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吃薑糖的老頭

    根據記載應該是舉起來之後放下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大的力氣了然後把腿給砸斷了,當時沒有好的抗生素所以傷口感染導致死亡的。

  • 2 # 宋都御史

    如題,到底秦武王有沒有把那“龍文赤鼎”舉起來呢?

    史書記載:秦武王爭強好勝,幾位大力士都因此位居高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從記載文中可以看出秦武王舉鼎是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加上本來爭強好勝的性格,估計在原有的力氣上又增強了舉鼎必勝的信心!可最終肉體之軀難以承受銅鐵鑄鼎之重,兩眼出血,脛骨折斷,以至氣絕而亡!至此勝負對於秦武王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我個人寧願認為一代驕王舉起了大鼎,顯現了其霸氣,也成就了其名!

  • 3 # 使用者清風細雨

    秦武王是真的把鼎舉起來了。因為他身高力大,從小就一直喜歡和別人比賽角力。在之前曾在秦宮舉行過一次舉重比賽。

    這次來周室之前,秦軍剛打了大勝仗,攻破了宜陽,平定了蜀亂。所以,武王在勝利的喜悅和衝擊下舉鼎的。

    另外,九鼎是傳國神器,代表整個國家,如能舉起大鼎,則預示能統治整個國家,也給其它諸候施加壓力。更何況是在周天子宮裡,旁邊哪麼多天子的臣僚,還有其它諸侯國的賓客,所以,一直爭強好勝的武王舉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一個銅鼎重合現在1500公斤。就是世界記錄舉重冠軍也才舉263公斤,所以,武王儘管信心強,力氣大,但鼎實在太重了。舉起時武王就口鼻眼出血,放下時又失控砸斷雙腿,回秦就去世了!

  • 4 # 阿u閒談歷史

    秦武王(公元前325年——元前307年)又被叫作武烈王、悼武王。秦武王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國君,秦惠文王之子。

    說到秦武王的名字叫嬴蕩,聽到他的名字你們估計是不是多少有點驚訝?秦武王在秦惠文王去世後即位,那年他才十九歲。他的父親秦惠文王也是19歲當的國君,雖然他們兩人即位時的年齡一樣,人生卻是完全不同。

    其實這位國君多好的前途啊,19歲即位,年輕有為,秦國也國勢鼎盛,諸侯皆懼。哪兒哪兒都好,就是有點傻缺,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見什麼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歲那年外出,看見人家洛陽的大鼎,較上勁了,聽說姓孟的大力士能舉起來,非說自己也能舉起來,結果還真舉起來了,可是沒抗住,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擱著當時醫療條件也差點,沒過兩天就死在洛陽了。也算是獻身舉重了。

    在影視劇的渲染下,秦武王嬴蕩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印象更是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真正的秦武王形象還是很正面的。從他的諡號“武”就可以看出秦武王還是有一番作為的。所謂諡號就是帝王死後,後人根據他一生的得失而立的稱號。這個“武”絕對不是貶義的。現在來說說這個“武”體現在哪個方面。秦武王雖然只是在位四年,但他對內對外都算得上是立有戰功。對內,他延續了祖輩對巴蜀和義渠部的鎮壓態度,在穩固秦國大後方的問題上卓有成效。對外,也就是秦的稱霸事業來說,秦武王也是秦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

    秦武王還完成了丞相官職的制度化。而丞相制度直到明代朱元璋時期的時候才被廢除。歷經約1500年。所以呀,在位四年,舉鼎而死的秦武王也算是建立過萬世功業的。

  • 5 # 花開水不流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亦稱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以窺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使者向秦武王致天子問候之意,並聲稱天子在王城將備盛禮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謝辭使者,不敢與周王相見。他知道九鼎在太廟之中,遂往觀看。入太廟,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那九鼎是大禹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載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俱有龍紋,又稱“九龍神鼎”。夏傳於商,商傳於周,遷之於洛邑。遷時,用卒徒牽挽,牛車負載,不知重量幾何。

    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九鼎名稱各不同,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別。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守鼎的官吏說:“此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秦武王回頭問任鄙、孟賁道:“你們二位,能否舉起此鼎?”任鄙推辭說:“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孟賁笑道:“我試試。”於是用兩根粗繩系在鼎耳之上,伸開雙臂,套入繩索之中,狠狠喝道:“起!”那鼎離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於用力過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秦武王笑道:“雖然勉強舉起,也太費力了。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任鄙進諫道:“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試!”秦武王不聽,卸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更用大帶扎縛其袖。任鄙拉著他的袖子苦苦勸諫,秦武王大怒道:“你自己不能舉,難道妒忌寡人之力嗎?”任鄙見秦武王發怒,不敢再諫。秦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將兩臂套入繩索中,想道:“孟賁勉強舉起,我偏要舉起再行走幾步。”於是盡平生之力,屏一口氣,喝聲:“起!”那鼎亦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秦武王即位時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今日果然死於洛陽。

  • 6 # 肖戰的思考

    秦武王為了狠裝一逼,脫下龍袍,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深吸一口氣,使出乎渾身力氣,喝聲:“起!”。鼎被舉起半尺,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力難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腳上,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秦武王右腳腿骨被砸斷,血流了一大灘,在那個年代,一次小傷都有因為感染死亡,更何況被鼎這麼重的東西砸的,估計是以當時的技術,沒有處理好,傷口感染了,當天晚上就走了,時年方二十三。

    可見,秦武王確實舉鼎,但要讓現在的三個國際裁判來判,可能是一黃二紅(沒成功),舉鼎首先要動作標準,鼎要高高舉過頭頂,保持姿勢穩定達三秒鐘,至少是堅持三秒,裁判才會給選手亮白燈,這樣運動員的舉重成績才能算是有效成績。有犯規動作亮紅牌,介於兩者之間亮黃牌,秦王厲害,舉起來鼎,但是下盤沒立住,沒有穩穩得將鼎在空中保持住三秒,並立住,保持鼎的平衡就落地,固而傷到右腳,可見他的這次試舉是不成功的,可也沒有第二人去碰那周鼎了,真是痛失英才。

  • 7 # 枕上書史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07年,姓嬴,趙氏,名蕩,是秦國大名鼎鼎的秦惠文王的兒子。

    秦武王天生神力,自幼身體強壯,重武好戰,勇力超人。秦武王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和別人比誰的力氣大,所以他們經常舉鼎比賽,看誰輸贏。因為這樣,天下有勇力的人都投到秦武王的麾下,比較出名的人有孟賁、烏獲、任鄙等有勇力的人。

    為什麼秦武王要舉鼎呢?成語“問鼎中原”就說明了一切,而當時,天下九鼎,誰據有,就代表身份和實力。秦武王即位時,巴、蜀國兩國已經被併入秦國版圖,秦國國力強盛,秦武王很想和他父親秦惠王一樣,東進控制東西二週和周天子,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問鼎中原,建立豐功偉業。

    後來,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來到周室太廟,觀看九鼎,這九鼎本是大禹治水時期,用九州的歲幣鑄成,每一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地形、土地賦稅等資訊。秦武王見這些鼎,當然是喜出望外,天生神力的強壯體魄驅動,袖子一挽,就和麾下的大力士孟賁、烏獲等比誰能夠舉鼎。秦武王舉鼎不慎,被巨鼎砸傷了右腳,骨碎,入夜,武王氣絕而薨。

    秦武王舉鼎被砸這個事情,《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有記載,《戰國策·卷四·秦二》都有相關的記載;《戰國策》開篇東周策一《秦興師臨周求九鼎章》,也有相關記載。

    關於九鼎,是否是九個,還是一個,至今還有爭議,相傳周人顏率有謀略,先鼓動齊國幫助驅逐秦國,答應齊國成功之後,把九鼎給他們。後來事情了之後,齊國來要,顏率便問齊王怎麼走,帶了多少人來拉,還說九鼎九個,一個要用九萬人,九九八十一萬人方全能拉走。

    當時相傳不一定準確,這裡只是想說明,九鼎之巨。具體是多重呢?歷史好像沒有記載,不過你想,一個人不透過外物輔助、僅靠雙手就能夠舉得起,能夠有多重呢!個人以為,因為現代人和古代人的區別,古代人屬於冷兵器時代,一天閒著沒事,就愛鍛鍊,體魄普遍比現代人要強壯一點。那麼鼎最多上千斤,而要大力士才能舉得起,最多兩三千斤,再重,應該舉不起來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小漢字見大歷史

    秦武王也即嬴蕩,秦始皇嬴政是他的曾孫,嬴蕩舉鼎是舉起來了,但是沒有控制好,被砸死了!也就是「舉鼎絕臏」這個成語的典故之源,出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嬴蕩孔武有力,虎背熊腰,好狠鬥勇,他跟幾位大力士臣下比賽舉鼎,結果砸傷了大腿,失血而亡。

    秦武王嬴蕩舉鼎絕臏而死,在司馬遷《史記 》中有多處記載,如:

    《史記1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史記·趙世家 》:十八年,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

    《史記 樗裡子甘茂列傳》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為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

    我們知道,歷史文獻中,記載很多大力士都是「力能扛鼎」,比如:戰國時代西楚霸王項羽、西漢的淮南王劉長、廣陵王劉胥等等。

    從最新的考古成果來看,「舉鼎」這個運動在戰國、秦漢是相當風靡的,「舉鼎」是當時「角抵」競技活動中重頭戲。就跟古希臘時代奧林匹克運動中的鐵餅、鉛球、標槍一樣。

    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秦陵發現了一座陪葬坑(編號:K9901),出土了11件陶俑、一個銅鼎,也即今天秦陵博物館的「百戲俑坑」。

    這些陶俑雕塑非常寫實,符合人體解剖學,一點也不亞於古希臘的雕塑,考古學者認為這是反應當時「角抵」競技活動雕塑,這些健碩的大力士雕塑都是「皇家運動員」:

    其中,有一個殘破的陶俑,是一個體格健壯的大力士正在舉起某個物體,而這個陶俑旁邊有一個銅鼎,考古學家認為這就是當時的「舉鼎」競技,是「角抵」的專案之一。如下圖:

    圖引自:郝勤, 張濟琛. 秦始皇帝陵K9901出土角抵俑及銅鼎考 ——兼論戰國秦漢角抵百戲的演變[J]. 體育科學, 2019, 039(006):28-35.

    這說明秦代舉鼎運動應該喜聞樂見,是非常常見的競技和娛樂專案,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將這些能舉鼎秦國大力士,帶到地下繼續娛樂自己。

    綜上所述:第一,正史《史記》的多處記載,加上出土文物佐證,嬴蕩舉鼎被砸死應該是比較可信的,並不是一個段子。第二,憑有限的文物資訊來看,當時的人「舉鼎」競技,應該不是跟今天的舉重一樣用兩個手,而是一個手。

    如下圖所示(圖很渣明白意思就行):

    可見,今天有些地方的搞的「舉鼎」雕塑,有些可能搞錯了,一個手舉鼎才是正確的:

    第三,那麼,戰國秦漢時代的「單手舉鼎」,風險確實很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傷,嬴蕩舉鼎被砸死也在情理之中。總結:秦人彪悍尚武的基因名不虛傳,連帝王一言不合就要舉鼎鬥勇。

  • 9 # 水一白聊歷史

    個人認為是舉起來了。

    按照史書的說法,秦武王當時是”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也就是說

    第一,秦武王傷到的是臏骨,也就是膝蓋骨;

    第二,秦武王並不是馬上就死了,而是重傷不治而亡。

    假如說武王力氣不夠支撐他將鼎舉過頭頂的話,他的傷處最大的可能應該是上肢,而不應該是膝蓋。正因為武王將鼎舉過頭頂,但卻最終力氣耗盡,以至於下盤不穩,直接重傷了膝蓋或者被鼎砸到了膝蓋,以致身死。

    這個感覺跟現在的舉重比賽應該差不太多,受傷的往往是舉得起來,但撐不到白燈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好看的韓劇是哪部?最近我在追《夫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