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陵野叟

    以第二人稱為敘述角度的作品,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少的。有一部卡爾維諾的作品,叫《寒冬夜行人》是典型的第二人稱小說。卡爾維諾作為oulipo的義大利通訊員,其小說在現代主義時期較為有名,這本書最出名地方有兩點,一是其對第二人稱主視角的運用,而二是零度敘事的嘗試。

    《寒冬夜行人》小說主要說一位男讀者剛開始讀卡爾維諾的《寒冬夜行人》,卻發現這本書的書頁混亂,無法繼續讀下去,便到書店去理論,卻與一位女讀者相遇,兩人都在尋找未讀完的小說,卻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讀了一部又一部互無聯絡的小說開頭。救災這過程中,兩位讀者已互生情愫。男讀者與女讀者之間的故事與十部未完成的小說相互交錯,形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藝術風格。

    讀到小說結尾,才發現原來那十部未完成的小說的名字卻可相連獨成一篇:“寒冬夜行人,在馬爾堡市郊外,從陡壁懸崖上彈出身軀,不怕寒風、不顧眩暈,想著黑黝黝的下邊觀看,一條條相互連線的線,一條條相互交叉的線,在月光照耀的落葉上,在空墓穴的周圍……最後結局如何?” 原來這些名字又可以組成一本小說的開頭。

    有時候我不論看見什麼,都覺得它充滿含義。我覺得很難把這些含義傳給別人,很難形容它們或把它轉換成語言。正因為如此,我才認為外界事物包含的意義十分重要,是對我也是對整個世界的提示或警告。對我來說這個含義並不是外界事物,而是發生在我內心深處的現象;對世界來說,它表明這些並作偶發事件,而是普遍現象。講述這些東西沒有別的為法,只能透過一些跡象,你們一定能理解我的這個困難。(引自“從徒壁懸崖上探出身軀”一章)

  • 2 # 典茗齋主

    最有名的可能數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寒冬夜行人》。現在一般翻譯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小說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說兩部分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讀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書的“隱設讀者”,也是實際在進行閱讀的讀者。話說,你興致勃勃地買來卡爾維諾的新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正看到入迷之處,沒想卻因書頁裝訂錯誤而被迫中斷閱讀。你迫不及待地去尋找下文,不料拿回來卻是另一部小說,讀到高潮迭起之際,書又戛然而止……如此這般的陰錯陽差一再發生,你鍥而不捨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來讀,前後總共閱讀了十部互異其趣的小說之開頭,這些“嵌入的小說”的標題正好串成一個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2)在馬爾泊克鎮外,(3)從陡坡斜倚下來,(4)不怕風吹或暈眩,(5)在逐漸累聚的陰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纏繞交錯的線路網中,(7)在一片穿織交錯的線路網中,(8)月光映照的銀杏葉地毯,(9)環繞一空墓,(10)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

    以上是豆瓣的介紹,我上大學的時候專門買來閱讀,也是看的迷迷糊糊,沒有看懂,但如果你對文學閱讀感興趣的話,這部後現代主義作品確實不可錯過。寫完居然勾起了我濃厚的閱讀慾望,看來得抽空重讀一遍了。

  • 3 # 憶逝2012

    義大利小說卡爾維諾,中譯《寒冬夜行人》。

    看別人說的。畢竟沒看過第二人稱視角的小說[打臉],大多數都是第三人稱或者第一人稱視角。

  • 4 # 古小說新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桂裕芳

    內容簡介

    你是羅馬斯卡貝利打字機公司駐巴黎代辦處的經理,經常因公務而乘火車往返於巴黎與羅馬之間。但這一次你踏進三等車室的時候,卻不能讓公司裡任何人知道你離開幾天是為了去羅馬,因為你是為了你在羅馬的情婦塞西爾而去,她是你年輕時代夢想的重新煥發,她是你青春的秘密源泉,你已下定決心要和她在一起,併為她在巴黎找到了工作。你準備找適當的時機和妻子攤牌,因為你認為你們兩人中間早已沒有愛情了(如果說過去確實有過青年時代的熱情的話,那麼,它和塞西爾帶給你的欣喜和解脫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剩下的只是循規蹈矩的生活所帶來的束縛感以及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的虛偽。

    火車走了一站又一站,你坐在不太舒適的車室裡,回憶與塞西爾的交往,也回憶起年輕時與昂裡埃特的愛情。火車漸漸駛近羅馬,你的腦海裡產生了愈來愈多的想法,並開始懷疑你終於做出的決定,懷疑它是否確實存在,是否現實……

  • 5 # 唐簡

    第二人稱的意思是 讀者看到的文字 是站在主角的對手戲人物立場來了解主角 比如以滅霸的視角來訴說復聯 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入手的一套房子,大家看看怎麼樣,能否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