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論道今朝

    殲10、殲20是中國自主設計的戰機,它的進氣道是貼著機身的,柔性鼓包是安裝在機身上的,採用DSI進氣道容易。

    殲11是蘇27的氣動外形,殲16是蘇30的氣動外形,這兩款戰機都是蘇聯設計的氣動外形;它的機翼底面與機腹平,機頭像飛鳥的頭部,整個氣動外形像天鵝;斜口式的進氣口才是最大限度的保證氣流量,改變進氣道幾乎改變了整個氣動效能,沒有必要。

  • 2 # SMILEZHANGEE

    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改了很多。比如航電,比如顯示器。不過這些都是零部件提供商的貢獻。你看到的地方,都是經典,所以最好不動。

  • 3 # 科技之重

    如果殲16和殲11用DSI進氣道的話,那還得重新進行風洞實驗,多次試飛,過程麻煩且沒有必要。也可以說,殲11和殲16是能用DSI進氣道的,只不過是不想和不需要。但是沈飛是絕對有實力研製帶DSI進氣道戰機的,殲31隱身戰機就是個例子。而殲20作為自主研發的機型,使用DSI進氣道也順理成章。畢竟成飛對DSI進氣道的應用是得心應手,在梟龍,殲10B/C上用了DSI進氣道。

    DSI進氣道具有總壓恢復較高,有利於隱身,減重的優點。而殲16和殲11用的是加萊特進氣道,其具有結構複雜,重量大,速度適用範圍廣的特點。

    先來看能不能

    殲16和殲11用的是的加萊特進氣道,如果改為DSI進氣道的話,還要重新進行機體和進氣道的結構設計,風洞實驗,實際試飛等一系列步驟。雖說,這樣的改進的麻煩程度不如重新設計一架戰機,但所要進行的步驟也不少。進氣道的改變,最起碼機頭,進氣道部位要重新設計,使之更加有利於DSI進氣道效能的發揮。就比如殲10A到殲10C,即便是從外觀來看,這兩架飛機的前機身也有些許不同。殲10A的前機身呈現錐形,而殲10C的前機身基本上是柱形,過渡不明顯。

    如果殲16要換成DSI進氣道的話,那麼其前機身,前機身和進氣道連線處,進氣道內部都要進行重新設計,整體的工程複雜度可想而知。要知道殲10B是在2008年開始試飛的,而殲10A是在1999年開始試飛的,中間隔了9年時間。雖說,殲10B不可能在殲10A開始試飛後就立項研製,但是個人覺得,殲10B是在梟龍03號戰機被製造出來之後才立項的,因為這時DSI進氣道已經可以裝機使用了。也就是說,殲10B是在2006年開始立項的,兩年之後才進行首飛。這也可以推出,如果殲16和殲11要換裝DSI進氣道,估計也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而如今沈飛研發的殲31戰機也使用了DSI進氣道,也就證明了沈飛完全具備設計DSI進氣道的實力。那麼為殲16和殲11系列改裝DSI進氣道也沒有什麼技術難題。所以說殲16和殲11系列是完全可以被改裝為DSI進氣道的。

    再來看想不想

    不想,也不需要!因為殲16和殲11系列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有繼續改進的潛力了,無論做什麼樣的魔改,都不如重新設計的四代機。這樣花費的時間,資金,人力,物力都不划算,隨著各國四代機的陸續裝備,傳統的三代機,乃至三代半戰機的生存力堪憂。而殲11系列和殲16改進到這個狀態,已經到達頂峰了,根本沒有繼續改進下去的必要,更何況是傷筋動骨的改變進氣道。要知道如今殲16的單價就不低了,相比殲20也不遑多讓。如果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進,那單價基本上和殲20持平了,有這錢造更多的殲20不香嗎?為何非要改進殲16和殲11系列戰機呢?

    由此可知,殲11系列和殲16時根本沒有必要改進進氣道,也不想改進進氣道。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當年,中國引進蘇27,主要就是看中了蘇27戰機在氣動佈局方面的優勢。中國的殲11、殲16,借用了蘇27戰機的氣動佈局,因此中國的殲11丶殲16在外形上,看上去很象蘇27。

    實際上殲11丶殲16與蘇27的相似之處,也差不多隻有外形而已。殲11丶殲16與蘇27在技術上的差異極大,實際已分屬於不同技術的兩種戰機了!

    若要將殲11丶殲16的進氣道改成DSl樣式(蚌式進氣道),也不是不行。只要對原來延用的蘇式氣動佈局,進行重新設計就行了。

    話雖說得輕巧,但是真要這麼做,就得耗時費力丶勞民傷財。而對於中國來說殲11丶殲16,都只是中國空軍的過渡機種,犯不著花錢費力去改動氣動佈局。

    一支強大的空軍,不但要有技術優勢,還必須有數量優勢。殲20系列代表了中國空軍的技術優勢,殲10、殲11丶殲16…則為中國空軍提供了數量優勢。中國需要殲11、殲16提供數量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

    同理,美國擁有F22、F35,同時也還在保持F15丶F18丶F16的數量優勢。

    俄羅斯雖然擁有了蘇57,但是同樣也要保證蘇30丶蘇27丶蘇25丶蘇24丶米格29的數量優勢。

  • 5 # 自卑虎

    其實我們還是需要以蘇35S為基礎而研發的型號為殲轟17,首先應該拿到生產蘇35S的生產許可證,然後進行研發,殲轟炸17的載彈量比殲16更大,航程更遠,可以攜帶殲16所不能攜帶的長劍100巡航導彈,能力相當於戰斧,完全代替殲轟7,同時可以攜帶更大型化的鷹擊95反艦導彈,可以攜帶小型戰術核武器(這種能力類似於陣風B和最新的F15X)……殲轟17的純粹空戰能力更好,機動性比蘇35S更優秀,能做更加大負荷的過載運動,達到超音速巡航不來加力,能做出比蘇35S難度還高的動作……殲轟17有比蘇34更加優良的低空對地攻擊能力,發動機推力更大,更省油,亞音速效能很好……殲轟17總有和F/A18G咆哮者相同的電子戰鬥能力,而且還具有和殲20進行資料鏈共享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擁有DSI進氣道,“飛火推系統”和有緣相控陣雷達,載彈量超過F15X……………………我們需要這樣一種綜合戰鬥機,來代替殲16/11D/殲轟7,它的飛機機體壽命更長——6000小時,結構效能更好,更加容易保養,重複一邊,這種綜合戰鬥機叫—殲轟17

  • 6 # 九品侍衛

    殲10殲20屬於是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先進戰機,這類戰機基本上從氣動外形開始就是自己設計的,所以DSI進氣道才能被加裝到戰機中。相反殲11殲16屬於是蘇27的中國產改進型,雖然殲11殲16已經完全擺脫了前蘇聯的影子,但唯獨氣動外形依舊被繼承了下來。

    因為殲11殲16已經使用了成熟的氣動外形,如果這時強行為其加裝DSI進氣道,那麼必定會破壞由蘇27開始就已經成熟的氣動外形。如果破壞了蘇27已經成熟的氣動外形,那麼加裝了DSI進氣道不僅不會提升效能,相反甚至會降低飛機效能。

    另外如果為了加裝DSI進氣道而重新吹風洞試驗,那麼花費的精力成本倒不如研製一款新型戰機,這也就是為什麼殲10殲20會使用DSI進氣道設計。一開始殲10使用DSI進氣道只是為了驗證技術,等技術成熟後在裝到殲20身上。可既然DSI進氣道技術成熟了,而且殲10也需要升級,那麼自然也加裝了上去。

    這時就肯定會有人問了,殲10同樣也是定型的氣動外形,為什麼就能裝了?因為殲10早期型號進氣道上面是裝了加強筋的,這就造成即便加裝了DSI進氣道也並沒有破壞殲10的氣動外形,所以才可以加裝上去。

  • 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戰鬥機是為戰鬥服務的,而不是像印度空軍似的,只找最有形有色的戰鬥機,而不看自己最需要的,比如印度的蘇30MKl和中國的蘇30MKK,印度選擇裝備的原則是隻要經銷商說最好,印度就很得意了。

    殲20的DSl進氣道是為調節氣流和隱身服務的,殲10的DSl進氣道是為殲20做實驗用的,後來殲10B/C也就應用了DSl,效果也不錯,更加科學的調節了進氣,同時又減輕了重量。那麼殲11,殲16為什麼不用DSl呢?

    殲11和殲16到底為什麼不用DSl呢?難道是沈飛做不了嗎?當然不是,沈飛已經有了FC31隱身戰鬥機,如果想在殲11和殲16上面安裝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沒什麼必要,因為工作量太大,得不償失,關係到成本的問題和效率的問題。

    殲11和殲16系列的戰鬥機源於俄羅斯的蘇27,他們的進氣道都是一氣通到底,氣流特別通暢,這也是設計的初衷。雖然加上DSl之後會增加隱形效果,但整體來說效果太不明顯了,因為蘇27系列的動機本身就是非隱身戰鬥機,在上面的進氣道加上DSl是力倍功半,而且白白增加了蘇27系列的重量。

    看看裝備了DSl的進氣道的戰鬥機是什麼樣的?都是S型的,比較適合DSl,而蘇27系列加上DSl有些畫蛇添足了。就像非隱身戰鬥機非得改成隱身戰鬥機,工作量太大,相當於重新設計製作一種新型戰鬥機了,真的不值得。再看看美國的F22呢?也沒改裝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時代怎麼才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