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的心理學
-
2 # 心理健康教育奧特曼
有四種,一是現實必須和自己想象的一樣,二,必須十全十美,三希望自己是傑出的唯一的,第二就是失敗了,四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如果不是這樣,就意味著自己在退步
-
3 # 龍聖爺
完美主義,是在某些方面,要求過高的表現。
過高的意思,說的是,其實,不在於外面的標準,而是,會超過自己的實際需求,時間長了,自己也會受不了。
那麼,這個完美主義,是怎麼來的呢?
1、自我接納度不夠,也就是說,心裡的底層信念,認為自己不夠好,於是,透過某個事情的極致完美,來覺得自己已經夠好了。
然而,事情是事情,人是人,事情哪怕做得最完美了,心裡還是依然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所以,找出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源頭——某人,對她說:你說的不對,你說的不是我,我真的已經夠好了。
2、在潛意識裡,對完美主義的行為,賦予了某種心理層面的意義。
但是,如果這個被賦予的心理意義,沒有讓她從潛意識浮現出來,讓意識之光照見,這個完美主義的行為,就會無休無止的莫名其妙的繼續。
我有認識的一位女生,她對家庭環境的整潔,有完美主義的行為,她自己,也很辛苦,有時,還對老公,孩子發脾氣。
直到有一天,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了,原來她是透過把家裡收拾的特別乾淨有秩序,把她小時候,那種因為父母經常吵架,在家裡開賭博場的那種混亂,髒亂,沒有溫馨的情感氛圍,都趕走,看見之後,哭了一通,幫她做了一些療愈和轉化。
從此,這個完美主義的行為,就消失了。
-
4 # 心理老師左叔
第一,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完美主義?然後再說完美主義者都有哪些表現。
完美主義是指對他人、自我或兩者的高期望值,對這類人而言,生活從來都不是輕鬆的,並幾乎沒有什麼樂趣可言,他們常常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和他人。例如:“我必須做的盡善盡美。”,“如果我做的不完美,我就會受到懲罰”,“這次考試,必須100分,全班第一,否則我的人生就失敗了!”
完美主義者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外在的完美主義者,這種型別的完美主義者總是對他人吹毛求疵,深信自己是對的,以自己的處事標準要求他人;一種是內在的完美主義者,這種型別的完美主義者把持續不斷的、過分的期望值施加於自己身上,制定一些遙不可及的目標,總想超越他人,講求效率和成果,並以此衡量自身的價值,時常處於焦慮之中。
第二,完美主義者在心理行為上的表現:
一是我必須在任何事情上力求完美,不然我就失敗了;二是我不應該在任何事情上犯錯誤,否則我就不完美;三是我只有非常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才能免於生活上的痛苦和折磨;四是總是有一種準確的方式能把事情完成,我就不相信找不到它;五是如果我做錯了某件事,我就把它徹底搞砸了;六是如果別人不做他們應該做的事,他們就是人類的敗類;七是我必須完美,否則我就是個失敗者,我的人生就沒有意義;八是在工作、生活中對他人總是挑剔和指責;九是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工作、生活中自我防禦性非常厲害,對他人有敵意心理。
完美主義心理,我們每個人都有,在生活中,可以有完美主義心理,也可以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要求自己完美,追求完美,但是不能做超完美主義者,因為生活本身不是完美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你我本身也不是完美的,也有侷限性,為什麼要事事完美,時時完美呢?
我們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完美,不可能在一生中都是完美的。
-
5 # 浮生流景
最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聊到完美主義,我也看了些相關的資料。其中有一條對完美主義的註解讓我深有同感:完美主義是充斥在生活中的一種(尤其是在我們相當重視的方面)不受自我控制的對失敗的恐懼。
要理解這個註解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完美主義者追求最佳、害怕失敗。在心理學家看來,完美主義者飽受“應該”原則的折磨——應該更好、應該大度、應該與眾不同等等。
完美主義者極其恐懼失敗,不但害怕自己心中的失敗,更怕他人認為自己失敗
心理學家帕吉特也曾說道:“完美主義者為了自己樹立了高得不能實現的目標,於是不斷地被現實與目標之間的差距所挫敗。”
第二,完美主義者在自己重視的領域尤其害怕失敗。比如他們可能在玩遊戲這方面不是完美主義者,輸或贏都不重要;而在學習上或者人際關係上他們就是個完美主義,因為這些對他們來說很有意義,也很重要。
如果有半杯水的話,完美主義者只會關注的是空的部分,他們總是為缺失和失敗所困擾,越是困擾,就越在意,所以他們眼中只有空的部分,以及失敗的存在。
同時他們也難容忍別人的批評,他們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頭上,對家人、朋友、同事等也要求完美。
特別在處理親密關係的時候,初期他們會覺得對方很完美、很適合自己。但甜蜜期一結束,就開始發掘對方的種種缺點、錯誤。於是,完美主義者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失望之情,導致自己看對方種種不慣,甚至難以接受對方,這樣必然會在親密關係中產生裂痕。
曾經有位教授這樣說過:“完美的愛是罕見的,因為要成為別人的完美愛人,你就要具備孩子一般的靈活性、明智之人的狡黠、藝術家的敏感、哲學家的理解力、聖人的寬容、學者的忍耐力和一定的毅力。但可惜的是沒有人能同時做到這些。”
-
6 # 裡外雅堂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特點就是極度追求完美,這和一般人心中的完美情結是不一樣的。一般人的完美情結是基於希望圓滿完美,但深知現實不可能,在發現無法力求完美時,會退而求其次。而完美主義者對完美的追求則是建議在認為事事都不滿意、不完美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經常會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完美主義者有著一股與生俱來的衝動和精力,儘管明知世上無十全十美之事物或人,他們仍舊將這股精力投注於生活,努力改善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力求使其完美而樂此不疲。由於完美主義者對不完美的事物不能置之不理,因而,他們往往會輕易訂下計劃並義無反顧的去執行,而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整天生活在挫折和碌碌無為的心情中而無法自拔。同時,他們還具有以下心理特徵:
1.好勝求好,死要面子
因為追求完美,希望所制定的計劃能夠早日實現,但現實中又往往不可能,於是完美主義變得容易激動、發怒,但他們又害怕旁人會因為這種怒形於色的表情而討厭自己,於是又要極力壓制自己的情緒,於是轉而抱怨自己把目標訂得不夠標準,或者用人不當,或者擇友不善。即使他們知道自己有點不切實際,也不願意考慮修正自己,而是選擇自欺欺人。
2.自相矛盾
因為焦慮自己的不完美,和達不到理想目標,同時也知道別人看得出問題所在,但是又覺得找不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於是一方面苛刻要求自己,容易自責,另一方面苛求別人,老挑別人的刺,在魯莽輕率中搖擺不定,不可避免的陷入極端的緊張和焦慮之中。
3.執著地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完美主義者心中不滅的目標,他們一生都為此奮鬥不息,有時竟達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精確的完美。由於這種態度,使得他們在接受一個新任務或制定一個新計劃時,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待工作可以說是一絲不苟。但他們的標準對別人而言太高,在別人看來過於誇張或沒必要,因此他們喪失了周圍人的認同感,旁人對他們的無法忍受,使得完美主義者常常感到困窘不安、憤憤不平、有挫敗感。
4.非黑即白的極端判斷模式
完美主義者看問題一般只看兩面,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一旦他們認定一個事實或下定某個決心,就會對其他相反的意見變得相當神經質,這一切源於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焦慮和恐懼。由於過分追求完美,他們對別人及周圍的事物都是質疑的,看什麼都不順眼。在他們看來,任何人離他們的完美標準都相去甚遠。
5.謹慎小心,道德感強
因為追求完美,完美主義者不輕易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也不輕易流露感情,在某些時候,他們看起來有點神秘。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不能控制理智和情感,因而回應別人顯得十分謹慎,這種過度緊張形成他們的一種直覺。
也正因為追求完美,他們有著很強的道德感。選擇配偶的要求很高,容不得一點點對愛情的背叛。
並不是所有的完美主義者表現都一樣從根源、指向上,完美主義者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自我指向型
他們極力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要求,當無法達到這些標準時,往往會過度自責,因為他們害怕達不到標準會失去被愛的資格。這是他們追求完美的出發點之一,極度恐懼被遺棄。
2.他人指向型
因為不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於是轉而將對自己的要求投射到他人身上,總希望別人做事盡善盡美,也很容易和別人抬槓、挑毛病,常常把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3.社會指向型
也叫失去自我型。他們的追求完美揹負著他人對自己的期望,活在別人眼裡,力求達到別人眼中的完美,並且深信自己被寄予了厚望。一旦達不到要求或目標,容易出現失眠、食慾下降、抑鬱等症狀。
從性格上,完美主義者大致有兩種:
1.壓抑型
壓抑型完美主義者極力剋制自己的情感,壓抑自己的情緒,儘量讓自己和氣待人,不管內心多麼憤怒、痛苦或沮喪,幾乎是笑臉對人,他們的社交魅力也因此展現,但這類人很容易患微笑抑鬱症。
2.宣洩型
宣洩型完美主義者則正好相反。他們把自己的情緒寫在臉上,易激動,動不動就指責別人,有時候不知道分輕重和場合,只是一味的挑刺、抬槓,力求一切達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結果反而找來別人的厭惡。
由於完美主義者的心理特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有如下表現:1.將每件事情都看作是針對自己,討厭別人的反饋和不同見解,認為有建設性的建議是對自己核心價值的攻擊,並且伴有強烈的恥辱感;
2.總是非常渴望讓自己和別人滿意,因而用成就來定義自己,且標準會越來越高,不斷的用“得到多少”評價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
3.嚴重拖延症,明明可以很快完成的任務,卻因為自己過度追求完美,一拖再拖;
4.經常對他人不滿,對他人吹毛求疵,人際關係糟糕;
5.非黑即白,極端表現,要麼做大,要麼回家;
6.不願意冒險,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損害自己的形象;
7.不太願意嘗試新的事物,害怕失敗;
8.因為覺得一些事情還不夠完美而寢食難安;
9.對自己諸多苛求,幾乎達到了事事都要吹毛求疵的程度,經常因一點小事責備自己,生活缺乏樂趣。
-
7 # 風輕聽
在你面前有兩個物件你會選擇哪一個:一個有少許缺點,另一個沒有任何缺點。
答案是選第一個,因為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那麼什麼是完美主義者?
一、什麼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每個人的行為特點都不太一樣,透過分析,所有人被劃分為九種類型,完美主義者就是之中之一。
《九重人格》這本書中,對完美主義者的定義是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愛批判自己,也愛批判別人,他們內心擁有一張列滿應該與不應該的清單。他們認真盡責,希望所做的每件事都絕對正確。他們很難為了自己而輕鬆玩樂,因為他們以超高標準來審查自己的行為,而且總是覺得做得還不夠。
簡單的說就是,完美主義者由於內心對完美的渴望,對自己的要求會非常的苛刻,對別人的要求同樣也苛刻。
完美主義是對完美的渴望,同時,也是對缺陷的恐懼。
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蘭麗(Robert Slaney)等人提出了完美主義者“高標準”與“缺陷感”兩大特點,來描述他們對完美的極致渴望與對缺陷的極致恐懼
1.高標準
完美主義者對完美的渴望是極致的,他們會嚴格地要求自己,盡力讓自己達到期望中的高標準,他們在達到了某個高標準後,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目標追求的是最好。
同時也希望別人做到完美,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別人,希望別人跟自己一樣自律,不斷超越自己。
2.缺陷感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非常堅信完美是可以實現的,一旦實現不了,內向型的完美主義者會非常的自責,認為不完美是自己造成的,內心會很恐懼,覺得自己有了缺陷,不完美了。
而外向型完美主義者則會認為不完美是別人造成的,是別人的某些行為造成的缺陷,回去苛責別人來發洩內心的不安。
1.社會指定型
社會指定型的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標準來自外界,他們認為只有自己做的“更好”,別人才會肯定自己的價值。
他們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了得到更高的評價,他們會更加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2.他人指向型
他人指向型的完美主義者會苛求別人做到完美,以此來體現出自己更加完美。
他們會認為身邊的人的不完美,就是自己的不完美,所以他們會理直氣壯的指責別人的不完美。
3.自我指向型
自我指向型的完美主義者為了實現自己內心對成就的渴望,而努力追求完美。
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實現心中所期望的目標,如果失敗了,也會嚴厲的苛責和批評自己,不允許自己有不完美的出現。
二、完美主義者的行為表現有哪些?完美主義者在思想,情緒和行為上表現出凡事追求完美的傾向,他們有著“非好即壞”的思維,在他們看來,只要不是完美的事物就是壞的。
《九重人格》這本書中說到:在社交場合中,完美主義者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壓制型,一類是宣洩型
壓制型是剋制自己的情緒,不外露,用笑臉迎人,不讓別人察覺出來自己因為不完美產生的任何情緒。
宣洩型則是相反,他們把所有的情緒都刻在臉上,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情緒焦躁,容易激動,像吃了火藥,遇人就噴。
完美主義者的表現主要有:
1.只有自己是對的,其他一定是錯的
完美主義者大多會自以為是,會認為自己的計劃,或者方法一定是對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定可以實現完美。
他們會強烈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允許別人有意見。
如果結果不能完美,他們也會把錯誤歸結到別人身上,認為是別人導致的不完美。
比如,你跟他一起做一個方案,你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結果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他的完美要求,那他一定不會承認自己有錯,而會認為是你出的么蛾子。
2.想要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完美主義者會嚴格要求自己,按照高標準的計劃去做事,對每一個細節都很認真,不允許馬虎大意,力求做到最好。
不單對自己吹毛求疵,對別人也是雞蛋挑骨頭,總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得到完美體現。
比如,你跟他共同做一個方案,他連標點符號的錯誤,都會挑出來讓你改正,而且是讓你立刻改正。
3.喜歡說教
完美主義者總會怕別人會出錯,導致他不完美,會把他自己的那一套強行灌輸給別人。
完美主義者總是會告訴別人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總會要求別人聽他們的話,按他的要求做事,像老媽子一樣嘮嘮叨叨的說教。
比如,你們同做一個方案,完美主義者會不停地跟你講他的想法,示意你要按他的想法去做,具體到每個細節。
三、允許錯誤的存在,善待自己,寬容別人完美主義者最大的問題是期望過高,以致於難以實現完美,讓自己飽受痛苦的折磨。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羅·休伊特博士和約克大學的戈登·弗萊特博士發現:一旦發生壓力事件,尤其是那些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似乎不夠好的事件,完美主義者更容易患抑鬱症。
我們應該允許錯誤的存在,善待自己,寬容別人
1.允許錯誤的存在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還有許多的灰色地帶於與它們共存著。
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有缺點,都會犯錯,不管你接不接受,錯誤都是存在的。
有錯誤的存在,才能更清楚的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的指引,我們根本找不到所謂正確的方向。
完美只是理想狀態,對中帶錯才是現實,不能把理想當成現實,接受現實中的不完美,是另一種“完美”。
2.善待自己
人的負荷是有限的,總是苛刻地用高標準要求自己,還要事事做到完美,對自己是一種精神上的摧殘。
人不單需要別人的安慰,也需要自我安慰,不要對自己太苛刻,總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壓力過大不一定是動力,也有可能把自己壓垮。
追求完美不一定要折磨自己,讓自己痛苦,適當的原諒自己,別讓自己那麼累,身體的健康何嘗不是一種“完美”呢?
3.寬容別人
完美主義者對別人的高要求,對於別人來說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面對別人的雞蛋挑骨頭,很難做到無動於衷。
完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對別人寬容一點,沒有必要讓別人去承受不必要的折磨。
結語:我們都不應該太執著於完美,能實現完美固然很好,但不能完美也無妨。
-
8 # 西嶺老章
完美主義者對事物的期待是100分,如果達不到,就會很難受。所以完美主義者對生活的抱怨是大於感恩的,這也造成了他可能很難成為一個樂觀者。
好的方式是成為精益求精者,對自己的要求不是一定要達到某個指標值,而是要求自己每次都要有所進步,哪怕現在只有五分,努力讓自己下次達到五分以上,而不是非得讓自己達到九分十分。進步一點都是進步,那麼心態就會變得樂觀積極了。
-
9 # 清醒小姐
本行少了半個空格,一定要調好,才能關文件,否則很鬧心。
完美主義者,即不容瑕疵,對人,對事都是如此,所以在行為表現上,很容易帶負能量,因為這個世界本不完美,追求完美豈不是反人性?
所以,段位高的完美主義者就高在明明發現了毛病,硬是笑著說:很好!
同情完美主義者一秒!
回覆列表
完美主義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很高,別人認為很簡單的事情,他也能找到很多的細節。完美主義能把事做的很完美,速度就沒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