有自己的主體民族,它沒有根基。

    想法是很好的,但現實骨感的扎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讓我變得戾氣很重,我還能找回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