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答之前,先講個小故事。
2016年10月與11月之間,WOW重返卡拉贊版本開服前夕,那個時候公會活動多,課程又緊,在開荒完H翡翠後,最後我跟會長私聊下一下,AFK了。
時間空出來的我,把精力分給了單機和手遊,少前也被我拿了起來,那時還是南方的秋老虎還沒消去,正值聖撈。
除了遊戲外,多餘的時間還給了一些雜事,比如看書和練筆。
無獨有偶,聖撈出貨了,我將截圖隨意發在了一個碼字交流的小群,沒想到還有幾個人也在玩少前,就這樣帶了一波玩少前的節奏。
大家練度都很低,很多人從零開始,幾位玩過的也多是開心槍場,隊伍連四擴都沒到,於是練級和出貨成了群裡交流的話題之一。
S,或者叫他文豪吧,文豪算是我們群的半個成員,在我們還在貼吧交流時,文豪的文曾是吧裡熱度最高的文,當時小圈子的我們幾次在貼吧有過爭執,背地裡也是嘲諷“網文風格”。後來貼吧荒廢,群主找到了文豪,經過些許日子後,大家早已不在意那些過去事,可總也有些隔閡,文豪多半潛水,默不作聲。
一張柯爾特的出貨圖,讓文豪發話了:
“這是猴媽畫的嗎?”
雖然群裡的人跟風玩過不少手遊,但沒人知道“猴媽”是誰,文豪也沒有在意,他知道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玩這個。問到了遊戲名後,我們的午後閒談又多了一個人。
艦圈整體來說是閉塞的,我從高中就開始玩手遊,中國產垃圾手遊玩了很多,最多的還是日式RPG吧,從巴哈姆特之怒和MA,到鎖鏈戰記,再到乖離,以及B站那一票手遊。那時我大三,在此之前,我對國內的畫師基本是一無所知。文豪每次出貨都會貼出來,講講這張圖的畫師,水烏龜、猴媽、真名等等等,我們問他怎麼了解這麼多畫師,他說這些都是玩艦R時認識的,我們若有所思的感嘆了一下,文豪半回答半自言自語地說,回港區看看吧。
文豪是博士生,隨著導師出海做實驗的他,在海上往往一去就是幾個月,網路條件導致了他的棄坑。下回遊戲後,他把同畫師的船發給我們看,曬了他的秘書官,我記得是大澱。
再後來,日子到了12月初。南方的冬天是溼冷的,好在我的手機是小米5。我已經不是那個萌新了,我接觸到了NGA,我不再去反覆翻看那些在收藏夾的貼吧精品貼,而是開啟一個又一個撕逼貼,我知道了taptap,我一週舉報掉的1星評論可以排一頁,我知道了戰艦少女臺服吧,每次和人撕逼我都會開啟他的動態,看看關注貼吧,我知道了知乎原來還有少女前線版塊,每次開啟一般都會氣得我看到一半就關了客戶端。
群還是那個群,手遊是每日的話題,只是每次看到金色和紫色的底子,我總是會開始轉移話題,每次看到“蟲群”兩個字,我都會有一股無名之火。
再後來,那是1月底,過年前,知乎上一個少前槍械疏漏問題下的回答讓我忘不了。
微博、貼吧、taptap,我都沒少撕過人,我會告訴自己,“這只是部分玩家”,一半是出自道義,另一半是出於自我安慰。
我把不友善的回答截圖發到了群裡,就和所有小圈子一樣,大家義憤填膺地指責了一番,安慰道,他太偏執了,他說的不對。
但我能看到,現實是他的贊是第一位,沒有任何有力的指責,我順勢說道,為什麼就沒人站出來糾正呢,我是不是應該問一個戰艦少女R考據有什麼疏漏的問題?
文豪說半開玩笑半安慰道,“蟲群無處不在。”
他的話很快被聊天記錄衝去了,但我卻一直沒忘記,我也沒有多說,我知道他沒有惡意,只是我覺得,自己有什麼東西被改變了。
我開始寫回答,那是我知乎真正想動筆的回答,當時也是木老師節奏的事。我打了很多,又刪了很多,我發現我根本不懂槍,我不知道玩了什麼梗,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群裡一如既往的聊著手遊,我卻沒有心情開啟。
我本來想言辭激烈地罵一番,最後又刪掉了,只剩下最後的幾百字,我感覺挺無力的,但也沒有辦法,我想起了貼吧還是知乎時,有人說過的一句。
“自己這麼強勢,容不得別人說半點壞話,自己卻隨意批判別人。堵住嘴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人私下議論,腹誹,最終會要還回來。”
我一直記著這句話,在當時的我來說,大概就像是一個復仇的動機一樣。
我開始更多的閱讀資料,每個我看到的貼吧槍械玩梗貼我都好好收藏,每個少前內容相關的貼,我都要整理資訊,每次看到節奏,截圖成了我的第一步。
到了3月,季節上是春天。我在知乎上,終於完成了我的復仇,真正反駁了設定集的問題,我的冬活也沒有鹹魚,只是可惜我雙十一買的書,一直沒來得及看完。
文豪也又要出海了,和往常一樣,他不得不告別所有的手遊,群裡輕描淡寫地說了一聲,又回到了往日的沉默。
========================================================
這就是我的故事了。
每當我自暴自棄,想對所有人惡語相向時,我會想起和文豪的往事,還有他的大澱。
每當我覺得玩家都不是壞人,大家可以互相理解時,我又會想起去年那個秋冬之際,告訴自己,You want peace? Fight for it
玩家和諧是要爭取的。
=======================================================
@太史字母
你站在臺吧的角度考慮,自然會覺得少前和艦R矛盾頗深。
可如果放到N和R吧,一個流量太大根本不屑於帶這種節奏,另一個貼吧話題在遊戲上沒心思講隔壁。
實際上,就算是臺吧,我也不覺得是敵視。
那為什麼會節奏這麼多呢?我就從這裡來說吧。
接下來就是大撕逼,從7月,到艦R2.0上市的這段時間裡,CR是沒啥矛盾的。C玩家裡極端的那些對“寨遊死了”欣然自得,溫和的那些對這事壓根不上心。但是這個階段,R玩家和另一個遊戲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燒錢。燒錢最早是雲母組(散爆)和陣面網絡合作的,在艦N大撕逼的時候,燒錢官方親自跑到臺服吧拉人,宣傳口號就是“我們研運一體,不會分家”。拉了一大堆海軍陸戰隊過去(我也去了)然後三測後就分了。分了就分了吧,雲母把三測玩家的資料搞沒了。而三測是官方承諾會保留資料的付費測試。然後一下子就炸了。後來說是有彌補沒錯,可是不管你三測充了多少,拿到的補償都是一模一樣的。於是我們這些氪了不少的人自然是不樂意的。於是,那一段時間,臺服吧瘋狂帶燒錢的節奏-也應該帶,這是貨真價實的RMB,就我自己來說我損失了倆648,所以這個時候,這批人的攻擊是絕對有理有據的。同時還符合當時艦R玩家群體的整體風向:抵制廠家把玩家當韭菜的不尊重玩家的行為。這是第一次大規模艦R玩家攻擊其他遊戲,而且也是最持久,最主動的一次。R和C之間的矛盾其實更多的是你踩我一腳我踩你一腳,如果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忙,那麼沒人踩第一腳的時候,RC其實是可以假裝對方不存在的。但是R槍一直不能。艦R玩家裡一直有相當一批人像C裡有一群人希望R死一樣,希望槍死。理由也非常的純粹:你坑了我,不道歉不補償就算了,還不允許我噴?
看完這一段,你是一個沒有玩過少前的玩家,你想象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
我給一個畫面吧,少前的官方貼吧號,到戰艦少女臺服吧發帖,乘人之危,宣稱研運一體,大批玩家被吸引到了新遊戲,結果自己分家,玩家攻擊。
你一想,這不是活該嗎。
但實際不是這樣的,以前寫三測整理時順帶考古了一下這個問題,大致可以重現那個時候的過程,不過即使是錯的,也可以拿出來,畢竟這代表了很多玩家的心理認知,他們並沒有經歷過那段時間,只是憑著一段文字,就可以燃起對一個遊戲的仇恨。
首先,必須要搞清楚幾個時間段:
少前的第一次測試:8月31號-9月7日,小型測試,幾百人,在6月進行了微博啟用碼抽獎,同期展開宣傳。
少前的第二次測試:10月26日-11月15日,中型測試,幾千人
少前的第三次測試:原定於1月25日,結果不斷炸服,最後推遲到了2月4日,結束於2月18日,這次是開放以及付費測試。
艦R分家事故的時間,是7月和8月。
然後我們來找找官方拉人的相關。
我考古能力有限,找到的最有效力的圖是:
為什麼這張最有效力,因為樓主曾是少前的吧主,正兒八經官方人員,發帖在戰艦少女吧,發帖於6月。
那麼研運一體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如果知情人有具體圖可以發一下,也有可能是發了微博被刪了,因為我考古到了:
實際上,少前這些宣傳,遠沒有臺吧流傳的那麼誇張,一個還沒公測的遊戲,內測一次幾百碼,一次幾千碼,少前於艦R,有點像現在少前玩家眼裡的明日方舟一樣,有吸引力但是玩不到,一個你都玩不了的遊戲,能把你拉走嗎,我覺得是很難的。
實際上分家時對艦N影響最大的,也是鋼鐵華爾茲,因為這個遊戲是切實投入到了運營的。
“可是不管你三測充了多少,拿到的補償都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這個也錯了。補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都有的,也就是4000鑽若干資源和100動員令,二部分是三測充值的返利,以及根據充值額度追加的動員令。
第一部分都一樣。
第二部分,三測承諾原本是800元以內,雙倍返鑽,其他常規。公測後變成了800元以內三倍返鑽,其他的兩倍返鑽。
所以說一模一樣明顯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這個時候,答案你已經知道了。即使是太史字母這樣有詳細瞭解的人,都犯了錯誤,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還有更多人是根本沒經歷三測的人,而只要幾句春秋筆法的話,少前便已經在他們心中是“趁人之危去拉人,拉完人罪有應得爆炸了,我們攻擊是合理的。”
在三測結束後,其實攻擊是家常便飯的,我認為三測玩家當時對補償的要求也是完全合理的,事實那個時候雲母組,聲名狼藉,玩家之家的樑子也遠不是這個時候結下的。
標誌的節點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魔方行動,一個是萬聖節傢俱。
魔方行動作為開服3個月後的活動,可以說這個時候遊戲漸漸走出節奏,我魔方行動閒了,之後的10月也沒怎麼玩,真正變成核心玩家可以算是冬活吧,所以我覺得大活動對一個遊戲的玩家認證是十分重要的,這個活動標誌著少前核心玩家慢慢形成、
萬聖節傢俱則是玩家的分化,面板11連的系統導致面板價格高昂,對於艦R玩家來說,這個系統無異於割韭菜,騙氪,當然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潛移默化的,到了最後,少前的核心玩家群體,是可以接受這個抽面板的(可以接受的意思大概就是說會不喜歡,騙氪,但是覺得少前離不開這個系統的感覺),這就開始產生分化了。
核心玩家形成後,結果就是在面板,活動問題上,會展開對噴,這就促成了一個契機,三測的舊事重提。
給一個限定條件,臺吧,認真玩三測,很歐出了比動員令還多的4個5星以上,重氪。你覺得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有多少,然而在撕逼時,每次都是出現114514個三測玩家,大家都知道,三測玩家根本沒這麼多,在很多人口中,這只是一個話術而已,實際上到現在也一樣。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對一個自己甚至只是聽過名字的遊戲惡語相向?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那樣了,如果你看到這種春秋筆法的文字,你會不會被帶節奏?
所以矛盾真的很簡單,就是玩家社群的不作為。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初少前和艦R的宿舍,只有什麼地方在吵?基本就是知乎。
艦R直播的那個晚上,少前吧開會,嚴防死守見一個帖子刪一個,NGA群直接禁了宿舍話題。
如果這個時候你開啟戰艦少女臺服吧,會發現整個版面一半都是水這個事,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出XX級賬號(滑稽)。吧務對節奏不管,那麼惡意和敵視就會擴散,從少部分人口中傳到更多人心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節奏。所以在幾個月前,臺吧就吵過一次,那就是少前和碧藍的帖子到底要不要留,現在臺吧不水隔壁營收這種話題,吧務一管,節奏馬上少一大半。
其他玩家做的到嗎【少女前線吧】_百度貼吧
也許我是短視的,是片面的,是主觀的,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帖子讓我有些安慰。
畢竟,比起亨賽特那句“和平是用鮮血澆灌的花朵”,還是文豪的秘書官讓我更安心一些。
=========================================================
碧藍航線和艦R的矛盾,基本是圍繞著幾次節奏來的,每一次節奏,態度都開始不同,簡而言之,就是核心玩家形成的過程。
最初的節奏其實是內測碼風波,並不是那次敖廠長的影片的tag,這是和艦R關係比較大的一次,截圖就懶得貼了,如何評價嗶哩嗶哩新手遊《碧藍航線》?這個問題下早期的回答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發生的就是碧藍航線吧被港口和倉庫圖洗版,taptap低分的影響了。
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因為碧藍航線還在內測,他根本沒什麼玩家,更談不上“矛盾了”。
第二次節奏是開服到第一次活動爆發,為什麼不單獨提tag,因為熱度本身,就是一種節奏,一個影片能左右節奏嗎?我只能說真的不能,敖廠長這個影片的爆發,核心原因是碧藍航線的熱度。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NGA少前群第一天:碧藍航線開服了。
NGA少前群第二天:碧藍航線好好玩。
為什麼,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熱度會帶來壓力,更何況是鋪天蓋地的熱度,而壓力,則是轉換為節奏。
第一次活動爆發,真的和艦R沒什麼關係,策劃的決策,處理不了熱度,自然就帶來了節奏,這時,也沒有矛盾,因為碧藍航線玩家雖然有了,但他們只是“玩家”而已,事實也是,少前群的人很多也只是抱怨,補償後更是數落了一番本家:“要是雲母估計就10個採購幣了”。
第三次節奏,是夏活異色格。高難度和肝度帶來了新的節奏。這個時候遊戲熱度已經慢慢褪去了,這次節奏也和艦R沒什麼關係,設計問題,人人都怨,但這次活動貼吧出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大佬和萌新”的對立,在活動上節奏較多,其實並不是“大佬”就覺得活動不累,而是碧藍航線的核心玩家已經形成了,他們對遊戲有感情,會有更高的包容度,對運營會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導致了這種現象。
這也是真正影響到兩邊關係的一次,大量微博截圖被髮到貼吧、NGA、QQ群,這一次影響到的是已經形成的核心玩家群體,所以這才導致了節奏的反饋,最終反過來影響到了名聲。
其實少前和艦R的矛盾也跟核心玩家的形成有關,隨著時間推移,玩家會漸漸和廠商站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立場,這個時候外來的聲音出現,往往會出現玩家群體的一致反感。
打得太多了,總結一下吧。
遊戲的節奏是無法避免的,就像LOL和DOTA之間的矛盾,競品之間達到一定熱度,必然會有摩擦。
但名聲不好是可以改善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節奏往往在玩家社群發酵,成了直接原因。
再閒扯一句吧,其實1983和清華帝這些言論被人信,甚至被追捧,我覺得是需要反思的,很多時候我覺得源自一點,就是形勢的問題,兩邊互相敵視導致了這些話有市場,攻擊本身無法解決問題,你只可能緩和雙方玩家的矛盾來解決。
正經答之前,先講個小故事。
2016年10月與11月之間,WOW重返卡拉贊版本開服前夕,那個時候公會活動多,課程又緊,在開荒完H翡翠後,最後我跟會長私聊下一下,AFK了。
時間空出來的我,把精力分給了單機和手遊,少前也被我拿了起來,那時還是南方的秋老虎還沒消去,正值聖撈。
除了遊戲外,多餘的時間還給了一些雜事,比如看書和練筆。
無獨有偶,聖撈出貨了,我將截圖隨意發在了一個碼字交流的小群,沒想到還有幾個人也在玩少前,就這樣帶了一波玩少前的節奏。
大家練度都很低,很多人從零開始,幾位玩過的也多是開心槍場,隊伍連四擴都沒到,於是練級和出貨成了群裡交流的話題之一。
S,或者叫他文豪吧,文豪算是我們群的半個成員,在我們還在貼吧交流時,文豪的文曾是吧裡熱度最高的文,當時小圈子的我們幾次在貼吧有過爭執,背地裡也是嘲諷“網文風格”。後來貼吧荒廢,群主找到了文豪,經過些許日子後,大家早已不在意那些過去事,可總也有些隔閡,文豪多半潛水,默不作聲。
一張柯爾特的出貨圖,讓文豪發話了:
“這是猴媽畫的嗎?”
雖然群裡的人跟風玩過不少手遊,但沒人知道“猴媽”是誰,文豪也沒有在意,他知道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玩這個。問到了遊戲名後,我們的午後閒談又多了一個人。
艦圈整體來說是閉塞的,我從高中就開始玩手遊,中國產垃圾手遊玩了很多,最多的還是日式RPG吧,從巴哈姆特之怒和MA,到鎖鏈戰記,再到乖離,以及B站那一票手遊。那時我大三,在此之前,我對國內的畫師基本是一無所知。文豪每次出貨都會貼出來,講講這張圖的畫師,水烏龜、猴媽、真名等等等,我們問他怎麼了解這麼多畫師,他說這些都是玩艦R時認識的,我們若有所思的感嘆了一下,文豪半回答半自言自語地說,回港區看看吧。
文豪是博士生,隨著導師出海做實驗的他,在海上往往一去就是幾個月,網路條件導致了他的棄坑。下回遊戲後,他把同畫師的船發給我們看,曬了他的秘書官,我記得是大澱。
再後來,日子到了12月初。南方的冬天是溼冷的,好在我的手機是小米5。我已經不是那個萌新了,我接觸到了NGA,我不再去反覆翻看那些在收藏夾的貼吧精品貼,而是開啟一個又一個撕逼貼,我知道了taptap,我一週舉報掉的1星評論可以排一頁,我知道了戰艦少女臺服吧,每次和人撕逼我都會開啟他的動態,看看關注貼吧,我知道了知乎原來還有少女前線版塊,每次開啟一般都會氣得我看到一半就關了客戶端。
群還是那個群,手遊是每日的話題,只是每次看到金色和紫色的底子,我總是會開始轉移話題,每次看到“蟲群”兩個字,我都會有一股無名之火。
再後來,那是1月底,過年前,知乎上一個少前槍械疏漏問題下的回答讓我忘不了。
微博、貼吧、taptap,我都沒少撕過人,我會告訴自己,“這只是部分玩家”,一半是出自道義,另一半是出於自我安慰。
我把不友善的回答截圖發到了群裡,就和所有小圈子一樣,大家義憤填膺地指責了一番,安慰道,他太偏執了,他說的不對。
但我能看到,現實是他的贊是第一位,沒有任何有力的指責,我順勢說道,為什麼就沒人站出來糾正呢,我是不是應該問一個戰艦少女R考據有什麼疏漏的問題?
文豪說半開玩笑半安慰道,“蟲群無處不在。”
他的話很快被聊天記錄衝去了,但我卻一直沒忘記,我也沒有多說,我知道他沒有惡意,只是我覺得,自己有什麼東西被改變了。
我開始寫回答,那是我知乎真正想動筆的回答,當時也是木老師節奏的事。我打了很多,又刪了很多,我發現我根本不懂槍,我不知道玩了什麼梗,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群裡一如既往的聊著手遊,我卻沒有心情開啟。
我本來想言辭激烈地罵一番,最後又刪掉了,只剩下最後的幾百字,我感覺挺無力的,但也沒有辦法,我想起了貼吧還是知乎時,有人說過的一句。
“自己這麼強勢,容不得別人說半點壞話,自己卻隨意批判別人。堵住嘴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人私下議論,腹誹,最終會要還回來。”
我一直記著這句話,在當時的我來說,大概就像是一個復仇的動機一樣。
我開始更多的閱讀資料,每個我看到的貼吧槍械玩梗貼我都好好收藏,每個少前內容相關的貼,我都要整理資訊,每次看到節奏,截圖成了我的第一步。
到了3月,季節上是春天。我在知乎上,終於完成了我的復仇,真正反駁了設定集的問題,我的冬活也沒有鹹魚,只是可惜我雙十一買的書,一直沒來得及看完。
文豪也又要出海了,和往常一樣,他不得不告別所有的手遊,群裡輕描淡寫地說了一聲,又回到了往日的沉默。
========================================================
這就是我的故事了。
每當我自暴自棄,想對所有人惡語相向時,我會想起和文豪的往事,還有他的大澱。
每當我覺得玩家都不是壞人,大家可以互相理解時,我又會想起去年那個秋冬之際,告訴自己,You want peace? Fight for it
玩家和諧是要爭取的。
=======================================================
@太史字母
你站在臺吧的角度考慮,自然會覺得少前和艦R矛盾頗深。
可如果放到N和R吧,一個流量太大根本不屑於帶這種節奏,另一個貼吧話題在遊戲上沒心思講隔壁。
實際上,就算是臺吧,我也不覺得是敵視。
那為什麼會節奏這麼多呢?我就從這裡來說吧。
接下來就是大撕逼,從7月,到艦R2.0上市的這段時間裡,CR是沒啥矛盾的。C玩家裡極端的那些對“寨遊死了”欣然自得,溫和的那些對這事壓根不上心。但是這個階段,R玩家和另一個遊戲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燒錢。燒錢最早是雲母組(散爆)和陣面網絡合作的,在艦N大撕逼的時候,燒錢官方親自跑到臺服吧拉人,宣傳口號就是“我們研運一體,不會分家”。拉了一大堆海軍陸戰隊過去(我也去了)然後三測後就分了。分了就分了吧,雲母把三測玩家的資料搞沒了。而三測是官方承諾會保留資料的付費測試。然後一下子就炸了。後來說是有彌補沒錯,可是不管你三測充了多少,拿到的補償都是一模一樣的。於是我們這些氪了不少的人自然是不樂意的。於是,那一段時間,臺服吧瘋狂帶燒錢的節奏-也應該帶,這是貨真價實的RMB,就我自己來說我損失了倆648,所以這個時候,這批人的攻擊是絕對有理有據的。同時還符合當時艦R玩家群體的整體風向:抵制廠家把玩家當韭菜的不尊重玩家的行為。這是第一次大規模艦R玩家攻擊其他遊戲,而且也是最持久,最主動的一次。R和C之間的矛盾其實更多的是你踩我一腳我踩你一腳,如果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忙,那麼沒人踩第一腳的時候,RC其實是可以假裝對方不存在的。但是R槍一直不能。艦R玩家裡一直有相當一批人像C裡有一群人希望R死一樣,希望槍死。理由也非常的純粹:你坑了我,不道歉不補償就算了,還不允許我噴?
看完這一段,你是一個沒有玩過少前的玩家,你想象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
我給一個畫面吧,少前的官方貼吧號,到戰艦少女臺服吧發帖,乘人之危,宣稱研運一體,大批玩家被吸引到了新遊戲,結果自己分家,玩家攻擊。
你一想,這不是活該嗎。
但實際不是這樣的,以前寫三測整理時順帶考古了一下這個問題,大致可以重現那個時候的過程,不過即使是錯的,也可以拿出來,畢竟這代表了很多玩家的心理認知,他們並沒有經歷過那段時間,只是憑著一段文字,就可以燃起對一個遊戲的仇恨。
首先,必須要搞清楚幾個時間段:
少前的第一次測試:8月31號-9月7日,小型測試,幾百人,在6月進行了微博啟用碼抽獎,同期展開宣傳。
少前的第二次測試:10月26日-11月15日,中型測試,幾千人
少前的第三次測試:原定於1月25日,結果不斷炸服,最後推遲到了2月4日,結束於2月18日,這次是開放以及付費測試。
艦R分家事故的時間,是7月和8月。
然後我們來找找官方拉人的相關。
我考古能力有限,找到的最有效力的圖是:
為什麼這張最有效力,因為樓主曾是少前的吧主,正兒八經官方人員,發帖在戰艦少女吧,發帖於6月。
那麼研運一體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如果知情人有具體圖可以發一下,也有可能是發了微博被刪了,因為我考古到了:
實際上,少前這些宣傳,遠沒有臺吧流傳的那麼誇張,一個還沒公測的遊戲,內測一次幾百碼,一次幾千碼,少前於艦R,有點像現在少前玩家眼裡的明日方舟一樣,有吸引力但是玩不到,一個你都玩不了的遊戲,能把你拉走嗎,我覺得是很難的。
實際上分家時對艦N影響最大的,也是鋼鐵華爾茲,因為這個遊戲是切實投入到了運營的。
“可是不管你三測充了多少,拿到的補償都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這個也錯了。補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都有的,也就是4000鑽若干資源和100動員令,二部分是三測充值的返利,以及根據充值額度追加的動員令。
第一部分都一樣。
第二部分,三測承諾原本是800元以內,雙倍返鑽,其他常規。公測後變成了800元以內三倍返鑽,其他的兩倍返鑽。
所以說一模一樣明顯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這個時候,答案你已經知道了。即使是太史字母這樣有詳細瞭解的人,都犯了錯誤,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還有更多人是根本沒經歷三測的人,而只要幾句春秋筆法的話,少前便已經在他們心中是“趁人之危去拉人,拉完人罪有應得爆炸了,我們攻擊是合理的。”
在三測結束後,其實攻擊是家常便飯的,我認為三測玩家當時對補償的要求也是完全合理的,事實那個時候雲母組,聲名狼藉,玩家之家的樑子也遠不是這個時候結下的。
標誌的節點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魔方行動,一個是萬聖節傢俱。
魔方行動作為開服3個月後的活動,可以說這個時候遊戲漸漸走出節奏,我魔方行動閒了,之後的10月也沒怎麼玩,真正變成核心玩家可以算是冬活吧,所以我覺得大活動對一個遊戲的玩家認證是十分重要的,這個活動標誌著少前核心玩家慢慢形成、
萬聖節傢俱則是玩家的分化,面板11連的系統導致面板價格高昂,對於艦R玩家來說,這個系統無異於割韭菜,騙氪,當然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潛移默化的,到了最後,少前的核心玩家群體,是可以接受這個抽面板的(可以接受的意思大概就是說會不喜歡,騙氪,但是覺得少前離不開這個系統的感覺),這就開始產生分化了。
核心玩家形成後,結果就是在面板,活動問題上,會展開對噴,這就促成了一個契機,三測的舊事重提。
給一個限定條件,臺吧,認真玩三測,很歐出了比動員令還多的4個5星以上,重氪。你覺得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有多少,然而在撕逼時,每次都是出現114514個三測玩家,大家都知道,三測玩家根本沒這麼多,在很多人口中,這只是一個話術而已,實際上到現在也一樣。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對一個自己甚至只是聽過名字的遊戲惡語相向?這就是我前面說的那樣了,如果你看到這種春秋筆法的文字,你會不會被帶節奏?
所以矛盾真的很簡單,就是玩家社群的不作為。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初少前和艦R的宿舍,只有什麼地方在吵?基本就是知乎。
艦R直播的那個晚上,少前吧開會,嚴防死守見一個帖子刪一個,NGA群直接禁了宿舍話題。
如果這個時候你開啟戰艦少女臺服吧,會發現整個版面一半都是水這個事,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出XX級賬號(滑稽)。吧務對節奏不管,那麼惡意和敵視就會擴散,從少部分人口中傳到更多人心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節奏。所以在幾個月前,臺吧就吵過一次,那就是少前和碧藍的帖子到底要不要留,現在臺吧不水隔壁營收這種話題,吧務一管,節奏馬上少一大半。
其他玩家做的到嗎【少女前線吧】_百度貼吧
也許我是短視的,是片面的,是主觀的,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帖子讓我有些安慰。
畢竟,比起亨賽特那句“和平是用鮮血澆灌的花朵”,還是文豪的秘書官讓我更安心一些。
=========================================================
碧藍航線和艦R的矛盾,基本是圍繞著幾次節奏來的,每一次節奏,態度都開始不同,簡而言之,就是核心玩家形成的過程。
最初的節奏其實是內測碼風波,並不是那次敖廠長的影片的tag,這是和艦R關係比較大的一次,截圖就懶得貼了,如何評價嗶哩嗶哩新手遊《碧藍航線》?這個問題下早期的回答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發生的就是碧藍航線吧被港口和倉庫圖洗版,taptap低分的影響了。
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因為碧藍航線還在內測,他根本沒什麼玩家,更談不上“矛盾了”。
第二次節奏是開服到第一次活動爆發,為什麼不單獨提tag,因為熱度本身,就是一種節奏,一個影片能左右節奏嗎?我只能說真的不能,敖廠長這個影片的爆發,核心原因是碧藍航線的熱度。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NGA少前群第一天:碧藍航線開服了。
NGA少前群第二天:碧藍航線好好玩。
為什麼,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熱度會帶來壓力,更何況是鋪天蓋地的熱度,而壓力,則是轉換為節奏。
第一次活動爆發,真的和艦R沒什麼關係,策劃的決策,處理不了熱度,自然就帶來了節奏,這時,也沒有矛盾,因為碧藍航線玩家雖然有了,但他們只是“玩家”而已,事實也是,少前群的人很多也只是抱怨,補償後更是數落了一番本家:“要是雲母估計就10個採購幣了”。
第三次節奏,是夏活異色格。高難度和肝度帶來了新的節奏。這個時候遊戲熱度已經慢慢褪去了,這次節奏也和艦R沒什麼關係,設計問題,人人都怨,但這次活動貼吧出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大佬和萌新”的對立,在活動上節奏較多,其實並不是“大佬”就覺得活動不累,而是碧藍航線的核心玩家已經形成了,他們對遊戲有感情,會有更高的包容度,對運營會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導致了這種現象。
這也是真正影響到兩邊關係的一次,大量微博截圖被髮到貼吧、NGA、QQ群,這一次影響到的是已經形成的核心玩家群體,所以這才導致了節奏的反饋,最終反過來影響到了名聲。
其實少前和艦R的矛盾也跟核心玩家的形成有關,隨著時間推移,玩家會漸漸和廠商站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立場,這個時候外來的聲音出現,往往會出現玩家群體的一致反感。
========================================================
打得太多了,總結一下吧。
遊戲的節奏是無法避免的,就像LOL和DOTA之間的矛盾,競品之間達到一定熱度,必然會有摩擦。
但名聲不好是可以改善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節奏往往在玩家社群發酵,成了直接原因。
再閒扯一句吧,其實1983和清華帝這些言論被人信,甚至被追捧,我覺得是需要反思的,很多時候我覺得源自一點,就是形勢的問題,兩邊互相敵視導致了這些話有市場,攻擊本身無法解決問題,你只可能緩和雙方玩家的矛盾來解決。